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女神张常宁答应男友求婚,男友2米10高大帅气,如今现状如何?

排球女神张常宁答应男友求婚,男友2米10高大帅气,如今现状如何?,第1张

日本举办的女排世界杯中,中国女排豪取11连胜,再次获得世界杯冠军。女排精神代代相传,经久不息,中国女排可以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靠的就是这些女排队员们顽强拼搏的精神。中国女排在郎平教练的执教下,已经摆脱了曾经“青黄不接”“人才匮乏”的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颇具潜力的年轻选手。

女排张常宁

作为“巨人”体育项目,女排张常宁可以说既是颜值担当,也是身高担当。1995年出生的张常宁,曾经打过沙滩排球,练就了全面的排球技能。随后回归室内排球,开始一鸣惊人。先后随队拿到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2016年奥运会冠军。目前虽然有伤落选亚运阵容,张常宁将满血回归。

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著名中国女排队员张常宁接受了江苏男篮中锋吴冠希的求婚。从曝光的求婚现场图来看,二人十分甜蜜,看来好事将近。而这名男主人公还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

张常宁男朋友

吴冠希1994年出生在杭州,身高2米10,吴冠希出生于排球世家,父母都曾是排球运动员,父亲吴卫曾入选过八十年代中国男排,和准亲家、张常宁的父亲张友生是国家队队友,后来在浙江男女排都担任过教练。吴冠希小名贝贝,继承了父母的体育天赋,小时候在浙江体育局的幼儿园,和篮球名将郑武的儿子、女子七项全能传奇人物马苗兰的儿子同班,后来进入陈经纶体校。这个学校是游泳人才的摇篮,孙杨、叶诗文、傅园慧都出自那里,身材高大的吴冠希选择的则是篮球。

这样的高海拔,身边的男伴一定是身高高的。1米92的惠若琪男友1米86,其实男方杨先生也是一个高富帅级别,只不过和女友一比较似乎稍显矮些。而此番张常宁的男友吴冠希,则是江苏男篮中锋,身高2米10!而且吴冠希被网友戏称为江苏男篮的第一美男子,就是因为长相帅气!二人自从曝光恋情后,一直十分低调,所以张常宁陪着吴冠希比赛的照片曝光后,才能在网上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张常宁手术后坚持比赛

张常宁作为江苏女排的主力,帮助中国女排在2016年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上联赛女排联赛结束后,张常宁进行了手术,由此缺席世界国家女排联赛,亚运会也因伤临阵退出。不过张常宁的伤势并无大碍,九月底的世锦赛一定可以为中国女排做出贡献。而吴冠希是江苏肯帝亚男篮的核心球员之一,2017-2018CBA赛季,吴冠希出战41场,场均贡献79分、52个篮板和13次盖帽。从各方面来说,二人都十分般配。

中国女排近些年在郎平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其中不缺少实力美貌并存的人物。张常宁在女排队伍中成为了在惠若琪等人退役以后的又一个门面担当。作为主攻手的张常宁一直在女排中是一个做事比较低调的人物,张常宁和吴冠希的恋情也是赢得大家的支持,几年前帅气的吴冠希求婚张常宁成功,更是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祝福。最近张常宁的近照流出,是一张和婆婆还有老公的甜蜜合照,可以看出来张常宁和婆婆两人关系非常的和睦,说起张常宁的婆婆,她的身价并不输于董明珠。

张常宁与男方家庭

张常宁的婆婆和公公都曾经是排球运动员,两人的相识也是归功于公公曾经是国家队的领队。婆婆冯一清是浙江的女商人,是一名退役的排球运动员,凭借自己毒辣的眼光白手起家慢慢积累财富,直到开创自己的品牌,身上流露的气质也是和董明珠一般无二的女强人气质。

中国女排在漳州进行集训,张常宁就是其中之一。主攻手仍旧是张常宁,20人中集训角逐出12个人参加比赛,可以说这次的选角是非常的严格残酷的。肩负东京奥运会责任的中国女排也是压力倍增,尤其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奥运会的推迟,也让训练更加的严格。最近女排也没有参与任何赛事,全心全力的进行集训,备战东京奥运会,张常宁作为主要选手,核心主力也不得不远离家庭,全力训练,为国争光。

1、异地结婚就要看看对方的父母同意才行,不过建议住在离对方的父母最近的地方较好,我嫂子也是吉林人嫁到漳州了。

2、漳州生活条件很不错,是漳州芗城区人口密集最多的地方,经常堵车,房价是在五十万以下,我吗前两年在漳州买房88平米值30多万。

3、漳州是属于三线城市,厦门也属于二线城市,漳州人口大约与49696万人,人均收入1500左右。

4、为了你的妻子不再受孤独,建议你们夫妻住在漳州,可以多陪陪对方沟通了解漳州,这样可方便回家探望对方父母!

