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妹妹吗?

苏轼有妹妹吗?,第1张

冯梦龙所著《今古奇观》上有“苏小妹三难新郎”篇。(冯言:“两个儿子未为稀罕,〈其实3个儿子,一子早夭,后有载述,按下不言〉又生个女儿,名曰小妹。)此故事流传甚广,凡俗皆知。因此大家都羡慕并钦佩苏公有此一位文思敏捷、才学兼优、头额凸出之妹。而小妹与东坡嘲谑,着实精彩。东坡”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小妹回曰:”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亦有东坡嘲小妹眼抠”几回拭眼深难到,流出汪汪两道泉。“小妹嘲坡下颏之长云:”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然吾翻阅许多东坡与秦观(秦少游,冯记其乃小妹夫君)著作,并无小妹其人,且更不用提联姻之事。因为秦少游于婚夜被小妹三戏写的委实较好,人们牵强附会,传说日多,皆以为确有其人。正史尚无记载,那我亦阅了一些笔记小说,如《东坡志话》,元佑诸贤,都无记载,这就颇令人疑。东坡何人也!当时大才子,其故事广为记载与流传,连一些放荡不羁,风流故事也不少。奈何有亲妹妹没人记?且此妹非痴非傻,还较聪慧,远在东坡之上?我们不难想象,古代才女有多少?风毛麟角而已。美色女子倒是举不枚举。光易安居士何年何月乃至何日干过什么,都一一记载了下来。闺阁文章少啊!独历史忘了小妹乎?而由五百五十年后跳出个冯梦龙来记苏小妹?

最早关于苏小妹记录在《东坡问答录》上,为陈眉公《宾颜堂秘芨》所录,而此书已证系伪托东坡撰,序为万历辛丑九月,大概与冯梦龙同时,去苏轼也五百余载。

若按苏门族谱,苏轼有妹,那亦是堂妹小二娘,即苏轼二伯苏涣女,苏涣有三子四女,三子名不欺、不疑、不危,即正名子正、子明、子安是也。幼女小二娘嫁柳瑾子柳仲远,卒于元符元年。而苏轼父亲老泉先生有三男三女,子瞻、子由是小的,二女早卒,兄景山于东坡三岁亡。最小的姊姊大东坡一岁,嫁的是姓程人氏(程之才,乃东坡表兄),十九岁卒。所以东坡无妹。而冯梦龙言王介甫(王安石,天禧五年,辛酉出生,苏洵此时年十三岁)子王雱欲娶小妹。王雱也多才,19岁中状元,未几死亡,少即殒命。因老泉先生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又小妹不答应,所以推辞未嫁小妹。(若论此,时小妹正谋嫁人时,约20左右,那秦少游尚小,未中秀才,且不赘言,下记)。其实苏洵死于1066年,当时秦少游才只十七岁,并且尚未与苏轼相识。苏、秦初次相会是在1077年,那已是苏洵死后十一年的事了。秦少游的妻子姓徐名文美,是曾任潭州宁乡主簿的徐成甫的女儿。这在他写的《徐君主簿行状》里说得很明白:“徐君以女文美妻余。”秦少游与徐文美成婚在1067年,时年十八岁。

且提大东坡一岁的姐。自嫁程家,不久即亡,(气的老泉断绝与程家来往,举家迁走了,此不赘言,后详),司马光撰《苏主簿夫人墓志铭》“已而,二子同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1061年考中,嘉佑六年。此时苏洵只有两子了,其余皆夭。苏轼第三,辙名列第四,自宋以来,虽设制科取士还未有人得一,二名。只有宋初吴育才中第三名,而冯梦龙文中小妹未嫁时苏家两兄已为翰林院大学士,此也误)……夫人以嘉佑二年(1057)四月癸丑终于乡里。其年十二月庚子葬彭山县安镇乡(今眉山县土地公社)可龙里。享年四十八。……凡生六子,长男景先及三女,皆早夭。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再过四年(1057),四月八日,程夫人亡,苏洵《祭之妻文》说:“……我独悲子,生逢百殃。生子六人,今谁在堂?唯轼与辙,仅存不亡。”与此既知东坡二十二岁时,只剩兄弟辙了。姑且费些笔墨完整的写出苏洵关于本文的年谱,让苏东坡有妹更不足信!

天圣五年,丁卯,洵19岁。

是年,苏洵与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结婚。程氏时年一十八岁。《苏主簿夫人墓志铭》:“夫人姓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苏氏极贫。……

天圣六年,戊辰,洵20岁。

是年,程夫人生长女,但未满一岁夭亡。

天圣八年,庚午,洵22岁(1030年)。

程夫人约于是年冬生长子景先(司马光谓之景山)。

明道二年,癸酉,洵25岁(1033年)。

程夫人生次女。

景佑二年,乙亥,洵27岁(1035年)。

是年,程夫人生幼女。因其占家中十六个兄弟姊妹的女性里,排行第八,故幼女名叫八娘。由任采莲哺乳她。

景佑三年,丙子,洵28岁(1036年)。

程夫人于是年阴历十二月十九日生次子苏轼。苏轼小字同文,又字和仲,后字子瞻,自号东坡。苏轼出生后,其母程夫人命身边佣人任采莲为其乳母,乳育八娘与轼。任氏从成人到老死,一直侍奉苏家。任氏七十二岁亡时,苏轼为铭记乳母之恩,专门书写了乳母任氏《墓志铭》,并由精工镌刻为“乳母碑”。碑文说:“赵郡苏氏子瞻之母任氏,名采莲,眉之眉山人。父遂,母李氏。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衰,乳亡姊与轼。养视轼之子迈、迨、过,皆有恩劳。从轼官于杭、密、徐、湖,谪于黄。元丰三年八月壬寅卒于黄之临皋亭,享年七十有二。十二月壬午葬于黄之东阜黄冈县之北。”铭曰:“生有以养之,不必其子也;死有以葬之,不必其里也。我祭其从与享之,其魂气无不之也。”

景佑五年,(后改宝元元年)戊寅,洵30岁。

是年长子景先年仅八岁而亡。即苏洵所说的:“其后五年而丧兄希白,又一年而长子死。”

宝元二年,己卯,洵31岁(1039)

二月二十日程夫人生幼子苏辙。辙字子由,小字同叔,晚号颍滨。程夫人请杨金蝉为其媬母。

庆历七年,丁亥,洵39(1047)

