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往事之“珠宝女神最偏爱的国度——俄罗斯”

珠宝往事之“珠宝女神最偏爱的国度——俄罗斯”,第1张

珠宝往事之“珠宝女神最偏爱的国度——俄罗斯”

说起俄罗斯,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普金、斯大林这样的世界强人?是高尔基、普希金、托尔斯泰这样冲破暴风雨的海燕?还是柴可夫斯基和他的优雅的天鹅湖?亦或是伏特加和哥萨克骑兵所散发出来的豪气干云?

诚然,对于俄罗斯,国人有多太多的感触。既有沙俄时期割地赔款的愤怒,也有苏联时期战友加同志的豪情,还有巨变解体后的扼腕和叹息。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抛开这些不谈,今天小编只想和大家一起聊聊俄罗斯的珠宝文化和历史。

放眼世界来看,珠宝女神最偏爱的国度,非俄罗斯莫属。这个神秘的冰雪帝国的土地上,不仅出产全世界香洌的伏特加,更埋藏着如恒河沙数的黄金、琥珀、珍珠、祖母绿、蓝红宝和钻石。

“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女人们就算穷得吃不起面包,也仍然会高傲地穿着她们的貂皮大衣,戴着闪闪发光的珍珠项链和钻石项链,去剧院看一场《胡桃夹子》。”前苏联解体后,时任美国驻俄大使F-马特洛克如此回忆。而在他之前二百五十年,英国公主爱丽丝曾经在给母亲维多利亚的一封信中也曾震惊地写道:“沙皇宫殿里的珠宝,或许连您的收藏也无法与之相比。”

俄罗斯珠宝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神秘又最耀眼的传奇,在这个经常被冰雪和永夜笼罩的极北之国中,闪闪发光的宝石便是光明与希望,它见证着这个传奇帝国曾经的豪迈奢华,也是俄罗斯人永恒引以为傲的心头荣光。

流淌着黄金与珍珠的涅瓦河

1744 年,一个叫索菲亚的德国女孩穿着沾满尘土的裙子来到莫斯科时,心中对这个脏污、贫困而落后的国家充满了失望。可当她步履艰难地从污水中登上克里姆林宫的层层阶梯,却骤然被教堂尖顶上闪闪发亮的黄金顶座与吟游诗人七弦琴上那耀眼的宝石花纹眩晕了双眼。这个荒蛮的国度为何能如此戏剧般地同时容纳奢华与落后?这个粗鲁的民族如何能雕琢出不逊于意大利人的浪漫与文化?

三十年后,已经被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她找到了答案。那一天,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寒冷与丰饶都是上帝的恩赐,俄罗斯人即便注定只能在寒冷的泥泞中跳舞,可他们皮靴踢飞的石料,却一定是连教皇都要嫉妒的宝石。”

叶卡捷琳娜大帝花了毕生精力,把圣彼得堡城打造成远东的巴黎,而即便是拿破仑和路易十四统治下的花都,也无法与圣彼得堡十分之一的纸醉金迷相比。

没错,纵使俄罗斯宫廷的时尚节拍总是落后凡尔赛宫一拍,但一提到黄金和珠宝,沙皇的皇家亲戚们也只有艳羡嫉妒的份儿——谁会把3000 颗钻石镶在《圣经》封面上?谁会用成吨的黄金勾勒宫殿墙上的图案?谁会想在整座琥珀镶成的屋子里喝下午茶?谁又会把原本应当镶嵌在王冠上的孔雀石、碧玉与玛瑙尽数拿来铺设大厅的地板?

于是伦敦的社交界中,关于俄罗斯的话题总是那么神秘诱惑——这个遥远的北国有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宝石矿脉,那里的女人一边喝着烈酒,一边穿着紫貂大衣,那里贫穷的牧羊人经常连饭都吃不饱,可只要一向上帝祷告,却常常会在河滩上找到拳头大的天然金块……而所有的赞美和嫉妒到最后都总结为一句感叹:哦,谁叫那里是俄罗斯?

对,这就是俄罗斯,不需你景仰,却永远叫你无法忽视。女皇在冬蔷薇丛生的薄荷绿色宫殿中,浅淡而骄傲地向世界微笑,这抹微笑被永恒定义为俄罗斯人对珠宝的态度:喜好,但绝不顶礼膜拜,因为他们太过富足、太过豪迈。

这是别处无法比拟的国度,这是拜伦用“涅瓦河中流淌着黄金与珍珠”来形容的国度。所以俄罗斯的男人和女人们才会那样简单而质朴地热爱珠宝,就像他们热爱皮毛、鱼子酱与伏特加:哥萨克骑兵用黄金装饰自己的马镫,纺织姑娘拿紫水晶编入自己的发辫。那些北国风情的珠宝既不是纤巧细致的洛可可风格,也不是冷峻尖刻的哥特调,而是在浑厚大气的巴洛克中调入原生态的鲜活: 宽厚沉重的手镯,未经打磨的刻面宝石,硕大夸张的头冠,简单鲜艳的宝石配色……

优雅着同时野蛮着,这才是斯拉夫民族特有的华丽璀璨——而全世界绝大多数女人都在为了钻石而欢呼流泪时,俄罗斯的男人们却在发愁应该用什么来讨好未婚妻:就连一颗陨石,都动辄轻易为俄罗斯带来几万亿克拉钻石的慷慨赠礼,高傲的俄罗斯女郎们,又怎会轻易动了芳心?

最鲜明的Russian Style烙印

从十八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初,整整两百年时间,俄罗斯式珠宝风格一次次在全世界掀起流行风暴。沙皇的能工巧匠们,左右整个珠宝世界风格的能力,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

如果没有叶卡捷琳娜女皇,钻石对女人魔法般的吸引力无疑将大打折扣。1725年前,欧洲最时髦的钻石切割方式仍是古老却并不闪亮的玫瑰琢型,正是源于叶卡捷琳娜的强烈要求,意大利的钻石工匠才发明了能让钻石折射出更多光彩的明亮式切割。

没有传奇式的大师法贝热(Fabergé),珐琅、金银细丝镶嵌也不会成为现代珠宝艺术的主角。在长期与世隔绝的境况里,俄罗斯人用早年从欧洲大陆学来的镶嵌技术,创造了那些世所罕见的珍品。如今,Fabergé亲手打造的复活节彩蛋已成为珠宝史上最为辉煌的传奇之一。那些精美的雕刻、绘画与镶嵌,无论从哪一个艺术角度而言,都是无法逾越的魅惑珍品。

如果没有俄罗斯贵族对日常生活用品艺术化的苛刻要求,装饰艺术(Art Déco)风潮也不可能在上世纪初席卷全球。冬宫中用祖母绿和蓝宝石雕琢而成的孔雀自鸣钟、用金丝编织而成的晚妆手袋,都被公认为自文艺复兴以来装饰艺术的最高水平代表作。而俄罗斯人对于玉髓、紫水晶、碧玉的热爱,更推动了欧洲贵妇对东方风格珠宝的追逐。

就连路易斯·卡地亚(Louis Cartier)本人也承认,正是受俄罗斯珠宝的影响,他才会用粗犷的几何轮廓和多彩的对称宝石镶嵌来定义卡地亚历史上最受欢迎的“东方风格”——十九世纪的贵族女性狂热追逐Kokoshnik式冠冕,就来自于俄罗斯少女盛装时新月形带状花冠,优雅凝重的曲线中可容纳更多的宝石,无疑是夜晚舞会中的头面之王。

扇型kokoshnik

还有吗?当然,如果没有与俄罗斯大公Dimitri的一段刻骨铭心之爱,Coco Chanel又怎么能创造出那些风格凛冽、层次复杂的精巧设计?那些在涅瓦河边升腾的纯白雾霭和波罗的海中闪亮的金黄琥珀,都成为她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而哥萨克骑兵帽檐上的羽毛装饰,黑海寂静夜空中的闪亮星辰,也尽数在她的1932年钻饰系列中投影出了具象……

是的,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谢俄罗斯。

戛然而止的天鹅悲歌

世上只有一种宝石能拥有与帝王同名的荣耀,那就是Alexandrite——以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宝石。这种神秘宝石可在明暗不一的光线下呈现出不同色彩,因而被称为“白昼里的祖母绿,黑夜里的红宝石”。但如今,这种只出产于俄罗斯乌拉尔山脉的宝石已被开采殆尽,一如整个俄罗斯珠宝的命运,在最华彩处戛然而止,成为回荡于天际的凄婉绝响。

十月革命让镰刀与斧头代替了傲慢的双头鹫,盛极一时的罗曼诺夫王朝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消弥在历史的烟尘中,不留痕迹。昔日的沙皇御用珠宝匠流亡他国,传说中可买下整个欧洲的帝国珠宝库也不见踪迹。而与这些悲壮传说相伴的,则是人们对俄罗斯珍宝的留恋——当那些原本如冬雪季风定时来访的俄罗斯风尚突然断绝,富豪与精英们开始用前所未有的兴趣,寻找这些帝国最光彩夺目的遗迹。

