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教师苏冰云跟莫永泰拒绝求婚的那首歌叫什么

终极教师苏冰云跟莫永泰拒绝求婚的那首歌叫什么,第1张

All Of Me 我的全部

原唱:John Legend

What would I do without your smart mouth

没有你的甜言蜜语,我该如何是好

Drawing me in, and you kicking me out

你时而热情似火,时而冷若冰霜

Got my head spinning, no kidding, I can’t pin you down

让我神魂颠倒,又无力抓住

What’s going on in that beautiful mind

你那可爱的脑袋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I’m on your magical mystery ride

你的世界神秘莫测,让我不禁追随

And I’m so dizzy, don’t know what hit me, but I’ll be alright

不知被什么击中,我的头脑一阵晕眩,怅然若失

My head’s under water

仿佛坠入水中

But I’m breathing fine

却依然快乐

You’re crazy and I’m out of my mind

你是如此狂野,让我失去理智

‘Cause All of Me

因为我的全部

Loves all of you

爱上你的一切

Love your curves and all your edges

你曼妙的身姿、玲珑的曲线

All your perfect imperfections

还有你完美的不完美

Give your all to me

把你的全部都交给我吧

I’ll give my all to you

我会倾我所有

You’re my end and my beginning

你是旅程的终点,亦是起点

Even when I lose I’m winning

即使输了一切,有你在身边已是满足

‘Cause I give you all, All of Me

因为我把我的全部都交给你

And you give me all, all of you

你也让我得到整个世界

How many times do I have to tell you

多少次忍不住告诉你

Even when you’re crying you’re beautiful too

即使你哭泣,你依然是最美的

The world is beating you down, I’m around through every mood

哪怕世界让你疲惫不堪,我永远不离不弃

You’re my downfall, you’re my muse

你是奔流向我的瀑布,予我灵感的缪斯

My worst distraction, my rhythm and blues

你是悦耳的布鲁斯,拨乱我的心弦

I can’t stop singing, it’s ringing, in my head for you

旋律萦绕在心头,我无法停止歌唱,只因你的灵魂在呼唤

My head’s under water

仿佛坠入水中

But I’m breathing fine

却依然快乐

You’re crazy and I’m out of my mind

你是如此狂野,让我失去理智

‘Cause All of Me

因为我的全部

Loves all of you

爱上你的一切

Love your curves and all your edges

你曼妙的身姿、玲珑的曲线

All your perfect imperfections

还有你完美的不完美

Give your all to me

把你的全部都交给我吧

I’ll give my all to you

我会倾我所有

You’re my end and my beginning

你是我人生之旅的终点,亦是起点

Even when I lose I’m winning

即使输了一切,有你在身边已是满足

‘Cause I give you all, All of Me

因为我把我的全部都交给你

And you give me all, all of you

你也给我你的全部

give me all of you

让我得到整个世界

Cards on the table, we’re both showing hearts

摊牌吧,我们是如此心心相连

Risking it all, though it’s hard

来吧,旅程艰险,但我们勇敢无畏

‘Cause All of Me

因为我的全部

Loves all of you

爱上你的一切

Love your curves and all your edges

你曼妙的身姿、玲珑的曲线

All your perfect imperfections

还有你完美的不完美

Give your all to me

把你的全部都交给我吧

I’ll give my all to you

我会倾我所有

You’re my ending and my beginning

你是我人生之旅的终点,亦是起点

Even when I lose I’m winning

即使输了一切,有你在身边已是满足

‘Cause I give you all, All of Me

因为我把我的全部都交给你

And you give me all, all of you

你也给我你的全部

I give you all, All of Me

我把我的全部都交给你,毫无保留

And you give me all, all of you

你让我得到整个世界

她是大唐帝国中最受宠爱的女人——太平公主。梦回唐朝,大明宫风云际会,江山美人,千古英雄尽折腰。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悲剧结局告终。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真实的太平公主

