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两句对“手”的描写。

来两句对“手”的描写。,第1张

a good hand

[口]热烈鼓掌(通常与动词get, give连用)

A clean hand wants no washing

[谚]清白的人无需为自己洗刷。

A cold hand and a warm heart

[谚]手冷心肠热。

a cool hand

大胆而厚脸皮的人

a crack hand at

行家

a good hand at

行家

a great hand at

行家

a dab hand at

[口]某项体育的健将; 做某事的能手

a dab at

[口]某项体育的健将; 做某事的能手

a dead hand

律没有让渡权的所有主

a free hand

放手处理的权力

a fresh hand

生手

a green hand

生手

a good hand at

巧[拙]于

a poor hand at

巧[拙]于

a hand

掌声, 鼓掌

一臂之力, 帮忙

(插)一手, 参与

a nap hand

一手好牌, 有利的地位

a numb hand

笨人

all hands

全体船员

[口]大伙儿

all hands to the pumps

航海全体船员参加抽水; 人人出力人人参加(斗争等)

An empty handis no lure for a hawk

[谚]舍不得家财换不来外财。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得到手的才靠得住。

an old hand (at)

老手, 内行

an old Parliamentary hand

精通议会事务的人

as flat as one's hand

很平很平的

ask for a lady's hand

向某女子求婚

at hand

在手边, 在附近;即将到来, 即将发生

at any hand (=of all hands)

在任何情况下, 无论如何

in any hand (=of all hands)

在任何情况下, 无论如何

at first hand

第一手地, 直接地

at no hand

无论如何也不, 决不

at second hand

第二手的; 间接的

旧的, 用过的

at sb's hands

从某人手里

在某人手下

bathe one's hands in blood

双手染着鲜血, 成为杀人犯

dip one's hands in blood

双手染着鲜血, 成为杀人犯

be even hands with sb

向某人报复, 同某人算账

bear a hand in

帮忙, 参加

give a hand in

帮忙, 参加

lend a hand in

帮忙, 参加

bind hand and foot

紧缚手脚; 使完全没有活动余地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

忘恩负义, 以怨报德

Black Hand

黑手党; 从事诈骗恐吓等活动的秘密团体

bring (a baby) up by hand

用人工(如牛奶)喂养, 养大

by hand

用手的, 手工的, 用手递交的

by the hands of

经的手, 借助于, 依靠

by the left hand

门第不相称的夫妇所生的

私生的

by a strong hand

强制地

by the strong hand

强制地

with a strong hand

强制地

with the strong hand

强制地

by the same hand

(笔迹, 绘画等)出于同一手笔

call one's own hand

摊牌, 摆计划, 表态

declare one's own hand

摊牌, 摆计划, 表态

play one's own hand

摊牌, 摆计划, 表态

show one's own hand

摊牌, 摆计划, 表态

call sb's hand

要求某人摊牌; 要求某人表态; 挫 败某人的阴谋

carry it with a high hand (=take the high hand)

采取高压手段; 专横, 盛气凌人

carry things with a high hand (=take the high hand)

采取高压手段; 专横, 盛气凌人

change hands

(财产等)转换所有者, 易手

chuck one's hand in

拒绝[停止]做某事

clean hands

(通常作come out with clean hands, have clean hands)洁身自好; 清白无辜

close at hand

在手边; 在附近; 即将到来, 迫近

come to hands

到手, 收到(指书信)

come to one's hands

到手, 收到(指书信)

come the heavy hand (with)

强加于, 强迫做某事

cold hand

精明鬼; 百无禁忌的家伙; 厚脸皮的人

cross sb's hand

预先付相金给看手相的人

贿赂

die by one's own hand

自杀

dirty one's hands

干不体面的事, 败坏名誉

foul one's hands

干不体面的事, 败坏名誉

soil one's hands

干不体面的事, 败坏名誉

do a hand's turn

帮一点忙

do not lift a hand

不努力, 不动手试一下; 懒

eat out of sb's hand

完全顺从某人, 唯某人之命是从

feed out of sb's hand

完全顺从某人, 唯某人之命是从

fall into sb's hands

落到某人手里

get into sb's hands

落到某人手里

fight hand to hand

交手战, 肉搏

fight for one's own hand

争夺私利

fold one's hands

叉着手, 袖手旁观

for one's own hand

为了个人的利益

force sb's hand

(在作好准备前)强迫某人行动[表态]

from hand to hand

转手, 传递

from hand to mouth

现挣现吃, 刚够糊口

gain the upper hand of

占优势, 占上风

get the upper hand of

占优势, 占上风

have the upper hand of

占优势, 占上风

get a big hand

[口]受到热烈鼓掌

get a good hand

[口]受到热烈鼓掌

get a good hand

拿到一手好牌; 占上风; 取得优势; 有成功的可能

have a good hand

拿到一手好牌; 占上风; 取得优势; 有成功的可能

get hand

得手, 得势

get into the right hands

落到适当[不妥当]人手里

get into the wrong hands

落到适当[不妥当]人手里

get one's hands in

开始熟练(某项工作); 做熟

插手

get one's hands on

弄到, 获得

抓到

揍, 打

get oneself in hand

控制[掌握]自己

get sb under hand

制服某人

get sth off one's hands

摆脱某事; 卸除某事的责任

get the hands

[美口]博得热烈的掌声

get the whip hand

占上风; 处于支配地位

have the whip hand

占上风; 处于支配地位

give a helping hand

伸出援助之手, 助一臂之力

lend a helping hand

伸出援助之手, 助一臂之力

stretch out a helping hand

伸出援助之手, 助一臂之力

give one's hand on

对某事提出保证

give one's hand upon

对某事提出保证

give one's last hand to

对做最后的润色

give the last hand to

对做最后的润色

put one's last hand to

对做最后的润色

put the last hand to

对做最后的润色

give sb a free hand

让某人自由行动[全权处理]

give (sb) a hand

[口]给予(某人)帮助

lend (sb) a hand

[口]给予(某人)帮助

give sb one's hand

伸手与某人握手

(=give one's hand to sb)(女子)答应和某人结婚

give sb a glad hand

[俚]友善地握手; 热烈欢迎

give sb the glad hand

[俚]友善地握手; 热烈欢迎

given under my hand and seal

经我本人签名盖章

go hand in hand with

与共同行动; 与相配合; 与一致; 与结合在一起

go through sb's hands

由某人经手

grease sb's hand

向某人行贿, 买通; 给某人小费

grease sb's fist

向某人行贿, 买通; 给某人小费

hang heavily on one's hands

(时间)过得缓慢而沉闷无聊

have a free hand

不受约束, 可以自由行动[全权处理]

have a good hand

有一手好牌; 占上风; 有成功的可能

have a hand in

干予, 参与, 插手

take a hand in

干予, 参与, 插手

have a hand like a foot

笨手笨脚

have long hands

很有势力

have on one's hand

手头拥有; 肩负着

have (sb) in hand

掌握, 支配(某人)

hold (sb) in hand

掌握, 支配(某人)

keep (sb) in hand

掌握, 支配(某人)

have one's hands free

空着手, 无事干

可以自由行动

have one's hands full

很忙; 碰到许多困难

have one's hands tied

被束缚, 被牵制

have sth well in hand

完全控制了某事[某人]

have sb well in hand

完全控制了某事[某人]

have the betterhand

占优势, 占上风

have the whip hand of sb

控制某人, 支配某人

get the whip hand of sb

控制某人, 支配某人

hold the whip hand of sb

控制某人, 支配某人

have the whip hand over sb

控制某人, 支配某人

get the whip hand over sb

控制某人, 支配某人

hold the whip hand over sb

控制某人, 支配某人

heavy on hand

(马等)难驾驭; (人)难应付; 沉闷; 头脑迟钝的, 行动迟缓的; 枯燥无味的

heavy in hand

(马等)难驾驭; (人)难应付; 沉闷; 头脑迟钝的, 行动迟缓的; 枯燥无味的

hold in hand

掌握, 控制

hold hands

手搀手

hold one's hand

住手; 手下留情

hold sb's hand

握住某人的手; 帮某人克服困难; 给某人以指导[支持]

hold up one's hands

举手(投降), 认输, 屈服; 举手表示赞成[能回答问题]

in hand

在手头, 现有, 在进行中; 在考虑中; 在掌 握中; 在控制中; 承担下来的, 负责办理的

in bad hands

在不中用[可靠]的人手里

in good hands

在不中用[可靠]的人手里

in safe hands

在不中用[可靠]的人手里

in the hands of

在掌握中; 交托给; 由处理[负责]; 被控制

in the turn of a hand

即刻, 转眼之间

in the turning of a hand

即刻, 转眼之间

iron hand in the velvet glove

外宽内严; 外柔内刚

iron fist in the velvet glove

外宽内严; 外柔内刚

join hands (with)

同携手, 联合

同合伙开店

同结婚

keep one's hands off

不要管, 不要碰

keep a slack hand

放松缰绳; 漫不经心地管理

keep a tight hand on sb

紧紧掌握; 控制; 管理; 保留(以备将来之用)

keep one's hand in

不断练习, 使技能不荒废; 继续保持对的控制

have one's hand in

不断练习, 使技能不荒废; 继续保持对的控制

keep one's hand

牢牢地控制着

keep a firm hand

牢牢地控制着

keep one's hands in one's pockets

游手好闲; 偷懒

kiss hands

吻君王的手(一种礼仪)

kiss the hand

吻君王的手(一种礼仪)

kiss one's hand to

向飞吻

lay hands on

得到, 找到

抓住(以便惩罚)

对使用暴力; 伤害

lay hands on the ark

亵渎圣物; 冒渎神圣

lay hands touch the ark

亵渎圣物; 冒渎神圣

lay violent hands on

对使用暴力, 对行凶

下毒手, 杀害

lay (violent) hand on oneself

自杀

lay hands on sb

袭击某人; 对行按手礼

lay hands upon sb

袭击某人; 对行按手礼

lie on sb's hand

(商品)在某人手中未脱手; (物件)在某人手中未用掉

(时间)使人感到无聊

lie on sb's hands

(商品)在某人手中未脱手; (物件)在某人手中未用掉

(时间)使人感到无聊

lift a hand

[用于否定句]费举手之劳(去做某事)

lift one's hand against

动手打(人)

raise one's hand against

动手打(人)

lift one's hand

举手宣誓

light in hand

容易驾驭的(指马); 容易对付的; 易处的(指人)

live by one's hands

靠体力劳动过活

live from hand to mouth

挣一天吃一天; 仅能糊口

lock one's hands

搭扣; 搭钩

lone hand

单枪匹马干事业的人; 独立采取行动 的 人

lose the upper hand

失去优势

make hand at

参加; 参与

take hand at

参加; 参与

Make no hand of sth

不能说明[解释]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谚]人多好办事。

marry with the left hand

贵族男子和非贵族女子结婚; 和身分低的女人结婚

near at hand

在手边, 在附近

即将到来, 迫近

not much of a hand at

对某事不熟练, 无经验; 不内行

not let one's left hand know one's right hand does

不要宣扬自己的善行

Nothing is stolen without hands

[谚]无贼不失窃。

off hand

马上, 立即, 事先无准备地; 即席的; 现凑的; 随随便 便的

off sb's hands

脱手, 卸脱责任

offer one's hand

伸出手来(准备握手)

向女子求婚

offer sb the right hand of fellowship

同某人结交

同意某人入伙

give sb the right hand of fellowship

同某人结交

同意某人入伙

oil sb's hand

向某人行贿

oil sb's fist

向某人行贿

old China hand

(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中国通

on all hands (at every hand)

到处; 四面八方; 从各方面; 一致地, 普遍地

on all hands (on every hand)

