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伊凡主要经历

周伊凡主要经历,第1张

伊凡

服装设计师周伊凡,生于1987年10月10日,2011年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硕士学位,于2012年回国。现任教于知名服装学校设计系并担任多个品牌的设计顾问。上海申花球员李帅妻子。

中文名:周伊凡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长沙

出生日期:1987-10-10

职业:服装设计师

毕业院校: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主要成就: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

代表作品:EVONCHOW

性别:女

丈夫:李帅

奖赛:13届“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亚军

人物经历

主创设计师周伊凡,生于1987年10月10日,2011年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硕士学位,于2012年回国。

现任教于知名服装学校设计系并担任多个品牌的设计顾问。

2010年曾获上海“远景”时装秀一等奖。

2011年在英国创立同名品牌“EVONCHOW”,成立服装设计工作室,主要做Designerready-to-wear的设计研发,注重细节、面料材质和原创个性设计。

2012年11月获第13届“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女装)大赛亚军。

2014年被评为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担任广东服饰行业协会理事。

个人生活

2010年曾获上海“远景”时装秀一等奖。

2012年11月获第13届“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女装)大赛亚军。

2011年在英国创立同名品牌“EVONCHOW”,成立服装设计工作室,主要做Designerready-to-wear的设计研发,注重细节、面料材质和原创个性设计。

2014年被评为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担任广东服饰行业协会理事。

2015年6月7日晚,青岛籍球员李帅与来自长沙的美女服装设计师周伊凡在鲁商凯悦酒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庆典。

2015年3月11日,现效力于广州恒大的门将李帅在朱芳雨、刘健、郑龙等众位朋友的见证下,向美丽的女友求婚成功。

“帅哥终于结婚了!”还没过33岁生日的李帅其实年纪并不算大,但眼看周围的队友们一个个结婚当了爸爸,大家也盼着李帅能早日迎来自己的幸福生活。

求婚成功,但对于职业球员来说,选择结婚的日子并不容易。

这次,借着国家队集训、中超联赛暂停一轮的机会,李帅才得以在家乡青岛正式迎娶自己的新娘。

新娘名叫周伊凡,长沙人,是一名服装设计师,从她的微博认证资料来看,还曾经被评为广东十大服装设计师。在婚礼开始之前的一段VCR中,作为球员的李帅和作为服装设计师的周伊凡以天河体育场为背景,融入两人的工作特点,讲述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当爱情遇上科学家》欧阳伊凡喜欢关潇郁。欧阳伊凡是杨岚航的表哥,放荡不羁,花名远播,身边最不缺的就是美女,典型的海王,直到遇见关潇郁,欧阳伊凡才真正体会到爱情的滋味。

 欧阳尹凡和欧阳伊凡是双胞胎兄弟,两人长得一模一样,但是性格截然不同,欧阳伊凡性格开朗,人设是海王,家庭背景好,喜欢沾花惹草,放在古代就是纨绔子弟,不过,欧阳伊凡后来遇到了真爱关潇郁,感情生活逐渐回归正轨。

 欧阳伊凡和关潇郁在相爱相杀过程中培养感情,关潇郁刚开始觉得欧阳伊凡不靠谱,渐渐地,她发现欧阳伊凡在为了她改变。欧阳伊凡向关潇郁深情表白,关潇郁有些不知所措,当场拒绝了,因为有一种被道德绑架的感觉,在经历了一些事后,最后欧阳伊凡向关潇郁求婚成功。

伊凡四世于1547年加冕称帝,自诩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称为皇帝(即沙皇),成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生性多疑又独断专行,性情凶残而手段严酷,因而得名“雷帝”。1584年3月,他正在下棋时突然暴卒,终年53岁。他的死,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谜。

