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概况是什么?

孔子的概况是什么?,第1张

孔子春秋时代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殷人的后代。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孔子的先人中较为著名。

十世祖弗父何:——弗父何的父亲就是宋湣公。湣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弗父何,次子鲋祀。湣公死时君位不传子而传弟熙,就是宋场公。鲋祀不服,杀了场公,让国于兄,弗父何不受,让位于弟鲋祀,即宋厉公。弗父何因能让国而名声大振,他的后代则世为宋大夫。

七世祖正考父——是弗父何的曾孙,孔子的第七代祖先。他是宋戴公、成公、宣公三朝住命大臣,非但不傲慢奢侈,反而以执事有格和谦逊俭朴著称。他在家庙中的鼎上作铭文称自己是:“一命而偻,再命而怄,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悔。亶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左传》昭公七年)意思是:一命低头,二命躬身,三命弯腰。沿着墙边走路,没有人会欺压我。我用这鼎煮稠粥,也煮稀粥,能够充饥就满足了。他又是一位熟悉古代文献的学者。据传《诗经》中的《商颂》就是由他向周大师请教后校订的。

六世祖孔父嘉——是正考父的儿子,孔子的第六代祖先。他历任宋穆公、殇公两朝大司马,地位相当高。他的夫人长得很美,楚楚动人。有一次在路上被宋太宰华父督遇见了,华父督为其美貌所动,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这位华贵的夫人,看她走过来,又目送她走过去,口里不断念叨着:“既漂亮,又艳丽。”于是心生邪念,想方设法要把她弄到手。当时正遇宋国对外战争频繁,百姓不能忍受,华父督认为夺妻的机会到了,就趁机散布说:“这都是那个掌管军事的司马干的好事!”以此为借口杀了孔父嘉,霸占了他的妻子。

曾祖防叔——是孔父嘉的曾孙,孔子的曾祖父,为华氏所逼,逃到鲁国,做了鲁国贵族臧孙氏的家臣,为防大夫(一说防邑宰)。防是臧孙氏的采邑,所以人们就称呼他为防叔。父亲叔梁纥——是防叔的孙子,孔子的父亲,任鲁国的陬邑大夫(一说陬邑宰)。叔梁纥在鲁国曾一度“以勇力闻于诸侯”(胡仔:《孔子编年》)。《左传》记载了他立下的两次战功。一次在偪(同逼)阳之战中。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晋国率领诸侯联军攻打一个叫偪阳(今山东枣庄市南50里)的小国,叔梁纥作为鲁军战士也参加了攻城的战斗。诸侯联军包围了偪阳,却难以攻克。正当双方僵持不下时,偪阳城上的守军故意打开城门,联军的将士乘机蜂拥而入,刚冲进去一半人马,内城把闸门突然放了下来,想把攻城队伍拦腰斩断,先消灭进城部分。正在这紧急关头,叔梁纥眼明手快,一步抢上前去,用双手托起了正在落下的闸门,使先入城的将士及时撤了出来,避免了伤亡。二次在夜突齐国救臧纥之战中。鲁襄公十七年(公元前556年),齐军侵入鲁国,把鲁大夫臧纥及其弟臧畴、臧贾围困在防邑里。叔梁纥当时在邑内作守卫。鲁国派援军前去救臧纥等人,因慑于齐军强大,队伍开到防邑附近的旅松这个地方便停下不敢前进了。叔梁纥带着臧畴、臧贾和甲士300人保护着臧纥夜间突围,将臧纥安全地送到了援军营地。然后又返回冲进防邑,继续守城。齐军见有叔梁纥这样骁勇善战的人守城,一时难以攻下,只好撤兵。防邑突围之战胜利后,叔梁纥仍任他的陬邑大夫。

传说叔梁纥一生有3位妻子。嫡夫人施氏,生了9个女儿,没有儿子。后又纳妾,生了个儿子名孟皮(伯尼),是个足有毛病的残疾人。叔梁纥认为没有一个像样的儿子来继承自己的事业是个遗憾,于是便向颜家求婚。颜家有3个女儿。老大老二都不愿意嫁给一个年纪比自己大得多的人,只有不满20岁的小女儿颜征在表示愿意嫁给这位上了年纪的勇士——叔梁纥。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下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说:“祷于尼丘得孔子。”据曲阜当地传说,颜征在有妊时,夫妇因望儿心切,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两人去曲阜城东南的尼山亦名尼丘山(在叔梁纥家乡昌平乡陬邑境内)“祈祷山神”。“祈祷”后便到附近一个山洞中休息。结果就在山洞中生下了孔子。据《史记·孔子世家》和《孔子家语》说,由于孔子的出生与尼丘有关,且排行第二,所以起名为丘,取字为仲尼。

孔子出生后仅三年,叔梁纥就去世了。于是颜征在带着尚在襁褓的孔丘,孤儿寡母,离开了叔梁纥家,迁居到鲁国国都曲阜城内的阙里她娘家。在娘家安家落户,又得到同族亲友的关照,过着一般平民的清贫生活。鲁国是西周初年周公旦的封地。周公的长子伯禽赴鲁就国时,周王赐给他许多典章文物。到了春秋末年,幼小的孔子,帮助母亲做过许多家务劳动和田间劳动。在他十六七岁时,他的母亲去世。

