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成亲的?

古代人是如何成亲的?,第1张

我们都知道,古代人结婚很讲究道,古人把结婚这件大事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古代人认为黄昏是吉时,因此通常会在黄昏举行婚姻之礼。“昏礼”便由此而来。

那么古人究竟是怎么去结婚的呢,且看小编下文。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9fa513d269759eed4e76a02b9fb43166c22df4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上头

古代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己成年。而女子十四岁成年行“及笄礼”。标示已到婚嫁年龄。因此成年礼与婚与婚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许嫁之后,女子需要改梳发式,以表示她不再是姑娘,而是待嫁新娘了。“上头”不只是皆梳发挽髻,而是指整个头部打扮,还要开脸画眉,涂脂搽粉等。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62a6059252dd42a20940b62083b5bb5c8eab85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此时阴晴此时雨,

不知晃年梦何在。

红妆素离廊下客,

珠帘冠下难辨人。

这首诗写的便是女子上头时的情景。此时这个女子心里很矛盾,也很难受。不知当年那么梦里想要嫁的人在哪里。上妆离开后以后就不再是这里的人了,这珠帘下我还认得清那个我当初心里念着想着的那个人吗?

写的很悲凉,这是小编写的一首诗,送给大家。

对于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盖头是为了遮羞;而另一种说法是说源自于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5a85edf8db1cb131cef36dad654564e93584b7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

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

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对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着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最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

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著,作为“避邪”的意思。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1cf3bc79f3df8dca9c78558c611728b4610280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古时候结婚的礼数很多、拜堂行礼便由女子进门后陆续开始的。

先是,新娘落轿后,十里红毯铺地,两边是迎亲的人和邻里,随着进入府门、然后随新郎一起进入上堂,也就是所谓的堂屋。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c1f4134970a304e49a4aa33dac8a786c8175c7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古人按照顺序来行礼。

天地为大、高堂坐着的父母次之、最后才是行夫妻之礼。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b87e950352ac65c06b36cbaf0f2b21192138a4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古时候的女子嫁入男方,很多都是父母包办的婚礼,以至于男女双方素未谋面。

而女子嫁入男方,无论男方或女方长的丑俊与否,都不可、也不能反悔。

进入洞房后有一道很关键的礼节,便是行交杯之礼。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9dcd100baa1cd11093078e9b212c8fcc2ce2d7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古人想的很周到。

结婚当天,整个屋子里都是大红色,十里红毯,红烛、红窗花、红蜡、红纸、伴随着月下的烛光,若两人在掀开盖头的一刹那就心动了,那也是一种很妙的感觉。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17eca8065380cd78ea8a824aa44ad345882814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春宵一刻值千金、洞房花烛,究竟有多美,你怎么看?

时光书简

以史为鉴,为你讲述时光里的故事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结婚都是人生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对于女人来说,对此是非常看重的。如今人们已经进入婚姻自由的社会,男女在婚姻上也是平等的,如果婚后的生活不和谐,也是可以离婚的,女人的婚姻权也受到了法律上的保护。

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女人却只能够从一而终,就算嫁的人不好,但是也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对于古代女人来说,婚姻就等同于她们的第2次投胎,关系到她们一生的幸福,所以对于婚姻就更加的看重了。我国自古也流传下来很多的婚礼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婚礼习俗都被摒弃掉了,比如说凤冠霞披,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共倾向于西方的婚礼,身穿婚纱,在礼堂里许下婚礼誓言。

而在我国古代传统婚礼的习俗中,细节规矩是比较的复杂繁琐的,虽然在不同的朝代也有着一定的婚姻差异,但大多都大同小异,比如说女子嫁人要盖红盖头,在婚礼的当天,新娘子从早上化妆到晚上洞房,都要一直盖着红盖头,直到婚礼结束后被新郎掀开红盖头,才可以露出真容。

