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辉出道的时候没有周润发和刘德华他们那样顺利,或许是因为自己太过注重表演,以致于在无线电视扮演配角的时候,用压过主角的方式将自己的演艺道路扭曲成坎坷。与华仔一同出道,前者很快担纲《神雕侠侣》主角,而他,却不得不拿着无线电视的一纸解约合同,没落的消失在八十年代初的香港夕阳中。娱乐圈总是会让人不自觉的将“糜烂”一词联系到一起,尤其是在“新陈代谢”之后,人们眼中的娱乐圈就更加的“很黄很暴力”。然而,身在其中的梁家辉不仅没有被这种环境所“玷污”,反而用最少的绯闻和最专注的情感态度,树立了一个典型好男人的形象。
在他最低谷的时期,也就是他摆地摊时,遇到了现在的妻子江嘉年。回想当时的情景,梁家辉说那就是一见钟情。“地方对,人对,气氛也对,我们就走在一起了。”没有太辛苦的追求,也没有纠结,一切都很自然,而这,也完全符合梁家辉心里的爱情。用他自己的话说:“正处在单相思中,整天摆摊工作之余,就在琢磨怎么表白,所以那时候艰辛什么的我都不记得,就记得,我是在那里谈的恋爱。她又陪我一起经历了那时候的所谓‘低谷’,挺有意义。”
颇为有意思的是,求婚时梁家辉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但是太太并没有在乎这些,交往半年后两人就结婚了。而在结婚过程中,存款只有8000元港币的梁家辉,摆不起豪华的宴席,只能租一个饭店的房间,招待双方几个好朋友,也不敢告诉家长,自己伪造了结婚证,交换了戒指。
或许这有些寒酸甚至尴尬,但在诸多回忆中,梁家辉和梁太太都表示,那是“最浪漫的事”。这种浪漫,源于内心的真诚,相互间明了自然,爱情有时候并没想象中那么复杂,简单点,实在点,便能牵手一辈子。
张国荣是香港90年代十大男演员榜首 还做过柏林国际**节评委呢 还获得中国至今唯一的戛纳**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
难道张国荣比梁朝伟葛优演技差吗?
---------------------------------------------------------------------------
这是我从一篇文章中摘出来的,或许可以回答这些个问题
从《阿飞正传》至今的十三年,他演了二十一部**,其中不乏《纵横四海》、《霸王别姬》、《金枝玉叶》、《东邪西毒》、《春光乍泄》这样的经典之作。他的努力得到那么多人的赞赏,但他一直都是与奖无缘。这次金像奖,是他最后的机会了,虽然《异度空间》在他的作品中不算是上乘之作,虽然《无间道》中梁朝伟的表演确实可圈可点,但是这部凝聚了他的生命的作品,仍然让我充满期盼。金像奖的评委们没有给他这个最后的机会。 他自己是不会在乎的了,他已经什么都不在乎了。但是我们在乎,我在乎。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他的一生中,想要的东西总是那么难以得到。刚出道的时候,他的资质就是很好的,健康,漂亮,歌唱得有水准,人又努力,但就是红不了,磋跎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成名了,又撞上了实力强大的天王巨星谭咏麟,所有的奖项都被压下一头。好不容易奋斗得能够与谭咏麟分庭抗礼,人家忽然宣布不参加评奖了,丢下他一个人赢得没滋没味。本来自己唱得好好的,却莫名其妙地得罪了谭咏麟的歌迷,被对方骂得狗血喷头,不胜其烦,在最红的时候宣布退出歌坛。拍**那么敬业,那么全情投入,得不到赞许。好不容易演技成熟,得到赞许了,又得不到奖。爱上一个人,求婚被拒了。又爱上一个人,是同性,秘不敢宣。好不容易公开并使公众接受了自己的爱情,身体百病丛生了,又是胃液倒流,又是抑郁症。他的身家上亿,却过得这么不快乐。一生爱惜羽毛,却死得那么决绝,惨烈,血腥。最不堪的是,死后还要被人猜疑,诟病,谩骂,污辱。
我是真的,真的,真的,真的,觉得他太委屈。
--------------------------------------
1985年以前,他除了在歌坛上进步,在影坛上也没闲着,一直很认真,很卖力地去演。但也许因为他的面孔过于俊美,始终扮演一些花瓶角色,空洞无物,甚至让人感到腻歪。他的第一部值得人记住的**是《英雄本色》,尽管这部片子里他那个角色实在不太讨好。在周润发和狄龙两大男子汉中间,他显得象一只没有长足毛的小公鸡,偏偏还自以为是爱闯祸。因这部**,周润发当选金像奖影帝,狄龙当选金马奖影帝,没他的份。第二年他在《胭脂扣》中扮十二少,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一个没落贵族子弟的风华,出色表演和敬业的精神让原作者李碧华赞不绝口,但是这部**使女主角梅艳芳当选金像奖影后,仍没他的份。在同年的红墈演唱会上,他自嘲地说:“演**我可是一员福将啊!和我合作的人都得奖啦,我什么也没有。我还不如多开几场演唱会算啦!”
