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珠峰离天上最近,我希望成为他的骄傲

胡歌:珠峰离天上最近,我希望成为他的骄傲,第1张

 距离9月27日《攀登者》点映临近,**的多条预告片释出,关于攀登者杨光的命运密码渐渐汇拢:他一度被遗传学指标划归到“不宜登山”人群,又在千帆过尽后迸出“不放弃”心声;攀登于他既是国家使命,又何尝不是在寄托一种人之常情。

 杨光的饰演者是胡歌。9月20日,他37岁生日的最后一分钟,演员发了条微博。字里行间都是极亲近的口吻,许多人懂,那是写给他母亲的。三天后,胡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这样描述杨光的初心:“担负国家使命之外,他存了点小私心。就像预告片里那句台词‘珠峰离天上最近,我希望成为他的骄傲。’”

 可以想见,《攀登者》上映后,与胡歌相关的评价里大抵会有一条——他和他的角色又一次相融在了作品的血肉肌理中。

 演员能承受的“苦”,其实都不叫苦

 “杨光人如其名,向阳而生。可不到最后,谁都猜不透结局。”胡歌在《攀登者》里的戏份不算多,但有限的时间里,一波三折。片中,他是1975年那批备战珠峰登顶的队员,和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陈龙饰演的林杰并称“小三侠”。既能称“侠”,自有其人格张力。杨光身上有着那个年代人独有的魅力,比如纯粹、执著、无畏牺牲。这和演员的认知严丝合缝。

 说起来难得,胡歌并不是登山界的“白丁”,他到过青藏高原,还登上过海拔6206米的启孜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味,他比通常演员多了些切身体会。大山会制造怎样的麻烦,高原反应又是如何真实地砸向人体,他的身体存有记忆。这就难怪,进组后第一场戏虽是直接向着海拔8000多米的营地进发,胡歌演来却能“一条过”。导演李仁港惊叹他演得逼真,他答:“无非是经历过那些真实的场景。”

 真实感,是在上戏接受过斯坦尼体验派教学的胡歌所信奉的。所以,拍摄中或摔打、或极寒,种种“苦活”在他眼里并不值得特别一书。“苦吗?演员能承受的苦,其实都不叫苦。”而且,若不真承受点苦楚,演员做不出人体最本能的反应,从精神上到生理上,都很难达到艺术的极致。“如果我们演登山,每场戏都舒舒服服地,都仅仅凭演技扛下来了,可能我们心里不信,观众也无法相信。”

 更重要的是,真实的攀登者精神,岂是一个“吃苦”能简单概括的。一年多前,胡歌看见电视上播出的夏伯渝老人的事迹。那是一位和死神、残疾、癌症依次短兵相接过的身体上的战士,也是一位曾和梦想咫尺天涯、又为之不懈拼搏40年的灵魂上的大男主。“我只能用‘特别了不起’‘太不可思议’这样极致的词来描述感受。”半年后,胡歌收到《攀登者》剧组邀约,“我欣然进组,能塑造那一代为了国家荣誉、民族尊严而无惧艰险的英雄,我倍感光荣。”影片杀青后,他有幸站在了夏伯渝本尊面前,“很难想象如此平和的外表下,蕴藏着那么强大的内心。”

 有那么一瞬,何谓“精神力”,何谓“攀登者”,在胡歌心里多了层意义,“那是种不屈从命运的力量,大而化之地讲,新中国70年,我们国家和一代代中国人民,都是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戏里戏外,从不存在“个人光环”

 125分钟的片长,杨光出场时间可能不到半小时。吴京、章子怡、张译、成龙……同剧组里响当当的演技派、名演员更是能“凑出”好几个剧组。简言之,杨光不是什么男一号,《攀登者》更偏向一部群像戏。

 这和胡歌被观众认知的途径略不同。在电视荧屏上,他是14年前红透大江南北的“李逍遥”,是在后续五六年间霸屏古装剧的一号小生。2015年《琅琊榜》火出新高度后,“梅长苏本苏”又成了他“浴火重生大男主”的显著标签。