到处; 四面八方; 从各方面; 一致地, 普遍地

on either hand

在两边

on hand

在手头, 在手边; 现有

即将到来, 即将发生; [美]在场, 到场

on one's hands

由照管; 由负责

on sb's hands

由照管; 由负责

on the advancing

在进步中

on the growing

在进步中

on the thriving

在进步中

on the bow hand

离目标太远, 离题太远

on the mending hand

在好转中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一方面, 另一方面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一方面, 另一方面

on the other hand

另一方面; 但是

One hand washes another

[谚]有来有往; 互相利用。

One hand washes the other

[谚]有来有往; 互相利用。

(one's) hand be up

举手(招呼或请求发言)

one's hand is on

熟练起来, 做熟

one's hand is out

荒疏太久了; 手生了

one's hands are full

忙得不可开交; 碰到许多困难

out of hand

无法控制; 不受约束(常与动词be及get 连用)

脱手; 完结, 告 终

立刻, 马上; 临时, 没有准备地

out of sb's hands

不再由某人负责

非某人所能控制

overplay one's hand

(纸牌游戏中)由于过高估计手中的牌而输牌

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过于冒险

pass into sb's hands

转到某人手中

play a lone hand (=play one's hand alone)

单枪匹马地干

play for one's own hand

完全替自己打算

play into sb's hands

授人以可乘之机; 因失算而使某人得利

play one's hand for all it is worth

充分利用现有时机; 尽最大努力

play one's hand for all there's in it

利用一切手段达到目的

play one's hand openly

公开自己的意图[计划]

pump sb's hand

和某人热烈握手

put forth one's hands against

对动武; 对行凶

stretch forth one's hands against

对动武; 对行凶

put in hand

开始, 着手

put into sb's hands

把交到某人手里; 把托付给某人

Put not your hand between the bark and the tree

[谚]莫管他人的家务事。

put one's hand in a hornet's nest

捅马蜂窝; 犯众怒成为众矢之的

put one's hand in hornets5 nest

捅马蜂窝; 犯众怒成为众矢之的

put one's hand into a hornet's nest

捅马蜂窝; 犯众怒成为众矢之的

put one's hand into hornets5 nest

捅马蜂窝; 犯众怒成为众矢之的

put one's hand in one's pocket

付款; 出钱; 慷慨解囊

put one's hand on

触, 摸

找到

put one's hand on one's heart

作出庄严保证[声明]

put one's hand to

动手干; 着手去做(某事)

set one's hand to

动手干; 着手去做(某事)

put one's hand to the plough

着手工作; 开始过某种生活

put one's hand up

举手(表示同意或要求发言, 发问、回答等); 举起手来(表示投降)

put oneself in sb's hands

将自己交给某人; 听凭某人处理

put oneself into sb's hands

将自己交给某人; 听凭某人处理

Put your hand no further than your sleeve will reach

[谚]量入为出。

Put your arm no further than your sleeve will reach

[谚]量入为出。

raise one's hands against

准备对动武; 威胁

read sb's hand

为某人看手相

read sb's palm

为某人看手相

ready to (one's) hand

在手边; 伸手可取

right hand

右手; 有力的手; 欢迎[友谊]之手; 上座, 荣誉席位, 优先地位; 得力助手; 亲信

right hand of fellowship

宗(在教会仪式上)互握右手表示教会的伙伴关系

同意某人入伙的表示

rule with a heavy hand

实行专制统治; 用高压手段统治

rule with a high hand

实行专制统治; 用高压手段统治

send sth by hand

托人把某物带去; 派人把某物送去

shake hands

相互握手; 和某事物告别, 离开某事物

shake hands with oneself

庆贺自己

short of hands

缺少人手

shorten the hand of sb

限制某人的权力

shorten the arm of sb

限制某人的权力

show of hands

举手表决

show one's hand

亮牌; 公开自己的真正意图

tip one's hand

亮牌; 公开自己的真正意图

sit on one's hands

不鼓掌; 不表示赞成

按兵不动

slip from sb's hand

[hands, grasp] 从某人手中逃脱

slip out of sb's hand

[hands, grasp] 从某人手中逃脱

slip sth into sb's hand

悄悄把某物塞到某人手里

stand one's hand

[口]请大家喝酒, 替大家付酒钱

stay one's hand

住手; 放弃不做

stay sb's hand

使某人住手; 阻止某人去做

steady hand

不颤抖的手; 坚定的领导; 果断的手腕

stick your hands up (=stick'em up)

[口](匪徒威胁用语)把手举起来

strengthen sb's hands

[hand] 加强某人的地位; 支持某人的论点; 鼓舞某人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strike hands

达成协议, 成交

take a hand in

参与, 介入

take a hand of

参与, 介入

take gifts with both hands

从利害相反的双方受贿

money with both hands

从利害相反的双方受贿

take in hand

承担, 控制

处理, 照料

尝试

take off sb's hands

[口]使某人摆脱对的责任或负担

take oneself in hand

控制自己

take the high hand

采取专横手段

the hidden hand

看不见的势力; 幕后操纵者

the upper hand

优势, 上风, 有利地位(通常与动词gain, get, have连用)

throw in one's hand

认输; 退出竞争; 放弃尝试

throw on sb's hands

把推给某人去管

throw upon sb's hands

把推给某人去管

throw up one's hands

举起手来; 投降, 认输; 撒手不干

tie one's hands

束缚某人的手脚; 使某人束手无策

tie sb's hands

束缚某人的手脚; 使某人束手无策

tie up one's hands

束缚某人的手脚; 使某人束手无策

tie up sb's hands

束缚某人的手脚; 使某人束手无策

tip one's hand

(无意中)暴露自己的意图[计划]

to hand

在手边

收到

被征服; 受控制; 有人照管(与get连用)

turn one's hand to

着手去做某事

put one's hand to

着手去做某事

under hand

受到控制

暗中, 私下

under one's hand (and seal)

经本人亲笔签名盖章

wash one's hands

(of)洗手不干; 不再负责; 完全退出

把手搓来搓去

[婉]解手, 上厕所

wash one's hands with invisible soap (and imperceptible water)

搓手(尤指紧张、拘束或不好意思时)

whip hand

拿鞭子的手

优势; 支配地位

win hands down

毫不费劲地跑赢(赛马)

很容易地获得胜利

win sb's hand

获得某女子同意结婚

with a bold hand

大胆地; 蛮横地

with a firm hand

坚决地

with a heavy hand

残酷地; 严厉地; 暴虐地; 专制地

笨拙地; 粗枝大叶(地)

with a high hand

傲慢地, 专横地(通常为carry it 或carry things with a high hand)

with a sparing hand

节约地; 吝惜地

with a strong hand

以强硬手段

with a strong arm

以强硬手段

with the strong hand

以强硬手段

with the strong arm

以强硬手段

with an iron hand

以铁的手腕, 严苛地

with an open hand

慷慨地

with both hands

全力以赴地

with clean hands

廉洁地

wring one's hands

使劲绞扭自己的双手(因悲哀、绝望等)

wring sb's hand

紧握某人的手

write a good hand

写一手好字

hand and foot

完完全全地

无微不至地

hand and thigh

[废]律死后没有儿子, 由女儿继承的产业

hand back

归还

hand down (to)

把(东西)往下递

传给(后代)

发给下级

律判(刑)

(大人穿过的衣服)传给(小孩穿)

hand in

交; 提交(辞职申请书)

hand in glove (=hand-in-glove)

关系密切; 互相勾结

hand and glove (=hand-in-glove)

关系密切; 互相勾结

hand in hand

手拉手地; 联合地; 形影不离地

(hand-in-hand)联合的; 形影不离的

hand into

扶进去; 扶上(车)

hand it out

[口]痛打; 严惩

hand the punishment out

[口]痛打; 严惩

hand it to sb

[美、口]承认[佩服]某人的长处[优势]; 向某人致敬

hand of God

天灾

hand of writ

手迹, 笔迹; 书法

书法家

hand of write

手迹, 笔迹; 书法

书法家

hand on

依次传递

传给后代

hand out

[口]交出; 分发

把扶下(车)

hand over

交出; 移交

hand over fist (= hand over hand)

左右手交替着(如爬绳、游泳等); 迅速地; 大量地(指金钱)

hand over head

[古]轻率地; 冒冒失失

hand round

传递[阅]; 分发

hand around

传递[阅]; 分发

hand to fist

[口]亲密地

hand to hand

逼近地; 短兵相接地

[常作hand-to-hand]短兵相接的; 肉搏的

hand up

交给上级, 呈交

[俚]告密

hands down

[口]轻而易举地

无疑地

Hands off!

请勿动手!

不许干涉!

Hands up!

举起手来! (表示投降或不抵抗)

特殊用法

additional hour hand

附加时针[分针, 秒针]

additional minuteur hand

附加时针[分针, 秒针]

additional second hand

附加时针[分针, 秒针]

alarm hand

闹针

artistic hand

工艺美术

bench hand

钳工

bow hand

握弓手

brighten hand

发光针; 夜明针

central minute counter hand

中心计数分针

central second hand

长秒针; 中心秒针

chronograph hand

计时器针

claw hand

医爪形手

clock hand

钟针

club hand

畸形手; 内外手

counter hand

计数器指针

cross hand

十字手

date hand

日历针

day hand

周历针

dead hand

律(不能变卖的)永久管业;医死手

deck hand

甲板人员

dock hand

码头工人

double spade hand

双锹形时针

double swell hand

二段式指针

drawing hand

拉弦手

drill hand

钻工

electric hand

电手(电磁真空变速装置的别环)

engine hand

机舱人员

factory hand

工厂工人

farm hand

农场工人; 农业工人

field hand

农业工人; 雇农; 长工

fly hand

刷收纸叼纸牙

foredeck hand

前甲板船员

foundry hand

铸工; 翻砂工

guild hand

行会手工业

index hand

快慢针; 指示针

indicating hand

指针

insidehand

内舷手

interruptionhand

中断处理程序(Adam Smith's)

Invisible Hand

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斯价值规律)

lathe hand

车工, 旋工

leading hand

班[组、队]长

lower hand

(撑竿跳高)下手

luminous skeleton minute hand

夜明轮廓分针

magic hand

机械手; 人造手

meat hand

不戴手套的手

mechanical hand

机械手

miller hand

铣工

minute counter hand

分计数针; 分针

month hand

月历针

moon phase hand

月相指针

motor-driven hand

马达驱动指针

myoelectric hand

肌电手

one hand

(双打开始时)一次发球权

outside hand

靠边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薛宝琴写了十首怀古诗,内隐十物,请大家猜,大家说它“自然新巧”、“奇妙”,但猜了一阵却都猜不着,作者在书中又始终没有交出谜底,引起后代学人纷纷猜测。但据我所知的资料,至今总计才猜出四个,其余的答案都是望风捕影站不住脚的。二百多年中,红学家大抵数以百计,研究著述卷帙浩瀚,但大多把这十首诗视为倾舟之暗礁而绕路躲过去,所以至今这十首诗谜的谜底大半仍然是悬案。为此,我愿将我对这些诗谜谜底的思索结果奉献出来,作为与同道之间互相切磋砥砺的契机。

那是在史无前例的1973年,其时我已遭三次抄家,简直已无书可读了。寂寞中从村中亲友处借到一本《红楼梦》(第二册,31—60回),仔细地读了起来,不再象学生时代读书时的浮光掠影,这才发现这十首诗背面却隐藏着十个谜语。当时那本书注释甚略,对谜底未作任何揭示,于是我便主观地猜测起来。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竟先后猜测出《交趾怀古》、《青冢怀古》、《梅花观怀古》、《赤壁怀古》、《桃叶渡怀古》、《淮阴怀古》、《蒲东寺怀古》七首诗的谜底来,心情颇为振奋;但又想自己还是孤陋寡闻的,我个人的猜测可能早被诸多红学家的智慧所照彻。