是年,次女卒。

庆历改为皇佑元年,乙丑,洵41岁(1049)

是年,秦观出生。(下文男主角)

皇佑四年,壬辰,洵44岁(1502)

幼女八娘,年十八岁,嫁妻舅程浚之子程之才为妻。见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一。

皇佑五年,癸己,洵45岁(1503)

幼女八娘,在程家遭受舅父又是公公的虐待,和既是表兄又是丈夫助虐,因此不得志而忧愤致死。苏洵与儿子轼、辙为此在愤怒中与程浚及其子之才断交。并为此作《族谱亭记》。洵在愤怒中又作《自尤诗》,追悔不该顺从旧俗,嫁女程家:“汝母之兄汝伯舅,来为厥子求婚姻。乡人婚姻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后(1095)年,苏轼贬惠州,“念母之故,相与释憾。”此时程之才为广南路提点刑狱官。苏轼《与程正辅书》:“今吾老兄弟,不相从四十二年矣。”幼女八娘死事,《苏主簿夫人墓志铭》记,(前有,略)

嘉佑四年,己亥,洵51(1059)

程夫人已于1057年四月八日死。己亥年九月,苏洵因别妻之墓,造大悲心像龛,置于极乐院中,荐无阂之意。又作《极乐院造菩萨记》其记说:“始予少年时,父母俱存,兄弟妻子备具,终日嬉游,不知有死生之悲。自长女之夭,不四五年,而丁母夫人之忧,盖年二十有四矣。其后五年,而表兄希白,又一年长子死,又四年而幼姊亡,又五年而次女卒,至于丁亥之岁,先君去世。又六年,而失其幼女。服未既,而有长姊之丧。悲忧惨怆之气,郁积而未散,盖年四十有九而丧妻焉。……(补:其妻死后,父子三人常漂泊外界,并多次记载途中故事,然并只字提到有第四人,即无小妹说又一强有力证据矣!)

嘉佑五年,庚子,洵52是年,王安石名声始盛,(苏家只剩轼与辙,已无女眷)欧阳修劝洵与之交游,洵则:“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天下患”乃作《辨奸论》治平四年,(1067)洵58岁。

是年,病逝于京师。欧阳修撰《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君娶程氏,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三子:曰景先,早卒;轼,今为殿中丞,直史馆;辙,权大名府推官。三女,皆早卒。孙曰迈(轼长子),曰迟(辙长子)。

可见从无出现比苏轼小的亲妹妹诞生。只有大一岁的八娘。

而宋人笔记《孔氏谈苑》《春渚纪闻》《乌台诗集》记的东坡多详细!苏轼门下张耒、晁补之、陈师道、黄庭坚等多有记东坡语录的,独不见小妹乎?而秦少游乃东坡钟爱门生,如是小妹夫君,此段良缘岂不传为佳话?(倒是少游与李师师有段佳话:当时李师师名扬青楼,宋此时又狎妓成风,李与皇帝赵拮、词人晏几道、秦观、周邦彦都有私情。少游《一从花》曰:“年时今晚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可见二人情浓。而少游也自称“曾侍风流府”以酬东坡壁上艳词,两个狂侃风花雪月,不亦乐乎!)可哪见有人记载联姻鬼事?且不防仔细想想,东坡与少游皆为风流人士,出入风流场所,若有小妹,那东坡也带妹夫出入那种场所?且不说小妹要闹个死活,光东坡也不好带妹夫去寻乐啊!

再看秦观,高邮人,生于皇佑元年,少东坡十三岁,卒于元符末年,比东坡先亡一年,熙宁末年,谒苏轼于彭城,写《黄楼赋》以文才见赏于苏。十五岁丧父,元丰八年,才中进士,登上仕途。元丰二年,苏徙知湖州,少游恰因赴会稽探望祖、叔。陪同苏轼行至吴兴。至乌台诗案,苏贬黄州,他不避疑,多有问候,元丰五年,苏劝,进考,不中。其中王安石受苏引见,并得王氏对其诗文的赞赏,但直到元丰八年少游才中。元佑更化,高太后摄政,被逐出朝。后范仲淹荐,得充馆职,次年入京,为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不久为秘书省正字。然因洛阳人士反对,苏轼兄弟攻讦,被免去正字。元佑八年,恢复正字。继又充编修官,参与修《神宗实录》,不久,高太后死,哲宗亲政,重任新党,秦出为杭州通判。刘拯御史告其与黄庭坚增损《神宗实录》罪,贬为监处州酒税,在处州三年,仍以写佛书获罪,贬至郴州。郴州一年,编管横州,然后再徙雷州。(浙江—湖南—广西—海南岛)徽宗元符三年下赦令,苏轼自海南量移廉州,与秦见了一面,随即秦也被放还,北行至藤州,溘然逝于光化亭,终年五十二岁。(其年苏六十四),而苏东坡吊他也称终身朋友,由此知,少游初见苏轼时已三十岁,东坡四十三岁,那小妹也应在三十五岁以上,试想,小妹少时求婚者如过江之鲫,哪有等到三十五岁才嫁?况她是大家**。

故连东坡身边侍女都多有趣事记载,如朝云等,哪有小妹此等聪明人无记载?怪哉!因此五百年后,有人突发奇想,造个苏小妹供人作话资故事亦有可能,不足信矣!

细心看官亦可见,冯之全文年代几乎没有(就是怕算年代,露了马脚)文后曰有诗为证:“文章自古说三苏,小妹聪明胜丈夫。三难新郎真异事,一门秀气世间无。(其实并无诗为证,冯自己编造为证也)。

  冯梦龙所著《今古奇观》上有“苏小妹三难新郎”篇。(冯言:“两个儿子未为稀罕,〈其实3个儿子,一子早夭,后有载述,按下不言〉又生个女儿,名曰小妹。)此故事流传甚广,凡俗皆知。因此大家都羡慕并钦佩苏公有此一位文思敏捷、才学兼优、头额凸出之妹。而小妹与东坡嘲谑,着实精彩。东坡”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小妹回曰:”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亦有东坡嘲小妹眼抠”几回拭眼深难到,流出汪汪两道泉。“小妹嘲坡下颏之长云:”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然吾翻阅许多东坡与秦观(秦少游,冯记其乃小妹夫君)著作,并无小妹其人,且更不用提联姻之事。因为秦少游于婚夜被小妹三戏写的委实较好,人们牵强附会,传说日多,皆以为确有其人。正史尚无记载,那我亦阅了一些笔记小说,如《东坡志话》,元佑诸贤,都无记载,这就颇令人疑。东坡何人也!当时大才子,其故事广为记载与流传,连一些放荡不羁,风流故事也不少。奈何有亲妹妹没人记?且此妹非痴非傻,还较聪慧,远在东坡之上?我们不难想象,古代才女有多少?风毛麟角而已。美色女子倒是举不枚举。光易安居士何年何月乃至何日干过什么,都一一记载了下来。闺阁文章少啊!独历史忘了小妹乎?而由五百五十年后跳出个冯梦龙来记苏小妹?

