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读懂小说《洛丽塔》?

有谁读懂小说《洛丽塔》?,第1张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这段肉麻的情话是中年教授亨伯特的内心自白。1947年,亨伯特来到美国,任教于比利亚斯大学。他准备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写成一部教科书,于是他来到兰之蒂镇的寡妇夏洛特·黑兹太太家寄居,在那里他遇上了让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女孩:洛丽塔。亨伯特从餐厅里出来的时候看到了她,在太阳沐浴的一块草垫上,半裸着,跪着,以膝盖为轴转过身,蜂蜜样的肩膀和绸子一样柔嫩的脊背让人目眩神迷。

那位令人神魂颠倒的小妖精迷住了他。她在他的身旁晃来晃去,令他无法专心写作,而她的母亲也对他一见钟情。黑兹太太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女儿对她亨伯特太太这个位置的威胁,在他们去滴漏湖度假的时候,黑兹太太还是以商量的口吻下达了命令:让洛丽塔去夏令营。然后她给亨伯特写了一封情书,向他求婚。虽然他爱的是黑兹太太的女儿,但他还是和黑兹太太结了婚。和黑兹太太结婚之后,洛丽塔成了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但他在日记里写下的那些对洛丽塔的情感剖白还是纸藏不住火,被他的现任太太发现之后引发了一场家庭内部的剧烈争吵。夏洛特一怒之下冲出家去,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撞上汽车一命呜呼。

亨伯特和洛丽塔终于走到了一起。他开车去夏令营,将洛丽塔母亲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她。他是兴高采烈地去的,尽管他感到一点内疚。他把洛丽塔接走,先骗她说她的母亲病了,住进了医院。在路上,他们住进了一家旅馆,在大堂,洛丽塔遇上了一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还有他的狗。晚上,当亨伯特将洛丽塔送上床,给她吃了安眠药,自己出去走到旅馆门外白色的台阶上,这时,那个秃顶的老头儿再次向他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但亨伯特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在第二天早上完成了不伦之恋,而且他知道了,他甚至不是她的第一个情人。然后他们驱车往家赶。亨伯特越来越感到不安,觉得坐在旁边的洛丽塔像个索命的小冤魂。她要求在一个加油站停一停,她下了车,很长时间没有回来,当她重新上车时,要求亨伯特给她零钱,她要往医院给妈妈打电话。亨伯特让她先上车,然后向她吐露了实情,“你妈妈死了。”

从那时起,他们开始了遍游美国的旅行。在各种类型的住宿地中,他很快就喜欢上了“实用汽车旅馆”———干净、整洁、安全隐蔽,是睡觉、吵架、和好、贪婪而违法私通的理想场所。虽然是旅行,但实际上他们一无所览,他们这漫长的旅行只不过是用一条迂回蜿蜒的粘土路来亵渎这个迷人、诚信、梦幻般的国度。最后,这段旅行走到了尽头,亨伯特决定把他的“宝贝女儿”送到比尔兹利女子学校就读。

一切似乎都很让亨伯特满意。但有一点是致命的,亨伯特无法容忍洛丽塔和其他男性在一起。当洛丽塔要求出演学校的话剧《幽暗的丽人》时,他断然拒绝。但在洛丽塔用美色相诱之后,他还是妥协了,虽然他心里很不痛快。亨伯特觉得她正在从他的掌握中逃脱出去,他只能用她每星期的零用钱来买她的欢心,但她对他越来越冷淡,彼此之间并无真正的快乐可言,亨伯特沉溺于性爱游戏,洛丽塔逐渐厌倦了这种不道德的生活。他们开始不停地争吵。洛丽塔把从亨伯特这里要来的钱攒了起来,亨伯特觉察到了,预感到这是一个阴谋,一个让他永远也见不到洛丽塔的阴谋,这让他火冒三丈。一次,争吵之后,洛丽塔夺路而逃,在大雨中跑了出去。找到洛丽塔后,他们决定到外去散散心,西行去各地转转,这也许对于改善他们现在这种冷战的状况有好处。

在路上,亨伯特发现背后有人跟踪,一辆“阿兹特克红色敞篷车”老是在他们屁股后面跟着,它们之间的间距似乎雷打不动。当亨伯特在一个小镇下车买眼镜的时候,他在商店里看到这辆车的车主下车和洛丽塔攀谈。但当他赶过去时,这个黑衣人已踪迹不见,他问洛丽塔:“那人说什么?”洛丽塔说:“他问我要张地图,肯定是迷路了。”亨伯特觉得不妙,立即掉转车头,往回开。

洛丽塔生病了,住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不过是流行性感冒,没什么大碍,但要住院观察一天,补充水分,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当亨伯特打电话给医院时,医院医护人员告诉他,有个人把她给接走了,自称是她的叔叔,还带着一条狗,看上去很和善。亨伯特大吃一惊,他马上想到这些天来一直跟踪他们的人,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大意了。他赶到医院,和医护人员大吵了一架,但于事无补。他踏破铁鞋,一直找,找了几个月,依旧不死心。

3年后的一天,他收到了洛丽塔从远方发来的一封信,信上说她已结婚怀孕,急需用钱:“请给我们寄张支票来吧,爸爸。有三四百,或再少些我们就能对付得过去。”他读信时拼命抗拒着它在他身心中引起的剧痛,他踏上了那条路,独自一人按照信上写的地址驱车前去。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到女儿的新家,慰问他们,给他们钱,然后洛丽塔告诉了他真相,那个将洛丽塔从他身边拐走的人正是那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他的名字叫奎迪,是个编剧,有时还做点广告。他是洛丽塔唯一真正爱过的男人。他把她骗走,为他拍一些色情照,洛丽塔不肯,于是她就给赶了出来。

虽然亨伯特仍然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此时的洛丽塔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妖艳的小仙女了,亨伯特从他的口袋里拔出了自动手枪,准备将一腔仇恨都发泄到那个拆散了他们的人身上。他找到了这个让他憎恨一辈子的男人,把子弹射进他的身体,就像这是一只该死的老鼠。他没有一丝怜悯,没有一点犹豫,他只知道,他要干掉这个男人,为自己也为这段要命的恋情复仇。

当时扎克被他爸爸送进精神病院,苏珊发现了,就叫朱莉设法进去和他交流,就这样这两个人一直有书信往来,扎克后来逃出来了就躲在了朱莉房间,两人就这样恋爱了。之后苏珊发现了,极力阻止,一开始朱莉相信扎克,在以后和苏珊的一次争吵中,扎克暴露出了恐怖的一面,朱莉害怕了,开始思考了和扎克的感情,扎克却一直当时扎克被他爸爸送进精神病院,苏珊发现了,就叫朱莉设法进去和他交流,就这样这两个人一直有书信往来,扎克后来逃出来了就躲在了朱莉房间,两人就这样恋爱了。之后苏珊发现了,极力阻止,一开始朱莉相信扎克,在以后和苏珊的一次争吵中,扎克暴露出了恐怖的一面,朱莉害怕了,开始思考了和扎克的感情,扎克却一直纠缠,朱莉彻底对他失望了。有这个结果也是因为他们相爱的时候太年轻了,不成熟。后来扎克变得特别偏执,他为了遗产,亲手杀了他的外公,中、得到了亿万家财,他开始迷失。又一季中他追求离婚后的加比,只是因为他儿时觉得她是紫滕街最漂亮的人,他想得到她。整个绝望的主妇后期没怎么写他的故事。而朱莉也是感情不顺。和有妇之夫恋爱。和离过三次婚的人恋爱。类似种种,一直希望她能有个好的归宿,命运却尽不如人意。纠缠,朱莉彻底对他失望了。有这个结果也是因为他们相爱的时候太年轻了,不成熟。后来扎克变得特别偏执,他为了遗产,亲手杀了他的外公,中、得到了亿万家财,他开始迷失。又一季中他追求离婚后的加比,只是因为他儿时觉得她是紫滕街最漂亮的人,他想得到她。整个绝望的主妇后期没怎么写他的故事。而朱莉也是感情不顺。和有妇之夫恋爱。和离过三次婚的人恋爱。类似种种,一直希望她能有个好的归宿,命运却尽不如人意。

  小说《洛丽塔》

  出版时代

  1955年,9月15日

  ·作品简介

  在读者、书评家、小说界中,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无疑是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2005年9月是《洛丽塔》出版五十周年,各国最有影响的文学出版机构,如美国的兰登书屋,英国的企鹅出版社,法国的伽理玛出版社,都相继推出了这本富有争议的名著的纪念收藏版。上海译文出版社经过多年努力,终于赢得独家中文授权,第一次在中国推出没有任何删节的完整译本。

  ·故事梗概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这段肉麻的情话是中年教授亨伯特的内心自白。1947年,亨伯特来到美国,任教于比利亚斯大学。他准备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写成一部教科书,于是他来到兰之蒂镇的寡妇夏洛特·黑兹太太家寄居,在那里他遇上了让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女孩:洛丽塔。亨伯特从餐厅里出来的时候看到了她,在太阳沐浴的一块草垫上,半裸着,跪着,以膝盖为轴转过身,蜂蜜样的肩膀和绸子一样柔嫩的脊背让人目眩神迷。

  那位令人神魂颠倒的小妖精迷住了他。她在他的身旁晃来晃去,令他无法专心写作,而她的母亲也对他一见钟情。黑兹太太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女儿对她亨伯特太太这个位置的威胁,在他们去滴漏湖度假的时候,黑兹太太还是以商量的口吻下达了命令:让洛丽塔去夏令营。然后她给亨伯特写了一封情书,向他求婚。虽然他爱的是黑兹太太的女儿,但他还是和黑兹太太结了婚。和黑兹太太结婚之后,洛丽塔成了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但他在日记里写下的那些对洛丽塔的情感剖白还是纸藏不住火,被他的现任太太发现之后引发了一场家庭内部的剧烈争吵。夏洛特一怒之下冲出家去,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撞上汽车一命呜呼。

