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民俗。由于某些地方、某些时候彩礼越来越高,导致很多家庭无法承受,因此这个问题一直备受重视。……对于彩礼这个习俗为什么会流传至今,以及年轻人结婚是否应该要彩礼的问题,可以从彩礼本身具有非常高的仪式感、彩礼是对娘家人的一种弥补,以及年轻人结婚可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彩礼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彩礼这种习俗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其本身具有非常高的仪式感。
彩礼这种风俗之所以会由来已久、流传至今,是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非常高的仪式感决定的。……正如结婚一定要举办婚礼一样,彩礼也是结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仪式和内容。……具体来说,当男女双方确定婚事,开始谈婚论嫁的时候,男方拿彩礼。女方拿嫁妆,双方喜气洋洋地筹办并举办婚礼,这场婚事才能幸福、圆满。正因为如此,彩礼这种习俗才会流传至今。
2,彩礼是对娘家人的一种补偿,因此才会长期存在。
彩礼本身其实是婆家人对娘家人的一种非常现实的补偿。……结婚的时候,男方家娶媳妇,一家人其乐融融,而女方家庭把自己的闺女嫁出去,如果任何回报都得不到的话,实在感觉冷清……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彩礼这种风俗。通过彩礼,女方家得到了一定的补偿,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精神上的安慰,这样双方家庭才会都感到满意,彩礼这种风俗也因此而长期保留了下来。
3,年轻人应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彩礼。
在结婚时是否应该要彩礼这个问题上,年轻人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进行确定。……首先要明确这件事并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法,只有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去做应对。……具体来说,在是否要彩礼这个问题上,男女双方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对方的朴诉求去进行深入沟通,最终达成一致,双方共同认定一种选择,这个最终的决定就是最终的选择,双方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才能达到双方都感到满意的最佳结果。
“彩礼”两个字,从来没有离开过公众视线,最近这段时间,各地更是掀起了“抵制彩礼”的风气。
各地倡议抵制高价彩礼
彩礼并非“原罪”
结婚率崩溃怎么破?
各地纷纷使出大招:限制高价彩礼。
甘肃定西对彩礼“限高”,要求婚嫁礼金不超过5万元,婚事酒席不超过20桌等。
江苏沭阳县举办“沭阳小大姐”新时代文明婚恋倡导活动,倡议未婚女青年拒绝高价彩礼。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更是邀请了30名适龄未婚女青年,集体签订“抵制高价彩礼承诺书”。
一时之间,抵制高价彩礼,成为各地挽救结婚率的万能钥匙。
高价彩礼问题由来已久,对彩礼进行“限高”是积极的、毋庸置疑的。
但江西省让30岁未婚女青年站在台上示众画押,就有点儿黔驴技穷的味道了。
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承诺书,女孩子自己签了,父母那边死活不同意,高价彩礼继续横行,治标不治本。
限制高价彩礼是没有问题的,但结婚率崩溃的根源,真的是彩礼吗?
当前,我国没有结婚的适龄青年分两种:一是自己不想结婚,二是自己没能力结婚。
不想结婚的人,你就算不要彩礼,他也不会步入婚姻。真正需要关注的,是那些想结婚,但没能力结的人。
农村结婚消费高
这个“能力”指的就是金钱方面,买房买车、三金、彩礼等,都是需要花钱的地方,但是他们没有钱。
婚姻本质是个经济行为,现在各地全力压降彩礼,女方家庭肯定就会放弃没钱的“穷男人”,寻找那些有支付彩礼能力的男性,底层男性依旧娶不到老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男性人口有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
这意味着,多出来的3237万男性,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婚姻挤压,甚至找不到媳妇打光棍。
因此,把彩礼推出来,解决婚姻率低的难题,只会打桩不打稳。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农村结婚消费需求,逐渐向城镇生活标准靠近。
以前农村结婚,盖个房翻新一下就行了,但如今在城市买房、买车,已经是对男方最基本的要求了,“物质化”的思想观念,将高价彩礼与“有面子”挂钩。
再加上,乡村社会的圈子文化浓厚,极易受到攀比、从众心理的影响。