一、太平公主的家族

介绍太平公主之前,应该先谈谈她的家族。因为唐代正处于贵族社会向官僚社会的过渡阶段,贵族的势力在唐代特别是在唐前期的政治中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域各层次贵族之间的分化重组是唐前期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出身和家族对一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对于处在政治漩涡中心的人物比如太平公主来说,更是如此。太平公主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李氏家族虽是皇族,但在当时并不是第一等的高门大族。从唐高祖建立唐朝以后,几代皇帝都对传统的一等大族特别是山东士族采取了又拉又打的政策,而以抑制为主。就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还下诏禁止太原王氏、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自为婚姻”(《资治通鉴》卷200), 以削弱山东士族的势力。当时皇族也多与当世名臣或关中、代北贵族联姻,而基本不与山东士族通好。这一政策直接影响了太平公主的婚姻。

太平公主的母亲是武则天。武氏家族是一个地道的小族。武则天的父亲可能是一个木材商人,她的母亲杨氏则来历不明。武则天当皇后前后,曾编造她母亲是隋宗室遂宁郡公杨达的女儿,但她的心中其实是没有底的。因此当有人瞧不起她的家族时,她还会十分生气。当时的人也清楚这一点,一直拿武氏当小族看。骆宾王在那篇著名的讨伐武则天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就直斥武则天“地实寒微”。

这个小小的武氏家族与山东士族相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不守礼法”。比如我们看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可以和外孙子贺兰敏之私通;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在丈夫死后和妹夫(即唐高宗)私通,并把她的女儿也送进宫,侍奉舅舅(即唐高宗);武则天养有许多男宠为众所周知;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与表嫂(或表弟妹)韦皇后私通;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奸污了表嫂(或表弟妹)杨氏(即太子妃)等。太平公主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族里,她不可能不受到这种风气的很大影响。

二、太平公主的生活

太平公主姓李,没有名字留下来。这不独是太平公主,唐代的公主包括皇后都没有名字留下。比如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历来是“皇后”的典范,但她也没有名字。武则天如果不当皇帝,也没有名字,当了皇帝之后,才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武�”。顺便说一句,现在称“武�”为“武则天”其实是不伦不类的。因为“则天”只是武氏的尊号,可以叫“则天皇帝”“则天皇后”,但不能叫“武则天”。这就好像一般不称唐太宗皇后为“长孙文德”一样。不过约定俗成,现在叫“武则天”关系也不大就是了。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上面有四个哥哥,其中三哥李显即后来的唐中宗、四哥李旦即后来的唐睿宗。太平公主的出生年月我们不知道。由于她最小的哥哥李旦(睿宗)生于龙朔二年(662年),所以她最早出生于龙朔三年(663年)。又由于她很可能死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因此她最多活了50岁。

关于太平公主的长相,史书说是“丰硕,方额广颐”(《旧唐书·太平公主传》,以下出自旧、新唐书《太平公主传》者,不再出注),也就是方额头宽下巴,体态丰满。武则天曾说太平公主“类己”。这可能有两种意义,一是说女儿长的像自己,另外就是说女儿的性格爱好与自己类似。太平公主“多权略”,喜参政,这与武则天相似;她在武则天晚年将张昌宗推荐给母亲作男宠,这种情趣与武则天也是一致的。

太平公主幼时常到姥姥杨氏家去。当时表哥贺兰敏之因和杨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来往于姥姥家的日子里,她可能遭到过表哥的强奸。《旧唐书·贺兰敏之传》说:“时太平公主尚幼,往来荣国(指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家,宫人侍行,又尝为(贺兰)敏之所逼。俄而奸污事发,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马缰自缢而死”。武则天可以容忍外甥与自己的母亲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奸污自己钟爱的小女儿,因此这件事一出,就坚决把贺兰敏之除掉了。这件事发生时太平公主最大不超过8岁,它对太平公主的影响可想而知。在以后的岁月中,太平公主私生活上的混乱既与家族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关,也与她幼时的经历不无关系。从史书记载看,与太平公主私通的起码有三人。一个是“胡僧惠范,家富于财宝,善事权贵,公主与之私,奏为圣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货流于江、剑”。这个惠范和尚倚仗太平公主,做了许多坏事。另一个是宰相崔氵是。崔长得很漂亮,但品性不好。他曾把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送去侍候太子,自己也“私侍太平公主”(《资治通鉴》卷210)。还有一个是司礼丞高戬。关于高戬,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太平公主之所爱也”(《资治通鉴》卷207)。