对于古代的很多婚礼习俗,大家都是比较好奇的,特别是这一点,为何新娘嫁人的时候要带上红盖头呢?这样的婚礼习俗又有着什么样的特殊含义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我国的文化底蕴还是比较深厚的,古代也流传下来了很多的神话传说,传说世界上一开始是没有人类的,只有伏羲和女娲这一对兄妹,两个人结为夫妻来繁衍后代。但是两个人毕竟是兄妹的关系,所以就通过滚石磨的方式占婚,最后成功结为夫妻。虽然嫁的人是朝夕相处的伏羲,两个人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毕竟由兄妹转变成夫妻了,女娲还是比较害羞的,所以就用草编成的扇子拿在手中来遮挡面容,这一习俗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因为冬天的时候比较冷,所以女性会带一个遮住头顶的盖头来保暖,这就是最早的盖头,到了初唐时期,盖头除了保暖作用,又有了装饰作用,出现了帷帽,当时的帷帽不会遮挡住脸,而是从头披到肩部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帷帽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设计,后来又加了一层遮挡面容的薄纱,既可以遮羞又可以增加美感,于是就开始流行起来,女性都喜欢上了这种装饰品。到了后晋的时候又有了不断的改善,发展出了新婚使用的盖头,到了元朝的时候,开始在民间流行,后来就成为了新婚必不可少的装饰品。至于为什么用红色,主要是因为红色象征着喜气安康,是一个非常喜气的颜色,也寓意着人们赋予的美好祝愿。

1、提亲。

男家委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同意议婚,则男家再去女家求婚,俗称“说媒”。旧时重“门当户对”和“以命相择”,流传着“门对门,户对户,豁拉口子对栅栏”的民谣。

2、问名。

是根据每个人诞字的年、月、日、时,各用天干、地支的两字相配,四项共有八个字。

3、换帖。

男女双方的婚事说定后,要举行一次换贴,换贴的日期要选吉日进行。男女先遣媒人向女方议聘。

男方将议订聘金和新郎的庚贴放入小匣子内,并用红布或红绫将小匣包裹,连同彩礼(包括钱币、衣物、食品),由媒人送到女方家。

女家收下聘金、彩礼和男方的庚贴后,女方出将庚贴放入原匣内,连同回送的衣着嫁妆喜果等由媒人转交男家,这一程序叫做换贴。

4、过大礼。

这是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送过彩礼的婚约才算正式生效。旧时一般男家要给女家100—200块现洋,衣料、手镯、戒指等礼品。

结婚前还要“抬食箩”(用三层长方形的木板成的架子),至少要送三架食箩,上面堆放着大米、挂面、馒头、猪肉等,由数人送抬着到女家。

5、下马面。

迎娶时鸣放鞭炮,红灯伞仗,锣鼓喧天。有条件的还请仪仗队、唢呐伴奏。到了女家门前,女家故意事先将男方人“拒之门外”,待男方将“过门礼”从门缝塞进去方才开门迎接。然后引至客房招待吃茶点和“下马面”。

并不是说古代结婚非常的容易,一个人想要在自己的一生中遇到另一个对的人还是很难的,只是在很久之前,古代人之间的嫁娶并不是非常看重钱财,所以往往一只大雁就能够上门去向自己心爱的女子提亲,大雁冬天为了躲避寒冷会飞往南方,但是到春天的时候又会飞回来,而且从来不失约,也就是有这层寓意,所以当时一度很流行用大雁来提亲。

大家会觉得当时用大雁提亲很容易,大概也是想到了现在,现在的男生想要娶到一个女子,聘礼一般说来都不会少到哪里去,最低的都是十万左右,高的甚至达到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女方家里还会要求男方要有车有房,有稳定的工作,还要脾气好对自己的老婆体贴,在这些条件的限制下,在现代要娶一个老婆还真的是不容易。

有的心疼自己儿子的父母,为了儿子以后能够娶到一个好老婆,会拿出自己半辈子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替儿子挣聘礼钱,我身边就有不少的父母,给儿子买了房子,车子,还给儿子留了一大笔钱,供儿子娶媳妇用,这当然是情况比较好的那种,有些男子不靠父母,全凭自己一个人打拼,所以半辈子都花在了娶媳妇这件事情上

但是在很早时期,古代流行的就是以大雁作为聘礼,比较富有的家庭可能会加几张鹿皮什么的,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皮草当作聘礼,但是越到后来想要娶媳妇也是越来越难,规矩也越来越多,不再是一只大雁就能够了事的。

古代君王结婚需要6个步骤,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步骤之繁琐,让普通老百姓叹为观止。

01、纳采

首先,皇室要为君王挑选如意新娘,然后皇室把新娘人选告知礼部和翰林院官员。翰林院的官员有事情做了,他们要为君王起草文件,昭告天下君王即将要举行婚礼了,而礼部,不仅需要负责制册造宝,而且他们还要和司礼监、内府商量君王结婚的必要物品,钦天监需要计算出良辰吉日,方便他们执行必要的六种礼仪。

做完这些之后,皇室需要去女方家询问是否同意这门婚事,若是女方家同意了这门婚事,皇室就要准备彩礼去女方家提亲,这就完成了第一步骤。

02、问名

虽然皇室已经知道了女方的名字,但是这个步骤也是不可忽略的,皇室准备好彩礼去女方家提亲以后,就要向女方家询问女方的芳名以及生辰八字,然后下人把女方的生辰八字和君王的生辰八字交给算命先生,让算命先生算出两人是否有缘。

