我就是太谷的姑娘,在太谷嫁人啊,不是你要准备红包是你的丈夫要给你的姐妹(注意:只是姐妹哦)准备红包,你呢要给你的小姑子,也就是你的丈夫的最大的妹妹准备一个大红包,我们太谷的习俗是,小姑子要在新婚夜给嫂子端夜壶,不给红包就不走。
太谷人是很热情的,所以当你的丈夫用婚车把你从娘家接到婆家的时候,你丈夫的好朋友门是要在路上就出难题的,比如让你的丈夫背你,或者什么,到了晚上,闹洞房时正常事。
在太谷女方家要准备一副新的红筷子然后要用红线将筷子的尾端(就是粗的那头)系起来,夫妻俩要让红娘用着双筷子为你们吃东西(具体吃什么我忘了~~~~~)
当你的新郎去接你的时候你要让你的新郎给你穿鞋的,还有,出门要带墨镜(据说是怕看见不干净的东西)
结婚后三天回门,恩,回门之前不能洗头(切忌!!!!!!!!!!)
大概就是这了,希望对你有帮助,新婚幸福,白头偕老~~~~~~
因为他们想举办一场不一样的婚礼。这对90后的小夫妻,非常羡慕父母那辈人的爱情,他们认为那个年代的人更加的纯粹,爱情也更加的简单。因此在商量婚礼事宜的时候,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举办一场那个年代的婚礼。
于是我们在大街上就看到了这一“穿越”的一幕:一群穿着解放鞋,白衬衫,海军裤的年轻人,整整齐齐的骑着二八自行车,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迎亲。而新娘也是身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新娘服饰,高高兴兴的跳上了自行车,一路向婚礼现场驶去。
而他们的这一行为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很多人都表示,他们的婚礼非常的有创意,而且也很有纪念意义。而且也践行了当代我们一直倡导的节约精神,尽管接亲的方式很朴素,但是却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而且他们这样的接亲方式也让双方的父母非常的满意,他们仿佛都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一下子回到了几十年前,也让他们重温了一下当年的回忆。所以,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婚礼。所有的人都非常的满意。
而这对年轻人的创新,必然会引起今后的结婚的潮流,很多年轻人也会纷纷效仿,进而掀起一阵阵“80年代”热潮。不得不说,这场婚礼是“多赢”的,他们花费了最少的开销,留下了最深刻的回忆。想必到了年老的时候,回想起这场婚礼,每一个细节也都会记忆犹新吧!其实两个人在一起,只要双方都开心快乐就可以了,别人的看法真的不是那么的重要。毕竟婚姻是两个人的,日子也需要两个人一起去过,所以只要两个人做了共同的决定,那么就是最好的选择。
旧时,村中传统婚俗以包办买卖婚姻为主要特征,男女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男十六岁、女十四岁开始议婚。有的在五、六岁或襁褓中就议婚为童养媳。甚至还有指腹为婚者。联姻讲究门当户对,生辰、属相无克忌。婚礼一般循“六礼”。
1、纳 采 一般由男方家长托媒向女方送礼提亲,全由媒妁往来游说,父母包办。
2、问 名 也叫换庚帖,俗称“拿四柱”。由家长询问对方子女年龄生辰,择日交换男女庚帖(民国时期叫婚书)。
3、纳 吉 双方认为合适,便决定缔结婚姻,俗称“订婚”。
4、纳 征 也称纳币,俗称“下彩”。双方议定彩礼,由男方主婚人偕同媒人持彩礼及礼单到女方家拜送,女方宴待。
5、请 期 下彩后,男家择定婚期,征求女家同意,俗称“看天期”。
6、迎 亲 民间称“娶媳妇”。富家迎亲,男方备红围花轿一乘,内坐属相与新娘子不悖的男童一名,十字披红,名曰“压轿小”。视家境情况,再备数乘兰围轿或牲口坐骑。迎亲时,前有红纱灯引路,铜锣开道,吹奏鼓乐。后随花轿、食牢及男女两家的娶戚和送戚。娶亲返回,在大门前落轿,由男女长辈打红灯笼绕轿三周,轿夫将内轿从花轿内连同新娘抬进大门,新娘由娶戚扶出,脚不沾地,踏红毯(布)至天帝神位前,举行拜堂仪式。
村民称拜堂为“拜天地”。新郎戴礼帽,插金花,穿长袍马褂,披红挂绿;新娘戴凤冠,披霞披。司仪唱礼,新人先拜天地,后拜高堂,接着夫妻对拜,并拜亲友,俗称“四双八拜”。拜堂毕,新人手牵同心结入洞房。
新婚之夜,民间有闹洞房、逗新媳妇、跟新娘要“和气馍馍”及听房习俗。同时,还要往洞房内撒草圪节、核桃、枣、花生等,意为早生子,且儿女俱全。次日晨,要给新娘喝用红小豆与小米熬下的红花米汤,同时,新娘随夫拜见本族长辈,名曰“道喜”。古时,儿女出嫁后,娘家人要往女儿家送饭,表示对刚出嫁姑娘的关怀和安慰。后来,送饭之举已同迎送亲并行。
女儿出嫁,民间称“慰司闺女”。迎亲次日,由男方出资在岳丈家设宴谢婚,新郎偕新娘同去,俗称“请女婿”。席间,女家长者向新郎逐一介绍女方亲友,名曰“认亲”。是日,有新女婿随意“偷拿”岳父家东西的习俗。其意既表示女婿机敏、有本事,又表示“一个女婿半个儿”在丈母娘家的随便和亲切。
旧时,受封建经济形态和落后生产力的影响,村中残存原始、落后的婚姻形式主要有:
纳 妾 即男子有妻而再娶小老婆。
活人妻 指被丈夫休弃而再嫁者或因丈夫赌博、吸毒而把老婆赌卖给他人者。
招门纳婿 俗称“上门女婿”、“倒插门”、“里找”。多为女方父母无子,男方家境贫寒情况下成就的婚姻。实行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男到女家已属常事。
打换亲 源于古老的氏族间互换姊妹为妻或互换女儿为媳的婚姻形式。
表亲婚 一般指表兄妹或表姐弟之间的婚姻结合。通常是到姑姑家或姨姨家做媳妇,俗称“亲上加亲”。而因有“倒流骨血”之忌,女子少有嫁娘舅之子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此种危害人类繁衍发展的近亲婚俗,已由人民政府明令禁止。
抢 婚 也称荒婚。指未婚夫或其长辈病危,想借助婚喜慰藉挽难,俗曰“冲喜”。如未婚夫卧床不起,女方要抱一只公鸡拜堂。如患病的长辈已去世,则用红布遮掩丧房,当日办毕婚事即治丧,俗称“隔丧抢婚”。
冥 婚 也称“说骨存”、“结阴亲”。一是未成年男女夭亡,由双方家长作主,行冥婚礼合葬;二是未婚者死后,或夫亡妻嫁,晚辈或遗属为其找“骨存”合葬。找不到“骨存”者,则以面人、纸人代之。此俗至今未绝。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颁布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20岁,女18岁。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主,革除包办、买卖、纳妾、童养等婚姻陋习。随着婚姻制度的不断变革和完善,特别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提倡计划生育以来,村里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的有关政策、法规,冲破阻力,移风易俗,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在全村逐步形成了自主婚姻,自由恋爱,登记结婚,计划生育等健康文明的婚姻新风。
