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的婚嫁婚俗有哪些?

绍兴的婚嫁婚俗有哪些?,第1张

绍兴一带,还有送“女儿酒”作为嫁妆的,即在女儿满月或数岁后,即酿酒数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日,取出作为嫁妆礼品送至男家

旧时,绍兴有指腹为婚习俗。清末民初,此俗虽基本绝迹,但将儿女自幼许字者为数不少。男女婚事大我由父母包办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宣传贯彻,婚姻法》,男女青年取得婚姻自主权,但事先多征求父母意见。

  婚姻,一般经历做媒、订婚和结婚等阶段。

  做媒 旧时,绍兴有以说合婚姻为业之中介人,我为中老年妇女,俗称媒婆,亦有尊称大婚太太者。间有男性媒人,俗称媒公、大媒先生。

  男媒取得媒条后,约女媒同去女家。如女家愿开媒条至男家,则为女家允婚之非正式表示。妇家所开媒条格式与男家同,仅将令郎改作令媛。媒人见女家开出媒条,即取出随身所带书有“茶仪”字样、内装钱之红封筒送给女家,俗称收茶钱。

  订婚 男女双方经媒人撮合,略有头绪后,即须“合肖”。

  男女双方如合肖,且均愿意结亲,即须互相送帖。订婚吉日由女方拣送,婚日则由男方择定。女方拣定吉日后,男家出“求帖”,连同“拜帖”送至女家;女家则出“允帖”,连同“拜帖”于当日带交男家。

  结婚前夕,男家须送三盘彩礼,用于女家置办喜酒。女家如高堂健在,男家须致送孝敬钱及礼品。花轿临门迎娶时,男家还须送“开门钱”、“上轿钱”等。

  调亲,即换婚。双方各将女儿许配对方为媳,藉此省却彩礼及节约婚礼费用。

  老亲结亲。旧时,此俗普遍流行,多为姑表、姨表、舅表亲联姻。除为增强戚谊,亦可少花彩礼,但近亲结婚,常祸延后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婚姻制度。男女青年虽多自由恋爱,自主结婚,但大都仍赖介绍撮合。80年代,共青团、工会、妇联、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团体、机构组织婚姻介绍所,为男女青年乐当“红娘”。恋爱成熟,即至当地政高尔夫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旧时婚姻陋习基本不存,但婚时水办酒席之内甚炽,靡费之习未止。

  结婚 旧时,新人眠床之棕棚暂用木棒搁架。婚礼前,男家须择吉“安床”,即于吉日拿去木棒,使棕棚落榫。绍俗,新人眠床不可空,自安床之日起至结婚之日,新郎或陪郎均须睡新人眠床。陪郎须为童男或夫妻双全之族中男姓。

  女子出嫁前,女家即发送嫁妆至男家。婚前,新人须举行淴浴仪式。同时,男方须剃头。先点烛,供茶食。婚前一日,男女双方均须祀神(俗称祝喜福)、祭祖(俗称请大人羹饭)。绍俗女子出嫁,必用彩舆。 不坐花轿者我为妾或再醮之妇。男家在发轿迎娶前,须请两位夫妇齐眉、儿孙绕膝之长者作“福星”、“禄星”,至花轿内借烛光以镜映照一遍,再以满燃檀香之慰斗熏轿,俗称“搜轿”,意在驱逐轿内妖魔鬼怪。 男家发轿时,新郎身穿吉服至门口向花轿作三大揖,以示恭送,称“送轿”。花轿临门,女家有“哭轿”之俗。除惜别外,尚有为免新娘所产子女致哑之意。男方迎亲队伍临门前,女家须请两位“顺流”妇女将新娘衣装入箱,称“叠箱”。送嫁老嫚为新娘梳太婆头、穿耳嵌等,此举均须伴以吉语。新娘兄弟则须为新娘准备行装,称“打铺陈”。婚礼在鼓乐声中举行。接着,拜堂成亲。礼生依次高赞“行合卺礼!”“奏乐!”“请新贵人登堂!”“请新玉人降彩舆!”(各请3次)新郎、新娘各由两位“顺流”太太接到厅堂“福禄寿”星像前恭立。鞭炮声中,新郎 、新娘先向外拜天地,再朝内拜“三星”,最后行交拜礼。婚礼主持人为礼生,副礼生读祝词(花烛诗)。平民亦有请厨师权充礼生者。此后,新郎 、新娘又面向“三星”恭立,举行“晋福杖”礼仪。进入洞房,“扶郎”、“舅爷”须帮新郎、新娘抢坐新床。