 对于影视创作而言,这是可以理解的逻辑,当一名演员占据了观众心头某类角色的不二人选,那么让他复制自己或曰“深耕同一领域”,恐怕是稳妥又高效的路径。

 但胡歌先于市场察觉到了不对劲。前一次,他决然抹去逍遥公子的痕迹,因为自己的眼睛里少了点东西,“从李逍遥眼里,我能看到‘真’。可是后面雷同的角色,‘真’的成分越来越少。我意识到,我的经验丰富了,技巧娴熟了,但作为演员,缺了点什么。”他跳向话剧舞台。演了赖声川的《如梦之梦》,里面的“五号病人”最终让《琅琊榜》的制片人侯鸿亮敲定了梅长苏人选。他也演了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全程用母语上海话,可前期排练时他始终找不准感觉,“那是与生活化全然不同的一种调性。我起初不适应,直到看完第一次联排,才醍醐灌顶”。胡歌告诉导演徐俊,他终于明白了。其实,那也是他在同步更新自己的表演观,“演员必须融入作品的整体调性,否则再怎样演得出神入化,都无济于事”。

 有了这样的表演观再看《攀登者》的角色大小,于胡歌,已然不成问题。他打了个比方,球队和球星。“进球的是个别人,他们自会获得更多关注,但没了球队11个人的整体配合,进球无从谈起。”他说,**或电视剧异曲同工,也离不开集体智慧和劳动;再更进一步,1960年和1975年两度登上珠峰的中国初代登山英雄,他们的背后何止千百人的集体努力。“可以这样说,《攀登者》戏里戏外,从不存在‘个人光环’一说。”

 当年的登顶者不是个人英雄,而是背负了国家使命、凝聚了集体力量的勇士;今天**的拍摄,也并非一人之功,而是集成了**完整工业链上各道工序的集体创作。这是胡歌揭开的《攀登者》的又一层意义。

 山就在那儿,只管继续攀登吧

 2018年,胡歌在岩井俊二的**《你好,之华》里露了一小脸,是个酗酒又家暴的“渣男”;2019年,武汉潮湿闷热的时节,他正和刁亦男作品《南方车站的聚会》“死磕”,带点“致郁系”的小人物。《攀登者》是他两年内完成的第三部**,杨光的故事依旧大起大伏。

 评价自己的“大银幕三连”,胡歌用了两个否定:“不是转型,我依旧会接电视剧、演话剧,演**更多是作为一个演员的自我拓展。也不是刻意要打破形象,论突破的话,我微博上才是。”他指的是今年戛纳**节期间那条登上热搜榜的微博。“应广大网友的要求,发一张自拍吧”,调侃的语气配上“风中凌乱”的造型,网友们点出了超过80万个赞,热评第一条写道“这是谁”。

 这是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许亦是胡歌长久以来投向自我的问题。2005年,他花大半年时间去走高原、登高山。2016年,他又在人气巅峰时赴海外读书。至于说走就走的旅行,更是常事,他开过的摄影展,可以佐证。圈内甚至曾有玩笑,胡歌的工作人员需要适应“被放假”,因为他会不时抽离演艺圈。

 “演员如果没有生活的给养,怎么去塑造角色?我们的生活圈子、经历是有限的,但我们面对的角色、认知又可能是无限的。”他说,走出圈子,去观察、去体验,既是自己个性使然,也是演员追求所致。他从大千世界里发现人性的多层次,在世间褶皱里见到不可思议的真实,这些关联着“人”的气息,让他倍感充盈。

 所以,被问及《攀登者》这部满满正能量的**是否会给表演设限时,胡歌断然否定。“不会。首先,我演的是一个人,这是最大的前提。”所有的表演逻辑都不会违背他在跋山涉水中获得的生命体验。“但同时,我也必须承认,在历史限定的背景下,在那个特殊年代的人身上,的的确确具有‘当惊世界殊’的攀登气质和精神。”这种精神,可能与现在有疏离感,甚至不被相信,“但这恰恰是《攀登者》有必要让年轻人看见的理由,**是非常好的载体,它会让大家知道,山就在那儿,只管继续攀登吧。70年来,我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因为我们有前赴后继一批又一批攀登者。”

成都一男子在登顶珠峰后却发现自己回不了家了,因为这个时候尼泊尔的疫情变得比较的严峻,回国的航班已经不售票了。在这之后,该名男子想尽了各种办法,在7个国家接连周转,终于于411天后回国。期间经历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比如在巴基斯坦被人骗,还被当成了恐怖分子。