----------------------------------------
1990年,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使他真正懂得了演戏,也使他获得了生命中唯一的一个正式大奖的最佳男主角,但是他没能参加颁奖礼。他一直说这是他的遗憾,希望能亲自上台领取一个最佳男主角的奖项。1994年的金马奖,他为《白发魔女传》写的主题曲《红颜白发》获得最佳原创歌曲奖,他上台领奖的时候说:“希望以后能来领取另一个奖项。”但是金马奖始终与他无缘。他演得最好的公认是程蝶衣,但是在戛纳**节上,虽然连最佳女主角都有评委投了他的票,但是最佳男主角仍以一票之差惜败。1998年,王家卫和他与梁朝伟合作了《春光乍泄》,若即若离的细腻情感,灰冷迷颓的异域人生,是香港影坛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立即成为当年的夺奖大热。金像奖颁奖礼上,他和梁朝伟都获得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两人分坐刘嘉玲两侧,都在紧张地嚼着口香糖。奖项颁出,是梁朝伟,他立即笑着起身与梁朝伟热情拥抱,努力不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失落。其实这一次他知道自己很难拿奖,因为《春光乍泄》的主角实际上是梁朝伟而不是他,但评委给出的理由居然是:“他本来就是同性恋,所以演好同性恋不足为奇。”
---------------------------------------
若是他本身演得不好,那也就算了,演**的人多得是,能拿奖的毕竟只是凤毛麟角。奇怪的就是大家公认他演得好,每次颁奖前他都是大热提名,却总是得不到奖。他的遗憾众所周知,他的渴望毫不掩饰,但是这个死结一生没能解开。谢天谢地,他一直没有因此而停止努力,一直在认真地演,投入地演,拿出一部又一部的好作品流传世间。观众在他的牵引下开怀地笑着,伤心地悲泣着,紧张地期待着,惆怅地感叹着……没有人计较他是一个颁奖礼上的常败将军。
--------------------------------
PS:哥哥本身是歌手出身,在歌坛已经是天皇巨星了,拿遍歌坛的奖项,再想在影坛拿影帝是很困难的,总有那么些人会记恨,想当年金像奖评委主席还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只要有我在一天,张国荣就别想拿奖。”有几次没拿奖很莫名奇妙,除上面提到的外,有两次他的票很少,评委的原因是,要给年轻人机会嘛。像《霸王别姬》在内地一开始是禁片,因为涉及政治问题,在香港,作为一本中国内地的片子是无法参与评选的(当年是这样的)。虽然哥哥的影帝奖不多,但他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
在国外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哥哥在国外就被认为是天生的演员,中国最出色的演员之一。
《阿飞正传》被称为香港影坛最出色的**。
(不过《花样年华》奖拿了很多,名气也就更大了,一些人是跟风,大家说好,我也说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
《霸王别姬》被称为中国**史上无法超越的丰碑,也为张国荣带来了崇高的国际声誉。
该片先后获得第46届戛纳国际**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这是中国影片首次获此殊荣),第46届戛纳国际**节最佳男演员提名(张国荣仅以一票之差落选,而且原因是组委会想要分散奖项),1993年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费比西奖(霸王别姬全票通过,这也是中国影片首次获此奖),第51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第38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最佳剪辑,第67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日本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男主角,美国全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美国全美记者协会最佳外语片金球奖,英国**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等。
