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最渴望的一件事情就是看到自己的后代能够顺利地结婚生子,哪怕是没有办法亲眼见证他们幸福的时刻,也希望以另外一种方式看到。4月24日,在河南洛阳一位小伙子迎娶了漂亮的新娘。这个时候在家中患病的爷爷用视频通话的方式见证了孙子的婚礼,网友们在看到这一幕之后都感觉到非常的心酸。
视频见证孙子的婚礼原来老爷爷卧病在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唯一的一个心愿就是能够看到孙子娶媳妇。可是目前老人的病情没有办法让他像正常人一样地来到现场,从视频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现在这个老爷爷的鼻子上面依旧是插着氧气管的。所以家人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通过视频让老人看到孙子整个婚礼的过程。
老人感动不已
即便是老人不能够起身,但是他看到这一切也会感觉到非常的感动。相信对于结婚的这个男子来说这一场婚礼也会让他永生难忘的,希望他在婚礼结束以后能够带上自己的媳妇,一起去医院当中看望爷爷。让爷爷亲眼见证自己得到了幸福,这才是一个孝顺的孙子应该做的事情。在看到这个老爷爷以后也让小编想到了自己的爷爷,爷爷当年也是因为生病而离开了我们。
祝福老人早日康复在爷爷离开的时候小编并没有结婚,而且等到未来结婚的时候爷爷也看不到了。所以希望那些老人依旧在世的家庭能够珍惜这样的幸福时刻,好好的善待家中的老人。不让他们的人生当中留下遗憾,同样也不让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面想起这些事情就感觉到无比的懊悔。祝福视频当中的新人新婚快乐,也希望老爷爷的身体早日康复。
遵义弟弟结婚25岁单身哥哥躲后院回避,当事人回应称是当地的传统风俗。我觉得这种婚俗是不可取的,也是没有必要存在的,因为这种婚俗会给当事人的心灵带来不小的伤害,本来没结婚对于农村的大龄小伙来说就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不让哥哥在弟弟的婚礼上出现带有一定的侮辱性。另外,对于结婚的弟弟来说,在婚礼当天得到哥哥的祝福会很开心,但是由于婚俗的原因,哥哥不但不能当面祝福,还要在后院躲避,弟弟的内心也会不好受。
贵州遵义,一位农村小伙将自己弟弟结婚的视频发布在网上引发热议,原来这位小伙在弟弟结婚的当天,竟然要在后院进行躲避。因为按照当地的婚俗,由于哥哥是单身,所以是不能在弟弟婚礼上出现的。另外,据这名小伙讲在弟弟结婚当天自己不但不能参加弟弟的结婚拜堂仪式 ,还不能吃婚宴 ,为了尊重当地的习俗,哥哥只能在后院找了一个偏僻的角落躲起来,眼不见心不烦,免得被自己的亲朋好友催找对象。
很多网友看到这个新闻后纷纷表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婚俗,这种婚俗对于哥哥来说伤害性不大,但是侮辱性极强。我个人觉得这种婚俗就是一种陋习,应该被淘汰,哥哥和弟弟本来是一家人,在弟弟的婚礼上哥哥出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哥哥在婚礼上出现是应该的,哥哥对弟弟送上祝福弟弟应该很开心。本来弟弟结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非要弄的哥哥这么难堪。另外,哥哥比弟弟迟结婚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哥哥结婚肯定要找自己喜欢的对象,不能为了比弟弟先结婚随便找一个人结婚,这样对自己和女方都是不负责任的。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有些风俗是得到很多人认同的,但是有些风俗却让一些人比较反感,因为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了,而且带有一些老思想,让年轻人非常不能接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儿子,你拿着手机,让我看看你,我真的很高兴能够见证你读书、立业,今天又能见证你成家”1月7日是安徽六安小伙小刘结婚的大喜日子,他的“南通妈妈”闾蓟敏通过视频送上祝福。
18年前,闾蓟敏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12岁白血病男孩小刘的生命。2006年,这对素未谋面的“母子”在南京见面。此后,他们成为一家人。闾蓟敏多次到安徽看望小刘,每年资助他学费。小刘婚礼的当天,由于闾蓟敏是高三班主任,没有办法到现场参加婚礼,便通过视频送上了温馨祝福。1月9日中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到这对“母子”,听他们分享了这些年的暖心故事。
18年前捐髓救人的“南通妈妈”
给“六安儿子”送去婚礼祝福
“没有办法用言语表达我此刻激动的心情,我希望你们彼此珍惜,珍惜来之不易的健康,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更希望你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月7日,一段寻常而又特殊的婚礼祝福视频感动网友。
闾蓟敏通过视频给小刘送去“妈妈”的祝福
新郎是安徽六安小伙小刘,他和新婚妻子望着手机屏幕中的江苏南通老师闾蓟敏不停地喊“妈妈”。他们一起回忆着过往的故事,说到动情之处都流下了眼泪。闾蓟敏一边抹去眼角的泪水,一边安慰小刘说:“不哭了,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
小刘结婚当天喜气洋洋的画面
这段视频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18年前,一位“南通妈妈”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12岁白血病男孩的生命。这位“南通妈妈”正是闾蓟敏,白血病男孩就是小刘。
