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影片观后感作文

攀登者影片观后感作文,第1张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攀登者影片观后感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攀登者影片观后感作文1

 冲着吴京去看的点映,看完了在打三星和四星之间犹豫。平心而论这片子不算烂片,它要是不叫攀登者叫珠峰之恋之类的名字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我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吴京站立于大地之上(人形高达是这样的)。但它是根据饱含着特殊历史意义的真实故事改编,这片子拍得对不起那些伟大而坚韧的原型人物们。编剧绝对跑偏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这样一个献礼片要加这么多基本无用甚至拖后腿的感情戏。这些感情戏非但没能丰富角色的性格,而且还给人物塑造造成了打击。

 在影片中这种严酷的环境下,满脑子粉红泡泡是很不合时宜的,甚至可以说搞不清状况。而这些角色,按理说接受了严格训练和专业培训的角色,不观察周遭就贸然行动导致自己和意中人遭难,攀登至关键地段为了和恋人通信更加清晰擅自离队,通知气象的变化时哪怕自己已经不适合传达了还要在可能误传的情况下和恋人通话到死。我不明白导演和编剧是出于什么考虑让人物形象和剧情设计为了感情戏做出这种牺牲的。整个叙述的重点就是偏的。60年的攀登完全可以加重戏份。现实原型的留氧气瓶最后奇迹生还的事迹不够好吗不够感人吗这种情谊和意志不够动人吗

 曲秋林和方五洲两人的嫌隙也没有用心地处理,他们解散了,重聚以后就开始生分。在没有解散前应该就给他们一个因为摄像机冲突的戏份,成品的铺垫我个人觉得不够。这条线如果用心拍了是可以作为影片的骨子的。两个演员都演的很好,应该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但这个矛盾匆匆就结束了。

 我觉得很关键的一个部分,人员的选拔导演和编剧居然提都没提。只能说他们根本搞不清重点。训练部分也是沦为了感情戏的背景。70年代3次登峰,第一次的作用仿佛就是刷刷感情戏,让杨光能有个出场场合和退场理由。我无法理解那个烫伤。水在那种地方沸点是不高的。我甚至无法理解杨光这个角色的意义,他在故事里先是一副重点人物的样子上场,然后莫名其妙的下场。请问这个角色是来干嘛的因为需要把演员塞进去所以设置的角色吗听说他的原型是夏伯瑜先生,老先生为了帮助一位丢失睡袋的藏族同胞而导致小腿截肢。又是一位辜负了原型的角色。编剧显然缺乏这样的同情心,无法理解这种牺牲精神和动人关怀。要给人物找理由,上珠峰是为了爸爸,让睡袋是因为不小心导致队友受伤。

 何必呢!你不能理解,难道就不能接受它,尊重它吗

 第2次登峰明明到了第二台阶,李国梁都说了继续,然后半点没交待他们怎么没有登顶成功。说起李国梁,我怀疑他和编剧有仇。他顶着这么个名字,跟老一辈说该我们接棒了。结果临门一脚突然就牺牲了,还是要方五洲来。太讽刺了。编剧写的时候没觉得哪里不对吗

 另外一个问题是画音不同步,大部分口型是对不上的。这使得我观影时有点出戏,因为并不是所有演员的台词处理得都很好,杨光因为老喜欢说一些偏书面的台词,又不同步,给我一种轻浮感。

 唉,一路写下来,我国是多么缺好导演和好编剧啊!这影片的演员不差了,题材也非常好,最后出来的却是这幅样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攀登者影片观后感作文2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字叫《攀登者》。登世界屋脊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没有坚强意志,是登不上去的。

 **讲述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据说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经过九死一生,终于来到了珠峰峰顶。当时上去的有三人,她们把国旗塞到手电筒里埋了起来,还带回了两块化石,一块是古代的蜗牛,另一块则是三叶虫。

 当时他们的摄影机在救一名队员的时候丢失了。所以很多西方的科学家都不认可中国登上了珠峰,但是他们并不在意。他们觉得不需要所有人知道他们登上了珠峰。

 他们里有一名队员叫方五洲,他在登山队解散以后去一个锅炉房干活,有时也会去村子里代课。直到有一次,一个是同学质问他我们到底有没有登过珠峰。方五洲感到对他打击很大呀!他就一直呆在锅炉房里干活,一直不愿意出来。

 后来中国登山队又重新组对,他们三人被请了过去。一名当副指挥,一名当队长,另一名当后勤队队长。

 他们经过了日复一日的训练,每次训练都十分的辛苦。训练差不多了,他们出发了。

 他们在第一次冲顶的时候,首先经过一个有许许多多冰柱组成的地方。很像我的世界里的冰刺平原。全国这里到了一个很窄很窄的山脊。上面常年刮着大风,有的时候能把人刮出十几米远。

