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仪式程序

结婚仪式程序,第1张

结婚是一辈子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婚礼当天的仪式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新人在婚礼当天或多或少会紧张,所有在婚礼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婚礼的详细流程,下面跟深圳深礼堂艺术中心小编来看看。

一、新郎新娘迎宾

宾客陆陆续续的到达酒店,而新郎新娘要在酒店门口迎接并让宾客们做一个签到方便统计。然后由工作人员将宾客带进大厅属于他的位置上面,如果是男方宾客就带去舞台的左边,女方宾客就带去舞台的右边,在中国位置布局一般是男左女右的。

二、新郎新娘入场

在宾客差不多到齐了之后,司仪就会宣布婚礼正式开始,屏幕上开始播放新郎新娘相关的爱情视频。新郎先行入场站在中间等候,新娘在父亲的陪同下从大门口进入婚礼现场,然后走到交接区由新娘父亲将新娘交给新郎,然后新郎携手新娘走向婚礼舞台。

三、新郎新娘互说誓词并交换戒指

新郎新娘在入场之后,司仪会说一段开场白,然后由新郎新娘互说誓词。接下来伴娘伴郎或者花童会将结婚戒指拿上婚礼舞台,新郎单膝跪地向新娘求婚并为她戴上结婚戒指,同样的新娘也为新郎戴上结婚戒指,然后共同向宾客们展示爱的信物。

四、宣读致辞

在交换结婚戒指之后,如果有证婚人,那么证婚人先宣读致辞表示对新人的认可,一般是由有威望的长辈或者领导来担任。然后再由新人的父母来进行婚礼致辞,新人为父母敬茶并改口。最后新郎新娘为了感谢宾客和感恩父母进行致辞。

五、倒香槟、切蛋糕、扔手捧花

经过上面4个步骤,大体上的婚礼仪式就已经结束了。新郎新娘再一起切蛋糕、倒香槟,喝下交杯酒,互相喂对方蛋糕,最后再由新娘扔出手捧花将幸福传递给伴娘,整体的婚礼就结束了。

六、婚宴开始,新人敬酒

婚宴正式开始,婚礼互动节目调动气氛,新娘换上敬酒服和新郎一起向每一桌宾客敬酒,对宾客的到来表示感谢,最后在婚宴结束之后微笑着将每一位宾客送出酒店。

相信只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并且能够在举办的前一天彩排一次,那么在婚礼当天一定能举办一个完美的婚礼。

  广州本地的传统婚礼程序相当复杂,大体来讲可以分为三个“总纲”——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每个总纲之下还有若干具体名目,从最初的“提亲”到最末的“回门”,前前后后没有个把月无法全部完成仪式,用“繁文缛节”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所以有人说,正式的广州婚礼是富人和闲人的专属,而贫民大众则只是挑其中的某些必要程序执行一二而已。

  婚前礼:婚礼前最后的重要程序是迎亲。男家派出代表到女家迎亲;女家收取男家送来的部分礼物(不能全收),并回礼致谢。

  婚前的礼仪

  1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意味着男方家有钱,会让女子嫁过去享福。

  2回礼:女方家也会接着回礼,礼物包括槟榔(意味着新郎)。

  3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女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人(家庭美满,父母健在,有儿子)来安新房的新床,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头。

  4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把娘家准备的嫁妆装在一只红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带到婆家去。

  5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

  6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

  7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正婚礼:新娘到男家后当天的礼仪。新娘和新郎双双拜天、拜地、拜祖宗、拜父母以及夫妻对拜。之后,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向男家父母和年长者以及贺喜的亲友献“心抱”(即媳妇)茶。被敬茶者喝完茶后,要给新人封“利市”(即红包)。男家随后设宴款待亲友。宴中,新郎、新娘要逐席敬酒,散席前要敬茶。在入洞房前,新郎、新娘要对饮莲子糖水,取其“连生贵子”的好意头;要对饮“百合茶”,取其“百年好合”、“白发齐眉”之意;要吃和顺榄,取其和气、顺利、甜蜜的意思。

  婚礼当天的礼仪

  1迎亲: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2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

  3敬茶: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新人应站着奉茶给女方父母。不过现时已没有这么讲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4撑红伞、撒米:由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并且会边走边撒米给鸡吃,以免鸡啄到新娘。

  5绕吉祥路:迎接新娘的车必须绕着市区的吉祥路名的路走一圈。如吉祥路、惠福路等有好听吉祥之名的路。

  6过门: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7婚礼:到酒店举行仪式,有司仪会主持仪式。

  8敬客:酒宴开始之后等到上鱼的时候,新娘换上传统的龙凤褂给客人敬茶。

  9入洞房:酒宴结束后新人会和一些朋友开始去新房参观或者娱乐。

  婚后礼:新婚夫妇于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称“三朝回门”。这是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回门时,夫家备上礼品,包括烧猪、鸡和礼饼等。新婚夫妇必须于当天日落前返回夫家;且往返都要顺着迎亲时的原路走,不能“三天走两条道”。