孔子处理母亲的丧事:要把母亲与父亲合葬在一处,却不知道父亲叔梁纥的墓在哪里。为了打听父墓以便将父母合葬,聪明的孔子便把母亲的棺柩,殡于“五父之衢”,即停放在一个名叫五父的四通八达的道口旁,以引起人们注意,以便好打听父亲的墓处。恰巧有一位名叫曼父的陬邑车夫(輓夫)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因为她和颜征曾是要好的邻居,知道叔梁纥的墓所,便告诉了孔子。孔子便把母亲的灵柩移往防山,与父合葬。殡母访父墓,反映了少年时代的孔子在处理大事时沉着、机智,少年时代的不幸遭遇与磨炼促使它在以后的独立谋生、学习和奋斗中获得成功。

孔子从15岁开始立志于学。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礼,是当时流行的礼仪制度,大体上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吉(祭祀)、凶(丧葬)、军(军旅)、宾(朝觐盟会)、嘉(婚冠喜庆)五礼。配合这些典礼仪式,还要具备与之相应的舞乐,这就是乐。乐主要是附于《诗》而奏的乐曲。射指射箭,御指赶车,这是当时作为一个士所必须具备的实际本领。书指书写,包括文字水平、文学修养以及写字的基本功,数指计算。

孔子17岁那年,鲁国贵族季孙氏举行招待士一级的贵族(贵族中最低的一级)宴会。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就兴冲冲地赶去赴会。因为这件事发生在孔母去世不久,孔子仍在服丧期,腰间还系着麻带。他满以为自己是已故陬邑大夫叔梁纥之子,又学得了一些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本领,便有资格参加,于是随同来宾走了过去。万万没有想到,当他走到季氏府大门前时,却被早已待在那里的季氏家臣阳虎拦住,并大声呵斥说:“季氏宴请的是士,没有请您!”阳虎的这一当头棒喝,对涉世未深的少年孔子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他默默地退了回来。孔子并没有因此事而灰心,更激励了奋发学习的信心,决心在未来人生的旅途中,跻身士林,向远大的目标奋进。从下列实例作以分析。

本姓解第三十九

孔子之先,宋之後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纣之庶兄,以圻内诸侯入为王卿士微国名,子爵初武王克殷,封纣之子武庚於朝歌,使奉汤祀武王崩而与管蔡霍三叔作难,周公相成王东征之,二年,罪人斯得,乃命微子於殷後作微子之命,由之与国于宋,徙殷之子孙,唯微子先徃仕周,故封之贤其弟曰仲思,名衍,或名泄,嗣微之後,故号微仲,生宋公稽胄子,虽迁爵易位,而班级不及其故者,得以故官为称,故二微虽为宋公,而犹以微之号自终,至于稽乃称公焉宋公生丁公申,申公生缗公共,及襄公熙,熙生弗父何,及厉公方祀,方祀以下,世为宋卿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甫,考甫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後以孔为氏焉一曰孔父者,生时所赐号也,是以子孙遂以氏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避华氏之祸而奔鲁方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曰虽有九女,是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於是乃求婚於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颜父问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徵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徵在既徃庙见,以夫之年大,惧不时有勇,而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於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一岁而生伯鱼,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荣君之贶,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鱼年五十,先孔子卒

齐太史子与适鲁,见孔子,孔子与之言道子与悦曰:「吾鄙人也,闻子之名,不睹子之形久矣,而求知之宝贵也,乃今而後知泰山之为高,渊海之为大,惜乎夫子之不逢明王,道德不加于民,而将垂宝以贻後世」遂退而谓南宫敬叔曰:「今孔子先圣之嗣,自弗父何以来,世有德让,天所祚也成汤以武德王天下,其配在文,殷宗以下,未始有也,孔子生於衰周,先王典籍,错乱无纪,而乃论百家之遗记,考正其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删诗述书,定礼理乐,制作春秋,赞明易道,垂训後嗣,以为法式,其文德著矣然凡所教诲,束脩已上,三千馀人,或者天将欲与素王之乎,夫何其盛也」敬叔曰:「殆如吾子之言,夫物莫能两大,吾闻圣人之後,而非继世之统,其必有兴者焉今夫子之道至矣,乃将施之无穷,虽欲辞天之祚,故未得耳」子贡闻之,以二子之言告孔子子曰:「岂若是哉乱而治之,滞而起之,自吾志,天何与焉」

终记解第四十

孔子蚤晨作,负手曳杖,逍遥於门,而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喆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吾将安杖;喆人其萎,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叹而言曰:「赐,汝来何迟予畴昔梦坐奠於两楹之间,夏后氏殡於东阶之上,则犹在阼,殷人殡於两楹之间,即与宾主夹之,殡於西阶之上,则犹宾之,而丘也即殷人,夫明王不兴,则天下其孰能宗余,余逮将死」遂寝病,七日而终,时年七十二矣哀公诔曰:「昊天不吊,不憖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於乎哀哉!尼父无自律」子贡曰:「公其不没於鲁乎夫子有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一人非名,君两失之矣』」既卒,门人所以服夫子者,子贡曰:「昔夫子之丧颜回也,若丧其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今请丧夫子如丧父而无服」於是弟子皆吊服而加麻,出有所之,则由絰子夏曰:「入宜絰可居,出则不絰」子游曰:「吾闻诸夫子丧朋友,居则絰,出则否,丧所尊虽絰,而出可也」孔子之丧,公西掌殡葬焉,唅以疏米三贝,袭衣十有一称,加朝服一,冠章甫之冠,佩象环,径五寸而綨组绶,桐棺四寸,柏棺五寸,饬庙置翣,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旐夏也,兼用三王礼,所以尊师且备古也,葬於鲁城北泗水上,藏入地,不及泉而封,为偃斧之形,高四尺,树松柏为志焉弟子皆家于墓,行心丧之礼既葬,有自燕来观者,舍於子夏氏,子贡谓之曰:「吾亦人之葬,圣人非圣人之葬,人子奚观焉昔夫子言曰:『见吾封若夏屋者,见若斧矣,从若斧者也,马{髟葛},封之谓也』今徒一日三斩板而以封,尚行夫子之志而已,何观乎哉」二三子三年丧毕,或留或去,惟子贡庐於墓六年自後群弟子及鲁人处於墓如家者百有馀家,因名其居曰孔里焉