大部分王室珠宝流入沙皇的欧洲远亲手中——只有皇太后玛丽亚-费多罗夫娜一人幸运地逃脱屠杀,这位俄罗斯王室唯一直系遗孀曾是丹麦公主,流亡后却不得不出卖自己的珠宝来维持生活。英国的玛丽皇后是她的主要光顾者,至今英国皇室的许多冠冕和胸针,都可在俄罗斯的王室画像中找到原迹。

而玛丽亚·帕弗洛娜大公妃的珠宝,则被委托给原设计者卡地亚出售,其中包括一顶装饰有七颗蓝宝石的冠冕(其中最大的一颗重达13720 克拉),一只镶有祖母绿的羽饰和一条镶嵌有3925 克拉梨形钻石的项链,这些不菲的珍品后来被出售给美国名媛芭芭拉-赫顿与各国王室,换成了大公妃四名子女的面包与房租。

美国商人则对Fabergé 的复活节彩蛋有着强烈的兴趣,除留在俄罗斯国内的10 枚彩蛋,50 枚复活节彩蛋的其余大部分都被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而《福布斯》杂志的老板马尔科姆·史蒂文森·福布斯无疑是复兴这些宝物的功臣——1960 年,他购买Fabergé 金烟盒送给妻子做婚姻周年纪念,顺带买了一颗彩蛋,那个时候,这些不为人知的小玩意仅值2000 美元。

而在此后 30 年,他购藏了包括9 枚Fabergé 皇室彩蛋在内的数百件法贝热珍宝,世人正是在他的介绍下,才渐渐开始了解这些沉默于历史角落的俄罗斯珍宝。如今,Fabergé 的后代们已重新复兴了这个业已断绝的品牌,沙皇彩蛋的拍卖价格也早已飙升到2 亿美元。

只是重温并不代表着复兴,如今的俄罗斯固然仍是北方让人生畏的强国,但俄罗斯珠宝固有的精巧和奢华已难被再度复刻。

1莫斯科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有着举世闻名的克里姆林宫、辉煌的红场,经典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奢华无比的莫斯科大剧院、令人激动的当代艺术景象和发达的地铁系统,众多地铁站本身就是一个景观。除了随处可见的经典以外

2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拥有俄罗斯欧洲大门之称的圣彼得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整个城市由42个岛屿组成,由

3苏兹达尔 俄罗斯旅游金环上有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璀璨“钻石”

俄罗斯是我们中国的一位伙伴,他离我们中国也非常的近并且俄罗斯还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可以很好的作为旅游的一个地方,很多人都想去俄罗斯旅游但是都在纠结去俄罗斯要去哪里我玩,今天我就来说几个去俄罗斯必去的几个地方。

红场:红场是俄罗斯莫斯科的一种象征,每年的5月9号胜利日都会在这里举行阅兵仪式。进入红场如同走进了俄罗斯精神的大门,红场上的一切都在体现着俄罗斯民族的悠久的历史。站在红场的中心环视一圈,你绝对看不到一栋不伦不类的现代化建筑,也看不到车水马龙的大街。即便是斯大林时代新建的列宁墓,也不是为了体现他的伟大而建在广场的中央。它一点不张扬地建在克里姆林宫的城墙下,与红墙融合在一起。

冬宫:这里是原来俄国沙皇的皇宫,同时这里也是象征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走进冬宫前厅只见两排雪白的大理石圆柱护卫着走廊,走廊尽头金光闪烁的楼梯很难让人忽略。这是一个何等富丽堂皇的楼梯啊!窗户、廊柱和灯具镶着金色的花饰,精美得令人惊讶。冬宫的规模毫不低于我们的故宫。冬宫的内部的各种壁画 雕塑 都很精致 但其奢华程度却是不可与沙皇村的叶卡特琳娜宫殿相提并论的。

叶卡捷琳娜宫:叶卡捷琳娜宫最初是送给皇后叶卡捷琳娜的一座宫殿。叶宫中的花园美丽而幽静,花园中的水塘两边种满了各种树木和花草,在宁静的水面上树木和建筑的倒影清晰可见;水塘中鸭子成群结队游水嘻戏,一个老鸭带着一群刚出生不久的小鸭在水中游来游去,一点也不怕人。叶宫宫殿的外墙和宫殿内金碧辉煌,在篮天白云下闪闪发光。宫殿中金壁大厅中的黄金墙壁更是无与伦比。虎珀宫也在其中。

圣以撒大教堂:圣以撒大教堂是圣彼得堡最大的一座教堂,由于是这个城市最大的教堂,你从城市的大多数地方都能看到它的顶,站在顶部的话可以把圣彼得堡一览无遗,可是战争给圣以撒大教堂这座教堂留下了不可修复的痕迹,现在去看圆柱上的弹坑依旧清晰可见。

列宁墓:这里是前苏联的领袖列宁的坟墓,列宁墓位于红场西面,外观是阶梯状的3个立方体。墓前的碑石刻有“列宁”字样。苏联虽早已解体,但列宁仍然受到俄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1924年列宁逝世后,他老人家的蜡像安静地躺在地下一层的冰棺中,庄严肃穆的红色花岗岩建筑,位于红场西侧中央。定期对外开放,排队进去,必须脱帽,不许说话,很肃穆。

  一、十分经典的“密西西比计划”始末

  有一个人,他的性格和经历与1719年和1720年的那场大阴谋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我们只能以它的始作俑者约翰劳(John Law)一生的简短描述作为密西西比大疯狂的历史的开场白。历史学家们有的认为他是一个骗子,有的说他是一个疯子,众说不一。在他的一生中,由于他的计划的不幸后果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里,人们就用这两种称呼来叫他。但是,后世之人发现如此对待他是不公平的,他与其说是骗人,不如说是受骗;与其说是犯罪,不如说是受害。他对信用的原理和真正原则了如指掌,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熟悉金融问题;他所建立的系统轰然崩溃主要不是因为他的缺点,而是因为他建立这个系统的基础人们的不是。他没有料到整个国家人民贪婪的狂潮;他也不知道,自信象怀疑一样,可以无限制地增长,希望可以象恐惧一样四处泛滥。他如何能知道法国人会象寓言中的那样,在他们发疯般的渴望中,杀掉给他下了那么多金蛋蛋的鹅呢他的命运就象第一个从伊利湖向安大略湖漂流的划船一样。他出发时,河面上波平如镜,视野宽阔;他的行程既迅捷又愉快;此时来看,有谁能阻挡住他前行的轻舟呢可是,天哪!眼前就是大瀑布;当他明白时,时间已经太晚了。以前载着他快乐前行的水流如今竟成了他的葬身之地。他试图按原路返回,但是水流太急了,他微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对抗;于是,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流逝,他离那势如雷霆的瀑布也越来越近。他与河水一起飞越嶙峋的岩石,还有他的小船,也一道落入谷底,被水面撞成了碎片。劳和法国人就是这样,劳是划船人,法国人是河水。

  约翰劳于1671年生于爱丁堡。刚满14岁就被父亲带到会计室中艰苦劳动了三年。他对于数字表现出了非常的热情,年纪不大时就在算术上显示了非凡的才能。1688年父亲去世,从此他就完全从令人厌烦的事务中脱身出来,带着继承来的收入,到外面闯荡世界。

  他先后在伦敦、佛兰德斯、荷兰、德国、匈牙利、意大利和法国游荡了多年。他对各个国家的贸易和资源变得异常熟悉,并日益坚定地认为,如果没有纸币,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繁荣。在这14年中,他的成功似乎主要在于赌博方面。在欧洲各国首都每个有名的赌场里,他都声名显赫,人们都认为他是同时代最精于计算、善于利用错综复杂机会的人。

  1715年,法王路易十四去世,奥尔良公爵被指定为摄政王。这时候,法国的财政到了崩溃的边缘,由于国王的腐化堕落和上下各级官吏的争相仿效,整个经济秩序一片混乱。全国的对外债务已达30亿里弗赫(Livre法国旧时流通的货币名)。而每年的税收总共才14500万。为改变局面,摄政王下令重铸货币,这样一来货币贬值1/5,那些拿1000个金币或银币到造币厂的人领回了面值相同的货币,但是金属的重量只有原来的五分之四。借助这个计谋国库获得了7200万里弗赫的收入,国家的整个商业操作变成了一团糟。税赋数目的轻微减少平息了民众愤怒的呼声,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人们忘记了未来会出现巨大不幸。

  在这场财政纷乱之中,劳出现了。他向摄政王提交了两份备忘录,提出由于货币不足以及货币贬值,噩运已经笼罩了法兰西。他认为如果没有纸币的辅助,金属货币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商业国家的要求;他还特别以英国和荷兰为例来阐明纸币的好处。他用许多关于货币信用的真实论据来说明重建法国货币信誉的办法,因为当时法国货币在欧洲诸国中十分不景气。他建议摄政王建立一个银行,这个银行有权管理国家的税收,并以这些税收和不动产为基础发行纸币。他还进一步提议以国王的名义管理,但必须由议会指定而组成的委员会来控制它。

