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中国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将奥运圣火带到了世界屋脊。在珠峰茫茫白雪的掩映下,“祥云”红色的火焰显得异常迷人与醒目。虽然在珠峰博大的景色下,这样的火焰略显微小,但它坚持不息地燃烧,已经将奥林匹克精神带到了世界最高峰,将奥林匹克精神传递给了全世界。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峰,在人类历史上尚数首次,它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
首先,奥林匹克圣火自1936年柏林奥运会传递以来,已经走遍了世界各大洲,其所承载的奥林匹克和平、友爱、积极的精神也得以广泛传播。尤其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传递时,奥运圣火第一次来到了海下,实现了水中传递。然而奥运圣火从来没有到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因此,奥运圣火在今天成功登顶珠峰,本身就是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中国人向世界实践了自己的承诺。早在2001年申奥之际,中国申奥代表团就向国际奥委会和世界人民庄重承诺,如果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将会把奥运圣火带到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这一承诺让所有人为之心动与叹服,奥运圣火象征着人类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而珠穆朗玛峰象征着大自然的圣洁和人类开拓进取的精神,因此,圣火与珠峰的结合,其实是奥林匹克精神、大自然与人类三者的结合,因而是神圣而伟大的。
第三,展示了中国登山队员的风采和精神。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443米,到目前为止已经登顶的人少之又少,并且即使是徒手攀登已经很是费力,此次要携带奥运火炬上珠峰,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中国登山队的队员们历经2年多的准备,经历了种种艰辛与考验,牺牲了许多本可悠闲的时间与生活,日日与大山为伴,最终成功地让奥运圣火在珠峰放出耀眼光芒。这一刻,人们还看到了中国登山队员们的身影,他们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韧的能力。是他们让圣火闪耀珠峰之巅,同时展示了中国登山队员的风采。此外,在此次登山队人员构成中,前后共有包括汉、藏、回、土家等民族的队员参与,这本身就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而这正是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四,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也是珠峰第一次迎来如此重要的“贵客”,代表着奥林匹克精神的“更快、更高、更强”。在这一过程中,圣火登珠峰一直倍受世界人民的瞩目,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了解与珠峰有关的各类信息,对于人们认识珠峰、了解珠峰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五,因为珠峰的高海拔,决定了那里恶劣的自然天气,缺氧、大风、低温等天气状况,一直是人类登顶珠峰的最大障碍,也成为奥运圣火登顶的最大影响因素。然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断创新,创造性地运用了多项世界先进技术,确保了圣火登珠峰的顺利实现。