  最早关于苏小妹记录在《东坡问答录》上,为陈眉公《宾颜堂秘芨》所录,而此书已证系伪托东坡撰,序为万历辛丑九月,大概与冯梦龙同时,去苏轼也五百余载。

  若按苏门族谱,苏轼有妹,那亦是堂妹小二娘,即苏轼二伯苏涣女,苏涣有三子四女,三子名不欺、不疑、不危,即正名子正、子明、子安是也。幼女小二娘嫁柳瑾子柳仲远,卒于元符元年。而苏轼父亲老泉先生有三男三女,子瞻、子由是小的,二女早卒,兄景山于东坡三岁亡。最小的姊姊大东坡一岁,嫁的是姓程人氏(程之才,乃东坡表兄),十九岁卒。所以东坡无妹。而冯梦龙言王介甫(王安石,天禧五年,辛酉出生,苏洵此时年十三岁)子王雱欲娶小妹。王雱也多才,19岁中状元,未几死亡,少即殒命。因老泉先生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又小妹不答应,所以推辞未嫁小妹。(若论此,时小妹正谋嫁人时,约20左右,那秦少游尚小,未中秀才,且不赘言,下记)。其实苏洵死于1066年,当时秦少游才只十七岁,并且尚未与苏轼相识。苏、秦初次相会是在1077年,那已是苏洵死后十一年的事了。秦少游的妻子姓徐名文美,是曾任潭州宁乡主簿的徐成甫的女儿。这在他写的《徐君主簿行状》里说得很明白:“徐君以女文美妻余。”秦少游与徐文美成婚在1067年,时年十八岁。

  且提大东坡一岁的姐。自嫁程家,不久即亡,(气的老泉断绝与程家来往,举家迁走了,此不赘言,后详),司马光撰《苏主簿夫人墓志铭》“已而,二子同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1061年考中,嘉佑六年。此时苏洵只有两子了,其余皆夭。苏轼第三,辙名列第四,自宋以来,虽设制科取士还未有人得一,二名。只有宋初吴育才中第三名,而冯梦龙文中小妹未嫁时苏家两兄已为翰林院大学士,此也误)……夫人以嘉佑二年(1057)四月癸丑终于乡里。其年十二月庚子葬彭山县安镇乡(今眉山县土地公社)可龙里。享年四十八。……凡生六子,长男景先及三女,皆早夭。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再过四年(1057),四月八日,程夫人亡,苏洵《祭之妻文》说:“……我独悲子,生逢百殃。生子六人,今谁在堂?唯轼与辙,仅存不亡。”与此既知东坡二十二岁时,只剩兄弟辙了。姑且费些笔墨完整的写出苏洵关于本文的年谱,让苏东坡有妹更不足信!

  天圣五年,丁卯,洵19岁。

  是年,苏洵与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结婚。程氏时年一十八岁。《苏主簿夫人墓志铭》:“夫人姓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苏氏极贫。……

  天圣六年,戊辰,洵20岁。

  是年,程夫人生长女,但未满一岁夭亡。

  天圣八年,庚午,洵22岁(1030年)。

  程夫人约于是年冬生长子景先(司马光谓之景山)。

  明道二年,癸酉,洵25岁(1033年)。

  程夫人生次女。

  景佑二年,乙亥,洵27岁(1035年)。

  是年,程夫人生幼女。因其占家中十六个兄弟姊妹的女性里,排行第八,故幼女名叫八娘。由任采莲哺乳她。

  景佑三年,丙子,洵28岁(1036年)。

  程夫人于是年阴历十二月十九日生次子苏轼。苏轼小字同文,又字和仲,后字子瞻,自号东坡。苏轼出生后,其母程夫人命身边佣人任采莲为其乳母,乳育八娘与轼。任氏从成人到老死,一直侍奉苏家。任氏七十二岁亡时,苏轼为铭记乳母之恩,专门书写了乳母任氏《墓志铭》,并由精工镌刻为“乳母碑”。碑文说:“赵郡苏氏子瞻之母任氏,名采莲,眉之眉山人。父遂,母李氏。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衰,乳亡姊与轼。养视轼之子迈、迨、过,皆有恩劳。从轼官于杭、密、徐、湖,谪于黄。元丰三年八月壬寅卒于黄之临皋亭,享年七十有二。十二月壬午葬于黄之东阜黄冈县之北。”铭曰:“生有以养之,不必其子也;死有以葬之,不必其里也。我祭其从与享之,其魂气无不之也。”

  景佑五年,(后改宝元元年)戊寅,洵30岁。

  是年长子景先年仅八岁而亡。即苏洵所说的:“其后五年而丧兄希白,又一年而长子死。”

  宝元二年,己卯,洵31岁(1039)

  二月二十日程夫人生幼子苏辙。辙字子由,小字同叔,晚号颍滨。程夫人请杨金蝉为其媬母。

  庆历七年,丁亥,洵39(1047)

  是年,次女卒。

  庆历改为皇佑元年,乙丑,洵41岁(1049)

  是年,秦观出生。(下文男主角)

  皇佑四年,壬辰,洵44岁(1502)

  幼女八娘,年十八岁,嫁妻舅程浚之子程之才为妻。见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一。

  皇佑五年,癸己,洵45岁(1503)