5、漳州离厦门很近,不过漳州和厦门在建地铁和BRT,可以方便去厦门逛街游玩,漳州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在漳州可以吃到各种美食,漳州地区属于生态园,你的女友应该知道漳州的各个景区,自然会带你去的外面走走吧!

我个人来说 是可以接受的

首先 当下年轻人的婚姻更注重自我感官 不像多年前 老话说谈恋爱是两个人事儿 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但是这个观点好像并不适合当下的社会实际情况 疫情三年 大家都各自改变了很多 变得更注重自我的舒适感 而不是迎合别人 从前有父母包办婚姻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再是结婚生子 而是健康快乐 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其次 结合上一观点 结婚 要以小两口的意愿为主 如果男女双方都不在乎形式 只是想对自己的爱情 对父母亲朋都有个交代 那先求婚还是后求婚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 每个女孩子都有对婚礼的完美憧憬 都希望自己的意中人身骑白马 踏着七色彩云而来 按照一般的程序是应该先求婚再领证 但是婚姻大家都是人生第一次经历 准备婚礼也是一件很繁复的事情 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 也许是不懂 也许是忙忘了 但终归是人家小两口的事情 俗话说 好饭不怕晚 只要来了 它就是好的 只要有 就说明对方心里有你 对不对?

所以说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希望大家都被爱包围滋养 好好生活

好的好的丫

  漳州的常规婚嫁习俗古时,漳州的婚嫁基本按传统的“六礼”进行。曾任漳州知州的朱熹主张删简古礼,清代漳州宿儒蔡世远谓“吾闽昏(婚)礼由纳采、纳币、请期而亲迎”。可见其时已将六礼中的“问名”并入“纳采”之中,并将“纳吉”与“纳征”合而为“纳币”。据蔡氏所辑《朱子家礼》,婚礼的程序为:“将昏,主人告于祠堂,遂以酒醮其子而诫之,子受酒跪听训诫……”此当为诗书之家所设。民间嫁娶较侧重于物质形式,礼俗极繁复,而且地区差别很大。

  (一)议 婚

  议婚相当于古代的“纳采”和“问名”。旧时,漳州的婚姻极重媒妁,“虽世契,非媒妁不相缔结”。媒人是议婚阶段的关键人物。

  1探家风

  又称“摆家风”、“踏家风”。在正式求亲之前,男女双方都要设法了解对方的家庭情况,尤其是女方对此更加慎重,事先要请自家的亲戚上男家去探家风,了解对方家庭成员的为人,并摸清其经济状况。

  2求 庚

  男方备名帖礼物,让媒人到女家问婚。女方同意提亲就会收下礼品,并将待嫁闺女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客家用白纸)上,一般写“坤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作为庚帖交媒人转给男方。

  3合 婚

  男方收到女方的庚帖后置于神明、祖先案上卜卦,然后将女方的庚帖在供桌的香炉下放置三天。在此期间如人畜平安,无吵架、生病或摔破碗碟之类情事,就可以说是“三日圆”或“三日好”。三天后请算命先生“合婚”,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测断两人是否适于结婚。旧时,女儿出生后,如果生辰不是十全十美,父母就请算命先生伪造一个旺夫、旺家、财库十足的好“八字”,故俗谚云:“男命无假,女命无真”。合婚一事纯粹是自欺欺人。

  若双方命理配合,男方就把自己的庚帖并备礼饼、红包送给女方。送庚帖者一般是男方的叔伯,挑着装礼饼和红包钱的红漆竹篮,到女家后从大门直上厅堂,将红篮摆到供桌上,告知女方祖宗有人向其待字的后代求婚。女方父母祭拜祖宗后拆帖,亦请算命先生合婚。