在珠峰顶极低的温度和缺氧的情况下,由西安航天四院设计的特制引燃器确保了“祥云”圣火能够不灭。此外,气象条件是圣火能够成功登顶的关键因素,为此,我国气象部门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和优秀团队,在气象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包括中央电视台首次在世界屋脊全程直播,其间运用了多项先进的电视转播技术。所有这些,不仅显示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强大,也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理念。
最后,圣火成功登顶珠峰,也是世界人民的和平友谊的象征。在此次圣火登顶珠峰的活动中,中国登山队得到了世界登山协会和各国登山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热爱奥运的人们都为此而贡献着自己小小的努力,并给予了圣火莫大的关注与支持,可以说,这极大地加强了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和联系,推动着世界人民友好共处,共享进步。
珠峰位置关系示意图;珠穆朗玛峰南坡路线图;珠穆朗玛峰南坡路线图;珠穆朗玛峰北坡路线图1。南坡线路图:格尔木昆仑山口:格尔木-昆仑山口是青藏公路,可以从格尔木直接租卡车到大本营,但建议在昆仑山口做一天的适应。昆仑山口大本营BC:昆仑山口到大本营是一条沙滩路,很难走。只有卡车和越野车、农用车可以通行。
昆仑山口东西约3公里有养路班和金农。可以租卡车和农用车。昆仑山口青藏公路,可以带水露营。昆仑山口距西大滩居民区和兵站20公里(车程半小时),可提供医疗和后勤保障。尽量早上开始。下午河水会泛滥,无法过河。南坡大本营海拔5050米,是一片开阔的草原,有水源。卡车可以直接开到BC,适合露营。
2北坡路线:格尔木西大滩:西大滩是离格尔木最近的兵站。因为毗邻青藏公路和铁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过往车辆休息的驿站,大部分物资可以补给。这里有两家诊所,可以提供一定的医疗。西滩距格尔木约2 ~ 3小时车程。西大滩大本营BC: BC是2号冰川脚下平坦的草滩,2号冰川的融水从旁边流过。西大滩至BC约7 ~ 8km,道路以石质滩为主,需要经过3号冰川和2号冰川的融水,路况较好时,普通汽车可以在BC上行驶。BC附近有个坡,路况不好的时候(比如刚下雨下雪),货车上不去。
北坡大本营海拔约4300米,距青藏公路、西大滩约65公里。开车半小时左右,下山步行15小时,上山25小时。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和外界联系,随时撤回。距离大本营2号冰川末端约15公里。从大本营到2号营地的攀登路线可以用望远镜观察到。大本营是草甸和砾石,平坦开阔,水源充足,适合大部队驻扎。就进山出山而言,北坡营地手机有信号,距离最近的镇西大滩步行2小时左右。所以进出补给很方便,而南坡比较麻烦。营地没有信号,离最近的路也要走6-7个小时,进山出山都不方便。
所以登山前要准备好材料,让队员适应,尽量减少向下撤。2营地建设1。南坡营地建设方案:基地营地BC(5040),位于冰川舌下500米处,靠近水源。前进营地ABC(5300米),位于一个山谷,背风面。左侧雪坡可用于基础冰雪训练。ABC可以另设营地存放alpine设备,但不需要人。C1营(5600米)相对平坦,坡度10至15度。整平后可以搭10顶左右的帐篷。2北坡营地建设方案:大本营BC(4300米):大本营位于2号冰川北侧的草甸上,距离青藏公路西大滩6公里,车程半小时。
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赶紧去西大滩求助。从大本营步行到西大滩大约需要1个小时。西海岸有一部固定电话。1号营地C1(5320m):建在2号冰川的第二层形成层,地势开阔平坦,但地面主要是硬冰,需要用冰锥扎营。C2营地(5800米):建在山脊上,气温比C1低很多,地面还覆盖着冰和碎石。