 他们到达2号台阶的时候已经天已经很夜晚了,正准备扎营休息的时候,这时刮来了十级以上的大风,他们的帐篷都被吹飞了。队长方五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上第二节梯的梯子拿了出来,拼在一起,然后绑了一块儿石头。便爬到了梯子上,准备借此休息一会。没想到大风还是刮不停,他们人都快被吹飞了。坐在上面一上一下的,简直比过山车还颠簸。随着风吹,他们一上一下的,绳子就在石头上摩擦,不久就被上面的棱角磨断了,他们飞了出去。要不是他们的队长及时跳到另一块岩石上绑住了梯子,那后果不堪设想。不过在这一晚上,有一个人把自己的下半部分的睡袋割给了别人,所以她的腿被冻伤。最后右腿没有保住。

 经过和风雪奋斗,但第一次他们登山还是失败了。他们只好等到第二个窗口期。但是第一次失败撤退的时候方五洲队长受伤了。所以第二次登山的时候不是方五洲带队的,是另一位队长带队,他还是一名摄影师。当他们登到第二台阶的时候,刮来了一阵大风,一个队员的氧气瓶被刮掉了,正好砸到了队长的脸上,队长一下就被打了下去了,掉到岩石下。三个人去救他,但他们都往下的滑。终于在队长快掉下悬崖的时候队友抓住了他。这时悬崖上的岩壁快裂了,他就把摄影机交给了其他队员,割断绳子,自己掉下悬崖。队长牺牲了,保住了其他队员生命。但第二次登山又一次的失败了。

 他们回去积极准备,第三次登山的时候,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牺牲一名队员的情况下终于登顶了。

 三次登山,牺牲了两个人,伤了好多好多人。充分说明登上珠峰很艰难的,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那些登山勇士们没被这些困难吓到,一次又一次向上攀登,最终他们成功了!

 我想,我们学习远没有登珠峰艰难,只要具有他们一点点品质,把学习学好,不是太简单了吗!

攀登者影片观后感作文3

 《攀登者》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一部**。1960年,3名中国登山者首次从最艰难、最危险的北坡登上了世界的珠穆朗玛峰。然而,由于某些客观因素,这个“首次”攀登的记录没有被国际社会认可。15年后,1975年,9名中国登山者再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以中国人的行动成果,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做到了西方人认定做不到的事情!

 **《攀登者》中有一段描写1960年中国登山者在北坡8000米以上的某个路段,靠搭人梯登上悬崖的过程。因为搭人梯不能穿布满钉子的登山靴,所有攀登者就只能光脚踩在同伴的肩背。最终导致攀登者因冻伤失去了十个脚趾和半个脚掌。这是一个真实的细节,这位攀登者名叫屈银华。在观影过程中,我发现他无论身处何处都得拄着根拐杖,经常站不稳。这样一位为了攀登梦而毫不退缩,鼎力前行的追梦人,可想也是激励了许多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还有一句让我印象颇深的,一位攀登队队长说的话:“攀登对于那些无知的人来说,是地狱,但对于我们这帮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天堂”。它同时也在证明梵高的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过路的人只看到烟。”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在追梦的途中,你得接受他人的`偏见,甚至是冷嘲热讽。

 影片中,攀登队在向珠穆朗玛峰进发的时候,也遭受了许许多多灾难性的困难:暴风雪,雪崩,冰裂……每一个都足以致命,前前后后将近牺牲或严重受伤十余人,攀登队前队长甚至为了保存完整的录像证明,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摄像机的存在,尽管如此,中国登山队仍然继续完成祖国任务,在物资短缺,窗口期为时不多的情况下,中国登山队不断地创造奇迹,不但成功登顶,还准确测量出了珠峰高度,也是中国高度!这告诉我们:远大的目标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就算命运不公!

 很多人都一直有个疑惑,登山对于那时的中国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我说,跟祖国的声誉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中国的声誉都背负在中国登山队身上了,为什么呢?珠峰不仅仅是一座山那么简单,它关系到领土归属、国家的国际形象,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攀登精神的体现。据我所知,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与尼泊尔发生了一次争夺战,对象是珠穆朗玛峰,尼泊尔一直不承认珠峰是两国的国界,找了很多的借口,其中一条就是既然珠峰北侧是中国的领土,那你中国人怎么不登上去留下证据,而尼泊尔人已经冲刺了南坡登上了珠峰,因此登上珠峰成为了国家的政治任务,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登山运动,而是为了宣示国家的主权,保卫领土重要事件。为了能够登上珠峰,中国组建了自己的登山队。历时两个多月的艰难险阻终于把国旗插在了地球的点,这一幕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坚强不屈的精神,更加维护了整个国家的威严!这向我们传递的,是要捍卫祖国,捍卫领土的斗志与信念,为了这片领土,我们要把它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

 《攀登者》恰逢祖国成立70周年庆典,它不仅回顾了祖国这70年来走过的一些心路历程,更是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看来,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在一步一步向中国在世界的新高度砥砺前行!