伊凡雷帝这一突发性的死亡,自然在当时俄国统治阶级上层引起种种猜疑。于是在他死后不久,就发布了一种官方的正式说法。据亚历山德罗—涅夫斯基编年史中记载:1584年5月31日,他的儿子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继位加冕时对总主教和大臣们说:“按照上帝的旨意,我们的父亲,已经仙逝的伟大沙皇、全罗斯的大公、专制的君王伊凡·瓦西里耶维奇留下了地上的王国,领受了天使的圣像升入天国;而他也以自己统治全罗斯诸王的名义给我,他的儿子以祝福。”然而这一说法对伊凡四世之死并没有解释清楚。此后这种官方的说法在一些史籍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最后,在1630年宫廷总主教费拉列特编纂的《新编年史》中是这样写的:当伊凡四世看到天空出现了向他昭示死亡的征兆以后,“不久就重病缠身。而在自知寿命不长时,他吩咐总主教杰奥尼西替他削发为僧,并取名约拿。他把莫斯科公国传给了王储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3月18日升入天堂”。

官方的这种说法解释雷帝之死是自然死亡,由于不少史籍均沿袭此说,所以一直为史学家们所认可。直到1963年,史学家韦谢洛夫斯基对此说法提出异议。这位熟谙伊凡四世时代历史的行家写了“可疑的传闻”一节,提出沙皇是被自己的宠臣波·别依斯基和波·戈杜诺夫害死的。他认为“这没有什么难以置信”。但是此后在他本人的其他著作,以及另外一些历史学家的著作中都未再加阐述。这意味着大家对此说并不相信,甚至他本人也有所怀疑了。

然而近几年来发掘的史料,却使历史学家们重新注意这种说法。首先是《莫斯科编年史》记载了与官方说法迥异的非官方说法。该书用肯定的语言强调“沙皇伊凡死得很快”,指出“是他宠信的人给他吃了有毒的食物”。而17世纪初的俄国作家伊凡·季莫费耶夫在《同时代人》一书中进一步披露沙皇所“宠信的人”中有三个人参与谋害了他。书中点出了波·戈杜诺夫和波·别依斯基,但第三个人的名字没有提出来。那么第三个人是谁呢荷兰商人依·马萨在名为《见闻录》的书中提到了。马萨长期生活在俄国,和罗曼诺夫家族以及接近罗曼诺夫家族的莫斯科官员过往甚密。他写道:伊凡四世“比人们预料的死得早。他身患重病,一天比一天衰弱,但是还看不出濒死的迹象。据说,一个受到雷帝宠信的显贵波格丹·别依斯基递给他一份约翰·艾洛夫医生配制的饮料,里面放了毒药,以后沙皇很快就死了”。

据俄国档案资料记载,艾洛夫是个英国医生。他是伊凡四世的宫廷御医兼药剂师,直接隶属于别依斯基管辖。关于沙皇死于他的亲信之手的说法,在当时俄罗斯王国以外的一些资料中也有反映。比如当时乌克兰黑特曼统治区的若尔托夫斯基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说沙皇死于非命。不过他把罪行归到波·戈杜诺夫头上:“他(戈杜诺夫)在收买了给伊凡治病的英国医生后,谋害了伊凡四世。因为如果他不抢在沙皇之前,他自己就要和许多显贵一样被处死;而处死下面的人,这对伊凡四世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他是史无前例的暴君。”

然而,一些研究者从杰·戈尔谢的《回忆录》中提出了雷帝是自然死亡的有力证据。戈尔谢是在雷帝暴卒前后能出入宫廷,见到雷帝的人物,而且是伊凡四世死前最后一些见到他的人之一。因而他生动地描述了雷帝生前最后几小时的情景:“中午,他又重看了一遍他的遗嘱,但是没有想到死。当时他吩咐自己的主要医生兼药剂师(艾洛夫)为他预备一切所需的消遣,为他准备好澡堂(或澡盆)。他派自己的亲信(别依斯基)到女巫们那儿去,他想知道星象的预兆。3点左右,沙皇去洗澡,一边像往常一样哼着他喜爱的歌曲。7点左右他容光焕发地出浴。人们将他安置到另一间屋子。他坐在自己的床上,召唤他的另一个亲信罗季翁·比尔金,吩咐他把象棋拿来,并在身边安置好自己的仆人、亲信等人。沙皇穿着敞开的长袍、夏布衬衫和长袜子。突然,他变得软弱无力,并仰面倒下。这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一些人去取伏特加,另一些人去取金盏花药和玫瑰水,有的人去找他的牧师和医生。这时沙皇却已停止呼吸,身体开始僵硬。”戈尔谢指出,沙皇是因“窒息而死”。