考虑到这里风比较大,为了避免帐篷被风吹倒,需要搬运石块和覆盖材料,防止被风吹走。
三。攀登路线1。南坡攀登路线:迄今为止,南坡共有三条攀登路线:山脊路线(S1)北大攀登队于1990年8月沿着这条路线登顶。在洪水中 大本营的位置同上。沿着冰川右侧的砾石坡攀爬,将冰爪绑在岩石和冰的交界处,继续爬上雪坡。在离主峰最近的一个岩脊中间有一个小平台,这里建有C1,海拔约5600米。从东南坡到南坡(S3)的路线1999年5月,贵州青年探险协会沿着这条路线到达顶峰。在大本营主峰东南方向的冰川尽头,C1下方,需要穿过冰川上的裂缝区域。
大本营BC前进营地ABC:先爬一个30度左右的碎石坡。到达山顶后,沿左侧向下走20米左右,然后在山谷中向北走300米左右,就可以到达ABC。全程约1至15小时。ABC营地C1 1号营地:从ABC开始,东北坡斜切,中间有两个大雪坡,坡度20度到25度。第一个斜坡的高度差是80米,第二个斜坡的高度差是220米。这段路程大约需要25小时。C1营地顶峰:路线漫长。降雪少的时候,峰顶等地附近有亮冰,但坡度不超过30度。大量降雪后,积雪深度会超过50厘米,所以行军需要更多的能量。这段路需要4 ~ 5个小时。
峰:地势平坦,标志物是一座铁塔。下的时候一定要沿着原路向右下,防止误下东岭。2北坡攀登路线:沿北坡有三条冰川可以登上珠峰之巅,其中2号冰川(N1)和3号冰川(N2)(从左至右数)的路线是已经攀登过的路线,2号冰川的路线最安全,攀登人数最多。北坡路线的特点是看不到山脚下的登顶路线(5600米以上部分被遮挡);其次,你需要翻越其他山头才能到达顶峰,比如冰川2上的5819和5920。大本营BC1号营地C1 2号冰川舌延伸至4700米。
从大本营到冰川尽头,经过草甸和砾石坡,大约需要2个小时。冰川和岩石的交界处相对平缓。C1营地C2C1营地到C2的主要地形是雪坡和冰坡,可能会有裂缝,危险路段需要布绳。C2营地二号峰顶从C2出发,先穿过主脊的雪檐,再穿过一段雪坡到达峰顶下的马鞍(海拔5920米,是最难通过的路段)。这里可能发生的危险是滑动,所以要视情况修路或者组群。从马鞍到峰顶有平缓的雪坡,没有地形危险。峰值:61786米相比较而言,南坡的攀爬路线相对简单,攀爬周期短。
可以通过搭建突击营地登顶,危险系数小,非常适合大学生登山队在雪山进行训练。爬山过程中用到的雪山技术主要是滑行制动技术,在雪山活动前必须掌握。北坡路线复杂,攀爬周期长,需要搭建2-3个突击营地才能登顶。所以要有一个完善的攀爬计划。在攀爬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冰裂缝、修路等。所以一定要有一定的雪山经验和技巧。四。食物和材料的准备就食物准备而言,爬每一座雪山所带的食物种类都很相似。以十人十天的攀登周期为例。
南坡主食50斤左右,蔬菜60斤左右。鲜肉应该在最近的城市购买。此外,还要带罐头等更方便的食物,为突击营地和恶劣天气做准备。在高海拔地区爬山是相当累人的,要准备好巧克力、牛肉干等行动食物。南坡营地补给不方便,最好规划好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准备一些备用。
北坡爬坡周期长,要多准备主食,大概70斤左右,多带蔬菜。营地温度低,蔬菜保存没有问题。因为高山上的高原反应,队员们 北坡要设2 ~ 3个突击营。以10个人为例,按照自己团队的计划准备。建议至少多带3个。装备准备要根据雪山的地形和攀登过程中使用的技巧。南坡由于地形简单,配备的技术装备较少,如登山绳、冰镐、冰爪等。因为它在攀爬过程中使用的技术较少。在爬北坡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冰裂缝和很多坡度较陡的危险路段,所以会应用群护、交替护、修路等技术。还要多带些技术装备,比如主锁、8字环、提升器等。
用于街区防护和交替防护,冰锥和雪锥用于修路。高原上症状集中,主要是感冒、胃痛等症状。所以要多吃预防感冒、利尿、维生素、拉肚子的药。高原反应的治疗主要是适应和在营地周围活动。团队成员应根据其病史配备个人药品。营地的材料和设备都很琐碎,很难管理。所以建议选两个营地管家,安排营地物资的摆放和使用。