  婚后的礼仪

  回门: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

简单婚礼仪式流程如下:

一、主持人幕后播放音乐,音乐是有灵魂的,一首简单的旋律能够唱出内心的灵魂。音乐响起,把所有人进入到现场的气氛中。

二、震撼开场,播放婚礼的礼花。

三、主持人登场,音乐结束,主持人致辞。

四、观看纪念着新人爱情的mv。

五、主持人引导新郎新娘入场,举行婚礼仪式。

六、盟誓:在举办婚礼仪式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许下誓言。新郎和新娘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共同宣读爱情誓言。

七、共同入场,这里要配上婚礼进行曲,渲染神圣庄严的时刻。

八、交换戒指,新人双方交换定情信物,许诺终身。

九、拥抱,等到交换完结婚信物,在大家的鼓动下,新人紧紧地相拥。

十、舞台一侧倒许愿池,美好祝愿。

十一、新人在一起印掌纹,将这么多年辛苦经营的爱情之路留下印记,在朋友见证祝福下幸福结合。

十二、领导上台讲话。

十三、感恩父母是婚礼上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新人要向双方父母表达浓浓的感恩之情。

十四、交杯酒是由婚礼督导拿上舞台让新人交杯而饮。

十五、最后,婚礼礼成。好友们可以将手上的礼花肆意地喷洒在新人的身上,营造热闹的气氛。

每个地方的婚宴习俗各不相同,我给大家普及下广州这边的习俗。

广州这边一般是6时恭候7时开席,而实际开席时间则由主人家视情况而定,一般都是根据客人的上座率来决比较有心思的新人呢,会在开席前准备一些视频短片,轮回播放他们的婚纱照、甜蜜照片或者视频,让宾客们一起分享他们此刻的愉悦,也可以给提前到的宾客看看短片打发时间。新人则是站在宴会厅门口,恭候客人。

开席时,婚礼主持人会带动全场气氛,引导新人入场。这个时候一个好的主持很关键,正当大家无所事事的等着开席时,他(她)可以让整个婚礼的气氛一下子进入到一个高潮,把大家的焦点聚拢在新人身上。接着就是新人讲话、证婚人致辞和新人互相交换戒指或者交杯酒等,这些忙完,就开始上菜。

广州习俗第一个菜是烧乳猪(有些是全猪有些是拼盘),酒店服务员排好一溜队,每人手里端着一只乳猪,等主持一声令下,喜庆音乐响起,服务员鱼贯而入,每桌一只,好不壮观,面对第一道菜,喜宴的客人总是特别兴奋,因为他们已经空着肚子等了个把小时了,烧乳猪最好吃的就是那层脆脆的表皮,沾上白糖和酱料放入嘴里,简直让人满意到无法用语言形容

接着就是不断的上菜,到第四道菜时,新人在双方家长和一帮兄弟姐妹的陪同下,开始向每一桌客人敬酒,有些宾客会借此机会要让新郎喝上一满杯,这时候陪同的兄弟姐妹们就要主动出击,保护好新郎和新娘,所以新郎都会有意识地选择能喝的朋友做伴郎和兄弟

敬完一轮酒,新娘就赶紧去换衣服接着敬茶,新郎呢就可以回座位稍作休息(有经验的朋友都会提醒新人在第一道菜上来时就开始狂吃,后面基本上没什么机会正儿八经的吃上几口);敬茶的时候新娘带领一帮子姐妹,每到一桌就用粤语喊:饮杯媳妇茶,富贵又荣华,听晒老婆话!结了婚的客人还得回个喝茶利是(一般都是5元、10元,上不封顶)图个好意头,到这为止婚宴的基本流程都完成了;接下去,就是客人自由回敬新人,如果客人闹得厉害的,新郎在这个时候就得做好心理准备,防止被灌倒了

喜宴尾声,新人站在门口恭送客人,至此整个婚宴就算告一段落,喜剧收场啦!~

整个过程,嬉嬉闹闹,一般9点到9点30分左右就结束了!

不知道广州这边的习俗是不是跟你家乡的一样呢!