攀登者影片观后感作文4

 爱情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可能是朝夕相对的甜蜜,也可能是生离死别的不舍,但究其根本,都是彼此认同、相互期盼回应。70后成长到及笄与弱冠之龄时,大多处在中国跨越了艰难时代而欣欣向荣的时刻,遑论在繁荣富强中成长的80后与90后。所以,我们很多人对“奉献”的感受,始于“养儿方知父母恩”,对爱情的认知,来自“陌上少年足风流”。

 但是经历过创业以及创业过程中共同承担责任、经历磨难的团队,对于为了追寻共同的理想而奉献自我,一定感同身受——只因都是过来人。不同于军警队伍的纪律、服从,这种源于爱情的奉献精神是无需教导而自发产生,并且支持自身克服各种艰难而矢志不渝勇往直前。徐缨对于方五洲的感情,正是这样:方五洲对于攀登的情结,是“不破楼兰终不还”,对于徐缨的感情,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方五洲没有诉诸于口,但是借着登山笔记,含蓄地表达了心意。这是那个年代爱情的样子,也是最符合以攀登为毕生追求的方五洲的表白。

 徐缨是另类的“不爱红妆爱武装“,在那个年代,她不仅接受了方五洲带回的珠峰化石,也足够勇敢地在临去苏联进修时要求方五洲的表白。徐缨对着逃之夭夭的砸窗键盘侠大喊的时候,发泄着最后的不甘,说出了她不忍对方五洲施加压力却满腹委屈的话语。这一点小小情绪化是一个女孩子的人性,但未掩盖徐缨巾帼不让须眉的情操——试问有几个人,能够为了支持所爱的人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继续追寻前途未卜的梦想,放弃朝夕相对而选择远渡重洋到未知的环境与期限中锤炼自己的技能,学成归来不改初心,毅然决然奔赴他身边去共同奋战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管鲍之交的矢志不渝,在任何时代的洪流中,始终闪耀着知己的光辉——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原来是基于彼此理解与信任支持!

 红颜知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小说中的明月心之于公子羽,历史上的武曌之于李治,可遇而不可求。在《攀登者》中,方五洲何其有幸,与气象学家徐缨相识相知。为了这样一位以青春与学识相报的红颜知己,难道他可以无动于衷吗虽然在爱情与理想需要选择的时刻,方五洲是毫不犹豫的,所以面临必须的抉择时,他放弃了迎接鸿雁传书多年后终于归国的徐缨,因为在那一天他要去重组的登山队报到;但是在徐缨需要帮助的时刻,他孤身一人在雪域中救助她,这诚然是一个血肉之躯的情感选择。虽然这浪漫主义情怀引导了一出雪岭相逢的奇迹,不过鉴于稀有的气象专家组全团失联,经验丰富的登山专家方五洲的采取行动并不违背人性与规律。

 虽然徐缨再也无法与她心系十五年的方五洲长相厮守,但她知道方五洲在她的帮助下这次必然登顶,没有枉费她多年在气象学的深耕,那么在临终时必然是感到幸福的。方五洲拿着天线时的求婚,在那一刻已经只是形式——为了同一个理想而共同奋战在一线的两个人,当然是心意相通的,哪还有什么不明白呢

 那块埋在珠峰顶上的化石,是方徐二人的定情信物。方五洲在登顶时带着它,也说明了他对徐缨的认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之前网上有传关于珠穆朗玛峰关闭的消息,其实这个消息是假的,珠穆朗玛峰是可以正常去观赏景点的,不过去珠峰肯定是在最佳的游玩时间前往了,当然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关于珠峰的气候。

最佳游玩时间

一般来说,珠峰每年6-9月初是雨季,这个时候去珠峰遇到大风雪的机率会非常高,而最佳的观赏季节是在4-5月和9-10月间。这个时间也是最适合去登上的季节。但是不管怎么样最好是不要在冬天或者是七八月的时候去珠峰,这个时候通常不是天气不好就是道路不对。

如果你不是受过训练的专业登山者,去珠峰无非就是去远观一下雄壮的第三女神,然后在大本营还住一晚上,感受海拔5200米的温度,但是现在大本营拆了。体力好的呢,也是可以走一段距离,可以警局里的去观赏壮观的绒布冰川。