  亨伯特和洛丽塔终于走到了一起。他开车去夏令营,将洛丽塔母亲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她。他是兴高采烈地去的,尽管他感到一点内疚。他把洛丽塔接走,先骗她说她的母亲病了,住进了医院。在路上,他们住进了一家旅馆,在大堂,洛丽塔遇上了一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还有他的狗。晚上,当亨伯特将洛丽塔送上床,给她吃了安眠药,自己出去走到旅馆门外白色的台阶上,这时,那个秃顶的老头儿再次向他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但亨伯特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在第二天早上完成了不伦之恋,而且他知道了,他甚至不是她的第一个情人。然后他们驱车往家赶。亨伯特越来越感到不安,觉得坐在旁边的洛丽塔像个索命的小冤魂。她要求在一个加油站停一停,她下了车,很长时间没有回来,当她重新上车时,要求亨伯特给她零钱,她要往医院给妈妈打电话。亨伯特让她先上车,然后向她吐露了实情,“你妈妈死了。”

  从那时起,他们开始了遍游美国的旅行。在各种类型的住宿地中,他很快就喜欢上了“实用汽车旅馆”———干净、整洁、安全隐蔽,是睡觉、吵架、和好、贪婪而违法私通的理想场所。虽然是旅行,但实际上他们一无所览,他们这漫长的旅行只不过是用一条迂回蜿蜒的粘土路来亵渎这个迷人、诚信、梦幻般的国度。最后,这段旅行走到了尽头,亨伯特决定把他的“宝贝女儿”送到比尔兹利女子学校就读。

  一切似乎都很让亨伯特满意。但有一点是致命的,亨伯特无法容忍洛丽塔和其他男性在一起。当洛丽塔要求出演学校的话剧《幽暗的丽人》时,他断然拒绝。但在洛丽塔用美色相诱之后,他还是妥协了,虽然他心里很不痛快。亨伯特觉得她正在从他的掌握中逃脱出去,他只能用她每星期的零用钱来买她的欢心,但她对他越来越冷淡,彼此之间并无真正的快乐可言,亨伯特沉溺于性爱游戏,洛丽塔逐渐厌倦了这种不道德的生活。他们开始不停地争吵。洛丽塔把从亨伯特这里要来的钱攒了起来,亨伯特觉察到了,预感到这是一个阴谋,一个让他永远也见不到洛丽塔的阴谋,这让他火冒三丈。一次,争吵之后,洛丽塔夺路而逃,在大雨中跑了出去。找到洛丽塔后,他们决定到外去散散心,西行去各地转转,这也许对于改善他们现在这种冷战的状况有好处。

  在路上,亨伯特发现背后有人跟踪,一辆“阿兹特克红色敞篷车”老是在他们屁股后面跟着,它们之间的间距似乎雷打不动。当亨伯特在一个小镇下车买眼镜的时候,他在商店里看到这辆车的车主下车和洛丽塔攀谈。但当他赶过去时,这个黑衣人已踪迹不见,他问洛丽塔:“那人说什么?”洛丽塔说:“他问我要张地图,肯定是迷路了。”亨伯特觉得不妙,立即掉转车头,往回开。

  洛丽塔生病了,住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不过是流行性感冒,没什么大碍,但要住院观察一天,补充水分,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当亨伯特打电话给医院时,医院医护人员告诉他,有个人把她给接走了,自称是她的叔叔,还带着一条狗,看上去很和善。亨伯特大吃一惊,他马上想到这些天来一直跟踪他们的人,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大意了。他赶到医院,和医护人员大吵了一架,但于事无补。他踏破铁鞋,一直找,找了几个月,依旧不死心。

  3年后的一天,他收到了洛丽塔从远方发来的一封信,信上说她已结婚怀孕,急需用钱:“请给我们寄张支票来吧,爸爸。有三四百,或再少些我们就能对付得过去。”他读信时拼命抗拒着它在他身心中引起的剧痛,他踏上了那条路,独自一人按照信上写的地址驱车前去。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到女儿的新家,慰问他们,给他们钱,然后洛丽塔告诉了他真相,那个将洛丽塔从他身边拐走的人正是那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他的名字叫奎迪,是个编剧,有时还做点广告。他是洛丽塔唯一真正爱过的男人。他把她骗走,为他拍一些色情照,洛丽塔不肯,于是她就给赶了出来。

  虽然亨伯特仍然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此时的洛丽塔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妖艳的小仙女了,亨伯特从他的口袋里拔出了自动手枪,准备将一腔仇恨都发泄到那个拆散了他们的人身上。他找到了这个让他憎恨一辈子的男人,把子弹射进他的身体,就像这是一只该死的老鼠。他没有一丝怜悯,没有一点犹豫,他只知道,他要干掉这个男人,为自己也为这段要命的恋情复仇。

  ·相关链接

  作者:纳博科夫被世界文学评论界定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散文体大师。这位1917年革命时流亡欧洲的俄裔贵族子弟,曾靠教英文,教打网球为生,同时写俄文小说,30年代末到了美国,在各名牌大学轮番教文学,暑假时到各地扑蝴蝶,做成标本放进实验室。除了研究蝴蝶翅膀斑点的嗜好,他还翻译普希金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用直译法,注解多于翻译加原著的分量。为了生存,他改用英文写小说,以康奈尔教书经验写的小说《微暗的火》,一位教授一边研究着一位风格隐晦的作家,一边在学院文人堆里勾心斗角。小说大注解套小注解,冷幽默,也够艰深。就是这样一位高度优雅的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兼翻译家的纳博科夫,写了他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和未成年的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一段“感情”,由此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禁书:1954年,《洛丽塔》完稿后,“对几个上了年纪阅读能力差的人来说,是一部令人憎恶的小说”,于是先后遭到四家神经紧张的美国出版社的拒绝。此书在美国尽人皆知,是把它当做一本“黄书”来读的。从1955到1982年间,此书先后在英国、阿根廷、南非等国家遭禁。

  1955年9月,历经挫折之后,《洛丽塔》终于在巴黎得到奥林匹亚出版社认可,并获得出版。在宽容的法国出版后,屡屡被批评是一部非道德甚至反美的小说,也是由于这部小说一眼看去必定会产生的这种理解(即使在九十年代,情况也是如此。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在因特网上键入主题词“洛丽塔”,所搜出的全部网页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涉及到性和色情)。

  争议:关于小说,争议的焦点自然是有关艺术的社会责任问题。《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称:“《洛丽塔》无疑已是图书世界的一桩新闻……”《洛丽塔》争议的关键和最令人难解的是,纳博科夫对道德问题显得很没兴趣。许多人的阅读动机可能确实出于要看一看《洛丽塔》到底有多“不道德”,好奇的读者总是由它联想到因为色情描写而引起世界性争议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尤利西斯》。一位论者自觉找到了被这种含混性掩埋了的真义,称《洛丽塔》是“衰老的欧洲诱奸年少的美国”的象征,但另一位论者却发现:《洛丽塔》是“年少的美国诱奸衰老的欧洲”的寓言。

  面对不同的议论,纳博科夫本人的回答非常明确:“在现代,‘色情’这个术语意指品质二流、商业化以及某些严格的叙述规则,那也是千真万确的。因此,在色情小说里,必须有一个个性描写场面。此外,书中描写性的场面还必须遵循一条渐渐进入高潮的路线,不断要有新变化、新结合、新的性内容,而且参与人数不断增加(萨德那里有一次花匠也被叫来了)。因此,在书的结尾,必须比头几章充斥更多的性内容。”纳博科夫也说:“《洛丽塔》根本不是色情小说。”

  国内首位译介纳博科夫作品的人: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洛丽塔》,但或许正因为如此,到现在为止,纳博科夫也没有在中国产生真正的重大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对第一个译介纳博科夫的梅绍武来说更是如此—— “我是第一个介绍纳博科夫进入中国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译文出版社要出一套书介绍美国文学,找到我的时候,我就选择了纳博科夫,因为他当时是西方很重要的一个作家,被称为‘小说之王’。

  他们本来要我翻译《洛丽塔》,但我拒绝了,这个小说讲的是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姑娘谈恋爱,我不太喜欢,觉得它和我们中国的道德不太相符。但后来我看到评论,说它讽刺了美国社会,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不要把它当做一部**小说。现在它在美国也得到很高的评价,我想,它还是一部好作品吧。

  1985年,一位美国作家到我家里来聊天,听说我翻译了《普宁》,就建议我翻译《微暗的火》,说它是纳博科夫最好的作品。我看了之后觉得这部书太难翻译了,李文俊建议我选译。我花了半年的时间翻译了其中几章刊登在《世界文学》上。1999年的时候,我才又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把它全部翻译了出来。

  纳博科夫好用生僻的古典字,翻译他的书得备一本《韦伯斯特国际大词典》。他的文笔晦涩,头一遍让你云里雾里,第二遍理出些头绪,第三遍才能茅塞顿开。所以,翻译自有翻译的乐趣。像纳博科夫就尽制造谜语,有时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等到豁然开朗就会很高兴。

  纳博科夫的作品在世界上很有名,但在中国知道他的人不多,大约是因为他没有象米兰·昆德拉那样被宣传得厉害。”

  ** 《洛丽塔》 Lolita (1997)

  剧情

  [编辑本段]

  故事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的奸情。在大学里靠教授法文为生的亨勃特年过中年,自从年幼时的初恋女孩死去后,心中总藏着一个温柔而猥亵的梦魇。那些十几岁的青春少女们对他有着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着这个隐秘的欲望,只是用颤抖的灵魂呼唤着那些肤浅狂燥的精灵们。

  一次偶然的机缘下,他成为了夏洛特(洛丽塔的妈妈)的房客。他疯狂地爱上了夏洛特年仅14岁的女儿——洛丽塔。而与此同时,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为自己洛丽塔找个靠山。为了能够继续跟心中的精灵——洛丽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违心地娶了夏洛特为妻。但最终夏洛特还是发现了亨勃特对自己女儿的迷恋。激愤的夏洛特冲出家门,却遇车祸身亡。亨勃特于是带着洛丽塔开始了一段美国高速公路上到处逃窜的**爱情……直到狂燥的洛丽塔开始厌倦最终离开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灵的亨勃特在绝望与悲哀中杀死了当初拐走洛丽塔的男人——克拉尔·昆宁。