  4相 亲

  合婚之后,双方各备礼品,先后由媒人陪长辈前往对方家中相亲。待字姑娘必须亲自接待男方的客人,奉茶敬客。

  双方彼此满意即可定亲,由双方家长商定聘金、聘礼以及妆奁的厚薄,并大概确定完婚的日期。结婚日期喜欢定在龙年,不喜欢定在虎年。农历七月为鬼月,婚期也不会定在这个月。男女双方年龄加起来正好50岁则暂不成亲。客家人在农历三、六两个月份忌提亲、不嫁娶,有“田水白,不吉利”之说。

  双方达成协议之后,由女方开出礼单。

  (二)定 婚

  定婚相当于古代的“纳吉”、“纳征”和“请期”,算作办喜事的开始。自此时起直到婚后一段时间内,男女双方及其亲属不得参与丧事,以免“红白相克”,不利喜家。定婚包括以下礼俗:

  1定 亲

  又称“过定”、“食定”、“下定”、“文定”或“送定”。男家女性长辈由媒人陪同,在择定的吉日将商定的礼品送到女家作为定聘。礼品一般为布料、香烛、冰糖、线面、橘饼、槟榔、N叶、莲子、猪肉、礼饼、花生糖、烟酒以及戒指首饰,常凑成12色。

  女家应以冰糖茶和糖糯米粥招待男方客人,待嫁女要上厅堂奉甜茶。客人接受甜茶时应送红包为“压茶瓯”礼。女方家长将男方送来的戒指戴到待嫁女的手指上,就完成“食定”的仪式。

  男方客人离开时,女方应回赠联巾(两条连在一起的面巾)等礼品。同时,男女双方都要向亲友四邻分送礼饼、糖果等,表示婚事已经确定。

  2行 聘

  又称“提聘”或“送大定”。男家在择定的吉日将商定的彩礼送到女家。彩礼强调成双,包括送彩礼人也要偶数,挑彩礼的笼担和扁担都要贴上红纸,男家的长辈挑一担走在最前面。

  彩礼包括婚书、金帛牲醴、聘金、首饰、布料、衣裙、礼饼、全猪、酒、鸡鸭、糖、红圆子和其他糕点等。其中礼饼、糖和糕点的数量由女方确定,以保证足够分发女方的亲友和乡邻。此外,每户要赠送一碗红圆子。有些地方行聘时只送婚书和金帛牲醴等物,衣裙及其他议定的礼物由男方另送一次,称为“送袄”。

  男方送礼时应开具聘帖,罗列礼物名数。如:婚书一对、聘金若干、金钗一支、鸡鸭各两只。应写上“婚书成通,聘金全封,金钗全副,德禽成双,家凫四翼”等字。彩礼送到时,女家鸣炮欢迎,以礼品奉敬祖先,并依礼接待来人。女方不能将礼物全部收下,要割下排骨和猪脚让男方客人带回,称为“压篮底”或“回程”。女方也可能回赠另外的礼物,如定亲新郎的衣服鞋袜、未来舅姑的鞋袜等。

  女方收到彩礼后就要准备嫁妆。富家的嫁妆叫“全厅面”,包括女儿终身使用的物品,小至马桶、针线,大至田契、房契,甚至还有棺材和寿衣,称为“生死不求人”。旧时,富家嫁女还将“随嫁□(音干)”(媵婢)作为嫁妆。贫户嫁女只备“半厅面”:几套衣服、花粉、镜奁、剪、尺、被、帐及一些日常用品。嫁妆一般包括马桶,寓意早得贵子。另外还要准备一对“带路鸡”作陪嫁,带路鸡要选刚打鸣的公鸡和即将下蛋的母鸡。迎娶之日用红头绳或红绸缎一条,两端各捆一只鸡的脚,使公鸡母鸡并排而蹲,装进新饭篮里,由新娘伴(女傧相)提到新郎家。

  3送 日

  男方择定吉日迎亲并经女方同意后,便书写红帖正式通知女方迎娶日期和落轿时应避属相冲克的人,然后依礼行事。因而有俗话说:“隔壁做亲情,礼数着照行。”

  (1)添妆与添丁

  行聘以后,男女双方都要向亲友四邻分送礼饼和喜糖。送日以后,女方的亲友要送红包或礼物到女家,谓之“添妆”;男方的亲友也要送红包或礼物,为男方“添丁”。贺喜的财礼必须在迎娶日前送到,否则不吉利,婚家不接受。