关于气温

珠穆朗玛峰一年四季的温度都是比较低的,所以去珠峰游玩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做好防寒工作,像是什么毛衣、冲锋衣、羽绒服这些保暖性比较好的衣服一定要带上。珠峰的风特别大,冲锋衣的防风效果是最好的,所以一定不要忘记了。如果你是准备在珠峰大本营过夜,可以带上睡袋,比较暖和,不过珠峰大本营处的帐篷已经撤离,绒布寺也不招待游客,所以想要在大本营住宿的朋友美好的愿望可能要落空了哦。

珠峰大本营的天气也是变化莫测,早晚的温也大。不管什么时候去都要记得带上保暖的衣物,至少是要带一件薄型羽绒服。除了冲锋衣、保暖裤以外,里面毛衣秋裤之类的肯定是少不了。鞋子最好是防滑防水的登山鞋,还要准备一副手套,如果可以最好是准备暖宝宝,超级有用。

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我这一次去丽江是三年以后的冬天。

这是晚上七点多的火车,车厢的外景与内景在玻璃窗上混合在一起。窗外掠过没有星星月亮的黑色夜空和流转着的城市灯火。隔着车窗看不真切,只能看到亮亮的一片光。

坐在火车靠窗的位置上我泡了一桶酸菜面,配了一包榨菜。面汤上泛着红油泡泡,榨菜里有很多的泡椒。辣到眼泪要掉下来。

K字头的列车很慢,大概时速只有不到一百公里。空气里是啤酒的味道,地上都是乘客扔下的饮料瓶和瓜子皮,还有花花绿绿的食品包装袋。邻座的几个人把脚跷在椅子上,身体扭转到后排打牌,吵吵嚷嚷地围了一圈。

我只是沉默地看着窗外。

——三年前是陈洁陪我去的丽江,坐的也是K字头的车。那天的天很蓝,阳光很好。她安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栗色的头发中垂下两根细白的耳机线。

三年后只剩我一个人握着粉红色的火车票在车窗旁发呆。

十一点半,列车好像已经进了云南。这个时候车厢里的人大多数已经睡着了,房顶上只有一盏很暗的灯。我在笔记本电脑上麻木地敲着字,感觉有一点冷,就在卫衣外面披了件外套。

我写了很多很多东西,都是关于陈洁的,她的故事我好像永远也写不完。每当我闭上眼,好像又看到了她的脸,便翻出文档继续打一段。

——陈洁之前说我是个写酸诗的宅男。

一点钟,列车到昆明,整个车厢的温度直线下降。说昆明四季如春那是假的,实际上,昆明现在的气温虽然比北方稍高一点,却也和快入冬时的时候差不多。

我在硬卧的床上蜷曲着裹紧被子,扭头还能看到窗外闪过的一点光亮。云南是不会下雪的,只有很冷的雨。我保持着那个姿势看着雨点在车窗上划出一道痕迹,然后悄无声息地滑落,安静得仿佛幻觉。此起彼伏的只有陌生人的呼吸声。

我半夜是睡不熟的,半睡半醒间,无数个光怪陆离的场景在脑海里闪过,我好像看到了黄昏中一个人向着光朝前走,在身后拖下长长的影子。我看不到这个人的脸,只能看到背影,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确定,这个背影是陈洁,一定是陈洁。

陈洁,陈洁。我在梦里喊。那个人听到声音只是停顿了一下,还是继续往前走。我看到那个背影越来越小,然后消失在暮光中,只留下天边赤红的落日和火烧云。

这样的幻境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起来后很冷,头疼得厉害。我披好衣服下床,继续坐在窗边发呆,我想我明天可能会需要一片阿普唑仑。

陈洁,我在用一场旅行来忘记一个人。

——但为什么偏偏选择和她一起去过的丽江呢?

我开始再次怀疑我这次旅行的目的。后来发现,我还是做不到很彻底地去忘掉一个人。而且会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重新记起。比如,我在下雨天里闻到雨水的气味,就会想到那天的陈洁,撑着一把黑色的大伞站在雨里。每个细节我都记得一清二楚。

——也许这场旅行只是为了再次记起她。

凌晨的火车上安静得有点冷,我突然想到川端康成的一句话,不知为何。

“凌晨四点,看见海棠花未眠。”

我把这句话放在文档的最后。

早晨六点半,当第一缕霞光照亮天空的时候,我感到火车的停顿。经过近十二个小时的颠簸后,这是一场很有仪式感的到达。“我到了”我默念着,“我到了。”

2017年11月16日,我在丽江。

我在通向未来的路上,所有的人最后都只会成为故人。我这样想着,心里会好受一点。

我在古城内找了一间青年旅社,一个晚上不到三十块钱。老板是一个有点胖的中年男人,低着头在笔记本上玩网游。

“一个人?”他抬起头问我。

“嗯。”

“名字?”

