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文学]巨蟹座的男友和处女座的情人,结婚的话我该选择谁?

[情感文学]巨蟹座的男友和处女座的情人,结婚的话我该选择谁?,第1张

在你的潜意识里,你已经想好了答案,只不过让偶再与你重复一遍:结婚当然是巨蟹座,恋爱当然选处女座。取舍之间,必有得失。。也就是有得必有失。关键看你更在乎什么,你要是在乎内心的冲动、身体的自由、床上的欢快就选择处女座。。。你要是在乎安定的生活、婚姻的忠诚、家庭的和睦,你就选择巨蟹座。。。其实只要巨蟹座不是性无能,就可以接受。当你厌倦了外面的风风雨雨,他会是你最温柔的港湾。而处女座给你的激情,是每个女人所向往的,却隐藏着巨大的痛苦,这个世界没有随随便便的幸福,让爱作主吧!!!!

  可以肯定,还没有结婚呢~!

  徐静蕾,女,**演员,导演,文化经济先锋人物。

  详细档案

  生日:1974年4月16日(星期二)

  星座:白羊座

  血型:O 型

  身高:170 厘米 体重:49 公斤

  三围:B83cm-W64cm-H89cm

  出生地:北京

  家庭:徐子健(父亲) 、于淑荣 (母亲)、徐新宇(弟弟)

  学历:北京**学院

  最喜欢的颜色: 黑、白

  最喜欢的城市: 北京、罗马

  最喜欢的花: 郁金香

  最喜欢的饰品: 没有

  最喜欢的事情: 逛街

  最难忘的事情: 睡懒觉

  最喜欢的运动: 乒乓球

  最喜欢的画家: 高更、莫奈

  最喜欢的女演员: 阿佳妮

  最喜欢的男演员: 梅尔·吉布森、凯文·科斯特纳

  最喜欢的**作品: 《杀手·蝴蝶·梦》

  1999年,徐静蕾以位居第二的选票,当选为北京大学生评选的最受欢迎的时代女星, 与当选第一名的徐帆仅差100票;《新周刊》说她是“让人感觉很舒服”的“98年十大惊艳”之一;成为美国运动品牌CONVERSE(匡威)在中国区的品牌代言人。(这是CONVERSE(匡威)继NBA巨星“邮差”卡尔马龙签约匡威2000年品牌代言人之后的亚洲新举措。)2000年,她又荣获全国第七届**表演学会奖,第七届**表演艺术学会对她的评价是“清新怡人”;她和濮存昕等人并列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据说在观众里喜欢她的从小孩儿到老人都有,而且不少,她在不经意间变成不是偶像的绝对偶像。

  徐静蕾说自己的人生挺顺,但她特别想做的事都做不成,自己不太想做的反而都能成,小时不喜欢写字,却被父亲“逼着”在市少年宫书法班学习,而现在写得一手好字。后来看人家画画就喜欢上了画画,17岁的她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偌大的北京城,走很远的路去学画,学画一年,一心要考中戏的舞美系和工艺美院,却名落孙山;在中戏学校门口,一个导演把她误认为是表演系的学生,使她猛然动了上北京**学院的念头。再到北京**学院表演系一试,却连过三关一考即中。但这样也没有为她增加多少自信,在大学时她不愿也不敢上台去表演和排练,害怕在人前表现自己,总是躲在后边能躲一节课算一节课,大三时拍《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第一次正式拍戏的徐静蕾居然在镜头前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慢慢地表演多了,才习惯在镜头前表现自己,但是私下里见到陌生人还是不会相处。

  许多人对她的印象是邻家女孩儿的感觉。现实中的她和人们想象中的都市女孩相差无几,但是多了几份理性。她讲起话来,总是很轻柔。许多人说她是“乖乖女”,她的纯真性格让人一目了然。有人说,像徐静蕾这样的北京女孩难得。徐静蕾自己说,北京女孩不一定光爱说嘛!很多人都很热心工作,自己不过是其中之一。

  徐静蕾喜欢的颜色是白色、黑色。喜欢穿休闲衣服,感觉挺随便的,挺舒服的。看书比较杂,逮著什么书就看,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哲学之类的一般不看、看不懂。能随意和年轻的导演合作,感觉比较轻松、好玩。喜欢演的时装戏多于古装戏。

  徐静蕾自成名以来,那清丽的女孩形象一直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有一点梦幻有一点倔强有一点恬淡还有一点说不清楚……徐静蕾就是这样出现在我们视野里。有人说,徐静蕾清淡如菊;也有人说她芳雅似兰;还有人说她是绿茶,嗅之芳香扑鼻,入口清凉回味长久……这些个性,是那些错过追星年龄的人或者不屑于追星的人,都会深深喜欢她。她那种举手投足间淡然流露出的优雅、纯情,更是迷倒无数少男少女的心。

  徐静蕾喜欢的颜色是白色、黑色。喜欢穿休闲装,感觉挺随便的,挺舒服的。看书比较杂,逮著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没什么特别专门的。但是哲学之类书的一般不看、看不懂。能随意和年轻的导演合作,感觉比较轻松、好玩。喜欢演的时装戏多于古装戏。她不喜欢化妆,她不喜欢在摄影棚里拍照,她坚持认为演员跟模特不一样。模特可以化很前卫的妆,打扮得出位一点也没问题,但演员不能丢掉自己的本色太多。就算化妆化得很漂亮,如果不像自己也不好。