03、纳吉

算命先生算出君王与女方的缘分以后,就要交给皇室过目。在皇室的许可下,君王要派人去告知女方家,两人准备步入婚姻的殿堂。04、纳征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君王把聘礼交给女方家,不仅女方还有女方的家人都可以得到很多金银珠宝,就连女方的下人也能得到君王的赏赐,皆大欢喜。

05、请期

这一步就是告知女方家良辰吉日,让女方家有所准备。

06、亲迎

这一步才是重头戏,古代普通家庭亲迎的时候都需要新郎去迎接自己的新娘,但是君王身份尊贵,君王会派一个儿孙满堂的大臣去女方家接女方,这时,女方家需要在家门口等待大臣,等到大臣到了以后,大臣需要宣读圣旨,然后女方跪在大臣的面前听旨,圣旨宣读完毕以后,女方就会上轿,跟着大臣走,一路上张灯结彩,全城的老百姓都会前来观看,好不热闹。最后,女方到皇宫以后,她会和君王拜天地,结婚仪式完满结束。

古代结婚流程:

一、提亲

古话有云:“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新人们在结婚之前,男方一定要先去女方家进行提亲,当双方互换儿女的生辰八字,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测算之后,认定男女双方适宜结婚,并且门当户对,此时才能开始议亲。

二、定亲

当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之后,确定男女双方适宜结婚,这时两家就可以进入到定亲的环节了。在定亲环节中,男方要给女方家送“过书”即为定亲的凭证,俗称“红绿书纸”,而女方需要给男方送“回帖”进行认可,俗称“文定”。在定亲之时,除了有书面的定亲之外,双方还需商讨嫁娶吉日,为新人们讨得一个好彩头。

三、看嫁资

看嫁资指得是男方去女方家将女方的陪嫁物品全部都摆放在厅堂之内,让人观看的一种习俗。新娘所有的嫁妆中的器物都需要用红色彩线进行披挂,衣服用檀香进行熏味,箱底放数枚钱币,俗称“压箱钱”。

四、坐花轿

到了出嫁当天,新娘要乘坐花轿进行出嫁,用净茶、四色糕点供“轿神”。当轿子离开娘家或是快到夫家时,应放炮仗作为喜庆的烘托。花轿途经之地应大红灯笼开路,并且沿途吹吹打打。

五、拜堂

当花轿到夫家进门时,出轿小娘需要迎接新娘出轿。随即走向结婚的主厅堂内开始繁琐的拜堂仪式。拜堂仪式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拜天地、拜父母、拜夫妻。并且这些仪式都需要新人们正儿八经的跪在地上磕头,而不是如今的面对面鞠躬即可。

六、贺郎酒

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正席酒,叫“贺郎酒”。在贺郎酒上,新娘必须依次挨桌的向长辈们以及宾客们逐一的斟酒,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新娘在给大家斟酒时,酒是需要斟满的,但是一定是不能洒出来的。

在我国古代结婚仪式就已经存在,而且还形成制度。古代男女结婚不叫结婚,一般叫出嫁或娶媳妇,文雅点就叫娶亲或迎亲当然女方就叫出嫁,男方叫娶媳妇了!结婚当天的步骤是: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古代女子成亲为何要用红盖头?这东西有什么作用?

婚礼,是每个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场仪式。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变好,许多适龄男女举办结婚仪式前,会请专业的婚庆公司,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场难忘的婚礼。

近几年,中式婚礼一直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所谓中式婚礼,就是需要按照传统的“三媒六聘”、“过火盆”、“交杯酒”等传统,举行一整套的“仿古”仪式。

而在中式婚礼里,掀红盖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新娘出嫁当天,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盖头”。

只有当司仪说可以挑开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时,新郎才可以用秤杆或者如意挑开,从而达到称心如意的好兆头。

那新娘出嫁前要盖上红盖头的习俗,从何而来呢新娘盖上红盖头有什么讲究当男女双方定好良辰日,准备举行结婚仪式。一般先由新娘母亲或家中德高望重的女性长辈,给新娘梳头,梳头时还要说一些吉祥祝福的话。

新娘头发被打理得整整齐齐后,就要盖上红盖头,手里捧着一个苹果,坐在床上等着新郎前来接亲。民间有句俗语,“盖头一掀,祸端必生”。只有当完成所有结婚仪式,新郎才能挑开新娘头上红盖头。仪式还未完毕之前,新娘需要有亲朋好友的搀扶,完成整套结婚仪式。