    风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与习惯,不同的地区因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不同,风俗又有所差异。结婚风俗顾名思义就是结婚时的风俗习惯,要走的结婚流程。就像古代的时候,结婚有媒婆来说媒,男方要向女方下聘礼,迎娶女方过门。在现在恋爱自由的时代,虽然很少需要职业性媒婆进行说媒,但是当男女感情确定时,还是需要一个中间人在男女两方进行沟通的。当敲定结婚事宜以后,男方就要向女方下聘礼了。注意:下聘礼的时间一般是在结婚前的三个月,男方的聘礼要根据自己家庭实际情况所出,一般建议还是要讲究大方、体面的,毕竟这是男方第一次向女方家庭表示自己的诚意与心意。

      在铺床的时候,要在床上放莲子、花生、大枣这些寓意着早生贵子的东西。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男方要准备好婚床、红包等迎娶新娘一系列事宜。婚床是结婚当天的重要关注点,所以一定要在结婚前一天晚上把床铺好。铺床要选择有经验的好命婆来铺。什么叫‘好命婆’呢就是那种要许多儿女,这样会寓意着把好命婆的运气都带给这对新人。

       结婚的新人在结婚前的晚上要准备些什么呢新娘新郎在结婚要冲新,意义在于新人要洗去自身的污秽,然后开始新的生活与新的人生。要怎么冲新呢?一般在广州,广州人会就地选材,用柚子叶、香茅制成的热水擦洗身子。在洗过澡后,新人还要在晚上上头。就是男女双方要坐在自己的梳妆镜前梳头。这个梳头的人一定要是家里的长辈,并且在梳头的时候,长辈还要一直唱着祝福语,祝福新人。

广州本地的传统婚礼程序相当复杂,大体来讲可以分为三个“总纲”——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每个总纲之下还有若干具体名目,从最初的“提亲”到最末的“回门”,前前后后没有个把月无法全部完成仪式,用“繁文缛节”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所以有人说,正式的广州婚礼是富人和闲人的专属,而贫民大众则只是挑其中的某些必要程序执行一二而已。

婚前礼:婚礼前最后的重要程序是迎亲。男家派出代表到女家迎亲;女家收取男家送来的部分礼物(不能全收),并回礼致谢。

婚前的礼仪

1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意味着男方家有钱,会让女子嫁过去享福。

2回礼:女方家也会接着回礼,礼物包括槟榔(意味着新郎)。

3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女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人(家庭美满,父母健在,有儿子)来安新房的新床,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头。

4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把娘家准备的嫁妆装在一只红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带到婆家去。

5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

6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

7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正婚礼:新娘到男家后当天的礼仪。新娘和新郎双双拜天、拜地、拜祖宗、拜父母以及夫妻对拜。之后,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向男家父母和年长者以及贺喜的亲友献 “心抱”(即媳妇)茶。被敬茶者喝完茶后,要给新人封“利市”(即红包)。男家随后设宴款待亲友。宴中,新郎、新娘要逐席敬酒,散席前要敬茶。在入洞房前,新郎、新娘要对饮莲子糖水,取其“连生贵子”的好意头;要对饮“百合茶”,取其“百年好合”、“白发齐眉”之意;要吃和顺榄,取其和气、顺利、甜蜜的意思。

婚礼当天的礼仪

1迎亲: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2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

3敬茶: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新人应站着奉茶给女方父母。不过现时已没有这么讲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4撑红伞、撒米:由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并且会边走边撒米给鸡吃,以免鸡啄到新娘。

5绕吉祥路:迎接新娘的车必须绕着市区的吉祥路名的路走一圈。如吉祥路、惠福路等有好听吉祥之名的路。

6过门: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7婚礼:到酒店举行仪式,有司仪会主持仪式。

8敬客:酒宴开始之后等到上鱼的时候,新娘换上传统的龙凤褂给客人敬茶。

9入洞房:酒宴结束后新人会和一些朋友开始去新房参观或者娱乐。

婚后礼:新婚夫妇于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称“三朝回门”。这是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回门时,夫家备上礼品,包括烧猪、鸡和礼饼等。新婚夫妇必须于当天日落前返回夫家;且往返都要顺着迎亲时的原路走,不能“三天走两条道”。

婚后的礼仪

回门: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东莞嘅结婚习俗

三书六礼《三书六礼》是中国传统婚俗的基本,早在先秦时代已经定下。所谓《三书》则是奉行《六礼》应具备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是古时保障婚姻有效的文字记录。所谓《六礼》则是娶妻必须办妥的六项手续。每段婚姻均须完成这六个步骤,才算得到正式承认

三书》[聘书]:男女双方在订婚时男家交予女家的书柬,用作确定婚约。

  [礼书]:男家在过大礼时女家的书信,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迎亲当日,男家送给女家的书柬。

  这三书是整个婚礼程序中男女互相致敬的书柬。

[请期]亦即[择日],男家请算命先生择定良辰吉日,找个迎娶的好日子,以求婚事顺利,二人和顺。当吉期择定后,再通知女家为女儿出嫁作好准备,便是请期。

  [搬嫁妆]收到大礼后,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以往,广东人喜用樟木拢送嫁妆,取其坚固耐用之意。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盂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顷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