  她与大牌男明星像濮存昕、张丰毅、陈小春及李亚鹏等合作过,但出道至今的她并没有与哪部戏的男主角传过绯闻,她总是快快乐乐地拍戏。现在演艺圈喜欢把赵薇、章子怡、徐静蕾等演员同称为“青春玉女”,对这个称呼,徐静蕾的反应是“一听到就会浑身起鸡皮疙瘩”,她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看表演,看大家喜不喜欢你演的角色,其他的都无关紧要。

  徐静蕾强调说:“我是个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的人,比如现在人们都在谈论偶像剧,谈论我是不是个青春偶像,但我觉得我只是接了部戏、演了个角色,这以外的事都与我没有太大关系,私下的我和以前没有两样"

  徐静蕾:素质+机遇

  徐静蕾是近两年出道的那种有点“酷”的青春偶像。她的“酷”当然不是靠前卫的服装,前卫的化妆扮出来的。那张不是整天甜腻腻微笑的脸,那种内向的性格,都让人有一点点距离感,所以她就“酷”的很自然。

  徐静蕾说现在的名气是一半靠素质一半靠机遇得来的。

  不喜欢深沉大气

  这几年的**演员生不逢时,受**业的不景气影响很大。观众对徐静蕾的评价是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她,都没几个人知道她演过什么片子。换句话就是说她没有什么深沉大气的片子。按徐静蕾自己的话说:“演的戏不少,只是上演的不多。至于深沉大气之作嘛,我本人也不喜欢。就像我不怎么喜欢拍古装戏,是因为我不怎么爱看古装戏。”

  徐静蕾说现在稀里湖涂的有了点名气,刚开始的时候没觉得困难,而是越来越难。当年考中戏的美术系没上成,反而撞进了**学院。

  “前一阵我偶然翻起以前的日记,7年前的吧,那时还没上**学院。有一种感觉是自己并不是自己了解的那样一个人。人有时并不能明白地认清自己。当时间改变了某些东西,我们还会认为自己还是以前的那个我。初进**学院时的感觉非常好,觉得自己多才多艺,想考**学院就考上了,这是当时许多女孩子的心理状态,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想法很简单。后来才明白演员是个很被动的职业,很多事情不像想像的那样完美。基本上不是跟着自己的想法在走。”

  喜欢这个人我就天天跟着他,他去哪儿我也去哪,他说什么,我就觉得说得真棒。

  盲目的初恋故事

  徐静蕾不喜欢看古装戏,当然就是喜欢时装戏了,尤其是喜欢时装爱情戏。并且她所有演过的片子无论是**还是电视剧,都是爱情戏,像《爱情麻辣烫》、《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情书》、从名字上听起来就很“爱情”。

  近期的一部《将爱情进行到底》,反响颇好的一部都市爱情剧,也有徐静蕾的“爱情”表演。“这部戏中的角色是我以前没演过的,以前的角色都比较沉稳安静,这个角色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喜欢谁就天天跟着谁。让我回忆起我的初恋,虽然不完全一样,有一点是很像的,就是很盲目。喜欢这个人我就天天跟着他,他去哪里我也去哪,他说什么,我就觉得啊说得真棒。其实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当初是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喜欢这个人,为什么粘着他,为什么就因为一点小事,比如你今天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就分手了。我想初恋有一点是共通的,以为一点点小事情就认为会怎么样,其实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想法。这也许就是初恋的美好之处。”

  现在徐静蕾喜欢年龄略大一些的男朋友。“我喜欢成熟一些的人,我想大多数女孩都是这样,我觉得情感稳定非常重要。如果在这些事情上老出麻烦,牵扯的精力就会太多,就没有时间做别的了。持久稳定的情感是我所想的,所以目光会更多的停留在比较稳重成熟的人身上。我也喜欢性格活泼的人,但我不会考虑这样的人当我男朋友。”至于传闻她和某文坛大腕的爱情,她的回答是:那都是瞎说。

  只要对物质没自太高的要求,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过自己感到快乐的生活。

  以闲散为快乐

  生活中徐静蕾是以闲散为快乐的人。能为所欲为是她最高的要求,当然她也做不出什么出圈的事,只是希望没有人管她。想工作时就去工作一段,想休息就休息,没有什么压力,现在也基本上可以达到这一点。只要对物质没有太高的要求,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过自己感到快乐的生活。

  徐静蕾最喜欢的事是一个人看**,不过北京的院线太少,一个档期都播同一部片子。她想最好是随时想看,进个**院就能看到一部新片子,**票要再便宜些就更好了。

  逛街也是徐静蕾工作之余的爱好。对衣服要求很低,只要穿着舒服,不怕脏就好。这是大多数北京女孩选衣服的特点。徐静蕾说北京女孩不讲究穿,到了上海才发现人家都打扮得像个女孩子,连指甲修得都很讲究,但漂亮的裙子穿起来会很麻烦,就干脆放弃了。 徐静蕾的车技不错,那天有幸或者说不幸坐了一次她开的车。在三环路上行驶到转头的地方,坐车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她干净利落地一个小弯把车掉了头。同行的同伴得意地说,怎么样,不错吧。车技是不错,认路技巧就很差,从平安大街到东直门内大街,她跑到双井桥去掉头。那天拍完照已是夜里12点钟,我们“游览”了半个北京城的夜景,20分钟的路走一个小时,不过最终我们还是吃到了麻辣火锅。