2003年4月,正在读5年级的小刘被查出患上白血病,一次又一次的造血干细胞配型失败,让人揪心不已。正当一家人绝望之际,2005年6月29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分库传来一个好消息,31岁的南通市第二中学老师闾蓟敏与小刘的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这给小刘带来了生的希望。
2003年,闾蓟敏在丈夫的影响下成了骨髓捐献志愿者,能够和小刘配对成功,她感到意外又开心。2005年9月5日,闾蓟敏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从她身上采集的110毫升新鲜的造血干细胞被输入到小刘的身体里。
素未谋面的“母子”在宁相见
《扬子晚报》记录下感人一幕
因为供患者不能有任何联系,小刘只知道救命恩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和所在城市等基本信息。小刘也曾多次幻想过救命恩人的样子,“我当时在想,我的救命恩人肯定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她的医学认知和文化水平应该非常高。”
2006年11月20日,对闾蓟敏和小刘来说都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日子。在江苏省红十字会成立50周年之际,由省红会牵线搭桥,这对素未谋面的“母子”终于在南京见面。闾蓟敏至今清晰地记得当天的场景,小刘奔跑着扑向她,紧紧拥抱她,满面泪水,满怀深情地喊她“妈妈”。闾蓟敏拉着小刘的小手不愿松开,他们相拥而泣的画面令在场的所有人动容。
2006年,小刘见到闾妈妈时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听到这一声“妈妈”时,闾蓟敏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她感觉自己又多了一个血脉相连的儿子。见到日夜思念的救命恩人,小刘发现闾蓟敏妈妈比想象中更和蔼可亲,“我当时13岁,个子只到她的肩膀,靠在她的肩膀上,感觉就像靠在妈妈肩膀上一样。”
2006年11月21日,《扬子晚报》以《南通献髓母,喜会安徽儿》为题,报道了这一令人落泪的一幕。闾蓟敏流着眼泪说:“从他叫我‘妈妈’,我把他搂在怀里时,我们就是母子了,他身体里流淌的血液都是我的。”
扬子晚报曾经报道过“南通妈妈捐髓救人”的故事
此后,他们就成了一家人。在南京结束治疗后,小刘回到六安家中休养,没想到他又因交通事故导致脚部受伤。闾蓟敏知道后很心疼,亲自去看望他。闾蓟敏看到小刘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就每年资助他学费。小刘把这些恩情都铭记在心,他每年都会给闾蓟敏寄成绩报告单。看到成绩单上老师的评语,闾蓟敏很骄傲,“小刘这孩子非常努力!”
小刘在闾妈妈的帮助下长成了大小伙
读大学后,小刘不愿意再接受闾蓟敏的资助了。刚开始,闾蓟敏觉得小刘有些任性和见外,但得知他从大二起开始自己创业,后来能够自食其力地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后,又发自内心地为他感到骄傲。小刘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我觉得自己当时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在学校里可以做兼职,有充足的时间挣钱。闾妈妈不容易,她也有家人需要照顾。”
曾送妈妈围巾当新年礼物
今年春节将带着妻子到南通拜年
2018年夏天,小刘大学毕业,还因为自主创业有了一些积蓄。他邀请闾蓟敏一家到六安老家过年,还特地买了一条红色围巾当新年礼物,“我走入社会有工作后,肯定要向妈妈表示感谢。这条围巾可能不值多少钱,但是我的一份心意,我要让闾妈妈感到温暖。”
在小刘家过年时,闾蓟敏很开心,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收到礼物后,闾蓟敏流下了眼泪,“其实孩子赚的钱并不多,他有这样一份心意,对做妈妈的而言,已经很满足了。”那一年的春节,小刘感到无比幸福,他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如此丰盛热闹的新年,“我们家的亲戚都来了,来看一看救过我命的人。”
小刘发信息告诉闾蓟敏自己结婚的喜讯
小刘也去过闾蓟敏南通的家里,“她们一家人太热情了,和闾妈妈交流,感到非常轻松。可能与闾妈妈的职业有关系,和她聊天的过程中我总能学到很多东西,思想上能够得到升华。”
这次没能去婚礼现场,闾蓟敏感到很遗憾。她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一个多月前她就收到了小刘的邀请,还看到了他的婚纱照,“得知儿子要结婚的消息,我很开心。他在前几天又给我发邀请信息,他的邀请是非常诚挚的。”
因为闾蓟敏是高三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她的学生们都还没放假,所以她也抽不开身,没法到婚礼现场。没见到闾妈妈,小刘有些失落,不过他表示也能理解闾蓟敏,作为一名高三毕业班的老师实在是太忙碌了。小刘称,由于妻子还没有见过闾妈妈,便想在婚礼现场介绍一下,因此给闾妈妈拨去了视频电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小刘目前在老家和朋友一起从事汽车润滑油相关的工作。年关将至,他本想邀请闾妈妈一家去六安过年,但因为闾妈妈的时间错不开,他便决定和妻子一起到南通给闾妈妈拜年,还准备了六安老家的特产。
得知小刘要来的消息后,闾蓟敏很开心,“在我们家孩子蹦蹦眼里,小刘哥哥是榜样。蹦蹦过年也正好在家,希望他们兄弟俩能聚聚。这些年来,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说我很伟大,但我不敢当,我觉得在有限的生命中有一次机会可以救一个孩子,可以和他延续这样一份母子情缘,很知足,很幸运,很幸福。”
紫牛新闻记者|闫春旭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视频来源: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