  [安床]婚礼前数天的吉日,由好命婆将新床在有利于新人的吉位安床,然后铺上龙凤被,并撒上红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安床后新人便不可睡新床,孕妇、带孝者及有月事之女性更不可入内。此外,安床后,要让小孩跳床,并吃喜果,古称[压床],有开枝散叶之意。[上阁]举行婚礼前最重要的仪式、礼节是「上阁」及「上头」。「上阁」是准新娘出嫁前一段短时间留在家中一角,通常是闺房或阁楼之内,由一班闰中姊妹、密友陪伴,暂时摆脱平日的生活习惯,做妤心理准备,以求日后能适应男家陌生的生活环境。新娘会直至出嫁当日才离开阁楼,因此,俗称姑娘出嫁为「出阁」。现代人亦有类似「上阁」的活动,新娘于婚礼前一晚邀请姊妹、密友在女家留宿整晚互诉心事,为明天踏上人生另一阶段作好准备。虽然偶然也有姊妹们情绪激动落泪的情况,但整体气氛仍是充满欢欣的。

过大礼过大礼

  订亲最隆重之仪式,约在婚礼十五至二十天前进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时至今日,由於这种传统婚嫁礼仪繁琐需时,甚少会采用全套「三书六礼」仪式,多化繁为简,最广为重视的便是过大礼这一环:男家(过大礼)女家(回礼)

  过大礼的物品包括:

  (一)礼饼:龙凤礼饼两盒。礼饼可分四式、六式及八式,全取双数。

  (二)椰子:父母健在用两对,否则宜用一对。

  (三)茶叶、芝麻:皆因茶树不能移植,种植之时须用种子,故赠以茶叶为礼物,即祝愿种植不移之子。亦有暗喻一经缔结婚约,女子便要守信不渝,绝无反悔,亦即所谓油麻茶礼。

  (四)槟榔两对。

  (五)三牲:鸡或鹅两对,两雌两雄(如父母不健在,只需一对)。猪肉起双飞,即若干斤一片开二而底部相连。鱼一对,通常为大鱼。(现多以三牲金[利市]代替)

  (六)海味:通常为四式海味,高级的可选用鲍鱼、海参、鱼翅、鱼肚、瑶柱;较经济的可选用鱿鱼、虾米、冬菇、蚝豉。丰俭由人,(可用利市代替)。

七)帖盒:礼金盒内当然要有礼金,其余还要放入莲子、百合、红豆、绿豆、合桃、花生、桂圆干、荔枝干八京果、扁柏、利是等。其中利是两对,上写:「五代同堂,百子千孙」。

  (八)其它:烟、酒、水果,悉随尊便。龙凤烛两对,千万不要遗漏,以及对联两副。(对联最迟出嫁前一晚贴于大门前,千万不要将左右两边错误对调。)

  当女家收到男家聘礼後也要将其中属於男家福分的物品回礼。

回礼包括

  (一)男家聘礼的一半或若干,但必须成双。

  (二)茶叶、芝麻、水果。

  (三)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莲藕选择有枝有芽为最好)

  (四)贺帷巾(即双喜毛巾)。

  (五)送给女婿的西装或衣料,皮带、银包(内置利是)、鞋一对及袜两对。

  (因服装尺寸因人而异,为免有所偏差,故建议用利是代替。)

(六)槟榔一对。

(七)大茶礼:包括金钱、煎堆、龙利、大发松糕等。

 小贴士:

  可一切从简,以利是代替,写上「过大礼大利是」。如代替猪肉的「猪肉金」、代替衣料的「衣料金」。但一些重要的礼品,应尽量亲自携来,包括:龙凤饼一对、唐饼数个(约八个)、龙凤烛一对、对联一幅及生果等

聘礼中物品寓意吉祥,数量则必须成双,忌用单数。

女家收到男家聘礼不是全部收下,其中属於男家福分的物品,则需要回礼 礼品中不可送手帕,因有分手之意。

嫁女饼

  根据中国传统,结婚派饼是不可轻率的一环,是显出对该婚礼的重视和隆重程度。男家过大礼时送的礼饼(嫁女饼),女家会分派给亲朋好友隆重其事,所谓派「嫁女饼」,向亲朋好友宣布女儿将出嫁的喜讯。派礼饼可就亲疏长幼辈份而定派饼数目,亦可分四式、六式及八式,取其成双成对的意头。

现时的中式礼饼有三、四十款之多,最受欢迎的有:

  五彩皮蛋酥   蛋黄莲蓉酥  红绫莲蓉酥

  黄绫豆蓉酥  榄仁合桃酥   蛋黄莲蓉鸡蛋糕

  鸡油蛋黄酥  鸡蛋白椰山

嫁妆

  收到大礼后,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以往,广东人喜用樟木拢送嫁妆,取其坚固耐用之意。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盂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顷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

  近年为了顺应做足礼节、细节从简的潮流,市面上出现了做工考究的微型嫁妆,她以原物为蓝本,设计上更富有中国特色喜庆的造型,选用上乘樟木贴切喜庆传统风俗,深得准婚人士的喜爱。