  婚日,男女双方均大办喜洒,宴请宾客。男方发轿迎娶前,办“发轿酒”、“暖房酒”。婚礼日俗称“好日”,须办“正酒”。中午,女方办“女酒”,邀女方亲友参加喜筵。晚上,男方设筵,丈人(即岳父)、舅爷循例坐首位,新郎 、新娘均须向尊长、宾客一一敬酒。绍兴各地婚礼一般于冬季夜间(多为寅卯时F)举行。循序履行繁缛礼仪,往往于半夜,故有“舅爷怕日光”之说。是日,女方兄弟均不在男家留宿。 翌日清晨,老嫚登门“送子”。即将一红衣绿裤木质“小人”送入洞房,置于床上,焚香烛奏乐祝祷,谓之送子。 是日早饭为新人首次会食,俗称头聚饭。新娘须坐上首,新郎则屈居下席。

  绍兴婚姻观念与习俗亦有变化。民国时期,城区开明士绅曾倡导简化礼仪,文明结婚,但城区平民及农村依然如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婚俗趋向文明、简约。结婚时间多在五一劳动节、国庆、元旦或春节,并出现集体婚礼或旅行结婚等形式。

绍兴虽说是个历史文化古城,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人心其实已不古。就婚姻上说,绍兴的男女青年有着较大的自主权利,当然事先也征求父母意见。在农村,可能还稍落后点。整个婚姻一般经历做媒、订婚和结婚三个阶段。

做媒在绍兴曾经带有很浓的行业味,当然现在更多带“兼职”味。跑这行的以中年妇女居多,称媒婆。这些人能说会道,完全具备把地上跑的鸭子说成是天上飞的天鹅这样的嘴上本领。她们能把丑女变成公主,丑男变成帅哥。男性媒人,则称媒公。一般农村的青年男女结婚,大多须有媒婆和媒公。现在则称介绍人,性别上也不再讲究。如果是为自由恋爱的男女双方做媒的,则称做“现成媒”。

不经自由恋爱的男女双方,须经媒人撮合了。经过接触(不是“亲密接触”哦),包括相亲和侧面了解,如双方觉得满意,则要“合肖”,也叫合“时辰八时”。这“八时”讲究的是“五行相克”,什么“金克木”啊,什么“木克土”啊等等,反正有一大套,一般请算命先生来合。这步其实最为关键,尤其在有些迷信的绍兴农村,男女双方如果是媒人撮合的,“八时”不合,婚姻大多就成泡影了。如是自由恋爱,而八时又相克,怎么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父母尊重孩子意愿的,事情还好办。另一种则是,长辈迷信,固执己见,坚决不同意婚事。这样,“罗迷欧与朱丽叶”故事的“绍兴版本”就很有可能上演了。

男女双方“合肖”后,表示愿意结亲的,就须订婚了。这时,女家就要把索要“财礼”(也叫聘礼)的事情摆上桌面,有女方媒人出面讲条件,要什么什么等等。通行的是由男方在婚前发送“财礼”到女方。一般地,“财礼”往往作为女方今后的嫁娶费用,如置办喜酒和嫁妆什么的。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有些封建观念重一点的父辈是不愿在女儿身上“倒贴”的。这样,男方的经济压力就比较重了。还有,那些订婚考究的,或讲点排场的,双方就操办个二三十桌,大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算是公开对外宣布,又一门亲事定了。不过,现在因繁就简,要是男女双方父母同意,订婚似可有可无了。

订婚后,男方就成准女婿了,不过我们当地更多叫男方为“毛脚女婿”。至结婚前,女家如长辈尚健在,逢年过节,男方须送烟酒礼品等。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的女家亲戚眷属多,男方往往每过一个节,要花费很多钱。

