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别催了,90后真“结不了婚”

武志红:别催了,90后真“结不了婚”,第1张

“你都27了,谈了5年恋爱为什么还不结婚!?”

“妈,我真结不了婚啊,别催行吗?”

第一批 90 后今年已经 28 岁了,在这个被认为适婚甚至晚婚的奔三年纪里,他们还没结婚。

都说 90 后不结婚是因为懒、自私、没玩儿够、不想负责任,其实未必,或许他们是真的觉得当下的自己,还“结不了婚”。

一、穷,也不愿花父母的钱

90 后似乎是除了 00 后以外,生活物质条件

最好的一代人。

他们若想结婚,那就是双方父母加上夫妻二人一共 6 个钱包做靠山,怎么会没钱结婚?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愿受到父母的控制。

吴晓波采访过一位 90 后创业者孙宇晨,这个 90 后主张 30 岁以前不结婚、不买房、不买车。

因为他知道“如果父母给你钱,肯定伴随着他们对你的控制。”

对于大多数 90 后来说,想买房买车结婚就得靠父母给钱,但是与之相应的,是要听父母的安排:在哪里工作,和谁结婚……

90 后不愿接受这种控制,但若要在二十几岁就做到完全经济独立买房买车,可就太难了,他们甚至连租房都租不起。

数据显示,2017 年一线城市应届生平均月薪在 6917 元左右。

即使从清华大学毕业 5 年的第一批 90 后,月薪也不过 12352 元,这对于想在一线大城市结婚成家来说,真的不算多。

北京五环内几乎没有租金低于 5000 元的一居室出租,也几乎没有低于 5 万元每平米的房价。

数据显示,北京的房租收入比超过 60%,这意味着北漂们每月要拿出一半以上的工资去租房。

买不起房,也租不起一居室,是许多 90 后结婚的最大阻碍。

可 90 后明知道买不起房结婚也不攒钱,因为根本攒不下几个钱:

年初计划存 3 万,现在距离计划还差 6 万;

兜里剩 600,过节给女友转了 520。

有数据显示,90后56%的人没有存款。

根据腾讯发布的《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00后平均存款约1840元,约为90后平均存款的3倍,90后平均存款只有815元。

即便如此也不愿降低生活品质:

能出门打车就不挤公交地铁、集齐各大电商平台和视频网站的会员年卡、健身房年费、换手机、每年 2 次旅行、为偶像氪金、网红餐厅下午茶必须打卡、谈恋爱约会看**吃饭送礼一条龙……

花的比赚的多得多,90 后人均负债已达月收入的 185 倍,他们对于“自杀式消费”的解释为:

存钱也买不起房结婚,不如及时行乐,买杯奶茶买只口红让自己开心一点。

“谈恋爱已经很费钱了!结婚?想都不敢想!”

“90 后都穷得叮当响了,哪有钱结婚?”

二、连见面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处对象

除了没钱,他们也没时间谈恋爱,不管有没有对象。

“好不容易有个接触的对象,约会时我却还在用手机加班。”

“可我连认识新朋友、相亲的时间都没有,除了加班就是加班。”

《2017全国加班报告》显示,90 后加班到晚上 9 点是普遍现象,特别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人民日报 发起的微博调查显示:双休日能两天全休的人数不足119%,而两天都要加班的占到327%。

即使双方同居,加班回到家,“要么一方已经休息,要么俩人低头默默玩手机,唯一能共同做的,就是一起点个外卖凑满减。”

他们说,这是约会降级,更是恋爱降级。

据《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市人均通勤时间最长,为 56 分钟,其次是上海市和重庆市的 54 分钟。

而住在五环外的 90 后,每天几乎要花上 3-4 个小时挤在地铁和公交车里。过长的通勤时间偷走了属于 90 后的恋爱约会时间和精力。

“一天工作结束回到家中,感觉身体被掏空,连和对方视频语音的力气都没有。”

“我们已经一个月没见过面了,虽然生活在同城,但一个住南五环一个住北五环,和异地恋没什么区别。”

