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好的国内旅游景点如下:
一、新疆阿尔泰白哈巴(中哈边境)
阿尔泰山,自古被誉为“金山”,深藏于内陆腹地,美丽而神秘。这里的野山野水无处不入画,当你行走其间,你会真正领悟到宁静、美丽、和谐才是人类最佳的栖居地。白哈巴村,虽小但很精致。随意点缀在村中木屋栏栅旁的白桦树,或金黄或翠绿,在晨光和夕阳下,闪烁金光,与木屋、炊烟、挑水的村妇,以及牧羊的孩童一起,营造着家园的温馨,释放着一种生命独有的暖意。
二、浙江乌镇
乌镇位于桐乡市北部,距市区17公里。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省吴江县,东南与濮院、龙翔街道等毗连,东北接嘉兴市秀洲区。历史上曾是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错壤之地。今为附近乡镇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镇域面积7119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镇区常住人口12万。
乌镇地处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织,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三、云南元阳梯田
云南属于海洋性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那里的人们开垦了规模庞大、世界闻名的梯田。其中元阳的梯田比较有代表性,特别是云雾天气多的季节,山坡上大片的梯田在云雾笼罩下,就像从人间登上天堂的天梯,非常壮观美丽。2500年前哈尼族的祖先从西藏高原来到云南南部这个边陲山区,初来乍到就遇到了一大难题:周围的山谷根本不适宜种植。哈尼族人以顽强的民族性格与大自然搏斗,用石块砌起围墙,围住新开垦的农田,还引来山泉灌溉,并在水雾缭绕的梯田中种植稻谷。
四、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
婺源是镶嵌在黄山--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生态与古文化明珠。她东连浙江衢州、南通上饶、西接景德镇、北临黄山,古属吴中楚尾,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婺源,被誉为“江南曲阜”和“书乡”。文学家朱弁,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朱熹,明篆刻家何震,清经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都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此外,婺源的民间艺术也十分富有,典雅的徽剧是京剧的源流之一,古朴的傩舞被称为“古典舞蹈活化石”,甲路抬阁艺术享有“中华一绝”的美名,独具韵致的茶艺表演风姿迷人婺源博物馆,馆藏之多,品位之高,国内罕见,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
■五、四川阿坝草原
阿坝县为藏名的译音,关于“阿坝”名的由来和含义说法多样,藏族知识界、宗教界人士认为:“阿坝”一名起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吐蕃王松赞干布以武力进攻松潘向唐求婚,占领松州以西地区后,从土蕃腹地阿里一带迁民至本地并居住下来繁衍生息。他们自称“阿里娃”。
阿坝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东北部有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区,西北部有奇峰异石、冰川雪峰、湖泊草原等高原山地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区,南部有高山峡谷、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区,中部有民居建筑、服饰歌舞、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等组成的“安多民族文化走廊”等人文景观区。
1955年8月,我国 历史 上的第一次授衔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当准备拟出授衔名单时,许光达问贺龙: “如果叶挺还在,应该授什么军衔? ”贺龙斩钉截铁地答复: “元帅,理所当然的元帅。”
1955年9月,授衔授勋仪式上,叶剑英对陈毅说: “要是叶挺还在,你们新四军就会出两个元帅。”
从中可知,叶挺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如果叶挺没有离世,那么必然会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元帅的名单中,也必然会有叶挺的名字。