  1716年5月5日,皇室发布命令,授权劳与他的兄弟一道建立一个名叫“劳氏公司”的银行,它发行的纸币可以用来缴税,资金为600万里弗赫,每500万里弗赫一股,共分为12000股,其中1/4可以用金属货币购买,其余的可以用国库券的形式购买。

  约翰劳从此踏上了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30年对金融事务的研究使他在处理银行事务时游刃有余。他使自己发行的纸币可以随意购买或兑换,并且发行后价值不变。这是他政策的主要成就,并且立即使他的纸币变得比金银还要有价值,后者经常会由于政府不明智的干预而贬值。一千个银镑在第一天还与它们的面值相符,第二天就会跌至原来的5/6;而劳氏银行发行的纸币则一直保持它原来的价值。劳同时宣布,如果一个银行家在发行纸币时没有足够的担保可以满足所有的要求,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上述一系列事件造成的结果是:他的纸币在公众心目中的价值迅速升高,比同样面值的金属货币价值高出1%。不久,全国的商业贸易就从中获得了利益。逐渐萎缩的商业慢慢复苏过来;人们开始按时纳税,抱怨声也渐渐少了;人们心中对纸币的信任完全建立了,如果这种信任继续下去的话,整个境况会变得更加有利。一年之中,劳发行的纸币的市场价格超过了面值的15%,而国库券,或者说是由政府发行、用以偿还奢侈的路易十四所欠债务的证券,则下滑到了面值的215%。这个对比对劳太有利了,以致于整个国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他身上,他的信誉也蒸蒸日上。与此同时,劳开始了使他名垂后世的著名计划。他向摄政王提议建立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应拥有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路易斯安那州做生意的特权。据说这两个地方遍地都见金银;并且,如果在这场独一无二的贸易中获取巨大利润的话,就可以成为唯一的税赋承包人和钱币的唯一铸造者。贸易特许状于1717年发了下来,公司顺利成立。整个资本被分为20万股,每股500里弗赫,这些股票可用国库券以面值购买,尽管面值500里弗赫的国库券在市场上只能换来160里弗赫。

  就在此时,投机的狂潮席卷了整个法兰西。劳氏银行产生了很好的信誉,以致于他所做的任何承诺以及他认为合适的承诺都被人们马上坚信不疑。后来,银行被改建成了法兰西皇家银行。在如潮的赞誉声中,劳和摄政王有点如痴如醉,他们忘记了前者大声宣布过的准则,即如果一个银行家没有必要的资金来支持自己发行的纸币,他就只有死路一条。这个银行刚从私营转为国营,摄政王就指使它发行了面值10亿里弗赫的纸币。这是偏离正确原则的第一步,这时候,法国议会给劳带来了一点麻烦。议会打刚开始起就对劳作为一个外国人对本国的巨大影响怀有嫉妒之心,并且对他提出的计划的安全性提出了疑问。议会还通过一个法令,严禁劳氏银行以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征税;禁止所有的外国人以任何名义干预国家财政,违者将给予重罚。

  劳在惊惧之中逃到皇宫中,他祈求摄政王采取措施来使议会就范。后者下令逮捕议会的议长和两名议员,将他们关押到远方的监狱,这才压制住了议会的反抗。

  遮住劳眼前大好前程的一片乌云就这样被吹散了:从自身的危险境地解脱之后,劳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著名的密西西比计划之中,公司的股份急剧增加。1719年初,政府发布文告,授予密西西比公司全权在东印度群岛、中国、南太平洋诸岛,以及柯尔伯建立的法国东印度公司所属各地进行贸易。由于业务的快速增长,这个公司认为自己更适合被称为印度群岛公司,并新增5万股新股。劳所展示的前景异常辉煌。他保证每份500里弗赫的股票每年可以分红200里弗赫。由于这些股票是被用国库券以面值购买的,500里弗赫的面值只抵得上100里弗赫的实际价值,每一股的利润竟达到200%。一直在高涨的公众的热情使人们无法抵御如此看好的前景诱惑。至少有30万人申请购买这5万份新股;劳在甘康普瓦大街的住宅从早到晚都挤满了渴切的申请人。由于不可能满足所有的申请人,新的股票持有人的名单只能在几周后才能敲定,在这段时间内,公众的焦急心情达到了疯狂的顶点。公爵、侯爵、伯爵以及他们的夫人每天都在劳的门口等候几个小时后知道结果,最后,等候的人数达到数千人,并充斥了大街,为防止互相推挤,他们搬到了相临的套间内暂住,以便能经常靠近那座新的财富圣殿。旧股的价格节节上扬;在整个国家金色梦想的诱惑下,新的申请人源源而至。最后,公司认为可以再发行30万新股,每股5000里弗赫;这样的话,摄政王就可以利用公众普遍的热情还清所有的国债。为此目的,社会上必须有15亿里弗赫的资金。举国上下,人们一片狂热,在这种状态下,即使三倍这样数额的金钱人们也愿意拿出。

  这时的劳正处于财富的巅峰,法国人也在迅速地接近痴迷的顶点。劳这时发现他的住处太不方便了,他就搬到了旺多姆广场,并租下了苏瓦松官邸。那些投机商们也随他到了那里。宽阔的广场很快变得和甘普瓦大街一样拥挤:从早到晚,熙熙攘攘。广场上搭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帐篷供买卖股票和出售饮料点心。人们高声谈话的声音整日沸声盈天,以致于法庭设在广场边的一位法官向摄政王和市政府抱怨说他听不到律师辩护的声音。

  看到同胞们一个个做着愚蠢的事且不能自拔,马歇尔维拉尔斯这个心地正直的老兵感到非常苦恼,一提到这件事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有一次他坐在马车里驶过旺多姆广场,看到人们醉心于买卖股票之中;这位性格暴躁的绅士心里很不痛快,他突然命令车夫停住马车,然后他把头伸出车窗,对着人群大声疾呼了半个钟头,要求他们停止这种“招人厌恶的贪婪行为”。这个举动看来不太明智。人们的唏嘘和嘲弄潮水般涌向这位勇敢的绅士,直到他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东西破空飞向自己的脑袋时,才悻悻地驾车狼狈而逃。以后他再也没有这样做过。

  两个更加清醒、安静和富于思辨思想的学者,德拉莫特和提哈松神父互相祝贺对方至少没有卷入这场奇怪的狂热行动。但几天后,这位德高望重的神父就前去苏瓦松官邸买股票去了,当他出来时,正碰上为同一目的向里走的朋友德拉莫特。他说:“哈!那是你吗”“是的”,拉莫特快速从他身边走过,说:“那可能是你吗”他们第二次再聚在一起时,两位学者高谈阔论哲学、科学、宗教,但再也没有勇气对密西西比计划发一句微词了。最后,当这件事终于被提起时,他们一致同意以下结论:一个人永远不应该发誓不干某一种事;还有,世上不存在什么即使聪明人也不能享受的豪华与奢侈。

  在那个时代,劳这位新财神成了国内最重要的人物。摄政王的接待室里留不住一位朝臣,因为无论是贵族、法官还是主教们都涌进了苏瓦松官邸;陆军、海军的将领,地位尊贵的女士们,以及每个世袭有爵位或身居要职、认为自己有优先购股权的人都坐在劳的会客室,乞求劳卖给他们印度公司的股票。劳非常繁忙,连1/10的申请者也会见不了。所以申请者们绞尽脑汁,想出各种策略以接近他。许多人每天都到这里,坚持了两个星期才达到目的。有人想出了极其滑稽可笑的办法来争取与他谈话的机会。有一位努力几天仍不能如愿的女士,放弃了在劳家里访问劳的希望;但是,她命令自己的车夫,当她外出时,他必须仔细观察,如果看到劳先生走过来就让马车撞到灯柱上,把她摔下。她的马车夫保证完成这个嘱托。这位女士在城中一直转了三天,心中一再祈求上帝赐给她被摔下的机会。第三天快结束时,她终于看到了劳先生;她马上抓住缰绳,对车夫大声叫道:“快让马车翻倒!以上帝的名义,让马车翻倒!”车夫驾车向柱子撞去,这位女士尖叫着,车子翻了。看到这场事故的劳当然不会放过向女士献殷勤的机会,马上跑到出事地点来救助。这个狡猾的女士被带到了苏瓦松官邸,在那里她觉得自己应该从“惊恐”中恢复过来了。他向劳先生道歉之后坦白了自己的计谋。劳微笑着记下了这位女士的名字,允许她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另一个故事讲的是布莎夫人的事。她得知劳在某座房子里吃饭后,就驱车前往,谎称房子已经失火。公司的人立即离开饭桌向外逃命;当所有的人往外跑时,劳却发现有一位女士急匆匆向他走来,他觉察到其中必定有诈,就向另外一个方向跑走了。