  幕后/花絮

  [编辑本段]

  1962年,**怪才库布里克和他的制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万美元买下了《洛丽塔》小说的版权,这在当时可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在**剧本的第一稿中,编剧凯尔德·威廉汉姆为了迎合**审查委员会的标准而将故事的结局改为亨伯特最终跟洛丽塔结为夫妇。但没有一个人喜欢这个结尾,于是库布里克决定在不违反审查委员会标准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忠于原著。而其中对审查委员会的一个重要妥协就是,**中的洛丽塔的年龄要比小说中的12岁大。最后这部小说被库布里克改编为**《一树梨花压海棠》。

  1962年,**大师库布里克将小说搬上银幕。在今天开来,这一版本显得过于“保守”,但在六十年代初期,如此大胆的银幕题材可谓惊世骇俗,非库氏此等先锋不敢吃这个“螃蟹”。

  很明显,库布里克是把这个故事当作“讽刺画”处理了,因而其主旨更接近于文化层面上的嘲讽和隐喻,而不是个体层面上的悲悯和描摹——他要把人物的可笑和荒谬剥给人们看。比如本片的配乐几乎是清一色的泡泡糖舞曲,轻佻的“cha cha cha”全片充满黑色幽默,其不合时宜的“搞笑”甚至让人怀疑库氏居心何在。比如有一场戏,汉伯特和一个黑人侍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打开一张折叠帆布床,其滑稽的身体语言和与环境、道具的互动直让人想起卓别林的桥段。洛已经睡了,这张打不开的床可谓遂了汉伯特的心愿(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和洛同床了)。但不幸的是,这张床到底还是被多事的黑人侍者制伏了——汉伯特的性企图落败,萎了这个捣蛋的黑人侍者代替库布里克调笑着可怜的汉伯特。

  从故事的角度看,这一版本有很多不足最大的缺憾是:影片根本没有交待汉伯特“为什么”会如此迷恋洛丽塔,库氏完全忽略了原著中安娜贝尔这个人物。按说150分钟的片长随便抻出一段来也已足够铺陈汉伯特少年时期打下的心理基础,但导演似乎假定了观众对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耳熟能详,因而砍去了必要的“前因”,使汉伯特几乎一上来就是个心理变态者。可实际上,小说中的汉伯特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我最终未能使我的安娜贝尔阶段保留一个完整的结局也许是因为最初那次不成功的约会”——成年后的汉伯特始终留恋着那种像童年一般纯真的美妙的感觉,因而在他第一眼看到草地上穿着比基尼,戴着太阳镜,沐浴在阳光中读书的洛丽塔之后,就彻底沦陷为她的俘虏。

  其次是演员问题。

  扮演汉伯特教授的人选可谓几经周折。导演库布里克和制片人詹姆斯 B 哈里斯的首选是James Mason但由于此君有百老汇的演出任务在身,所以库氏不得不考虑劳伦斯奥立弗。但后者在经纪人的劝说下拒绝了这个角色,于是库转而考虑Peter Ustinov,后被刷掉;制片人又推荐了David Niven,他倒是同意了,但考虑到自己的电视节目赞助商"四星剧院"会反对这一决定,这厮还是临阵脱逃了最后,James Mason终于痛下决心,从百老汇的演出剧目中退出,参加洛丽塔一片的摄制然而遗憾的是,这个演过西北偏北的“恶棍”总是一脸坏相,我始终看不到他诠释的汉伯特表现出剧烈的感情调动。影片一开始就是故事的结尾:汉伯特枪杀Quilty。据说是因为发行商想让汉伯特被观众发现是恋童癖者之前先成为冷血杀手,这样就不会有人同情他的遭遇(!)。

  扮演迷人而危险的电视剧作家Quilty的是Peter Sellers。你也许奇怪为什么我第二个就提到了他,这也正是我想问库布里克的问题。因为在影片中,这个角色即使没有喧宾夺主也至少和汉伯特平起平坐——以致新版导演亚得里安林恩笑称本片应改名为“Quilty”。他的戏分太多了,一会是电视剧作家,一会是便衣警察,一会是德国精神病医生,一会又是诱拐洛丽塔的花花公子,他像变色龙一样不懈的与汉伯特周旋,其噼里啪啦的语速简直像个饶舌的rap歌手。也许库的意思是他和汉伯特两人是硬币的两面,一个君子一个小人一个明枪一个暗箭,一个是英国的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是美国的低级性倒错者。不过Sellers确实演技出众,这在稍候的“奇爱博士”中有更淋漓尽致的表现。

  至于洛丽塔,这个混杂了天使与魔鬼的尤物,在书中只有12岁(!),而她的扮演者Sue Lyons当时年届14(影片1961年首映时15岁,未出席;直到62年英国首映时,方才获准入场),以今天的审美观来看并不具备“小妖精”的素质。虽然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不过始终缺少那股“致命”的吸引力。相信是因为**分级制度尚未实施的原因,库氏必须小心翼翼的处理性场面以避免禁映的命运——实际上,片中根本没有“成人”镜头,这无疑使洛丽塔空有一身本领而无用武之地。假设库布里克是在1999年“大开眼戒”之时拍这个片子,想必就真的是“大开眼界”了。

  Shelley Winters扮演洛丽塔的母亲夏洛特海斯,一个富有漫画般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粗俗、多情、敏感、神经质。

  总之,库氏没有在人物身上倾注(我认为)应有的同情或理解,缺乏悲剧感虽然是大家手笔,但我仍然对片中的诸多手法不明就理,而且,你会发现这个片子带有很明显的西区科克似的悬疑味道,比如汉伯特策划谋杀海斯时的心理活动,Quilty化身后的匿名电话和跟踪----尤其是他在旅馆里背对汉伯特时两人的对话,以及后来在公路上若即若离的追车场面,都极尽西区科克的精髓这些使得全片颇具“娱乐性”——可是你知道,在库布里克的片子里出现“娱乐”意味着什么。

  1997年,拍电视广告出身的美国导演亚得里安林恩(Adrian Lyne) 重新拍摄的“洛丽塔”在欧洲上映。同30年前相比,这一版本无疑更加“狂野”,更加忠实于原著。尤其是对男女主人公性关系的描绘,可谓“赤裸裸”。毕竟是《爱你九周半》的导演,片子的整体氛围颇有“软核”色情片的味道。

  我国影迷应该对亚得里安林恩的风格非常熟悉,像D市上很早就出现的《爱你九周半》、《致命吸引力》、《不道德的交易》等等都出自他的手笔。其特点是情欲味道很浓,深层思考不足,总是长久的纠缠于中上层资产阶级意乱情迷的男女两性关系。当年他放出口风来要重拍洛丽塔的时候,很多评论当即回应“太糟了”,但林恩依旧不为所动,只不过拍竣之后做了重新剪辑,以符合美国严厉的反儿童色情法(就是这项法律把“铁皮鼓”一片告上法庭)。但紧接着又在国内院线遇到红灯,虽然导演名头很亮,且片子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和成功的海外票房,但依然没有美国发行商愿意摸这块烫山芋,因为**题材在美国社会可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于是此片只落得在有线电视网“秀时间”(Showtime)率先放映的厄运。不过还好,塞缪尔高德温公司(注)高价买下了该片的影院放映权,并在98年9月25号开始了小规模的局部上映。在将近2年的漫长等待之后,美国观众终于可以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从技术上讲,两部片子可谓今非昔比新版的摄影(Howard Atherton)极为出色,用光和服装都非常考究,配乐更请来驰骋多年的大师级人物Ennio Morricone,两相呼应,狠狠的渲染了那股阴郁,绝望和晦暗的情绪。全片预算高达五千六百万美元,足见林恩重塑经典的野心。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杰瑞米艾恩斯所扮演的汉伯特教授,其毁灭性的反英雄形象绝对胜过当年的James Mason另,小说的磁带版由艾恩斯本人亲自朗读,可惜国内影迷无缘聆听其杀人声线。

  扮演洛丽塔的是从25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15岁少女Dominique Swain,当时的她还是一名中学生,之前没有任何表演经验。其沐浴着阳光和洒水器溅出的水滴。趴在草坪上读书的出场可谓情色经典。日后她还在吴宇森的《夺面双雄》中扮演约翰屈弗塔的女儿——又一个“洛丽塔”形象。

  Melanie Griffith和Frank Langella分别扮演海斯和Quilty。

  综上可见, 两位导演对同一题材的处理截然相反。前者是讽刺的黑色幽默,后者是移情的黑色哥特。必须承认,后者比前者更加激动人心,对情绪的搅动有股欲罢不能的气势。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影响(新版很早就出过vcd),我觉得97年的版本更加原汁原味,人物丰满,各方面都很精致。虽然诋毁大师库布里克的版本有沦为乱臣贼子之嫌,但我仍然坚持认为,新版要更胜一筹。

  注:塞缪尔高德温(1882-1974),美籍波兰**制片商,他在1917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1925年跟路易斯·比·梅耶公司合并成立了迈拓-高德温-梅耶公司(Metro-Goldwyn-Mayer),即米高梅。

  1997年,《洛丽塔》的故事第二次拍成**,洛丽塔变得更鲜艳更明亮,更让人动心,然而意境却也变得浅薄了,爱情空茫了,只剩情色欲望在蠢动着。

  2005年,《洛丽塔》再度在银幕上亮相,美国导演贾木许在坎城影展参赛片《爱情,不用寻找》中,安排了21岁的女明星AlexisDziena演出洛丽塔。

  服装风格洛丽塔

  [编辑本段]