1946年4月8日,叶挺在由重庆飞往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失事离世,与叶挺一同遇难的还有年仅39岁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叶扬眉和尚未取名的幼子阿九,令人万分痛心。
提起叶挺的妻子,大家想到的都是李秀文,两人相濡以沫携手走过20余年的苦难岁月,共育有9个子女。但鲜有人知的是,叶挺还有一位原配夫人,始终在叶挺将军的老家。
1896年9月10日,叶挺出生在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当时叶家的主要收入就是给地主种地。但好在叶挺父亲叶锡三读过私塾且懂一些医理,所以还能靠父亲当医生赚点小钱。因此,叶家经济条件要比其他农户家庭略微好一些,家人就将叶挺送去私塾学习文化知识。
1906年,叶挺10岁时,父母带着一位又瘦又矮的小姑娘回到了家,原来这是父母为叶挺找来的童养媳,小姑娘的名字叫黄春,比叶挺大两岁。
叶挺自幼个性叛逆,非常有主见,外加他得知有一个姐姐就是因为做童养媳而死在别人家,所以他对童养媳的事情非常反感。不过,在父亲的强制要求下,幼小的叶挺根本没有拒绝的权利和反抗的余地。
黄春虽然没有文化,也看出来叶挺并不喜欢自己,但她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既然都嫁到叶家,就要遵守三纲五常,她希望自己的辛勤劳动能换来叶家人对自己的认可。
黄春的想法在当时的女性身上很普遍,她们内心不追求自由与理想,心中只有嫁夫从夫、从一而终的信念,叶挺的原配如此,徐志摩、鲁迅的原配也如此。她们的经历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所处时代新文化与旧文化碰撞的标记。
为了让叶挺认可自己,黄春表现的尤为勤快,叶挺虽然对黄春没有感情,但是他看到黄春干活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
空闲时间,叶挺会帮黄春分担一些家务活,在广东客家人眼里是看不到男人做家务的,但叶挺就挺乐意做这些,因为他认为男女是平等的。为此,他和童养媳一起干活还常常被别人笑话。即便这样,叶挺还是很少和黄春说话。因为叶挺明白,他和黄春不是一路人,应该尽量减少黄春对自己的依赖。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变革之时,这样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十几岁的叶挺激动向往,他要把自己的理想融入这如火如荼的革命事业之中。
转眼间,叶挺到了结婚的年龄,虽然叶挺坚决反对这样的婚姻形式,可是面对家族长辈们的逼迫,他不得不妥协了。
但叶挺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 成婚后,父母必须支持他外出求学,家业的事以后再议 。”父母最终同意了儿子的交换条件,他们想着:“成家立业,先成家也不错。”
1912年的春节,16岁的叶挺和18岁的黄春在老家办了婚礼。因为叶挺在家族里排行老八,小名八郎,所以黄春姑娘婚后在叶家被称呼为八娘。就这样,叶挺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与八娘结合为夫妻,组成了没有爱和温暖的婚姻关系。
结婚后,黄春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但还没等黄春开心地享受相夫教子的生活之时,叶挺就对她说:“ 我是不可能在这安稳度日的,我是要外出革命的,所以我们之间注定不会幸福。 ”
婚后没多久,广州陆军小学即将招新生,得到消息的叶挺欣喜不已。叶挺将继续求学的想法告知父母后,就与同伴共同前往了广州。从此,叶挺踏上了投笔从戎的道路。
叶挺一直在外面上学继而进入部队,很少回到家乡。叶挺离家后, 黄春一个人撑起了叶家的生计。 没过多久,黄春为叶家生下一个儿子,但因为家境贫寒,孩子生病而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才出生4个月就夭折了。
后来,黄春的公公婆婆的相继离世,偌大的家里只剩黄春一个人了。叶挺为了革命事业,常年奔波在外。家中老人也已经去世,况且叶挺与黄春没有感情基础,他也不想耽误黄春的大好年华。
1922年叶挺趁回老家探亲时,他决定与黄春说明情况,解除婚约。到家后,好久没看到叶挺的黄春十分高兴。还没等到黄春准备开口嘘寒问暖,叶挺说道:
黄春听到叶挺的话很淡定也很难过,其实她早就意识到自己配不上叶挺。叶挺提离婚,也是早晚的事。但是对于叶挺提出让她改嫁的建议,黄春始终坚持“好女不嫁二夫”。在这种观念的约束下,黄春离婚却从未离家。
黄春与叶挺离婚的那一年是28岁,维持了10年的夫妻关系,终于在这一刻瓦解了。
叶挺把自己积攒的三百块大洋给了黄春,他感激黄春的通情达理,并再三对她说以后有困难,一定要找人写信告诉他,他愿意一直照顾她的生活,像亲人一样。
1924年,叶挺在广州总统府担任警卫团第二营营长时,结识了年仅17岁的李秀文。当时李秀文是叶挺好友李章达家的邻居女儿,叶挺每回去李章达家里,总能看到李秀文的身影,李秀文的知书达理让叶挺很是欣赏。