  有一段时间,由于人们自信心增强,贸易也变得发达起来,做生意无不有利可图。特别是在巴黎,这种情况更是明显。外地人从各个方向涌进首都,他们不仅要挣钱,也要花钱。奥尔良公爵夫人,即摄政王之母,曾粗略地计算过这一时期巴黎人口增加的数目,有305万人。主妇们不得不将床支在阁楼上、厨房里、甚至马厩中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借宿者的需要;城里满目皆是各式各样的马车和其它交通工具,以致于在主要干道上它们也只能缓慢前行以避免事故发生。全国的织布机都在异常忙碌地赶制华丽的缎带、丝绸、宽幅细布和天鹅绒。这些东西的价格由于纸币发行量太大而涨到了原来的四倍。食物的价格也一日千里。面包、鲜肉和蔬菜的价格以前的人连想也不敢想;劳动的报酬也以同样的比例上涨。以前每天赚15苏的工匠现在拿60苏。到处都在建新房子;一种虚幻的繁荣照花了全国人民的眼睛,没有一个人看到地平线上预示风暴很快就要来临的乌云。

  1720年前社会仍然不断走向繁荣。议会一再发出警告:纸币发行量过大迟早会使国家经济崩溃。但是这些警告被置若罔闻。对财政一窍不通的摄政王认为,既然发行纸币能带来这么大的好处,那就不应该对发行进行任何限制。如果5亿里弗赫的纸币就有如此的优势,再发行5亿就能有更大的好处。摄政王这个巨大的谬误没有遭到劳的反对。人们极度的贪婪支撑着这个海市蜃楼:印度群岛股票和密西西比股票的价格越高,银行就同步发行越多的钞票。这就象波将金(17391791,俄国陆军元帅,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宠臣和亲信)为使他的女皇惊喜而建造的富丽堂皇的宫殿:巨大的冰块一个叠着一个;顶上带有涡卷形装饰、爱奥尼亚式的冰柱显露着工匠炉火纯青的技艺,这些冰柱形成了一个高贵典雅的门廊;冰做的圆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太阳的光芒只能使它镀上一层金色,丝毫不能融化它。它金光闪烁,象用水晶和钻石建成的;但一旦从南方吹来温暖的轻风,这座雄伟壮丽的建筑物就溶化了,并且不可挽回。劳和他建立的纸币系统也是如此。一但公众的不信任之风不断地吹向它,它就会变成一堆废墟,谁也无法使它重振雄风。

  第一次小小的警告发生在1720年初。孔蒂亲王由于在要求购买新上的印度股票时被劳拒绝,就用三辆马车拉着自己的数额惊人的纸币到劳的银行,要求将纸币兑换成硬币。劳向摄政王抱怨,说孔蒂亲王此举如果被许多人效仿的话会给国家造成很大的危害。摄政王对之也很清楚,就派人把孔蒂亲王找来,生气地命令他把自己兑换来硬币的2/3重新存入银行。亲王被迫遵从这个独裁的命令。令劳高兴的是,孔蒂此举并不得人心,每个人都谴责他的吝啬和贪婪,都认为劳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非常奇怪,这次虎口脱险并没有使劳与摄政王明白紧缩银根的紧迫性。出于不信任,又有许多人模仿了孔蒂的举动。稍稍精明的股票投机者都正确地预见到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对银行投资很多的布尔东和拉理查迭赫悄悄地、每次一小部分地把他们的纸币兑换成硬币,并将硬币运往国外。他们还买了许多能尽量带走的金银器皿和昂贵的珠宝,然后秘密运到英格兰或荷兰。一个名叫韦尔马莱的投机商嗅到了即将到来的风暴,就购买了价值超过100万里弗赫的金币和银币,并将其装到农夫的一辆马车上,用干草和牛粪盖好,然后,他装扮成一名浑身肮脏的农夫将一车贵重的东西安全运到比利时,又从那里设法运到了阿姆斯特丹。

  时间一长,流通的硬币就出现了严重的匮乏。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政府还是没有遏制住贵重金属不断流向英格兰和荷兰的趋势。留在国内的少量硬币也被小心翼翼地保存或隐藏起来,最后,国内硬币到了极度匮乏的程度,贸易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劳开始了他大胆的设想:完全禁止硬币的流通。1720年2月,政府颁布了一个法令,禁令任何人拥有超过500里弗赫的硬币,违者除没收所有硬币外还要被处以数额很大的罚款。它还鼓励人们寻找违规者;它保证告密者可以得到他发现违法金额的一半作为报酬。在这种闻所未闻的政策下,全国响起了一片痛苦的呼声。从此每天都会发生最可恨的迫害事件,摄政王和不幸的劳遭到人们雨点般的咒骂,密西西比股票的价格跌得很快,实践上没有什么人相信这个地区蕴藏巨大财富的神话了。为重树公众对密西西比计划的信心,政府采取了最后的措施。政府宣布了强制征兵计划,巴黎所有贫穷的流浪汉都被强制入伍。大约6000多名街头的地痞流氓象在战时那样被拘留,并由政府提供衣服和工具,装船驶向新奥尔良,据说要在那里的金矿上干活。他们排成队,肩上扛着镐和锹,日复一日地通过巴黎街头,然后分成小队来到各个港口,等待被装船运往美洲。他们之中有2/3没有上船,而是分散到了法国各地,他们卖掉工具来换取所需要的东西,然后重操旧业。不到三个星期,他们中的一半人又出现在巴黎。虽然这样,这个策略还是造成了密西西比股票稍微的好转。许多容易受骗上当的人认为公司又积极地开辟了新的财源,不久以后,金锭、银锭又会潮水般涌进法国。

  在君主立宪制度下,人们也许会找到更切实的办法来重建公众的信心,比如英国,在后来的某个时候,同样的欺诈带来了相似的痛苦,但却采取了迥异的办法来弥补邪恶带来的损害!不幸的是,在法国,弥补损害的角色又落在了造成损害的人手里。摄政王努力想让法国从灾难中解脱出来,可他专横的作风反而使它陷入了更深的泥淖。一切交易只能用纸币进行,从2月1日到5月底,纸币就发行了15亿里弗赫,合600万英镑。可是,只要出现过一次惊慌,政府就再也无法使人们对不能兑换成硬币的钞票怀有任何信心了。

  毫无疑问,印度群岛公司的信誉对于全国范围内纸币的信誉有很大关系。于是,内阁会议提议,如果赋予公司一些特权可以使它渡过困难时期的话,那将能带来很好的结果。带着这种想法,内阁建议将进行海上贸易的特权赋予公司。政府于是颁布了相应的法令。但是,非常不幸的是,这个法令忘记了这样会使全国的商人全部破产。关于赋予公司这个巨大特权的想法遭到了全国的嘲弄,人们一次次上书议会,要求他们不注册它。他们这样做了,但却惹火了摄政王。他说他们这么做的结果是煽起了叛乱之火,并把他们放逐到布鲁瓦兹。议员们大义凛然地到了那里,他们决心与摄政王对抗到底。

  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法国以在歌唱中发泄不满而闻名。下面这首讽刺诗就出自那个时期:

  星期一,我买股票去,

  星期二,我赚了几百万,

  星期三,我买家具,

  星期四,我买好衣衫,

  星期五,我跳舞去,

  星期六,我进了乞丐收容站。

  由于公众心情激奋,劳尽量不使自己在没有护卫的情况下暴露在大街上。他把自己关在摄政王的皇宫中,以免受到任何攻击;每当他冒险出门时,他不是乔装改扮就是坐在一辆两旁有全副武装护卫的皇室马车上。关于人们对劳的憎恨程度如何,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如果他落入人们手里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一个名叫布尔赛的绅士坐着马车通过圣安杜瓦纳大街时,去路被一辆出租马挡住了。布尔赛的仆人不耐烦地叫那位出租马车车夫把道让开。对方拒绝了,他就一拳打在对方脸上。骚动之中,一大群人围在了四周。布尔赛走出马车想调解一下,可那位出租马车的车夫认为他又是一个攻击者,恐怕自己双拳难敌四手,就放声大叫起来,“救命啊!救命啊!杀人啦!杀人啦!劳和他的仆人想杀死我!救命啊!救命啊!”听到叫喊,人们都手持棍棒和其它武器从他们的商店里冲出来,其他的人则收集起石块来向那位想象中的银行家报复。幸运的是,耶稣会的教堂的大门其时正大开着,布尔赛和他的仆人看到人们向他们冲过来,就飞快地向里面跑去。他们跑到祭坛边,人们也追到那里。要不是他们发现通向圣器室的门开着,马上跳进去把门在身后关死,他们肯定会受不少苦头。在又惊又怒的牧师的劝说,暴徒们才离开了教堂。他们发现布尔赛的马车还留在大街上,就把怒火发泄在了这上面,把马车毁坏得面目全非。

  1720年10月,一个命令发布了,它规定第二年9月以后所有面值在1000至10000里弗赫的钞票都将没有任何价值。印度群岛或密西西比公司被剥夺了造币权、代收赋税权以及其它所有的优势和特权。这个公司成了一个地道的私人公司。这个措施给了整个纸币系统一个致命的打击。劳已失去了对法国议会的任何影响;公司也被剥夺了豁免权,再也无回天之力。所有被怀疑在全国人民都在受骗时牟取非法利润的人都被搜寻出来并受到了重金罚款。