  我们最早听到的洛丽塔,是一本小说的名字和一位12岁少女的名字。如果仅从对小说的理解,可以将其单纯地理解为早熟的性感少女以及她和恋童癖的联系,而且有接触西方文化的人会发现,西方人说的“洛丽塔”女孩是那些穿着超短裙,化着成熟妆容但又留着少女刘海的女生,简单来说就是“少女强穿女郎装”的情况。 但是当“洛丽塔”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将其当成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统一将14岁以下的女孩称为“洛丽塔代”,而且态度变成“女郎强穿少女装”,即成熟女人对青涩女孩的向往。 而几乎所有东方型的“洛丽塔”,都以**《下妻物语》里的宫廷娃娃时装作为标准来打扮自己。港版“洛丽塔”由此而来,而惯于向香港取经的粤版洛丽塔也一样。但不同的是,粤版洛丽塔玩家年龄集中在13-25岁,而且大部分人不超过20岁,十七八岁的这类玩家,她们并不存在要拼命装嫩的需要,更多时候她们追求的是一种崭新的衣着态度,和寻求有别一般的生活方式。

  洛丽塔风格

  [编辑本段]

  在Old school朋克,Hip&Hop,Guru等一波波穿着风格在过去的十年中轮流主导了从东京到纽约的街头风尚后,另一种完全与棒球,滑板,水手服,牛仔,超短裙等“现代时装元素”毫不相关的服饰风格兴起了,它使原宿到布朗克斯区的街头仿佛落入了一场永不落幕的万圣节狂欢: 14至18岁的高校女生穿着华丽的丝绒长裙,或起褶篷裙缀满蕾丝花边的紧身胸衣从她们系满绸带和纽扣的灯笼袖上衣中绽放出来,并罩以宽大的斗篷和高筒长靴。与这些格林童话式的装束相搭配的是浓重的泪滴式黑色眼影与苍白的歌舞式粉底。

  没有Lolita情结的女人就像是过于成熟的水果,失去了青涩带来的回味。现实而安全,但谁还稀罕这些?于是,那些缀满白色的黑色的花边裙子,胸前的绑带把我们带回到逝去的懵懂岁月,那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装嫩,而是对于自己的最好奖励,允许自己生活在非现实的世界中,鼓励自己犯那些小小的错误,甚至有那么一点残忍和邪恶。

  时尚界自然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可以大做文章的由头,女人要的无非是虚荣,美貌,年轻,如今又加上了肆无忌惮的华丽。在这个洛丽塔般“小妖精”横行的年代,John Galliano在Dior05秋冬秀场上摒弃了以往多变眩晕的风格,用华丽和不同季节服装的混搭,制造出早熟的摩登小女郎风格,硕大的太阳眼镜,女人味十足的皮草搭配芥末黄的百褶裙和吊带上衣,性感清纯一个都不能少。时尚精英们纷纷向懵懂和叛逆致敬,他们和普通大众一起进入一场拒绝长大的游戏中。年轻且性感的装扮,并不难做到,因此近年来,蕾丝花边和蝴蝶结曾风靡一时,且风头不减。法国设计师Josiane Pividal和Joseph甚至为自己的服装品牌起名为Lolita Lempicka美国小说家Nabokov的名著改编**《Lolita》和画家Tamara de Lempicka的姓两者之结合),其灵感多来源于40年代的服装风格,在巧妙的整体风格中以略带嬉戏的态度平衡摩登和古典两种感觉。充满了女性化的色调,浪漫而独特。在今年春夏,他们用嫩黄或嫩蓝的色调搭配柔软而轻薄的面料,青春洋溢。

  连一贯成熟优雅的Chanel也在05春夏的Haute Couture(高级成衣)中,穿插许多可爱细腻的小细节,蓬蓬裙,草帽和硕大的蝴蝶结。Jean paul Gaultier则将街头洛丽塔的风格带入其秀场中,印花连衣裙配以带着花边的遮阳伞。同样的设计,在John Galliano为Dior设计的白色裙装上也能找到。日本设计师品牌KENZO在屡次换人之后,亦有杰出表现用浓浓的怀旧感诠释少女风范,一套以粉色基调为主的碎花裙装,配以宽沿帽,荷叶边的裙摆摇曳生姿。

  在这个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的世界中。还有多少人愿意做个中规中矩的淑女?叛逆不再是年轻女孩的专利,用迷人的高跟鞋,满缀花边的连身裙,猩红色的唇膏和维尼熊做武器。倘若能够活地多姿多彩,做个迷人的小狐狸精又何妨。

1809年1月19日生于波士顿,三兄妹中的第二个孩子,父亲戴维·坡和母亲伊丽莎白·阿诺德·坡是同一个剧团的演员。祖籍英国的戴维·坡是一位著名的主角演员,其母伊丽莎白·史密斯·阿诺德在早期美国戏剧界也很出名。戴维·坡的父亲出生于爱尔兰,是独立战争时期的一名爱国者,戴维·坡不久之后离家出走。

1811年,母亲于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去世。三兄妹威廉·亨利、埃德加和罗莎莉分别由三家人收养监护。埃德加的养父母是弗朗西丝和约翰·爱伦夫妇,约翰·爱伦生于苏格兰,当时是里士满一位富裕的烟草商。这对无儿无女的夫妇虽然没从法律上领养埃德加,但仍替他改姓为爱伦,并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

1815—1820

约翰·爱伦计划在国外建立一个分支商行,举家迁往苏格兰,其后不久又迁居伦敦。埃德加先上由迪布尔姊妹办的一所学校,后于1818年成为伦敦近郊斯托克——纽因顿区一所寄宿学校的学生。

1820—1825

爱伦全家于1820年7月回到里士满,埃德加在当地私立学校继续学业。表现出学习拉丁文以及对戏剧表演和游泳的天赋。写双行体讽刺诗。诗稿除《哦,时代!哦,风尚!》一首外均已遗失。倾慕一位同学的母亲简·斯坦纳德,后来把她描写为“我心灵第一个纯理想的爱”,并把她作为1831年发表的《致海伦》一诗的灵感来源。爱伦的商行在连续两年经济不景气后于1824年倒闭,但1825年他叔叔之死又使他成了一名富人,他在市中心买下了一幢房子。埃德加不顾双方家庭的强烈反对与莎拉·爱弥拉·罗伊斯特私定终身。

1826

进入威廉玛丽大学,古典语言及现代语言成绩出众。发现爱伦提供的生活费不够开销,常参加赌博并输掉2000美元。爱伦拒绝为他支付赌债,坡回到里士满,发现罗伊斯特夫妇已成功地废除了他与爱弥拉的“婚约”。 1827

抱怨爱伦无情,不顾弗朗西丝·爱伦的一再劝慰于三月离家出走。化名“亨利·勒伦内”乘船去波士顿。五月应募参加美国陆军,报称姓名“埃德加·A·佩里”,年龄22岁,职业“职员”,被分派到波士顿港独立要塞的一个海岸炮兵团。说服一名年轻的印刷商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帖木儿及其它诗》,作者署名为“波士顿人”,这本薄薄的诗集没引起人们注意。11月坡所在部队移防到南卡罗来纳州的莫尔特雷要塞。

1828—29

在一连串提升之后,坡获得了士兵中的最高军衔军士长。怀着当职业军人的打算谋求约翰·爱伦帮助谋求进入西点军校的机会。爱伦夫人于1829年2月28日去世,坡从军队荣誉退伍,居住在巴尔的摩几位父系亲戚家。在等候西点军校答复期间写信求爱伦出钱资助第二本诗集的出版,信中说“我早已不再把拜伦当作楷模。”爱伦拒绝资助,但《阿尔阿拉夫、帖木儿及小诗》仍于1829年12月由巴尔的摩的哈奇及邓宁出版社出版,这次坡署上了他自己的姓名。包括修改后的《帖木儿》和六首新作的该书样本得到著名评论家约翰·尼尔的认可,他为此书写了一篇虽短但却不乏赞美之词的评论。

1830—31

1830年5月入西点军校。语言学识过人,因写讽刺军官们的滑稽诗而在学员中深得人心。约翰·爱伦于1830年10月再次结婚,婚后不久读到坡以“A先生并非经常清醒”开篇的来信,因此立即与坡断绝了关系。坡故意“抗命”(缺课,不上教堂,不参加点名)以求离开军校,1831年1月受军事法庭审判并被开除。2月到纽约。用军校同学捐赠的钱与一出版商签约出版《诗集》第二版。该书被题献给“合众国士官生”,内容包括《致海伦》、《以色拉费》、以及他第一次发表的评论性文章,即作为序的《致XX先生的信》。在巴尔的摩与姨妈玛丽亚·克蒂姆和她八岁的女儿弗吉尼亚同住;住姨妈家的还有坡的哥哥威廉·亨利,他于8月病逝,此外还有坡的祖母伊丽莎白·凯恩斯·坡,她因亡夫在独立战争中的贡献而领取的一点抚恤金弥补了这个家庭收入之不足。送交五个短篇小说参加费城《星期六信使报》主办的征文比赛;小说无一中奖,但全部被《信使报》于次年发表。(这五个短篇小说是:梅岑格施泰因、德洛梅勒特公爵、耶路撒冷的故事、失去呼吸、甭甭)

1832-33

住姨妈家,教表妹弗吉尼亚念书。写出六个短篇小说,希望加上《信使报》发表的五篇以《对开本俱乐部的故事》为书名结集出版。1833年夏天送交这六篇小说参加由巴尔的摩《星期六游客报》举办的征文比赛。《瓶中手稿》赢得五十美元的头奖,同时《罗马大圆形竞技场》在诗歌比赛中名列第二。两篇获奖作品均于1833年10月由《游客报》刊登。

