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的爱女小巴黎,帅气迷人,却被质疑生父另有其人

迈克尔·杰克逊的爱女小巴黎,帅气迷人,却被质疑生父另有其人,第1张

天王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已有13年,但即便你现在提及他,很多人都还是一腔热血。他去世后留下的不只是那些经典歌曲,还有爱女杰克逊——小巴黎。

当这位巨星父亲去世时,小巴黎才11岁, 她失去父亲保护的同时,还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出生于1998年的小巴黎,虽然是杰克逊的第二个孩子,但作为父亲唯一的女儿, 小巴黎从出生起就备受爸爸宠爱。

小巴黎的母亲黛比·罗斯是杰克逊的第二任妻子, 同时也是这位巨星的私人皮肤科医生。

但就在 小巴黎出生不到一年的时间,母亲黛比决定和杰克逊离婚 , 并放弃孩子的抚养权。

虽然小巴黎失去了母爱, 但她却得到了杰克逊双倍的爱。 从小巴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 杰克逊都陪伴在她身边。他从没错过女儿任何一个成长的关键时刻, 每次都会记录下和女儿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杰克逊知道, 小巴黎作为一个巨星的孩子,一直都承受着常人没有办法比拟的压力。

因此,在女儿的吃穿用上,杰克逊都会尽自己所能给到小巴黎一切的丰厚资源。 加上小巴黎,是家中唯一的女儿,杰克逊更是把她宠成了公主一般。

杰克逊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小巴黎经常哭闹, 他为了哄孩子开心,便会召开家庭版的演唱会。

不仅如此 , 杰克逊为了让家人们不受媒体的打扰,特地在爱尔兰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占地2700平方米的梦幻庄园

里面配备豪华,设施齐全,有着豪宅、泳池,甚至还有私人的动物园和**院。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成长的小巴黎则表示, 自己的生活和别的小朋友没有太大区别。

因为杰克逊跟别的父亲一样,只有当小巴黎在学习成绩上名列前茅,或者是获得了一些荣誉时,杰克逊才会允许她去动物园和**院。

本就没有朋友的小巴黎,不知如何宣泄内心的痛苦, 她开始暴饮暴食以此来忘掉痛苦,她的身材也因此逐渐发胖。

形态大变的小巴黎,自然也成了狗仔追寻的热点。 为了吸引流量,什么照片和形容词都用 上了。

媒体的照片一出,小巴黎立马遭到了网友的嘲笑,受到大众耻笑的 小巴黎开始变得自卑崩溃。

那时的小巴黎只要在街上被人认出时,大家不仅会拿着手机追着她拍照,还会对她的肤色指指点点,怀疑根本就不是杰克逊的亲生女儿!

据当时的传媒报道, 杰克逊是有色人种,如何生得出金发碧眼的白皮肤孩子呢?

面对大众的质疑,小巴黎也开始自我怀疑,长期的压力下她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2013年她试图自杀,绝望地划开自己的手腕。

但值得庆幸的是小巴黎被及时地抢救了回来 , 那时大家都以为小巴黎还没走出失去父亲的阴影。

实际上另有原因,除了父亲离世的打击外, 小巴黎还爆出了另一个惊天消息 她曾惨遭陌生人侵犯,至今都很难与自己和解。

在上个世纪90年代, 杰克逊就相继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公主”和“王子”。

那时就有许多人发出质疑,认为杰克逊孩子们的金发碧眼白皮肤,和他本人一点都不相符,绝不是他亲生的。

但杰克逊和家人们在网络上多次澄清此事,不过流言并没有就此放过这一家人。

就在杰克逊离世不久,自称是杰克逊好友的英国演员马克对外宣称,自己才是杰克逊女儿小巴黎的生理学父亲。

马克说,在1996年曾捐精给了杰克逊。对此, 小巴黎也作出了回应,称父亲曾告诉她马克是自己意义非凡的朋友。

不过对于此事, 杰克逊的母亲很快站出来辟谣,就连马克的前妻也对马克的这一说法进行了打假。

马克前妻称, 杰克逊和马克刚认识的时候小巴黎已经年满2周岁 所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那时的马克也是不怀好意地接近杰克逊。 马克在当时有着药物依赖,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