  由于在国内生活已经不再安全了,在绝望之中,劳决定离开法国。人们都认为他已是个家财万贯的富豪。但是,这个想法完全错了。尽管在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赌徒,他却表现出了很大的慷慨,他不愿以毁灭一个国家为代价来使自己变成富人。在人们对密西西比股票的痴迷达到顶峰之时,他毫不怀疑他的计划将要达到最后的成功:使法国成为欧洲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他把自己全部所得购买成了法国的地产这个举动可以证明他对自己计划稳定性的信心。他没有积聚一件金银器皿或珠宝,也没有象不诚实的投机者那样把钱送往国外。除了一颗价值约五、六千英镑的钻石外,他所有收入都投资在了法国;当他离开法国的土地时,他几乎一贫如洗。仅这个事实就可以洗刷掉经常不公正地加在他头上的欺诈的罪名。

  劳于1729年在威尼斯去世,去世时他的处境非常悲惨。下面就是当时人们为他写的墓志铭:

  “这里长眠着那个著名的苏格兰人,

  他的计算技巧无人匹敌,

  他用简单的代数规则,

  把法国变得一贫如洗。”

  二、 419诈骗案也叫尼日利亚骗局

  419诈骗案在八十年代时多以普通邮件方式,但互联网出现以后又掀起新高潮。大多是通过电邮形式,说有大笔遗产可以领取但因为有法律问题需要小量钱财帮助,应允会有大笔回报。叫419是因为这类骗局是由尼日利亚一帮家伙发明的,尼日利亚的PENAL CODE 是419

  这类电邮大多是有名有地位或有显贵身世的人向你请求帮助:

  “我是一名州长夫人,由于国内发生了政变,州长不幸身亡,生前隐匿了大约3500万美元,没有被新上台的军政府发现。急需将该款项以别人的名义,作为投资款汇出境外。希望得到您的合作。事成后,您的公司或个人将得到这笔资金的30%作为报酬”

  熟悉“尼日利亚骗局”的人大多是从类似的邮件开始的。总之是有一笔巨款,因某种变故必须汇出国,希望收件人能借其银行账户一用,当然不会让你白帮忙,会有一笔巨款作为回报。而且她会煞有其事地给你她律师的电话、银行存款证明等等,在取得信任后,骗子会要求收信人在其账号中存入上万美元的所谓“手续费”或其他费用,此时很多人已经被那上千万美金的诱饵套牢,或许内心也曾划了许多问号,但最终还是无法抵挡一夜暴富的诱惑而自投罗网。

  尼日利亚骗局的案发原因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大跌有关。 石油是尼日利亚最大的外汇收入,价格大跌之后对很多从事石油交易的商人打击惨重。于是,那些本来受过高等教育、英语流利的专业人士索性利用自己熟悉国际贸易的特长,改行从事另一种跨国生意,那就是国际诈骗。

  他们设计的“尼日利亚骗局”起初以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小型企业主为诈骗对象,骗取了巨额钱财。根据美国境内对抗《419大联盟》活动组织透露,由 1985到1999年 14年间,“尼日利亚骗局”从美国骗取的金钱超过50亿美元,而且“尼日利亚骗局” 一度成为尼日利亚的第三大“工业”。 2000年9月,瑞士联邦警察局发表的公报显示,尼日利亚骗子每年在网上行骗钱财达4000万美元。美国是迄今尼日利亚骗局的最大受害国,据统计大约有 1%的收件人上当。2003年年初,白宫向尼日利亚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尼日利亚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美国将实施经济禁运。

  早在1992年,中国上海就有一家公司被骗280万元。香港迄今已有近百人被骗,被骗金额超过1000万港元。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欧美国家纷纷向尼日利亚施压,这种骗局目前正向中国等东南亚地区蔓延。传统的邮递信件方式已经改为发放电邮,行骗地波及到亚洲各国以及俄罗斯、新西兰等国。而且这种无本万利的买卖引来许多效仿者,昔日的“尼日利亚骗局”逐渐演变出“津巴布韦骗局”、“塞拉利昂骗局”、“ 象牙海岸骗局”或其他非洲国家的骗局。

  海湾战争爆发后,又有骗子自称是伊拉克前副总统默罕穆德阿其滋的儿子发出求助邮件,也有以发现了伊拉克宝藏的美国大兵的名义发出邮件。一旦你上当后骗子大多销声匿迹,也有一骗到底的,事成后鼓励你亲自去尼日利亚领取酬金,如果赴约,自然凶多吉少。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有17位外国人为领取酬金赴尼日利亚后被杀害。

  除了以上两个经典例子外,还有许多案例:最近巴尼莫道夫的$50Billion巨额诈骗案;南海泡沫;郁金香狂潮;连环信;**骗局;传销诈骗; 征婚骗局; 白血病骗局 等等

  法律允许的贪婪是自由经济,越线的则是骗局 ,无论这些骗局在开始是披上多么华丽的外衣,多么能迷惑人,但是最终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欺人者必遭人唾之,欺人者必遭天谴。

一千零一夜的由来:

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

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扩展资料

《一千零一夜》(下文简称《夜》)所描写的社会背景主要是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以中央集权制为特征的封建统治者,时权力的意识由程圣时代开创的“议事制”治邦,转向由帝国最高领袖哈里发“钦定”一切事物的极权专制统治,形成以权力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体制。

伊斯兰教自创立起就突出领袖的模范作用,以榜样的力量来维持社会秩序。伊斯兰社会一宜崇尚穆圣和正统哈里发的伟大人格和历史作用,认为英明的领袖是领导国家和民族的理想典范。

在阿拔斯王朝前期,中央大一统的帝国政权在统治国家和管理人民中,就更是强调中坚领袖(哈里发)具有的至高地位。

因而民众对统治者如何运用权力的期待只能是被动的,即寄希望统治者“自己”能主动公正执政、执法,成为“典范”,这其实是一种乞求恩赐的无奈,并无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作用。

《夜》的开篇以“理“劝说暴君山鲁亚尔要公正对待妇女,最终以国王的忏悔认错而结尾。如《夜》的终篇这样描述国王的仔言:山鲁佐德,早在这几个孩子出世之前,我就已赦免你了。因为我见你贞洁纯真,情感真挚。

原真主保佑你,保佑你的父亲和母亲,你的祖先和族亲。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我已赦免你,让你免受各种伤害。这番仟悔之言实质上是国王对自己滥用权力、伤害无辜的暴虐行径的反省,也反映了民众对贤明君王的期待。 

总之,权力与政治是一对孪生兄弟,彼此不可分离,所以也有学者将权力观称之为政治观。《一千零一夜》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宣扬“劝君施仁”的权力观,通过故事的铺展。

描述了以“国王们”为代表的封建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权力特征,以及民众对统治者“权力”行使的思辩和诉求,其中贯穿始终的基本思想是要求实现“公正”与“平等”。

《夜》中的大多数故事都是围统统治者展开的,君王的称呼有国王、苏丹、哈里发和执政者四种,对君王修养及其行为推则有大量篇幅的描述。文中所阐述的权力观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政本位文化基础之上的,限定在社会政治价值及其相关的道德伦理价值,即所谓的“明主仁政”。

《一千零一夜》是在阿拉伯文化的沃土上孕育而成的多民族文化交融汇合的产物,这部文学名著汇集了古代近东、小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情节诡谲怪异,神幻莫测,优美动人,扣动着匹界各国读者的心,焕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

全书出场的人物形形色色,构成了一幅广阔的历史冈卷,形象地再现了巾匹纪时期阿拉伯国家以及周边国家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这部民间故事集,以它离奇多变的题材,洒脱的艺术手法和神幻莫测的东主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小匹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图景。

俄罗斯

俄国国徽上的双头鹰图案,本是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Flavius Valerius)设计的,象征罗马帝国东西两部分领土的统一。君士坦丁在306到310年为罗马副帝,310到337年为罗马正帝。他受其母亲海伦娜太后(基督教尊其为圣徒,拿破仑被流放的圣赫勒拿岛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的影响而信奉基督教。他是罗马帝国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曾经颁布了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的《米兰敕令》。公元330年,他迁都拜占廷,并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宣布这里是第二罗马。他在军事、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改造了罗马帝国,奠定了以东方为中心的罗马帝国拜占廷时代的基础。他设计了双头鹰徽记,象征帝国的东西两部分领土地位平等、神佑“东西两罗马”——罗马城和君士坦丁堡城。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分裂后,东罗马帝国继承了这个标志,象征只有拜占廷才是东西两罗马帝国的唯一合法继承者,西罗马帝国则恢复了早期的帝国鹰徽,不久就被日耳曼蛮族灭亡了。