订婚礼俗记要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 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吃米香,嫁好婿”,六礼中要有米香饼。·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 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汉族--婚俗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 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 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 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___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 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 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 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 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 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 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 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 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 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 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回门: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 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__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 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原视频我也看过,当时我的第一眼感觉也是觉得这两个人看起来都不太高兴,没有像其它新婚夫妻一样开开心心的;原视频中是新郎在拍视频,然后好像是因为光线问题,眼睛里面装的不是喜悦和柔情,而是感觉就像只是普通的展示。之前抖音平台也有很多新婚夫妻拍视频,就是在结婚的时候发抖音,展示结婚时候两个人一起坐车和新婚的一些现场当女方发视频的时候,男方也特别配合,而且两个人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欢快、喜悦的。
视频一经发布,当时评论区就好多吃瓜网友说新郎没有娶到自己喜欢的人,说新娘也没有如愿嫁给自己喜欢的人。其实在我看来,当时看起来也确实有一点像,因为当时新郎面部表情真的没有太多的喜悦,也没有过多高兴的感觉;新娘也是在闭目养神,看起来不太愉快的样子,但是人家作者后面都出来解释了,说是因为当时光线太强了,所以眼睛是虚着的,没有完全睁开;新娘是因为太累了,所以在闭目养神才会面部表情比较放松。但是被网友过多解读,感觉是真的有一点烦了。
现实生活中,虽然会有人取不到自己心意的那个人,但是表情还是不会故意显露出来的,我觉得自己的看法是自己的,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产生的,但是在作者解释之后,就应该好好的思考一下,要是彼此不喜欢怎么会结婚,而且大喜之日,人家发视频就是开心,就是想纪念一下,感觉被网友这样解读有点糟心;当时那个视频里面,确实光线照在了新郎的脸上眼睛上,而且仔细一看,新娘也真的是在休息。
其实我觉得除了网友的不理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但凡她们点进去作者的主页一看,就会发现平时新娘和新郎的相爱和幸福生活,只能说不知者不予评论的好,祝福这对新人,希望她们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1、山西的婚假为30天。国家规定的婚假为3天,但各地地方法规有些对婚假做了延长或增加,山西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可以享受婚假30日。根据公司的福利制度,其可以和员工约定超出30天的婚假时间,法律并不会予以干涉,但公司不可以和员工约定婚假比30天少或者没有婚假。
2、如果你的婚假只有3天的话,你可以放在周末之后请,或者是周二的时候请,这样可以连着周末一起连休5天。
3、由于婚假是包含周末和法定节假日的,所以想要将婚假休的最长,需要将周末或是法定节假日结合起来。在平时日子休婚假,那么从周三开始休假,那么加上周末就会有五天的小长假。如果是在节假日休假,那么在节假日之前三天,或是节假日结束后三天休假,就能获得一个超长假期,在这段时间内不仅可以举行一场婚礼,顺便还可以度个蜜月旅行。
国家对于婚假的相关规定:
1、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2、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
3、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4、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
5、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6、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