  影视作品

  **作品:

  1996年 主演《忽然丈夫》

  导演:刘晓光

  1996年 《一夜富贵》

  导演:刘晓光

  1997年 主演《爱情麻辣烫》

  导演:张扬

  1997年 参演《风云》

  导演:刘伟强

  2002年 主演《开往春天的地铁》

  导演:张一白

  2002年 参演《花眼》

  导演:李欣

  2002年 主演《我爱你》

  导演:张元

  2002年 主演《我的美丽乡愁》

  导演:俞钟

  2002年 执导、主演《我和爸爸》

  导演:徐静蕾

  2003年 主演《最后的爱,最初的爱》

  导演:当摩寿史(日本)

  2003年 主演《双雄》

  导演:陈木胜

  2003年 主演《兄弟》

  导演:唐洪根

  2004年 执导、主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006年 执导、主演《梦想照进现实》

  导演:徐静蕾

  话剧:

  1993年 学院话剧《暗恋桃花源》

  1994年 主演《我爱XXX》

  导演:孟京辉

  电视剧:

  1994年 主演《同桌的你》

  导演:龚力

  1994年 主演《新言情时代》

  导演:滕华涛

  1995年 主演《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导演:赵宝刚

  主要演员:濮存昕 姜武

  1996年 主演《北京爱情故事》

  导演:谢东

  主要演员:罗刚

  1998年 主演《霹雳菩萨》

  导演:王圻生 汪慧玲

  主要演员:金超群 杨丽箐 温兆伦 王刚

  1998年 主演《将爱情进行到底》

  导演:张一白

  主要演员:李亚鹏 王渝文

  1998年 主演《龙堂》

  导演:钱永强

  主要演员:张丰毅 陈晓春 吴家丽

  1999年 主演《财神到》

  导演:李森

  主要演员:张国立 陈志鹏 杨若兮

  1999年 主演《情书》

  导演:姚天堂

  主要演员:潘虹 莫少聪 夏军

  2000年 电视剧《大时代2000》

  导演:韦家辉

  主演:刘青云、郑少秋、郭霭明

  2000年 主演《让爱作主》

  导演:张建栋

  主演:王志文、江珊、王学兵

  2000年 主演《旅“奥”一家人》

  导演:马戎

  主演:郭冬临、文兴宇、吕丽萍、吕凉

  2000年 参演《堆积情感》

  导演:张健

  主演:濮存昕、丁志城、刘蓓、孙淳

  2001年 参演《天空下的缘分》

  导演:钱永强

  主演:王学兵、姜武、刘蓓

  广告代言

  Elong网站

  匡威运动品牌

  世界黄金协会“纯美金天使”

  飞利浦显示器

  N自由洗发水

  索科复读机

  洁婷

  三得利乌龙茶

  全家乐电器

  好利来蛋糕

  伊韵儿服饰

  黑眼睛布包

  盼盼食品

  东菱小家电

  高丝护肤品

  所获奖项

  1998年 当选第三届大学生最受欢迎的当代女星

  1998年《新周刊》十大惊艳

  1999年 第七届**表演学会奖

  1999年《大众电视》“青春之星”

  2000年 e龙-CCTV奥运网站 形象特使

  2001年 中国妇女活动中心 荣誉健康大使

  2001年 中国儿童青年基金会安康计划西部行 形象大使

  2001年 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最受欢迎的女演员

  2002年 第九届北京大学生**节“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

  2002年 首届北京大学生女生节形象大使

  2002年 《成都日报》读者和《激动网》网友评选为“最佳公众形象女明星”

  2002年 申江服务导报杯**观众奖的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国产片女演员奖”

  2002年 《新周刊》评为“她世纪代言人”

  2003年 当选华语**传媒大奖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

  2003年 第九届中国**华表奖最佳新人奖

  2003年 第26届大众**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2003年 第23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2003年 第23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2004年 第四届华语**传媒大奖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奖

  2004年 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节最佳导演(银贝壳)奖

  徐静蕾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xujinglei

  徐静蕾鲜花村网站:wwwkailacomcn

  徐静蕾静盟网站:http://wwwxujingleiorg/

  徐静蕾百合网页面 http://wwwbaihecom/User/OppositeInfoaspxViewPageID=0&;OppositeID=6139258

  姓名:徐静蕾

  性别:女

  原名:

  英文名:Jinglei Xu

  生日:4月16日

  星座:白羊座

  国籍:中国

  地域:中国大陆

  身高:168cm

  血型:B型

  三围:

  嗜好:

  星路历程:徐静蕾的艺术简历 :

  话剧 ---

  1994年《我爱XXX》

  ** ---

  1997年《爱情麻辣烫》《风云》《一夜富贵》

  1998年《忽然丈夫》

  2001年《花眼》《开往春天的地铁》 《我爱你》 《北雁南飞》

  2007年《投名状》

  电视剧 :