虽然李秀文是大户人家的千金**,但是她没有豪门千金身上所具有的懒惰恶习,相反她有着先进的思想。同时,李秀文对军人充满崇拜之情,她支持叶挺进行革命事业,两个人的志向都是希望看到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两人三观一致,彼此聊得开。
没过多久,叶挺在好友李章达的撮合下,他在即将被派往苏联留学前,就向李秀文表明了求婚的想法。李秀文自然很高兴便欣然接受,但是碍于父母的决定,李家父母希望叶挺追求进步,当上团长后,叶挺再与李秀文举行婚礼。
1925年,叶挺回国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不久,叶挺和李秀文便在肇庆阅江楼举行了婚礼。婚后由于时局动荡,战事频繁,李秀文跟随丈夫叶挺四处征战,但是两人感情深厚,为了共同的理想携手并肩作战过得也很幸福。
而被乡亲和晚辈尊称“八娘”的黄春,以后再也没有嫁人,也没有离开叶家,她用叶挺留下的大洋,在淡水镇买了一间庵堂,从此经常住在庵堂内吃斋念佛,与青灯古佛为伴。
作为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为革命作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她的开明与觉悟,也感动着八路军,当战士们知道黄春原来就是叶挺曾经的妻子时,都十分尊敬她,亲切地称她“八娘”、“八姑”、“八嫂”。
当黄春听说皖南事变,叶挺被软禁时,黄春就一直默默地为叶挺祈祷。当叶挺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黄春泪如雨下,不吃不喝,几乎晕倒在佛堂里。
新中国成立之后,黄春并未给组织提出过特殊的要求。叶挺的老战友叶剑英在广东主持工作时,特意过问过黄春的事情,并责令当地政府对这位老人在生活上给予一些帮助。
1985年,91岁的黄春因病去世,虽然与叶挺早已离婚,但是叶家人还是将她葬入了叶家祖坟,以肯定她对叶家的贡献,也完成了她“生死都为叶家人”的夙愿。
黄春的一生,让人同情,她一生无儿无女,多数时间都在孤独中生活,她的一生是所处时代所带来的悲剧。当时的时代,与黄春有类似遭遇的女性还有很多,她们深受包办婚姻制度之苦,默默无闻走完自己的一生。
叶挺将军夫人李秀文
李秀文(1907(丁未年)—1946),女,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叶挺将军夫人,祖籍广东省东莞长安镇乌沙村。
1907年出生于澳门一个士绅的富裕家庭;1924年,还是中学生的李秀文结识了时任孙中山大总统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的叶挺。
1925年婚后,李秀文伴叶挺经历了从北伐到抗战胜利的重要事件,期间她对新四军的经济支持和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风云凸显了叶、李的坚贞,也传颂着他们相携相助走过苦难历程的一个又一个故事。
1946年4月8日,叶挺夫妇由重庆至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李秀文时年39岁,叶挺50岁。
李秀文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结识了叶挺。李秀文就读的执信女子中学名声显赫,它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而亲手创办的纪念性、示范性学校,李秀文在执信女中享有“校花”美誉。
李秀文的父亲李少村和时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宪兵部队司令的李章达是东莞同乡同族的好友,过往甚密。而李章达又与时任宪兵部队参谋长的叶挺,相熟更深,是战友加兄弟的知己。正是这位李章达,成了叶挺和李秀文的大媒人。他们两人通过一段时期的交往和了解感情越来越深。
1937年2月全家福
1924年孙中山与中国***合作,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决定派遣干部去苏联学习,叶挺被列入去苏学习的行列。叶挺辞去了一切职务,十分愉快地准备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但他又怀着对李秀文满腔的热恋之情。经过反复考虑,临行前,叶挺终于忍不住向李秀文求婚了。李秀文当然满心欢喜,她对叶挺已是以心相许,但她提出还要征求父母的意见才能最后决定。
李秀文的父亲知道后,对女儿严肃地说:“叶挺是一个有为的青年军官,正是你们两个求上进的时候,婚姻,要作为鼓舞双方前进的力量。”秀文的母亲把女儿拉到一边,悄悄地对她说:“你爸爸早就看中了叶挺,老人是希望他当了团长你们再结婚。”
李秀文把父母的意见跟叶挺说了,叶挺欣然接受。两个人立下约言,互勉互励。
1925年,叶挺回国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不久,叶挺和李秀文便在肇庆阅江楼举行了婚礼。
由于时局动荡,战事频繁,婚后,迎接他们的不是春江花月,不是歌舞良宵,而是一阵阵猛烈的狂风暴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