他接近杰克逊就是为了赚钱, 当马克看到普瑞斯和自己一样身上有着白斑的照片时,便出其不意地“讹”上了这家人 ,可这白日梦终究破碎了。

就在媒体依旧靠曝小巴黎黑料蹭流量时, 小巴黎也记起自己小时候在父亲杰克逊怀里撒娇的情景。

曾经只有4岁的小巴黎在生日会上许下了一个愿望:将来要像爸爸一样唱歌跳舞,做爸爸在做的事情。

就在小巴黎打算振作精神进军 娱乐 圈,实现对爸爸的承诺时,前方等待她的是更大的暴风雨

小巴黎从小就热爱唱歌跳舞,一 直都希望能在 娱乐 圈大展拳脚,因此接到了不少杂志的采访邀约。

刚出道的小巴黎未经世事,单纯为了展现自我而不想错过任何的机会, 几乎接受了所有向她邀约的杂志。

然而她把这个 社会 也看得太过简单,不论多么权威的杂志媒体都想对这个小姑娘的身世无中生有。

报社不仅刊登了一些小巴黎并没有说过的话,甚至还有许多对她父亲的恶意揣测。

小巴黎最终也明白,父亲生前是自己的保护伞, 但如今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抵御外界的伤害。

她在身上纹了9处与父亲杰克逊相关的纹身 ,以此来纪念父亲。在社交平台上她无所畏惧的正面杠黑粉。

面对不怀好意的媒体,她更是没有好脸色,直接正面对刚怼的媒体哑口无言。

无所畏惧的心态也让她事业高飞,18岁时她就和世界顶级的模特公司正式签约,成为一名超模。

如今24岁的小巴黎,已经是一个大姑娘, 不仅有着超高的颜值,而且舞台气场一点都不输给自己的巨星老爸。

小巴黎遗传了杰克逊立体的五官 深邃的眼神,高挺的鼻梁,消瘦的脸型十分有骨感。

并且, 小巴黎对各种时装造型都有很好的驾驭感 ,任意一件吊带裙穿在她的身上都能很好地展现其身材。

两年前,小巴黎还找到了与自己兴趣相投的男朋友,并一起 成立了音花乐队,进军乐坛,也正式发行了自己的专辑。

歌曲风格颇有上世纪60年代摇滚乐的感觉,还融入了嬉皮士的特点, 相信若是杰克逊在世,看到如此优秀的女儿也会为之喝彩。

如今的小巴黎已经从那个自尊心低到尘埃里的小姑娘,蜕变成极具个人魅力的大女孩,她 也完美的实现了4岁时许下的愿望。

一本书好书总能激起联想,带出其他的好书,于是先买来存着,慢慢看,慢慢完善知识。《马克∙吐温自传》就这样放在了我的书架上。很久,已忘了曾经是哪本好书带来的,但读过这本自传后,也不必计较了,因为这就是本好书,并以它联想起或许曾经的一些好书。

读后感不拘形式,目的也不同,这里,我想写下一些东西,一是为以后重看打个基础,另外,让它稍有些独立感,这样起码让那些没有看过也不见得以后要看这本书的人也能知道些什么吧。

我看的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中小学生必读丛书版本,封面设计和装订朴实。

不过,我提醒读者不要对“中小学生”的字眼掉以轻心,其实很多这样的丛书系列收录的都是好书,若能从中小学读起,打下基础,便知以后的益处了。我这么说可是深情满满的,我从小没读书,大学爱上读书,到现在坚持了十三年,其实不该用“坚持”,喜欢的东西应该叫享受。回顾早年,若是有贵人点拨或者能在家里营造出读书的气氛被感染一下,这个享受将更早更厚实以至妙不可言了。如今弥补,满足里不免留着一丝遗憾。