  1994年《同桌的你》《新言情时代》

  1995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1996年《北京爱情故事》

  1997年《霹雳菩萨》

  1998年《龙堂》《将爱情进行到底》

  1999年《财神到》《情书》

  2000年《世纪之战》《让爱作主》《旅“奥”一家人》

  2001年《堆积情感》

  2002年《我和爸爸》

  2003年《最后的爱,最初的爱》《兄弟》

  2004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导演**:

  2002年《我和爸爸》

  2004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编剧**:

  2002年《我和爸爸》

  2004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杂志:

  2007年 创办《开啦》杂志

  **«我爱你»

  很多人认为**«我爱你»中的杜桔是个敢爱敢恨的角色,从片头她坦率的提问“你爱我吗?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到把刀架在佟大为的脖子上逼他说 “我爱你”,无不证明她对爱的敢作敢为。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前男友深夜坠游泳池致死开始,杜桔同驾校好友王毅之间的关系就蒙上了一层微妙的阴影。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再度碰面,到发生感情,再到结婚,一切都似乎理所当然,水到渠成。但是正如后来他们在争吵中王毅说的: 我觉得我们当初结婚有点草率。也正像杜桔承认的:"因为我们当时都想结婚,而我又是你认识的人中比较好的一个。"

  新婚当夜,杜桔便因丈夫评价女友的腰长腰短吃起了醋坛子。杜桔认为丈夫刚结婚就评论别的女人的身材是不爱她的表现,而王毅却只是实话实说,没有想那么多。杜桔因此耿耿于怀丈夫的“不忠”,两人最终弄得不欢而散。其实王毅在这儿最应该说的一句话是:我最在乎的是你杜桔,别人我不关心。我想这句话足可以让杜桔喜笑颜开了。

  以后的日子里,杜桔不断地跟丈夫找茬儿,老嫌丈夫不够在乎她。她常问的王毅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你在外边跟别的女人有那么多话说,回到家跟你老婆我就没话说了?而且她非常执拗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其实婚姻就是这样的,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男女婚后,对双方可以说都知根知底了,了解得都差不多了,吸引力自然也减少了,当然不会再有恋爱时的那份在乎与关注。而杜桔还是十分固执地希望丈夫能给她同等的关注,否则就断定是丈夫不爱她,而且她不惜以深夜逃跑的方式换得丈夫的注意。可惜,结果让她失望,这更坚定了她觉得王毅不爱她的想法。

  与朋友潘佑军、老飘的聚会成了两人再度争吵的一个导火索。男人对朋友的情感需要当然是杜桔无法理解的。她只想让丈夫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结果,挨了王毅的一巴掌,两人的关系开始恶化。不过总是在事后,杜桔才承认错误,并一再保证“以后再也不跟你吵了,对你好点。”可没过几天,老毛病又犯了。

  潘佑军的离婚对杜桔脆弱的心灵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她的世界里,始终没有安全感,她觉得世界上的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结了婚最后都要离婚的。两人由此爆发了结婚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杜桔曾说:王毅,你再给我三年吧,三年之后,我就跟你离婚。

  这次争吵让王毅开始反思这场婚姻中的问题。他不明白为什么杜桔老是和他争吵。他对杜桔说:我不明白你在外边人缘那么好,为什么到我这就不行了?杜桔却说:对,我在别人那儿能忍的,到你这儿就不能忍。王毅要求离婚,杜桔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这是王毅厌倦了他。她说:你可以再找一个,我就不行。因为在她心目中,王毅代表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如果这份感情没有了,她对生活也就没什么追求了。终于为了得到王毅的承诺,杜桔把刀架在了熟睡中的丈夫的脖子上,而王毅的破窗而逃表明两人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

  两人平静地分手,却几乎同时变得宽容起来,开始互相检讨,互相祝福对方找一个比自己好的。临别时,杜桔说:“你能再抱我一次吗?”不难看出,杜桔对爱的渴望是多么强烈。

  生活中的杜桔为什么会对爱有着那么强烈的渴求呢?她希望丈夫的关注点无时无刻在自己身上,希望自己成为丈夫生活的全部。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根据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改编的这部**中,编剧王朔安排的一幕情景应该能表明王朔自己的看法。

  离婚后,杜桔带王毅去看守所看望她垂危的父亲,这是王毅第一次见到她父亲。她告诉王毅她父亲是个犯人,把母亲勒死了,自己判了无期,现在已经十四个年头了。

  杜桔是一个自幼缺乏父爱母爱的孩子,因此她一直渴望得到别人强烈的爱与关怀。纵然恋爱、结婚后,她在心理上依然是个孩子,希望得到别人无尽的爱。当然,这种期望在她充当的社会角色里难以实现,于是她把目标转到了自己的丈夫王毅身上。她认为,王毅如果爱自己,就应该每分每秒关注自己,不能对别人有丝毫的注意。因为她自始至终缺少安全感,所以丈夫一点点的对自己注意力的转移都会导致她安全感的丧失,进而对丈夫冷嘲热讽,冷眼相对。杜桔的这种心态在心理学上应该称作 “匮乏性的爱的需求 ”,即对爱的渴望十分强烈,要求别人尤其是亲密的人无时无刻关注自己,却不对别人给予同样的关注。如果别人做不到这一点,她就会心理失衡,出现孩子似的表现。