“李青峰。”

他提起圆珠笔在一个本子上划了几下,然后抽出一把钥匙递给我。

房间门是开的,我直接走进去。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趴在床上看一本很厚的书。

“老杜!”看到我之后,少年转过头对着阳台喊了一声,“有人新住进来了!”

“我马上进来!”窗外有含糊的声音回答道。

从阳台进来一个大约三十岁的男人,长着一张瘦条子脸,脸上有一小片疤痕,他穿着有些发黄的白衬衣,手里捏着一个烟屁股,这就是少年刚刚喊的老杜。

“小兄弟叫什么?”老杜把烟盒放在床头柜上,问我。

“李青峰。”我说。

“李青峰。”老杜把我的名字念了一遍,然后便没有说话。他看上去有些寡言,不像是能挑起话题的那种人。

“这屋里就你们两个吗?”我问老杜。

“还有个家伙是从加拿大来的,叫Liano”老杜撕了张卫生纸,包住烟头丢进垃圾桶里,“那家伙去四方街拍日出了,估计要过一会才回来。”

“他说要沿着美洲和亚洲走一个心形,把一路拍的照片和GPS轨迹一起印下来送给她女朋友。”少年说。

这家伙真他妈浪漫。老杜笑了,又去阳台点了一根烟。

我突然很羡慕这个从没见过面的Liano。我在想,如果我像他一样绕着太平洋走一圈,会不会在某个国家的某个城市碰见陈洁。

——该死的,为什么全世界都能让我想起陈洁?每一个人都好像在我耳边嘟囔着陈洁陈洁陈洁陈洁陈洁……

陈洁——我相信这是最后一次念她的名字。

我在丽江,我不想你。

后来我才知道老杜叫杜杰,那个少年有一个很霸气的名字叫楚天阔。Liano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是个沉默的艺术家,而是个有一头金发的阳光大男孩,他说一口有点别扭的普通话,总是穿着有夸张涂鸦的衣服。戴着一副很大的耳机。他回来以后给我们看他的照片,两张存储卡,一千多张。从加拿大漫山遍野的红枫开始,到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山,阿留申的海,西伯利亚的雪原。经过青藏高原的时候他拍下了天顶的星星和银河,天空澄澈得仿佛透明,从天顶上投下微弱的光,温柔得让人窒息。珠峰的山脊被一层雪覆盖着,很像夏天卖的那种冰汽水上面的雪顶。最后的几张是四方街的日出,古城的霞光穿过斗拱。整座丽江城都在这霞光中苏醒。

Liano的GPS轨迹已经可以看出来是半个心形。

丽江是他在中国的最后一站。他的下一站是万象。

有时候我会觉得七十亿人全部消失。这个世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

那是一种特别憋屈的感觉,反正就是你有什么话跟谁说他们都会觉得你脑子有问题。所以就索性憋着不说。我不知道这样会不会憋出毛病来。但起码这样也比别人骂你有毛病要好得多。

我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有时候一天可以写个万把字。但大多数时候只是盯着笔记本的屏幕,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觉得我是个很极端的人。

这些文字我大都放在一些网站上了,有人在文章下评论,说我是个有故事的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故事”成了一个近乎褒义的形容词。许多人以自己有故事为荣,这大概是装忧伤扮深沉的产物。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个多么有故事的人,我只是个有时话唠有时候很沉默的小青年,而且跟他们说的文艺范边儿都不沾。

老杜看完了我电脑里跟陈洁有关的文档,就像看一本长篇小说,他说一个人想另一个人的时候会变得文艺,我说不是的,我已经不再想那个人了。我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很淡然,心里出乎意料的很平静。

老杜说你可劲儿扯犊子吧,反正我不信一个人会忘了一个在他的电脑里占11万个字的人。

11万。我愣了一下。我已经习惯了每天打开电脑对着那个文档瞎叨逼,把成句的不成句的的话全写在里面,天气啊时间啊流水账一样地记进去,偶尔想到的哪句话也会进去。显得乱七八糟语无伦次。

“2013年11月7日  天特冷,暖气还没有来。写字的时候手都要冻僵了,感觉像是从冰箱里捞出来的秋刀鱼,我刚刚刷完一套文综卷,用掉小半管笔水。陈洁,我在想,要去你在的城市。”

“2014年7月1日  高考很平静地过去了。和陈洁在去丽江的火车上 ——这是你一直要去的城市。”

“2014年12月1日  今天天很好,没有一丝云朵。陈洁,我现在才发现关于你我居然一无所知。我刚刚知道你搬走了,却不知道你搬到了哪个地方。”