  幼女八娘,在程家遭受舅父又是公公的虐待,和既是表兄又是丈夫助虐,因此不得志而忧愤致死。苏洵与儿子轼、辙为此在愤怒中与程浚及其子之才断交。并为此作《族谱亭记》。洵在愤怒中又作《自尤诗》,追悔不该顺从旧俗,嫁女程家:“汝母之兄汝伯舅,来为厥子求婚姻。乡人婚姻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后(1095)年,苏轼贬惠州,“念母之故,相与释憾。”此时程之才为广南路提点刑狱官。苏轼《与程正辅书》:“今吾老兄弟,不相从四十二年矣。”幼女八娘死事,《苏主簿夫人墓志铭》记,(前有,略)

  嘉佑四年,己亥,洵51(1059)

  程夫人已于1057年四月八日死。己亥年九月,苏洵因别妻之墓,造大悲心像龛,置于极乐院中,荐无阂之意。又作《极乐院造菩萨记》其记说:“始予少年时,父母俱存,兄弟妻子备具,终日嬉游,不知有死生之悲。自长女之夭,不四五年,而丁母夫人之忧,盖年二十有四矣。其后五年,而表兄希白,又一年长子死,又四年而幼姊亡,又五年而次女卒,至于丁亥之岁,先君去世。又六年,而失其幼女。服未既,而有长姊之丧。悲忧惨怆之气,郁积而未散,盖年四十有九而丧妻焉。……(补:其妻死后,父子三人常漂泊外界,并多次记载途中故事,然并只字提到有第四人,即无小妹说又一强有力证据矣!)

  嘉佑五年,庚子,洵52是年,王安石名声始盛,(苏家只剩轼与辙,已无女眷)欧阳修劝洵与之交游,洵则:“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天下患”乃作《辨奸论》治平四年,(1067)洵58岁。

  是年,病逝于京师。欧阳修撰《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君娶程氏,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三子:曰景先,早卒;轼,今为殿中丞,直史馆;辙,权大名府推官。三女,皆早卒。孙曰迈(轼长子),曰迟(辙长子)。

  可见从无出现比苏轼小的亲妹妹诞生。只有大一岁的八娘。

  而宋人笔记《孔氏谈苑》《春渚纪闻》《乌台诗集》记的东坡多详细!苏轼门下张耒、晁补之、陈师道、黄庭坚等多有记东坡语录的,独不见小妹乎?而秦少游乃东坡钟爱门生,如是小妹夫君,此段良缘岂不传为佳话?(倒是少游与李师师有段佳话:当时李师师名扬青楼,宋此时又狎妓成风,李与皇帝赵拮、词人晏几道、秦观、周邦彦都有私情。少游《一从花》曰:“年时今晚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可见二人情浓。而少游也自称“曾侍风流府”以酬东坡壁上艳词,两个狂侃风花雪月,不亦乐乎!)可哪见有人记载联姻鬼事?且不防仔细想想,东坡与少游皆为风流人士,出入风流场所,若有小妹,那东坡也带妹夫出入那种场所?且不说小妹要闹个死活,光东坡也不好带妹夫去寻乐啊!

  再看秦观,高邮人,生于皇佑元年,少东坡十三岁,卒于元符末年,比东坡先亡一年,熙宁末年,谒苏轼于彭城,写《黄楼赋》以文才见赏于苏。十五岁丧父,元丰八年,才中进士,登上仕途。元丰二年,苏徙知湖州,少游恰因赴会稽探望祖、叔。陪同苏轼行至吴兴。至乌台诗案,苏贬黄州,他不避疑,多有问候,元丰五年,苏劝,进考,不中。其中王安石受苏引见,并得王氏对其诗文的赞赏,但直到元丰八年少游才中。元佑更化,高太后摄政,被逐出朝。后范仲淹荐,得充馆职,次年入京,为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不久为秘书省正字。然因洛阳人士反对,苏轼兄弟攻讦,被免去正字。元佑八年,恢复正字。继又充编修官,参与修《神宗实录》,不久,高太后死,哲宗亲政,重任新党,秦出为杭州通判。刘拯御史告其与黄庭坚增损《神宗实录》罪,贬为监处州酒税,在处州三年,仍以写佛书获罪,贬至郴州。郴州一年,编管横州,然后再徙雷州。(浙江—湖南—广西—海南岛)徽宗元符三年下赦令,苏轼自海南量移廉州,与秦见了一面,随即秦也被放还,北行至藤州,溘然逝于光化亭,终年五十二岁。(其年苏六十四),而苏东坡吊他也称终身朋友,由此知,少游初见苏轼时已三十岁,东坡四十三岁,那小妹也应在三十五岁以上,试想,小妹少时求婚者如过江之鲫,哪有等到三十五岁才嫁?况她是大家**。

  故连东坡身边侍女都多有趣事记载,如朝云等,哪有小妹此等聪明人无记载?怪哉!因此五百年后,有人突发奇想,造个苏小妹供人作话资故事亦有可能,不足信矣!

  细心看官亦可见,冯之全文年代几乎没有(就是怕算年代,露了马脚)文后曰有诗为证:“文章自古说三苏,小妹聪明胜丈夫。三难新郎真异事,一门秀气世间无。(其实并无诗为证,冯自己编造为证也)。

都不是,文学上虽有苏小妹洞房三难秦少游的故事,但却是出于杜撰。

秦少游(1049-1100):,名观,宋扬州高邮(今属江苏省)人,生于1049年,卒于1100年,是北宋著名词人。他在年轻时即享文名,后来受到大文学家苏轼的赏识,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他与苏轼都反对变法,因此屡遭贬谪。他也能诗,但词写得最好。其词风纤巧婉约,流传下来的有九十首左右,其中不乏脸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被选来作为电视剧主题歌的《鹊桥 仙》,即是其一。 历史上虽确有秦少游其人,却并无与苏轼之妹恋爱其事。据有关资料记载,苏洵(苏轼之父)共有三个女儿,都死在苏洵去世之前。欧阳修为苏洵写的墓志铭里曾提到“三女皆早 卒”,便是确证。苏洵死于1066年,当时秦少游才只十七岁,并且尚未与苏轼相识。他们初次相会是在1077年,那已是苏洵死后十一年的事了。 秦少游的妻子姓徐名文美,是曾任潭州宁乡主簿的徐成甫的女儿。这在他写的《徐君主簿行状》里说得很明白:“徐君以女文美妻余。”秦少游与徐文美成婚在1067年,时年十八岁。

而黄庭坚(1045—1105)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苏小小,生平无详考,相传是南齐时钱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历史常常简单到一句话就是一个人的一生。“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白居易老先生看样子也是个风流种子。“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传说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前有石碑,题曰:钱塘苏小小之墓。苏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亭上挂了整整12副楹联,分别有“桃花流水沓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着西泠”等。“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是苏小小的遗愿,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苏小小

提起苏小小,人人都知道她是个烟花女子,而且是江南名妓;提起苏小小,很多人都知道她还是个才女,而且是技压群芳;然而,说道苏小小的生平及起事迹则献有人知,着不可不说是一大遗憾.近日见文学原创感怀苏小之作甚多,然不见有人详细叙之,那就由我来做回苦力吧.