安床

  婚礼前数天的吉日,由好命婆将新床在有利于新人的吉位安床,然后铺上龙凤被,并撒上红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安床后新人便不可睡新床,孕妇、带孝者及有月事之女性更不可入内。此外,安床后,要让小孩跳床,并吃喜果,古称[压床],有开枝散叶之意。

  上头现代婚嫁礼俗中,在迎亲之前,男女两家仍会分别进行上头仪式。上头仪式于大婚前一晚或正日举行,上头象征一对新人正式步入成人阶段,要组织新家庭,肩负起开枝散叶的使命。须择好时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小时,男女双方需先沐浴,并由「全福」之人(俗称好命佬/好命婆,为男女方家族中的长辈,需父母、子女健在,夫妻和睦者)以柚菜浇水洗身(柚叶据说可涤除污秽)。之后换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靠一个可以看见月亮的窗口而坐,由「好命佬」或「好命婆」替其梳头。新娘的头发会梳成发髻,以示她嫁作人妇后踏入成人阶段。边梳头的同时,「好命佬」或「好命婆」要边说出押韵的吉祥语句,如“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语意是祝颂新人能同偕白首,婚姻美满。最后,「好命佬」或[好命婆]需把扁柏及红头绳系在新郎或新娘头上,这样才算完成上头仪式。由于上头是父母为儿女祝福的一种仪式,所以较为重视。

男方上头

  上头前应先行用碌柚叶淋浴,之后要穿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取其新的开始之意。案前应准备汤圆三碗(每碗九粒)、镜、红头绳、尖梳、子孙尺、铰剪,至吉时便由好命人上头(梳头),并诚心向天参拜,上头完毕后,便可与家人及兄弟们同吃汤圆,分享结婚的喜悦。

女方上头

  上头前应先行用碌柚叶淋浴及穿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然后要择一个看见月亮的窗口,燃起龙凤烛后要连同三碗汤圆、生果、烧肉、鸡,诚心向天参拜,更要准备木梳及篦梳代替尖梳、针线包、红丝巾;而剪刀代表有利、子孙尺、镜乃取其光明继后之意,即所谓「龙头镜,铰剪尺」。

入门

  到达男家后,新娘由大妗搀扶下踏入男方家门。在大门坎外会预先放一个燃木炭的火盆(铜盆或铁盆均可),新娘需从火盆中跨过,这叫「过火盆」,取其发旺、赶邪之意。接下来是拜堂仪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拜天地,第二是拜祖先,第三是参拜家翁家姑。拜过天地及向祖先神位行跪拜礼后,一对新人便会向新郎父母叩拜,新娘并向家翁、家姑奉上香茶,之后再按家中各人辈份和长幼逐一向长辈敬茶,至于跪下与否,则视乎敬、受双方的喜好。跪拜父母后,新人会互相对拜,大妗姐不断说些吉祥话,在互租对拜后,拜堂才告礼成。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敬茶是一个很重要的礼节。新人在拜过祖先,要向父母敬茶,这样不单代表答谢父母养育之恩,同时亦代表双方家长接纳新郎或新娘为家族中的新成员,是身份备受确认的象征。新人敬茶用的香茶内,通常都放上两枚红枣和莲子,寓意早生贵子的吉兆。新家翁、家姑及长辈喝了新娘这杯茶后,会送上金手镯、玉器等首饰作为新媳妇的见面礼,又会在盛托香茶的盘上(俗称「槟榔盒」)放上一封利是,作为大妗姐的赏钱。

出门出门

  抵达女家后,第一关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的测试,必要时还要宣读爱的宣言(卖身契),但最重要的是给予众姐妹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姐妹满意后才开门。入门后,新娘由大妗姐或伴娘带出来交给新娘的父亲,再由父亲把新娘交给新郎,正式行夫妻见面礼。跟着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再向双亲奉茶跪拜,接新娘仪式就此完成。

  完成上述仪式,新娘需由伴娘或大姅姐掺扶并打红伞,寓意开枝散叶,其它姊妹也须边走边撒米及红、绿豆、金纸碎,俗称「喂金鸡」,据说可防止金鸡啄新娘。上花车前,新娘要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表谢意。一定要注意的是陪伴新娘过门到男家的除大妗姐外,必须是未婚女性,而且新娘的兄弟不可陪伴新娘过门,如果新娘早于兄长结婚,须将兄长的裤挂于门口之处,由新人在裤裆下穿过,假若早于姐姐结婚的话,则送一条裙给未婚姐姐,未婚兄姐不可目睹新人出门或过门,应暂时回避