不及物动词攀爬技巧1。南坡所需的爬坡技巧:滑行制动技巧:由于可能会发生滑行,所以要掌握滑行制动技巧。备用保护技术:如果在雪山攀登过程中必须经过危险区域,或者有队员受伤,就会使用备用保护技术。2北坡需要的攀爬技术:交替保护技术:从冰川舌部以上区域一直需要道路和铺地绳,道路和铺地绳需要交替保护技术。滑行制动技术:在爬坡过程中也容易摔倒,所以也需要掌握滑行制动技术。修路技术:海拔5920米的地形复杂,而且是锐边。需要掌握修路技术(根据不同地形使用不同的修路方法)。
个人制动技术:攀登过程中,很多冰缝被积雪掩埋,要提高警惕,掌握个人制动技术。虽然珠穆朗玛峰是入门级的雪山,但是在雪山上还是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危险。攀岩技能是队员安全的保障,必须熟练掌握,才能保证攀岩活动顺利安全完成。
七。注意事项:南坡攀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1。中午到下午很有可能会遇到恶劣天气,但不用担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继续攀登或撤退,一般2 ~ 3天后天气会好转。2如果有大雪,降雪后容易发生雪崩,赶紧爬。3天气变坏时,风雪会压垮或吹倒帐篷,所以露营时一定要注意风向。爬北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1。地形危险:攀登路线上的危险地形是裂缝和尖脊,有掉进裂缝和雪坡的危险。所以建议先了解每一段路的情况再爬山。2天气灾害:主要是暴风雪。在暴风雪天气,主要的危险是迷路,失去温度,跌倒和冻伤。建议按传统方式攀登,设置两个高山营地,设置路线绳,用路线旗标注攀登路线,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全返回营地。
有很多雪山的危险是准备时没有考虑到的。所以在攀登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雪山,考虑攀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应对措施。在雪山中,遇到突发危险一定要冷静,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中国巅峰使命”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珠峰之巅,在884886米高度与珠神拥抱,前无古人,影响深远
5月5日,巅峰使命”珠峰综合科考队凯旋归来,圆满完成各项取样、探测、安装、监测等多项任多,为我国后续科研活动夯实基础。
珠峰科考的前世今生
中国人对自然和自身探索的脚步,不但早已有之,而且从未停息,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起,就陆续开展了多次的珠峰科考活动,但综合性的第一次大规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70年代。到了2017年,我国启动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直至今年4月28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活动全面启动,发起最后冲刺,冲顶珠峰,与神相拥。
伟大使命,极限光荣
本次“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团队宏大,任务艰巨。共有5个科考分队16支科考小组,队员多达270余名,涉及多个部门专家学者,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挂帅亲征,无论从人数之众、任务之艰巨、设备之先进,都创一历史之最,是人类在珠峰地区开展极高海拔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一次壮举,可以称得上惊天地,泣鬼神。