公元1453年,“第二罗马”君士坦丁堡沦陷。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城中战死。他的侄女索非亚逃到了罗马。长大成人后,于1472年嫁给了莫斯科领主伊凡三世。伊凡三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的君王之一,被视为俄罗斯国家的奠基人。他在迎娶索非亚公主的同时,宣布自己是拜占廷帝国的继承者,同时继承了拜占廷帝国的国徽,并且宣布莫斯科为“第三个、也是永久的罗马”。伊凡三世还给自己冠以“TSAR(恺撒的俄语发音)”的头衔,因此,俄罗斯的“沙皇”称号,也自其开始。伊凡三世统一了雅罗斯拉夫尔、诺夫哥罗德、特维尔、彼尔姆、梁赞等诸侯国。1480年,他打败了阿赫马德汗,停止对金帐汗国(Golden Horde)的纳贡,结束了两个半世纪的蒙古人统治,赢得了独立的地位。新的国家成立了,并且获得了其他欧洲国家的承认。1497年,伊凡三世颁布了全俄罗斯法典(Sudebnik),建立了古俄罗斯的政府机构。在这部法典中,规定了拜占廷的双头鹰国徽为俄罗斯国徽,并且将其图案刻在了俄国国玺上。同年,一面镀金的双头鹰徽记被安放在了克里姆林宫的斯巴斯基塔楼(Spasskaya Chamber)上。俄罗斯获得了象征自己国家的标志。同样在这部法典中,他还限制了农民的流动,规定只有在圣尤里节(俄历11月26日)前后两周期间,农民才可离开土地四处走动,开辟了俄罗斯的农奴化进程。

从1539年开始,莫斯科大公国的国徽图案发生了变化。1562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在双头鹰的胸部增加了一块盾牌,中央是基督教经典中著名的“圣乔治(俄语称为圣格奥尔基)骑士屠龙”的画面。同时,双头鹰头部王冠上也增加了十字架的标志。在这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俄罗斯国徽中,王冠的数目并不完全一样。有的是一个,有的是两个。

沙皇费多尔·伊万诺维奇统治时期,东正教势力在俄国上升。1589年,沙皇在双头鹰的两个脑袋中间增加了基督教圣地—各各他(Golgotha)圣墓十字的图案,增加了国徽的宗教意味。就在同一年,设立了全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的神职地位,总领全体东正教信徒,并且在俄罗斯建立了教堂自治制度。直到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标志还随处可见。

随着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被俄罗斯领主会议推举加冕为沙皇,俄国历史上的“空位时代”在1613年结束。俄罗斯开始向西方的强国——瑞典和波兰张望。俄国国徽图案再次被改变。1625年,首次出现了三个王冠的图案。1645年阿列克谢即位后,这个徽记开始经常使用。1654年,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新的双头鹰国徽被挂上了斯巴斯基钟楼——沙皇已经改变了鹰徽的图案。原来拜占廷风格的老鹰被神圣罗马帝国风格(西罗马风格)的雄鹰取代。收拢的鹰翅变成了展开的鹰翅。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和上面国徽中双头鹰的不同。1667年,同波兰争夺乌克兰的战争结束,鹰爪中增加了权仗和宝球的图案。1667年12月14日,第一部关于沙皇称号和国徽的专门法律被制订出来。其中规定,“双头鹰是沙皇和大君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陛下,大俄罗斯、小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独裁者和保护者,全俄罗斯沙皇的君权标志”、“三个王冠,代表沙皇陛下征服的三个强大而光荣的王国——喀山、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亚”。

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国徽又发生了变化。1698年,环绕双头鹰的胸颈部,增加了圣徒安德烈的标志——交叉的斜十字(在西方被称为安德鲁十字)。值得一提的是,1710年,距离彼得大帝被俄国元老院授予“俄罗斯帝国皇帝”称号之前差不多整整十年,双头鹰上面就加上了皇冠的标志。

从这个时期开始,帝国双头鹰由棕色改为黑色。

1721年,俄罗斯改为帝国。1726年,叶卡捷琳娜一世女皇规定双头鹰国徽的底色为**。1729年颁布的法令,规定俄罗斯国徽图案为:“黑色的双头鹰,位于**背景上,头顶为帝国皇冠的图案,胸部是红色盾牌,中央为圣乔治,**披风,白马,下方为被打败的黑龙。鹰的左爪托宝球,右爪托权仗” 。安娜女皇邀请一个瑞典雕刻师将其刻为国玺。作为图案主体的双头鹰的形状就此被固定下来,一直到1856年,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沙皇保罗一世在俄国历史上被认为是一个神智不健全的皇帝。他率领俄国参加了第一次反法战争,从法国手中夺到了马耳他岛,并得到了马耳他骑士团授予的大十字勋章,并被尊为马耳他骑士团领主。1799年他签署命令,将马耳他十字的图案加入到国徽中。1800年,这个疯癫的沙皇又设计了一个“节日国徽”。九个盾形纹章,四十三个小型国徽,环绕着中央的双头鹰大国徽。整个国徽背景是马耳他大十字,下方是圣安德烈十字,背景是猩红色、金**的流苏、白底加黑色圆点的帷幔,上面是三顶俄罗斯帝国皇冠,背景左右还有两个标准尺寸的双头鹰,然后由天使长迈克尔(米哈伊尔)和加布里埃尔手扶这面大纹章。这个疯狂的纹章方案被设计出来之后不久,他就在圣彼得堡的“工程师棱堡”中,被心怀不满的贵族们用枕头闷死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世(可能在幕后策划了这起事件)签署命令,取消了这个花里胡哨的国徽。

这个时期的俄国国徽有许多版本。有的头上有一顶皇冠,有的有三顶皇冠。有的双头鹰,鹰爪上不是权仗和宝球,而是闪电和花环。鹰的翅膀形状也有不同。欧洲大陆的时尚,决定了俄罗斯国徽的风格变化。 尼古拉一世时期,有两种国徽共同存在:一种是简单的双头鹰—圣乔治纹章图案(双头鹰的样子是下图左边翅膀张开的那个图案)。还有一种是复杂化的国徽,见下面右图。俄罗斯历史上的各王国、公国、地区,还有代表新征服领土的纹章被加了上去:左翼(的右侧)从上到下是波兰王国(今天的波兰国徽也是这个图案,红色天幕下的白鹰)、克里米亚汗国、 芬兰(红地上的金色狮子,和今天芬兰国徽图案基本相同);右翼是早先被征服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亚汗国。也有的版本,右翼是古俄罗斯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基辅、弗拉基米尔和诺夫哥罗德的纹章。胸部的圣乔治盾牌被红底蓝色的圣安德烈十字环绕。

俄罗斯在1855年到1857年进行了纹章改革。神圣罗马帝国风格的双头鹰被普鲁士风格的老鹰所取代。大家观察鹰翅和鹰尾的形状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同时,与西欧类似主题的纹章风格接轨,圣乔治的头部改为朝左。鹰翅上的纹章发生了变化。左翼从上往下为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亚、格鲁吉亚和芬兰,右翼为喀山、波兰、克里米亚和“大公国联盟(基辅、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的纹章。1857年,俄罗斯参议院签署法令,接受这个图样作为俄罗斯国徽的图案,并规定了大国徽、普通国徽和小国徽在不同场合的使用规则。

1882年7月24日,亚历山大三世沙皇在彼得霍夫签署了关于帝国国徽的新法令。沙皇保罗一世设计的那个纹章学家的噩梦——所谓“节日国徽”被接受作为俄罗斯帝国的大国徽使用。 但是做了一些改动:马耳他大十字被取消了。背景的猩红色、金**流苏也拿走了。左右还有两个标准尺寸的双头鹰也取消了。同时还增加了象征新近征服的中亚地区各国的纹章。

1883年2月23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签署命令,恢复旧国徽的使用。但是双头鹰头顶上皇冠的颜色由金色变成银白色。

1906年,最后一道有关国徽使用规则的法令被签署。随着日俄战争的失败、社会矛盾的加剧、改革家斯托雷平的被害、“恶僧”拉斯普廷在宫廷里的得势,俄罗斯上流社会歌舞升平的年代结束了。在盛大隆重的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周年庆典(1613—1913)之后,俄罗斯迎来了它的血腥时代。

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罗斯成立临时共和政府。皇室的双头鹰图案因为凝聚了俄罗斯帝国450年的传统,不好贸然宣布废弃。但是,双头鹰上所有象征俄罗斯帝制的皇冠、权仗、宝球、纹章、绶带、徽记、圣符……,全部被取消了。日耳曼风格的双头鹰形状,也恢复成传统的拜占廷风格。这个图案曾经用在临时政府签发的俄国护照封面上。甚至十月革命之后,直到1918年7月24日,革命后的红色俄罗斯还在使用这个图案。

1918年夏天,布尔什维克们决定和传统的俄罗斯决裂。教堂和修道院被关闭,皇室和贵族们被全家枪毙,商人和教授们被逮捕,大批珍贵的宗教文物和文献被焚毁……,甚至有人说,要拆除所有“封建”的俄罗斯时代建造的工厂和铁路,重新修建新苏联的工厂铁路。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国徽也不能幸免。