之所以新娘会盖上红盖头,也是为了小两口婚后能有个和和美美,称心如意的生活。唐朝有本《独异志》的神怪小说记载,宇宙初开时,天下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商议后决定结为夫妻。

可是伏羲和女娲又觉得十分害羞,所以女娲就用草编织成扇子,遮挡面庞,这就是盖头的由来。《独异志》只是一本神怪小说,上面记载的内容并不算真。有史可考的是,新娘出嫁蒙盖头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与魏晋时期。

据考古专家对相关古墓出土的陪葬品分析,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新郎新娘来不及举行繁琐的婚礼仪式。好不容易等到良辰吉日,便会匆忙完婚,但这样又不符合传统祖宗礼法。故魏晋时期,新娘出嫁前先用纱布蒙住头、脸遮羞,属于权宜之计。当时,这种婚姻仪式,又被称之为“拜时婚”。

没想到,使用盖头本意是为了遮羞避嫌,但从魏晋时期开始,成为了我国传统婚姻习俗,一直沿袭到今天(魏晋成亲多用盖头遮脸,也有用白扇遮脸,行合卺礼,主要就是挡住新娘面庞)。

宋代著名文人吴自牧,所撰写的《梦梁录·嫁娶》一书中有这样描述:“(两新人)并立堂前,遂请男家双全女亲,以秤或用机杼挑盖头,方露花容。”由此可见,至少宋朝时期,社会上的婚礼习俗,新娘就是披着盖头出嫁。其中的一些细节,和如今中式婚礼差不太多。

除这些有史可考资料,民间还流传诸葛亮、黄月英夫妇的婚礼仪式上,也出现过红盖头。另一种说法是,古代一些氏族民族流行“掠夺婚”。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婚姻形式(抢婚,抢女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这两则故事与《独异志》所记载的女娲与伏羲故事一样,只是市井巷陌中的闲谈,大家不用将这些民间故事当真。唐朝初期,盖头演变成一种从头可以披到肩膀的帷帽。不仅能为妇女遮风挡雨,还能遮羞避嫌。

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天宝年间,将民间流传的这种帷帽加以改进,他令宫女们以“透额罗”罩头。“透额罗”就是李隆基在民间妇女所佩戴的帷帽的基础上,在帽顶上盖一块薄纱,遮住女子的面容。盖上薄纱后,能让美丽女子们增添一股柔媚,半遮半掩的风韵。

唐朝灭亡,随之而来的便是五代十国。连年战火,华夏大地又陷入水深火热的战争局势里。这时,经过李隆基改进的盖头,又成为“拜时婚”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物件。到了宋朝,社会局势稍稍安定。当时新娘出嫁前,一定要盖上红盖头,为了表示喜庆,也为了取个好兆头。宋朝灭亡后,元明清三朝同样承袭了这种习俗。

到了旧社会时期,随着“指腹为婚”、“童养媳”、“娃娃亲”等封建糟粕相继出现,红盖头就显得愈发重要。大家想想,老年间的人们认死理。凡是未过门的女子,整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不能抛头露面,将自己的真实面目暴露在大庭广众下。

即使是未婚夫,也不能在结婚前看到自己的真实长相。所以未出嫁的姑娘整日待守闺中,待到举行婚礼仪式时,家中长辈还用一块大红盖头遮住新娘的头和脸,以此来达到“不知庐山真面目”又暗合传统礼法目的。由此奠定新娘使用盖头,成为国人在婚礼仪式上必不可少的一项习俗。

发展到如今,社会自由,民生安定,思想开放包容,不少年轻的男女会选择中式婚礼,也会选择西式婚礼。如果选择西式婚礼,新娘只需要穿上美美的婚纱,也不需要红盖头。

可无论西式还是中式婚礼,迎亲车队,包括婚礼上所使用的喜糖、喜酒、喜烟等还是以红色为主基调。红色象征着喜庆鲜艳,更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除了掀盖头之外,古人结婚前还讲究“三书六礼”,等其他较为繁琐的迎亲程序。

综上所述,古代女子出嫁前,之所以要在头上盖一块红布(盖头),主要还是为了遮羞避嫌。战乱年代为求自保,女子还是尽量不要以真面目示人,可以消除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唐宋时期,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还有文化的变迁,盖头反而成为婚姻仪式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习俗,并流传至今。

盖红盖头这种习俗,也从侧面反映出古代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红盖头成为束缚女性或者说限制女性婚姻自由的一种道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47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