最近常有人说 90 后是进入了低欲望阶段,其实不然,他们消费力凶猛,欲望强烈,对另一半的要求只增不减,只是这一切都得不到满足而已。

“和我一样聪明勤奋努力上进的人,不知道在哪猫着加班呢。”

90 后的佛系,只是求而不得后无奈的妥协。

三、垮掉的不是 90 后,是传统婚姻

90 后与 50、60、70、80 后最根本的区别是,他们不再是集体主义者,而更倾向于个人主义——一切从自身出发为最终考量。

“一个人挺累的,就怕两个人更累。”

在 90 后看来,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感情;

三十不是“而立”,三十只是“而已”;

不是到了岁数就生孩子,而是做好准备后再谨慎地考虑要孩子的事儿。

尽管他们的父母常把“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挂在嘴边,也改变不了他们“绝不为了结婚而结婚,更不为了养儿防老而生孩子”的信念。

“是外卖不好吃,还是游戏不好玩,现在结婚如果注定要以牺牲生活品质为代价,那我为什么要着急结婚?结不了,就不结呗。”

关注自我感受未必就是一件自私的事儿,相反,这或许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进步。

俞飞鸿最近接受采访时的言论,受到社交媒体上大批 90 后的追捧,他们认可这样的婚恋观:

结婚或单身,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哪个舒服,选哪个。

比起“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他们更认可的是: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应以“ 25 岁结婚”、“28 岁生娃”这种年龄线划分,每个人的步伐是不同的,或快或慢,适合自己才好。

他们当下选择不结婚并不代表他们就是不婚主义者,也不代表他们就不向往美好的爱情和婚姻;

只是他们愿意多花一些时间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等待那个唯一契合的灵魂出现。

90 后嘴上说着随便,“大不了离婚呗”,但从内心里,依然憧憬“白首不相离”的感情。

他们希望做好心理、物质和事业上的准备后,再从容地进入婚姻,不愿匆匆忙忙、稀里糊涂地结婚生子。

“我自己还没长大没活明白呢,我能处理好婚姻吗?能照顾好另一半,养得起我孩子吗?”

90 后觉得结不了婚,说到底是自我要求的提高,不愿凑合将就,也不想依赖家里,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因此对待婚姻的态度更多了一份谨慎,这是他们更负责任的表现。

谨慎、理性和负责,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

婚姻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90后来说,他们对于婚姻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价值观。在他们眼中,好的婚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理解和共同成长的基础上的。本文将从我的角度出发,分点阐述他们认为的好的婚姻是什么样子。

1 平等和尊重

- 90后认为好的婚姻必须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夫妻双方应该平等对待彼此,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感受。

- 没有了性别角色的束缚,他们更注重夫妻之间的平等分工和共同承担责任,相互支持和鼓励。

2 开放和坦诚

- 好的婚姻需要夫妻双方能够开放地沟通和坦诚相待。90后认为沟通是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关键。

- 他们倾向于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情感,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成长。

3 共同兴趣和价值观

- 90后认为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是保持婚姻稳定和美满的重要因素。夫妻双方应该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共同追求和享受生活。

- 同时,他们追求的是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家庭观念、事业追求、人生目标等。

4 自主和独立

- 90后在婚姻中注重个体的自主和独立。他们认为夫妻双方应该保持各自的个性和独立性,不应完全依赖对方。

- 这样的婚姻关系更健康,能够给予彼此空间和尊重,同时也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个人发展。

5 忠诚和包容

- 忠诚和包容是好的婚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90后认为夫妻应该相互忠诚,对婚姻保持承诺和责任感。

- 同时,他们也注重包容和宽容,接纳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共同成长和改进。

作为90后,我认为好的婚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理解和共同成长的基础上的。夫妻双方应该平等对待彼此,开放地沟通和坦诚相待。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能够增强夫妻之间的默契和互动。同时,保持个体的自主和独立,以及忠诚和包容也是维系好婚姻的重要因素。

90后有1亿多人单身,00后在我的认知里还没有谈婚论嫁的年纪

对待爱情的理性,上一代的忠告,社会的发达以及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等等因素导致,90后00后不愿意结婚,更不适合结婚。

东西坏了有人会修,饿了有外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636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