女子出嫁前,女家即发送嫁妆至男家。至婚日,男女双方均大办喜洒,宴请宾客亲朋。结婚当日也称“好日”,办的宴席则称“正酒”。一般中午女方办喜酒,参加对象为女方亲友。晚上则由男方设筵,丈人佬、舅爷到男方正堂前大桌子坐首位,新郎、新娘均须向长辈们、宾客们一一敬酒。迎娶新娘在前些年一般都到后半夜,由男方车队(再以前是花轿)至女家,女方在上车(轿)之前,必须哭轿,哭意味着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哭声的响亮程度和感谢程度是成正比的。要是不哭,难免背后被一些妇人指指点点,斥为不孝。当然,思想开派的,通达的,不在此列了。

女方被迎至男家后,在过去还须履行一整套的繁缛礼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和时代不甚合拍的礼数也逐渐被历史淘汰了,婚姻也逐渐走向时尚与现代。所以,现在绍兴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婚姻搬到了酒店里,结婚时间则多选择“五一”、国庆、元旦或双休期间,集体婚礼或旅行结婚等形式也较普遍了

婚嫁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是建立一个新的家庭的开始,所以特别为人们所重视。由此而生化出来的种种婚嫁习俗,自古以来,繁复颇多。我生活在广州,长这么大也亲身经历过几次婚礼,也得以从中窥探到广州婚嫁的一角,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广州的婚俗也相应进化与简化,不过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婚俗总是热闹、吉祥、欢乐的,其中的意味颇值得一研。

一、 广州的新、旧式婚俗对比

广州的旧式婚俗一直贯穿着中原的古代传统婚俗,而中原古代婚俗则是沿袭《周礼》之六礼而来,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个环节,既繁琐又不能有丝毫的轻待,广州民间的旧式婚礼顺序大约是这样进行的:

(一)、送年庚古代称“问名”即女子的庚贴,俗称“问八字”。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的年、月、日、时,女家接到庚贴后,用红柬写上“坤①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由媒人带回男家,男家将女家的庚贴放在祖先案前或米缸内3-7日,如果家里没有打破器物和发生不吉利之事,就将女庚和男庚同时交给算命先生推算,若男女“八字”相配,即将男子年庚亦用红柬写上“乾①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托媒人交给女方,如彼此合意,即择日下定。如遇“八字”相冲,婚事就到此为止。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广州的知识青年开始崇尚自由恋爱,基本冲破了单纯由父母包办、媒酌之言的封建枷锁,青年男女经媒人引见后,可以直接相见(相睇:相亲之意),如双方合意,男方即要封“利市”(红包之意)给媒人表示答谢之意。时至今日,虽然男女的交往比以前赠多,可是由于很多大龄男女的存在,让相睇在广州还是沿袭到今,媒人只不过是牵针引线,让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刻相遇,也算是一种功德之事,并不是在乎那封媒人利市。

(二)、小聘即男女双方的家庭经过交换年庚后,把“双造八字”写在龙凤礼书上,和聘礼一起交由媒人交给女家决定婚约,至此,姻亲关系也就算成立了,今日广州此做法相当于定婚的仪式,有些青年男女比较注重,定婚仪式也郑重其事,摆酒宴请宾客。

(三)、大聘即结婚前两家亲家互送聘礼的仪式。男方向女方送去的聘礼应有礼金、礼联、鱼肉、鸭蛋、海味、香烟、礼饼、糖果、槟榔等;女方回以响糖、棋子饼,以及新郎所穿用的衣帽、钱包、鞋袜等物。此过程是不能疏忽的,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

1、哭嫁待嫁新娘此时便被“软禁”起来,叫“住阁”或称“上阁”。请一些年龄相仿的女友相陪(伴阁),开始“叹情”即哭嫁,一般多为叹父母的恩德,舍不得离开父母以及痛骂媒人割断父母和女儿之情等,此俗在各省各地都比较流传,譬如湖南土家族姑娘的哭嫁,那才是堪称一绝,有的长达两个月,短的也有十天半月,不仅是一种离情别绪的倾诉,也是一种聪明才智的显露,出嫁当日要放声大哭,旁人常被感动得潸然泪下,可见哭嫁是一种欢庆的体现,可是到现在广州基本上是淡化了此俗,出嫁女依依不舍之情是有的,可是在喜庆之日欢乐吉祥才是最浓厚的色彩,现今姑娘待嫁是笑口吟吟,甜得入心入肺,哪还有哭俗的存在?