有惊无险,圆满完成多项任务,硕果累累
5月4日12:52,这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时刻,队员们站在884886米的极限高度,开启多项科考任务。但尤其重要的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他们以自己为实验标本,进行科学研究。登顶的所有队员们,全部都佩戴有测量自己血氧、心压、脉搏、心电监测等多个传感器,和监测中心同步相连,用以监测人体各种变化,另外,他们还要收集自身血样、尿样、唾液、粪便等标本,为后续探索人类极限提供数据支撑。
第二,建设气象站。队员们从海拔5200米起,自下而上要搭建8个气象站,从8个不同梯度,不间断的立体监测珠峰地区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和辐射等参数变化,实时传输地面监测系统,为我们收集天气信息、合理研判、进行天气预警提供强有力帮助。
第三,冰川探测,冰川釆样,研究地壳变化。队员们还要利用先进的高精度雷达,精确测量不同位置冰川厚度,断层情况,采集不同地方的冰川样本,为探索地壳运动、冰层变化、气候变化等找到科学依据。
当然,登顶的任务十分艰巨,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而中国人的脚步,肯定也不会到此为止,九天揽月,一直是我们共同的矢志不渝的梦想。
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社区 | 在线 | 企业
Sohu首页 > 体育频道 > 中国搜狐登山队攀登珠峰行动 > 中国搜狐登山队
顶峰的诱惑--中国搜狐登山队健儿攀登珠峰的故事
2003年6月4日23:34 中体在线
中国体育报 别卫青 珠峰又开始渐渐地显露出了她清晰的模样,当初升的太阳把第一缕阳光洒向珠峰的时候,云雾正在缓缓地散去———这是一个清冷的早晨,我们将在这一刻离开珠峰大本营。
转自搜狐
5月26日,整个营地里的人都早早地起了床,匆匆整理着各自的行装。可就在把背包放进车里的时候,每个人都不由地要再望一眼这座相处了近两个月的山峰。
转自搜狐
49天———从4月7日开始进驻大本营,队员们沿着这座山峰的东北山脊上上下下地踩下的一连串的脚印,记录着他们的心路历程,尤其是望着那触目可及的顶峰,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内心感受。
转自搜狐
顶峰的诱惑
转自搜狐
遥望上去,珠峰之巅似乎永远都让人感到变幻莫测,时而云遮雾罩、时而旗云飞扬,能够靠近她、并且最终“山登绝顶我为峰”,自然是每一个登山者的最大愿望。
转自搜狐
为了成功完成这个目标,这个国内首支由业余队员组成的登山队,从3月29日进入拉萨开始,随着海拔高度的逐级升高,就一直在适应着高原反应,用了一周时间才来到大本营。随后经过一号营地(海拔5500米)、二号营地(海拔6000米),缓缓地上到了前进营地。
转自搜狐
可在尚未开始正式攀登之前,进行了第二次高山适应性行军之后,陈骏池就说,真正地接近了珠峰之后,登顶的心情反而平静了,“可要是说一个登山者对登顶的心情很平淡,会有人相信吗?”
转自搜狐
在成功登顶后,陈骏池说,在向顶峰进发的过程中,也的确就是这样一种心情。尽管在向上行进的队列里,他始终走在队伍的第一个,可一路上想的最多的就是抓好路绳,稳步走好脚下的路。直到接近顶峰时,看见了上面有人,感觉顶峰马上就要到了的时候,才有了短暂的兴奋的感觉。然而实际上,还要再上上下下地翻过两三个雪坡之后,才是真正地接近了顶峰。“登山,就是件磨人性子的事,”他说,“在峰顶上做完了我预先准备好的几件事之后,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安全下撤。”
转自搜狐
对此,中国登协常务副主席李致新说,每一个登山者的目标都是要登顶的,然而每一个成熟的登山者都绝不会把登顶作为惟一的目标。
转自搜狐
风中的考验
转自搜狐
“也就怪了,按照以往珠峰地区的天气规律,5月份肯定是天气最好的季节,”罗申说,“可今年4月的天气却出奇的好,风也小、天气也比较晴朗。”