三朝回门

  回门虽然并没列在三书六礼中,却是中国人传统一个极重要的嫁娶礼仪,绝不可掉以轻心。从前,新娘出嫁后,会在第三天由丈夫陪同下回娘家探望父母。新娘在回门时,要穿我国传统的新娘服(裙褂)和挽上全新的红色新娘包,裙褂代表新娘冰清玉洁的身份,只有黄花闺女才可穿。同时男家一定要送回金猪一只,以示新娘子的贞洁。女家收到金猪后即分予亲戚朋友、街坊邻里享用,表示自家女儿不辱门楣。传统上,岳丈母需留回门的新娘及女婿在家吃饭,但现在大多数新人为省时间,都选择即日回门,即新人在男家拜过天地及奉茶给翁姑后,便即时进行回门仪式,之后再返男家或直接到酒楼,新人亦可于第二天回门,但切不可超过第三天,这代表男家不满意新娘,不批准新娘回娘家。现在回门大部分礼品都由利是代替,但词语已替换猪例外

回门礼品:1、(由男家送到女家):

  金猪一只、西饼两盒、酒两瓶、生鸡一对、猪肚及猪肉各两斤、水果两篮(代表生生猛猛)、有头生菜(风生水起)、葱(松松动动)、伊面两盒(代表恩爱缠绵)、有头尾甘蔗两根

回门回礼:2(由女家送到男家)

  金猪头、尾、手脚各一只、猪舌半边、西饼一盒、有头甘蔗、有头生菜

新人依照传统婚俗举办婚礼,其实有一些禁忌是要注意的:

  1、结婚之日,新娘出门时,词语已替换词语已替换不能相送,因为[词语已替换]与扫星同音,不吉利。新娘出门的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运。

  2、婚礼未举办完毕,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不可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在床上。