1979年我从山村回到城市中学任课,第二年到图书馆翻检有关资料,这才发现诸名家的猜测结果既有一致的,又有更多的是不一致的;一致的只有《交趾》、《青冢》、《梅花观》三首,而其余各首却有巨大差异。反复斟酌原诗,我更确信自己的见解对前人是一点超越,令人感到鼓舞。 同时, 这也激励我再继续攻克其余三首诗谜底的决心, 到1982年又解决了《广陵怀古》、《马嵬怀古》的谜底。为整理这些材料,1992年读北京师大出版的《红楼梦》校注本,从注释里得知王希廉对《马 嵬怀古》已作了准确的猜测,又正与我的结果一致,这一猜测使他比周春和徐凤仪高出了一头。遗憾的是,《钟山怀古》一首我至今尚未找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对这首诗,周春猜测为“肉”,似乎荒诞无稽:王希廉猜测为“耍猴”,似乎也颇为牵强:徐凤仪猜测为“傀儡”,揆之原诗有二句是说得通的,但另两句便难以圆解,而正确的答案总是和全诗各句和谐统一的。顺便补充一句,“傀儡”更有“木偶戏”与“皮影戏”之分,而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既然《交趾》、《青冢》、《马嵬》和《梅花》观四首清代人已经作出结论、而《钟山》的谜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可以略而不提,故谨将我对其它五首的探索结果略作一番说明: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它在十首诗中居于首位,制作上十分精湛。从咏史的角度看它是追怀赤壁之战的历史: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气吞万里,孙权、刘备联合抗击,在赤壁以火攻曹操船只,大破之。

清代的周春猜测是“走马灯之用战舰水操者”,意思是“走马灯”,但非得是他说的那样——要在灯上绘上“战舰水操”的情景,否则这灯便和诗谜搭不上关系。徐凤仪猜测是“法船”,是旧俗鬼节时祭鬼所用,系用纸糊扎成船,上面并扎僧人诵经之状,船头更列众鬼,放置于江面——称放焰口,最终焚为灰烬。以全诗揆之,与“赤壁沉埋”、“徒留名姓”等语并无瓜葛,所以不能令人折服。有人猜测是“蚊子灯”,还是不着边际。有的学者比较慎重,没有轻意猜测,但感到涵咏全诗倒觉得笼罩一层阴沉冷峭的气氛,认为是影射大观园不祥的结局,这种认识却不无道理。

我认为最合理的答案是“棺材”!用原文的四行诗一一审核,没有丝毫滞碍之处。

1、棺材的各面均涂朱赤,正与诗题“赤壁”二字吻合, 说它影射荣宁二府虽灸手可热,但终不免崩溃灭亡的命运真是最恰如其分了;“棺材”简直就是这一家族注定衰败破落,从而也暗示其所属的封建社会也必将走向崩溃灭亡的形象而准确的象征。

2、首句写棺材之埋葬;第二句以空舟喻棺材之外形, 棺材正面须写明死者名姓;第三句是安葬之际在鼓乐喧阗中亲人哭泣、火化冥物之情景;第四句是最终结局——历史上无论谁也逃脱不掉进入棺材的命运。——简直是一幅丧葬风俗画!

如果偏重于咏史,可以这样翻译:

赤壁战后,死者沉溺阻滞了江流,

死者徒然留下名姓,江上是焚毁的船舟;

凄风中满天大火把曹兵烧得悲号惨叫,

无数的英魂都从此进入了冥府。

如果按咏物诗翻译,又可以这样表述:

它四壁朱赤,终被沉埋于地下,

它形如空舟,载入徒然死去的人;

埋葬之际亲人一片号啕,冥物都被焚烧,

历史上多少英雄也未能逃出这个归宿!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定位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从咏史角度上看,四句诗简明地概括了韩信的生平遭遇:1、 韩信少年时曾受胯下之辱。2、后来被封为三齐王, 由此埋下了被害的祸根。3、贫贱时受尽世俗的冷落。4、曾蒙受漂母的一饭之恩,发迹后酬以千金重报。

此诗清人猜测纷纷,但无一中的。周春猜测为“兔”,令人匪夷所思:徐凤仪猜测为“马桶”,大抵他完全被“三齐位定”、“轻鄙”、“一饭之恩”等字句所迷惑,而走不出牛角尖,甚至把“死”和“屎”也合而为一了!王希廉猜测为“打狗棒”(也称作打鬼棒),他是这样圆解其说的:“作诸恶业,死有余恐,北俗,人死则以饭一碗,插三秫杆,煨面为槌,供之,槌名打狗棒,供亡者过恶狗村之用”——自知勉强,才不得不附加了一套别扭的说明;但死者未必都是“壮士”,与首句如何也搭不上关系。

其实迷底是“手杖”,四句诗分别写出它与青壮年、老翁尤其是乞丐之间的关系,是一篇绝妙的咏物诗。此诗可以翻译如下:

青壮年提着手仗,可以防范恶狗相欺,

老翁拄着它(与两足鼎立)已行将就木;

区区手杖,世上人切莫轻视,

(乞丐却与手杖相依为命,他们沿街乞讨时总是这样地呼唤)请赏给一口饭吃吧,你们的大恩我将至死不忘!

这何尝不是勾画苦难社会生活画面的大手笔,凡是熟知那苦难年代生活情景的人都将勾起令人心酸的回忆。这一切并无须引经据典的考证,一切离开生活真实的辩解都会显得牵强附会,苍白无力,是无法令人折服的。

如果从咏史的角度翻译,文字应作新的调整:

韩信,你青壮时应留心防范恶犬欺凌,

作了三齐王,由此隐伏下被害的危机;

当你卑微贫贱时,世上俗人都轻视你,

岂料你后来以千金去报答漂母一饭的情谊!

在猜测这一谜语的过程中,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给我以不小的启发。在他的剧作中有个狮身人面的怪物“斯芬克斯”,它高踞扼住路口的悬岩上向路人说出谜语,使很多人因猜不出究竟而被它吃掉。后来俄狄浦斯路过此地,怪兽向他说的谜语是:天底下什么动物生下来时用四只脚,后来用两只脚,到用三只时走路摇摇摆摆?俄狄浦斯回答说是人。因为:人幼小时用四肢爬,长大了挺直身躯,用两脚行走,到老年拄起拐杖,成了他的第三只足!谜语被猜中,怪兽羞愧,从悬崖上跳下摔死。有的译者把谜语简洁地译成九个字:“朝四足、午两足、暮三足”,而这“暮三足”与“三齐位定盖棺时”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实在令人惊叹!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是王实甫在《西厢记》中虚构之寺名。此诗所咏的是侍女红娘热心帮助张生与莺莺结成良缘,因而遭受莺莺之母郑氏夫人拷打责问之事。

只为诗中有一个“骨”字,周春的猜测是“骰子”(赌器),以第一句斟酌已属勉强,再往下便一点也说不通了;王希廉盯住了一个“红”字,硬说它是“红天灯”;其他人大抵被“吊起”蒙住了视线,猜测是“竹帘”、“鞭炮”、“鞋拔子”等等。我认为正确的答案是“骨针”。针,古作zhēn@①,更古些为箴。文字是历史的有力凭证, 文字的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反映。远古时候人类用鱼骨或兽骨磨制成针,“箴”字也标志它多为竹制,铜器、铁器出现才使它们渐渐消亡。但在我国究竟什么年代骨针彻底消失而完全被钢针所取代,没有哪个历史学家曾划出过清楚的界线。

据资料介绍,在英国的雷迪有一个针博物馆,它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生产较发达的英国,1898年时制成一枚钢针需要经过二十二道工序,其中的打眼与磨光都要求有精密的劳动设备。这是差不多一百年前的情况,可想而知,比这更早一百三十多年前,我们民间的手工业作坊在制出一枚钢针来将是何等的繁难!因而我们不能排除那时骨针并未绝迹,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它都可能与钢针并行存在着。大抵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骨针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为此,对原诗作一点说明:1、骨针,既然制作艰难, 价格自然贵重,必为妇女所珍惜,染成红色既显得美观,一旦失落也易于辩认察找,故称“小红”。2、第二句写妇女用针线缝制衣裳的过程。3、三、四句写作完针线活后妇女要将针收藏起来,尾线并不拆下,故有“勾引彼同行”之句,并把它插到“针垛”上;针垛是绒制的球形物,常挂在伸手可及的墙上,故曰“吊起”。如果侧重于故事,可以这样译出:

小红娘,你这身世卑微的使女,

你明拉暗扯竟把一对情人撮合一起;

虽然曾遭受老夫人的吊起拷问,

却毕竟使他们成了深情的鸳侣。

如果侧重于咏物,又可以这样翻译:

看你一身骨质红装、轻巧、玲珑,

竟将各自东西的布料连缀到一体;

事后,你常常被夫人高高地吊起,

但随即却把多情的尾线勾引同去。

谜语,它的起源大概和文学艺术一样渊远流长。在古希腊有关于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传说,在印度文学作品中有一部《二十夜间》,以女王求婚为线索编织进去二十个动人的谜语故事,可谓脍灸人口。在我国先秦典籍《荀子·赋篇》中也有光辉的范例,其中的五篇文字就有谜语的性质。其特点是“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即用种种巧妙的譬喻以代替直说,把事物特征暗示出来,让读者去揣摩猜测。如《箴赋》: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纵,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王曰:此夫始生钜、其成功小者邪?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头xiān@②达而尾赵缭者邪?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无羽无翼, 反复甚极;尾生而事起,尾zhān@③而事已;簪以为父,管以为母; 既以缝表,又以连里:夫是之谓箴理。用君臣问答的口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针”的形象和功能,文字生动令人神往。它的问世比《红楼梦》早二千年,艺术风格各有不同:一个铺张细腻、曲尽其妙:一个凝炼精巧,又隐括了《西厢记》的故事情节。二者相距两千年,在我国文学时空中互相辉映、凌轹古今!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尽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从怀古的角度看,此诗是写隋炀帝杨广开凿运河、巡游扬州的史实。就此,应对诗中词语稍作一点说明:

广陵:古郡名,今江苏省扬州市。隋炀帝因修运河劳民伤财,终于在第三次游幸江南时被宇文化及杀死,隋朝灭亡。

隋堤:隋大业初年开邛沟入江,旁筑御道,树以杨柳,谓之隋堤。

因为把视线注意到“广陵”、“口舌”等字,周春猜测是“洞箫”;徐凤仪由隋堤广植的杨柳及“口舌”二字猜测是“柳木牙签”;王希廉因“隋堤风景”联想到杨柳,又因“风流”关系便猜测为“柳絮”。他们的共同点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所以都站不住脚。

其实答案是“纸鸢”——即风筝,因诗中已有“风”字而稍作一点变通。按照咏物的角度,对诗中的词语也重新作一点解释:

题目,广陵——广阔、无边的天空;陵,谐凌,凌空而起;二字已勾出纸鸢的特征。第一句,蝉噪鸦栖,指蝉噪与鸦栖之高树,这一句写只须转眼之间纸鸢即已凌空超越高高的树顶了。第二句,隋堤,堤谐提,即随心所欲地提起放飞,此情此景与什么相似呢?第三句,写纸鸢凭借风力而凌空飘荡。第四句,写纸鸢凌空,地上人们仰视之际纷纷进行品评议论。于是,这样翻译也便顺理成章了:

蝉噪鸦栖的高树被你转眼间超越,

把你随心所欲地放飞高空,这情景象什么?