正论解第四十一

孔子在齐,齐侯出田,招虞人以旌不进,公使执之对曰:「昔先君之田也,旌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孔子闻之曰:「善哉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之」

齐国师伐鲁,季康子使冉求率左师御之,樊迟为右,非不能也,不信子,请三刻而逾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齐军遁,冉有用戈,故能入焉孔子闻之曰:「义也」既战,季孙谓冉有曰:「子之於战,学之乎性达之乎」对曰:「学之」季孙曰:「从事孔子,恶乎学」冉有曰:「即学之孔子也夫孔子者,大圣无不该,文武并用、兼通,求也适闻其战法,犹未之详也」季孙悦,樊迟以告孔子孔子曰:「季孙於是乎可谓悦人之有能矣」

南容说仲孙何忌既除丧,而昭公在外,未之命也定公即位,乃命之,辞曰:「先臣有遗命焉,曰:『夫礼,人之干也,非礼则无以立』嘱家老使命二臣,必事孔子而学礼,以定其位」公许之二子学於孔子孔子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云,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可则效矣,惩己所病,以诲其嗣,大雅所谓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是类也夫」

卫孙文子得罪於献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击钟焉延陵季子适晋,过戚闻之曰:「异哉!夫子之在此,犹燕子巢于幕也,惧犹未也,又何乐焉君又在殡,可乎」文子於是终身不听琴瑟孔子闻之曰:「季子能以义正人,文子能克己服义,可谓善改矣」

孔子览晋志,晋赵穿杀灵公,赵盾亡,未及山而还,史书赵盾弑君盾曰:「不然」史曰:「子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讨贼,非子而谁」盾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乎!」孔子叹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境乃免」

郑伐陈,入之,使子产献捷于晋,晋人问陈之罪焉子产对曰:「陈亡周之大德,介恃楚众,冯陵弊邑,是以有徃年之告未获命,则又有东门之役当陈隧者,井h木刊,弊邑大惧,天诱其裏,启弊邑心,知其罪,校首於我,用敢献功」晋人曰:「何故侵小」对曰:「先王之命,惟罪所在,各致其辟,且昔天子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周之制也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晋人曰:「其辞顺」孔子闻之,谓子贡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晋为郑伯入陈,非文辞不为功,小子慎哉」

楚灵王汰侈,右尹子革侍坐,左史倚相趋而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夫良史者,记君之过,扬君之善,而此子以润辞为官,不可为良史」曰:「臣又乃尝闻焉,昔周穆王欲肆其心,将过行天下,使皆有车辙,并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祚昭,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殆於文官,臣闻其诗焉,而弗知,若问远焉,其焉能知」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昭之愔愔乎,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刑民之力,而无有醉饱之心』」灵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则固不能胜其情,以及於难孔子读其志曰:「古者有志,克己复礼为仁,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期辱於乾溪,子革之非左史,所以风也,称诗以谏,顺哉」

叔孙穆子,避难奔齐,宿於庚宗之邑,庚宗寡妇通焉而生牛,穆子返鲁,以牛为内竖,相家,牛谗叔孙二人杀之,叔孙有病,牛不通其馈,不食而死,牛遂辅叔孙庶子昭而立之昭子既立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适立庶,又被其邑,以求舍罪,罪莫大焉,必速杀之」遂杀竖牛孔子曰:「叔孙昭子不劳,不可能也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昭子有焉」

晋邢侯与雍子争田,叔鱼摄理,罪在雍子,雍子纳其女於叔鱼,叔鱼弊狱邢侯,邢侯怒杀叔鱼与雍子於朝韩宣子问罪於叔向,叔向曰:「三奸同坐,施生戮死可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赂以置直鲋也,鬻狱邢侯专杀其罪一也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默,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默贼,杀,咎陶之刑也』请从之」乃施邢侯,而尸雍子叔鱼於市孔子曰:「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於亲,三数叔鱼之罪不为末,或曰义,可谓直矣平丘之会,数其贿也,以宽卫国,晋不为暴;归鲁季孙,称其诈也,以宽鲁国,晋不为虐;邢侯之狱,言其贪也,以正刑书,晋不为颇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杀亲益荣,由义也夫」