2、安床男方在迎亲之前,将新房粉刷一新后,安置新房是一道重要的程序,这关系到男女双方在婚后是否能够幸福、生儿育女、瓜瓞连绵。因此安床要选择良辰吉日,邀请家境富有、儿孙满堂的“好命婆”来主持仪式,在新房内摆上各种供品,安置好新床,念四句“百年偕老,福禄鸳鸯,琴敦瑟好,牙笏满床。”这里有个习俗最为可喜,若在安床时,放一个小孩童,如果恰逢小孩童能在上面拉一泡童子尿就更加吉祥如意了。

(四)、送嫁妆这是一项非常繁杂的送嫁礼仪,诸如日常生活用品,除了睡床之外,都一应俱全,尽显女家的丰厚,俗话有说“贴身家嫁女”(赔尽全部财产嫁女儿之意)一点都不假,嫁妆的丰厚显示了女方日后在夫家的身份地位,时至今日,在男女双方趋向平等地位的历史大环境下,嫁妆也没有丝毫地含糊,大致有金银珠宝(象征性的一两件即可,代表父母长辈的祝福)、四季衣服、被褥帐帘、锦绣花枕、火钳、剪刀、盅盂碗碟、台椅箱柜、漆器盆盒、刀尺针指等,其中有一件物事是决不可少的就是“子孙桶”(便桶),此桶外边漆成红色,桶内装有红线穿连的铜钱、百果等,桶面上盖上两块红绿布,在亲友中找一个男童开盖,放在新人房榻侧,代表子孙连绵。时至今日,此桶用红色的高脚毯盂来代替,但此俗决不能免除。

(五)迎亲礼这是整个婚礼中最惹人注目的仪式,古时男家要预先聘请专业仪仗队,大致有高灯、大灯笼、彩亭、彩旗、八音锣鼓、花轿等,现如今已经用高级豪华的轿车代替,通常都是在良辰吉时到达女方家门,在门外大声叫门,门内的伴娘与女友们则紧闭大门,大索“开门利市”,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志斗勇的战争”。这开门有两道门,一道为大门,另外一道则为“闺房”之门,大门特别难以叫开,女友出尽方法“刁难”新郎,有的让新郎做一百个俯卧撑,有的要新郎唱歌传情达意,有的要新郎跳舞尽显新人的身手敏捷,场面非常热闹,而此时,能说会道的伴郎与伴娘则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他们充当着“闹事者”与“调节者”的双重身份,既不让场面冷淡又不让场面闹得不可开交。“开门利市”是免不了的,通常取其吉祥的意味,“八八八”、“六六六”、“二八八”、“一六八”都不等,女伴的本事越高,得到的利事就越高,由女伴共同分取。“闺房之门”也不是那么好开的!男方要全家的寻找翻遍,寻找女方的鞋子,然后找到之后门才能开,由新郎亲自为新娘穿上新鞋,两人幸福美满地手拉手步出闺阁,也算是保存了古代“出阁”的传统。

接着新郎与新娘拜别父母,新郎要对岳父母说放心将女儿交给我吧,然后新郎抱着新娘一直抱进新车,不让新娘沾地是自古以来都应牢记的道理。娘家的父辈要送女儿到半路才回家,如果新娘有胞弟,则胞弟需要陪着姐姐到新郎家,俗称“舅爷仔”。说到此处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舅爷鞋”、“姨仔裙”这两样东西决不能含糊,必须由男方出钱为女家的胞弟、胞妹购买新鞋子,新裙子,也算是男家的门面光辉。