“2015年2月19日  大年初一,雨水。陈洁,你说赵鹏版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很好听。初听的时候我还在惊讶为什么会有嗓音这么低的男人。今天我又翻出来听,关了灯躺在床上,整座城响着烟花的声音,我居然觉得很平静,平静得有点想哭。”

“2015年3月17日  今天下雨了,陈洁……”

“2015年9月23日  看了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突然觉得自己很像雅罗米尔。陈洁……”

我没有看那些乱七八糟的内容,我只看到了陈洁,陈洁,陈洁……我突然生出一种无力感,慢慢地慢慢地蹲下去。头很疼,一句话也不想说。

我把陈洁的号码存进手机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有一天我的手机会遗失。后来发现,我根本没有记住那十一位的数字串——它就那样消失在过往中了。

我再没听到过陈洁的音讯,她似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就像一片雪花落在西伯利亚的莽莽雪原,了无踪迹。

去找她啊。老杜叹了口气。

“算了算了,就这样吧,都三年了。”我没有来由地烦躁起来。

老杜冷冷地瞥了我一眼,我之前从没见过他摆出这样冷厉的表情,也就噤声了。

后来我听到了老杜的故事,这是老杜点了一根烟在阳台讲给我的。老杜颧骨突出的脸在灯光和烟雾的缭绕下有点模糊。

老杜原来是在东北的某个小城市里的KTV里见到的刘姝。她在台上唱着王菲的《红豆》,下面的人一边喝彩一边吹口哨,俗不可耐。老杜一眼就看见了穿着红色半长裙的刘姝,那是人潮中的惊鸿一瞥。他寻了个位置坐下,安静地听着刘姝唱。她的声音和原唱惊人地相似,圈子里有人叫她“王菲二号”。

她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真是漂亮。老杜说。

后来老杜和刘姝认识了,两个人很聊得来。老杜会弹吉他,以后刘姝每次上台都会让老杜在旁边伴奏。有时候刘姝索性把贝斯手撤掉,只让老杜吉他伴奏。那一天老杜捧玫瑰花向刘姝求婚。“答应他!答应他!”下面的人起哄般地喊。

老杜说,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

刘姝答应了。但后来的一天,下面坐的一个胖男人喝醉了,抄手一杯酒泼到刘姝脸上。老杜上前挡住她,那个人便上来拉刘姝,顿时场面混乱起来。争执中,前排一个人的劣质打火机摔在地上,顿时爆出一团火苗,紧接着引燃了整个场地。刘姝还在与那个男人纠缠,她的裙子着了火,顺着酒渍烧到了她的脸。刘姝和胖男人被火包围了。

“混蛋!”老杜逆着人流往刘姝那边挤,仿佛要把嗓子喊裂,“你他妈放手啊!”

“小李!”老杜听见刘姝喊,“把杜杰拉出去!赶快!”

一米九三的配音师小李一把抓住老杜,把他连拖带拽拉出了火场。

当医生把刘姝抬出来时,尸体已经烧得焦黑。老杜只是轻度烧伤,脸上留了一小块疤。老杜在那之后一连一个星期神情恍惚没有说话。

“可是我,有时候,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但老杜等不到那个可以陪他看细水长流的人了。

“我想刘姝,”老杜拿掉嘴里的烟,很平静地说,“但我一辈子也见不到她了。”

我在找陈洁,我把我认识的人的电话全打了一遍问他们有没有陈洁的联系电话。

“没有,她之前说她的电话只告诉你一个人。”

入夜的丽江灯火流动着,世界如此安静,每一寸空气里都充满着想念。

第二天我的一个朋友回复我说他应该可以在高中的学籍系统里查到陈洁的电话号码,我突然地激动起来,拜托他一定好好找找。

我在丽江度过了一个温暖明朗的上午,阳光温和灿烂,在青石板上投下树的影子。古城的小店很有情调,我在里面挑了一支纳西风格的发卡准备送给陈洁。

当天下午下了雨,朋友给我发来了号码,我怀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心情拨过去,那边却是机械般的女声提示音。

“对不起,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

我慌了,一遍遍地拨打那个号码,传来的却是同样的提示音。最后我将电话放在耳边,把要对陈洁说的话说出来,不管她有没有听到:

“陈洁,我在丽江,我很想你。”

那只小小的纳西族发卡被我攥在手里,金属的触感很凉,好像我的体温永远也无法将它暖热一样。

世界只剩下雨声。

后来我离开了丽江,再没听说过Liano的什么消息。

楚天阔继续他的高三,准备着高考。

老杜一直没有联系我,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了他婚礼的请柬,大红色的卡纸上新娘的名字很陌生。请柬里夹着一张老杜的结婚照片,照片里的他礼貌而疏离地微笑着。

我思来想去还是没有去。我觉得这对老杜来说,可能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那天晚上我喝了酒,又拨通了那个电话号码,在几次滴声后,一个男人接了电话。

“请问您认识陈洁吗?”我问。

“什么陈洁?不认识。”对方有些粗鲁地回答。

我沉默了一会,又对着电话说:“陈洁,你在哪?”