  3、新娘结婚当天必须穿新鞋,寓意将旧物丢掉。

  4、新娘出门时,必须要佩戴耳环,以示听话,没有穿耳的可佩戴夹耳环。

  5、新人的长辈如有已去世的人,在敬茶的时候,应在他(她)应坐的位置上 放上新人敬的茶,敬完茶后顺便移一下凳子,再让下一位就座。

一、广州的新、旧式婚俗对比 广州的旧式婚俗一直贯穿着中原的古代传统婚俗,而中原古代婚俗则是沿袭《周礼》之六礼而来,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个环节,既繁琐又不能有丝毫的轻待,广州民间的旧式婚礼顺序大约是这样进行的: (一)、送年庚古代称“问名”即女子的庚贴,俗称“问八字”。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的年、月、日、时,女家接到庚贴后,用红柬写上“坤①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由媒人带回男家,男家将女家的庚贴放在祖先案前或米缸内3-7日,如果家里没有打破器物和发生不吉利之事,就将女庚和男庚同时交给算命先生推算,若男女“八字”相配,即将男子年庚亦用红柬写上“乾①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托媒人交给女方,如彼此合意,即择日下定。如遇“八字”相冲,婚事就到此为止。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广州的知识青年开始崇尚自由恋爱,基本冲破了单纯由父母包办、媒酌之言的封建枷锁,青年男女经媒人引见后,可以直接相见(相睇:相亲之意),如双方合意,男方即要封“利市”(红包之意)给媒人表示答谢之意。时至今日,虽然男女的交往比以前赠多,可是由于很多大龄男女的存在,让相睇在广州还是沿袭到今,媒人只不过是牵针引线,让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刻相遇,也算是一种功德之事,并不是在乎那封媒人利市。 (二)、小聘即男女双方的家庭经过交换年庚后,把“双造八字”写在龙凤礼书上,和聘礼一起交由媒人交给女家决定婚约,至此,姻亲关系也就算成立了,今日广州此做法相当于定婚的仪式,有些青年男女比较注重,定婚仪式也郑重其事,摆酒宴请宾客。 (三)、大聘即结婚前两家亲家互送聘礼的仪式。男方向女方送去的聘礼应有礼金、礼联、鱼肉、鸭蛋、海味、香烟、礼饼、糖果、槟榔等;女方回以响糖、棋子饼,以及新郎所穿用的衣帽、钱包、鞋袜等物。此过程是不能疏忽的,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 1、哭嫁待嫁新娘此时便被“软禁”起来,叫“住阁”或称“上阁”。请一些年龄相仿的女友相陪(伴阁),开始“叹情”即哭嫁,一般多为叹父母的恩德,舍不得离开父母以及痛骂媒人割断父母和女儿之情等,此俗在各省各地都比较流传,譬如湖南土家族姑娘的哭嫁,那才是堪称一绝,有的长达两个月,短的也有十天半月,不仅是一种离情别绪的倾诉,也是一种聪明才智的显露,出嫁当日要放声大哭,旁人常被感动得潸然泪下,可见哭嫁是一种欢庆的体现,可是到现在广州基本上是淡化了此俗,出嫁女依依不舍之情是有的,可是在喜庆之日欢乐吉祥才是最浓厚的色彩,现今姑娘待嫁是笑口吟吟,甜得入心入肺,哪还有哭俗的存在? 2、安床男方在迎亲之前,将新房粉刷一新后,安置新房是一道重要的程序,这关系到男女双方在婚后是否能够幸福、生儿育女、瓜瓞连绵。因此安床要选择良辰吉日,邀请家境富有、儿孙满堂的“好命婆”来主持仪式,在新房内摆上各种供品,安置好新床,念四句“百年偕老,福禄鸳鸯,琴敦瑟好,牙笏满床。”这里有个习俗最为可喜,若在安床时,放一个小孩童,如果恰逢小孩童能在上面拉一泡童子尿就更加吉祥如意了。 (四)、送嫁妆这是一项非常繁杂的送嫁礼仪,诸如日常生活用品,除了睡床之外,都一应俱全,尽显女家的丰厚,俗话有说“贴身家嫁女”(赔尽全部财产嫁女儿之意)一点都不假,嫁妆的丰厚显示了女方日后在夫家的身份地位,时至今日,在男女双方趋向平等地位的历史大环境下,嫁妆也没有丝毫地含糊,大致有金银珠宝(象征性的一两件即可,代表父母长辈的祝福)、四季衣服、被褥帐帘、锦绣花枕、火钳、剪刀、盅盂碗碟、台椅箱柜、漆器盆盒、刀尺针指等,其中有一件物事是决不可少的就是“子孙桶”(便桶),此桶外边漆成红色,桶内装有红线穿连的铜钱、百果等,桶面上盖上两块红绿布,在亲友中找一个男童开盖,放在新人房榻侧,代表子孙连绵。时至今日,此桶用红色的高脚毯盂来代替,但此俗决不能免除。[Page] (五)迎亲礼这是整个婚礼中最惹人注目的仪式,古时男家要预先聘请专业仪仗队,大致有高灯、大灯笼、彩亭、彩旗、八音锣鼓、花轿等,现如今已经用高级豪华的轿车代替,通常都是在良辰吉时到达女方家门,在门外大声叫门,门内的伴娘与女友们则紧闭大门,大索“开门利市”,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志斗勇的战争”。这开门有两道门,一道为大门,另外一道则为“闺房”之门,大门特别难以叫开,女友出尽方法“刁难”新郎,有的让新郎做一百个俯卧撑,有的要新郎唱歌传情达意,有的要新郎跳舞尽显新人的身手敏捷,场面非常热闹,而此时,能说会道的伴郎与伴娘则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他们充当着“闹事者”与“调节者”的双重身份,既不让场面冷淡又不让场面闹得不可开交。“开门利市”是免不了的,通常取其吉祥的意味,“八八八”、“六六六”、“二八八”、“一六八”都不等,女伴的本事越高,得到的利事就越高,由女伴共同分取。“闺房之门”也不是那么好开的!男方要全家的寻找翻遍,寻找女方的鞋子,然后找到之后门才能开,由新郎亲自为新娘穿上新鞋,两人幸福美满地手拉手步出闺阁,也算是保存了古代“出阁”的传统。 接着新郎与新娘拜别父母,新郎要对岳父母说放心将女儿交给我吧,然后新郎抱着新娘一直抱进新车,不让新娘沾地是自古以来都应牢记的道理。娘家的父辈要送女儿到半路才回家,如果新娘有胞弟,则胞弟需要陪着姐姐到新郎家,俗称“舅爷仔”。