接新娘的轿车选择的路线都很长有讲究:广州人无论远近都喜欢兜路一定要经过:吉祥路、恒福路、长寿路等寓意吉祥富贵的路。接新娘的轿车来到男家门口,新郎必须还得做体力运动,将新娘一直抱到家门口。两人要跨过放置在门槛上的火盆,登堂与新郎并排向外拜天地,转身向内拜祖宗,然后夫妻对拜。还要特邀请“寿星公”为新郎新娘祝福,举起玉如意向新娘轻扬三下,口念:“多福多寿多男子,大富大贵大吉祥。”祝福完毕后,由礼生(现称司仪)高喊赞礼:“梁鸿配孟光,五世得其昌,共挽同心结,牵红如洞房。”接着交一条长红布给新郎牵着新娘拥进洞房,现在这些程序上已经简化,但是并没有消除。紧接着要举行“撒帐”仪式,新郎新娘并排坐在床沿,放下帘帐,由“好命婆”向帐前帐后撒红筷子,意祝新娘“快生贵子”,撒毕,再由“好命婆”向新郎与新娘喂食莲子羹,意为“连生贵子”,交杯酒也是保留的传统的节目。

然后由男家宴请双方宾客,称为“新抱”宴,大宴宾客,大家酒酣畅快,喝“新抱茶”。如今男女平等显示在双方联姻的行为上,婚宴由双方共同宴请,场面更加浩大。宴毕,闹新房是必不可免的,多为新郎新娘的姑表兄弟姐妹朋友同学等,发展到今日,闹新房已经有外挪到卡啦OK的趋势,既方便了大家尽兴,又不妨碍新婚。

婚礼最后一项目就是三朝回门,回门又称“归宁”,即新郎新娘陪伴新娘三日之后回娘家,送金猪以示感谢女家培养了如此优秀的媳妇给男家之意。

这些习俗虽然很繁琐,虽然时代变迁,仪式简化了不少,但还是很累人,不过人一生结婚只有一次,即使再累也是值得的,现今结婚,全过程都有摄像机拍摄,刻录成VCD值得一生的留念。

以上是广州的新旧的婚礼习俗的变更,大体上还是沿袭以前的古俗,但无论如何变迁,吉祥、欢快、幸福还是主旋律。

以下要说的几个婚俗基本上已经消失,但在广州的民俗中是不得不提的一些风俗旧貌,在此简略描述且权作缅怀昔日风情民俗。

二、“公鸡代婚”

以前广州有一种陋习,即用公鸡代替新郎与新娘拜堂成亲,它是一件不平等婚姻的体现,其历史根源为广东地区多侨居国外的子弟,到了当婚年龄希望在家乡找一女子为妻,以便照顾年迈的父母,于是“公鸡代婚”的陋习就产生了,一切过程都与正式的婚礼相同,可是新郎却是公鸡。女子的悲惨命运只是开端,有的女子结婚一辈子都是守着活寡,于是有了“螟蛉子”的产生,此种婚姻是可悲的,是封建和贫穷的产物,是一种不平等的婚姻,到现在已基本上消失了。

三、 冥婚

相对于“公鸡代婚”的不平等的婚姻来说,冥婚则显得活稽,是过去广州婚姻陋俗中一宗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所谓冥婚或鬼婚就是双方家长为未婚先死的儿女缔结姻缘。日期一般选择在三月清明、七月盂兰节(鬼节)、九月重阳节进行,手续比较正式的婚礼较简便,此陋俗在建国后就已基本消失。

四、 阻头、跨头与贞女

因兄姐未娶嫁而延误弟妹的婚期者被称为“阻头”;若弟妹先于兄姐婚娶的则称为“跨头”。广州地区有“阻头不便,跨头不详”的忌讳,但时至今日,此忌讳就用送新裤子来避邪挡灾,也就过去了。

过去广州的妇女最重视贞洁,到处出现节妇、烈妇、贞女,究其根源产生的原因有三:

1、 夫死后不能再嫁,再嫁则不容于人。

2、 守寡后,不能有瓜田李下之嫌疑,否则招来杀身之祸。

3、 有种认为与人同房为羞辱之事者,逃婚或干脆离家让丈夫另娶小妾,落得自身“干净”,1958年之后新的婚姻法开始颁布实施后,婚姻自由使到妇女有了平等自由的婚姻。

五、 自梳女与不落家

自梳女与不落家是封建制度下于清代后期兴起的一种畸形的风俗。大家可能对于八十年代港产电视《红头巾》的记忆犹新,里面描述的就是自梳女悲惨经历,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自梳女的悲壮人生的真实史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自梳女逐渐消失。