转自搜狐
罗申,中国登山队副队长,也是这次登山活动的先行官。自3月12日中国搜狐登山队正式宣布成立之后,罗申就带着18名西藏登山学校的学生来到了珠峰脚下;展开了选址建营的工作。在建大本营的时候,除了为平地面、来来回回地搬石头比较累一些以外,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在这种好天气下,罗申还指挥着夏尔巴协作人员完成了一项“艰巨工程”:在紧挨山坡下的乱石堆里挖坑围栏,建起了一个应急公厕,特别在其中挖出的一个直上直下、深达1米多的粪坑,尤显难度之大。
转自搜狐
可过了4月26日,在队员们完成了往返北坳营地的适应性行军之后,天气就开始逐渐转坏。在完成了一次在北坳的高山适应性行军之后,4月30日,当第一组队员刘福勇、陈骏池和李伟文/梁群夫妇在队长尼玛次仁的带领下向海拔7790米挺进的时候,当晚就遭到了暴风袭击。
转自搜狐
从第二天开始,高海拔上的大风逐步也席卷了下面的营地,第二组队员由北坳营地向上跟进时被大风击退。全体回到前进营地后,攀登前方总指挥王勇峰考虑到前进营地大风不利于队员休息,决定继续回撤大本营。谁知,大风已赶在他们之前扫荡了山下的营地,一号营地和二号营的帐篷都被吹得没了影,大本营也被狂风摆平了近二十顶军用大帐。
转自搜狐
从5月2日到9日,无论是大本营还是6500米的前进营地,皆连续出现10级甚至以上的强风。刘福勇和陈骏池在回到大本营的当晚再遭风袭,三更时分拎着睡袋四处投宿。
转自搜狐
大风打乱了登山队预先为队员们准备的多套高山适应计划。由于没有一名队员得到8000米以上的行军经验,更多的行军艰险和心理考验都被集中到了后来的正式攻顶期间。
转自搜狐
攻顶的艰险
转自搜狐
连续不断的大风在5月9日间歇了下来,但并没有完全停,时强时弱地变得更难把握。在珠峰地区,没有哪一个气象机构敢自诩准确预测出这里的天气变化,但任何一家的预测都足以影响前线指挥部的决策。
转自搜狐
5月11日,登山队从大本营重新出发,正式向顶峰进发。从这一天起,狂风聚起的时候就越来越多,而且其规律也越来越无章可循。
转自搜狐
5月14日,第一攻顶突击队队长尼玛次仁带队来到北坳营地后,依据瑞士队的天气预报,请求把原定在5月17日和18日两天内的攻顶日提前,因为据称这两天会起大风,而中间的5月16日很可能是一个大风间歇的好日子,为此,尼玛提出了带队直跨8300米突击营地,然后抓住时机直接冲顶的大胆想法,经过近三个小时激烈争论,尼玛的提议最终被王勇峰力谏劝止。
转自搜狐
尼玛之后说,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第二天北坳起的风就在九级以上,根本无法继续向上行军,而且后来真正冲顶时,在8300米以上路线的艰险程度也“超出了我想象中的十倍”。
转自搜狐
其中有两处路段,尼玛认为对所有的登山者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一是“第二台阶”处的那个“中国梯子”,由于梯子上方还有两块相互挤对着的巨石,难以接近“台阶”的上沿,因此在上到梯子顶时必须抓住侧上方的一根保护绳,蹬住侧后方岩石的一壁,再跨上对面的这块巨石,难度很大;其次,就是在接近登顶时“第三台阶”的侧下方,有一段近30米长、在峭壁上横切的路段,这时一段借着层状岩伸出来的岩缝、在崖壁上打出保护绳索做出来的一条路,实际的路宽只能仅仅放下一只脚,一侧是贴着崖壁用岩锥固定的绳索,一侧则是垂直落差深达2000多米的悬崖。
转自搜狐
尼玛说,在上了“第三台阶”以后,比大拇指还要粗的路绳,很多由于风化只剩下了细细的绳芯,很多队员都要用“快挂”把一堆绳芯扣在一起才会有些安全感。
转自搜狐
顶峰下的抉择
转自搜狐
登山队第一冲顶突击队5月15日回撤到前进营地后,进行了最后的休整。指挥部综合各个方面的气象资料,最终将冲顶日确定到了5月21日和22日两天。
转自搜狐
与此同时,指挥部还多次强调了冲顶的“关门时间”问题。因为在珠峰发生的多次山难都是在下撤的途中,而这又大多是由于登顶时间太晚而造成的。在珠峰,一个最基本的天气规律就是,一过中午就肯定要起风。据说,这次在中国队里给王石担任高山协作的夏尔巴扎西次仁就是1996年珠峰山难时的参与者。当时霍尔等几位著名登山家带领的队伍在接近顶峰时就陷入了失控状态,人们忘记了时间,都要冲顶,直到下午4点半左右才陆续登顶,结果天气大变。作为不多的幸存者之一、扎西次仁有幸提前一步从南坡下了山,但由于在暴风雪中能见度极差,他也是一直走到半夜云开月现的时候,才找到了营地。
