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嫁是什么意思
1、嫁妆含义
陪嫁也就是嫁妆,是女子在结婚的时候,娘家为女生准备陪嫁到男方家里的结婚用品以及财物等,包括房子、车子、家具和其他的生活用品。很多地方婚礼习俗不同,所以准备的嫁妆也是各不相同。
2、嫁妆金额
嫁妆具体准备多少,还是要看女方的家庭条件。在古代一般嫁妆的具体金额都代表着女方出身于地位。如果是寒门的话,那么嫁妆就少,如果是大户人家,就是巨额嫁妆,这样嫁到男方家里会有地方。现在结婚的彩礼和嫁妆都是令新人比较头疼的事情。
古代女子嫁人有哪些必备嫁妆?为何说让人难以启齿?
从古至今婚丧嫁娶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古代社会中,往往讲究门当户对。所以在古代男女结婚前,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受委屈,会在女儿出嫁前告诉女儿一些经验道理,甚至还有一些家庭为了女儿的幸福,会为其准备一些私密的物品作为嫁妆。那么古代女子结婚前,都会准备哪些嫁妆呢?
那么第一件嫁妆呢就是白床单。古代封建社会中对女人的贞洁是十分看中的,所以男方家庭在结婚前,会相方设法的检查女子的身体,娘家陪嫁白床单就是为了检查女人身体的。在新婚前一晚,就会将这白床单铺在床上,等到两人洞房花烛夜后,就会观察白床单上是否有血迹,有血迹就表示这位姑娘在这之前是清白之身,就可以风风光光地将她娶进门了,这一条白床单就成为反应女人清白的依据,也为其将来过什么样的生活奠定了基础。但是用一条白床单证明女子是否有清白之身,是极其不公平的。有一些女人因为这一件嫁妆被男方摒弃,被父母嫌弃。一辈子抬不起头来,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
除此之外,娘家人还会在嫁妆中放上新娘亲自绣的荷包。放上新娘亲手缝制的荷包是为了判断女子是否会干针线活的,在古代会干针线活的女人往往会被称为是好女人。所以古代女子没事的时候都会跟着家里的母亲学习针线活,就是为以后嫁人做准备。假若婆家人看到了新娘绣的荷包,认为绣的好。就会大肆宣扬自己娶到了一个能干的媳妇。媳妇也就可以在婆家站稳脚跟。
最后要说的这一件嫁妆呢就是开裆裤。听到这个东西想必大家都会感到诧异,在嫁妆当中为何要有开裆裤呢?在古代结婚前,男女双方结婚大多都是父女之命媒妁之言。甚至一些人在结婚前根本没有见过,压根没有什么感情基础,更别说一些亲密的举动。所以在成亲前,女子的嫁妆里会有一条开裆裤,并且这条开裆裤是要穿身上的,无论什么季节都要穿上。
穿上开裆裤具有开枝散叶的说法,同时也是娘家人对女儿的美好祝愿。穿开裆裤是为了防止新婚夫妻在新婚夜时,可能会因为要脱光衣服感到尴尬,所以娘家人会准备一条开裆裤,在不脱光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洞房花烛。同时这也对男人提供了便利,可以防止男人因为生疏导致事情不顺。甚至有一些大户人家,会有丫环在门外,随时指导新人要怎样做。
从以上所说的三种嫁妆来看,古代女人的地位是非常的低的。这些嫁妆在社会不断变迁的过程中已经被摒弃,现代社会中,女人的地位也逐渐增高。
陪嫁一般指嫁妆。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娘家准备的陪嫁至夫家的结婚用品及财产财物,如房子、车子、衣被、家具及其它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其所准备的嫁妆也会不同。
按照中国传统观念,嫁妆乃是女方父母赠送给男方家的财物,全额归属夫家所有,由夫家承分支配,即使丈夫去世或夫妻离异,女方也不可将嫁妆带走。送嫁妆的目的,一是展示女方家的经济实力,二是为女方争取在夫家的地位。
嫁妆多少依据女方家的实力地位而定,嫁妆的数额通常代表着女子的出身和地位,展现这个女子是名门贵女还是寒门贫女,古代大户人家嫁女,会赠送巨额嫁妆,以向男方家展示自己的实力雄厚。
常见陪嫁物品
1、被子:一般4床,被面颜色不同,如红绿紫橘红。(送到男方家新房,一般说哪家的被子压在上面就表示以后哪方强势一点)。
2、红皮箱:装压箱钱和嫁衣、喜糖、喜果。(在出嫁的那天,箱子让兄弟提着,到婆家后交给婆婆,婆婆是要给兄弟红包)。
3、子孙桶、子孙对碗,红木箱柜:是姑娘嫁妆三宝,陪嫁时必不可少。子孙宝桶有三件:马桶,脚盆,水桶(又有称子孙三宝的)是民间嫁装中最基本的必备物之一。
马桶亦称子孙宝桶,寓意早生儿女健康;脚盆亦称聚福宝盆,寓意健康富足。水桶亦称财势宝桶,寓意勤奋上进事业有成。桶里面放枣子,期盼“早得贵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