作者: 残月血痕 2005-7-3 20:00 回复此发言

--------------------------------------------------------------------------------

2 真实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与薛绍。大约在太平公主14、5岁时,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饰在父母(唐高宗和武则天)面前跳舞。父母笑着问她:“你又做不了武官,为何要这样?”她回答说:“将它赐给驸马可以吗?”这件事或可看作太平公主“青春期”的骚动。唐高宗看出了她的这种要求,用史书的话说就是“帝识其意,择薛绍尚之”。为什么要选择薛绍呢?前面讲过,作为皇族的李氏家族在唐前期基本只和非山东士族的家族联姻,薛氏正是这样的大族。因此薛氏是李唐家族的传统姻亲。薛绍的父亲就是驸马,母亲也是公主(城阳公主)。武则天后来的男宠薛怀义本不姓薛,只是武则天想让他冒充大族,才令他改姓薛,并“令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令(薛)绍以季父事之”(《旧唐书·薛怀义传》),可见薛氏家族在唐皇室中的地位。至于为什么选择薛绍,恐怕是唐高宗的意思。武则天似乎对薛绍并不十分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仍然是因为薛绍兄弟的妻子不是贵族。武则天说:“我女岂可使与田舍女为妯娌邪!”(《资治通鉴》卷202)武则天既然对薛绍不大满意,为什么同意了这桩婚事呢?这其中可能有个外在的原因。原来在这一时期吐蕃开始强大,唐蕃几次战争都以唐军的失败而告终。到调露元年(679)吐蕃前来求和亲,并点名要太平公主。武则天只有这一个女儿,自然不愿让她嫁走,但又不愿得罪吐蕃,以至想出了将太平公主变为道士“以拒和亲”的主意。太平公主不愿为道士,吐蕃的要求又没有收回,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尽快为太平公主找一个驸马了。永隆二年(681)公主与薛绍结婚。婚礼非常隆重。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婚姻持续了7年,育有两男两女。到武则天执政的垂拱四年(688),薛绍被诬告与唐宗室琅琊王李冲通谋反对武则天,“杖一百,饿死于狱”(《资治通鉴》卷204)。薛绍之死或许与武则天当年就对他兄弟不满有关。另一个原因是武则天就要改“唐”为“周”,她需要为女儿找一个武家的女婿了。

武则天一开始为太平公主挑选的女婿是侄子武承嗣。后来由于武承嗣有病,就没有成婚。武承嗣看来身体是不太好,在这次议婚的三、四年后就病故了。于是武则天又选择了她的一个堂侄武攸暨做她的女婿。武攸暨此时已有妻室,武则天暗地使人杀掉他的妻子,强行将他配给太平公主做丈夫。武则天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武攸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推测可能是因为武攸暨“沉谨和厚,于时无忤”(《新唐书·武攸暨传》),是个比较可靠、可以和太平公主长久生活的人。至于为什么那么着急让武攸暨配太平公主甚至不惜采用杀妻的手段,可能是因为武则天想在她称帝前将女儿的婚事即与武氏联姻的事情安排好。

载初元年(690)七月,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暨。两个月后的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封武氏子十四人为王,武攸暨被封为千乘郡王。太平公主与武氏联姻,使她被武则天很好地保护起来,避免了李氏子弟可能遭到的不测。武攸暨与太平公主育有两男一女,延和元年(712)即太平公主死的前一年病故,与太平公主一起生活了22年。

太平公主的两次婚姻都是父母安排的政治联姻,只是由于形势的变化,才先后选择了薛氏家族和武氏家族。太平公主的生活非常奢侈。她在没有势力时就已经“崇饰邸第”,有了势力后更是“田园遍于近甸膏腴”,家中的男女仆人有千人之多,“外州供狗马玩好滋味,不可纪极”。她“食”的实封,曾达到过1万户。唐前期制度,食实封就是享受户丁交纳的租税。太平公主“食”的户都按大户计算,一户七丁。若一丁交绢二匹,太平公主一年仅得绢就有十四万匹,而当时国家年收入绢多则百万,少只有七、八十万匹,则太平公主的收入敌上了国家收入的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太平公主的这种聚财在这里就不仅仅是贪欲和奢侈,更是国家经济的一大祸害了。这无疑会引来正直之士的反对。太平公主后来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与她这种在经济上的横征暴敛实在有着很大的关系