新的国徽完全和历史、传统、民族决裂,变成政治性很强的符号。中央是红色盾牌和镰刀锤子的图案,上书RSFSR (Russian Soviet Federative Socialist Republic)的大字,两旁扶持盾牌的由天使长变成了小麦穗。下面的缎带上是俄文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972年,五角红星——古代是火神伏尔甘的标志——被加了上去。1992年,苏联灭亡前夕,就象东德灭亡之前从国旗上取消镰刀锤子国徽的预兆一样,俄罗斯国徽上的镰刀锤子也被“俄罗斯联邦”的单词取代。

1990年11月5日,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政府成立特别委员会,开始着手设计新的国旗和国徽。该委员会决定将俄罗斯历史上的白蓝红三色旗作为国旗,红色背景的金色双头鹰为新的国徽(这个时期,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已经把社会主义色彩浓厚的国旗国徽换成了1940年之前的老国旗国徽)。1993年,叶利钦总统签署法令,正式将俄罗斯历史上的白蓝红三色旗作为国旗,使用红色背景的金色双头鹰为新的国徽。

新国徽保留了许多不平凡的俄罗斯历史标志。但是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政治涵义。彼得大帝加在双头鹰头上的三顶皇冠被保留了下来,作为俄罗斯联邦整体团结的象征,权仗和宝球象征国家的权力,圣乔治屠龙的纹章作为捍卫正义、惩处邪恶、保卫祖国、追求自由的标志。俄罗斯古老而光荣的历史在这里凝结,并且将在新的一千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俄罗斯是文化意义上

国土面积最大的前十个国家

国家/地区名 面积 人口(万人) 人口密度 所在大洲

俄罗斯 1707540000 1482000 86792 欧洲

加拿大 997061000 297000 29788 北美

中国 960000000 12900000 1343750 亚洲

美国 937261400 2630000 280605 北美

巴西 854740300 1605000 187776 拉丁美洲

澳大利亚 768230000 180500 23496 大洋洲

印度 297470000 10118000 3401351 亚洲

阿根廷 277688900 347700 125212 拉丁美洲

哈萨克斯坦 271730000 174700 64292 亚洲

苏丹 250581300 281100 112179 非洲

阿尔及利亚 238174100 285500 119870 非洲

民主刚果 234488500 439000 187216 非洲

沙特阿拉伯 224000000 178800 79821 亚洲

格陵兰(丹) 217560000 580 00267 北美

最富有财富的世界前十大国家标性建筑

1瑞士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当属位于日内瓦的圣皮埃尔大教堂

圣皮埃尔大教堂(Cathédrale St-Pierre)是老城区给人印象最深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160年到1232年间,坐落在日内瓦市的市政厅街,也是市区的最高点。大教堂融会了多种建筑风格:原建筑是罗马式风格,拱门是哥特式,18世纪加建的正门则有希腊-罗马式的圆柱和类似罗马万神殿的穹顶。

从1536年开始的25年间,法语区宗教改革的中心人物加尔文,曾在这个教堂宣传新教教义。至今,教堂还有他用过的椅子和座位。此外,地下有欧洲最大的考古学发掘展示处。北边的塔上,可以眺望整个莱芒湖和日内瓦市区。

http://wwwyoyoercom/article600_cal1_city38_country5html

http://wwweuyoucom/detail_mapphpid=14026

2丹麦

美人鱼铜像Little Mermaid

丹麦名胜。位于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海滨公园附近的海滩上。由丹麦雕刻家埃德华·埃里克森于1912年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女主角雕铸。《海的女儿》故事梗概是:海王有一美丽而善良的女儿小人鱼。小人鱼爱上王子,为了追求爱情幸福,不惜忍受巨大痛苦,脱去鱼形,换来人形 。但王子最后却和人间的女子结了婚 。巫婆告诉小人鱼,只要杀死王子,并使王子的血流到自己腿上,小人鱼就可回到海里,重新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她却自己投入海中,化为泡沫。丹麦人民敬佩小人鱼的牺牲精神和高尚情操,为了永恒地纪念她,精心制作了这座小美人鱼铜雕像。雕像的模特儿有的说是参加当时在丹麦皇家剧院演出的芭蕾舞演员,有的说是雕刻家的夫人。铜像与人体大小相似,其下肢为鱼尾形,上体为一形象逼真的美女,神情宁静,面容略有几分羞怯、忧郁。美人鱼雕像是丹麦王国的标志。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3%C0%C8%CB%D3%E3%CD%AD%CF%F1

3美国

自由女神像

美国,自由女神像,文化遗产,198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女神像的钢铁骨架由设计巴黎铁塔的埃菲尔设计,雕像由法国雕刻家维雷勃杜克设计,并在巴黎完成。法国政府将这一标志自由的纪念像,作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赠给美国。自从1886年落成以来,它耸立在纽约港的入口。

自由女神像,作为美国象征,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以西的一个小岛--自由岛上,她手持火炬,矗立在纽约港入口处,日夜守望着这座大都会,迎来了自19世纪末以来到美国定居的千百万移民。1984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民赠给美国人民的礼物,是自由的象征,女神像高46米,连同底座总高约100米,是那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柳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界的法国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制作的。

女神双唇紧闭,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式宽松长袍,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几米长的火炬,左手紧握一铜板,上面用罗马数字刻着《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公元1776年7月4日,脚上散落着已断裂的锁链,右脚跟抬起作行进状,整体为挣脱枷锁、挺身前行的反抗者形象,女神气宇轩昂、神态刚毅,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感。而其端庄丰盈的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美女,使人感到亲切而自然。当夜暮降临时,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映照得宛若一座淡青色的玉雕。而从女神冠冕的窗孔中射出的灯光,又好像在女神头上缀了一串闪着金**的亮光,给热闹而喧嚣的大都会平添了一处颇为壮观的夜景。创造这一艺术杰作的是法国雕塑家巴特尔迪,女神的形象源于他在17岁时亲眼目睹的激动人心的一幕: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了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政变。一天,一群共和国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公事,与政变者展开巷战。暮色时分,一位忠于共和政权的年轻姑娘,手持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不幸中弹牺牲。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征,另外,女神像的形体以巴特尔迪后来的妻子为原型创作,面容则取自他的母亲。

1869年,巴特尔完成了自由女神像的草图设计。1874年造像工程开工,到1884年完全造竣,前后历时十年,雕像仅食指就有25米长,1米宽,指甲则有75厘米厚。

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赠送给美国。8月5日,神像底座奠基工程开始,基座高约27米,由花岗石混凝土制成。基座下面是打入弗特伍德古堡中心部位6米深处的混凝土巨柱。该古堡是一座军用炮台,呈八角星状,于1808-1811年为加强纽约港的防卫而建,1840年翻新。1885年6月,整个塑像被分成200多块装箱,用拖轮从法国里昂运到了纽约。1886年10月中旬,75名工人在脚手架上将30只铆钉和约100块零件,组合一处。28日,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主持了万人参加的自由女神像的揭幕典礼。1916年,威尔逊总统为女神像安装了昼夜不灭的照明系统并主持了竣工仪式。1942年美国政府做出决定,将自由女神像列为美国国家级文物。

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7%D4%D3%C9%C5%AE%C9%F1%CF%F1&t=12

4德国: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的象征。

早在1769 年,查理大帝就提出建造勃兰登堡门计划。由当时的宫廷建设总局局长卡尔·朗汉斯负责这一工程。1788 年,开始动工修建。1791 年,勃兰登堡门完工。这座庄严肃穆、巍峨壮丽的建筑充分显示了处于鼎盛时期的普鲁士王国国都的威严。

朗汉斯是德国古典主义艺术的最早的代表人之一。他在勃兰登堡门设计上参照了古希腊雅典卫城城门的式样,使之富有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勃兰登堡门高20 米,宽655 米,进深11 米,有5 条通道,中间的通道宽于两侧的4 条通道,是专为皇家成员通行而设计的。5 条通道各有6 根高14 米、直径173 米的立柱,前后对应。前后立柱之间为墙,将5 条通道分别隔开。门顶为梯形,正面镶嵌着大型浮雕。门顶的中心最高,安置着一尊驾着四马两轮车的胜利女神铜像。女神右手举起的铁十字架上站着一只展开翅膀的鹰鹫。塑像高6 米,是德国雕塑家沙多夫的精心之作。这是象征当年战争胜利的标志。1756 年至1763 年,普鲁士王国经过7 年战争才最终获得德意志联邦国家的统一。

从1791 年勃兰登堡门建成,到1990 年10 月3 日东西德统一,勃兰登堡门经历了200 年的战火洗礼。1807 年,法兰西皇帝拿破仑占领普鲁士后,抢走了胜利女神雕像。到1814 年,拿破仑在莱比锡战败并在枫丹白露宣告退位后,胜利女神才由德国人从巴黎带回。19 世纪时,德意志帝国崛起,勃兰登堡门成为显示德意志武力的阅兵台。在希特勒法西斯统治时期,勃兰登堡门又成为第三帝国炫耀武力和政治宣传的场所,耀眼的卐字旗悬挂在门楼上。