苏小小,南齐人氏,是当时江南名妓之一.此人貌觉青楼,才空士类,深得各界仰慕,然而正应了美丽总是太短暂这句话,死神在她19岁时就降临到了这位旷古绝今的尤物身上.

苏小死后被葬于西湖畔的一座山坡上,据传说苏小死后,芳魂不散,常常出没于花从林间.据史书记载,宋朝有个叫司马樨的书生(在洛下梦一美人

搴帷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问歌何曲?曰:《黄金缕》。后五年,才仲以

东坡荐举,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异之,曰:“苏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才仲往寻其墓拜之。是

夜,梦与同寝,曰:妾愿酬矣。自是幽昏三载,才仲亦卒于杭,葬小小墓侧。 )

此传说虽然有些恐怖,然多少表达了人们对苏小的怀恋与同情.后世鸿儒大雅亦颇有感触,有诗为证:李贺《苏小小》诗: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沈原理《苏小小歌》:

歌声引回波,舞衣散秋影。梦断别青楼,千秋香骨冷。青铜镜里双飞鸾,饥乌吊月

啼勾栏。风吹野火火不灭,山妖笑入狐狸穴。西陵墓下钱塘潮,潮来潮去夕复朝。墓前

杨柳不堪折,春风自绾同心结。

元遗山《题苏小像》:

槐荫庭院宜清昼,帘卷香风透。美人图画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

燕分飞后,粉浅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徐渭《苏小小墓》诗:

一抔苏小是耶非,绣口花腮烂舞衣。

自古佳人难再得,从今比翼罢双飞。

薤边露眼啼痕浅,松下同心结带稀。

恨不颠狂如大阮,欠将一曲恸兵闺。

可见苏小小在各位文人雅士中的影响有多大.虽然她是个妓女,可她却能让鸿儒大豪折腰;虽然她是个妓女,可她却流芳百世.人们在书起她的时候总是忽略了她的身份,却能记得了她的美.也许在人们心中,苏小早就成为了美的化身.

关于苏小小的评价,余秋雨先生在其<西湖梦>中早有精辟的论述:

与这种黯淡相对照,野泼泼的,另一种人格结构也调皮地挤在西湖岸边凑热闹

首屈一指者,当然是名妓苏小小。

不管愿意不愿意,这位妓女的资格,要比上述几位名人都老,在后人咏西湖的

诗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苏东坡、岳飞放在这位姑娘后面:“苏小门前花满枝,

苏公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就是年代较早一点

的白居易,也把自己写成是苏小小的钦仰者:“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如此看来,诗人袁子才镌一小章曰:“钱墉苏小是乡亲”,虽为鲁迅所不悦,

却也颇可理解的了。

历代吟咏和凭吊苏小小的,当然不乏轻薄文人,但内心厚实的饱学之士也多的

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一位妓女竞如此尊贵地长久安享景仰,原因是颇为深刻

的。

苏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梦。她很重感情,写下一首《同心歌》曰“妾乘油

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朴朴素素地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

的无限风光。美丽的车,美丽的马,一起飞驶疾驰,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造

像。又传说她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

但是,情人未归,书生已去,世界没能给她以情感的报偿。她不愿做姬做妾,勉强

去完成一个女人的低下使命,而是要把自己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视着精丽的高墙。

她不守贞节只守美,直让一个男性的世界围着她无常的喜怒而旋转。最后,重病即

将夺走她的生命,她却恬然适然,觉得死于青春华年,倒可给世界留下一个最美的

形象。她甚至认为,死神在她十九岁时来访,乃是上天对她的最好成全。

难怪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说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依我看,她比蔡花女活

得更为潇洒。在她面前,中国历史上其他有文学价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

了,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一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只有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

超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

由情至美,始终围绕着生命的主题。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

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则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她不作太

多的物化转捩,只是凭借自身,发散出生命意识的微波。

妓女生涯当然是不值得赞颂的,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

的奇特对峙。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

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这种结构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命意识的激流

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

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

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

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人类难

以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

关于苏小小,我想大师之言早已洞穿古今人世.本想用自己的话来缅怀苏小的,不想写着写着就应用了太多大师言语,所以,严格的说,这篇文章不能算是原创.单不管如何,总归是为苏小小作了一点实际的事情,也为各位不讨厌苏小小的人们提供一点食粮,或者是为那些讨厌苏小的正道中人提共一点参考资料吧!

另附苏小词作一首,愿与君共享: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于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

没有。

下面这些都是传说,千万不要信以为真。苏轼有个小妹早就夭折了。

〖 苏小妹 〗

传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从小习读诗文,精通经理,是个有才识的女辈。小妹十六岁时,上门说亲的人很多,小妹因为自己年纪还轻,不准备过早结婚,力争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因此对前来说亲的人非常讨嫌,但又不能贸然失礼。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要求所有求婚者答三道题,答对了,就嫁给他。

苏小妹以才择夫婿,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像。

有年冬天,雪后初晴,苏轼披一件大裘袍坐在向阳的地方晒太阳,风吹过,裘毛拂动,苏小妹在旁边走过,看到这一景象,当即说道:“风吹裘裘毛乱动。”说完笑眯眯地看着苏轼傻笑,一副得意的神气。她所站墙角的墙壁上正好也结了些冰雪,此时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的雪水,顺着墙壁直往下淌,苏轼想也不想,顺口就说:“阳照壁壁水直流。”苏小妹虽还年小,但已初解人事,当即羞红了脸,狠狠地看了哥哥一眼,飞快地跑开。还有一次,苏小妹正蹲在井边剖鱼,苏东坡从外回来,骑马经过,一见,立即说道:“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剖两半!”苏小妹犹豫了一下,但终究忍不住,将头微微扬起,半羞半嗔对哥哥说:“哥哥骑马,跨上去又加一鞭。”