1834-35

短篇小说《梦幻者》(此篇篇名后改为《幽会》)发表在《戈迪淑女杂志》1834年1月号,这是坡首次在一份发行量大的杂志上发表作品。约翰·爱伦于3月去世;尽管他亲生和庶出的子女均在其遗嘱中被提到,但坡却被排除在外。《游客报》征文比赛的评委之一约翰·P·肯尼迪把坡推荐给《南方文学信使》月刊的出版人托马斯·怀特,从1835年3月开始,坡向该刊投寄短篇小说、书评文章以及他第一个长篇故事《汉斯·普法尔》。当月他以“衣衫破旧,无颜见人”为由拒绝了肯尼迪的晚餐邀请,肯尼迪开始借给他钱。祖母伊丽莎白·坡于7月去世,坡于8月赴里士满。他笔调犀利的评论文章为他赢得了“战斧手”的别名,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南方文学信使》在全国的发行量和知名度,怀特雇他为助理编辑兼书评主笔。当玛丽亚·克莱姆暗示说弗吉尼亚不妨搬到一位表兄家住,坡向她提出求婚,并于9月返回巴尔的摩。怀特写信警告坡如果他再酗酒就把他解雇。10月坡携弗吉尼亚和克莱姆太太回到里士满,12月怀特提升坡为这份今非昔比的月刊之编辑。坡在《信使》12月号上发表他后来未能完成的素体诗悲剧《波利希安》前几场。 1836

5月与快满14岁的弗吉尼亚·克莱姆结婚。克莱姆太太以主妇身份继续与坡夫妇住在一起。为《南方文学信使》写了八十多篇书刊评论,其中包括高度评价狄更斯的两篇;印行或重新印行他的小说和诗歌,这些诗文被经常修改。从亲戚处借钱打算让克莱姆母女俩经营一个寄宿公寓,打算起诉政府要求退还他祖父向国家提供的战争贷款;两项计划后来都落空。尽管有怀特和詹姆斯·柯克·波尔丁帮忙,没找到出版商愿意出版他已增至十六七篇的《对开本俱乐部》(哈珀兄弟出版社告诉他:“这个国家的读者显然特别偏爱整本书只包含一个简单而连贯的故事……之作品”)

1837—38

为薪金(每星期大概是10美元)和编辑自主权与怀特发生争执,这导致了他于1837年1月从《南方文学信使》辞职。举家迁居纽约另谋生路,但未能找到编辑的职位。克莱姆太大经营一个寄宿公寓以帮助支撑家庭。发表诗歌和小说,其中包括《丽姬娅》(后来坡称此篇为“我最好的小说”);重新开始写已在《南方文学信使》连载过两部分的《阿瑟·戈登·皮姆》,想把它写成一部可单独出版的长篇。哈珀出版社于1838年7月出版《阿·戈·皮姆的故事》。坡举家迁费城。继续当自由撰稿人,可一贫如洗,而且仍旧找不到编辑职位,考虑放弃文学生涯。

1839—40

迫于生计窘困,同意用自己的名字作为一本采贝者手册《贝壳学基础》的作者署名。开始在《亚历山大每周信使》上发表第一批关于密码分析的文章。以同意采纳《绅士杂志》之创办人及老板威廉·伯顿的编辑方针为先决条件,开始为该刊做一些编辑工作。每月提供一篇署名作品和该刊所需的大部分评论文章;早期提供的作品包括《厄舍府的倒塌》和《威廉·威尔逊》。1839年底《怪异故事集》(2卷本)由费城的利及布兰查德出版社出版,该书包括当时已写成的全部25个短篇小说。从1840年1月起在《绅士杂志》上连载未署名的《罗德曼日记》,但因6月与伯顿发生争吵并被解雇而中途停上了这个没写完的长篇故事之连载。试图创办完全由他自己管理编辑事务的《佩恩杂志》,为此散发了一份“计划书”,但计划因无经济资助而被搁置。1840年11月乔治·格雷厄姆买下伯顿的《绅士杂志》,并将其与他的《百宝箱》合并为《格雷厄姆杂志》;坡在该刊12月号发表《人群中的人》。

1841—42

从《格雷厄姆杂志》1841年4月号起成为该刊编辑(年薪800美元外加文学作品稿费);发表他所谓的“推理小说”之首篇《莫格街谋杀案》。接着创作新的小说和诗歌,写出一系列关于密码分析和真迹复制的文章。到年底《格雷厄姆杂志》的订户增加了四倍多。打听在泰勒政府机构谋求文书职位的情况。重提创办《佩恩杂志》之计划,为此他希望得到格雷厄姆的经济支持,并邀请欧文、库珀、布赖恩特、肯尼迪和其他一些作家定期赐稿。1842年1月弗吉尼亚唱歌时一根血管破裂,差点儿丧生,其后再也没有完全恢复健康。会见狄更斯。春季发表的作品包括《格雷厄姆杂志》上的《红死病的假面具》和一篇褒扬霍桑的《旧闻逸事》的评论,另有一篇发表在《星期六晚邮报》上的文章,坡在这篇文章中试图根据狄更斯正在连载的《巴纳比·拉奇》之前11章推测出全书的结局(他猜对了谁是凶手,但在其它方面则猜错)。1842年5月从《格雷厄姆杂志》辞职,其编辑职务由鲁弗斯·威尔莫特·格里斯沃尔德(后为坡的遗著保管人)接替。未能说服费城那位出版商出版扩编本的《怪异故事集》,这个两卷本已经他重新修订,并重新命名为《奇思异想集》。秋天发表的作品包括《陷坑与钟摆》。

1843

应詹姆斯·罗塞尔·洛威尔之邀定期为他新办的杂志《先驱》投稿。《泄密的心》、《丽诺尔》和一篇后来定名为《诗律阐释》的文章发表在《先驱》上,但该刊只出了三期就停办。前往华盛顿特区,打算为在泰勒政府机构中谋求一个低级职位而接受面试,同时为他自己拟办的杂志拉订户,这份拟办的杂志此时已改名为《铁笔》。因醉酒而失去求职机会;朋友们不得不把他送上返回费城的火车。继续写讽刺作品、诗歌和评论,但因生计窘迫试着向格里斯沃尔德和洛威尔借钱。6月《金甲虫》在费城《美元日报》的征文比赛中赢得100美元奖金并立即受到欢迎;这篇小说的大量转载以及一个剧本的改编使坡作为一个走红的作家而闻名。作为一套系列小丛书之第一册也是唯一一册的《埃德加·A·坡传奇故事集》于7月出版,其中收入《莫格街谋杀案》和《被用光的人》。与费城哥特派小说家乔治·利帕德成为朋友。11月开始巡回演讲“美国的诗人和诗”。秋天发表的作品包括《黑猫》。

1844

迁居纽约,发表在《纽约太阳报》上的《气球骗局》大大提高了他正在上升的知名度。不顾以往的挫折继续计划创办《铁笔》,他设想的读者群包括“我们辽阔的南方和西部地区无数农场中……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洛威尔邀他写一篇个人随感用于杂志,坡回复道:“我认为人类的努力对人类本身不会有明显效果。与6000年前相比,现在人类只是更活跃——但没有更幸福——没有更聪明。”写作后来没有完成的《美国文学批评史》,继续就美国诗歌发表演讲。10月加盟纽约《明镜晚报》编辑部,为该报撰写关于文学市场、当代作家以及呼吁国际版权法的文章。11月开始在《民主评论》月刊发表“页边集”系列短评。

1845

《乌鸦》发表于1845年1月29日《明镜晚报》并赢得公众和评论界一致好评,各报刊争相转载,许多人师法效仿。进入纽约文人圈子,结识埃弗特·戴金克,他选了坡的12个短篇小说编成《故事集》于7月由威利及帕特南出版社出版。此书大受欢迎,这鼓励出版商于11月出版了《乌鸦及其它诗》。同期开始为《百老汇杂志》撰稿,7月成为该刊编辑,其后不久又靠从格里斯沃尔德、哈勒克和霍勒斯·格里利等人处借来的钱成为了该刊所有人。在该刊重新发表经过修订的他大部分小说和诗歌,并发表了六十多篇文学随笔和评论,此外还在《南方文学信使》发表评论,在《美国辉格党评论》发表了一篇关于“美国戏剧”的长文。在诗中表达对女诗人弗朗西丝·萨金特·奥斯古德的爱慕。批评剽窃行为的文章涉及到被批评者中最著名的朗费罗,从而导致史称“朗费罗战争”(1—8月)的一场私人论战,这使坡声名狼藉并疏远了像洛威尔这样的朋友。5月在纽约演讲“美国的诗人和诗”。10月在波士顿演讲厅阐释《阿尔阿拉夫》时赢得的倒彩,以及在作答时对波士顿侮辱性的嘲弄,进一步损害了他的声誉,也进一步增加了他的名声。秋天弗吉尼亚病情加重。 1846

精神压抑和贫病交加迫使他在1月3日出版《百老汇杂志》最后一期后停办该刊,把家搬到纽约郊外福德姆村一幢小屋,病弱的弗吉尼亚在那儿由玛丽·路易丝·休护理,休太太好心地提供被褥和其它必需品。写信对弗吉尼亚说:“你现在是我与令人讨厌、令人憎恶、令人失望的生活抗争之最大而唯一的动力。”在纽约和宾夕法尼亚的许多报纸上,他和他的家庭被作为可怜的施舍救济对象而提及。全年大部分时间重病缠身,仍设法发表了《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和《创作哲学》,坚持在《戈迪淑女杂志》上发表评论文章,并继续在《格雷厄姆杂志》和《民主评论》发表“页边集”系列短评。5月开始在《戈迪淑女杂志》发表总题为《纽约城的文人学士》的讽刺性人物特写。其中关于坡在费城结识的托马斯·邓恩·英格利希一篇招致英格利希不满,他著文攻击坡道德低下、神志错乱。坡起诉发表此文的《明镜晚报》,次年胜诉并获名誉赔偿金。着手以《文学的美国》为名将“文人学士”篇修订成书,计划收入分析诗歌创作的文章和关于霍桑的评论之修订稿。在致一位青年崇拜者的信中说:“至于《铁笔》,那是我生命之崇高目标,我片刻也没有背离这一目标。”初闻他在法国开始声誉鹊起,《故事集》之法文译本和一篇长长的分析评论问世。