你凭借着风力而饱览无限风光,

却不禁惹起人们纷纷议论,七嘴八舌。

这简直是放风筝最生动的写照。参看《红楼梦》第七十回里那段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简直更令人心旌摇荡了。

世人尽知曹雪芹写了《红楼梦》,却鲜有人知道他还写过《南鹞北鸢考工志》,专门介绍了“扎、糊、绘、放”风筝的经验,还有制作风筝的口诀,并亲手绘制了很多风筝的彩图。据悉1980年出的一组四枚的特种邮票“风筝”就选自该书。作者生活阅历的丰富,也是其著作令人百读不厌的原因吧!

顺便补充一句,有人认为十首怀古诗均各有影射,断定这首诗是影射晴雯的;但倘若把它和“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天”二句诗联系起来看,说是影射薛宝钗倒更确切些——不管这好风使她飘得多么高,感情的长线断了以后,她也不免众青天上跌落下来!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故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渡口,晋人王献之曾于此送爱妾桃叶,渡由此得名。此诗谜底也无人猜中,周春猜测为“团扇”,赵曾望猜测为“门神纸”,均未着边际。此诗只是轻拈古史,生动地写出了“明镜”照人之特征及其在仕宦之家的存在。据此,仅作说明如下:

镜,古为jiàn@④,为青铜铸制,直至清末铜镜还尚多, 以磨镜为业的匠人经常沿街招揽营业。十八世纪欧人东渐,达宦人家已渐有玻璃制镜,初来乍到价格自然昂贵,非一般富户所能买得,所以象贾宝玉的怡红院里满屋的明镜使刘姥姥迷惑不已,对山野村人自然是奇闻,贫寒人家甚至连铜镜也难得,平素只得借盆水照影而已,故有“六朝梁栋多如许”之句,指的是金陵城里的显贵家族。

1、明镜(铜镜,尤其是玻璃制的明镜),清沏如水, 故曰“浅池”,“衰草”喻年老,“闲花”喻年少,皆供明镜以照影。2、 明镜照人,形与影一实一虚,不能合为一体。3、六朝, 指金陵(今南京市),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个朝代均于此建都,合称为六朝;梁栋,指建筑,在修辞上属于借代格,即官宦人家的宏丽屋宇。4、 小照,即明镜,大多悬挂在墙壁上。依此,可以这样翻译原诗:

无论是“衰草”、“闲花”,都能映入这“池”中,

但个中的倩影却不能与本体合一;

金陵城里仕宦人家都不乏此物,

一面面高悬在壁,照鉴着须眉粉黛的容仪。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谈一下这十首怀古诗的写作特点。

1、十首诗都以怀古的面目出现, 诗中文语也确实是遵循着历史或传说的轨迹的,如“赤壁”、“交趾”、“淮阴”、“广陵”、“青冢”等五首都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生平的概括;其余五首也都以文学作品的情节为依据。但巧妙的是诗的背面又都是一个谜,隐藏的十分巧妙。这些诗既是咏史,又兼咏物,语语双关,毫无纰漏之处,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天才。

2、这些诗的题目本身就是谜,或者说是诗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棺材——可见的各面均涂红色,确实堪称“赤壁”;交趾——喇叭,吹奏喇叭时不正是两手合拢、十指交叉的姿势吗?题目二字是多么简洁生动的勾画!广陵——纸鸢,不是它飘凌在广阔无边的天上的写照吗?桃叶渡——映照着桃花般美人的一潭清水!命题是如此的精巧,这在其它作品或谜语里是罕见的。

3、谜底皆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常见的什物, 尤其是童心未泯的少年们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如喇叭、手杖、纸鸢、明镜、墨斗、胰皂、骨针(甚至钢针也毫不勉强)、扇子,没有一件远离生活,就连“棺材”也当然为他们所熟见,凡有人生活的地方便会有丧事活动,他们对发丧时鼓乐之喧阗等景象是绝不会陌生的。但是到了那些把自己禁锢在书斋里的学者手里便愈猜愈玄虚、愈猜愈胡涂起来。如把《赤壁》猜成“走马灯之用战舰水操者”,把《马嵬》猜成“杨妃冠子白芍药”,想得刁钻古怪,走进死胡同又非要把读者也强拉进去。周春猜测十个而对的仅有一个,他也自知没有把握而慨叹地说:“恐我所猜亦未必是也,安得起诸美人而问之?”为不能使书中的美人复活以告诉他答案而遗憾。

这十首是《红楼梦》中闪烁着宝石般光华的文字,是文学典籍中有关谜语的艺术珍品,是曹雪芹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钅加咸 左右结构

@②原字为钅加舌 左右结构

@③原字为辶加颤去页杂合型

@④原字为钅加臣加临右上再加皿 左右结构

  他和她是大学的同学。四年,在一起有四年的时光。四年简简单单的光阴,四年无忧无虑的光阴。他是个高大的男孩,脸上永远挂着最灿烂的笑容。和所有的男孩一样,他粗心,会丢三落四;爱打篮球、爱睡懒觉、爱抱着吉他唱歌、爱和漂亮的师妹聊天。而她,是个平凡的细心的女孩,她爱做梦、爱幻想、爱看男生打篮球,爱远远的有些羞涩地给他们加油。

  他和她是最普通的朋友。见面仅仅点个头的朋友。但点头以后,她就会心跳,就会脸红。怎么了?她在心里问自己,我 …… 喜欢他吗?她摇摇头,不承认自己的感情。她小心地封闭着自己的感情,小心地注视着自己的心里的王子。而他,丝毫也没有注意到。他有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是的,高高的他,不会注意平凡的她。

  故事开始在毕业前。那年的散伙饭,大家都像疯了一样;拼命地喝酒,拼命地唱歌。毕业有那么多的快乐,也有那么多的麻烦。他和女朋友终于分手了,毕业让他们分道扬镳。他不停和朋友们喝酒,为自己枯萎的恋情。她一个人,在一个角落,轻轻的为自己斟满了一杯酒。她从不喝酒的,但这一次,她为自己倒了满满的一杯酒。在心里给自己鼓了鼓劲,她走向了他。 “ 祝你前途无量 ” 。她说的有点急促,她的心一直在跳。他可能根本没有看清眼前的她,端起酒杯就喝。酒精让他的眼睛朦胧了。他看着眼前这个平凡的模糊的影子,全乱了,世界全乱了。 “ 是我的公主吗? ” 他醉了,醉意中的他一把抱住了她。而她,眼泪倾泄而出,为了这错误的拥抱。

  是的,是错的就是错的。大家很快就毕业了。这个热烈的拥抱,却留在了她的心里。这是她第一次倒在一个男孩的怀里,这是她暗暗爱慕了四年的王子呀。有这个就足够了,她静静地想。王子,只是经常出现在梦里。

  尽管在一个城市,但大家的联系机会并不多。他在 IT 界工作,她去了一家著名的通信公司。一年以后了,大家聚会。并不像小说里写的那样,很多同学仍然是独身。他偶然谈起自己很累。他忿忿地说资本主义剥削人,自己只是迟到一天,就被扣掉了一次 FRIDAY’S 的消费。朋友们都说你这样的懒虫用闹钟是没有用的,闹钟会叫醒手指而不会叫醒大脑,只能有个好心人给一个 MORNING CALL 才行。一直默默无声的她突然说话了:让我叫你吧。他也惊异。她笑笑,我不用掏电话费而已。他释然了,好,谢谢。

  就这样,早上七点,他的手机就准时地响起。开始,她只是简单的说:早上好,起床吧。就这样,从夏天,到春天。他们的 MORNING CALL 的时间越来越长,从半分钟到十分钟。谈谈工作,谈谈天气。他总是谢她。而她刻意地躲开了。她怕他看透自己的心事。她知道他不会爱自己的,自己也没有必要认真。但她真的不认真吗?每天,六点四十她就会醒。再困她也不会睡着。因为她的心在跳个不行,就像大学时见到他一样。

  又一年过去了。大学的同学已经很少有联系了。而他和她,凭着 MORNING CALL ,竟然保持着每天一个电话的奇迹!但这个电话只是一个早上的问候,除了这个时间,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可能,新年时,有了一张贺卡,他想请她吃饭,她拒绝了。保持着自己的秘密不说,她觉得自己有一份骄傲。而她更加清楚,他不是自己的。就这样,他们用一个非常松懈的方法联系着。他们对彼此的生活并不了解。她病了。老是头痛。有一次她晕倒了,才知道,她得了脑瘤。万分之一的治愈可能。她在医院里。但她依然没忘自己的任务。每天,用自己的手机,拨通他的手机。听着那边的他模模糊糊的回答,她就安心了。她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她也知道,这样的日子不多了。而他高大英俊的身影,一直是她最牵挂的东西。

  她的病越来越重了。她开始昏迷,她离死亡越来越近。有一种强力的针剂可以把她从昏迷中唤醒,她请求医生,在每天的清晨,给她用这种药。医生答应了,对一个垂死的人,没有什么不能答应。她依然打他的手机,用最快乐的声音,编制最可信的谎话。他好粗心,他什么都没有发觉。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下面是更详细的简介了:

契诃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Чехов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契诃夫开始创作时常以安东沙·契洪特等笔名向这类杂志(如《蜻蜓》、《断片》)投稿。短篇小说《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长篇、中篇等小说中最常见的是什么?》(1880)是他初期发表的作品。80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如写卑欺强节的小官吏(《在钉子上》、《一个官员的死》、《胜利者的胜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英国女子》1883),见风使舵的奴才骨(《变色龙》,1884),专制制度的卫道士(《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但他迫于生计和缺乏经验,在当时主要只求速成和多产。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华,他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创作。写于1886年的《万卡》、《苦恼》和1888年的《渴睡》,表现了作家对穷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问世的著名中篇小说《草原》描绘和歌颂了祖国的大自然,思考农民的命运,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伪善、爱慕虚荣和庸俗等习气。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有明显进展。但受小资产阶级环境影响的契诃夫在这时不问政治,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要有“最最绝对的自由”。他从1886年起为反动文人苏沃林发行的《新时报》撰稿,虽经批评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劝告,仍同它保持关系。1888年10月,契诃夫获“普希金奖金”半数。这时他已是5部短篇小说集的作者(《梅尔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颜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话》,1887;《短篇小说集》,1888)。声誉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创作的意义。他说:“自觉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这种思想形象地表现在中篇小说《没意思的故事》(1889)里。

从这个时期起,契诃夫开始创作戏剧。独幕剧《结婚》(1890)和《论烟草的危害》(1886)、《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纪念日》(1891~1892)等轻松喜剧在思想内容和喜剧性上接近于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剧本《伊凡诺夫》(1887~1889)批判缺乏坚定信念、经不起生活考验的80年代的“多余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体弱的契诃夫不辞长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库页岛游历,对那里的所有居民、“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逐一进行调查。库页岛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说:“……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我至少需要一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点点也好。”他开始觉察到,为《新时报》撰稿所带给他的只是“祸害”,终于在1893年同这家刊物断绝关系。他对俄国的专制制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写出了《库页岛》(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则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这部中篇小说控诉监狱一般的沙皇俄国的阴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列宁读它后受到强烈的感染,说自己“觉得可怕极了”,以致“在房间里待不住”,“觉得自己好象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了”。

在1890至1900年间,契诃夫曾去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从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购置的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的梅里霍沃庄园。1898年,身患严重肺结核病的契诃夫迁居雅尔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奥尔迦·克尼碧尔结婚。在雅尔塔他常与列·托尔斯泰、高尔基、布宁、库普林和列维坦等人会见。