这篇读后感分几个方面来写:章节、整理、摘录、自传、重现,好似一本小册子,这个构思是我读到近一半时开始构思的。书的字数大概三十多万,分73章,涉及的人物事件以及之间的联系,内容纷繁庞大,不免读了后面忘记前面。既然已认定是好书,就该读好,于是不管书的整洁,拿笔开始勾画,每章读完后,在标题前写下简短的关键词或总结,也用了不同颜色标注不同目的的内容,便于来回查询。爱书之人,往往重视书本的整洁,即便要标注,也整整齐齐,然而,我顾不得这些,像做卷子一样勾来划去,随处挥笔,倒有种剖析解惑后的痛快感。我想,只要读懂了,配上这篇读后感,也算尊重书了。

我读的版本没有目录,连出版社的前言也没有,一页作者的序言后,直接开始正文,每章也不分页,标题没名称,只写“第x章”,结束后附上出版社一页简短的后记,整体看来干净利落。这个模式我喜欢,稍有疑问的是,如此利落倒不像给中小学生读的了,相比两周前我读的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那个版本也是给学生的,每章开头有编者附加的一段导读,不时地在页旁腾出一列写些备注,还附上额外一本阅读理解的小册子供学生读后练习,很贴切。

其实,我们都算学生,阅读时勾画、摘抄、温习是认真学习必须的。以下我要把每个章节加上名称、关键字或者简短总结,做个好学生。假如以前没人这么做过,那这个加强版的目录我想会对后来者有所帮助的。

第一章  1835年出生

第二章  农场; 美味的食物; 对黑奴的朦胧印象

第三章  农场; 乡村医生

第四章  7岁上学; 农场的快乐生活;以上四章关于农场的描写是《汤姆∙索亚历险记》里农场的素材

第五章  父亲家族 我的叔叔詹姆斯∙兰普顿,他是《镀金时代》的其中的人物原型

第六章  父亲在田纳西购买的地产(第四十二章继续)

第七章  妈妈和其兰顿家族;蓄奴的社会背景

第八章  4岁半时逃学,被发现;妈妈偏袒弟弟亨利,亨利是《《汤姆∙索亚历险记》里锡德的原型

第九章  1849年,14岁时晚会表演光身子的囧事;对身边悲剧发生的自责

第十章  1850年,15岁时和吉姆∙沃尔夫的故事,是《吉姆∙沃尔夫和猫》的由来,还有被子塞黄蜂(注:这不是第二十七章的吉姆)

第十一章  1850年,我在催眠术的舞台表演,骗过了所有人

第十二章  从1840年起对黑人音乐会的印象和喜爱;1863年,两个老太太看黑人音乐会

第十三章  从1850年起,对骨相学和手相的不信任

第十四章  对九岁十岁时同学的回忆,这些同学是《赫克贝里∙芬》和《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人物原型

第十五章  继续对同学的回忆;和自己暗恋;十岁的麻疹的经历

第十六章  1858年,曾经的心上人,没有结果

第十七章  自己的家人,重点是哥哥奥里昂

第十八章  接上第五章和第六章,1847年,父亲就职时去世,哥哥做起了排字工人,作者当了印刷学徒

第十九章  1847年,用西瓜皮作弄弟弟亨利;哥哥1850年辗转各地并在基厄卡克结婚;1856年作者到辛辛那提做印刷工作;遇到博学的麦克法兰

第二十章  1858年,“宾夕法尼亚号”船锅炉爆炸,弟弟虽然抢救过来,却因注入过多吗啡而死亡。这段岁月写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这本书第四十三章也提到,那时候写的