说到此处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舅爷鞋”、“姨仔裙”这两样东西决不能含糊,必须由男方出钱为女家的胞弟、胞妹购买新鞋子,新裙子,也算是男家的门面光辉。 接新娘的轿车选择的路线都很长有讲究:广州人无论远近都喜欢兜路一定要经过:吉祥路、恒福路、长寿路等寓意吉祥富贵的路。接新娘的轿车来到男家门口,新郎必须还得做体力运动,将新娘一直抱到家门口。两人要跨过放置在门槛上的火盆,登堂与新郎并排向外拜天地,转身向内拜祖宗,然后夫妻对拜。还要特邀请“寿星公”为新郎新娘祝福,举起玉如意向新娘轻扬三下,口念:“多福多寿多男子,大富大贵大吉祥。”祝福完毕后,由礼生(现称司仪)高喊赞礼:“梁鸿配孟光,五世得其昌,共挽同心结,牵红如洞房。”接着交一条长红布给新郎牵着新娘拥进洞房,现在这些程序上已经简化,但是并没有消除。紧接着要举行“撒帐”仪式,新郎新娘并排坐在床沿,放下帘帐,由“好命婆”向帐前帐后撒红筷子,意祝新娘“快生贵子”,撒毕,再由“好命婆”向新郎与新娘喂食莲子羹,意为“连生贵子”,交杯酒也是保留的传统的节目。 然后由男家宴请双方宾客,称为“新抱”宴,大宴宾客,大家酒酣畅快,喝“新抱茶”。如今男女平等显示在双方联姻的行为上,婚宴由双方共同宴请,场面更加浩大。宴毕,闹新房是必不可免的,多为新郎新娘的姑表兄弟姐妹朋友同学等,发展到今日,闹新房已经有外挪到卡啦OK的趋势,既方便了大家尽兴,又不妨碍新婚。 婚礼最后一项目就是三朝回门,回门又称“归宁”,即新郎新娘陪伴新娘三日之后回娘家,送金猪以示感谢女家培养了如此优秀的媳妇给男家之意。 这些习俗虽然很繁琐,虽然时代变迁,仪式简化了不少,但还是很累人,不过人一生结婚只有一次,即使再累也是值得的,现今结婚,全过程都有摄像机拍摄,刻录成VCD值得一生的留念。 以上是广州的新旧的婚礼习俗的变更,大体上还是沿袭以前的古俗,但无论如何变迁,吉祥、欢快、幸福还是主旋律。 以下要说的几个婚俗基本上已经消失,但在广州的民俗中是不得不提的一些风俗旧貌,在此简略描述且权作缅怀昔日风情民俗。 二、“公鸡代婚” 以前广州有一种陋习,即用公鸡代替新郎与新娘拜堂成亲,它是一件不平等婚姻的体现,其历史根源为广东地区多侨居国外的子弟,到了当婚年龄希望在家乡找一女子为妻,以便照顾年迈的父母,于是“公鸡代婚”的陋习就产生了,一切过程都与正式的婚礼相同,可是新郎却是公鸡。女子的悲惨命运只是开端,有的女子结婚一辈子都是守着活寡,于是有了“螟蛉子”的产生,此种婚姻是可悲的,是封建和贫穷的产物,是一种不平等的婚姻,到现在已基本上消失了。[Page] 三、冥婚 相对于“公鸡代婚”的不平等的婚姻来说,冥婚则显得活稽,是过去广州婚姻陋俗中一宗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所谓冥婚或鬼婚就是双方家长为未婚先死的儿女缔结姻缘。日期一般选择在三月清明、七月盂兰节(鬼节)、九月重阳节进行,手续比较正式的婚礼较简便,此陋俗在建国后就已基本消失。 四、阻头、跨头与贞女 因兄姐未娶嫁而延误弟妹的婚期者被称为“阻头”;若弟妹先于兄姐婚娶的则称为“跨头”。广州地区有“阻头不便,跨头不详”的忌讳,但时至今日,此忌讳就用送新裤子来避邪挡灾,也就过去了。 过去广州的妇女最重视贞洁,到处出现节妇、烈妇、贞女,究其根源产生的原因有三: 1、夫死后不能再嫁,再嫁则不容于人。 2、守寡后,不能有瓜田李下之嫌疑,否则招来杀身之祸。 3、有种认为与人同房为羞辱之事者,逃婚或干脆离家让丈夫另娶小妾,落得自身“干净”,1958年之后新的婚姻法开始颁布实施后,婚姻自由使到妇女有了平等自由的婚姻。 五、自梳女与不落家 自梳女与不落家是封建制度下于清代后期兴起的一种畸形的风俗。大家可能对于八十年代港产电视《红头巾》的记忆犹新,里面描述的就是自梳女悲惨经历,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自梳女的悲壮人生的真实史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自梳女逐渐消失。 广州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中心,特别是顺德、南海、番禺、中山等县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尤其是缫丝业的昌盛,造就了独立自主的新一代女性,他们为了避免结婚后在男家遭受苦累与生儿育女的折磨,自食其力后便发誓永不嫁人。“姑婆屋”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就是自梳女的居住地方,自梳女在经济上独立,通常都有自己的一门看家本领,能够在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不依靠男人。 “不落家”与自梳女有相同的背景,无法“梳起”就在朋友的帮忙下避免与丈夫同房,然后“三朝回门”后就独身,名曰已婚,实则独身,俗称“不落家”。这些风俗在建国后就逐渐消失,在男女趋向平等的今日,相信不久的将来“自梳女”“姑婆屋”都会成为历史的沉淀之物。 六、重行花烛 广州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奇特风俗,即老夫妻结婚满60年时,再举行一次婚礼,俗称“重行花烛”,或称“再行金婚”。即是夫妻结婚期满60年之外还要符合以下条件: 1、妻子是原配。 2、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外孙齐全。 3、老夫妻身体健朗。 4、家庭经济宽裕。 因为要具备以上条件的人确实不多,因此显得特别的珍贵,其仪式举办得比初婚还要隆重,热热闹闹,皆大欢喜。 以上的资料只是提供参考 不必完全照做!

采纳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526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