1996年获日本《ASIA POP》杂志读者票选为“人气最旺”、“最佳艺人”大奖。2001年,张国荣获日本拥有最多会员之亚洲**影迷会“饮茶俱乐部”(CINECITY)。投票选“最佳男演员奖”,该奖项共举办11年,张国荣连续十年夺冠。
2003年,新浪网与国内17家媒体共同推出的大型公众调查: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文化偶像,张国荣为第七位。
2003年,韩国**频道OCN于6月1日- 7月20日联同其他**网合办“百大影星选举”,近四万人参与投票,张国荣名列第十,为外国影星之首。而其他上榜的外国演员有茱莉亚o罗勃兹、劳勃o狄尼洛及汤姆o克鲁斯等。
2004年,获第23届香港**金像奖追颁演艺光辉永恒大奖。
2005年,由香港影艺界所举办的“中国**一百年”活动当中,被香港人选为这一百年来最喜爱的男演员。
2005年,香港邮政于11月8日推出“香港流行歌星”邮品系列,张国荣成为获致敬推出邮票的歌手(面额为3元)
2006年,日本国营电视台NHK通过网站进行问卷调查,10181名日本观众参与了这次投票,张国荣被选为十佳演员,与汤姆o克鲁斯、罗伯特o德尼罗、约翰尼o德普等世界级明星齐名。《霸王别姬》则被选为十佳影片。
梁朝伟本来就专攻影坛,也不是处在风口浪尖的争议人物,演技又好,(他和哥哥的演技我认为是不相上下的)再加上近年香港影坛衰败,青黄不接,能拿奖的就那几个,所以梁朝伟拿那么多奖是情理之中的。
其实影帝每次只有一个。能入围本身就已经很好了。
最后说一点 一个演员的演技好不好 不能单单取决于奖项的多少 获不获奖不是衡量一个演员地位的唯一指标,张国荣的地位仍然是无人能替代。很多影迷或许曾因他生前多次只有提名没有获奖而感到遗憾,而相比他的死给未来影坛带来的空缺,就算不了什么了。
PS:说张国荣的演技不如梁朝伟 葛优的这种话 我绝对不认同!!!
2005年岁末,香港艺人收入榜“四大天王”同时进入前10名,诸多媒体用“四大天王神话再现”来渲染,似乎14年前风行东南亚的“四大天王”终于“日薄西山”,有了点起色都能成为报刊头条。话说回来,即使是这14年间,传媒圈、娱乐圈无论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这四人的地位都能恒久不变,直到这四人日渐衰老,这些所谓的接班人仍旧默守在历史的角落。在“四大天王”最红火的年代,他们几乎就是整个香港娱乐圈,虽然4人都在多栖发展,但各自竞争最多的地方还是在音乐上,每年香港四大音乐颁奖礼期间,不仅4人明争暗斗、各自歌迷更是口水横飞,1994年周星驰在《破坏之王》中扮演张学友的歌迷,影片中某黎明迷在张学友演唱会门口叫嚣“我爱黎明!”结果遭学友迷群殴,便是当时歌迷争斗的最好写照。
事实上,早在“四大天王”时代到来之前,张国荣和谭咏麟就制造过两大天王火并的时代,再往前则是许冠杰和罗文。香港音乐界资深人士向本报回忆到,大概在1990到1991年年间,谭咏麟和张国荣均宣布退出四大音乐颁奖礼,习惯制造“争斗”的香港媒体都在作出各种预侧,接班人是谁?1990年刘德华、张学友、李克勤在角逐中占得先机,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红使他与张学友、刘德华一起在年终的颁奖典礼上风光无限,三人被称为“三剑客”。但这个称号产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抢到歌坛最前列的位置,此时香港发行量最大的《东方日报》便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册封4人,风行15年之久
时间拨转到1995年,四大天王正是红透半边天之时,那一年罗志祥在台湾“四大天王”模仿大赛中获得第一名,第2年他和欧汉声、陈显政、陈中威组成了“四大天王”,即使这支团体仅以模仿为目标,也借着“四大天王”的威风红火了4年出版了4张专辑。但就在1998年小猪罗志祥所在的“四大天王”解散,香港原版“四大天王”随着各自水平差异变大,四人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下坡路不可避免走了起来。
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娱乐工业迅速滑落,粤语歌坛更是一蹶不振,四大天王同台的机会越来越少。1999年底,黎明宣布退出一切音乐颁奖礼,接着张学友也宣布退出,这似乎也宣告着“四大天王”开始“瓦解”。2003年4月4日,第22届香港**金像奖在张国荣自杀后4天举行,会上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一席黑衣合唱《当年情》,不仅是对张国荣的哀悼,似乎更是对香港娱乐圈当年辉煌的怀念。