苏东坡有许多和尚朋友,宋代理学盛行,提倡明心见性之余,也使女性的地位大大下降,女子的人格饱受压抑,除大力提倡女子裹脚之外更要求女子话不高声,笑莫露齿,天天就躲在闺房中习那女红,出嫁的那天头上都还要顶一块红布不让别人看见。苏家是读书人家,见识有别,另外与苏东坡交往的那些和尚是四大皆空,所以苏东坡与那些和尚交谈玩笑的时候,并不干涉他那伶牙俐齿的妹妹在中间搅和,管她雅致也好,粗野也好。

一天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好象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休,苏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

“僧眠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主持立即对道:“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苏小妹一时为之语拙,正无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小妹不甘心,再次发难: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

“一个佳人望月,人间天上两蝉娟。”

在苏东坡众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关系最密切的一位,他和苏小妹斗口也就百无禁忌。一天佛印戏谑地对她说:“我有一联,敢请女施主对答”联语是:

“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

苏小妹是个女子,佛印知道她从来争强好胜,与人对联从不服输,这次就选了这么一副充满**情调的想逼苏小妹无法开口,谁料到苏小妹从来顽皮大胆,早和她哥哥对过类似的联语,根本就不觉得怎样,虽然开始难免有些脸红,但一想到你出家人都敢说,我又有什么不敢说的,便对道:

“二憎同榻,颠倒四个光头。”

佛印连连摇头,自认失败,连赞苏小妹锦绣心机,才思敏捷。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心中欢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和尚微笑而已。苏东坡心想这回让佛印和尚吃了一记闷亏,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诉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说:“哥你又输了,试想佛印以佛心看你似佛,而你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看佛印呢?”

苏小妹渐渐长大了,仍是十分顽皮。她的婚姻问题日益成为苏氏父子考虑的问题,苏小妹有才,人聪明,又不拘小节,顽皮甚至耍赖,长得又不是十分出众,要找到一个十分称心如意的人来做丈夫比较难。

先是黄庭坚古道热肠把王安石的儿子王雱介绍给苏小妹,并乐颠颠地把王雱的得意之作拿来给苏小妹品评,苏小妹左看右看,最后告诉黄庭坚王雱的作品是:“新奇藻丽有余,含蓄雍容不足,难成大器。”黄庭坚还想争取,说是王雱绝顶颖慧,读书一遍就能了然于胸。这时一直坐在旁边默不作声的苏询冷冷他说:“这有什么可稀奇的,谁的儿子看书还要看两遍呢?”黄庭坚无话可说,实际上论家世,论相貌,论才气,王雱都足以与苏小妹比,可苏小妹就偏偏瞧不起人家。

就在大家都为苏小妹的婚姻着急的时候,苏轼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秦观,秦少游。秦少游是今天江苏高邮人,出生在一个家道已中落的地主家庭,田园收入不足以自养。少年时期也曾在扬州、越州一带与一些歌妓,“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秦观在宋哲宗元丰五年和元丰八年两度入京应试失败,元佑五年他第三次进京,这次多亏了苏轼,得以及第并留京五年提任大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从此他和苏东坡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秦少游也就经常出入苏家,青春年少的秦少游慢慢地引起了苏小妹的注意,那天她在哥哥那里看到了秦少游的诗文,发出由衷的赞叹,辽是十分少见的事,苏家父兄便心里有数,于是积极设法来促成这段婚姻。

只要苏小妹这边没有意见,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自然是无话可说,于是苏门四学士之中的另一位黄庭坚作了个现成的媒人。由于秦少游尚无一官半职,而三苏已是声名赫赫,婚事自然在苏家主办。一般来说新婚之夜,新娘子都只会在羞涩、喜悦和焦急的等待中,坐以待毙式地等着新郎官去征服,可机灵古怪的苏小妹却别出心裁,在占尽了“地利”和“人和”的情况下,居然要新郎官解开她出的三个题目才准新郎官进洞房。

第一道诗谜是:

铜铁投烘冶,缕蚁上粉墙;

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第一句“铜铁投入烘炉中冶炼,就是“化”的意思。第二句缕蚁爬上雪白的粉墙含有“沿”的意思,“沿”与“缘”相通。第三句反过来看阴阳中只有一义,那就是“道”。

第四句天地宇宙中间的,就只有“人”了。四句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秦少游略有思考便想通了此节,不禁哑然失声。原来当黄庭坚告诉秦少游,苏家准备把苏小妹嫁给他为妻时,他虽然当即应允,但想到传说中的苏小妹突额凹睛,风流少年秦少游对自己未来妻子的容貌着实放心不下,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苏小妹,由于理学盛行,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定婚之后更是不可能再见,又不好向别人打听,这一块心病着实越来越深,那天终于得知苏小妹要入庙进香还愿,秦少游计上心来,把自己打扮成“化缘道人”,先在庙门前等着,苏小妹的轿子一到,秦少游就上前去求道:“**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苏小妹在轿子里立即拒绝:“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秦少游要的就是苏小妹的搭腔,立即说道:“愿**身如药树,百病不生!”苏小妹就是好斗,不甘示弱,跟着说:

“随道人口吐莲花,分文无舍。”边答边想,听这道人的口音甚是悦耳动听,年龄一定不大,就不知长得如何,从他化缘的语言看也颇多才思,苏小妹好奇心一起就忍不住掀开轿帘要看个究竟,秦少游要的就是苏小妹露出脸孔,如何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时机,赶紧走上一步,苏小妹豁然觉得这人就是秦少游,香也不愿进了,示意丫环转身就走,秦少游追着说:“小娘子一天欢喜,为何撤手宝山?”苏小妹心中烦恼,愤愤地答道:

“疯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边说边一阵风似的起轿回府,秦少游终于见到苏小妹,觉得她还不算丑,特别是气质高华,清奇逼人,好不高兴,苏小妹回到家中却是越想越气,于是就有了洞房之夜的第一道难题,考一考秦少游,报一箭之仇。秦少游少年时期是在扬州等地歌妓场中混过的,在风月场中脸皮早已修炼得比牛皮还厚,想通了那一“诗谜”,提笔就回了一首: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诗中每句句首的字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全诗也隐含着道歉的口气,苏小妹看了芳心窃喜,一喜丈夫才恩敏捷,二喜他终于向我认错。