1945 年,二战炮火将胜利女神雕像毁坏,1958 年重新铜铸时去掉了女神手中的铁十字架和鹰鹫。二次大战结束后,东西柏林分治,于是勃兰登堡门在经历了凯旋的荣耀和失败的耻辱后,又成为德国分裂的标志。1961 年8 月,东德建起柏林墙,柏林墙沿勃兰登堡门左右两侧延伸。1989 年12 月,柏林墙被拆除,勃兰登堡门被包围了整整28 年。1990 年10 月3 日,勃兰登堡门旁边的广场上人山人海,柏林人在尽情地庆贺德国的统一。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2%AA%C0%BC%B5%C7%B1%A4%C3%C5

5日本

东京铁塔介绍:

位于日本日比谷站附近的东京铁塔,塔高333米,它的样子很象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但特意做成高了一点点,以号称世界第一高塔。

东京铁塔的底层是五层商场及博物院,然后再坐电梯可到顶层。铁塔上设有了望台,第一层高150米,可以眺望东京,第二层高250米,东京、东京湾、伊豆、房总半岛的景观尽在眼底。到了顶层,能够俯瞰整个东京的景色,现代建筑式传统宫苑互相辉映,高速公路与港湾各据要津,看来赏心悦目。了望台的巨型望远镜现时每投入一百日元可看三分钟,竟是近十年来作调整了。

另外,塔上还有水族馆、腊像馆、雷射立体放映室等。

http://wwwtojpgcom/pic/human/tokyo-tower_02/html/image34html

6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坐落在维也纳老城环行大道上,建于1861 年,由奥地利著名建筑师西克斯鲍和谬尔设计督造,于1869 年5 月15 日建成开幕,首场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英美盟军对德、奥进行大规模轰炸时,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歌剧院的重建工作历时8 年,耗费1 亿美元。1955年11 月5 日重新开幕,演出了贝多芬的歌剧《费得里奥》。

国家歌剧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建筑,是仿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剧院的式样,全部采用意大利生产的浅**大理石修成的。正面高大的门楼有5个拱形大门,楼上有5 个拱形窗户,窗口上立着5 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歌剧中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在门楼顶上,两边矗立的是骑在天马上的戏剧之神的青铜塑像。门楼内的墙壁上画的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魔笛》中的精彩场面。

修复后的剧院设备已全部现代化,更为适应歌剧的演出。整个剧院的面积有9000 平方米,楼上楼下共有1642 个座椅,背后还有567 个站位,三层还有100 多个包厢。剧场正中是舞台,总面积为1508 平方米,包括3 部分:前台、侧台和后台。舞台总高度为53 米,深度为50 米。舞台能自动回旋、升降、横里开阖。乐池也很宽大,可容纳110 人的乐队。歌剧院拥有2 个芭蕾舞练习厅和3 个剧团练习厅、1 个364 平方米的彩排舞台、10 个独唱演员练习室、1 个大型风琴室,还有几十个演员化妆室。歌剧院还配有一个电视电台转播室,剧场内各个位置都可收进荧光屏中。这里可以同时向50 个国家

或地区的电台和9 个电视台转播演出实况。

在休息大厅和走廊的墙壁上挂着许多油画,画的是最有成就的音乐家的最优秀的歌剧中的最精彩场面,有韦伯的《魔弹射手》,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贝多芬的《费得里奥》,罗西尼的《塞尔维亚理发师》等等。在每幅壁画的上端还竖立着音乐家本人的金色头像。

在靠近主梯的回廊上端还有海顿、舒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施特劳斯父子等音乐巨匠以及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历任剧院经理如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等人的半身塑像。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自从建院以来,一直聘用那些德高望重、技艺超群的音乐大师作为剧院经理,又以乐坛称雄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作为常任歌剧乐队,并不惜重金聘请世界著名歌唱家担任歌剧主角。剧院还规定,不准上演不出名的作品或处女作,只能演出那些早已被肯定的名作。这些规定和措施使它赢得了国际声望,国家歌剧院成为维也纳这个音乐之乡的重要象征。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欣赏歌剧,是万千游客及来访使团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内容。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E%AC%D2%B2%C4%C9%B9%FA%BC%D2%B8%E8%BE%E7%D4%BA

7挪威:奥斯陆大教堂

奥斯陆大教堂 Oslo Domkirken 大教堂建于公元1694年,花了约一世纪才完成,19、20世纪时又经过一番整修。挪威国教-福音路德派,就以此大教堂为中心,其青铜大门是公元1938年挪威著名的雕刻家 ( Dagfin Werenskiold) 所设计,教堂内部有德国制造的管风琴,由6000支管子制成,教堂前有花市,教堂的背后有挪威国王Christian四世的雕像,奥斯陆今日的城市规模便是他打下的基础。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0%C2%CB%B9%C2%BD%B4%F3%BD%CC%CC%C3&t=3

8法国:艾菲尔铁塔、凯旋门

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 French: La Tour Eiffel)是现代巴黎的标志,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露空结构铁塔,高320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它的设计师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离奇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埃菲尔铁塔分为三层,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分别在离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处建有平台。据说,该塔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而相连起来。

1889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剪彩,铁塔的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为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法国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尔铁塔上介绍了其为申奥所做出的准备情况,而埃菲尔铁塔更成为了法国申奥的“天然广告”。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0%A3%B7%C6%B6%FB%CC%FA%CB%FE

9比利时:撒尿小孩--于连铜像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中心广场附近的“埃杜弗”街口,有一座引人注目的“撒尿小孩”铜雕像。这个小孩蓬松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笑眯眯地站在一个约2米高的大理石雕花台座上,旁若无人地在撒尿。他的“尿”像涓涓细流,长年不息地浇注在下面的水池里,他那天真活泼的姿态,栩栩如生的神采,十分逼真,惹人喜爱!这就是被比利时人民称誉为“布鲁塞尔第一市民”的小于连。据传说,外国侵略军准备炸毁布鲁塞尔这座城市,小于连急中生智,用一泡尿浇灭了正在燃烧的导火线,从而挽救了布鲁塞尔古城,使全城百姓幸免于难。比利时人民将小于连引为自豪,盛赞他那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8%F6%C4%F2%D0%A1%BA%A2&z=0

10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克宫这一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是旅游者必到之处。12世纪上叶,多尔戈鲁基大公在波罗维茨低丘上修筑了一个木结构的城堡—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就是从这个城堡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的红砖是1485年至1495年兴建的。大致呈三角形。宫墙全长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共四座城门和十九个尖耸的楼塔。

著名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源于斯巴斯克塔楼上的自鸣钟,是1851至1852年安装的。与天文台的校时钟相连,报时最准。

塔楼673米,下面的大门是进入克宫的主要通道,不过,过去所有进门的人应脱帽,否则就会被罚鞠躬50次。别怕,不会叫您进的!

克宫的西面,是亚历山大花园和无名烈士墓新婚伴侣都要来这里献花。好多新娘子,让您一饱眼福。

现在又修建了马涅什地下商场和广场,与花园浑然一体。喷泉,雕塑随处可见。无名烈士墓则显得庄严肃穆,修建于1967年胜利节前,是为了纪念二战中牺牲的人们。墓碑上的长明火,自点燃一直燃烧到今天。墓碑上刻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外国***来,都要到这里来献花。还有国家一号岗的换岗仪式。不错,腿抬得很高。

参观克宫,需经过“库塔菲娅塔楼”。首先看到是会议大厦,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有6000个座位,内部装饰豪华气派,除开会外,也是高水平演出的地方。

再向前走, 您会看到炮王和钟王。炮王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炮重40吨,炮口直径092米。炮前堆着四个炮弹,每个重2吨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有沙皇费多尔的像。由于太重太大,从未使用过。

钟王,当之无愧,重202吨,高614米,直径660米。比北京永乐大钟重四倍半。花了两年时间于1735年铸成,可是由于大火,钟上掉下来一块,就重115吨。钟上铸有沙皇阿列克谢伊和皇后安娜的像,以及神像等。

钟王旁边是白石头建成的伊万大帝钟楼。高达81米。过去是莫斯科的最高点。楼内悬挂着十几个大小古钟。每当敲响时,很远都能听到。

再往前走,就是教堂广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S个顶的白石头教堂是圣母升天教堂,(又名乌斯实斯基),历代大公和沙皇在这里进行加冕礼。建于1480年,由意大利建筑师修建。

广场的右边是天使报喜教堂,又名布拉戈维先斯基,靠近莫斯科河畔。规模不大,却最具魅力,是皇宫家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的地方,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

对面的天使教堂是君王们的陵寝。迁都彼得堡之后,历代皇帝改葬在彼得格勒的“彼得保罗大教堂”。

大克里姆林宫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圆顶上插着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现在这里是俄总统办公的地方,只可惜不让参观。要不没准还能碰上普京呢!

再往下,是兵器馆和钻石馆,实际上是俄国历代沙皇贵重物品阵列馆,建于1851年。过去曾是制造和存放兵器的地方。著名的藏品有:王冠、纯金权杖、权标,伊凡雷帝的象牙宝座,沙皇阿列克谢伊的钻石宝库,以及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婚礼长裙,镶满宝石的马鞍和马刀。还有一本17世纪的“圣经”,银制封皮上镶有3017颗宝石等等。件件价值连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9053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