有人说,“四大天王”是香港娱乐圈团结的一种象征,1994年“摇滚新势力”在香港红馆演出之前,何勇在北京接受访问时说“四大天王”中张学友还行,其他3个都是小丑。
这话一说出来在香港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媒体和艺人都严词批判他,梅艳芳当时就出来说不能这样讲这些艺人,“中国火”演出的很多海报、地铁广告都被石头砸碎,后来何勇在香港发布会上只好解释,香港这个繁华的地方需要“四大天王”才将事情平息。
有人说,“四大天王”是香港娱乐圈垄断的一种标志,无数个明星被封为“四小天王”或“第五天王”,但这些小天王无一例外被“四大天王”给湮没,“四大天王”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香港娱乐圈垄断时代的产物,它的垄断也是香港娱乐圈黄金时代的象征,空前绝后,遗憾的是“四大天王”的没落刚好映照着粤语歌坛的衰落。
15年,蓦然回首……
“四大天王”中,刘德华是成名最早的一位,1981年毕业于无线艺人第10届艺人训练班,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一部**《彩云曲》,同年因演出许鞍华的《投奔怒海》开始崭露头角。1983年在“永恒唱片”他有了自己第一首歌———电视剧《神雕大侠》主题曲,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开始被香港乐坛熟知。严格来说,刘德华的声线并不是很占优势,但是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唱的歌,无论是粤语还是国语。从《我和我追逐的梦》到《来生缘》,从《谢谢你的爱》到《真情难收》,一首一首刘式情歌已经成为了当年港式情歌的代名词。因此在谈到“四大天王”这个话题时,他曾对媒体说“其实我出道都比他们几个早,严格说来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出道早,并不是刘德华区别于其他3人最大不同,关键的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刘德华是成功艺人的完美典范,他劳动模范一般的工作狂精神,让同行和媒体都赞叹不已。2000年刘德华投资拍了自己从艺以来的第100部**《阿虎》,堪称老而弥坚。除此之外,他多能多专的均衡发展也是4个人中人气保持最好的,即使从2000年获得第一个金像奖影帝后,他在**方面开始投入较多的精力,但音乐方面依旧保持高产,虽然陈耀川为他打造的大路化的情歌失去了最广阔的市场,但仍然有不少追随者。
2005年底,刘德华受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中国**百年大会”,会后接受本报采访时他说自己最在乎的还是**,他想成为“中国演员”而不仅仅是香港演员。他的这种热爱有时也会惹来争议,2005年10月刘德华发出号召,要联手五位影帝合力拍片,以拯救香港**的颓势,结果招致一场激烈的口水战。
从刘德华的角度来看,“五影帝拍片”只不过是他为了拯救香港**业的单纯思路,无论“华仔”能不能拯救**市场,刘德华都是最有权利挺身而出的那个人,只因为他多年来一直坚守香港**的阵脚。香港导演陈可辛评价说:“在将来,谁提到香港的**史,都会提到刘德华。”直到如今似乎也是最在乎“天”字的一位,创建的演艺公司叫“天中”,成立的**公司叫“天幕”,在“四大天王”影响日渐下落时,刘德华接受采访时,仍称“四大天王”没有过时,年轻一代和老一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年轻人身上有很多不可取代的东西,比如说新音乐,值得我们学习。
“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为漫长。1984年19岁的郭富城考入无线电视台的舞蹈训练班,1987年转入无线艺训班,期间演过数部电视剧,但大多为龙套角色。直到1990年,出走台湾的郭富城拍了一支电单车的广告,没想到这则广告竟改变了郭富城的一生。他那俊朗的外形、湿漉漉的头发、带电的眼神开始让台湾少女着迷,随后灌录了三张国语大碟,其中一曲《对你爱不完》红遍两岸三地。
1991年郭富城以歌星的身份“杀”回香江,随即推出粤语大碟,1992年册封“四大天王”,奉陪末座,成名时已28岁,后来,郭富城开始尝试多方面发展,拍了王晶的**《街头霸王》,演了电视剧《烈火狂奔》,也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经纪人、填词人小美。