  所以王毅说,杜桔像个小孩,心态不健康。杜桔也承认自己是心理上不太健康,但是她认为王毅的责任更大一些。事实上,王毅是中国男人中最典型的代表,他只是个受害者而已。片中王毅最终和杜桔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两人都觉得对方弥足珍贵。影片在杜桔挺着大肚子,脸上挂着祥和的笑容的画面中结束。王朔安排了这样一种结局,想告诉人们什么呢?当杜桔在深夜的公路上风驰电掣般地行驶,眼里透着绝望的神情时,王毅把她抱上了车,杜桔随即对他又抓又咬。在王毅把杜桔送回家中,等待她苏醒的那几个小时中,我想王毅最终理解了杜桔当初为什么那么对他。也许这种理解在杜桔告诉王毅自己身世后的那个时刻起,就开始了。在杜桔醒来后,王毅沉默。他终于懂得了杜桔。而杜桔看着满脸是伤的王毅,心里残留的对他的那份爱被牵动了。两人紧紧相拥。每每看到这里,我总想:王朔为什么不安排两人复婚作为结局呢?影片以杜桔怀孕作为终了,是要表达什么呢?我想王朔是表达了他对杜桔的同情,让她留下一个她和王毅爱情的见证。但是复婚有意义吗?假如两人复婚,会不会爆发一如从前的争吵呢?我想这些都不可知。在王朔这里,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怀疑。没有真正了解的爱情算是爱情吗?真正了解后又该如何在婚姻中互相协调呢?在片中,不光杜桔对爱情有着不健康的心态,王毅亦是大男子味十足。从他陪杜桔逛街讥讽她“画的像个鸡”到朋友聚会时先动手打杜桔,都可以看出他也有性格不完善的地方。这些两人在恋爱之时都没有很好的了解。可是正如王毅在影片中说的:“你说你爱我,你了解我吗?我连我自己都不了解!”对杜桔的对他不说“我爱你”的不满,他回应说:“我不爱你,我连我自己都不爱!”一语道破天机:在爱情中,我们是盲目的,我们有时连自己都不爱、不了解,却假爱之名与另外一个人有了感情纠葛。也许爱情真的只是两个人证明自己活着的幌子,婚姻只是两个人互相取暖的招牌。郑钧唱道:也许我们活着只是相互温暖,想尽一切办法不再孤单。 是谁说的:孤独是缺少一个可以相互理解的灵魂,没有依靠,生命的意义在这个问题里也得不到解答,而爱情,让我们对这个问题不求甚解。

  <<投名状》改编自张彻的《刺马》路人皆知,而“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续小说”的倪匡,无疑是对《投名状》的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如今老牌才子尚未发话,名门之后的倪震却已妙笔生花,在最新出版的香港某杂志专栏中撰文大赞《投名状》对于这部男人大戏中唯一的女主角徐静蕾,更是不吝赞许,发出:“徐静蕾的一张素脸,眉宇间牵动着一丝乱世哀愁,淡淡的,恰到好处,比起三大男星的演技,更加不着痕迹,更觉悲凉。怎么内地女星的演技都如张曼玉?”的感叹。

  国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近年来对中国**的一种负面的印象又一次得到了加强,这种负面印象就是:即使是在**院里观看中国人拍的**,观众也越来越难以入戏了。这种感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一时也只能列出一些有此感觉的典型“大片”,比如《英雄》、《十面埋伏》、《孔雀》等等。不管这些**拍得怎么样,只要看看这些**结束后,从**院里走出来的观众的一脸茫然和麻木就可以推断出大家根本就没有进入到**中,体验到一百多分钟的“在别处的生活”。我以为,如果一部**在放映时,观众如果只是在“看”**,“看”别人的生活(表演),而没有和片中的角色同呼吸、共命运,那么这部**即使参加了再多的**节,得了再多的金蛤蜊银贝壳,再多的“专业人士”赞美它,它也是一部不成功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属于这种让观众难以入戏的**。但是它难以入戏的原因和《十面埋伏》(导演对商业片的理解出现了问题)以及《孔雀》(导演压根儿就没想让观众进入**)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积极进取思想也并不落伍的青年导演,徐静蕾的初衷肯定还是希望《来信》成为一部像《泰坦尼克》那样能赚取所有观众眼泪的伟大作品的,这一点看过**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来。(顺便说一句,看完这部《来信》,我其实对徐静蕾未来的作品还是有所期待的。)我认为,《来信》真正的失败之处,就是太拘泥于小说原著,让小说原著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英国作家毛姆曾经把小说分成两类:一类小说就是像托尔斯泰、哈代、狄更斯写的小说那样的,其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可以活生生地存在于现实之中的,这类小说的情节往往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且合情合理;还有一类小说就是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艾米莉·勃朗特那样的,他们的小说基本上都是由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组成,其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只是一群狂热灵魂的化身,把他们的所作所为搬到现实中来,就显得过于疯狂和不近情理。前一种小说是天生的**剧本(根据这些作家作品改编的**都很成功),而后一种小说要改变成**则非常危险,除了《呼啸山庄》是因为情节实在精彩所以**也比较成功以外,其他的改编**都还没有很成功的例子。