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是契诃夫创作的全盛时期。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在革命阶级的激昂情绪激荡下学生以及其他居民阶层中间的民主精神渐趋活跃。契诃夫也渐渐克服了不问政治的倾向,积极投入社会活动:1892年在下诺夫哥罗德省和沃罗涅什省赈济饥荒;1892至1893年间在谢尔普霍夫县参加扑灭霍乱的工作;1897年参与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的正义行动,并因此疏远同苏沃林的关系;1902年为了抗议沙皇当局取消高尔基的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的决定,他和柯罗连科一起放弃在1900年获得的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03年他资助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他的民主主义立场日益坚定,对社会生活的底奥的观察更为深刻,对酝酿中的革命的预感也日益明朗,从漆黑的现实中渐渐看到隐约的“火光”。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有明确的思想(剧本《海鸥》,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里接触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农民》(1897)以清醒的现实主义反映了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贫乏:赤贫、愚昧、落后和野蛮;《在峡谷里》(1900)并描绘了农村资产阶级——富农疯狂地掠夺财富和残忍本性。这些小说对美化农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驳。揭露资本主义的主题也见于《女人的王国》(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诊》(1898)则表明资本主义“魔鬼”不仅压榨工人,而且也折磨着工厂主后裔的良心,他们意识到生活没有意义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郁不安。剧本《万尼亚舅舅》(1897)描写没有真正理想和严肃目标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命运,他们的正直无私的劳动终成无谓的牺牲。《带狗的女人》(1899)以爱情为题材,暴露庸俗和虚伪,唤起读者“对浑浑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带阁楼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会斗争的“小事”论,批判自由主义者的渐进论思想,认为需要一种“更强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争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动的狭隘圈子,去影响广大群众。他的创作中逐渐响起了“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的呼声。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动力量对社会的压制及他们的保守和虚弱,并鞭挞当时存在的套中人习气。在《醋栗》(1898)和《姚内奇》(1898)里他刻画自私自利、蜷伏于个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灵空虚和堕落,并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尽情发挥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程,同时表现了毅然同过去告别和向往幸福未来的乐观情绪:樱桃园伐木的斧声伴随着“新生活万岁!”的欢呼声。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诃夫因病情恶化,前往德国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在那里逝世,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节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诃夫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欧美许多作家谈到契诃夫的创作对20世纪文学的影响。在中国,在契诃夫逝世后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说就被译介过来。他的剧本《海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后由郑振铎和曹靖华等译成中文。以后,鲁迅艺术学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货》、《求婚》和《纪念日》。瞿秋白、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对契诃夫都有过论述。他的小说和戏剧几乎全部有中译本。

“在舞台上得让一切事情像生活里那样复杂,同时又那样简单。人们吃饭,仅仅吃饭,可是在这时候他们的幸福形成了,或者他们的生活毁掉了。”

——契诃夫

陈毅市长

沙叶新

(一九四九年冬的一天深夜。化学家齐仰之的家。)

  在急促的电话铃声中启幕。

  这是一间简陋破旧的卧室兼书房,地板残缺不全,残缺处都从地上冒出一丛一丛青草。屋角结着蜘蛛网。书桌上堆满书籍和化学仪器。一张单人床,卧具凌乱。墙上贴着一些化学图表,还贴着一张醒目的字条:“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本室主人敬白。”室主人显然过的是深居简出的书斋生活,他与外部世界保持不多联系的主要手段则是搁在书箱上的那架电话机。

电话铃声继续响着,但齐仰之充耳不闻,一边翻书,一边在做试验。电话铃声停止,齐仰之望着电话得胜似的笑了笑。可是过了一会儿电话铃又响了起来。齐仰之大皱眉头,拿起话筒。)

齐仰之  (极不耐烦地)谁?……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吗?……知道!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朋友?工作的时候只有化合、分解、元素、分子量是我的朋友!……好,你说吧!……不,我早就声明过,政治是与我绝缘的,我也绝不会溶解在政治里。……我是个化学家,我干吗要去参加政府召开的会议?……不去!不去!……什么?陈市长亲自下的请帖?哪个陈市长?……他是何许人?不认识!……对,不认识!……不论谁,就是孙中山的请帖我也不去!……对你算客气的了!要不是老朋友,我早就把电话挂了!……不不不,你别来,你来了也没有用!最近半年我要写书,谁来我也不接待!……好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时间到了!  (不由分说地将电话挂上,然后又坐下继续工作)(少顷,陈毅上,按门上的电铃。)

齐仰之 (烦躁地)谁?

陈 毅  我!

齐仰之 (走过去开门)你找谁?

陈 毅  请问,这是齐仰之先生的府上吗?

齐仰之  你是谁?

陈 毅  姓陈名毅。

齐仰之 (打量陈毅)陈毅?不认识,恕不接待!(乓的一声将大门关 上,匆匆回到桌边,又开始埋头工作)

陈 毅 (一惊)吃了个闭门羹!(想再敲门,又止住,思索)这可咋个办?真是个怪人!(转身欲走,又停了下来)我就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再次按门上的电铃)(齐仰之只是将头偏了偏。)

  (陈毅索性将手指一直按在电铃的揿钮上,铃声持久不息。)

       (齐仰之欲发作,气冲冲去开门。)

齐仰之  又是你!

陈 毅  对头!

齐仰之  你究竟是干什么的?

陈 毅  要问我是干什么的,我倒是干大事的。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

齐仰之  (一惊)什么?你就是电话里说的那个陈市长?

陈 毅  正是在下。

齐仰之  那……半夜三更来找我有何贵干?

陈 毅  无事不登三宝殿嘛。

齐仰之  可是我……我在工作。

陈 毅  我专程来拜访齐先生,也是为了工作。

齐仰之  (为难地)好吧。不过,我只有三分钟的空闲。

陈 毅  三分钟?

齐仰之  对。

陈 毅  可以,决不多加打扰。

齐仰之  请。

     (齐仰之请陈毅进屋。)

陈 毅  (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这里?

齐仰之  对,好多年了。

陈 毅  我倒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齐仰之  (高兴地)不不,过奖了,过奖了!

陈 毅  不过刘禹锡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

齐仰之  (笑)陈市长真是善于笑谈。

陈 毅  (看到墙上贴的条幅,念)“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齐仰之  (看表)有何见教,请说吧。

陈 毅  (也看表)真的只许三分钟?

齐仰之  从不例外。

陈 毅  可我做报告,一讲就是几个钟头。

齐仰之  (看表)还有两分半钟了。

(齐仰之请陈毅坐下。)

陈 毅  好好好。这次我趋访贵宅,一是向齐先生问候,二是为了谈谈本市长对齐先生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齐仰之  哦?敬听高论。

陈 毅  我以为,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齐仰之  什么?我齐仰之研究化学四十余年,虽然生性驽钝,建树不多,但举凡化学,不才总还略有所知。

陈 毅  不,齐先生对有门化学确实无知。

齐仰之  (不悦)那我倒要请教,敢问是哪门化学?是否无机化学?

陈 毅  不是。

齐仰之  有机化学?

陈 毅  非也。

齐仰之  医药化学?

陈毅亦  不是。

齐仰之  生物化学?

陈 毅  更不是。

齐仰之  这就怪了,那我的无知究竟何在?

陈 毅  齐先生想知道?

齐仰之  极盼赐教!

陈 毅  (看表)哎呀呀,三分钟已到,改日再来奉告。

齐仰之  话没说完,怎好就走?

陈 毅  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嘛。

齐仰之  这……可以延长片刻。

陈 毅  说来话长,片刻之间,难以尽意,还是改日再来,改日再来。

(陈毅站起,假意要走,齐仰之连忙拦住。)

齐仰之  不不不,那就请陈市长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

陈 毅  要不得,要不得,齐先生是从不破例的。

齐仰之  今日可以破此一例。

陈 毅  可以破此一例?

齐仰之  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要问个明白。请!

(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

陈 毅  好,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人的化学全然无知。

齐仰之  ***人的化学?唷,这倒是一门新学问。

陈 毅  不,说新也不新%%%。从《***宣言》算起,这门化学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齐仰之  那么请问,所谓***人的化学,研究些什么?

陈 毅  社会。

齐仰之  社会?

陈 毅  正是。就以中国而言,这门化学就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变化成为新民主主义化社会;就是要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压迫的旧中国,变化成为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个,就是***人的化学,社会变化之学。

齐仰之  这种化学,与我何干?不知亦不为耻!

陈 毅  先生之言差矣。孟子说:“大而化之之谓圣。”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齐先生自己也说嘛,致力于化学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道理哟?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想当初,齐先生从海外学成归国,雄心勃勃,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学工业,可是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先生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从此不再过问世事。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

齐仰之  (深有感触)是呀,是呀,归国之后,看到偌大一个中国,举目皆是外商所开设的药厂、药店,所有药品几乎全靠进口:S.T来自美国礼来药厂,叶酸全是日本武田药厂所出,酒精是荷兰的,盘尼西林是英国的。这真叫我痛心疾首。我也曾找宋子文当面谈过兴办中国医药工业之事,可是他竟说外国药用也用不完,再制中国药岂不多此一举?我几乎气昏了……

陈 毅  (激情地)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你推开窗子往外看一看嘛,窗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科学也有了光明的前途。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不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吗?

齐仰之  你们真的要办药厂?

陈 毅  人民非常需要。

齐仰之  希望我也……

陈 毅  否则我怎会深夜来访?

齐仰之  (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这……

陈 毅  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

齐仰之  不不不,陈市长一片赤诚,枉驾来访,如此礼贤下士,已使我深为感动。在此以前我之所以未能从命,一是我对***人的革命化学毫无所知,二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陈 毅  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

齐仰之  (大笑)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 毅  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齐仰之  (笑)但不知陈市长对发展医药工业有什么设想?

陈 毅  我们打算在上海建立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齐仰之  (大喜)哦?这可是我多年的愿望!

陈 毅  市政府决定聘请齐先生主持筹划。

齐仰之  好,我一定效力,一定效力!

陈 毅  至于详细计划,改日再与齐先生细谈吧。

齐仰之  不,不,现在就谈!现在就谈!

陈 毅  (看表)已经谈了三十分钟了。

齐仰之  没关系,没关系。

陈 毅  (指墙上的条幅)喏,喏!

(齐仰之解嘲地大笑。电灯突然熄灭。)

齐仰之  咳,又停电了!

陈 毅  停电倒不怕,怕就怕敌人破坏电厂,那就要一片漆黑了。

       (齐仰之点燃蜡烛。)

齐仰之  没关系,我们可以秉烛夜谈。

陈 毅  再谈多久?

齐仰之  (扯下“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字条,撕得粉碎)三天三夜!

陈 毅  不,我马上要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

——幕  闭

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

公爵、众绅士、安东尼奥、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萨拉里诺、萨莱尼奥及余人等同上。

  公爵安东尼奥有没有来?

  安东尼奥有,殿下。

  公爵我很为你不快乐;你是来跟一个心如铁石的对手当庭质对,一个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

  安东尼奥听说殿下曾经用尽力量劝他不要过为已甚,可是他一味坚执,不肯略作让步。既然没有合法的手段可以使我脱离他的怨毒的掌握,我只有用默忍迎受他的愤怒,安心等待着他的残暴的处置。

  公爵来人,传那犹太人到庭。

  萨拉里诺他在门口等着;他来了,殿下。

  夏洛克上。

  公爵大家让开些,让他站在我的面前。夏洛克,人家都以为--我也是这样想--你不过故意装出这一副凶恶的姿态,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出你的仁慈恻隐来,比你现在这种表面上的残酷更加出人意料;现在你虽然坚持着照约处罚,一定要从这个不幸的商人身上割下一磅肉来,到了那时候,你不但愿意放弃这一种处罚,而且因为受到良心上的感动,说不定还会豁免他一部分的欠款。你看他最近接连遭逢的巨大损失,足以使无论怎样富有的商人倾家荡产,即使铁石一样的心肠,从来不知道人类同情的野蛮人,也不能不对他的境遇发生怜悯。犹太人,我们都在等候你一句温和的回答。

  夏洛克我的意思已经向殿下告禀过了;我也已经指着我们的圣安息日起誓,一定要照约执行处罚;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销贵邦的特权。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欢喜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不是回答了您吗?有的人不爱看张开嘴的猪,有的人瞧见一头猫就要发脾气,还有人听见人家吹风笛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小便;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恶的支配,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现在我就这样回答您:为什么有人受不住一头张开嘴的猪,有人受不住一头有益无害的猫,还有人受不住咿咿唔唔的风笛的声音,这些都是毫无充分的理由的,只是因为天生的癖性,使他们一受到刺激,就会情不自禁地现出丑相来;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除了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现在您不是已经得到我的回答了吗?