郑有乡校,乡校之士,非论执政,鬷明欲毁乡校子产曰:「何以毁为也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否者,吾则改之若之何其毁也我闻忠言以损怨,不闻立威以防怨,防怨犹防水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弗克救也,不如小决使导之,不如吾所闻而药之」孔子闻是言也,曰:「吾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晋平公会诸侯于平丘,齐侯及盟,郑子产争贡赋之所承,曰:「昔日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尊卑,贡,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郑伯男南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自日中争之,以至于昏」晋人许之孔子曰:「子产於是行也,是以为国基也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子产,君子之於乐者,且曰合诸侯而艺贡事,礼也」

郑子产有疾,谓子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濡弱,民狎而翫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子产卒,子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掠盗太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必不及此」孔子闻之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於猛,猛则民残,民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毋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子产之卒也,孔子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

孔子适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於野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曰:「此哀一似重有忧者」使子贡徃问之而曰:「昔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子贡曰:「何不去乎」妇人曰:「无苛政」子贡以告孔子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於暴虎」

晋魏献子为政,分祁氏及羊舌氏之田,荀栎灭,以赏诸大夫,及其子成,皆以贤举也又将贾辛曰:「今汝有力於王室,吾是以举汝,行乎敬之哉,毋堕乃力」孔子闻之曰:「魏子之举也,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美矣」又闻其命贾辛以为忠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忠也魏子之举也,义其命也忠其长有後於晋国乎

赵简子赋晋国一鼓钟,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孔子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者也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遵其道而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以为盟主今弃此度也,而为刑鼎,铭在鼎矣,何以尊贵何业之守也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晋国乱制,若之何其为法乎」

楚昭王有疾,卜曰:「河神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沮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乎,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不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夏书曰:『维彼陶唐,率彼天常,在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灭而亡』」又曰:「允出兹在兹,由己率常可矣」

卫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以其女妻之,疾诱其初妻之娣,为之立宫,与文子女,如二妻之礼文子怒将攻之孔子舍璩伯玉之家,文子就而访焉孔子曰:「簠簋之事,则尝闻学之矣,兵甲之事,未之闻也」退而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乎」文子遽自止之曰:「圉也岂敢度其私哉亦访卫国之难也」将止,会季康子问冉求之战,冉求既对之,又曰:「夫子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用之则有名」康子言於哀公,以币迎孔子曰:「人之於冉求信之矣,将大用之」

齐陈恒弑其简公,孔子闻之,三日沐浴而适朝,告於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伐之」公弗许,三请,公曰:「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也,将若之何」对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公曰:「子告季氏」孔子辞,退而告人曰:「以吾从大夫之後,吾不敢不告也」

子张问曰:「书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雍,有诸」孔子曰:「胡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则世子委政於冢宰三年,成汤既没,太甲听於伊尹,武王既丧,成王听於周公,其义一也」

卫孙桓子侵齐,遇败焉,齐人乘之,执新筑大夫,仲叔于奚以其众救桓子,桓子乃免卫人以邑赏仲叔于奚,于奚辞,请曲悬之乐,繁缨以朝,许之,书在三官子路仕卫,见其故,以访孔子孔子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不可止也」

公父文伯之母,纺绩不解文伯谏焉其母曰:「古者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紘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已下,各衣其夫,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纺绩,愆则有辟,圣王之制也,今我寡也,尔又在位,朝夕恪勤,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堕,其何以避辟」孔子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可谓不过矣」

樊迟问於孔子曰:「鲍牵事齐君,执政不挠,可谓忠矣,而君刖之,其为至闇乎」孔子曰:「古之士者,国有道则尽忠以辅之,国无道则退身以避之今鲍疾子食於*乱之朝,不量主之明暗,以受大刖,是智之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季康子欲以一井田出法赋焉,使访孔子子曰:「丘弗识也」冉有三发卒曰:「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孔子不对而私於冉有曰:「求,汝来,汝弗闻乎,先王制土,藉田以力,而底其远近;赋里以入,而量其无有;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於是鳏寡孤疾老者,军旅之出,则徵之,无则已其岁收,田一井出获禾秉,缶米刍藁不是过,先王以为之足,君子之行,必度於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歛从其薄,若是其已,丘亦足矣不度於礼,而贪冒无厌,则虽赋田,将有不足且子孙若以行之而取法,则有周公之典在若欲犯法,则苟行之,又何访焉」

子游问於孔子曰:「夫子之极言子产之惠也,可得闻乎」孔子曰:「惠在爱民而已矣」子游曰:「爱民谓之德教,何翅施惠哉」孔子曰:「夫子产者,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弗能教也」子游曰:「其事可言乎」孔子曰:「子产以所乘之舆济冬涉者,是爱无教也」

哀公问於孔子曰:「二三大夫皆劝寡人使隆敬於高年,何也」孔子对曰:「君之及此言,将天下实赖之,岂唯鲁哉」公曰:「何也其义可得闻乎」孔子曰:「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焉年者贵於天下久矣,次于事亲,是故朝廷同爵而尚齿,七十杖於朝,君问则席,八十则不仕朝,君问则就之,而悌达乎朝廷矣;其行也肩而不并,不错则随,斑白者不以其任於道路,而悌达乎道路矣;居乡以齿而老穷不匮,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悌达乎州巷矣;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役,颁禽隆之长者,而悌达乎蒐狩矣;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悌达乎军旅矣夫圣王之教,孝悌发诸朝廷,行於道路,至於州巷,放於蒐狩,循於军旅,则众感以义,死之而弗敢犯」公曰:「善哉,寡人虽闻之,弗能成」