对此,持相反意见的人认为,戈尔谢的看法与沙皇被毒害而死的说法并不矛盾。他们认为沙皇是先中毒倒下,而后为了更牢靠些,在他倒下造成的混乱中谋害者们又闷死了他。他们也从戈尔谢的书中提出不少证据来加强自己的说法。他们指出,戈尔谢提供的下述资料实际上描绘了一幅谋杀伊凡四世的图画:

年过半百且又身患疾病的沙皇曾正式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侄女曼丽·加斯金格斯求婚,这对戈杜诺夫及其亲属构成严重威胁。“王储妃周围那些最亲信的大公和贵族,也就是戈杜诺夫家族,对此十分怨恨并感到受辱。他们在寻求一些秘密措施,策划旨在根除这一意图和推倒已达成的协议的阴谋。”因为和英国女王的亲属联姻,将加强她的后裔继承沙皇王位的权利,这会有损于戈杜诺瓦·伊琳娜的丈夫,即王储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

有一次,暴怒的沙皇严惩王储,戈杜诺夫想要替他求情,也被雷帝无情地痛打了一顿,以致戈杜诺夫不得不请医生治疗,并有好一阵子躺在家里不能到王宫去,从而引起沙皇对他的猜疑。此外,沙皇企图玩弄自己儿媳妇的**之举,也促使戈杜诺夫反对伊凡四世。

戈尔谢的书中还提供了别依斯基背叛沙皇的缘由。雷帝晚年时非常害怕在没有忏悔、没有圣餐礼的情况下突然死亡。他从各地招来60名巫师和巫医,由卫队看管起来。沙皇每天派别依斯基去了解并向自己报告这些人的占卜和预言。据说女巫们曾对别依斯基讲,天上最强有力的星宿都反对沙皇。她们还预言了沙皇死亡的日期。别依斯基不敢向沙皇报告。但最后沙皇还是知道了。他狂暴地说,在这一天他要把星相术士们统统烧死,而隐瞒这一预言的别依斯基则应被砍头。这样,对他们自身生命的威胁,在巫师们预言沙皇的死期后变得现实起来。这成了别依斯基和戈杜诺夫谋杀沙皇的直接动因。他们把自己将要受刑的日子变成了沙皇真正的死期。

持这一说法的研究者们提出的最有力证据是:1963年,在维修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阿尔罕格尔斯克大教堂时,曾打开了伊凡四世及其他一些人的陵墓。对雷帝的遗体部分进行化学分析表明,有大量的水银分子存在。根据法医的意见“不能完全排除用药物一下子,或是缓慢地毒杀他的可能性”。

总之,关于伊凡雷帝之死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属于自然死亡;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是被毒害而死的。后者的看法似乎有点玄妙,但是现代科学的测定好像对它更有利。

 《当爱情遇上科学家》结局:杨岚航和白凌凌在一起,欧阳尹凡和崔静修成正果,欧阳伊凡和关潇郁也成为一对幸福的恋人,大家最后一起为国抗疫,迎接美好的生活。

 该剧讲述了杨岚航和白凌凌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最后走到一起,另外,配角的感情戏也有很多看点,杨岚航的两位好兄弟欧阳尹凡和欧阳伊凡分别有了感情归宿,他们虽然是双胞胎,但是择偶标准是不一样的。

 欧阳尹凡和崔静是一对,欧阳伊凡和关潇郁是一对,最后这两对都修成正果,欧阳尹凡在机场向崔静表白,并把戒指送给她,两人一起去了德国,不过最后又回来了。欧阳伊凡和关潇郁经历了一场求婚风波后,两人看到了彼此的真心,最后欧阳伊凡求婚成功,众人纷纷通过屏幕送来祝福,所有人都有了各自的结局。