第二十一章  1861年,参加南军两周,去基厄卡克找哥哥,然后两人去内华达州;州长奈和哥哥的故事(第四十二章继续哥哥的故事)马克∙吐温这个名字是在这时候开始用的,作者本名萨姆。

第二十二章  1862年,内华达州,帮希格比找工作。这些写在了《艰难生涯》(1872年写的)里。

第二十三章  1864年,内华达州,《企业报》的我和《工人报》的莱尔德决斗,多亏史蒂夫的帮忙,差点没命了

第二十四章  1865年,从内华达的《企业报》到旧金山的《晨访报》;巴斯恩老板;就职又离职

第二十五章  1865年 – 1870年,在旧金山《晨访报》的日子里认识布雷特∙哈特的故事,一位作者,他排版的囧事。从这一章只看出有趣,但在第五十九章起,确立其小人形象。

第二十六章  时空穿梭地讲了自己的游戏天赋(滚球、打弹子球、木炮)

第二十七章  对吉姆∙吉利斯的回忆,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有些收录在《赫克贝里∙芬》和《海外流浪记》中。这张似乎是唯一提到“林肯”的一章!这些南北战争的名人被写在《斯托姆菲尔德船长访问天堂》里(第五十五章提到,1908年发表)

第二十八章  幽默的技巧 –重复

第二十九章  1868年 就环游世界的信和《阿尔塔》的版权问题;对霍姆斯的剽窃误会。1868年,旧金山出版了《傻子国外旅行记》,也提到1898年《赤道环游记》的写作

第三十章  从旧金山到纽约,1867年开始作家生涯,和出版社打交道,再到华盛顿,辛苦生活;卖狗记

第三十一章  1867年- 1869年 就《跳蛙》与出版商韦布打交道;1869年就《傻子国外旅行记》的出版,和布利斯打交道;都是奸诈狡猾的

第三十二章  1866年后,一些演讲的事;

第三十三章  继续上一章,一些演讲的事;那时初来乍到,当新鲜事吧。后来这样的生涯成了家常便饭,就不值得记了。

第三十四章  1867年,纽约,富勒倒贴钱帮作者办大场,演讲成名。

第三十五章  主要是演讲技巧 –口语化和停顿。不过提到了婚姻,一个闪光点。

第三十六章  继续上一章,1869年,求婚;1870年结婚

第三十七章  三个孩子的事(1870年 老大兰登,22月夭折;1872年 老二 苏西,爱思考;1874年 老三克拉拉,第三十九章提到老四吉恩)

第三十八章  1873年 爱丁堡 约翰∙布朗医生的故事

第三十九章 女儿苏西6岁到11岁的性格;老四吉恩小她九岁。

第四十章  1885年到1886年,女儿苏西13岁到14岁给爸爸写自传;家里来贼

第四十一章  继续上一章,孩子传记里的爸爸爆粗口

第四十二章  继续第六章田产的事,1887年本该完,1906年无端多出1千亩,再卖出;继续二十一章,继续哥哥的故事,虽然把他写的性格多怪,但我读出作者对其深深的爱。

第四十三章  继续第三十一章,1872年-1879年,布利斯的商业诈骗,作者后来换了出版社,1879年出版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和《王子与贫儿》