很多人是比较喜欢登山的,而攀登珠穆朗玛峰就是大多数登山爱好者心目中的梦想。成都人毛毛也是这样想的,之前就做了准备,但由于疫情的原因一直没有出去,而在2021年的时候毛毛终于做好了准备,一咬牙就登上了飞机。在离开之前,毛毛把所有的钱和密码都交给了家人,已经做好了自己回不来的准备。在登珠峰的路程上,只能听到风声和鞋踩雪花的声音,看见的是纯净的天空以及陡峭的冰川。后就发生了上述的事情,发现没有了回国的航班,就开始想办法。为了省钱从酒店搬到了一个小客栈中居住,等待了十几天,想看看有没有回去的飞机。

在等待的过程中,好消息没有一个坏消息却接踵而来,所以毛毛在加德满都滞留到了10月11号。不过还是有收入的,毛毛可以在朋友圈中卖货,还可以和滞留的中国队员一起打拳、健身、做饭。一我也一直没有回国的航班,所以毛毛就想去埃及,看看能不能从埃及飞回国。结果却确诊了新冠,之后又辗转到了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也没有很好的待遇,航班取消了。但被骗的钱都要不回来了,毛毛还被报了假案。之后毛毛和同伴一起出发去了老挝,然后穿越了热带雨林,终于到达了云南的边境。

在人生地不熟的外国单独打拼是非常可怕的,这名登山运动员的经历是特别魔幻,本人也是很厉害的,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网络上搜索详细的回国经历。

据相关资料报道,珠穆朗玛峰上超过三百具登山者的尸体,其中有不少尸体就位于路边。珠峰上气温很低,这些尸体绝大多数保存完好,而且身份信息都很详实准确。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没有人前来帮他们收尸呢?一句话总结:“不是不想收尸,而是代价实在太大。”

早在1906年我国的王富洲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在连续20多个小时没有氧气,食物也耗尽的情况下,他带领队友最终登上了珠穆郎玛峰的峰顶,让五星红旗永久的飘扬在珠峰之巅。彰显了中国的主权和珠峰的归属。这是中国人首次登上了珠穆郎玛峰,也是人类首次从珠峰的北坡,到达峰顶。

这条由中国人开拓的攀登路线,此后成了攀登珠峰的经典路线之一,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奋进。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征服珠穆朗玛峰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何况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物资匮乏, 科技 落后,登上珠穆朗玛峰确实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即使是在现在,还是需要无数“勇士”来用脚步丈量中国的土地,比如著名的国测一大队。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里,世界上的运动员也相继地挑战着这座高峰。最著名的是新西兰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他于1953年成功到达珠穆朗玛峰的顶端。这带给了诸多热爱登峰的人信心和勇气,促使无数的登山爱好者开始踏上了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路程。但是能够成功地在珠峰登顶的人屈指可数,很多的探险者都在山峰上失败而归,甚至有一大批人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丧命。

而遇难者大多数成为了令人闻风丧胆的“路标”。由于珠穆朗玛峰上年平均气温是-196 ,而一般来说在0度以下形成降雪很容易,能够使遇害者的尸体完整地保存不腐烂,所以几百年来一直能够保持原样。在这300多具登山者的遗体中,有几具遗体是非常出名的。

其中最让人觉得最可惜的是一个在众人“目光”中殒命的登山者——戴维·夏普。他是来自英国的登山运动员,在2006年前就已经对珠峰进行过两次的攀登,曾两次登上喜马拉雅山的“死亡地带”,但均在到达8400米左右的高度时因恶劣天气和高寒缺氧等状况被迫返回。其中一次,夏普被严重冻伤,并失去了两个脚趾。在第二次攀登珠峰失败后的一年时间内,夏普致力于完成他的教育学硕士学位。完成了他的学业后,他原本计划于今年的9月开始自己的教育事业,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夏普还是放不下心中的执念,于是决定进行第三次挑战珠峰。在第三次登峰前,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何时开始登山、何时返回。不是自大,而是他对自己第三次攀登珠峰成功充满信心——他的装备精良,身体 健康 ,状态良好,而且意志坚定。可是这次却让他丧命于此。

在爬山前,他居住在加德满都的萨姆酒吧里,这里有他的老朋友杰米·麦吉尼斯。他们一起讨论自己冲击珠峰的计划,期间麦吉尼斯积极地邀请夏普参加自己的探险队,毕竟珠穆朗玛峰的危险不可预测,但被夏普拒绝了——他想一个人试试。这一次,他决定独自从东北坡冲顶。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通常要在大本营呆上两周左右的时间,好让自己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