《当爱情遇上科学家》结局:关筱郁结局和欧阳伊凡在一起了。关潇郁生气伊凡买个戒指太磨叽,伊凡给她煮了汤圆,突然餐厅灯光灭了,关潇郁一看四周,摆满了伊凡连线朋友们的在线视频,还有浪漫的星星灯光,他打开音乐,给关潇郁跳起了舞,关潇郁笑得泛出了泪花。

伊凡说他知道关潇郁一直梦想在众人的见证下求婚,他今天就让朋友们做见证,他单膝跪地郑重向关潇郁求婚,视频里纷纷响起“在一起”的呼声,二人相爱的人紧紧相拥。

剧情简介

平凡女大学生白凌凌暗恋网友“永远有多远”长达六年,却碍于两人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不敢表白,同时,她的毕业答辩也因陌生男子杨岚航的搅局而惨遭败北,最终延毕。

学业与爱情的双重失利,让白凌凌陷入史无前例的人生困境,被她认定为“宿敌”的杨岚航却鼓励她打破限制,继续深造,寻找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最终两人并肩作战,攻坚课题,取得科研成果的巨大进展,白凌凌也终于发现,原来杨岚航就是她一直深爱的“永远有多远”。

俄罗斯第一任沙皇 -- 伊凡四世(1530~1584),别称“伊凡雷帝”。他一生征战四方,把俄罗斯的领土扩大了数十倍,将莫斯科大公国变为了沙俄帝国。民间流传着N多他的传言,至于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我们来看看!

伊凡四世,是俄罗斯在位时间最长的统治者,执政50年105天。

1530年,3岁的伊凡四世即位,因为年幼只能让母亲代为摄政。那时的贵族们横暴夺权、倾轧谋杀,迫人的生长环境让伊凡从小多疑,冷酷无情且残忍嗜杀。这也与他日后铁血手腕镇压贵族和对外扩张,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

1547年,由大主教马卡里主持举行隆重的加冕仪式,将伊凡四世的大公称号升格为沙皇,领主政体改为了沙皇专制政体。17岁的伊凡四世成了俄罗斯 历史 上第一任沙皇。

1584年,伊凡四世去世,终年54岁。

结论: 未知

前博亚尔***安德烈·库尔布斯基在他的《莫斯科大公 历史 》中的描述到:伊凡雷帝从小就显示出残忍的一面,他会站在屋顶把猫和狗扔下去,看着它们悲惨地死去。也会骑马从街上疾驰而过,随意践踏路人。

事实上:一方面,孩子们(不仅仅是皇室的孩子)在 游戏 中可能会很残忍,表现在欺负小动物上;另一方面,库尔布斯基的《 历史 》旨在谴责暴虐的沙皇,在这样的前提下,真实性就值得再考证。

结论: 未知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癫痫?它不是单纯的偏头痛,也不能说无法控制情绪就是癫痫。伊凡雷帝是个多疑的人,所以并不能根据他的“表现”来确定是否就是癫痫。1963年,对他的遗体做出的研究表明,沙皇患有一系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但不能从骨头上确定他的精神状态。

结论: 假

有信件可以证明,沙皇爱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在她去世多年后仍记着她。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妻子的过世而不再信任人,不然他将如何治理国家,难道只靠自己吗?不过,伊凡雷帝生性多疑,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甚至处死了最初完全信任的人 --年轻时的顾问,即阿列克谢·阿达舍夫和神父西尔维斯特。

结论: 未知

伊凡雷帝一生共结婚8次,其中第5任妻子在新婚当夜就死了,所以很多时候被忽略。沙皇的第1和第3任妻子疑似遭人毒杀,第4、第6和第7任妻子都是在出家后死于非命。虽然,伊凡雷帝结婚多次,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他是娶新妻是为了抛弃摆脱旧人。

结论: 假

从各方面来看,沙皇都不是同性恋者:他通常有妃子陪伴,还曾向英国大使杰罗姆·霍西吹嘘说他已经和一千个女孩“交流”过。在他生命的最后,他还派了特别大使前往英国准备向英国公主求婚。