第四十四章  继续上一章,写了那个时期与之并行的其他投资冒险活动

第四十五章  1884年到1885年,和侄子韦伯斯特合作出版,算自主创业了,出版《赫克贝里∙芬》

第四十六章  1884年和格兰特将军签约出版他的自传

第四十七章  回忆1879年为格兰特将军的一场宴会上的演说

第四十八章  继续第四十六章,并对韦伯斯特的看法

第四十九章  继续第四十七章,对1879年宴会的补充,和1884年到1885年 《格兰特自传》的出版。这里我联想到了林肯,假如他出现在这个宴会上。

第五十章  继续四十八章,1893年,公司倒闭过程,这个公司一共撑了九年

第五十一章  继续上一章,1893年到1898年公司倒闭后的还债过程;罗杰斯帮大忙,恩人。

第五十二章  总览过去三十五年,断断续续的写作,成一本书不易啊。

第五十三章  从1876年开始尝试口语化写作风格,解释社会黑暗。从《亚瑟王宫廷里的康涅狄格美国佬》开始。

第五十四章  心得:幽默这碗饭不好吃,弄不好被人说坏话。

第五十五章  1867年认识韦克曼,一个借《圣经》编故事亵渎神明的人。

第五十六章  对版权的辩护,倒数六个段落是雄辩,值得一读。

第五十七章  对“业余写作”的犀利批判(放在我们现代也让人受益)

第五十八章  回忆朋友,时间不详

第五十九章  继续第二十五章,大约1870年,确定布雷特∙哈特的小人形象。

第六十章      继续下一章,1876年对哈特的继续揭露,而且无意毁掉了其准女婿的一席谈话

第六十一章  对人性的辩护,又绕回了哈特身上

第六十二章  继续第四十一章,1896年,女儿苏西之死

第六十三章  继续上一章,从女儿苏西死后,爱人身体状况,1904年六月去世;这里点明这本自传的口授是从1904年初,在佛罗伦萨爱人去世前不久开始的。

第六十四章  继续上一章,爱人去世前的过程

第六十五章 继续上一章,小女儿吉恩的身体也不好了,克拉拉帮着辛苦隐瞒母亲

第六十六章  继续上一章

第六十七章  继续上一章,妻子死亡的最后时刻。作者需要多大的勇气写出这些啊!

第六十八章  美国对欧洲影响的讽刺

第六十九章  1907年,晚年得到牛津大学的荣誉,还不忘算人家,太实在了。

第七十章  继续上一章,到牛津领学位时,被人拉着“做广告”,差点累死,结果领学位时的演讲发挥不好。

第七十一章  1906年,与新起作家对“私下vs公开意见”的谈话,本想沉默,却本炒作出来。世道变了。

第七十二章  实践大于理论

第七十三章  1909年,吉恩去世

以上的添加我尽量限于本章节,要知道,随着阅读,后面的章节总是弥补或扩充了前面章节的,所以要时不时地倒回去在前面的章节,添加些标注来完善其脉络,更系统的完善要这交给以下的“整理”环节了。

随着上面的内容,整理平行进行。当然,读者已按顺序读到这里,不是平行的,但我建议你如需要时就回看上面的各章标题。

整理算从多角度分析内容,不免加入自己的理解,或许有差错,可我至始至终没有从网络搜索关于作者的介绍,尤其维基百科里的,系统详细,似乎帮你省了脑子,可不经亲身阅读并且分析的脑子又能记住或理解多少呢?我宁愿用我的理解,也相信从源头获得的理解,虽有差别却很小,已不碍学习的目的了。

第一,家族关系。第五到七章是写父母和家族背景的,对作者的生平没有太大关系,毕竟时代变化很快。当然,有了优秀的祖先并这么说给子孙们,给作者小时候一点自信吧。还是看看和作者直接有关的吧。

父亲1847年去世(作者12岁时),母亲1890年去世。哥哥奥里昂,大作者十岁(不过第七章里有句话:“她挽着我的手,和我一起跪在我哥哥的床前,哥哥大我两岁”,那就是说作者还有个哥哥?但后面的章节均为提到,我留下疑问)。1898年去世,他在第十七章和四十三章详细讲述。有两个姐姐,大姐玛格丽特,1830-1839年,九岁(作者4岁时)去世。二姐帕梅拉,没写清楚时间,文中提到的也少。有个两个弟弟,亨利小作者两岁,1858年去世,在第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详细讲述;还有个弟弟本杰明,1842年去世。有四个孩子,1870年 老大兰登,22月夭折;1872年 老二 苏西,1896年去世;1874年 老三克拉拉,至作者去世还活着;1881年,老四吉恩,1909年去世)