但是夏普在这种氧气含量只有海平面处一半的恶劣环境下仅适应了5天就赶忙前往了下一个营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夏普用于适应山上的环境,安置帐篷、装备氧气、准备食物和高山给养等冲顶最后的准备。开始正式挑战的时候,夏普仅仅携带了两个4升的氧气瓶,这通常是冲顶当天所需的最少氧气量。同时与大部分登山者不同的是,他没有携带双向无线电接收装置或卫星电话。这带给了他巨大的挑战,使他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无法成功求助。

准备完成之后,夏普开始挑战珠峰。他开始从北侧攀登,在海拔7855米处安营扎寨。当他在弗兰西斯天早晨醒来时,宿营地下起了雪,并刮起大风。他决定暂缓冲顶的计划。这是第一次遭遇挫折,但是他还是决定继续登顶。第二个星期,夏普重新开始挑战珠峰。在挑战之前,他还曾让贺沃森第二次成功登顶并平安返回。

在珠穆朗玛峰4日凌晨珠穆朗玛峰时过后不久,夏普抵达海拔8352米高度,感觉非常疲劳,毕竟他说过他只会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氧气瓶,也就是说,在这之前,他是没有吸氧的。当时天空还下着雪,他便在路边坐下来,看着一个个登山者从他身边经过。在珠峰第三台阶附近的克劳斯再次遇见夏普,这里距离峰顶的垂直距离仅有100多米。“要当心!”克劳斯对夏普说了唯一的一句话。这也是夏普最后一次和克劳斯说话。

在这之后,没人再见过夏普,很多人都猜测可能已经遭遇不测,有可能是在北坡下山时出现了严重缺氧的情况,并因此滞留在距峰顶200米处的一个石灰岩洞中。后来,另外一名登山向导伍德沃德在海拔8412米高处告诉大家,他们将看到“绿靴子”了——一名10年前冻死在那里的印度登山者。然而,伍德沃德被他所看到的景象吓了一跳。他对一个同伴说,这个洞里出现了“第二双绿靴子”,这个人也就是夏普。

伍德沃德用头灯照向洞里面,发现在那名死去的印度人的右边还坐着一个人——他的右臂抱着膝盖,没有戴氧气罩。队伍中有人对着这个人喊道:“起来,继续前进。”但他没有回答。之后陆续有不少人也看到了夏普,根据其中一个运动员沙亚的回忆,他们看到夏普的时候,他已经已经不省人事,浑身剧烈颤抖,牙齿紧咬,鼻子、脸颊和嘴唇都已经变成黑色。不仅如此他没有戴帽子,也没有戴护目镜,只戴着一副薄薄的浅蓝色毛手套。

当时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沙亚就坐在距离夏普不远的石头上,在无线电设备中叫喊和请求救援。可沙亚的氧气只能支撑他90分钟,再在这里耽误的话,他的生命也有可能受到威胁,而其他所有受雇的人都在帮助登山者下山,没有足够人手可以把一个不省人事的男人从那样的高度抬下来。营地中的登山者们聚集在无线电旁哭泣。所有夏普最终永远地留在了珠峰。

前面“夏普被错认为是绿靴子”,那真正的绿靴子是谁呢?这个人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塔尔乔”,在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就位于珠峰北侧登山路海拔约8500米的一处石穴中。尸体穿着一双颜色鲜亮的绿靴子,静静地躺在那里,就如同睡着了一般。只有那掩了半身的冰雪和已经风化的衣物,才告诉路人,这个人已经醒不过来了。正因为他显眼的靴子,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绿靴子”。而他的登峰经历也是惊心动魄。

塔尔乔是来自印度的一名军官,于1996年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出生,在他挑战攀登珠峰的那一年也不过才28岁。他从小热爱运动,尤其是类似于爬山、攀岩等冒险活动。所以身体十分强壮,长大后成为了一名边防警察。在1996年印度边境警察队组织的一次登山活动中,塔尔乔由于从小生活在珠穆朗玛峰脚下,对征服珠穆朗玛峰具有超乎常人想象力的执著,并且具有非常丰富的登山经验,于是就自愿加入了这次的登山队,想要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夙愿。可珠穆朗玛峰的危险不可言喻,征服珠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那可是海拔八千多米的绝地,这里常年积雪,空气稀薄,再加上路途崎岖,天气多变,登顶之路可以说是凶险重重。这是一条死亡之路,稍有不慎便会死在半路上。即使这样,塔尔乔也没有放弃参加这次登山活动,可事与愿违,这位28岁的青年永远地留在了珠峰。