农村的女方家庭索要高额彩礼,更多考量的是“别人家都要这么多,我为什么不要”。
有学者研究发现,如果某个女方家庭,索要低于或高于普遍标准的彩礼,会被村民议论“坏了规矩”而受到埋怨、排挤。
高价彩礼并非一夜之间出现,对其的治理也难以一蹴而就,婚恋市场上的交易行为,更不是一个女孩签了承诺书,就能遏制的。
女孩攒嫁妆
婚姻的算计
彩礼的争议,让婚姻成为一种算计,把男女结合,看作一种经济交易。
但如果在这段经济关系中,只说彩礼不论嫁妆,那就是耍流氓了。
从知乎上1888万彩礼事件,到四川19岁女孩家人收30万彩礼的新闻,都出现了反转、炒作的字眼。
这些夸张的细节,直接戳中了大众对于彩礼话题的敏感点,彩礼愈加面目全非。
与之相对,是嫁妆在舆论口的“失声”。
近些年,因为嫁妆少,引发婆媳矛盾、夫妻吵架甚至离婚的不在少数。
此前,95后女孩小王从小家庭离异,大学时交了一个男友,本该谈婚论嫁,却因嫁妆不够,和男方家人谈崩,被迫分手。
2011年以来,闽南泉州频频出现“百万黄金新娘”、“天价嫁妆”的新闻,“晋江新娘”在网络上也成为专有名字,坊间戏言“抢银行不如娶晋江新娘”。
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说到,所有的聘礼,除了送给女方亲属的一部分外,这些聘礼都将作为女儿的嫁妆送还给男家,而其中还由女方父母增添了一份相当于聘礼的财物。
究竟女方的父母增添多少嫁妆,是较难估计的,但按照一般能接受的规则来说,增添的财物如果抵不上聘礼,那就是丢脸的事,女儿在夫家的地位也将是尴尬的。
足以可见,中国传统社会下,嫁妆的多少,可以确立女性作为妻子的家庭地位。
但总是有种误区,很多男性认为彩礼是给女方的,嫁妆还是女方自己的,失衡的金钱付出,非常不公平。
事实上,嫁妆虽然被视为女方的“私房钱”,但随着社会发展,为了维系父系家庭的稳定和延续,妇女的私财已经作为家产,资助夫家生产生活。
也就是说,女方的嫁妆,名义上是她自己的,但最终的用处,实际还是放在了家庭上。
费孝通在描述江村家产时指出,“嫁妆虽然被认为是妇女私房,但可与丈夫和儿女共享,它也是这个家的家产,遇到必要时,可以抵押出去来接济家的困难”。
浙江一女方嫁妆
这说明,其他家庭成员可以共享女方的嫁妆,尤其是在家庭遇到急事和危机时要拿出来。
《红楼梦》里,贾家走下坡路后,就是靠王熙凤典当自己的嫁妆,来维持生计的。
因此,如果只是把彩礼和嫁妆的多少,视作男女双方的对立,是过于简单粗暴的。
江西省让30名未婚女青年,站在台上签订承诺书,那福建泉州,是不是也要30名未婚男青年,签订“抵制高价嫁妆承诺书”呢?
非要搞二元对立,很没有意思。
现实大多数情况下,彩礼和嫁妆,其实都变成了夫妻的共有财产,用于小家庭的生活开支。
会,现在很多人选择不要彩礼而结婚,主要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新的提升。此外,也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反对传统观念:现代人追求平等、自由、个性化,不希望在婚姻上出现性别、经济、阶层等方面的不平等对待,因此反对传统意义上的彩礼。
2 彩礼过高:一些地区的彩礼金额过高,让人们感到压力和困扰,故而不愿意选择带彩礼结婚。
3 经济压力:随着房价、物价等生活费用不断攀升,结婚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如果再加上彩礼这一项支出的话,很多人无法承受。此外,也有的人认为要想拥有美好生活,不一定需要结婚,可以选择单身或者婚外恋等方式来寻找幸福。
因此,人们选择结婚不带彩礼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近年来,婚礼上的彩礼和嫁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不少人认为,结婚有彩礼,就应该有嫁妆。然而,这个问题并不简单,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从传统习俗来看,嫁妆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承载着家族传承和家庭期望。在以往的婚姻中,妻子到了婆家后,通常要为家庭做出贡献,嫁妆则是家庭赏赐的回报。彩礼则是男方将自身家庭的诚意送给女方的一种方式。
然而,现代社会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婚姻强调平等和自由,夫妻之间是相互依靠、互相支持的关系,不再是找寻另一半的必要条件。
而且,女性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上的提高,已经不再需要依靠嫁妆来维系生活。因此,现代婚礼上的彩礼和嫁妆是否必须,已经不同于传统婚姻。
所以彩礼和嫁妆问题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传承的问题。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夫妻双方应该尊重彼此的选择。
当然如果有条件,彩礼和嫁妆则是夫妻间体现爱意和责任的方式之一,但不是必须的。对于传统婚姻习俗的继承,可以适当加强,但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
每个家庭根据双方实际情况来,婚姻是为了双方更好的生活,要综合评估彩礼和嫁妆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