  不幸的是,茨威格的小说就属于第二类小说,读过他作品的朋友都知道,其小说中大段的内心独白是他赖以横扫天下的独门武功。改编他的小说,假如导演没有一定的创造力和独立意识,完全迷信原著,就很可能犯**的两类大忌:一是不得不借助大量的画外音推进故事进程,二就是主人公的行为让观众感到陌生和隔阂(因为**只能呈现,不能像小说那样去分析和解释。)更不幸的是,这两大忌《来信》全都犯了。所以在这部**中,我们一边听到主人公的画外音不停地在耳边絮叨着,一边看到主人公像赶场一样追赶着画外音(主人公的画外音其实就是原著的“文学青年版”而已)所叙述的情节。有经验的观众都知道,**中的内心独白(画外音)最多只能起到一种助推情节的作用,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主力只能是镜头和表演(我认为这也是小说和**最大的不同之处),而《来信》则本末倒置,镜头和表演都沦为了阐释画外音的工具和奴隶,成为了原著故事的附庸品。而在这种对原著的仓惶追赶中,人物自然只能沦为荧幕上闪过的一道道幻影,血肉也已经稀薄到了极致,当然更谈不上什么丰满深刻。这样像纸片一般的人物,观众自然无法进入他们的身体,感受他们的感受了。就算有些容易入戏的观众刚有点感觉,一下子**又玩起时空转换来,短短的半个小时,**就从“三个月后”、“一年后”跳到“八年后”……在如此仓促的情节推动下,女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能深入观众的内心才怪。

  虽然这样说,但也不能否定《来信》在摄影、灯光和剪辑的技术上还是可圈可点的,特别是其中还有一些非常出色的细节。比如女主人公和她暗恋的男作家阔别多年,第一次鱼水之欢后,当她从房间里幸福地走出来,竟然看到男作家的老管家正背对着她专注地扫地,根本连看都不看她一眼。这个镜头的暗喻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一下子就点出了这个女人在男作家生命中的位置。我相信,这个细节应该是茨威格原著中所无吧,假如导演可以多做一点这样的创造,而少一点对小说原著的惟命是从,那么这部**很可能就会成为一部相当了得的**。说了这么多,其实说穿了就是——只有镜头才是**的本质,你背离了镜头,背离了**的本质,**之神会发怒,观众就不会买帐。

  **《我和爸爸》-------

  “第八代导演”徐静蕾与“新**主义”

  相信大家一定没有见过这样的一组镜头,而以后也绝少机会能够再现,这是我国第一部获准独立拍摄的**《我和爸爸》中的一个片断:姜文饰演的警察在酒吧里盘查叶大鹰饰演的老鱼,姜

  文的问话被张元演的老鱼的朋友白叔叔不停地打断,而徐静蕾饰演的老鱼的女儿小鱼则一脸迷茫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姜文、张元、叶大鹰都是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牌导演,能够客串同一部**已属不易。而三个大导演居然同时出现在同一场景中演对手戏,并且这个戏的导演却是第一次当导演、原本是明星级演员的徐静蕾。大客串加上大反串,大明星与大导演对调工作,这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段影坛奇事。

  徐静蕾说,我从事**这一行也有一段时间了,比较熟悉。我是发自内心喜欢**,我热爱这事儿。我是一个敏感的人,想的东西也蛮多。在摄制组中,我有和别人合作、沟通的能力,还有领导能力。至于劣势,到现在我还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劣势。但我还年轻,经验总是少一点。的确,徐静蕾如今尝尝当导演的滋味靠着是她多年拍戏的知名度,刚准备拍戏的时候,她挺自信的,“那时觉得当导演没什么了不起的,那么多看着挺笨的都能当导演。”但真做了导演,才发现“自己的自信很盲目”,脑袋里想的往往跟镜头中表现的不是一回事。翻看以往大师拍的**,想借鉴还不知从何处下手。

  在做导演的过程中,徐静蕾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初学者,“以我自己懂的东西来说,我真是做了一件很大的事。我觉得相比之下技术上的东西终究是次要的,而你要表达你内心的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徐静蕾检讨自己,发现自己是一个“耐心不够的人”。做为导演,必须有和每个人保持良好的沟通,用最好的状态面对所有人。不过,她又不觉得做导演比做演员累,“打个比方,做导演总是处于待机状态,而做演员则是不停地开机关机,老跑换剧组其实是挺累的。所以导演才是最不累的一个。”

  徐静蕾说,在拍戏过程中,做演员往往是比较被动的,有时候我喜欢自己把握一些东西,拍别人的戏,导演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你准备好了,只要你自己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去发挥一个部分就可以了。可当导演不一样,要学会控制,我觉得演戏演多了,就有些找不到自我了。

  做了一把处女导演,徐静蕾便已经有了许多感触,“自己同时要面对很多问题,和很多人沟通,遇到事情所有人都会来问你怎么做。这时候现场越喧闹,自己的感觉就越孤独。”