哀公问於孔子曰:「寡人闻东益不祥,信有之乎」孔子曰:「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夫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择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不祥有五,东益不与焉」

孔子适季孙,季孙之宰谒曰:「君使求假於田,特与之乎」季孙未言孔子曰:「吾闻之君取於臣谓之取,与於臣谓之赐,臣取於君谓之假,与於君谓之献」季孙色然悟曰:「吾诚未达此义」遂命其宰曰:「自今已徃,君有取之,一切不得复言假也」

⑴ 孟母三迁故事八百字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

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祝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⑵ 祭奠孔子的作文800字

今天下午,我们到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四年三班的共读《孔子学堂》纪念日活动。活动中,他们表演了许多节目,有乐曲演奏、时装表演……知识竞答,还有小品——《给孔子老师拜寿》……其中,有一个活动表演的既生动又搞笑。那就是小品《给孔子老师拜寿》中的“曾子杀猪”。

这时,“曾子”牵着一头胖乎乎的“猪”,大摇大摆地出场了。他生气地说道:“都怪家里那个笨媳妇,答应要给孩子吃猪肉……”接着,他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

那头“猪”,做出很可惜的样子叹息道:“哎,我这一头猪毛色发亮,四肢健壮,就这样把它给杀了,真是太可惜了……”看到这,我心想:这头“猪”一直这样弯

着腰,一定很累吧!曾子又接着说道:“今天是孔子老师的寿辰,我不如把这只‘猪’给剁了,送给孔子老师吃吧……”看到这里,台下传来了犹如春潮一般的笑

声,汹涌而来。有的同学笑得久久直不起腰来,有的同学则仰着头直拍大腿哈哈大笑,我也忍不住捧腹大笑。

还有一个最精彩的节目,那就是古筝演奏。我一看大屏幕,看到是两个人一起演奏。我很惊讶:两个人一起演奏,那难度可就大了,如果两个人的速度不一致的话,

那样就很容易出错。开始演奏了,优美的琴声传入我的耳朵,我被那琴声吸引住了,陶醉在音乐里。演奏完后,我不禁赞叹道:“这首曲子真动听啊!”

到了最后,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祭拜孔子,接着再分红鸡蛋吃。

这场活动真有趣!我想四年三班的同学和黄老师为了这场活动,肯定也花了不少心思去排练吧!

⑶ 请教『写有关孔子的作文』800字有关孔子的作文

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贫困病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知识传播突破了出生,阶级的鸿沟,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这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壮举,是我们的民族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越了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当今的世界“文明的冲突”随处可见,局部的战火弥漫着硝烟,纷乱的动荡使生灵涂炭我国国内因社会转型而带来的问题亦急需解决当今的时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谐”!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贫富平均重视民生的个守本分的和谐社会吗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与我国现阶段追求的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立东方,并已走向世界!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

⑷ 孔子其人作文800字(开头用排比)

孔子是“先秦诸子”,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幼年时的孔子家里十分贫穷,而他的父亲是名士兵,却不幸在战争中被打死,幼小的孔子和母亲为了生活只能四处乞讨。孔子从小受母亲的熏陶和教育,在十五岁时,孔子已学会“十五志于学”,大概在十六七岁时,已懂得一些礼节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孔子自己说:“三十而立。”就是说,孔子在一生学习的道路上,从十五岁立志于学,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打下坚固的基础。后来孔子又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他所描述自己一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年龄阶段的思想境界。这个基础,对孔子一生的事业,一生的为人处世,都是有着决定的意义。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从中看出,孔子对“仁”有一定见解。孔子认为,一个人想要达到仁义的境界,必须做到孝,忠,恭,义这四方面。孝,主要指尊敬长辈,尊敬兄长。忠,指对人,特别是对上尽心尽力,诚实负责的态度。恭,即对已庄重严肃,对人谦虚和顺。义,就是仁的中心思想,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为”。以勇即见以勇为。其中很多可以用社会主义原则加以改造,从而成为我们今天的有利于工作学习修养的美德。孔子把体现了个性的道德品质的人叫君子,他认为君子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高峰。孔子认为要想成为君子,必须懂得道德,懂得道义,懂得仁,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

⑸ 孔子**观后感800

要点:

1、大致叙述**的内容

2、选取几个经典的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悟

范文:

**主要讲的是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里,但他坚持自己的思想,开班教学,创立了私学,改写了只有贵族才能上学的历史。途中因弟子子路救了季府准备殉葬的小奴“期斯弓”而发生的故事,导致孔子受连累被逐出鲁国。

孔子在诸侯各国游说讲学,推崇仁政思想,企图改变各国战争纷争的局面,改变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后来他在外漂泊十四年后,又被鲁君召回国,在此期间创作出《春秋》等著作。

在这部影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孔子的几条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名言对我们教育很多,比如说:朽木不可雕也。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喜欢学,不会学,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他,也没有教他的必要。

这句话给我们的教义是十分大的,告诉我们,要主动学习,态度端正,要对学习抱着喜欢的态度,不做“朽木”要做一根“好木”。

这样老师才会对你抱有希望,然而老师见你学习态度好,必定会想:“他(她)是一个有希望的学生”,也会因此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你的身上,你就会有更多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也不会让老师天天一副“苦瓜脸”对着你,岂不是一举两得!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我同样记忆深刻,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这句话让我终身受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讲仁义的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然后再做到“己所欲,施予人”这样的人,以后必定会受人尊敬、受人敬佩,千古流芳。我们虽然谈不上“千古流芳”,但这样做至少不会“遗臭万年”。

所以,《孔子》这部影片对我们的教益是很大的,不论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还是他的教育理念,或是他的名言,都给了我们后人很大的启发!