作者: 残月血痕 2005-7-3 20:00 回复此发言

--------------------------------------------------------------------------------

3 真实的太平公主

三、太平公主与政治

太平公主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她一生参与了三次大的政治斗争,并且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

早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平公主就常常“预谋议”,但武则天没有允许她公开从政。武则天晚期,为了除掉给她制造了很多麻烦的男宠薛怀义,曾让太平公主帮过忙。《旧唐书·薛怀义传》说武则天“令太平公主择膂力妇人数十,密防虑之。人有发其阴谋者,太平公主乳母张夫人令壮士缚而缢杀之,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但是《资治通鉴》卷205则说武则天“使建昌王武攸宁帅壮士殴杀之,送尸白马寺”,似乎太平公主没有参预此事。再查《新唐书·则天武后传》,说是武则天“密诏太平公主择健妇缚之殿中,命建昌王武攸宁、将作大匠宗晋卿率壮士击杀之,以畚车载尸还白马寺”。事情的真实情况

究竟如何我们已经不能详知,合理的推论应该是:太平公主参与了这件事,但出现在公开场合的是其他人,所以公开的记录(比如《实录》)记的也是其他人。《资治通鉴》依据的就是《实录》。这件事可以看作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执政期与政治关系的缩影,即她只是在幕后参与谋议,而基本没有公开出面参政。从此事还可看出,太平公主的处事态度与武则天是高度一致的。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是张柬之等起兵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兄弟倚仗武则天的宠爱,权势冲天。他们利令智昏,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势头。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张氏兄弟将私自议论他们的邵王李重润、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就不仅得罪了李氏,也得罪了武氏,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二张。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起兵诛二张,迫武则天传位于中宗,并改“周”为“唐”。

太平公主参与了这次斗争,但似乎只是“预诛张易之谋”,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斗争胜利后,她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参与此事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她作为李氏女、武氏媳,不能容忍张氏兄弟掌权。再一个可能是私人原因,即张昌宗诬陷她所爱的情人高戬,把高戬投入了监狱。李重润兄妹都是唐中宗的子女,后来李重润被追封为懿德太子、永泰郡主被追封为永泰公主。他们的墓规模宏大,现在经文物部门发掘整理后已成为陕西著名的旅游胜地了。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二次政治斗争是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太平公主的三哥唐中宗即位后,皇后韦氏想效仿武则天,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同时太平公主也从后台走到前台,神龙二年(706)开始开府置官属,并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以至发展到与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资治通鉴》卷209)的地步。由此,太平公主及其四哥相王(即后来的唐睿宗)、相王之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都成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图谋掌权的最大障碍。景龙四年(710),皇后韦氏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韦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临朝摄政,并密谋害死小皇帝,革唐命,除掉相王和太平公主。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联合万骑果毅陈玄礼等起兵,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迎唐睿宗(即相王)即位。太平公主对这次斗争态度积极,不仅参与了事先的谋议,而且派儿子薛崇简直接参加了行动。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即太平公主可以让李氏掌权,也可以让武氏掌权,就是不能允许韦氏占有天下。太平公主在这次斗争中还起了一个重要作用,即在处理小皇帝的问题上,是她出面将小皇帝从“御座”上提下来,让四哥李旦坐上了帝位

太平公主参加的第三次政治斗争是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斗争。唐睿宗朝政治的焦点,是唐睿宗联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而太子李隆基要争皇位。唐睿宗、太平公主要保皇位,必须抑制太子李隆基的势力。为此,太平公主极想选一个弱小者为太子。这就需要制造种种事端废掉李隆基。在几年的时间里,她不仅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当立为太子,甚至召集宰相要求将太子换掉。在这些行动中,唐睿宗是站在太平公主一边的。例如一次唐睿宗召宰相韦安石,说他担心大臣都心向太子,韦安石说“此必太平之计”。当时“太平于帘中窃听之”,大怒,立即想将韦安石下狱(《旧唐书·韦安石传》)。这件事说明太平公主经常在唐睿宗处密谋关于太子的事情。到睿宗朝末期,“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在外只闻有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旧唐书·王琚传》),左、右羽林将军也都投靠了公主。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兵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废掉李隆基。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先发制人,首先诱杀左、右羽林将军,然后迅速除掉了参与阴谋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第”。