“跟你说过我他妈不认识什么陈洁。”

“陈洁我又去了丽江,回来有三个月了,还给你带了纳西族的饰品作礼物。”

“你丫是不是有病?”

“我想回到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和你一起再去一次丽江。”

“神经病!挂了。”

“我认识了三个很有意思的人。”

“嘟——”

“你说过你喜欢纳西族的风格。”

“嘟——”

“我没有故事。”

“嘟——嘟——嘟——”

“我很想你。”

我独自站在天台上,看着城市的车水马龙。一瞬间,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所有的声音都被这潮水淹没。

唯独天台上路过夜晚的风。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打来电话说终于摆脱前夫的阴影了,语调中难掩兴奋。问之何故,答曰:离职了。闻之愕然。

朋友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离婚已经10多年,按道理说跟前昌民从雪妮身边经过,他已经认不出她了,或者,他早已忘记那个他喊“妹”的女孩。他不知道这十年来,有个女孩追随着他的脚步,朝拜着他,就像朝拜着爱和幸福。夫早就不该有瓜葛,可不巧的是前夫是她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又跟她分到了同一个单位工作,总是低头不见抬头见。

当年离婚,是因为男方出轨,朋友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态度坚决地离了婚,好好的一对爱人,成了仇人。前夫没过多久再婚了,她却一直单着。更尴尬的是,朋友跟她前夫的交友圈子基本相同,知道他们离婚离成那样,周围的人连吃饭、聚会请她还是请她前夫都要再三掂量,更别提介绍异性朋友给她认识了。有时候她也会半真半假地跟比较相熟的朋友抱怨:“他都已经再婚了,你们还顾忌什么呢?”别人只是搪塞,说没有合适的人。其实她心里明白,这帮朋友谁也不愿在前夫眼皮子底下,明目张胆地做她的红娘。每次说到最后,她都帮别人找借口似的对我说:因为没法一下子买到那么多飞往昌都的机票,也因为她们各自的家庭大都上有老,下有小,家境并不富裕,一番商量就让那些往事随风飘散后,她们你搀我扶,叽叽喳喳,爬上了由成都开往昌都的长途汽车,踏上了漫长而危险的川藏线,颠簸了一个星期后,风尘仆仆地到了昌都。“多得罪人,传到我前夫那儿,这朋友也没法当了,换作我,我也不干这事。”

与此相应的还有工作的事情,两人原属同一部门,后来领导嫌他俩离婚后势不两立的状态太干扰周围同事,又加上她前夫能力还不错,就把他调任到别的部门当领导荧幕上的主角在暴雨里激吻,他温热的手指摸到她脸上凉凉的一片,便狡黠地歪过头用许小年发信时,陶晓宁的目光就跟着许小年的脚步绕啊绕的,直到许小年的脚步停留在她的课桌前,他会转过头,耸耸肩膀,很抱歉地说:“又没哦!”嘴角的青茬蹭了蹭她的脸颊:“他们不是在一起了吗,还哭……”,她就她就听男人的,安安稳稳地呆在家里相夫教子。这么一直平淡如水地待着。其实朋友的工作成绩本来就颇为出色,没有家庭的负担之后,在工作上投入的精力更多了。她一直以为是自己没有机会,最近一次偶然和领导吃饭时才知道,原来单位在开高层会议的时候曾经提过要提拔她,她前夫琪琪年幼时家境艰难,性格阴郁,长得又偏胖,所幸学习成绩还不错,否则真是低到尘埃里也没人会注意到她。投了否决票。至此,朋友明白,只要她在这个单位一天,就永远要在前夫的阴影下生活。

朋友已经在这家国企工作十几年了,对于一个年届40岁的女人来说,舍弃一份安稳的工作实在需要极大的勇气。她的母亲得知情况后就开始絮叨:“当年就劝说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偏不听,现在连工作都搭上,我说你就再熬十几年安安稳稳等退休算了……”朋友却打定主意要跳槽。亲戚朋友无一人赞成她的决定,可笑的是,她的前夫也动用了多方力量来劝她,仿佛她这个前妻费尽心思离他远一些这件事给他带来了莫李姐说:“以后有了孩子你更心烦!现在你就要培训你家王征。”玉儿有些无奈地说:“所以我们不要孩子啊!要他改变是不可能的!如果我非要坚持,结果就是吵架、离婚!我现在真的觉得自己是越来越能干了!”大的耻辱似的。最终,她顶着各方压力辞了职,像个大学毕业生那样制作简历,到处跑招聘会。