以上看的有段乱,我们把作者很早时就去世的几位去掉,可以认为那几位对作者的成长没影响。剩下的我们从去世的时间重新排列看看:1847年,父亲去世;1858年,弟弟亨利去世;1890年,母亲去世;1896年,二女儿苏西去世;1898年哥哥奥里昂去世;1904年爱人去世;1909年,小女儿吉恩去世。

这样就比较清晰了。在我揭开脉络前,先看另一个角度的整理吧。

第二,从作者成长的几大几段来看:1> 1835年到1847年,第一章到第十五章是和亲人生活的,如果细分,可以有幼年和上学后两个阶段;2> 1847年到1865年,然后是出外闯荡,从第十六章到二十四章,写了当学徒、领航、参军、做记者和编辑的经历,这为作者积累了日后写作的素材。3> 1865年到1870年,从第二十五章到第三十五章是作者写作多产的时期,也配合了讲演生涯。4> 1870年到1884年,从第三十六到第四十四章,是作者事业的成熟期,写作仿佛少了,对家庭的投入还有其他投资比重很大,和出版社的依赖与矛盾也没解决。5> 1884年到1893年,从章四十五章到第五十章,是自主创业阶段;6> 1894年到1896年,从第五十一章到第六十章,破产还债并反思人生的重大问题;7> 最后一个阶段持续到1909年,是陪伴家人和离去。作者已经不需干活,开始收获荣誉并写了自传。

现在,把前两点都结合上,可以更概括:第一阶段:1835-1947,家园期;父亲去世前;第二阶段:1847-1893,独立期;1893-1909,孤独期。我想,假如这本自传放着几年不去看,剩下的记忆也就这个轮廓了,而这是每个人的共性。自传,何尝不是说我们自己呢。

第三,还有一个看点是从作品的产生顺序上,要注意,写出作品和出版作品是两回事,从内容章节中已列出诸多作品的这两个时期。即便现在,对于有过写作出版的人也深有体会。第五十二章也总结的很好,启示我们,优秀的作家,更是传世的作家,前半生是经历和磨练,写的东西需要沉淀,而不是急躁躁地发表和大肆宣扬,而这种风气到了现在也盛行着。也就告诉我们,惟有人生的圆满和收获能对抗晚年中随着亲人朋友的离去相继而来的寂寞,1907年作者被授予牛津学位时,也是他孤独的时候。1909年,最后一章中,小女儿的离去让这种孤独到了极点,作者在死者面前写下了这一章,也许,只有死亡才能让他再迎接下一次的孤独(如果还有的话)。次年,真的圆了作者的心愿,1910年,马克∙吐温去世,享年75岁。也圆了读者的心愿,看到了如书里所预言的死者“从坟墓里说出的这些话”。无可厚非,这本自传是对其他作品很好的导读书。

第四,最后一个看点是独立成篇的几章,讲了幽默(第二十八、三十五、五十四章),版权(第五十六章)、业余写作(第五十七章)、人性(第六十一章)、欧美体制(第六十八章)“实践与理论”(第七十二章),发人深省,把这些当成随笔录也不为过。其他零散的经典话语就收在以下的“摘录”了。

介于引用过长,我标明出处后做适当的省略:

这是一个反思。

我想自传有两种方式来写,一是随着成长经常记录,或者就有意义的事阶段性记录,整理装订后成传。普通爱好写作的多为这一种,尤其如今网络盛行下,日记都不算了,成了日更,能不能成自传就留给时间去说吧。阶段性记录好像我这样,写不出自己的东西却想留下些值得回忆和思考的便写个年度回忆录或者读后感什么的。这成不了传,将就成松散的文集还差不多。