  (2)裁制婚衣

  送日之后,男女两家要择日祀神上香,然后裁制婚衣,称“开剪”。除礼服外,还要裁制新郎新娘的白色内衣内裤。婚后新娘要妥善收藏这套内衣内裤,直到她死时再换上这套内衣内裤入棺。有说此举含有重贞操的意思;亦有说陈元光入漳,倡导汉畲通婚,时畲族男子战死,畲族女子议定内着白衣以悼念死者。新娘的婚礼服为红袄红裙,配上绣花红鞋,衣服上要绣上“”形以祈吉祥,俗称“打万字”。

  (3)挽 面

  新娘出嫁前要择日祀神上香,请专业的妇女为其“挽面”,就是用细线交叉绞掉新娘脸上的汗毛。俗称为“开面”,表示出阁成人。

  (4)安 床

  娶亲前男家要将洞房布置妥当,首先要择吉日安床挂帐。床铺必须顺着屋梁的方向放置,否则称为“担楹”,不吉。床安好后要请一两个属龙的(其次选属蛇的)男孩爬上新床翻滚嬉闹,象征新娘连生贵子,称“翻床”。

  裁制婚衣、挽面和安床都不能让寡妇、属虎的妇女参与或观看。亲友送来的贺联、贺幛及其他贺礼应在大厅内陈列出来,其中新郎的舅父送来的贺幛应悬挂在厅堂正中。厅堂里要点上三撮香火和一对红烛。

  迎娶前夕,女方家长会请人携带新卧具、镜奁、箱柜等物前往男家布置洞房。完婚前,新郎不可在新房单独过夜,必须有一两个平辈的男子伴睡,称为“暖房”。睡伴首选为属龙的,忌选属虎的。

  (三)完 婚

  依正统的家礼,婚礼中“亲迎”是六礼之一,受到极大的重视。但漳州在清代“乡俗间有不亲迎者”,历来不强调新郎亲自迎娶新妇,不少是请“好命人”(福分大的人)代为上门迎接新娘。而对迎娶的细节却十分讲究,一丝不苟。

  1出 阁

  新娘出阁仪式繁复,而且各县(区)各不相同。清代,漳州嫁女要有“保姆翼以行”。各地都有专门主持这类仪式的妇女,称为“送嫁姆”。她要陪伴新娘到夫家,一切仪式由她主持和指导。

  (1)上 头

  新娘在迎娶日要以香花、石榴枝叶熬汤沐浴,换上婚衣。送嫁姆请新娘走到大厅来,边唱:“请出厅,做人好名声。”新娘出来后送嫁姆拉着新娘的手,让她端坐在大厅里的一面大R□(音俩)(以篾编成,用于晾晒谷物的浅平大圆筐)内倒置的米斗上,一边唱:“坐依正,新娘得人疼。”然后由长辈或“好命”的妇女为她梳头、簪髻、戴花,称为“上头”。有的仅在厅中的神位前由母亲(母亲不在则由其他女性长辈代替)插上首饰,表示已抚育成人。此礼为古代笄礼的孑遗。新娘还要戴上凤冠,有的地方头上要插茉草以祛邪,插石榴花心叶以示多结贵子,插早稻穗以表早得子。

  新娘打扮完毕,全家团聚吃一顿告别酒宴。宴席固定是12道菜,称“十二碗圆”。食后新娘与亲友郑重告辞,然后退入内室。

  (2)上 轿

  男方迎亲队伍到后,经过傧相们再三催请,新娘随身带上一面制煞的小镜和一个装着象征“连生贵子,百子千孙”的莲子、花生、桂花、石榴、茉莉花心等吉祥物的袋子,走出厅堂向神明、祖宗神位及双亲行跪拜礼辞行。

  父母为女儿覆上盖头,送嫁姆唱:“乌巾罩上头,新娘贤慧囝婿□(音搞,能干)。”家人将点燃的鞭炮抛上屋顶,并用米筛遮在新娘头顶上,使新娘不见天日,父母随即扶新娘上轿。

  轿内多放有红圆子和冬瓜糖,新娘一路抛撒冬瓜糖,寓意此路可常来常往。

  (3)离 家

  新娘上轿后即从轿上扔出纸扇,谓之“放性地(脾气)”。父亲将一碗清水泼向轿后,这是古人嫁女戒勿“大归”(走回头路)的遗俗。

  花轿起行,新娘应在轿中号啕大哭,谓之“哭好命”、“哭兴旺”。同时娘家立即紧闭大门或以米筛挡门,有的地方新娘的母亲还要坐在大门槛上,以免娘家的财运、地气被新娘带走,也寓意新娘免得走回头路。