虽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但令他最羞涩的就是音乐,舞曲风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开的拐杖,“以舞会友”成了方便快捷取悦歌迷的套路。成为百事可乐代言人后,郭富城逐渐往扮相新奇大胆、歌曲风格多样的前卫路子上走。但郭富城的本性并不是一个前卫的人,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动脑筋,幸好他每一次形象的改变似乎都能影响潮流,从最开始的“四六分头”、到接拍百事可乐后的“火箭头”,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来干预时尚。可以说郭富城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广告是分不开的。从他出道至今,每时每刻都有广告围绕着他,先不说让他一夜成名的电单车广告,1998年初当上的“百事巨星”甚至是其从艺生涯的转折点2005年郭富城终获台湾金马影帝,是“四大天王”中第三个获得此殊荣的。2006年郭富城又因**"父子"蝉联台湾金马影帝
去年年底,歌坛常青树张学友忙碌异常。除了自己已经巡演一年的音乐剧《雪狼湖》在北京作收尾演出之外,他参演的**《如果·爱》也作为贺岁影片加入年底票房大战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面对“四大天王再次发力”的局面,张学友无奈地笑着说:“怎么还在叫我‘四大天王’,没有办法,他们始终爱叫这个。‘四大天王’的说法早就觉得过时了,这种说法已经被大家叫了十几年,现在四个人各自的发展都很精彩,连碰面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四大天王’的说法已经应该‘废掉’了。这个称号只是代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它,并不代表现在。虽然我对现在这个称号,已没什么感觉了,但是我并不唾弃它,因为它曾经给我带来很多东西。”谈起这个称号所代表的意义,张学友说:“我觉得‘四大天王’代表的是上世纪90年代,现在的乐坛已经很不一样了,有了新的状况。‘四大天王’只代表那个年代。现在的乐坛新人辈出,相对而言,给予歌手的压力也会更大。这种事情很正常,以前也会有。他们(歌迷)越喜欢你,对于你的要求就会越高,还会把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加到你的身上来。不过,我觉得作为歌手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的音乐。如果市场不喜欢你,那么你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没有办法。
我很希望自己能作一个见证:作为一名真正喜爱音乐的歌手是如何走完他一生的。每个人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方式都不同,如果你喜欢唱歌的话,能唱到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现在谁也说不好,我只想努力地唱下去,用自己的演艺生涯见证一次歌手从进入演艺圈到结束舞台生涯的过程,所以对于(四大天王)这种称号,我现在已经无所谓了,只要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足够。”
只有怀念,没有留恋
1999年,张学友、黎明先后宣布退出“四大天王”的称号。同时也不再参与香港乐坛的奖项角逐。两人的退出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时代”的正式结束。
对于那段“天王时光”,张学友并不留恋:“有人可能觉得我们四个人那个时候非常风光,现在我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怀念那段时光,可事实上我一点都不留恋。但不留恋并不代表我排斥那个阶段。我很高兴我经过那个时间,常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是既得利益者。在香港乐坛,我刚刚经历了它从起步到顶峰再到现在的没落的整个过程,我是这样走过来的。这十几年,我刚好在里面,而且我走在最前面,现在整个市场改变了,我还是觉得要是我可以的话,找到一些新的出路也好,或是,一些新的环境也好,让它可以有一个重生的机会。