上天眷顾,允许我们等老了,尤其退休后,有大把的时间集中起来回忆往事,假如指头还没僵,眼神还好使的话,一定能把仍然留在心中的也必然是最重要的事都写出来,这种回忆录相对第一种虽然短了些,却精致不少。当然,这需要些勇气去面对过去的种种,美与丑、喜与悲、对与错,这种勇气是天生的,也是一直以来形成的气质,即这样的人一直中性地看待人与事,把自己的优缺点摆开来看,也能理解和容纳生活中各种不平之事。另外,也需要他有起码的写作能力,这个能力是不是已经通过一路来的练习或者已有的天赋便具有,那就不一定了。我敢说,一辈子写东西的人不见得是写作,检验它的方法不需要其他人,只要看他晚年时愿不愿意重读一下自己曾写过的,并从所写的收获些什么就可以了,能这么做到的人晚年将其总结后就算一本差不多的自传了,只不过将他们合理地排列起来,非要有些趣味的话就加上些故事串联起来。

大作家没有功夫做上述那些阶段性的记录,一是太忙,他们的记录都化成了作品或者演讲稿之类的,被出版或其他人收录起来,出书不再话下。那些作品必然有生活的原型,或者说,它们也是作者用艺术手法写出的阶段性记录,虚虚实实不重要,而是要看作品透露出的纯净,这种纯净是更高层次的真实,是那种帮你拨开人生迷雾重获新生的真实。作者也非完人,假如这样的真实后确实躲藏了不为人知的龌龊和虚伪,要么交给作者的良心去自恕,就像这本自传一样坦然地化作坟墓里说出的话,不违良心了;不然,就交给后人去评判吧。

我曾读了些其他人的自传或传记,记得有《富兰克林自传》,一位老者淳淳慈祥的话,那本书是富兰克林迎他人的要求写的,建议他把成就光辉事业背后的智慧留给后人,自然,那部自传写的都是智慧了,只不过在作者眼里是自律吧。还有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作者开篇就强调“我讲的可都是实话”,这听起来有些怨气,而且从作者的生平看,有此怨气是合理的,那么,怨气下写出的实话我们该如何评价呢?还有戴尔∙卡内基为林肯写的传记《人性的光辉》,题目都说是光辉了,自然没有了阴暗。有趣的是,马克∙吐温这本自传里只有一个地方,即第二十七章,提到了“林肯”的字眼,而且还带着酸味,而与林肯有紧密联系的格兰特将军却花了几个大篇幅讲述,这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呢?或许是因为林肯在世时马克∙吐温还没有在上写作发迹吧(林肯遇刺在1865年,而作者正是之后才开始写的),不过这站不住脚,我已说过,作者的素材是在早期积累的。那么或许这么理解,生在蓄奴州下的作者其实对蓄奴制不怎么排斥,他对农场的回忆都是美好的,在第二十一章里作者参加过南军的经历便说明了这一点,那么对于当时兴起的北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就不见得看好了,就其体制,在写关于人性(第六十一章)、欧美体制(第六十八章)的篇幅中可见一斑。也许,作者一生的幽默与讽刺的思想源头便是对社会发展的不认同吧,只是他把这种不认同写的很高级,竟然避过了政治、媒体乃至学术的审查,也或者,只有这本自传才让我们看到了这种不认同吧。猜想种种,起码给我们一个行动启示:去读他的作品吧!另外不说别的,起码对美国地理也了解不少了。

白马潇潇风飘飘,雷声滚滚,闪电划过,一个声音跃出了坟墓:

我自幼很调皮,农场里玩大,没读多少书,不过我认为自己是有表演天赋的,而这是以后写作必不可少的。为此,我曾逃学,并成功骗过了妈妈;也曾上台表演催眠,让包括催眠师的所有人都信了催眠这回事,而我却不想再骗妈妈而去向她坦诚,妈妈却不承认她被骗了;我也曾往和我同床的吉姆的被子里放了一打的马蜂,把他蛰的呀,以为骗过了他,但换来的是他的拳头,我却嘎嘎地笑了。