结论: 假

这……不用我解释了吧。

结论: 真

伊凡四世一生喜好征战杀伐,在一些战役中甚至亲自上阵。另外,对内为了他建立的沙皇专制,也是一场接一场的大屠杀。在1565~1572的七年间,大约有四千多家贵族被杀。晚年,他身着苦修僧人的粗布长袍,虔诚地忏悔他的罪孽。

结论: 假

伊凡雷帝确实是一位强大的统治者,但是…16世纪初的俄罗斯并没有“跪下”,而是一个年轻的、快速发展的大国。

结论: 假

16世纪的博雅尔并不是有害民族,而是当时精英中的最高等级。博雅尔杜马的成员、皇家总督、大使、总督 -- 都来自贵族家庭,他们的祖先世代为莫斯科王子服务,没有他们是不可能的。伊凡雷帝虽然处决过博雅尔人,但是并不是真正讨厌他们。他也没有任命最忠诚的农民,甚至是地位低的地方贵族来代替他们。

结论: 未知

1575年10月30日,伊凡雷帝将受洗的鞑靼王子西缅·贝克布拉托维奇立为王位。在给西缅的请愿书中,他谦虚地称自己为“莫斯科的伊万内茨王子”,并在“内格里纳之外……在旧石桥对面的奥尔巴特定居”。但他没有给任何人真正的权力,11个月后他回到了原来的地方,西缅被授予特维尔大公。 历史 学家仍在争论这种做法意味着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伊凡绝对不是厌倦执政。

结论: 未知

上述画作表现的是1581年11月16日晚上,伊凡四世在暴怒之中用权杖击打儿子伊万的头部后,从狂躁中清醒过来,头发蓬乱的他跪坐在铺满了红地毯的地上,右手把儿子搂在怀中,左手试图捂住儿子头上血如泉涌的伤口,眼中流露出惊惶恐惧和无助的神色。而伊万双目无光,半躺在伊凡雷帝怀中,但仍然左手支地,似乎试图挣扎着站起来。沉重的金属权杖沾满鲜血,被遗弃在一旁。

其实,没人可以确定这天晚上发生了什么,列宾画作展示的是否真实也无从所知。19世纪末的文献显示:王子伊万病倒,他的父亲伊凡四世从莫斯科打电话给医生,可惜治疗不成功,11天后伊万去世。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疾病,究竟是不是用棍子对头部致命的一击,我们不得而知。

结论: 假

所谓“征服”西伯利亚,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吞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至18世纪才结束。没有理由也没有证据证明伊凡雷帝是这个事件的发起者或领导者。

结论: 真

伊凡雷帝毕竟出身帝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绝不稀奇。他是当时莫斯科最优秀的演说家,他酷爱读书,博览群书,尤其阅读了大量 历史 书籍。擅长写作,对俄语有很高的造诣,是当时俄罗斯第一流的语言学家和作家,虽然大多数作品已经失传,现存的作品主要是政治性的,但他遣词造句的本领和尖刻讽刺的技巧却跃然纸上。伊凡四世是所有俄罗斯的大公、沙皇文化水平最高的,十分重视俄罗斯文化事业的发展,比如印刷术的推广就是一个例子。

结论: 未知

伊凡雷帝之死是一个 历史 谜团,他在54岁那年下棋时突然中风死去的。他的暴死在当时俄罗斯朝野引起种种猜测,为了以正视听,伊凡雷帝的次子费奥多尔一世继位后便宣布伊凡四世是自然死亡。

然而400多年后又有了新的发现。1963年在修复克里姆林宫里的阿尔罕格尔斯克大教堂时,伊凡雷帝的棺柩被打开,通过对他的遗骸进行的化学分析发现存在大量的汞(水银)。法医表示不排除用药物快速或者缓慢毒杀的可能。于是,有研究者认为伊凡雷帝是被谋杀的。但是,也有人认为因为伊凡雷帝患有梅毒,当时常用的一种治疗梅毒的药膏也含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178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