1847

弗吉尼亚于当年1月30日去世。坡缠绵病榻,当年创作最少。在克莱姆太太和休太太的精心护理照料下恢复健康,再度寻求资助以创办文学杂志,再次失败。完成对霍桑的评论和《风景园》(后并入《阿恩海姆乐园》)的修订;创作两首诗:一首是感激休太太的《致M.L.S——》,另一首是《尤娜路姆》。对宇宙哲学理论日益增长的兴趣促使他着手准备写《我发现了》的素材。

1848

年初健康状态愈佳。在一封信中把他过去周期性的酗酒归因于总是害怕弗吉尼亚会死去所引起的神志错乱:“我的敌人与其把我酗酒归因于神志错乱,不如把我的神志错乱归因于酗酒……那是一种介乎于希望与绝望之间的漫无尽头的可怕的彷徨,我要不一醉方休就没法再承受那种煎熬。从那正是我自己生命的死亡中,我感觉到了一种新的,可是——上帝啊!一种多么悲惨的存在。”四处演讲和朗诵为《铁笔》筹集资金。2月在纽约就“宇宙”的演讲已初具后来在《我发现了》中详尽阐述的主题思想,此书于6月由帕特南出版社出版。在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市演讲期间深深地爱上“安妮”(南希·里士满夫人),她成为他的知心朋友;随后在罗得岛州的普罗维登斯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对萨拉·海伦·惠特曼的追求,他请求这位四十五岁的孤孀女诗人同他结婚。当她因为听说坡“放荡不羁”的性格而迟疑不决之时,坡终日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在一次去普罗维登斯归来后服下了整整一剂鸦片酊。由于惠特曼夫人的母亲和朋友施加影响,他俩短促的订婚于12月告吹。在普罗维登斯演讲中阐释《诗歌原理》。写出《钟声》。

1849

作为作家和演讲家均很活跃,主要发表渠道是波士顿一份有名气的周刊《我们合众国的旗帜》。2月写信对一位朋友说:“文学是最高尚的职业。事实上它差不多是唯一适合一名男子汉的职业。”批评洛威尔的《写给批评家的寓言》忽略了南方作家。夏初动身去里士满寻求南方人对《铁笔》的支持。在费城停留时精神紧张,神志迷乱,明显地表现出受迫害狂想症的病象;朋友乔治·利帕德和插图画家约翰·萨廷为他担心,查尔斯·伯尔替他购了去里士满的火车票。在里士满逗留的两个月期间,他去看过妹妹罗莎莉,参加过戒酒协会的活动,并同少年时代的恋人、现已孀居的爱弥拉·罗伊斯特·谢尔顿订婚。也许是想去纽约接克莱姆太太,乘驶往巴尔的摩的船离开里士满,一星期后,即10月3日,有人在巴尔的摩一个投票站外发现了处于半昏迷谵妄状态的坡,据说在临死前一阵儿,他被人看见穿着不属于自己的衣服,不断的呓语着,嘴里始终重复着“Reynolds”这个名字。10月7日他死于“脑溢血”。《钟声》和《安娜贝尔·李》在他死后的年底问世。格里斯沃尔德那篇诽谤性的悼文使坡的声誉多年蒙受毁损。

1、 Benjamin Franklin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 A Modest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Necessity of a Paper Money;Poor Richard’s Almanack穷查理历书;The Way to Wealth致富之道;The Autobiography自传

2、Thomas Paine托马斯·潘恩1737-1809 The Case of the Officers of Excise税务员问题;Common Sense常识;American Crisis美国危机;Rights of Man人的权利:Downfall of Despotism专制体制的崩溃;The Age of Reason理性时代

3、Philip Freneau菲利普·弗伦诺1752-1832 The Rising Glory of America蒸蒸日上的美洲;The British Prison Ship英国囚船;To the Memory of the Brave Americans纪念美国勇士-----同类诗中最佳;The Wild Honeysuckle野生的金银花;The Indian Burying Ground印第安人殡葬地

4、Washington Irving华盛顿·欧文1783-1859 A History of New York纽约的历史-----美国人写的第一部诙谐文学杰作;The Sketch Book见闻札记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睡谷的传说-----使之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家;Bracebridge Hall布雷斯布里奇田庄;Talks of Travellers旅客谈;The Alhambra阿尔罕伯拉

5、James Fenimore Cooper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1789-1851 The Spy间谍;The Pilot领航者;The Littlepage Manus cripts利特佩奇的手稿;Leatherstocking Tales皮裹腿故事集:The Pioneer拓荒者;The Last of Mohicans最后的莫希干人;The Prairie大草原;The Pathfinder探路者;The Deerslayer杀鹿者

6、William Cullen Bryant威廉·柯伦·布莱恩特1794-1878 The Poems1821/1932诗选:To a Waterfowl致水鸟-----英语中最完美的短诗;Thanatopsis死亡随想---受墓园派影响; The Whitefooted Deer白蹄鹿;A Forest Hymn森林赋;The Flood of Years似水流年

7、Edgar Allan Poe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以诗为诗;永为世人共赏的伟大抒情诗人-----叶芝) 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怪诞奇异故事集;Tales故事集;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厄舍古屋的倒塌;Ligeia莱琪儿;Annabel Lee安娜贝尔·李-----歌特风格;首开近代侦探小说先河,又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源头Tamerlane and Other Poems帖木儿和其他诗;Al Araaf,Tamerlane and Minor Poems艾尔·阿拉夫,帖木儿和其他诗;The Raven and Other Poems乌鸦及其他诗:The Raven乌鸦;The City in the Sea海城;Israfel 伊斯拉菲尔;To Hellen致海伦

8、Ralf Waldo Emerson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 Essays散文集:Nature论自然-----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者的宣言书;The American Scholar论美国学者;Divinity;The Oversoul论超灵;Self-reliance论自立;The Transcendentalist超验主义者;Representative Men代表人物;English Traits英国人的特征;School Address神学院演说Concord Hymn康考德颂;The Rhodo杜鹃花;The Humble Bee野蜂;Days日子-首开自由诗之先河

9.Nathaniel Hawthorne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 Twice-told Tales尽人皆知的故事;Mosses from an Old Manse古屋青苔:Young Goodman Brown年轻的古德曼·布朗;The Scarlet Letter红字;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心理若们罗曼史;The Blithedale Romance福谷传奇;The Marble Faun玉石雕像

10、Henry David Threau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 Wadden,or Life in the Woods华腾湖或林中生活;Re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Civil Disobedience抵制公民政府;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s

11、Walt Whitman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 Leaves of Grass草叶集:Song of the Broad-Axe阔斧之歌;I hear America Singing我听见美洲在歌唱;When Lilacs Lost in the Dooryard Bloom’d小院丁香花开时;Democratic Vistas民主的前景;The Tramp and Strike Question流浪汉和罢工问题;Song of Myself自我之歌

12、Herman Melville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 Moby Dick/The White Whale莫比·迪克/白鲸;Typee泰比;Omoo奥穆;Mardi玛地;Redburn雷得本;White Jacket白外衣;Pierre皮尔埃;Piazza广场故事;Billy Budd比利·巴德

13、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1807-1882 The Song of Hiawatha海华沙之歌----美国人写的第一部印第安人史诗;Voices of the Night夜吟;Ballads and Other Poens民谣及其他诗;Belfry of Bruges and Other Poems布鲁茨的钟楼及其他诗;Tales of a Wayside Inn路边客栈的故事---诗集:An April Day四月的一天/A Psalm of Life人生礼物/Paul Revere’s Ride保罗·里维尔的夜奔;Evangeline伊凡吉琳;The Courtship of Miles Standish迈尔斯·斯坦迪什的求婚----叙事长诗;Poems on Slavery奴役篇---反蓄奴组诗

14、John Greenleaf Whittier约翰·格林里夫·惠蒂埃1807-1892 Poems Written During the Progress of the Abolition Question废奴问题;Voice of Freedom自由之声;In War Time and Other Poems内战时期所作;Snow-Bound大雪封门;The Tent on the Beach and Other Poems海滩的帐篷Ichabod艾卡博德;A Winter Idyl冬日田园诗

15、Harriet Beecher Stowe哈丽特·比彻·斯托1811-1896 Uncle Tom’s Cabin汤姆叔叔的小屋;A Tale of the Great Dismal Swamp德雷德阴暗大沼地的故事片;The Minister’s Wooing牧师的求婚;The Pearl of Orr’s Island奥尔岛的珍珠;Oldtown Folks老城的人们

16、Frederick Douglass弗莱德里克·道格拉斯1817-1895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 an American Slave弗莱德里克·道格拉斯,一个美国黑人的自述/My Bondage and My Freedom我的枷锁与我的自由/The life and Time of Frederick Douglass弗莱德里克·道格拉斯的生平与时代

17、Emily Dickinson埃米莉·迪金森1830-1886 The Poems of Emily Dichenson埃米莉·迪金森诗集-----“Tell all the truth and tell it slant”迂回曲折的,玄学的

18、 Mark Twain马克·吐温(Samuel Longhorne Clemens)---美国文学的一大里程碑 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加拉维拉县有名的跳蛙;The Innocent’s Abroad傻瓜出国记;The Gilded Age镀金时代;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汤姆·索耶历险记;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王子与贫儿;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亚瑟王宫中的美国佬;The Tragedy of Pudd’nhead Wilson傻瓜威尔逊;Personal Recollections of Joan of Arc冉·达克;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败坏哈德莱堡的人How to Tell a Story怎样讲故事---对美国早期幽默文学的总结

19、Francis Bret Harte哈特1836-1902 The Luck of Roaring Camp咆哮营的幸运儿------乡土文学作家

20、 William Dean Howells 威廉·狄恩·豪威尔斯1837-1920 The Rise of Silas Lapham赛拉斯·拉帕姆的发迹;A Modern Instance现代婚姻; A Hazard of Now Fortunes时来运转;A Traveller from Altruia从利他国来的旅客;Through the Eye of the Needle透过针眼----乌托邦小说;Criticism and Fiction;Novel-Writing and Novel-Reading小说创作与小说阅读