  巴萨尼奥你这冷酷无情的家伙,这样的回答可不能作为你的残忍的辩解。

  夏洛克我的回答本来不是为了讨你的欢喜。

  巴萨尼奥难道人们对于他们所不喜欢的东西,都一定要置之死地吗?

  夏洛克哪一个人会恨他所不愿意杀死的东西?

  巴萨尼奥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

  夏洛克什么!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

  安东尼奥请你想一想,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谡谡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所以我请你不用再跟他商量什么条件,也不用替我想什么办法,让我爽爽快快受到判决,满足这犹太人的心愿吧。

  巴萨尼奥借了你三千块钱,现在拿六千块钱还你好不好?

  夏洛克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做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公爵你这样一点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

  夏洛克我又不干错事,怕什么刑罚?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叫他们做种种卑的工作,因为他们是你们出钱买来的。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他们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你们会回答说:"这些奴隶是我们所有的。"所以我也可以回答你们: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你们的法律去见鬼吧!威尼斯城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我现在等候着判决,请快些回答我,我可不可以拿到这一磅肉?

  公爵我已经差人去请培拉里奥,一位有学问的博士,来替我们审判这件案子;要是他今天不来,我可以有权宣布延期判决。

  萨拉里诺殿下,外面有一个使者刚从帕度亚来,带着这位博士的书信,等候着殿下的召唤。

  公爵把信拿来给我;叫那使者进来。

  巴萨尼奥高兴起来吧,安东尼奥!喂,老兄,不要灰心!这犹太人可以把我的肉、我的血、我的骨头、我的一切都拿去,可是我决不让你为了我的缘故流一滴血。

安东尼奥我是羊群里一头不中用的病羊,死是我的应分;最软弱的果子最先落到地上,让我也就这样结束了我的一生吧。巴萨尼奥,我只要你活下去,将来替我写一篇墓志铭,那你就是做了再好不过的事。

  尼莉莎扮律师书记上。

  公爵你是从帕度亚培拉里奥那里来的吗?

  尼莉莎是,殿下。培拉里奥叫我向殿下致意。(呈上一信。)

  巴萨尼奥你这样使劲儿磨着刀干吗?

  夏洛克从那破产的家伙身上割下那磅肉来。

  葛莱西安诺狠心的犹太人,你不是在鞋口上磨刀,你这把刀是放在你的心口上磨;无论哪种铁器,就连刽子手的钢刀,都赶不上你这刻毒的心肠一半的锋利。难道什么恳求都不能打动你吗?

  夏洛克不能,无论你说得多么婉转动听,都没有用。

  葛莱西安诺万恶不赦的狗,看你死后不下地狱!让你这种东西活在世上,真是公道不生眼睛。你简直使我的信仰发生摇动,相信起毕达哥拉斯⑩所说畜生的灵魂可以转生人体的议论来了;你的前生一定是一头豺狼,因为吃了人给人捉住吊死,它那凶恶的灵魂就从绞架上逃了出来,钻进了你那老娘的腌臜的胎里,因为你的性情正像豺狼一样残暴贪婪。

  夏洛克除非你能够把我这一张契约上的印章骂掉,否则像你这样拉开了喉咙直嚷,不过白白伤了你的肺,何苦来呢?好兄弟,我劝你还是让你的脑子休息一下吧,免得它损坏了,将来无法收拾。我在这儿要求法律的裁判。

  公爵培拉里奥在这封信上介绍一位年轻有学问的博士出席我们的法庭。他在什么地方?

  尼莉莎他就在这儿附近等着您的答复,不知道殿下准不准许他进来?

  公爵非常欢迎。来,你们去三四个人,恭恭敬敬领他到这儿来。现在让我们把培拉里奥的来信当庭宣读。

  书记(读)"尊翰到时,鄙人抱疾方剧;适有一青年博士鲍尔萨泽君自罗马来此,致其慰问,因与详讨犹太人与安东尼奥一案,徧稽群籍,折衷是非,遂恳其为鄙人庖代,以应殿下之召。凡鄙人对此案所具意见,此君已深悉无遗;其学问才识,虽穷极赞辞,亦不足道其万一,务希勿以其年少而忽之,盖如此少年老成之士,实鄙人生平所仅见也。倘蒙延纳,必能不辱使命。敬祈钧裁。"

  公爵你们已经听到了博学的培拉里奥的来信。这儿来的大概就是那位博士了。

  鲍西娅扮律师上。

  公爵把您的手给我。足下是从培拉里奥老前辈那儿来的吗?

  鲍西娅正是,殿下。

  公爵欢迎欢迎;请上坐。您有没有明了今天我们在这儿审理的这件案子的两方面的争点?

  鲍西娅我对于这件案子的详细情形已经完全知道了。这儿哪一个是那商人,哪一个是犹太人?

  公爵安东尼奥,夏洛克,你们两人都上来。

  鲍西娅你的名字就叫夏洛克吗?

  夏洛克夏洛克是我的名字。

  鲍西娅你这场官司打得倒也奇怪,可是按照威尼斯的法律,你的控诉是可以成立的。(向安东尼奥)你的生死现在操在他的手里,是不是?

  安东尼奥他是这样说的。

  鲍西娅你承认这借约吗?

  安东尼奥我承认。

  鲍西娅那么犹太人应该慈悲一点。

  夏洛克为什么我应该慈悲一点?把您的理由告诉我。

  鲍西娅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上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性,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所以,犹太人,虽然你所要求的是公道,可是请你想一想,要是真的按照公道执行起赏罚来,谁也没有死后得救的希望;我们既然祈祷着上帝的慈悲,就应该按照祈祷的指点,自己做一些慈悲的事。我说了这一番话,为的是希望你能够从你的法律的立场上作几分让步;可是如果你坚持着原来的要求,那么威尼斯的法庭是执法无私的,只好把那商人宣判定罪了。

  夏洛克我自己做的事,我自己当!我只要求法律允许我照约执行处罚。

  鲍西娅他是不是无力偿还这笔借款?

  巴萨尼奥不,我愿意替他当庭还清;照原数加倍也可以;要是这样他还不满足,那么我愿意签署契约,还他十倍的数目,拿我的手、我的头、我的心做抵押;要是这样还不能使他满足,那就是存心害人,不顾天理了。请堂上运用权力,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犯一次小小的错误,干一件大大的功德,别让这个残忍的恶魔逞他杀人的兽欲。

  鲍西娅那可不行,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干了。这是不行的。

  夏洛克一个但尼尔⑾来做法官了!真的是但尼尔再世!聪明的青年法官啊,我真佩服你!

鲍西娅请你让我瞧一瞧那借约。

  夏洛克在这儿,可尊敬的博士;请看吧。

  鲍西娅夏洛克,他们愿意出三倍的钱还你呢。

  夏洛克不行,不行,我已经对天发过誓啦,难道我可以让我的灵魂背上毁誓的罪名吗?不,把整个儿的威尼斯给我,我都不能答应。

  鲍西娅好,那么就应该照约处罚;根据法律,这犹太人有权要求从这商人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来。还是慈悲一点,把三倍原数的钱拿去,让我撕了这张约吧。

  夏洛克等他按照约中所载条款受罚以后,再撕不迟。您瞧上去像是一个很好的法官;您懂得法律,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砥柱,所以现在我就用法律的名义,请您立刻进行宣判,凭着我的灵魂起誓,谁也不能用他的口舌改变我的决心。我现在但等着执行原约。

  安东尼奥我也诚心请求堂上从速宣判。

  鲍西娅好,那么就是这样:你必须准备让他的刀子刺进你的胸膛。

  夏洛克啊,尊严的法官!好一位优秀的青年!

  鲍西娅因为这约上所订定的惩罚,对于法律条文的涵义并无抵触。

  夏洛克很对很对!啊,聪明正直的法官!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

  鲍西娅所以你应该把你的胸膛袒露出来。

  夏洛克对了,"他的胸部",约上是这么说的;--不是吗,尊严的法官?--"附近心口的所在",约上写得明明白白的。

  鲍西娅不错,称肉的天平有没有预备好?

  夏洛克我已经带来了。

  鲍西娅夏洛克,去请一位外科医生来替他堵住伤口,费用归你负担,免得他流血而死。

  夏洛克约上有这样的规定吗?

  鲍西娅约上并没有这样的规定;可是那又有什么相干呢?肯做一件好事总是好的。

  夏洛克我找不到;约上没有这一条。

  鲍西娅商人,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安东尼奥我没有多少话要说;我已经准备好了。把你的手给我,巴萨尼奥,再会吧!不要因为我为了你的缘故遭到这种结局而悲伤,因为命运对我已经特别照顾了:她往往让一个不幸的人在家产荡尽以后继续活下去,用他凹陷的眼睛和满是皱纹的额角去挨受贫困的暮年;这一种拖延时日的刑罚,她已经把我豁免了。替我向尊夫人致意,告诉她安东尼奥的结局;对她说我怎样爱你,又怎样从容就死;等到你把这一段故事讲完以后,再请她判断一句,巴萨尼奥是不是曾经有过一个真心爱他的朋友。不要因为你将要失去一个朋友而懊恨,替你还债的人是死而无怨的;只要那犹太人的刀刺得深一点,我就可以在一刹那的时间把那笔债完全还清。

  巴萨尼奥安东尼奥,我爱我的妻子,就像我自己的生命一样;可是我的生命、我的妻子以及整个的世界,在我的眼中都不比你的生命更为贵重;我愿意丧失一切,把它们献给这恶魔做牺牲,来救出你的生命。

  鲍西娅尊夫人要是就在这儿听见您说这样话,恐怕不见得会感谢您吧。

  葛莱西安诺我有一个妻子,我可以发誓我是爱她的;可是我希望她马上归天,好去求告上帝改变这恶狗一样的犹太人的心。

  尼莉莎幸亏尊驾在她的背后说这样的话,否则府上一定要吵得鸡犬不宁了。

  夏洛克这些便是相信基督教的丈夫!我有一个女儿,我宁愿她嫁给强盗的子孙,不愿她嫁给一个基督徒,别再浪费光阴了;请快些儿宣判吧。

  鲍西娅那商人身上的一磅肉是你的;法庭判给你,法律许可你。

  夏洛克公平正直的法官!

  鲍西娅你必须从他的胸前割下这磅肉来;法律许可你,法庭判给你。

  夏洛克博学多才的法官!判得好!来,预备!

  鲍西娅且慢,还有别的话哩。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

  葛莱西安诺啊,公平正直的法官!听着,犹太人;啊,博学多才的法官!

  夏洛克法律上是这样说吗?

  鲍娅你自己可以去查查明白。既然你要求公道,我就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地道。

  葛莱西安诺啊,博学多才的法官!听着,犹太人;好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

  夏洛克那么我愿意接受还款;照约上的数目三倍还我,放了那基督徒。

  巴萨尼奥钱在这儿。

  鲍西娅别忙!这犹太人必须得到绝对的公道。别忙!他除了照约处罚以外,不能接受其他的赔偿。

  葛莱西安诺啊,犹太人!一个公平正直的法官,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

  鲍西娅所以你准备着动手割肉吧。不准流一滴血,也不准割得超过或是不足一磅的重量;要是你割下来的肉,比一磅略微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即使相差只有一丝一毫,或者仅仅一根汗毛之微,就要把你抵命,你的财产全部充公。

葛莱西安诺一个再世的但尼尔,一个但尼尔,犹太人!现在你可掉在我的手里了,你这异教徒!