曾几何时,他为了传播这正确美好的思想而到处颠沛流离!为了改变这纷争世界还老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他又是努力了多久!为了对后人的正确教育、启迪,他又承受了多少磨难、倾注了多少心血!

⑹ 孔子的人生传记1000字

孔子--至圣先师

曲阜,东临蒙山,北靠岱岳,南阻峰山,西绕沂泗。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粮仓,很早就成了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四千

多年,这里便出现了“大汶口文化”等原始文明。稍后这里又是传说中古帝少吴氏

定都之处,号称“少昊之墟”。历夏经商,曲阜又成为鲁周公封国的首都,肩负起

镇抚东夷,拱卫王室的历史重任。在春秋时期,曲阜以其所保存的西周礼乐资料,

逐渐成为中国文化造型的摇篮。利用这些丰富的历史遗产,完成这种造型工程的总

设计师,便是世界文化名人、儒学宗师——孔子。

一、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一生并不显赫,但司马迁的《史记》,为他作有《孔

子世家》,与诸侯同列,以示对他的特殊优待。司马迁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

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

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古往今来君王贤人不少,在生时显赫一世,

风光一时,不可一世,但是死后就消声匿迹,形同粪土。孔子则相反,在世坎坷,

死后却十分尊荣。历代统治者对他加号进爵,黄屋左蠢,有王者之尊。其后代享其

余泽,至今世世不绝。在中国所有宗法家谱中,可能只有孔氏家谱才是货真价实、

一脉传衍的第一家族。其原因何在呢?正如太史公揭示的那样:孔子删定了六经,

为天下万世提供了研之不尽的绝代经典;孔子一生嘉言效范,为天下万世树立了仰

之行之的不朽榜样。他是先师,他是圣人!立德立言,足以垂法后世,宜其子子孙

孙传行无穷也。

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即箕子、微子、比干)

之一微子启,即其远祖。西周初年,微子受封于宋,都于商丘。五传至于弗父何,

礼让其国于其弟宋厉公,自为宋国大夫(《孔子家语》),弗父何即孔子十世祖。

从此,厉公一系世掌宋国君权,维系著并不出色的世袭统治;弗父何一系则成为宋

国辅政公族,保持著宋国高水平的文化素养。再三传为正考父。正考父知书识礼,

以谦谦君子知名后世。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于周太史氏。他受君委

命,一命而俯,再命而楼背,三命而筹折,鞠躬如也。他连走路也靠墙循边,不争

于人。然而至其子孔父嘉时,情况则大为恶化。嘉作来较公大司马,穷兵领武,

“十年而十一战”,民怨沸腾。可巧政敌太宰看上他年轻美貌的妻子,与之相遇于

途,“目逆而送之,曰:美丽艳”(《左传》桓公二年)。太宰督假公济私,利用

国人的不满情绪,捍然发动政变,杀孔父嘉。鼓公出面干涉,被就。太宰督纳其妻

而逐其子,孔子祖先结束世为大夫的贵族生涯,一落千丈,沦为平民。孔父嘉之子

木金父逃难于鲁,卜居于曲阜东昌平乡之贩邑。子孙袭姓孔氏,遂为鲁人。心有余

悸的孔氏子孙,隐姓埋名,一连四世皆不显,一直到孔子父亲叔梁纥(he2),才稍有事迹

见载于史册。

叔梁纥是个武士。叔梁乃字,纥是其名,称“叔梁纥”是尊称。长于吸邑,又

称贩人给,或瞰叔绍。叔梁给腰圆体壮,雷力过人。尝为大夫孟献子武士,颇以勇

武闻名于时。《左传》襄公十年载:公元前563年,叔梁约随诸侯军讨伐伯阳。倡阳

虽是个附庸小国,却长于诡计。当诸侯军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之时,倡阳人大开城门,

妄称受降。诸侯军不知其诈,狠然争入,军人方半,伯阳人猛然放下高悬的城门,

诸侯军有被拦腰截断,各个歼灭的危险。叔梁给见势不妙,双手托住千斤城门,呼

令诸侯军迅速撤出,避免了一场重大灾难。七年后,叔梁纥与大夫臧孙纪同守防邑,

被齐军团团围困,众寡悬殊,动弹不得。一天夜里,叔梁给侦察好敌情,挑选精壮

三百,披坚执锐,乘间突围。将臧孙给送出重围,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重返防邑

坚守。一往一来,如入无人之境(《左传》襄公十七年)。由于他有谋有勇,遂以

武功知名诸侯。后升为吸邑大夫。孔氏子孙终于向久违了的贵族集团迈进了一大步。

叔梁纥先娶施氏,连生9子,都是千金;再娶一妾,生子孟皮,又破其脚。叔梁

给为使先人香火有后,以便重振家业。于是,在60余岁的翩翩老矣之年,还向颜氏

求婚。颜氏是曲阜大族,家有三女,大女二女都不愿意嫁给这位尽管是英雄的老人,

但三女徽在却慨然允婚,并很快有了身孕。十月大期,产下一男,便是孔子。孔子

生时头顶内凹(圩顶),有似阿丘,故名孔丘;生前父母曾祷于尼山,因字仲尼。

关于孔子出生,还有一个公案。《史记》说:“绝与徽在野合而生孔子。”野合,

《史记》三家注,说是给年长,徽在少,不合“壮室初等”之礼,非礼曰野,故曰

“野合”。或曰,野合为野外结合,则孔子为私生子。今存异焉。

⑺ 孔子名言为题目的启发作文800字

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孔子待人名言]