21、Henry Adams享利·亚当斯1838-1918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Jefferson and Madison(历史著作);The Education of Henry Adams:An Autobiography享利·亚当斯的教育

22、 William James威廉·詹姆斯1842-1910(首提“意识流”理论)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心理学原理;The Will to Believe信仰的意志;Pragmatism:A New Name for Some Old Ways of Thinking实用主义:某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The Meaning of Truth真理的意义

23、 Henry James享利·詹姆斯1843-1916 小说:Daisy Miller苔瑟·米乐;The Portrait of a Lady贵妇人画像;The Bostonians波士顿人;The Real Thing and Other Tales真货色及其他故事;The Wings of the Dove鸽翼;The Ambassadors大使;The Golden Bowl金碗评论集:French Poets and Novelists法国诗人和小说家;Hawthorne霍桑;Partial Portraits不完全的画像;Notes and Reviews札记与评论;Art of Fiction and Other Essays小说艺术

24、Ambrose Bierce安布罗斯·毕尔斯1842-1914 小品集:The Fiend’s Deligh魔鬼的乐趣;Nuggests and Dust Panned out in California在加利福尼亚淘出的金块和金粉;Cobwebs from an Empty Skull来自空脑壳的蜘蛛网短篇小说集:Tales of Soldiers and Civilians军民故事;In the Midst of Life在人生中间;Can Such Things Be这种事情可能吗?The Devil’s Dictionary魔鬼词典(The Applicant申请者)

25、Edward Bellamy爱德华·贝拉米1850-1898 Looking Backward:2000-1887回顾:从2000看1887年;Equality平等;The Duke of Sockbridge:A Romance of Shay’s Rebellion斯托克布里奇的公爵:雪司起义的故事;The Blindman’s World and Other Stories育人的世界及其他

26、Edwin Charles Markham马卡姆1852-1940 The Man With the Hoe荷锄人

27、 Charles Waddell Chesnutt查尔斯·契斯纳特1858-1932 The Conjure Woman巫女;The Wife of His Youth and Other Stories of the Color Line他青年时代的妻子(The Sheriff’s Children警长的儿女)(the pioneer of the color line);The Marrow of Tradition一脉相承

28、Hamlin Garland汉姆林·加兰1860-1940 Crumbling Idol崩溃的偶像(真实主义veritism);Man Travelled Roads大路(The Return of a Private三等兵归来);Rose of Ducher’s Cooly荷兰人山谷中的露斯;A Son of the Middle Border中部边地农家子

29、O·Henry欧·享利(William Sidney Porter)1862-1910 The Man Higher Up黄雀在后;Sixes and Sevens七上八下

30、 Edith Wharton伊迪斯·华顿1862-1937 The House of Mirth欢乐之家;Ethan Frome;Bunner Sister班纳姐妹;The Age of Innocent天真时代;The Customs of the Country乡村习俗;A Backward Glance回首往事

Part 1 Colonial America

Philip Freneau菲利普·弗伦诺

The British Prison Ship 英国囚船;To the Memory of the Brave Americans 纪念美国勇士The Wild Honeysuckle 野生的金银花;The Indian Burying Ground 印第安人殡葬地Benjamin Franklin;Poor Richard’s Almanack格言历书The Autobiography自传

Part 2 American Romanticism

Washington Irving华盛顿·欧文A History of New York 纽约的历史-----美国人写的第一部诙谐文学杰作;The Sketch Book见闻札记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睡谷的传说-----使之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家James Fenimore Cooper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Leatherstocking Tales皮裹腿故事集:The Pioneer拓荒者;The Last of Mohicans最后的莫希干人;The Deerslayer杀鹿者

Part 3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

Ralf Waldo Emerson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Essays 散文集:Nature论自然;The American Scholar 论美国学者; Henry David Threau 亨利·大卫·梭罗Wadden,or Lif e in the Woods 华腾湖或林中生活;Re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Civil Disobedience抵制公民政府;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s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The Song of Hiawatha海华沙之歌----美国人写的第一部印第安人史诗;V oices of the Night 夜吟;Ballads and Other Poens 民谣及其他诗;Belf ry of Bruges and Other Poems 布鲁茨的钟楼及其他诗;Tales of a Wayside Inn 路边客栈的故事---诗集:An April Day 四月的一天/A Psalm of Li f e 人生赞礼/Paul Revere’s Ride 保罗·里维尔的夜奔;Evangeline 伊凡吉琳;The Courtship of Miles Standish 迈尔斯·斯坦迪什的求婚----叙事长诗;Nathaniel Hawthorne 纳撒尼尔·霍桑Twice-told Tales 尽人皆知的故事;Mosses f rom an Old Manse 古屋青苔:Young Goodman Brown 年轻的古德曼·布朗;The Scarlet Letter红字;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心理若们罗曼史;The Blithedale Romance福谷传奇;The Marble Faun玉石雕像

Herman Melville赫尔曼·梅尔维尔

Moby Dick/The White Whale莫比·迪克/白鲸;Typee 泰比;Omoo 奥穆;Mardi 玛地;Redburn 雷得本;White Jacket白外衣;Pierre 皮尔埃;Piazza 广场故事;Billy Budd比利·巴德Walt Whitman 沃尔特·惠特曼Leaves of Grass草叶集:Song of the Broad-Axe阔斧之歌;I hear America Singing我听见美洲在歌唱;When Lilacs Lost in the Dooryard Bloom’d小院丁香花开时;Democratic V istas 民主的前景;The Tramp and Strike Question 流浪汉和罢工问题;Song of Myself 自我之歌Edgar Allan Poe 埃德加·爱伦·坡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 怪诞奇异故事集;Tales 故事集;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厄舍古屋的倒塌;Ligeia 莱琪儿;Annabel Lee安娜贝尔·李-----歌特风格;首开近代侦探小说先河,又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源头

Tamerlane and Other Poems帖木儿和其他诗;Al Araaf,Tamerl ane and Minor Poems艾尔·阿拉夫,帖木儿和其他诗;The Raven and Other Poems乌鸦及其他诗:The Raven乌鸦;The City in the Sea海城;Israf el 伊斯拉菲尔;To Hellen致海伦Harriet Beecher Stowe哈丽特·比彻·斯托Uncle Tom’s Cabin汤姆叔叔的小屋;

Part 4 The age of Realism

William Dean Howells 威廉·狄恩·豪威尔斯The Rise of Silas Lapham 赛拉斯·拉帕姆的发迹;A Modern Instance 现代婚姻; A Hazard of Now Fortunes 时来运转;A Traveller f rom Altruia 从利他国来的旅客;Through the Eye of the Needle 透过针眼----乌托邦小说;Criticism and Fiction;Novel-Writing and Novel-Reading 小说创作与小说阅读Henry James 享利·詹姆斯小说:Daisy Miller苔瑟·米乐;The Portrait of a Lady贵妇人画像;The Bostonians波士顿人;The Real Thing and Other Tales真货色及其他故事;The Wings of the Dove鸽翼;The Ambassadors 大使;The Golden Bowl金碗评论集:French Poets and Novelists 法国诗人和小说家;Hawthorne 霍桑;Partial Portraits 不完全的画像;Notes and Reviews 札记与评论;Art of Fiction and Other Essays小说艺术Mark Twain马克·吐温The Celep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加拉维拉县有名的跳蛙;The Innocent’s Apoad傻瓜出国记;The Gilded Age镀金时代;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汤姆·索耶历险记;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王子与贫儿;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亚瑟王宫中的美国佬;The Tragedy of Pudd’nhead Wilson傻瓜威尔逊;

Personal Recollections of Joan of Arc冉·达克;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败坏哈德莱堡的人

Part 6 American Naturalism

Stephen Crane斯蒂芬·克莱恩

Magic:A Girl of the Streets街头女郎梅姬(美国文学史上首次站在同情立场上描写受辱妇女的悲惨命运);The Red Badge of Courage红色英勇勋章;The Open Boat小划子;The Bride Comes to Yellow Sky新娘来到黄天镇

Frank Norris弗兰克·诺里斯Moran of the Lady Letty茱蒂夫人号上的莫兰(romantic );Mc-Teague 麦克提格(naturalistic );The Epic of the Wheat(realistic)小麦诗史(The Octopus章鱼,The Pit小麦交易所);A Deal in Wheat and Other Stories of the Old and New West 小麦交易所及其他新老西部故事Theodore Dreiser 西奥多·德莱塞Sister Carrie 嘉莉姐妹;Jennie Gerhardt珍妮姑娘;Trilogy of Desire欲望三部曲(Financer金融家,The Titan巨人,The Stoic);An American Tragedy美国的悲剧(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Nigger Jeff黑人杰弗Edwin Arlington Robinson 鲁宾逊Captain Craig 克雷格上尉---诗体小说;The Town Down the River 河上的城镇;The Man Against the Sky 衬托着天空的人;A von’s Harvest 沃冯的收成;Collected Poems诗集Jack London杰克·伦敦The Son of the Wolf狼之子,The Call of the Wild野性的呼唤;The Sea-wolf 海狼;White Fang白獠牙;The People of

the Abyss深渊中的人们;The Iron Heel铁蹄;Marti Eden马丁·伊登;How I become a Socialist我怎样成为社会党人;The War of the Classes阶级之间的战争;What Life Means to Me生命对我意味着什么;Revolution 革命;Love of Life 热爱生命;The Mexican墨西哥人;Under the Deck Awings在甲板的天蓬下

Part 7 The 1920s imagism ra Pound艾兹拉·庞德

The Spirit of Romance罗曼司精神;The Anthology Des Imagistes 意像派诗选;Cathay 华夏(英译中国诗);Literary Essays文学论;Hugh Swlwyn Mauberley;A Few Don’ts by Imagiste意像派戒条;Personage 面具;Polite Essays文雅集;The Cantos of Ezra Pound庞德诗章(109首及8首未完成稿)Thomas Stearns Eliot托马斯·艾略特