作者: 残月血痕 2005-7-3 20:00 回复此发言

--------------------------------------------------------------------------------

4 真实的太平公主

唐睿宗在位的三年中,太平公主参与政治最深。这时的她大规模培植个人势力,试图效仿母亲武则天,干预政治。她的企图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但起码有这么几点:一,太平公主在经济上暴敛财物,在生活上骄奢*佚,并纵容手下夺民财产、与民争利,不能得到民心。二,太平公主扩充她的势力,主要靠金钱收买,“谓儒者多窭狭,厚持金帛谢之”,以至在他手下的士人大多品性不正。这些人不是以如何将国家治理好为宗旨,而只热衷于权力,热衷于维护太平公主的私利。就品德和能力而言,他们远不如李隆基手下的宋王景、姚崇、张说等臣僚。三,太平公主在政治上也是毫无建树。她的政策只是想掌握权力,实现干预政治的愿望。可举一例。唐中宗时,安乐公主、长宁公主、上官婕妤、尚宫柴氏等一批女人干预政治,制定了“斜封”授官的政策。就是说,如果按正常程序授官,是由皇帝下诏封好交中书省办理,而这些女人则纳贿授官,只要交钱三十万,哪怕你是商贾屠夫,也可以授你官。这时的授官为了区别正常方式,就另写诏书“斜封”后交中书省办理。这种官叫“斜封官”。当时以这种方式得官的“凡数千员。内外盈滥,无厅事以居”(《新唐书·选举志》)。“斜封官”是女人干预政治的一个标志。睿宗初即位,姚崇、宋王景将这数千“斜封官”全部停罢,但四个月后,在太平公主干预下,“斜封官”又全部恢复了。在太平公主看来,“斜封官”存在与否,是女人能不能干政的一个象征,但对民众来说,它却是一种腐败政治的体现,所以当时人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旧唐书·柳泽传》)。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即自从武则天称帝,将唐朝改姓“武”以后,朝野上下对女人干预政治有一种本能的警惕。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任何“女人干政”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韦后、安乐公主如此,太平公主也不例外。

唐朝自武则天以后,陆续出现了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一批干政的女人。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自有它社会的、种族文化的,以及个人的因素,值得很好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唐朝到太平公主以后,这种“女人干政”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平公主的死,结束了唐朝的“女人干政”时代。

当然,所谓“女人干政”只是封建政治家、史学家的观念和语言。对今天的人们来说,男女都可以执政,关键要看你的政策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你的政治是否为人民带来了好处。虽然我们不能预知如果太平公主胜利后唐朝社会将如何发展,但我们肯定知道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胜利,以及此后的政策结束了自武则天晚年以来十余年的政局混乱和社会不稳定,为唐朝的鼎盛奠定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从这一点上,我们肯定唐玄宗的胜利并对太平公主的作为给出了否定的评价。

多给几个红包就可以了啊,一个女人真的想跟你过日子就不会存在什么存私房钱,我嫁给我老公的时候他钱不够还欠了二万,我走时老妈给我的钱我都给了老公事后还账,既然决定在一起了就没有你我之分,一个家庭要有无私奉献才能幸福美满,老公知道我对他好,工资发了都上交了,有了家庭我现在用钱都是扣了又扣,得计划着来。反正结婚了女人的为家着想。

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十大公主

第一名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从小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第二名文成公主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三名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帝王血统。高阳公主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八女,美丽温柔之玳姬所生,素为太宗所锺爱。帝王深宫之威严华贵,使其养成民间女子绝无仅有之傲慢骄横;大唐盛世之生活熏陶,使其具有无可比拟之雍容才情。高傲之公主,叛逆之性格,或许奠基其艳丽哀婉之悲剧,或许埋下其无法摆脱之祸根