  面对三位个性极强的大牌导演,第一次当导演的徐静蕾如何“摆弄”他们,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在排叶大鹰、姜文、张元他们三个人的对手戏的时候,徐静蕾颇为镇定地坐在监视器后。一场戏导下来,不仅对场面控制张弛有度,而且收放自如,俨然也是一副大牌导演的风范。在徐静蕾的眼里,这三位大牌导演都“充满了孩子气”,记者跟问了一句:“那你岂不是幼儿园阿姨了?”徐静蕾笑说:“还真有点像。”

  导戏时的徐静蕾脸上的很严肃的,一天,根据剧情需要,只有主要演员徐静蕾和叶大鹰的戏,内容是老鱼到学校找小鱼,告诉小鱼她妈妈的死讯。由于场景和戏的内容都比较简单,再加上是星期天,学生都放假了,整个校园和教学楼内都很安静,现场显得很有秩序。徐静蕾首次执导,很注重吸取大家的意见,每遇到问题总是很客气地争取男主角叶大鹰的意见:“叶老师,您的意见呢?”,徐静蕾多次在监视器中看到叶大鹰站在摄影机前沉思,原以为是“提前入戏”了,可往往叫了几次“叶老师,你挡住镜头了”,大鹰都浑然不觉,叶大鹰自称“昨天晚上动了酒兴”,所以今天比较喜欢发呆。最夸张的一次是场工正在布置场景,叶大鹰又站到了镜头前“进入状态”了,小徐连连喊了几声“叶老师”毫无反应,情急之下想直呼其名可能又觉得不太好意思,竟然叫成“叶老鹰,您让一让好吗?”大家都无不失声大笑。而一向对别人指手画脚习惯的叶大鹰,这时却点着头忙忙让了一下身子,什么话也没说,因为他还在深深入戏“爸爸”的角色之中呢。

  还有一场戏是讲小鱼生了孩子,离了婚之后回到了家,在门口和爸爸对话的一幕,只是那么一会儿的戏,但其中的感情表达却很难诠释。老鱼靠在门框边,对于小鱼离婚的事情,他即不埋怨也不干预,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女儿离婚,就像在走当年自己的路一样,都是有自己的选择的,所以,这时候出演父亲角色的叶大鹰则要表现一脸的平静还要具有丰富的内涵。小鱼穿着件桃红的外套,格子的睡裤,很家居的打扮。站在父亲面前,这时候离了婚的小鱼,和父亲之间似乎有着那么一点的相知……

  叶大鹰身上有孩子气,有种很天真的东西,跟影片里的老鱼很像,用徐静蕾的话说就是:“有一种与年龄错位的天真。以前上学时老师曾讲过,演员要有‘孩子般轻信’的真挚,而叶大鹰居然就能够做到,好几次哭戏都是,他就能特别自然地流出泪来,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眼泪。作为演员有时我也未必就能都哭出来,而叶大鹰可真行。”

  叶大鹰虽然是很好的导演,但对导演徐静蕾很尊重。一般他会这样对徐静蕾说: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如何如何……有时徐静蕾会听他的意见,比如在小房间里怎么调整机位,毕竟叶大鹰有许多技术上的经验。徐静蕾说:“我们配合得很好。”

  虽然叶大鹰第一次当演员,但他非常认真肯学特别投入,而徐导指挥起他来也是可钉可铆的,所以每一条他们的合作都很快地就 OK了。

  要补充一点,出演老鱼角色的叶大鹰是拍摄过《红樱桃》和《红色恋人》等多部优秀影片的著名国际导演。

  徐静蕾自嘲是“第八代导演”。《我和爸爸》是她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她说,影片的灵感产生于尹慧的一篇小说。小说描述的是离异家庭的女儿和妈妈的关系,而徐静蕾把母女关系改成了父女关系—— 一个女孩十几年后才见到自己的爸爸,她心里有阴影,可她把自己隐藏得很好—— “其实很多小孩的真实个性父母并不知道,小孩在父母面前是一副样子,出了家门又是另外一副样子。”

  徐静蕾自言,她天性中对于文学的敏感。就像以前一直坚持记日记,写手扎一样,一如像小资女人一样爱看故事、爱创造故事,和张爱玲一样的感觉,只不过她是把要表述的故事记录在了圆盒子中的胶片上。 徐静蕾开始有做导演的动机还是在拍摄《我爱你》的时候,本子写好了,三稿便定了,自己很满意,但又很不舍得把自己写的本子让给别人拍,于是才有了今天的导演徐静蕾和**《我和爸爸》。徐静蕾畅谈她的**学说:“艺术**和商业**比翼双飞,这是我的**理想。我个人还是偏好艺术**一点。我初次当导演,要一部一部来。第一部《我和爸爸》偏艺术一点,但我还是要把它拍得好看。**是什么?我觉得什么也不是。我特别讨厌把**作为一个概念,把它框起来。**应该可以是具有冲击力的商业大片,也可以是艺术片。但我讨厌观众用看小品的方式看**。他们在**院里接电话、吃东西、大声喧哗,这对**是一种亵渎。