  鲍西娅那犹太人为什么还不动手?

  夏洛克把我的本钱还我,放我去吧。

  巴萨尼奥钱我已经预备好在这儿,你拿去吧。

  鲍娅他已经当庭拒绝过了;我们现在只能给他公道,让他履行原约。

  葛莱西安诺好一个但尼尔,一个再世的但尼尔!谢谢你,犹太人,你教会我说这句话。

  夏洛克难道我单单拿回我的本钱都不成吗?

  鲍西娅犹太人,除了冒着你自己生命的危险割下那一磅肉以外,你不能拿一个钱。

  夏洛克好,那么魔鬼保佑他去享用吧!我不打这场官司了。

  鲍西娅等一等,犹太人,法律上还有一点牵涉你。威尼斯的法律规定:凡是一个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任何公民,查明确有实据者,他的财产的半数应当归受害的一方所有,其余的半数没入公库,犯罪者的生命悉听公爵处置,他人不得过问。你现在刚巧陷入这一条法网,因为根据事实的发展,已经足以证明你确有运用直接间接手段,危害被告生命的企图,所以你已经遭逢着我刚才所说起的那种危险了。快快跪下来,请公爵开恩吧。

  葛莱西安诺求公爵开恩,让你自己去寻死吧;可是你的财产现在充了公,一根绳子也买不起啦,所以还是要让公家破费把你吊死。

  公爵让你瞧瞧我们基督徒的精神,你虽然没有向我开口,我自动饶恕了你的死罪。你的财产一半划归安东尼奥,还有一半没入公库;要是你能够诚心悔过,也许还可以减处你一笔较轻的罚款。

  鲍西娅这是说没入公库的一部分,不是说划归安东尼奥的一部分。

  夏洛克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百度字数限制,未发后两篇。

  ElfDN朋友,你好。以下是巴尔扎克的名作《欧叶妮葛朗台》的相关资料:

  写作背景

  19世纪上半叶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的初期,拿破仑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彻底败北,由此波旁王朝复辟,统治一直延续到1830年。由于查理十世的反动政策激怒了人民,七月革命仅仅三天便推倒了复辟王朝,开始了长达18年的七月王朝的统治,由金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欧也妮·葛朗台》发表于1833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刚过去的复辟王朝在人们的头脑中还记忆犹新。复辟时期,贵族虽然从国外返回了法国,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可是他们的实际地位与法国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资产阶级已经强大起来。刚上台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颁布新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向资产阶级做出让步,以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资产阶级虽然失去了政治权力,却凭借经济上的实力与贵族相抗衡。到了复辟王朝后期,资产阶级不仅在城市,而且在贵族保持广泛影响的农村,都把贵族打得落花流水。复辟王朝实际上大势已去。巴尔扎克比同时代作家更敏锐,独具慧眼地观察到这个重大社会现象。

  内容精要

  巴尔扎克的小说真正定型是从《欧也妮·葛朗台》开始的。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布局严谨、语言个性化,这些特点都十分突出。全书在不长的篇幅里安排了葛朗台家、侄儿查理、欧也妮与求婚者三条线索,但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开始就把三者扭在一起描写,至家庭纠纷后立即推向高潮,又突然收尾,在多线索中显得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令人叫绝,至于葛朗台老头富于个性的语言,更令历来的理论家百谈不厌。

  在巴尔扎克数量众多的作品中, 《欧也妮·葛朗台》和他的代表作《高老头》是姐妹篇,作者本人和评论者,都认为前者是他规模宏大的《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卷之一”,比起《高老头》,这部作品又相对浅显易懂,多些幽默,更适合年轻人阅读。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作品最大的成就。这个人物最明显的特征是嗜钱如命和极端吝啬。然而,读者千万别以为他只是个老式地主和吝啬鬼,作者塑造的是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起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他比旧式地主精明,也更凶狠,聚财方式更充斥着血腥味。他靠投机革命发了财,当过行政委员、市长。他任职时期,利用职务,大捞油水,仅十几年就成为索漠城首富。他兼有大土地所有者和金融资产者的特征,他的得势反映了复辟王朝时期土地、金融资产阶级主宰一切的社会现实。然而,单纯地塑造这样一个被拜金主义所渗透的吝啬鬼形象,并不是巴尔扎克的最终目的。拜金主义只是一种现象,巴尔扎克更为关注的乃是这样一种现象背后的人生悲剧。葛朗台本身固然就是一个人的悲剧,这个人在金钱的异化下已经变成了一个非人,但更大的牺牲者却是他的女儿欧也妮。这或许就是小说以她的名字而不是以其父亲的名字作为标题的原因所在。欧也妮纯真善良,对人充满温情,对上帝心怀崇敬,这样一个美好形象的人生悲剧更能打动我们的心灵。而当我们追究其悲剧的根源时,我们便自然而然地透视到了拜金主义的罪恶,领悟到了巴尔扎克掩藏在其独具一格的现实主义手法之下的愤怒与同情。

  地位影响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一次飞跃。这部小说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故事叙述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此外,作品结构紧凑,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各线索之间互相联系,显得跌宕有致。行文如滚滚洪流直泻而下,笔势酣畅,具有浓烈的抒情意味。埃尔·巴尔贝里在《法国大百科全书》巴尔扎克条中是这样评价的:巴尔扎克写作这部小说时事先并没有反复考虑,但小说一出来便受到大家的欢迎,成为现实主义新文学和刻画内心世界的一篇杰作。《欧也妮·葛朗台》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它震撼着每一位读者,在法兰西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阅读指导

  巴尔扎克最出色的画稿之一

  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馆的庭院内,默默地站立着一个巨人,这就是巴尔扎克塑像,著名雕塑家罗丹留下的传神杰作,常常令人想起这位法兰西民族最光辉的巨匠坎坷的命运,勤奋的一生,刚强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锋。

  巴尔扎克经历了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无论是家庭或是社会,都没有给予他特别优厚的恩惠。不论在哪里,父母和教师都没有对巴尔扎克抱什么希望,更不要说发现他什么天才。这也难怪,他在一次只有35名学生参加的会考中,竟名列第32。这种成绩的学生,会有什么出息呢巴尔扎克大学毕业后便进了律师事务所,如他父母所希望的,这是“铁饭碗”。但年轻的巴尔扎克不再甘于平庸了。他不顾家庭反对,辞去职位专心写作。在一处贫民窟的阁楼上,巴尔扎克开始了作家生涯。迫于贫穷和饥饿,他为通俗小报写过一些光怪陆离的东西,开办过印刷厂。这些活动不但没有赢利,反而使巴尔扎克负债累累。巨额债务像噩梦一样缠绕着巴尔扎克,直至1850年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但他并未消沉,在他书房中布置了一座拿破仑的小像,并写下了激励自己一生的座右铭:“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

  《欧也妮·葛朗台》是他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据说是他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俄国贵妇韩斯卡夫人热恋中的产物。初稿曾寄往遥远的俄罗斯,中途未曾遗失真是万幸。巴尔扎克称此篇为“最出色的画稿之一”。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艺术实践和创作的特色。

  《欧也妮·葛朗台》以欧也妮的故事贯穿全书,但是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既贪婪又吝啬的老葛朗台的形象,这是此书的最大成就。巴尔扎克用漫画式的夸张,真实的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爱财如命、毫无亲情的、吝啬的葛朗台。在金钱导演下,葛朗台时而忧,时而喜;时而如虎,时而如羊。他的一言一行,一嗔一怒,都离不开他的最高任务:占有金子,保住金子……

  《欧也妮·葛朗台》对于巴尔扎克本人来讲,是他小说创作的一次飞跃。葛朗台的形象作为世界文学人物长廊中四大吝啬鬼之一而流传后世。这部书对于读者来说也是巴尔扎克小说中最具可读性的一部著作,它以讽刺的巧妙运用而吸引着人们。巴尔扎克其他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虽博大精深,却很难让人一气读下,原因在于他叙述的冗长,技巧的呆板,惟此部除外。总之,巴尔扎克仍以其《人间喜剧》成为当时法国社会出色的书记员。巴尔扎克不仅属于他的时代,也不仅属于法兰西民族,巴尔扎克是全人类的骄傲。 (《世界文学史》)

  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悭吝精明的百万富翁,有位天真美丽的独生女儿,她爱上了一个破产落魄的亲戚,为了资助他“闯天下”,不惜倾囊赠予全部私蓄,从而激怒了爱财如命的父亲,父女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吓得胆小而贤淑的慈母从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丧失父亲、损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这类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我们并不少见,但是为什么巴尔扎克的这本小说会成为一部杰作呢除由于巴尔扎克为情节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行动背景外,更由于小说作者创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既然在这里“风俗研究”已经与“哲理研究”结合,那么这些人物形象就不仅是典型化了的个人,而且还是个性化了的典型。

  据安德烈·莫洛亚考证,其实巴尔扎克只去过索漠一次,而且仅仅停留了几个小时;有人还找出小说中的破绽,证明故事更像发生在图尔。这些都无碍于作品的真实性。巴尔扎克对索漠的描写,无非是为了提供 一个人物活动所需的典型场所,它可以是索漠,也可以是别处,但必须是法国在那个时代的内地社会的缩影。同样,到索漠去寻访小说人物的原型也是徒劳的。他们是巴尔扎克心目中的一群内地人物的典型。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艺术真实的感染力来自他对观察所得的提炼和加工,来自他以此塑造的人物在读者心目中获得的认同。老葛朗台的性格显然与守财奴的传统形象大不相同。莫里哀的阿巴贡只知吝啬,虽然也爱财如命,但是仅仅热衷于守财,连放债都舍不得。而老葛朗台却不只是守财,更善于发财。为了赚钱,他不惜掏空自己积攒的金银。他精于计算,能审时度势,像老虎、像巨蟒,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会果断迅速地扑向猎物,万无一失地把大堆金银吞进血盆大口般的钱袋。有人发革命财,有人发复辟财,而他革命财也发,复辟财也发。索漠城里没有一个人不曾尝到过他的利爪的滋味,却没有人恨他,索漠的居民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漠的光荣。他实际上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上帝,因为他代表了在那个社会具有无边法力的金钱。对金钱的追逐是一种顽固的意念,而小说想证明的偏偏又是这种意念的破坏力量,它摧毁了一个家庭。

  在这个家庭中光明和黑暗的对比十分强烈。与老葛朗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葛朗台太太的圣洁和葛朗台**的善良慷慨。圣洁的价值观在金钱统治的社会只有遭到无情的蹂躏。在这阴暗的小天地中,欧叶妮的形象显得特别美丽明亮,但是这颗明星注定要黯淡下去。

  在他对欧也妮形象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到了巴尔扎克作品中少有的抒情气氛,它是那样浓郁,那样感人,所以我们读罢小说,掩卷遐思时,那垛长着野花的旧墙,那个狭小的花园以及树阴下那条曾聆听纯情恋人山盟海誓的长凳,仍使我们在浩叹之余感到一丝温馨。 (契诃夫)

  根据巴尔扎克自己在小说末尾注明的日期,《欧叶妮·格朗台》完成于一八三三年九

  月。但是巴尔扎克在一八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给韩斯卡夫人的信中诉苦说:他的《欧叶