第四名 平阳公主

 历史上有两个平阳公主,一个是汉武帝最亲的姐姐,一生命运坎坷,她是最善良的,也是最英勇的,还有一个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之第三女,是一个巾帼将军,豪气干云,为唐王朝建立立下卓著之功勋。

第五名长平公主

 阿九,令人哀怜;身世悲凉,幻影人间。她是一位传奇式的女子,她贵为崇祯皇帝的公主,却喜欢在武林中行走,找到挚爱后还不顾礼法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可是命运捉弄人,最后国破家亡,痛失一臂,背负国仇家恨,出家为尼,好可怜。长平公主,史书记载常有难言之隐;或许民间传闻多寓美好希冀;或许文学作品关注乱世情缘;或许国破家亡之美丽公主,英年早逝灵魂不散。

第六名 和硕公主

和硕长公主,是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母。她也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公主,做为一个政治棋子作为安抚工具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因吴三佳反叛清廷,吴应熊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她因为公主身份免死,但是,一个女人悲惨的一生已经注定。

其实在清朝公主都应该叫格格,公主只是汉族人对皇帝女儿的称呼 格格是满州八旗贵族女儿的尊称,在满族大军入关建立起清王朝后为了区分皇族直系子女和贵族子女称呼上的区别才有公主一词。韦小宝的女师父 独臂神尼、帝女花

第七名 馆陶长公主

  馆陶长公主刘嫖,历经西汉文景武三朝。她是汉文帝有史料记载的两个女儿之一,窦皇后的唯一的亲生女儿,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同时也是汉武帝的姑母兼岳母。刘嫖的封邑在馆陶县,所以称馆陶公主,于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给堂邑侯陈午为妻,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又称其堂邑大长公主。汉文帝即位时封长女刘嫖为长公主;汉武帝时,尊称窦太主。有二子一女。

  

  公元前153年,景帝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刘嫖于是为女儿陈氏向刘荣生母栗姬请求联姻。不料栗姬因厌恶刘嫖屡次给景帝进献美女而拒绝。刘嫖转而和王夫人王娡联姻。并且屡次在景帝面前污蔑栗姬,王娡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一次朝会上大行官奏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请封太子母亲栗姬为皇后。景帝非常生气,竟论罪处死了大行官,并废了太子,改封他为临江王。栗姬由此完全失宠,不能再见到景帝,最终忧郁而死。不久,皇帝正式册封王娡为皇后,王娡之子刘彻立为太子。

  

  前141年,刘彻即位,立刘嫖女儿陈氏为皇后,三年后的建元二年(前138年),刘彻在平阳侯家遇到了他后来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建元三年卫子夫怀孕,刘嫖不敢对孕中的卫子夫下手,于是绑架了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欲杀之,卫青好友公孙敖等人及时赶到,救下卫青。刘彻大怒,大肆封赏卫家众人。

  

  元光五年(前130年)陈皇后指使女巫楚服行巫蛊之术被废,并被赶出长安居住在长门宫,因为刘嫖和陈家并不知晓巫蛊之事,刘彻在刘嫖请罪之时表示不会牵连到她和堂邑侯陈家。

  

  陈皇后失位后第二年,刘嫖的丈夫陈午过世。刘嫖有个面首名叫董偃。虽然《汉书》称董偃是在陈午过世后才到馆陶身边,但陈后被废所居的长门宫,正是董偃为讨好皇帝(按汉律,男仆与女主人私通是死罪)才劝刘嫖送给刘彻的,由此可知,陈午在世时,董偃已经得宠了。

  

  刘彻曾经亲临公主府邸,对姑母说:“我想拜见一下主人翁。”刘嫖和董偃一起请罪,刘彻并没有怪罪董偃,还赏赐给董偃衣服、帽子。公主摆筵,请汉武帝入席,亲自为皇帝奉食进觞。当时,董偃见皇帝不自呼己名,而自称为“主人翁”。刘彻听了大笑,饮宴甚欢。宴罢,董偃贵宠之名,天下皆知。

  