转自搜狐
这一次,冲顶队员中第一个遭遇关门时间的是李伟文。由于是最后一个钻出帐篷来套冰爪,本来就出发晚了些,再加上对走夜路的不适应,李伟文与大队落出较长的一段距离,并且中间隔着中韩联合登山队的6名队员,在过了“中国梯子”后,他就已经与前队相差了1个小时,因此他尽管有些心存不甘,但还是顺从地接受了王勇峰要求返回的命令。他说:“我当时体力很好,也有能力登顶,但登山应该服从指挥,登顶不是惟一目的。”
转自搜狐
而当被称为“老年组”的第二突击队准备实施冲顶的时候,几乎是集体面临着对于顶峰的抉择。当时第二组从7790米营地来到突击营地时,行军用了近十个小时,比第一组同样的行军慢了近三个小时,所有人都为他们第二天的冲顶感到担心。此外,一名英国队员小腿骨折,需要救援,第一组成功登顶的陈骏池下撤路上由于胃疼病发,需要接应。这些事情都需要第二组分派出高山协作力量,第二组冲顶队伍必须主动减员。
转自搜狐
所有第二组的队员都在帐篷里默默地掉泪。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身体状况被认为一直很好的刘福勇主动表示,放弃登顶,随后就对着大哥王石放声痛哭。一向不善言语的张梁也在一直默然饮泣,到冲顶队员们开始准备行装时,他也做出了参与高山救人的表示。
转自搜狐
下撤中的经历
转自搜狐
作为第二组的队长,在冲顶过程中罗申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后一个,他比刘建、王石晚了近40分钟登上顶峰,而且在下撤的途中他把所有的高山协作人员都派给了身体虚弱的刘建和王石,因为三个人冲顶前的这一晚都没有休息。
转自搜狐
就这样,罗申独自走在下撤队伍的最后面,在到达8400米左右时他的氧气瓶里没有气了,昏昏沉沉地,罗申说:“当时听到对讲机里说,有三个夏尔巴越过突击营地上来接应了,再加上也能看见突击营地,就找了个地方歇了下来。”
转自搜狐
罗申并不知道,他就在这背风的地方昏睡了过去,他的身旁就是一个早前外国山难者的尸体,直到前来接应的夏尔巴发现他、给他换上氧气并唤醒他。他事后分析说,有可能身旁那位遇难者死前的情形跟他差不多,要不,不会坐在离营地那么近的地方死去。
转自搜狐
而这天的一早,张梁就随着尼玛护送英国伤员下山了。路上,身体虚弱的尼玛在8000米左右
转自搜狐
倒下时,张梁不假思索地把自己的氧气给了尼玛。张梁回到大本营后说,高山救人同样是件挺有意义的事,虽然无法与登顶去进行对比,但还是觉得非常值得。
转自搜狐
刘福勇因为自己的高山靴被登校的小阿旺穿错了,只剩了一只自己的鞋和一只小鞋。只好这一天都在帐篷里陪着登顶下来的陈骏池。他说:“没登顶是很遗憾,但是山还在那儿,我大刘也还在,以后我还会再来登”。
转自搜狐
李致新说,随着登山运动近几年在国内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登山者的层次也提高得很快,登山的境界追求正越来越成为一个明确的目标。他说,“我们当初就没想过这么多,当年让我放弃登顶去营救一个日本人时,我差点恨得都想打那家伙,怎么偏偏这时候受伤,误我大事。后来回过头看,就发现那会儿头脑太简单了,一心光想着登顶,别的什么都没有。其实,登山本质就是一种精神,最终就是一个对高尚精神追求的体验”
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的威名,相信早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当说起珠峰的登山客们,在咱普通人的印象中,他们总是穿着厚厚的防冻服,背着沉重的氧气罐。
这也难怪,珠峰的海拔高达8848米,山顶附近大气的含氧量甚至不到平原附近的三分之一,我曾去过青藏高原,光是在高原之上就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更别说那些去到珠峰的人,登山是一项需要大量体力的运动,再加上珠峰本就氧气稀薄,极容易造成缺氧。