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名言故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白人 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洋妞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

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

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正如孔子所言: “己所不欲,勿施予人。”

2“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学习名言]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名言故事:这里介绍一则中国乒乓球队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当中国队蝉联世乒赛男女团体冠军后,“中国独霸影响乒乓球发展”的老调再次响起,对此中国国家队总教练蔡振华笑着驳斥说:“这个说法不成立。三人行,必有我师。”

蔡振华指出,国际乒联进行的大球、11分制以及无遮挡发球等改革并不是为了照顾中国而“专门”设计的。他说:“新规则对大家都很公平,刚出台时对我们的冲击也非常大。但关键的是如何适应那些规则、虚心地去学习、研究应对策略,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自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被不少国内球迷批评说“偏心”、故意遏制中国。他日前也表示“中国独霸不足畏”,他本人并没有对中国选手连续夺冠感到忧虑,相信观众也不会。

蔡振华说,中国乒乓球历来战绩不俗,是因为始终虚心向其它国家学习,在技术上保持领先。

“早些年,我们鼓励退役的运动员到国外打球,就是想通过他们作为窗口,了解国外的独特训练模式。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学习,例如我们要学习韩国选手敏捷的步法等。”

“其实,我们领先于世界的原因在于我们有高素质的教练组,多年来能够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研究、发展,给运动员进行非常细致的技术指导,”蔡振华说,“我们在技术创新上不怕冒险,可以说始终走在世界最前列。比如说王皓的直拍横打,我们就敢于让他去尝试。”

“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才储备,我们从去年起就已经准备好了,届时的奥运人选都已在国家队里,在我们的视线之内了。当然,我们也欢迎多冒出一些新人来充实队伍。”蔡振华说

⑻ 求孔子的某个故事`800字左右啦`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

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

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向他废话了。”

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呢?”孔子说:“也不够。要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坏人都不喜欢他才行。”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

⑼ 我心目中的孔子800字作文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虽然他已经不在我的这个高度文明的时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们的身边。

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读书人作文网:

孔子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英雄。相比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漂渺遁世,只有勇于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争的孔子最为可亲可敬。

孔子出生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最底层。但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

我们心目中的孔圣人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依然存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是他,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中华儿女,使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孔子使中国的文化变得格外灿烂,我们心目中的孔子。

在我看来,坚强是孔子的化身。孔子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却始终坚强乐道。他仍然开开心心得过着每一天,这就是孔子的坚强,这就是教会我坚强的孔子。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孔子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教育着我,每一次,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话,这才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使我做好每一件事情。老师在上课时也会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孔子的一言一行是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楼主,这已经有800字了,希望采纳!祝你学习更上一层楼

⑽ 孟子的感人故事(800)字

孟子的感人故事: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引自《韩诗外传》

1 孔子之母文言文翻译

1、《孔子之母》翻译:孔子的亲生母亲,十七岁时嫁给六十六岁的叔梁纥为妾。

其时叔梁纥妻子施氏生有九女,一妾生一子孟皮(又名伯尼,脚有毛病)。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2、《孔子之母》原文叔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无子。

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为废人。乃求婚于颜氏。

颜氏姬姓,与孔氏家同在郰邑尼丘山麓,相距近,素相知。颜氏季女名征在,许配叔梁纥,生孔子。

扩展资料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 ,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亲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

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

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历公元前551年;格里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记·孔子世家》说。)

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yú dǐng,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参考资料:

孔子-。

2 《孔子之母》文言文该如何翻译

《孔子之母》文言文的翻译为:

孔子的亲生母亲,十七岁时嫁给六十六岁的叔梁纥为妾。其时叔梁纥妻子施氏生有九女,一妾生一子孟皮(又名伯尼,脚有毛病)。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一、《孔子之母》原文

叔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无子。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为废人。乃求婚于颜氏。颜氏姬姓,与孔氏家同在郰邑尼丘山麓,相距近,素相知。颜氏季女名征在,许配叔梁纥,生孔子。

二、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三、孔子祖籍

孔子的祖先是商朝的宗室,到周朝时被封于宋国(今河南商丘),故他可以说是殷商(华夏族)的贵族后裔。三监之乱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国,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孔子的先祖)即位。

3 文言文翻译,紧急

孔子劝学: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个,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刘宣苦读成才: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白天夜晚都在马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于是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认为这必定是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大了。

张之万之马 :尚书张之万,畜养了一匹红色的马,非常地神气,速度非常快,曾经在一天内奔跑数千里,大气不喘。一个军人看见了就非常地喜欢它,派人前来买下那匹马,张之万不答应。他就亲自上门请求,张之万没有办法,(卖给了他)于是那军人就拉着马离开了。不久,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为此感到很奇怪,询问把马送回来的原因,说:“刚刚骑上去,就被(马)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翻得掉了下来。这是匹坏马,所以把它退了回来。”张之万对于此事求之不得,于是就马上退回了买马的钱收回了马。等到他骑上马去,温顺善良仍像从前一样,原来是这马希望跟随(自己原来的)主人。