  妮·格朗台》还差一百页没有写完。我们能否作这样的推测:九月完成的是小说的初稿,到

  十一月巴尔扎克还在修改或重写。巴尔扎克是惯于在印刷厂的校样上修改原稿或重写的,有

  时竟多达十五、六次。他把一篇作品历次修改的校样订在一起,作为厚礼送给知心朋友保

  存;他说:“这是我繁重劳动和忍性求精的证据。”《欧叶妮·格朗台》想必也经历了同样

  的周折。不过可以肯定:小说在一八三三年十二月已经改毕,因为那年圣诞节巴尔扎克应邀

  赴日内瓦与韩斯卡夫人一家见面,行前他曾致函韩斯基先生,问他可不可以把近作《乡村医

  生》和《欧叶妮·格朗台》两书的原稿呈韩斯卡夫人惠存。

  一八三三年对于巴尔扎克来说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是关键的一年。在生活上,

  那年圣诞他与韩斯卡夫人暗中定情;在创作上他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年九月,也就是《欧叶

  妮·格朗台》初稿完成的时候,他向妹妹自信地宣告:“我要统治欧洲文坛了,而且不会受

  到挫折!我只须再努力奋斗两年,就能超越一切企图束缚我的手脚、阻碍我前进的人!”①

  他的自信产生于他酝酿已久的一个巨大的设想:他想把已写的和将写的全部作品合成一个

  “整体建筑”,他称这个建筑为“我的玛德莱娜大教堂。”一八三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他在

  给韩斯卡夫人的信中把这个设想具体化为宏伟的计划:

  他的“玛德莱娜”将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风俗研究’将全面反映社会现状——

  社会结出的各种果。……第二部分是‘哲理研究’……解释产生这些感情与形成这种生活的

  原因,说明社会与人赖以存在的条件。……继因果之后还要有‘分析研究’……因为列举了

  “果”,分析过“因”之后,就该着手探讨原则了。……所谓原则,就是作者本人。”②正

  如安德烈·莫洛亚所说,巴尔扎克在一八三二年前一直分别在两个领域探索。一个领域是写

  哲理小说,如《驴皮记》、《路易·朗贝尔》,另一个领域是《私人生活场景》。自一八三

  二年起,他实现了两者的结合。斯蒂汶·茨威格认为促成这两者结合的,是他发现了一个秘

  密,那就是“如果能从确当的视角观察当代的生活,也能写出新鲜活泼、内容丰富的作品。

  重要的不是题材和布局,而是内在的动力……动力不存在于文风和结构,而是存在于人物描

  写本身。”③换句话说,过去,在讲故事的人和思想家之间,站着一个现实生活的观察家,

  而现在,这个观察家能够用具体生活来装载自己的思想和讲出动人的故事。据斯蒂汶·茨威

  格分析,巴尔扎克在这方面的第一个成功是《夏倍上校》,第二个成功则是《欧叶妮·格朗

  台》。

  ①参见斯蒂汶·茨威格《巴尔扎克》英译本,纽约维京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②引自安德烈·莫洛亚《巴尔扎克传》中译本第二九九页,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出版。

  ③参见斯蒂汶·茨威格《巴尔扎克》英译本第十章《巴尔扎克发现他的秘密》,纽约维京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所以说,《欧叶妮·格朗台》完成之时,巴尔扎克正踏进创作的成熟期;他的“玛德莱

  娜大教堂”式巨著构思就是成熟的标志。虽然那还不是他后来的“人间喜剧”的恢宏计划,

  但至少已初具“人间喜剧”的基本构架。巴尔扎克从那时起找到了自己的真正事业,发现了

  自己的天职所在:要像一个历史学家那样如实地描绘十九世纪的社会风俗。沿着这条道路走

  下去,他终于在十年后能这样雄壮地自鸣得意:“世界上有四个大有作为的人:拿破仑、居

  维叶、奥康奈尔,我将成为第四位。第一位曾威震欧洲,他缔造了军队!第二位通晓地球的

  奥秘!第三位成为一个民族的化身!而我将在头脑里装下整个社会。”①

  ①《人间喜剧》前言。转引自安德烈·莫洛亚《巴尔扎克传》第三六一页。

  或许巴尔扎克自己并没有认识到《欧叶妮·格朗台》在他整个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一向

  以思想家自居的巴尔扎克总认为像《路易·朗贝尔》那样的哲理小说远比《欧叶妮·格朗

  台》这类“写得不错的畅销的小书”(巴尔扎克语)有价值。但是事实上巴尔扎克的哲理小

  说大多像那些书中所描写的苦心探求宇宙真谛的思想家、艺术家们一样,由于野心过大往往

  遭到惨败。斯蒂汶·茨威格曾公允地说过,巴尔扎克的哲理小说“并没有达到艺术的最高水

  平,而只是作为最高喘息的结果。”①“路易·朗贝尔中途夭折,格朗台老头却能永存不

  朽”。②确实,《欧叶妮·格朗台》由于本身的美学价值,堪称巴尔扎克的杰作之一;在巴

  尔扎克的作品中,像《欧叶妮·格朗台》那样结构简洁、主题完整的作品,确实不多。

  如果我们抱着阅读一般小说的态度来读这部小说,我们或许会被小说一开始长达三十来

  页的描写吓住。但是心急的读者千万不可跳过去不读,因为这一大段描写对整部小说至关重

  要。巴尔扎克在不厌其详的描写中对索缪的街市、房屋、世态人情作了历史的、社会的翔实

  分析,对老格朗台的身世、家庭、以至于居所格局、社会关余作了深入的介绍,这一切是为

  了把小说人物置于一个有充分现实依据的社会结构中去,让他们在一个统一的世界中活动。

  “居维埃能依据一根骨头恢复某个动物的原形,巴尔扎克则可以从一件物品、一幢房屋出

  发,再现人物、城市甚至整个民族的面貌。”③

  ①见斯蒂汶·茨威格《巴尔扎克》英译本第十章,纽约维京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②安德烈·莫洛亚语。

  ③参见安德烈·莫洛亚《巴尔扎克传》中译本第二七四页。

  小说的故事是以欧叶妮·格朗台的生日集会开始的,巴尔扎克这时让小说中的人物一一

  登场。于是夫妻关系、父女关系、母女关系、主仆关系以及围绕着百万富翁独生女儿的婚姻

  问题而在克吕旭家族和格拉珊家庭之间展开的微妙而尖锐的勾心斗角,全都在格朗台公馆的

  客厅里逐一铺示,直到不速之客格朗台家的侄少爷敲响门环,就像一块石头忽然掉进水潭,

  顿时激起新的波澜,于是小说像多幕剧一般从第一幕转入以下几幕,人物的言行、思想感情

  随着剧情的演进而发展,逐渐推向高潮,继而又走向结尾。然而纵有千变万化,人们始终活

  动于索缪回声清脆的狭巷和幽暗寒伧的格朗台公馆。环境和人,物质与精神在这里是同一事

  物的两面,相互制约,彼此衬托。

  《欧叶妮·格朗台》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悭吝精明的百万富翁,有一位天真美丽的独生

  女儿,她受上了一个破产落魄的亲戚,为了资助他“闯天下”,不惜倾囊赠予全部私蓄,从

  而激怒爱财如命的父亲,父女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吓得胆小而贤淑的慈母从此一病不起;可

  是在期待中丧失父亲、损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这类痴情

  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我们并不少见,但是为什么巴尔扎克的这本小说会成为一部杰作呢?除由

  于巴尔扎克为情节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行动背景外,更由于小说作者创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

  物形象。既然在这里“风俗研究”已与“哲理研究”结合,那么这些人物形象就不仅是典型

  化了的个人,而且还是个性化了的典型。

  据安德烈·莫洛亚考证,其实巴尔扎克只去过索缪一次,而且仅仅停留了几个小时;有

  人还找出小说中的破绽,证明故事更像发生在图尔。这些都无碍于作品的真实性。巴尔扎克

  对索缪的描写,无非是为了提供一个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所,它可以是索缪,也可以是别处,

  但必须是法国在那个时代的内地社会的缩影。同样,到索缪去寻访小说人物的原型也是徒劳

  的。他们是巴尔扎克心目中的一群内地人物的典型。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艺术真实的信服

  力来自他对观察所得的提炼和加工,来自他以此塑造的人物在读者心目中获得的认同。

  老格朗台的性格是显然与守财奴的传统形象大不相同。莫里哀的阿巴公只知吝啬,虽然

  也爱财如命,但是仅仅热衷于守财,连放债都舍不得。而老格朗台却不只是守财,更善于发

  财。为了赚钱,他不惜掏空自己积攒的金银。他精于计算,能审时度势,像老虎、像巨蟒,

  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会果断迅速地扑向猎物,万无一失地把大堆金银吞进血盆大口般的

  钱袋。有人发革命财,有人发复辟财,而他革命财也发,复辟财也发。索缪城里没有一个人

  不曾尝到过他的利爪的滋味,却没有人恨他,索缪的居民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缪的光

  荣。他实际上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上帝,因为他代表了在那个社会具有无边法力的金钱。对金

  钱的追逐是一种顽固的意念,而小说想证明的偏偏又是这种意念的破坏力量,它摧毁了个家

  庭。

  在这个家庭中光明和黑暗的对比十分强烈。与老格朗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格朗台太太的

  圣洁和格朗台**的善良慷慨。圣洁的价值观在金钱统治的社会只有遭到无情的蹂躏,格朗

  台太太临死时胸怀坦荡,因为死对她意味着苦难的终结,她只心疼从此抛下女儿一人在世上

  受苦。在这阴暗的小天地中,欧叶妮的形象显得特别美丽明亮,但是这颗明星注定要黯淡下

  去。小说的扉页题赠值得我们注意。巴尔扎克把这本小说题赠一位名叫玛丽亚的女子,并说

  书中女主角的形象以她为原型。根据安德烈·莫洛亚的考证,她的真名叫玛丽-路易丝-弗

  朗索瓦·达米诺瓦,出身于一个上层法官家庭,是基·杜·弗勒内依的妻子。巴尔扎克曾跟

  他的妹妹谈起过她,说“她是造物主创造的最天真的女人”。一八三三年,二十四岁的弗勒

  内依夫人腹中怀着巴尔扎克的孩子。所以巴尔扎克在题辞中把她的名字比作庇护家庭的黄杨

  枝。但是《欧叶妮·格朗台》的主题又偏偏是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有意思的是,巴尔扎克为

  了追求韩斯卡夫人,把这本小说的原稿交给韩斯卡夫人保存。他当然不会跟韩斯卡夫人提到

  这位痴情女子,但他向韩斯卡夫人夸大了他与卡斯特里候爵夫人的关系,以表示愿为韩斯卡

  夫人牺牲他的旧情。从这里,我们难道没有在巴尔扎克的身上看到负心的格朗台侄少爷的影

  子吗?巴尔扎克固然是那个社会精明的观察家,但毕竟属于那个社会。他在描绘那个只讲利

  害、无情无义的社会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一笔财产,一个贵族女人”的庸俗追求。然

  而,在他对欧叶妮形象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到了巴尔扎克作品中少有的抒情气氛,它是那样

  浓郁,那样感人,所以我们读罢小说,掩卷遐思时,那垛长着野花的旧墙,那个狭小的花园

  以及树荫下那条曾聆听纯情恋人山盟海誓的长凳,仍使我们在浩叹之余感到一丝温馨。

  女仆娜农的性格也是巴尔扎克人物长廊中最不朽的形象之一。外表的丑陋和内心的单

  纯,反差如此强烈,使我们在为她的忠心感叹的同时,不免产生几分害怕。她的义忠固然代

  表了旧的伦理,但她不是旧的伦理的殉葬者。巴尔扎克在小说结束时让我们看到娜农对金钱

  社会的适应,看到她身上有老格朗台的影子,尤其是在她成为高诺瓦叶太太之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382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5
下一篇2023-07-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