当即又传出一首诗谜,并声明全诗打四位历史人物,必须一一注明谜底。诗谜是: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

丝缕缝线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秦少游学富五车,想都未想就猜出:第一句强爷胜祖是孙权,第二句凿壁偷光的是孔明,第三句由丝缕缝线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自然就是“子思”,第四句老翁整天倚依门闾,自然是望,那就是大公望。秦少游顺利过关,这一场考试,对秦少游来讲就好象是行军打仗,每解一题就前进一步,这时已走到苏小妹的闺阁外面,苏家父子和众多的宾客都凝神静气等着那最后一道难题。闺房的窗户慢慢打开一道缝,露出苏小妹的纤纤素手,递出一张纸来,仆人马上接过递到秦少游手上,只见上面写道:

“双手推开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苏轼在旁看了,暗暗发笑,伸出一个指头,指着“雨”字,秦少游心领神会,立马答出:

“一石击破水中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

“今夜断然不雨”表面是接月明星稀而来,但实际隐含了“云雨交欢的意思,还有“雨”与“语”谐音,也就有今夜不和你说话的意思。秦少游以“明朝一定成霜”作答,“霜”与“双”谐音,既然成双就一定云雨。

纸条一递进去,房门打开,苏小妹含笑和羞站在门边,秦少游欣然入内,自然是巫山梦里,云雨交欢。

另有一则关于苏小妹在洞房之夜刁难秦观的轶事。

秦观听说苏东坡之妹苏小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工诗善词,久有爱慕之心。便去苏家求婚。苏洵让每个求婚者写一篇文章,交女儿批阅。小妹在少游的文章上批道:“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苏洵便将苏小妹许给了秦少游。成婚那天,小妹有意相难。开始两题都没有难倒秦少游,小妹便出第三个题目:“对对子”:

闭门推出窗前月;

少游怕对得平淡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边苦苦思索。直到三更,苏东坡出来打探妹夫消息,见少游在池塘边不住喃喃念着“闭门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发难,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听“砰”的一声,见池中月影散乱,遂受启发,连忙对出下联:

投石冲开水底天。

这时,洞房门也“呀”的一声开了。

据传新婚之后不久,苏小妹再到庙里进香还愿,寺僧与苏家兄妹原就极熟,寺僧这时故意问苏小妹:“新婚滋味如何?”苏小妹笑而不答,但索纸笔挥洒数字,然后将纸条亲自粘贴在大钟里面,对寺僧说,欲知究竟,一看便晓。那和尚只好把光头伸进钟内,只见纸上写着:“如此这般。”乐得陪同来的秦少游哈哈大笑。

秦少游曾在歌妓堆中“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自有各种调动女人积极性的手段。

秦少游会作词,他的词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宛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词如其人,秦少游的这种气质也深受苏小妹的喜爱,可惜天妒其缘,婚后只有几年,苏小妹就撒手尘寰。当时秦少游在外做官,政治上失意,被贬在外,听到这一消息,悲痛地写下一首《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廓春寒退,花影乱,鸳声碎。飘零疏酒盔,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鸥鸳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后来秦少游又以一个叫徐文英的女子为妻,这是后语。

苏小妹三联三难秦少游

宋嘉佑年间,著名词人秦少游在拜访苏轼时,被聪明可爱的苏小妹吸引住了。苏小妹不但精通诗词歌赋,而且联对、针线女红无一不精,只是在“三苏”的光耀下传世之作不多,鲜为人知。秦少游对苏小妹一见钟情,决意将一生的痴情尽付于小妹,以求佳偶天成。

风和雨顺秋方实,郎情妹意渠自成。在一个帘卷西风、菊绽东篱的深秋季节,秦少游与苏小妹这一对有情人终于走进了古往今来演绎了无数绝唱的婚姻殿堂——洞房,而他们又在这里继续演绎着承接历史的经典故事。

聪慧机敏、不让须眉的小妹决定在入洞房时和少游一比才智高下。一来可以与心上人切磋切磋,二来也想看看情郎的窘态。于是小妹一进洞房便命丫鬟嫣红将门关上,吟出一下联请少游对出上联:

“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

秦少游接对深为小妹对自己一往情深所感动,不禁脱口而道:

“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小妹闻听少游吟出的上联,知道没有难住情郎,便亲自开门,招呼少游坐在桌前,嫣红上好酒菜便关上房门悄然离去。少游端起酒杯欲与小妹交杯,小妹轻启朱唇:“秦郎若要交杯,仍须对我一联,不知愿否?”

少游深知小妹脾性,既有此意,不对不休。遂站起一揖:

“请小妹出联。”

“酒过三巡,交杯换杯干杯,杯杯尽在不言中。”

这下可把少游难住了。此联意在说酒,实为喻情,妙在意会。若对此联,不仅要工,还要符合此景此意。少游沉思良久,不得而对。小妹见他不语,也不去打搅他,只是五指在桌上点了一下。少游回过神来,看看满桌的佳肴,恍然大悟,立时对道:

“菜过五味,形美色美鲜美,美美都在心中留。”

少游以菜喻人,赞不露形,已羞得小妹伸过手臂,以袖遮面,喝下了这杯沁透心脾的交杯酒。

待嫣红撤下酒席,已月上中天。少游执手小妹,四目相对,喜不自胜。小妹含羞说道:“红帏帐前,与郎执手,若要同寝,再对一联。”

少游知道事不过三,何况已对出二联,一股豪气顿生:“有劳小妹赐联”

“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小妹一口气吐出八个“小”字,机警赞己,傲性微露,少游不由蹙起了眉头。他来回踱步,苦吟不出,不禁暗自焦急。小妹见三更鼓罢,月移西楼,也心生悔意,只是不住地用温情的目光看着少游。少游将小妹不住偷瞧自己,顾盼含情,粉面娇羞,不由心动,随口对道:

“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小妹细品此联,觉得少游在点明决心娶自己为妻之际,又自喻世间少有,不坠男儿之志,芳心大悦,便熄烛松帐,成就了一桩千古良缘。