并且这里的大气压太低,每一个登山客都会感觉体重像是比平时沉上了十倍左右,在珠峰上连烧壶开水都是奢望,根本烧不开。高寒、缺氧、低气压、极危的环境,使得每个攀登珠峰的人不得不做好一切前期准备。
为了能够征服珠峰之巅,来来往往的登山客们普遍选择带上各式各样的辅助装备,尤其是呼吸装置。毕竟谁也不敢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不使用呼吸装置,那简直是在挑战人身体的极限。
然而,在1998年,有那么一对登山家夫妇艺高人胆大,为了能够青史留名,他们毅然选择了不使用任何呼吸装置去登顶珠峰。这对夫妇妻子叫做弗兰西斯·阿森蒂耶夫,丈夫叫做塞尔吉·阿森蒂耶夫。
夫妻两人均是登山圈里赫赫有名的人物,弗朗西斯出生在一个"登山世家",六岁那年便跟随同样也是登山家的父亲开启了自己的征程;而她嫁给丈夫时,丈夫塞尔吉已经是爬遍俄罗斯境内五座最高峰的大佬。
如果他们这场疯狂的登山计划成功的话,那么弗兰西斯必定能在登山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因为她将成为第一个无需任何呼吸设备登顶地球之巅的女登山家。
极端恶劣的环境与简陋的装备没有击败这对夫妇,他们耗费了数天的时间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最终成功站在了世界之巅。他们在山巅上肆意拥吻,享受这来之不易的荣耀。然而他们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在返程的路上,珠峰的天气愈发恶劣。尽管两个人有着异常坚定的意志与过人的登山技巧,但缺氧这回事谁都没办法解决,尤其是他们还没有携带任何制氧装备,弗兰西斯因为缺氧痛苦的趴在了地上。
这样的行为在别的地方可以看作是"缓一缓",但在珠峰上却是在"找死"。高寒的天气使得珠峰上的每个人必须运动起或者扎好营地来才不至于被低温击垮,像弗兰西斯这样随意倒在地上的行为,只会渐渐在风雪中冻成雕像。
可她实在没有力气爬起来了,塞尔吉看着妻子这般痛苦也十分无力,他能做的只能是转身赶紧下山求援。可塞尔吉真的求援成功了吗?不,他一去不返,只留弗兰西斯一个人在冰天雪地中慢慢失去生命。
巧的是这个时候正好有一对来自南非的情侣伊恩·乌德尔和凯西·欧堂德,他们在登山的过程中发现匍匐在地上的弗兰西斯。当时弗兰西斯穿着紫色雪衣,在地上动弹不得,却又时不时地抽搐一下。
谁能想到,才刚刚创造历史的伟大女性弗兰西斯,此时此刻却在严寒中卑微得像只蝼蚁,而丈夫塞尔吉却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要知道珠峰上面缺氧缺物资,自己存活都很费劲,更别说再救一个人,但还剩下最后一丝意识的弗兰西斯看到二人后却像看到了仅有的救命稻草一样,绝望哭泣道:"请带我一起走。"
经过一番心理挣扎只会,伊恩和凯西决定对弗兰西斯施以援手,并留心寻找她的丈夫塞尔吉。
可惜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努力之后,他们发现弗兰西斯几乎无法动弹,只能放弃。而丈夫塞尔吉更是不知所踪。弗兰西斯基本已经被判了死刑,强行施救反而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伊恩和凯西迫不得已只好选择把弗兰西斯留在了这里。
在弗兰西斯死后,她的尸体成为了珠峰上的一座著名尸体路标,被人们称之为“睡美人”。
那么塞尔吉到底去哪了呢?他难道真的就抛下妻子一个人逃生去了吗?其实并不是的。有一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登山队表示自己曾经遇见过塞尔吉,当时塞尔吉还向他们求援,想要他们提供一些氧气和药物,并声称自己己要回去救下妻子。
然而,人们从此再也没能见到塞尔吉的踪迹,直到一年之后,才在登山道路附近的裂缝里找到了塞尔吉的尸体。在营救妻子的路上,塞尔吉不慎跌进深渊身亡,夫妻两人双双死在了珠峰之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