广州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中心,特别是顺德、南海、番禺、中山等县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尤其是缫丝业的昌盛,造就了独立自主的新一代女性,他们为了避免结婚后在男家遭受苦累与生儿育女的折磨,自食其力后便发誓永不嫁人。“姑婆屋”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就是自梳女的居住地方,自梳女在经济上独立,通常都有自己的一门看家本领,能够在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不依靠男人。

“不落家”与自梳女有相同的背景,无法“梳起”就在朋友的帮忙下避免与丈夫同房,然后“三朝回门”后就独身,名曰已婚,实则独身,俗称“不落家”。这些风俗在建国后就逐渐消失,在男女趋向平等的今日,相信不久的将来“自梳女”“姑婆屋”都会成为历史的沉淀之物。

六、 重行花烛

广州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奇特风俗,即老夫妻结婚满60年时,再举行一次婚礼,俗称“重行花烛”,或称“再行金婚”。即是夫妻结婚期满60年之外还要符合以下条件:

1、 妻子是原配。

2、 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外孙齐全。

3、 老夫妻身体健朗。

4、 家庭经济宽裕。

因为要具备以上条件的人确实不多,因此显得特别的珍贵,其仪式举办得比初婚还要隆重,热热闹闹,皆大欢喜。

不过时下流行的什么“银婚”、“钻石婚”、“铜婚”、名目繁多,不过无论什么形式都只是对婚姻的一种尊重与庆祝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期待。

结婚是人一生中重要的时刻,传统风俗妙趣横生,为婚礼增添了无限欢乐,在如今男女趋向平等地位的同时,我们要凭着平等、自由的原则尊重婚姻,缔造婚姻,维护婚姻。

我相信婚姻,我热爱婚姻,我期待着婚姻,虽然知道在婚礼中要承受繁杂风俗风情,但我愿意承担这一切甜蜜的欢乐。

绍兴婚礼习俗是绍兴本地老人传承下来的,结婚的风俗习惯,对于结婚的仪式和流程都有着俗成的约定,在订婚、结婚、聘礼各个方面都有习俗讲究,这些习俗对新婚的夫妇都是一种寓意。默认的结婚习俗是新人结婚时需要遵守的约定。

关于绍兴结婚习俗有一些在现在已经不适用,年轻人多选择在酒店办酒宴,结婚的仪式也多是请司仪渲染气氛,交换结婚的戒指之类的做法,老一辈的习俗在绍兴农村的老人口中可了解出大概,我们如果想继承传统的文化礼仪,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按照传统办婚礼的仪式,又不封建迷信,过分的拘礼于习俗,下面就介绍一些绍兴结婚习俗的重要部分:

一、做媒是年轻人认识的一种方式,媒婆多是中年妇女,可以在男女双方家沟通传话,如果两位年轻人互相愿意结婚,那么就算两个人结婚的吉日。

二、绍兴结婚习俗中,结婚当天称为“好日”,办的宴席叫“正酒”。好日这一天,男女两家都会大办喜洒,宴请亲朋好友。一般都是中午女方这边办喜酒,宴请的是女方亲友。晚上新娘子接到男方家就是男方设筵,新娘父亲、舅爷和男方父母在正堂前坐首位,新郎、新娘向长辈们和宾客们敬酒。

三、迎娶新娘一般都在后半夜,由男方车队(在以前是坐花轿)到新娘家,新郎要迎娶新娘要经过两道门,一道是新娘家大门,是家中兄长或者亲戚中的同辈男性出问题拷问新郎,新郎答对了才能进门,第二道门是新娘的闺房,由伴娘和新娘闺蜜看着,新郎一般可以派发红包趁机进门迎娶新娘。女方酒席散后,新娘就要上车(轿),这时新娘必须“哭嫁”,新娘哭声和对父母的感恩程度成正比,现在结婚是喜气的事情,新娘一般是落泪不言语。到了男方家就是拜堂,闹亲和敬酒的流程,一切结束后新人的婚礼也就结束了。

绍兴结婚习俗讲究简单又不失热闹,年轻人按照老人流传的俗语办事不仅能够给自己结婚好的寓意,还能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我国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得已流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475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