当时是在五月份,他们准备了丰富的物资,信心满满地出发了。当他们登上海拔8500米左右的时候。意外突然发生,他们遇到了非常罕见的大雪暴,一时间他们被狂风暴雪吞没。队伍无法维持,无法继续前进,不得不撤退。可塔尔乔不甘心极了,已经快要登峰了,此时放弃太遗憾了,而且珠穆朗玛峰的天气变化无常,适合攀登的时间没有几天,错过这一次不知道还要等多久。于是塔尔乔选择继续冒险前进,与塔尔乔同行的还有另外两个队友。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幸运的,这三个人最终还是把生命定格在了这里。而与他们同行的队友由于及时避开了大雪暴,最终成功地登顶珠峰,完成了他们的旅行。

不过塔尔乔他们三个是否登上了珠峰无人可知。只有在队友下山的时候发现了塔尔乔的尸体,另外两人却是下落不明。他的几名队友甚至没有上前查看这具尸体的身份,就已经判断出了他是帕尔乔,只是因为他脚上的绿靴子实在太过明显。当时塔尔乔蜷缩着身体在小山洞里,企图在小山洞里躲过这次灾难,可能与自然的力量相比,人的力量实在是过于弱小,最终塔尔乔命丧于此。至于另外两名队友的尸体也被陆续发现。多数人都在怀疑他们是不是因为在大雪中体力不支而导致死亡的。不管事实如何,这次旅行最终丧失了三个人的生命。28岁鲜活的生命就此定格。

根据记载,现在当前“绿靴子”已经成为了珠峰的一个著名的路标,只要是沿东北山脊攀登珠峰的登山者,都会从它身边路过,而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的姿势看着像在小睡。他躺在伸出的岩石的阴影下,把红色的羊毛绕在脸上,挡住视线,双臂紧紧地搂着身体,抵御刺骨的寒风。他的腿伸到路上,每个要从珠峰北面登顶的人,几乎都要从他身旁经过,从而被醒目的靴子颜色所吸引。只要看到“绿靴子”,就说明他们距离登顶珠峰已经很接近了。毕竟这里已经是海拔8500米的地带,只要再往上走300多米,便可以登顶珠峰了。正因如此绿靴子的存在是必然的,它正是在警告每一个登山者,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一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冒险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据塔尔乔遇难已经26年过去了,如今无论是 科技 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了一个质的提升,那为何仍任由塔尔乔的尸体留在原位,不让他的遗体回到他的国家,带给他家人以心灵的慰藉?相关专家解释,他所在的地势太过险峻。一般的登山队根本不会走这条路,久而久之,绿靴子所在的这条路堆积的大量的积雪,如果派救援队清理尸体的话,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雪崩,因此20年以来一直都没有人为他收尸。而且塔尔乔的尸体经过20年冰雪的浸泡,重量少说也有二百多公斤。真的要运下山去,费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当然危险系数也很大。帕尔乔的哥哥也曾说:“2011年,我在网上发现别人叫他‘绿靴子’,我十分震惊和沮丧。”然而塔尔乔他们家是贫困的山区家庭,没有条件将遗体运回安葬,即使是国家出资,他们可以花很多钱把他带回来,但事实上这不是钱能解决的事。

好像自古以来只要关于爱情的事情都是既唯美又悲惨的,就犹如我下面要讲得“睡美人-弗兰西斯”一样。她的经历也是让人叹息不止。弗兰西丝从小就受到了家庭文化的熏陶,一直都具有冒险精神。在成年之后她发现了登山的乐趣,并陆续成功攀登了许多美国著名的山峰。然而,在她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珠穆朗玛峰。从她爱上登山运动的时候,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征服珠穆朗玛峰。

在1998年的时候,已经40岁的弗兰西丝与丈夫谢尔盖两人一起准备攀登珠峰。即使他的丈夫觉得危险过大,可为了满足她的心愿,毅然决然地选择和她一起挑战。在当时,他们做了一项壮举:在没有携带任何氧气设备的情况下踏上征服珠峰的旅程。这给他们的旅途增加了诺大的困难。平常稍微高海拔的地区,我们都会因为缺氧而难受,更别提是在这么高海拔的珠穆朗玛峰上。不带任何氧气设备就犹如在老虎嘴里拔牙一样。

