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诸城市订婚结婚风俗?

山东潍坊诸城市订婚结婚风俗?,第1张

第一次去就捎点孝敬对方父母的礼品就可以,这个一定要的,不然对方会觉得你没诚意,不懂礼貌。订婚的时候要给彩礼钱,还要带几样礼物,生肉,馒头,鱼,饼干,好像是这四件吧。。。不然就是结婚后三天回去认亲的时候给的。我也忘记了……问你女朋友哈。结婚要请两次喜酒,第一次是单独的喜宴,请朋友啊什么的,第二次是结婚当天,中午,可以只请亲近的亲戚啊好朋友啊什么的。总之很复杂。。

1、新衣里塞红包

过年穿新衣是潍坊城区的年俗传统之一。在春节里,不仅要备年货、买新花,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外,还会追求新的服饰。正月初一走出家门拜年,首先展示的就是那一身新行头。古时候,这种习俗也寄托了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和头茬面,全家蒸饽饽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拿出准备好的头茬面,开始蒸饽饽。要想饽饽蒸得好,必得面发得好。潍坊饽饽用的是“老面引子”发酵,还有独特的炕头揉面方式。女人们清晨起床和面,三盆五盆放在暖炕头,盖上塑料布或白包袱。

面发好后,面板直接上炕,揉面的人或站在炕前,或跪在炕上,下大力气揉面。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面剂子一遍一遍轮着番地揉,直到每块剂子都软乎乎热乎乎,这就算揉好了。只有反复揉捏,蒸出来的饽饽才会一层一层的,用手一撕,像雪白的花瓣儿,片片筋道。

扩展资料:

潍坊的民俗文化

1、扑灰年画

扑灰年画起源于明初。它的制作式打好腹稿以后,艺人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又“扑灰”之名。

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经“大涮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盐菜花”、“描金”、“涂明油”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

2、高密剪纸

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外地剪纸,主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高密剪纸的风格。一是块与线形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并富有韵律感。二是纸条挺拔,浑厚粗犷,富有浓重的金石意味。三是以精巧的构思见长。

-潍坊

人民网-老潍县有中秋“念月儿”的习俗 老人希望传承

中国古代有“六礼”之说,现今部分地区也有这个习俗,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但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 另外,古代婚嫁的习俗还包括拜堂、合酒、闹房、妇见公婆、三日回门等。 在结婚前,需要挑选吉日(请期),并在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彩礼,女方则会在出嫁前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63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