  一天,武帝在宣室设酒宴款待窦太主和董偃。当他们要进入宣室时,东方朔执戟上前阻拦,对武帝说:“董偃有三个罪名可杀:他以臣下的身份,私侍公主,这是第一条死罪。败坏男女风化,搞乱婚姻礼制,有伤先王的制度,这是罪二;陛下正当壮盛之年,须积思放六经,留心于王事,追慕唐虞的政治,仰敬三代的教化,而董偃却不知依经书劝学,反而以靡丽为重,奢侈为称,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径*辟之路,这是国家之大贼,社会之大害,这是他第三条死罪。”

  

  武帝听后,默不作声,过一会说:“我已经摆好酒宴,下次再改吧!”

  

  东方朔说:“不可以。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议论正当的国事,不能进去!正是这样,的事情才渐渐消除下去。不要弄到这样的境地:竖貂教桓公,后来终究和易牙一同为患;庆父缢死于莒国,鲁国方得安宁;管蔡诛灭了,同室方得治安。”

  

第八名 建宁公主

历史上建宁是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母。 皇太极诸女: 皇十四女(1641一1703):和硕长公主。皇太极之第十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察哈尔部蒙古奇垒氏。初号和硕公主。顺治十年(1653)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与公主婚后,顺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因其父吴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吴应熊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公主,谓其“为叛寇所累”。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时年63岁。历史上皇太极的共有十四个女儿,建宁公主是最小的,年纪比康熙大十三岁。她生母是庶妃,因此可能不太得宠,皇太极二女马喀塔、四女雅图、五女阿图都有留下名字来,建宁却没有留下名字。又嫁给清廷深为忌惮的吴三桂之子,那时她才13岁,这一辈子就注定是悲剧了。  武帝听罢便下诏停摆酒宴于宣室,改摆在北宫。让董偃从东司马门进去,后又把它改称东交门。赏赐给东方朔黄金三十斤。从此,董偃逐渐失去了宠爱,三十岁就去世了。过了几年,馆陶也去世,董偃与她一起合葬在霸陵。馆陶和董偃也被认为是往后公主贵人做越礼之事的开始。

公主坟(还珠格格)

  北京有个著名的地方叫公主坟。自从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映播后,人们对京西公主坟内埋葬的公主是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乾隆义女,有的说是金泰之妻,有的说是奇女孔四贞等。

  

  其实公主坟内的公主是谁,早在1965年修地铁时,文物部门就对公主坟进行了考古挖掘,并参考历史资料考证,谜底早已揭开。在复兴门外,复兴路和西三环路交界处的街心花园,因过去曾葬有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而得名公主坟,两位公主分别葬东西两边,东边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她为嘉庆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她于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岁。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四女,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她于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嘉庆十六年五月卒,年二十八岁。

  

  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公婆墓地,必须另建坟莹,故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有的地方现仍叫公主坟。因庄敬和硕公主和庄静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仅隔二个月,所以就埋葬在同一处了。公主坟的墓地原有围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四周及里面广植古松、古柏和国槐、银杏等树木,显得古色古香。地宫均为砖石结构,非常坚固。双墓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宝、丝绸等物。

  

  清太宗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仿明制,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为“固伦公主”,“固伦”满语意为天下、国家、尊贵、高雅;妃子所生之女或皇后养女称为“和硕公主”,“和硕”,满语,意为一方。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但偶尔也有例外。公主不能称为格格,格格是皇家贵族**婚前的统称,顺治17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为格格。公以下之女称为宗女。若为侧室所生,均依次降二等。

  

  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还珠格格》至少3点违背了历史:一是公主坟下埋着两位公主,而不是一位;二是公主坟下埋着的是乾隆的孙女,而不是女儿;三是乾隆的女儿是公主,而不是格格。

  

  至于传说最多的公主坟埋葬的是降清明将孔有德之女孔四贞。是因明将孔有德降清后屡立战功(注:清朝对明朝降将采取利用政策,如范文程、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等),如取南京、攻江阴、征贵州、战广西等,顺治六年被封为“定南王”。在顺治九年,孔有德在桂林被明将李定国围困,受伤后自杀身亡。顺治母亲孝庄皇后收养其女孔四贞为义女,并封为和硕公主,成为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她武艺高强,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因此就以讹传讹地流传开了。