现在的香港乐坛大家都看得到,除了娱乐方式的增多,网络下载和盗版的冲击之外,音乐的周边其他环境也不是原来那么好了。比如原来媒体大家其实是合作的,一起把一些有前途的新人推出来,但现在变成了竞争,大家都搞颁奖礼,你捧这个人,那我就挺那个。缺少了一个集体的力量。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很难再现当年我们的那样一种情况。
所以我很不喜欢香港的颁奖的方式,最后决定退出。
其实现在的颁奖礼里面,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在里面。比如说要平衡唱片公司的利益等等,变得没有那么单纯。”
时代不同,竞争不在
到了今天,四人各自的发展越来越不同,“四大天王”的称号似乎确实越来越遥远了。“当时我说退出颁奖礼和(四大天王)这个称号,我并不是说我要不做‘四大天王’,做不做也不是我自己可以决定的。我本来就没有说我是(“天王”),然后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的,它什么时候走我也没办法决定,它继续下去也好,结束也好,我觉得这个都不由我决定。那个时候大概是有人问我,我是觉得‘四大天王’这个名字其实现在好像已经不存在了,是因为大家发展都不一样了,大家同时间出现的机会也很少,跟当时不一样。当时大家都很激烈地在同一个场合里竞争,哦,大家在讲(“四大天王”),我觉得我了解。那现在大家拍戏的拍戏,唱歌的唱歌,不唱歌的不唱歌,所以就都不一样了,那个竞争也没有了,所以那个名字也不存在了。”
近些年,黎明工作量锐减,转型开始做了娱乐公司老板。因此近年的工作安排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接。黎明似乎是四大天王里面最排斥这个称号的。在接受采访时,他基本上对关于“四大天王”的问题不作太多回应。“四大天王作为一个名称,会永远存在。但我觉得它是用来开玩笑,用来挖苦人,用来玩耍的。
天王的名称对我黎明来讲是没有作用的,你可以查我的记录,从第一天有四大天王这个名称,我从来没有用过。到任何一个地方做宣传,别人叫黎明我最开心,叫天王最难受!
这只是媒体为了炒作而起的一个名称,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又是什么小天王、小天后,这是没什么用的。”但作为当年“四大天王”这个称号的受益者,黎明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公众对他的“天王”印象。
谈起这些,黎明觉得颇为无奈。“或许从包装和宣传上讲,这样的称号不单单对于我们四个人,也对于整个香港乐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长达10年的时间我们四个人包揽了大部分的奖项,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后果。比如那个时代一些其他的优秀男歌手会因此感到压力很大。香港的乐坛也因此失去了一些可能性。现在过去了这么久,不少新的歌手冒了出来,我觉得我们其实已经获得了很多的利益,没有必要再在那些所谓的颁奖礼上分猪肉。不如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所以后来我决定退出颁奖礼。
因为四大天王留给香港歌坛的印记过于深刻,不少年轻歌手出道之后都比较刻意的避免被人称作所谓天王接班人,陈奕迅还曾公开说不买黎明的唱片。对于后辈歌手对于自己的看法,黎明的表现很大度:“尊重分两种:一种是内心真正尊重,一种是表面尊重。同一个人,某些人可能认为很需要尊重,而另外一些人可能认为完全没必要。生活在现在这种自由的社会,人们都只会尊重实力。”也正因此,黎明这些年的工作重心已经从个人发展转移到了公司运作方面。“我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知名度,所以根本没有必要乱接工作勉强自己来做。我多拍几部影片、钱赚多赚少都不是问题,但用压榨自己的方式去拍,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些。
人生要走很长的路,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工作既令我有满足感又令我失落,但男人必须把精力放在事业中。像周润发和成龙大哥,他们都是我的前辈,每天面对不同的环境在拼搏,我也应该向他们那样努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