  导拍《我和爸爸》徐静蕾丝毫没有感到压力,“当导演只是自己感兴趣,自已是非专业导演,很多事情自然看得很淡……”所以她是这么埋头努力地导片、拍片。片子里的角色中均是非专业演员出演,其中包括圈子里很有名望的导演什么的,作为扛着国内第一部“单片独立”**大旗上阵的**,这片子就有了这么几个卖点:一是片子里各路高手云集,二是这是个美女导演的处女作。

  第一次做导演,徐静蕾的坦言自己心态非常平静,完全不在意外界的种种议论,也一点不浮躁。有人问她有没有做导演的素质,她的回答非常直接,“做导演需要的控制力和自信心,做演员也需要。我已经在表演中积累了这些素质。警察有各种各样的,导演也有各种各样的。为什么要把一个职业模式化”

  当演员当得好好的,干嘛要去做导演?对于这个问题,徐静蕾自己已经回答过无数遍了,“我做演员很多年了,我认为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并不是很适合我的职业,因为我比较固执,自己的主意比较大,这个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被动一些。另外我认为自己还有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人总是要寻找一个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来做,这样的话,事业和工作、生活才会比较快乐,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才会当导演。”她认为,在演员导演这两个行当里,导演的工作目前对她来说吸引力更大一些:“我自己演了这么多年戏,导演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新鲜的尝试,我做了一次之后,我感觉我还是挺适合干这个的。” 原来这就是徐静蕾的 “新**主义”

  关于**《我和爸爸》

  《我和爸爸》,一部名演员的导演处女作,也是一部名导演的表演处女作。

  这是一部讲述父女关系的影片,它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纪录了点点滴滴的感动。女主人公小鱼的父母在多年前离异,因为一次车祸,小鱼的母亲去世,十几年没见的父亲老鱼——一个陌生的男人重新走进过了她的生活。他们相依为命,又被迫分开。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日后的互相依恋。在共同生活的几年中,两人都感受到了一种爱和一种人生的无奈。那种爱是无法讲条件的,而那种责任也是无法解除的。有一种人无论好坏,你都要接受他,何况你身上无法抹去他的种种痕迹;也正是这种爱、责任构成了小鱼和老鱼生活的全部痛苦和幸福。故事的结尾,父亲去世了,在父亲的墓前,小鱼的怀中,抱着呀呀学语的孩子,她真的长大了……

  前不久,徐静蕾刚刚过了28岁生日。28岁,这是一个从青春玉女向成熟女性过渡的年龄。徐静蕾用的是让所有人吃惊的方式:成功申请到国家广电总局第一部“独立出品”**,集制片人、编剧、导演、女主角于一身。

  演而优则编、则导的徐静蕾,首次执导的影片名字《我和爸爸》,很有点像学生作文题目———《我和爸爸》,不过,这并不影响她努力把这部片子往高档次上靠,据她本人说,预期顺利的话,应该在9月中旬左右就要和观众见面了,她自己给处女作打了80分。 至于观众看完以后如何反映?市场才是检验**的惟一标准。

  老徐~~ 永远支持你~~ 做你想做的~~~开心做的~~ 希望你做一个“杂家”,快乐的“杂家”!!

爱情只是曾经拥有,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童话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结婚,故事便嘎然而止因为,婚姻的后面,隐藏着烦恼和忧愁恋爱像养花,结婚像种田种田,那是要流汗流泪的,不浪漫,也不风趣不过那才是真实只有苦恼经营的田地,才能丰收;

姜文送给王志文一句话:“幸福婚姻是夫妻双方在搞比赛,比赛的项目就是比谁更包容,更体贴,更能换位思考。”俩人的婚姻要走进对方的心里,对方的需求是什么尽量满足,矛盾了双方都让步谁的主意正确与否看结果!

有的男人是茶,热水滚烫、青春鼎盛的时候,自有一股芬芳,但禁不住若干次的来回冲泡,味道逐渐变淡,以至索然无味。有的男人则是酒,禁得起时间的存放,不同年份有不同的味道,越醇越香、越存越香。

王志文就是一杯酒,在女人眼里有男人味,在男人眼里也有男人味,即便他的头发越来越珍贵稀少,眼袋越来越明显,那满脸的麻木和坏心情却一成不变。麻木和坏心情的背后透露出一股真诚天真烂漫的笑容,虽然永远一副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时而慢悠悠,时而急脾气,但一举一动扣人心弦,一丝一毫精准稳妥。这样的男人,值得徐帆、许晴、江珊这些顶尖大美女曾经的爱,也值得同样优秀陈坚红的爱。

每一份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婚姻背后都有让人感动的付出,从小看王老师的电视剧长大的,如今看到他幸福满满地揽获爱情,变成这么伟岸、胸怀宽广、善解人意的丈夫,感动不已,为他们的爱情和相互付出留下幸福的泪水,祝王老师夫妻百年好合,永远幸福。

王志文先生应该不算长的帅的演员,但是,其表演艺术是绝对顶尖级别的,是不会有人否定的。说实话,对他个人生活也不必要过多了解。就凭其诸多的成功的演艺作品,无论正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都给观众们留下难忘的印象。譬如祺袍丶大丈夫等作品无一不是佳作。几十年一直喜欢看王志文的剧,演的每个角色都非常出彩。希望他婚姻幸福,和妻子白头偕老,一家人永远吉祥安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35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