Prufrock and Other Observations普罗夫洛克(荒原意识);The Waste Land荒原(The Burial of the Dead死者的葬礼;A Game of Chess弈棋;The Fire Sermon火诫;Death by Water水边之死;What the Thunder Said雷电之言);

名诗:Ash Wednesday圣灰星期三;Four Quarters四个四重奏诗剧:Murder in the Cathedral大教堂谋杀案;Family Reunion大团圆;Cocktail Party鸡尾酒会Wallace Stevens华莱士·史蒂文斯Harmonium 风琴;The Man With the Blue Guitar 弹蓝吉他的人;Notes Toward a Supreme Fiction 关于最高虚构的札记(Peter Quince at the Clavier 彼得·昆斯弹风琴;Sunday Morning礼拜天早晨);The Auroras of Autumn秋天的晨曦;Collected Poems诗集William Carlos Williams威廉·卡罗斯·威廉斯收入Des Imagistes意像派(意像派的第一部诗选)

诗集:Sour Grapes;Spring and All春;The Desert Music;The Journey of Love爱的历程;Collected Poems;Complete Poems;Collected Later Poems;Pictures from Brueghel布留盖尔的肖像;Paterson 佩特森(5卷长诗);Asphodal,That Green Flower常青花日光兰(长诗)名诗:Red Wheelbarrow红色手推车;The Widow’s Lament in Spring寡妇的春怨;The Dead Baby;The Sparrow ,to My Father麻雀—致父亲;Proletarian Portrait无产阶级画像(f rom An Early Martyr先驱);The Great American Novels伟大的美国小说;In the American Grain美国性格;Autobiography 自传

Robert Frest罗伯特·弗罗斯特A Boy’s Wish少年心愿 (Mending Wall修墙,Af ter Apple-picking 摘苹果之后);Mountain Interval山间(成熟阶段)(The Road Not taken没有选择的道路);West-running Brook西流的溪涧;A Further Range又一片牧场;A Witness Tree一株作证的树

现实主义

Scott Fitzgerald 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The Side of Paradise人间天堂;The Beautif ul and the Damned美丽的和倒霉;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Tender in the Night夜色温柔;The Last Tycoon最后的巨头

短篇小说: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姑娘们和哲学家们;Tales of the Jazz爵士时代的故事;Taps at Reveille早晨的起床号→The Ice Palace冰宫;May Days五一节;The Diamond as Big as the Ritz像里茨饭店那样大的钻石;Winter Dreams冬天的梦;The Rich Boy富家子弟;Babylon Revisted重访巴比伦敦 The Crack-up崩溃(自传体文集)Ernest Hemingway欧内斯特·海明威In Our Time在我们的年代里;The Torrents of Spring春潮;The Sun Also Rises太阳照样升起;Farewell to Arms永别了,武器;For Whom the Bell Tolls丧钟为谁而鸣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William Faulkner威廉·福克纳The Marble Faun云石林神(诗集);Soldiers’ Pay 兵饷(小说)短篇小说:;The Sound and the Fury愤怒与喧嚣;As I lay dying当我垂死的时候;Light in August八月之光;Absalom,Absola m 押沙龙,押沙龙(家世小说)

爱伦·坡大概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倒霉的作家之一了,1849年刚刚过身,就受到了自称是他指定遗嘱执行人鲁弗斯·格里斯伍德的狂轰滥炸,直到八年后随着格里斯伍德本人的死亡才告一段落。事实上,在坡和格里斯伍德相识的八年里,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就没好过。而自诩为美国诗歌界权威的格里斯伍德在坡死后不仅上蹿下跳地担当起他的遗作编纂任务,还出示了若干封书信,以召明坡对自己的信任以及向自己借钱等种种劣迹。离奇的是,信件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只剩下副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格里斯伍德对爱伦·坡的一面之词占据着文坛对他的盖棺论定,直到若干年后,严谨的爱伦·坡研究者们才想起来要考证格里斯伍德的清白,从遣词用句到史实鉴定,找出格里斯伍德手中坡信件的种种伪造之处,把他当年写给爱伦坡的那一句“后世人若提起他来,必会说这是一个辜负了大家信任的不诚小人”,连本带利送还给了他。然而无可否认,坡这一生毕竟是一个酗酒发癫,错乱与天才并居的人生。两次婚礼,都因为前夜的宿醉而搞砸了,年仅四十岁便潦倒地死在巴尔的摩的街头,他有许多喝酒的理由,“担心身染沉疴的妻子弗吉尼亚不久人世”,“为《铁笔》杂志的生存而烦忧”,或者仅仅就是,“酗酒是为了忘记身为一个酒鬼的耻辱”。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曾经拥有一个八岁就享誉美国戏剧界的童星母亲,并且在母亲过世父亲离家出走之后,三岁不到的爱伦·坡也还没有来得及尝到孤儿院和收容所的恐怖滋味,就被富裕的约翰·爱伦夫妇收养了。爱伦夫妇没有办过正式的收养手续,只是把他原本的名字拆开来,加上爱伦家的姓,变成埃德加·爱伦·坡。在爱伦家,他过的是一位真正的小少爷的生活,吃穿讲究,行为教养有礼,出入高级场合,上的是贵族学校。遗传了母亲优秀基因的坡在爱伦家是个人见人爱的洋娃娃,深色卷头发,机灵的大眼睛,对音律的敏感让他从小便能背诵许多优美的诗歌,常常被骄傲的养父母带出来,站在餐桌台子上,举着小酒杯给大家念祝词。甚至有一次,坡犯了错误,被老师以一种满含污辱的体罚方式,在脖子上挂了一串蔬菜赶回家来,约翰·爱伦的第一反应也是跑去谴责老师,并扬言要让儿子从学校退学。谁也不会了解一个幼年失怙的孤儿的真正心路,随着养父母在英国生活几年之后,重又回到美国的爱伦·坡爱上了同学的母亲,其实从坡对初恋情人弗吉尼亚的“圆圆脸肥嘟嘟孩子气的面庞”的迷恋中,也不难找到他的母亲伊丽莎白·阿诺德八岁崭露头角时,媒体对她庶几类似的赞美的影子──当然弗吉尼亚本身就是伊丽莎白·阿诺德的外甥女,长相上相似也不足为奇。或者敏感的坡始终没能从商人养父母过于物化的爱里找到过安全感,或许他这一生都有一个巨大的母爱缺口也未可知。去英国又回来,去西点军校,废除了坡的第一桩婚约,这里面有多少的不能沟通谁也不曾知道,只听说随着爱伦夫人的去世,坡与养父的关系最后也彻底决裂了,在约翰的最后遗嘱中,坡也被除名了。他的文学之路也并不是一直都顺利,像所有的鬼马作家一样,坡写的故事总是先在周围朋友中赢得收视率。不断的投稿中,一时因获奖声名大噪,一时又因酗酒丢掉了工作。私生活更是如此,动不动向这个人那个人求婚,可因为酗酒,也没多少人肯真的嫁给他,就这样在美国东海岸过着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在当时的美国文坛,他可能更像一则常常可以用来点缀花边的小新闻,而并不是我们现时所默认的伟大的侦探小说鼻祖,优秀诗人。所幸“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句话在文学家这里倒并不适用,文字是会留下铁证的东西,功过是非总有一天会分晓,也因此爱伦·坡自己也说过,“文学是唯一适合一名男子汉的职业”。他或许不曾想到,但一定有过这样的自信,有一天所谓“不入流”的侦探小说《失窃的信》,也会进入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视野,占据一席严肃之地。作为侦探小说鼻祖,他以无可争议的《毛格街血案》,《失窃的信》和《黑猫》等,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是福尔摩斯的爷爷,阿加莎的前辈,斯蒂芬·金的导师;作为科幻小说的好手,他忽悠了全世界的《气球骗局》成为启发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写作《气球上的五星期》的灵感之源。此外,流连在东海岸的生活也为他创作哥特小说带来丰富的体验,《厄歇府的倒塌》至今仍作为坡的代表作被屡屡提起。可是别忘了,这位醉酒的鬼马故事家还是一个诗人,一个幼年就读经诵典的天才诗人。他这一生写过很多流芳后世的诗,《帖木儿》《致海伦》,《罗马竞技场》,还有《乌鸦》。可最最动人的《安娜贝尔·李》却是在爱伦·坡死后才发表出来的(奇怪,腹黑的格里斯伍德怎么没有烧毁它?),诗歌仍然充满了坡笔下一贯的那种死亡的气息,却在极致优美的韵律里散发出迷人的色彩,开头第一句便是温温柔柔的“那是很多很多年以前,在海边的一个王国里”,……“那时她是个孩子,我也是个孩子,在这海边的王国里”,“we loved with a love which was more than love,”这优美的句子几乎叫人很难再去想象一百六十二年前那个十月的早晨,倒在巴尔的摩街头的爱伦·坡,竟是怎样的一种孤寂和狼狈。坡一生留下了太多的谜团和争议,对于拥有酒仙诗人,饮酒时不时被附加上浪漫主义色彩的我们这个民族来说,或许很难理解,在一个饮酒合法化都走了漫长道路的国家里,酗酒这个致命的伤口给他带来的是怎样的羞辱和非议。就连死后,周围朋友对他的评价也截然两种:一个是宵小酒徒浪荡疯子,另一个是为人正直,有情有义。而关于这首没有致词的《安娜贝尔·李》,评论家一般认为是写给他的初恋,十四岁就被他娶回家(或者不能说娶回家,彼时他已经寄居在姨妈家好几年了)的表妹弗吉尼亚。却总有读者愿意相信,它不是写给任何一个人:在坡颠沛流离的一生里,何曾有过这样一个人,给过他灵魂的救赎和安慰,让他有勇气面对这令人失望的世界?或许有一天,事情不过是这样,在被格里斯伍德篡改得面目全非的遗物里,我们会发现一樽空酒瓶,上面印着一个潦草的酒家名字──安娜贝尔·李。就像**里的那朵玫瑰花蕾,永不曾盛开,也不会凋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656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