  2迎 亲

  旧时,迎亲要用花轿。20年代,漳州城区开辟马路,开始以马车迎亲;后来又改用黄包车、自行车、轿车迎亲。农村地区到50年代才逐渐废弃花轿,以乘客运汽车迎亲;70年代后流行骑自行车、坐拖拉机或汽车迎亲。

  迎亲要择吉时出发,一般多安排在凌晨时分。上路前有关的人要吃一顿宴席,席上照例有12道菜,其中一盘全烧鲤鱼不得动箸,其余各盘大家都要吃到。

  旧时,富家的迎亲队伍上路时由两个佣人执一对书写姓氏的红灯笼在队前引导,接着是八音乐队,一顶送嫁姆坐的油布轿、五顶给傧相和小叔坐的披红彩的竹帘轿、一顶给新郎坐的不挂竹帘略作装饰的官轿、一顶四人抬的装饰精致的花轿,最后是盛礼物、嫁妆的扛□(音匣,装礼品的大木箱)。匣的数目多的有12匣、24匣,最多的可达60匣,俗称“百二杠”(120人扛)。一般平民的迎亲队伍只有一两顶轿,乐队和扛匣的人数也少,由两个男孩用带根叶的甘蔗各挑一对红灯笼走在队前,队伍最后一个挑着布袋,内装便桶和子孙桶(产盆)。一些地方迎亲队伍由“拖青”的人走在最后。“拖青”的多为男孩,拖的是枝叶齐全的松枝或榕枝,有的是拖头尾齐全的鲜竹。

  迎亲队伍到女方家门时燃放鞭炮。放过三阵炮后女家开大门请迎亲队伍进门。男家送上两扎礼炮,一书“两姓合婚”、一书“百子千孙”。女家收入“两姓合婚”的一扎,将“百子千孙”一扎回赠给男家。

  接着,女家宴请迎亲队伍。男方陪新郎前去迎亲的“袍架”(傧相)在席间要设法偷窃两只酒盅,带回男家放在洞房里的新床下,俗谓可使新娘早生贵子。女家对男方傧相偷酒盅要佯作没发现。

  吃过宴席,男方的傧相催请新娘上轿。新娘要找各种借口推托,经数次催促才出厅准备启程。新娘上轿后,迎亲队伍接过嫁妆,有时还加上女方准备带到婆家种植的带根的毛竹,返回男家。女方若有随嫁婢,也坐轿随新娘同去。客家习俗,女方要有人手执“火龙”(火把)送嫁随行,谓之“开路制煞”。

  迎亲队伍一路上鼓吹(乐器)齐鸣,每经村巷、寺庙、桥梁都要鸣炮过路。到男家门口要将花轿停放在一面大R□(音俩)内,等待吉时。良辰一到,新郎要猛踢一下花轿门,使新娘吓一跳,俗谓可使新郎以后不致惧内。送嫁姆随即打开轿门,小叔执红漆盘盛两颗红柑请新娘下轿,新娘回赠以红包。然后由“好命”(寿高多子孙、夫妻双全)的老妇女扶新娘出轿。送嫁姆唱:“新娘踏土,生囡好囡模;踏依在(稳),生囡胖狮狮。”同时有长辈用贴上八卦的米筛(现在多用雨伞)遮在新娘头顶上,另有人在地上铺红毯或新席或染红的麻袋,让新娘走进大门。

  送嫁姆随新娘进大门,口中要唱好话,如过门槛唱:“过户(音定,门坎),有吃又有穿”等等。新娘进门的礼节在漳州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此刻要将炉膛里的火用水浇灭,而且不许新娘踩门槛,谓可避免新娘脾气大,驾凌于他人之上。万一新娘踩到门槛上去,就暗中将举在她头上方的米筛放低来压一压凤冠,使她受惊来破此招。有的地方则相反地要生起炭火炉或烧一把稻草,让新娘“跨火薰”,而且要新娘踩门槛。有的地方当新娘到家门时长辈要暂时避开,以免“相冲”。客家人当新娘入门时要宰杀一只鸡,在门前放几只碗让新娘跨过,称“拦门鸡”。

  如果新娘的生辰八字中犯“破娘家”或“破婆家”,主持婚礼的人就会在大门口预先放一片完好的瓦片,新娘入门时踩破瓦片,旁边的人随即说:“都破了!都破了!”以此禳解八字中的缺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39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