好几个月,朋友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我问她的打算,她结果,他还是失忆了。说自己预料到会很难,但是母亲的话触动了闲时我依旧会摊开自己的掌心,看到粉色掌心里的爱情线仍是干净而分明着,不知道那个与我有着样掌纹的男人,他过得好不好。她,再过十几年就到了退休的年龄,要是这么熬下去,一辈子就这样结束了。已经浪费了十几年,如果现在能重新就业,她相信凭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即使起点低一点,也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再次见到朋友是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她是那次活动的负责人,其间穿梭于整个会场,游刃有余,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自信与从容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后来听朋友说,在她面试了大半年都毫无结果,就快撑不下去的时候,一家以行业内会展、培训为主的单位同意试用她,但主要做内部行政。

在新单位,一切从零开始,办公室里有很多充满有时,胡新也会留下来过夜,两个人赤身抱在一起,夜半时分,会悄悄用脚勾了她的脚,从后面将她抱住,于是,这个夜就像是被美好熨过一样,极其舒服。了闯劲儿的小青年,但朋友蓄2013年3月,袁泽陆成功签约百度。论文答辩完成后,袁泽陆决定重走 ,偷偷骑行上珠峰录制求婚视频,给代贺一个幸福的袭击。袁泽陆计划好了,要骑行十个4000米以上的山口,最终到达终点――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每到一个山口就给代贺录一段求婚视频。袁泽陆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发福,也没有了年少时的意气风发,但他会为了心爱的兔兔去努力攀上每一座高峰,祈求两人今后的生活十全十美,一如她在自己每一个人生紧要的关口给予能量一样。积已久的事业心却让上司青眼有加。一次单位打算在南京承办会议,人手实在不够,就把她也叫来帮忙,熟悉业内情况的她从会议流程到邀请专家,从布置可热闹了好一阵子,也没揪出罪魁祸首。大家唧唧喳喳地来,唧唧喳喳地去,树倒鸟散,跑得倒很快,生怕别人会怀疑到自己身上。会场到制作幻灯,都出了不少主意。会议开始前,遇上了突发状况,就在同事们茫然无措时他站在窗前,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泪水大滴大滴地落下。他知道他伤了她的心,可是只要他出手相助或是表示什么,她这辈子也许再也不会对他放手。多好的位如花似玉的姑娘,他不想让她深陷在没有结果的爱情中无法自拔。,镇定的她不慌不忙地找到相关部门妥善处理……

回京后,调令下来了,因为上司升职,她被推荐接任上司的职位,专门负责行业年会和各种培训、会议项目。

离开了前夫的圈子,朋友的人生好像变得顺利很多,时不时还能开出几朵桃花。虽然不是那么迫切迈入第二次婚姻,有人欣赏总归是好的。电话里,她笑着抱怨说:“早知道前方等着我的是一片明媚,我又何必作茧自缚那么多年。”

阴影前夫

之前网上有一个关于珠峰关闭的新闻。其实这个消息是假的。珠穆朗玛峰正常情况下可以游览景点,但那一定是游览珠穆朗玛峰的最佳时机。当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珠穆朗玛峰的气候。

最佳游玩时间

一般来说,珠穆朗玛峰每年6月到9月初是雨季。这个时候去珠峰遭遇暴雪的概率很大,最佳观赏季节在4-5月和9-10月之间。这个时候也是最适合寄宿的季节。但不管怎样,最好不要在冬天或者七八月份去珠峰。这个时候一般不是天气不好就是走错路了。

如果你不是训练有素的专业登山者,去珠峰无非是去拜访远处雄伟的第三女神,然后在大本营再住一夜感受海拔5200米的温度,但现在大本营已经被拆了。如果体力好的话,还可以走一段距离,在警察局里观赏壮丽的绒布冰川。

关于气温

,珠穆朗玛峰的气温一年四季都比较低,所以去珠穆朗玛峰游玩一定要做好防寒工作,比如毛衣、外套、羽绒服等。珠穆朗玛峰的风特别大,夹克的防风效果最好,别忘了。如果要在珠峰大本营过夜,可以带上睡袋,比较暖和。但是珠峰大本营的帐篷已经撤离,绒布寺也不招待游客,想留在大本营的朋友们的美好愿望可能要落空了。

珠峰大本营天气变幻莫测,早晚气温也很高。无论你什么时候去,记得带暖和的衣服,至少一件薄羽绒服。除了外套和保暖裤,毛衣和秋裤肯定是少不了的。鞋子要防滑防水的登山鞋,准备一副手套。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准备暖宝宝,超级有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74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