4 文言文翻译

原文: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译文: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到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原文: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

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不得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

原文: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督阎伯屿要大宴宾客。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在宾客面前显示才华,早就嘱咐他构思一篇序文,到时拿出来,又使人觉得是即席之作。宴会开始,阎伯屿谦恭地拿着纸笔,一个一个地请客人写序文,而客人都谢辞了。轮到最后一个客人,是小小年纪的王勃,料想也不敢来接纸笔,但仍然把纸笔送了过去,颇显都督的“风度”。王勃却毫不客气地接过了纸笔。阎伯屿一楞,但又莫可如何,然后满脸愠色地借口上厕所离开了宴会厅,私下则教属官观察动静,随时通报情况。当第一次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时,阎伯屿说,这是“老生常谈”;二次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未作声;三次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倏地站了起来:“天才!天才!他的文章可以传世了。”

王勃在动笔写作《滕王阁序》之前,就是先研墨数升,然后以被蒙面而卧,思索一段时间,忽然坐起,挥笔疾书,一气呵成,后来人们就把预先想好而没有写出来的文稿称为“腹”。

5 文言文翻译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译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麽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赏析: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竞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穿丹扁柑壮纺憋尸铂建必严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有一天,他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因为他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鲁国的国君觉得这样的名人穿如此破旧的衣服在田里耕作,有失鲁国的体面,也失曾子的面子。于是,他就派人对曾子说,国王看到你如此大名鼎鼎的学者却穿着这麽破旧的衣服劳作,要封给你一块采邑,权切给你添置几件衣服用吧。可是,曾子并不领情。他坚决不受。没办法,国王派的人只好回去。国王又让他再送来,曾子还是不受,来来回回反复多次,曾子坚持不收。使者就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 后来这件事让孔子知道了,孔子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这就是人的节操,几千年来中国的文人们崇奉的节操。离我们久远的文人,宁可穿破旧的衣服,也不愿接受别人的馈赠,那怕是国君的。也许在今天的人看来,这曾子也太迂腐透顶了,国君送的,也不是他私人的所有,应该说是国家的,国家的么,不要白不要。也不需去感谢何人。况且,国家这么大,他曾子享受一点也少不了什么。可曾子为了节操,竟然甘愿穿破衣,苦劳作,过清贫的日子。真的让人不可思议。回过头来看看现在吧,那还会有如此的傻冒,受贿的畏恐你不行贿;侵吞国家利益,畏恐手段不狠,畏恐捞之不足,哪里还管什么节操。这些贪心的人,已不能用蛀虫来形容他们了,他们是一群饕餮着,饕餮的是国家,是人民的血肉。 曾子的话,已经说过了几千年,一个奴隶社会的穷文人说的话,完全不必当作什么教义顶礼膜拜,他的话也丝毫没有约束力,但我还是要你记住这句话: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我能不畏乎

6 孔子献计救火文言文翻译

鲁人放火烧积泽,偏偏天刮北风,火势向南蔓延,眼看国家都城将要受到波及。哀公鼓励百姓参与救火,但百姓只愿意驱赶野兽,没有人愿意救火,哀公向孔子请教。孔子说:“驱赶野兽任务轻松却不会受到责罚,救火不但辛苦危险,又没有奖赏,所以没有人愿意救火。”

哀公认为(孔子说的)有道理。

孔子又说:“事情紧急来不及行赏,再说凡是参与救火的人都有赏,那么国都不足够用来赏赐给他们。如今,请允许我使用刑法。”于是哀公下令:“凡是不参与救火者,比照降敌之罪处理;只驱赶野兽的人,按照坐牢之罪。”命令还未遍及全国上下,积泽的大火已被扑灭。

7 一篇古文翻译

《晏子春秋》原文及译注 1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

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

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

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

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

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且诗曰:‘载骖载驷,君子所诫。

’夫驾八,固非制也,今又重此,其为非制也,不滋甚乎!且君苟美为之,田猎则不便,道行致远则不可,然而用马数倍#乐之,国必,此非御下之道也。*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

诗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今君不免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

君其图之!”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 译文 翟王的儿子翟羡靠能用十六匹马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

景公看他驾车,很不喜欢。景公的宠妾婴子想要观看,景公说:“等晏子有病卧床不起的时候,站在园子里的高台上来观看。”

婴子看了以后很喜欢,于是就替翟羡请求说:“给他优厚的俸禄。”景公答应了。

晏子病愈后谒见景公,景公说:“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我很喜欢,让他驾给你看看吗?”晏子说:“驾驭车马的事,不在我的职权范围之内。”景公说:“我对他驾车感到很高兴,想要给他万钟俸禄,大概够了吧?”晏子回答说:“过去卫国人姓东野的驾车,您很喜欢,可是婴子不喜欢,您也说不喜欢,于是就不再看他驾车。

现在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您不喜欢,可是婴子喜欢,您于是也就喜欢了。婴子替他请求俸禄,您就答应了。

那么,这就是被妇人制约了。况且不乐于治理人民,却喜欢调理马匹;不给贤德的人优厚的俸禄,却给赶车的人优厚的俸禄。

从前我们的先君齐桓公的领土比现在狭小,他整顿法纪,推广政教,因而称霸诸侯。现在您不能让一个诸侯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047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