由于两人有着高超的攀登技巧,再加上运气比较好,因此两人最终成功登顶。弗兰西斯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不带氧气瓶成功登顶的女运动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挑战就此结束,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登顶成功之后,她迫不及待地想要下山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验,然而在返程途中,弗兰西丝出现了严重缺氧的症状,而就在此时她才发现自己和丈夫走失了!而且弗兰西斯在登山的过程中还被冻伤了,这对于她的下山之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在下山途中她逐渐感到窒息以及体力不支,浑身的血液仿佛无法流动一样。在珠峰的恶劣环境影响下,想要幸存的希望是十分渺茫的。而这时她的丈夫找到了她,但是两人都没有携带氧气瓶。迫不得已之下,弗兰西斯的丈夫只能先将她安顿好,然后下山寻求帮助。

弗兰西斯一人独自留在了山峰上,由于极度缺氧,弗兰西斯最终支持不住倒下了。自救显然是不可能了。就在这时,有其他的攀登者经过,他们刚好才开始攀登,还留有足够的氧气,发现弗兰西丝后当机立断地放弃了攀登,转而对其进行救援。这位攀登者看到弗兰西斯的时候,她的身体已经被严重冻伤,身体表面看起来像是一个陶瓷人。此时的弗兰西斯已经奄奄一息了。

令人绝望的还在后面,明明等到了其他人,看到了生命的曙光,可因为这位攀登者携带的氧气瓶与弗兰西斯的面罩不匹配,所以没有办法给她输送氧气,希望破灭。其中一名救助者中一男子叫伊恩,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将自己的面具给她的话,那么他们就会陷入生命危险。更重要的是,就算将面罩给弗兰西斯,她存活的几率几乎没有。而且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们没有办法将其搬下山,为了求得一线生机,伊恩他们放弃登顶选择下山求援,希望能够来得及救下这位创造了 历史 的女登山运动员。可惜弗兰西丝没有撑住,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而她的丈夫又去了哪呢?在当时弗兰西斯遇难后的几天里,没有人见到他,大家也就认为他也多半已经遇难,只是他的尸体一直没有被找到。直到1999年,有运动员发现他的尸体就在弗兰西斯的必经路的下面,还带着氧气瓶。不难想象,谢尔盖下山后拿到了氧气瓶就紧忙独自登山去营救他的妻子,可惜在途中突发遇见危险。夫妻二人双双离世,令人羡慕的爱情就这样画上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

不过在弗兰西丝去世后的二十五年时间里,有数千攀登者经过,却无一人不但不为其掩埋,甚至对其“不管不顾”,这是因为什么呢?创造了 历史 性记录的女英雄就这样消失在 历史 的长河里了吗?其实不然,伊恩在下山后还怀着对弗兰西斯的愧疚,虽然弗兰西斯的离世和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也没有做错什么。但伊恩还是组织了队伍前去寻找弗兰西丝的尸体。终于,在2007年时伊恩和同伴找到弗兰西丝的尸体。

不过他们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能将弗兰西斯的尸体带下山去。伊恩将美国国旗包在她的遗体上,还在旁边放了弗兰西丝的儿子的泰迪熊和一封信。伊恩已经尽到了他最大的努力!至于为何后来者没有将其掩埋或者将遗体带下山去,相信伊恩的做法也是前车之鉴,做更多也是多此一举,只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而现在,弗兰西斯的遗体已经成为珠峰的一道标志。她安静地躺在那里,警示着前面的危险,告诫登山者爱惜自己的生命,同时给予了来往的冒险者勇气和胆量,使他们在登山的路上不孤单。

这三个人目前已经成为了珠峰上最著名的“路标”,单从这三个著名的“路标”中,也可以看出珠穆朗玛峰的险峻及危险。首先是他的温度:气温最低能到零下73 ,一年四季冰雪覆盖,并且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里的空气含氧量非常,仅占海平面含氧量的三分之二;然后是珠穆朗玛峰的高原反应,这些也不是常人可以适应的了的,很多人都会有头痛,头脑不清晰,全身发软,并且大脑供氧不足这种现象,发生这种情况并不是那么容易可以缓的过来的更何况实在海拔这么高的珠峰上,一不小心就是生命的中止。这仅仅是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再带具尸体,更是难上加难。

还有就是经费的问题,没有人或者国家出上几个亿带回一具尸体,更别说可能会因为几具还会丧失更优秀的运动员的丧命,得不偿失。这就是为什么珠峰上的尸体无人来收的原因,不过我想,除此之外,也许不收尸,将他们留在珠峰也是为了警示后人注意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04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