内地现在有对外开放的高空蹦极在这些地方有:

东北:黑龙江有东方蹦极,位于哈尔滨阿城;辽宁有星海蹦极,位于大连。

西北:陕西有未央湖蹦极,位于西安;宁夏有黄河蹦极,位于中卫。

西南:在我们重庆这边有 统景蹦极 ,位于重庆渝北统景温泉风景区内温塘河边悬崖上,跳台高度是58米。四川成都在国色天香乐园里有。

华北:北京有内地开放最多的蹦极跳台,像十渡蹦极,青龙峡蹦极以及龙庆峡蹦极等等。

华中:河南郑州在人民公园有;湖北有三峡蹦极,位于宜昌;湖南在长沙世界之窗里也有。

华东:现在在上海没有,不过周边的浙江有海港乐园蹦极位于宁波,另外在杭州乐园以及温州乐园也有。

华南:福建有海西蹦极,位于永泰大樟溪畔,另外在厦门也有。广东有白云山蹦极,位于广州;广西在桂林乐满地乐园里有。

另外在我们中国澳门的旅游观光塔上面有一个高度为233米的蹦极跳台,世界排名第二。

再有至于双人跳,应该说开放的高空蹦极都是可以双人跳的,只不过一些蹦极站点的双人蹦极一般没有对游客开放而已。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多数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则实行火葬。

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需要一个“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与汉族的“相亲”相似,如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男方可“择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送彩礼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

结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新郎一行人手捧用红包巾包着的木雕大雁来到新娘家后,新娘家用木盆把木雁接过去,然后把新郎让进客房--“舍廊房”,新郎在此戴上纱帽,系上冠带,新娘头上戴“簇头里”,手戴“汉衫”走进樵礼厅举行结婚仪式,结束后,新郎便开始“赏大桌”,即品尝佳肴,由新娘家的客人和自家的亲戚们陪同。行过樵礼仪式后,双方便正式结为夫妻。

盐州,自隋唐以来一直为兵家必争,“地当冲要”。吐蕃多次侵扰盐州,因此,古代盐州大地,战火连绵,硝烟不断。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十三岁的松赞干布(汉文史籍称弃宗弄赞)就任吐蕃赞普,他在两三年间,平定了内乱,征服了邻国,建立起统一的吐蕃奴隶制政权。贞观八年(634),具有政治远见的松赞干布及时与周边邻国修好,派出使者赴长安与唐朝通聘问好,几次派人向唐朝请婚,唐廷经过反复考虑,在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闺女文成公主嫁给25岁的松赞干布,唐朝派江夏王 、礼部尚书李道宗 护送16岁的文成公主入藏和蕃,从此唐蕃亲如一家,两国停止了战争冲突。

然而,松赞干布去世以后,唐蕃亲和的关系渐渐淡去,吐蕃慢慢又开始与唐朝敌国对峙,分庭抗礼,时而进犯,时而求婚,时而掠地,时而请和。唐蕃双方或征伐防御,或绥靖安抚,这种战和交错的局面大约相继持续了二百余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乘西北边防完全空虚,开始对外扩展。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吐蕃军首先攻占了原州(今宁夏固原),就以原州为跳板,开始向盐、灵二州有计划地采取军事行动。

    唐朝名将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杜希全等大臣看到了这一点,建议朝廷采取军事行动,派兵夺回原州,修复原州城,构筑以原、灵、盐为犄角之势的北方战略防御体系。当时,唐朝廷内部矛盾斗争激烈,奸臣用权,加上永泰元年(765),唐廷正在集中精力消平灵州节度使仆固怀恩的突然叛乱,无暇顾及吐蕃。因此,从大历十三年(778) 开始,吐蕃军绕开灵州,从原州向东进军,首次攻打盐州,盐州刺史李国臣拼力抵抗,吐蕃不得不撤兵退守原州。

之后,吐蕃大头领马重英又带领吐军于大历十四年(779)二月,再次侵扰盐州,被郭子仪的副将李怀光搓败,并俘获了大批的吐蕃战俘,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612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