我爱听吉姆∙吉利斯的故事,比起他来,我的故事都不算什么了,不过也编出了《吉姆和猫》的故事让许多人喜欢。哈哈,你可能误会了,此吉姆非彼吉姆也。可见,如果把以上的两种才能合在一起,我该多么强大的呀。我想,我应该考虑写上几本书,好好地骗一下世人,让他们相信书里的故事都是真的,只是这个地方移去了那个地方,这个人换成了那个人,也许只有我能分得清谁是谁,并永远藏在我心中吧。

写书需要个安静的地方,那时到处是枪声和动乱,静不下来,而我父亲又早早地离开了我们,我和哥哥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就先出外谋生养家吧。没有了父亲,哥哥没人管,想做什么做什么,朝三暮四、激情澎湃,什么也没做好,我似乎比他好一些,在印刷厂里待了些日子,歪打正着,让我见识了报刊、书籍是怎么印出来的,以后写东西找销路就轻车熟路了。弟弟是个乖孩子,也经不住岁月的提拔,也要出来谋生,那时我又转去航海,让她跟着我在船上干,他是被宠大的,一直在香饽饽里,不懂得危险,但凡懂一点,也知道锅炉要爆炸时是什么征兆了,就那么糊涂地走了。后来我又和哥哥一起干,兄弟有个照应还是好的。

等我再次和哥哥分开后,工作经验和四处的见识已让我能胜任记者和编辑这行当了。又干了几年,不忘初衷,终于动手写起自己的东西,圆了作家的梦。那时可没有打印机,连电是个什么玩意儿还不知道呢,更别说网络发表了。东西是一个一个写出来的,排版印刷也老土,偷袭了中国的活字印刷术。直到我几十年后去世时,东西还是一个一个写出来的,只不过不用我写,改成口授。

第一本书的出版总是艰辛的,没名气的人都是这样,出版社爱答不理,就算出版也在版税和收益上苛刻的很。我忍了,能力是要攒的。除了写作,我要不时地参加各类演讲,增加曝光率,从无名小卒干起,直到纽约干出个大场子,起码出场费能合得住写作成本,那时候很艰辛,食不果腹,甚至为了几块钱要靠别人的狗来搭救。慢慢地,一本本地书交给出版社,这个出版社抠门我就换一个,在条款上慢慢争取,收益自然来的更多了。

事业稳定些,自然被人看得起,结婚生子。成家的人会现实些,除了做自己喜欢的行当,也到处投资试试手气,亏了不少,兜了个大圈后明白了铁定的一个道理:要成功,要做自己熟悉并喜欢的事啊。

浪子回头金不换,随着事业的稳定,等我有了底气后,便不需要依赖那些奸诈的出版商了,自己干起了出版,只出版自己的。后来巧遇格兰特将军,我本着公平公道的原则,赢得他的信任出版了他的自传,这样把出版的名声一炮打响了。为了放心,我请来自家的侄子帮忙打理,不过后来证明了,当金钱和名利滚滚来时,亲情也靠不住,我的侄子就那么把个出版社给毁了,搞得我后来还要还债的落魄境地。好在有家人的支持。

自从出版社倒闭后,我的旺盛期也过了,波折的岁月总算安定后,亲人的离去却一个个来了。我思念往昔,向把他们永世留下,便想有了写自传的念头,可惜笔杆子拿不动了,靠口授,这样反而流畅,想起什么脱口而出,可惜只长了一张嘴,一堆想说的涌上来堵得说不出话,等疏通了又忘记要说什么了,就零零散散地记录人事,待后人去剖析吧。哎,何谈剖析,就是想解闷,我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而我的子女等不了为我送终,我只能靠写东西疏解了。最后一篇就是我小女儿离开之时,我也知道自己要进坟墓了。

墓里太闷了,我只想透透气……

Lazytiger

20200605 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949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