没有

冯梦龙所著《今古奇观》上有“苏小妹三难新郎”篇。(冯言:“两个儿子未为稀罕,〈其实3个儿子,一子早夭,后有载述,按下不言〉又生个女儿,名曰小妹。)此故事流传甚广,凡俗皆知。因此大家都羡慕并钦佩苏公有此一位文思敏捷、才学兼优、头额凸出之妹。而小妹与东坡嘲谑,着实精彩。东坡”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小妹回曰:”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亦有东坡嘲小妹眼抠”几回拭眼深难到,流出汪汪两道泉。“小妹嘲坡下颏之长云:”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然吾翻阅许多东坡与秦观(秦少游,冯记其乃小妹夫君)著作,并无小妹其人,且更不用提联姻之事。因为秦少游于婚夜被小妹三戏写的委实较好,人们牵强附会,传说日多,皆以为确有其人。正史尚无记载,那我亦阅了一些笔记小说,如《东坡志话》,元佑诸贤,都无记载,这就颇令人疑。东坡何人也!当时大才子,其故事广为记载与流传,连一些放荡不羁,风流故事也不少。奈何有亲妹妹没人记?且此妹非痴非傻,还较聪慧,远在东坡之上?我们不难想象,古代才女有多少?风毛麟角而已。美色女子倒是举不枚举。光易安居士何年何月乃至何日干过什么,都一一记载了下来。闺阁文章少啊!独历史忘了小妹乎?而由五百五十年后跳出个冯梦龙来记苏小妹?

最早关于苏小妹记录在《东坡问答录》上,为陈眉公《宾颜堂秘芨》所录,而此书已证系伪托东坡撰,序为万历辛丑九月,大概与冯梦龙同时,去苏轼也五百余载。

若按苏门族谱,苏轼有妹,那亦是堂妹小二娘,即苏轼二伯苏涣女,苏涣有三子四女,三子名不欺、不疑、不危,即正名子正、子明、子安是也。幼女小二娘嫁柳瑾子柳仲远,卒于元符元年。而苏轼父亲老泉先生有三男三女,子瞻、子由是小的,二女早卒,兄景山于东坡三岁亡。最小的姊姊大东坡一岁,嫁的是姓程人氏(程之才,乃东坡表兄),十九岁卒。所以东坡无妹。而冯梦龙言王介甫(王安石,天禧五年,辛酉出生,苏洵此时年十三岁)子王雱欲娶小妹。王雱也多才,19岁中状元,未几死亡,少即殒命。因老泉先生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又小妹不答应,所以推辞未嫁小妹。(若论此,时小妹正谋嫁人时,约20左右,那秦少游尚小,未中秀才,且不赘言,下记)。其实苏洵死于1066年,当时秦少游才只十七岁,并且尚未与苏轼相识。苏、秦初次相会是在1077年,那已是苏洵死后十一年的事了。秦少游的妻子姓徐名文美,是曾任潭州宁乡主簿的徐成甫的女儿。这在他写的《徐君主簿行状》里说得很明白:“徐君以女文美妻余。”秦少游与徐文美成婚在1067年,时年十八岁。

且提大东坡一岁的姐。自嫁程家,不久即亡,(气的老泉断绝与程家来往,举家迁走了,此不赘言,后详),司马光撰《苏主簿夫人墓志铭》“已而,二子同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1061年考中,嘉佑六年。此时苏洵只有两子了,其余皆夭。苏轼第三,辙名列第四,自宋以来,虽设制科取士还未有人得一,二名。只有宋初吴育才中第三名,而冯梦龙文中小妹未嫁时苏家两兄已为翰林院大学士,此也误)……夫人以嘉佑二年(1057)四月癸丑终于乡里。其年十二月庚子葬彭山县安镇乡(今眉山县土地公社)可龙里。享年四十八。……凡生六子,长男景先及三女,皆早夭。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再过四年(1057),四月八日,程夫人亡,苏洵《祭之妻文》说:“……我独悲子,生逢百殃。生子六人,今谁在堂?唯轼与辙,仅存不亡。”与此既知东坡二十二岁时,只剩兄弟辙了。姑且费些笔墨完整的写出苏洵关于本文的年谱,让苏东坡有妹更不足信!

天圣五年,丁卯,洵19岁。

是年,苏洵与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结婚。程氏时年一十八岁。《苏主簿夫人墓志铭》:“夫人姓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苏氏极贫。……

天圣六年,戊辰,洵20岁。

是年,程夫人生长女,但未满一岁夭亡。

天圣八年,庚午,洵22岁(1030年)。

程夫人约于是年冬生长子景先(司马光谓之景山)。

明道二年,癸酉,洵25岁(1033年)。

程夫人生次女。

景佑二年,乙亥,洵27岁(1035年)。

是年,程夫人生幼女。因其占家中十六个兄弟姊妹的女性里,排行第八,故幼女名叫八娘。由任采莲哺乳她。

景佑三年,丙子,洵28岁(1036年)。

程夫人于是年阴历十二月十九日生次子苏轼。苏轼小字同文,又字和仲,后字子瞻,自号东坡。苏轼出生后,其母程夫人命身边佣人任采莲为其乳母,乳育八娘与轼。任氏从成人到老死,一直侍奉苏家。任氏七十二岁亡时,苏轼为铭记乳母之恩,专门书写了乳母任氏《墓志铭》,并由精工镌刻为“乳母碑”。碑文说:“赵郡苏氏子瞻之母任氏,名采莲,眉之眉山人。父遂,母李氏。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衰,乳亡姊与轼。养视轼之子迈、迨、过,皆有恩劳。从轼官于杭、密、徐、湖,谪于黄。元丰三年八月壬寅卒于黄之临皋亭,享年七十有二。十二月壬午葬于黄之东阜黄冈县之北。”铭曰:“生有以养之,不必其子也;死有以葬之,不必其里也。我祭其从与享之,其魂气无不之也。”

景佑五年,(后改宝元元年)戊寅,洵30岁。

是年长子景先年仅八岁而亡。即苏洵所说的:“其后五年而丧兄希白,又一年而长子死。”

宝元二年,己卯,洵31岁(1039)

二月二十日程夫人生幼子苏辙。辙字子由,小字同叔,晚号颍滨。程夫人请杨金蝉为其媬母。

庆历七年,丁亥,洵39(1047)

是年,次女卒。

庆历改为皇佑元年,乙丑,洵41岁(1049)

是年,秦观出生。(下文男主角)

皇佑四年,壬辰,洵44岁(1502)

幼女八娘,年十八岁,嫁妻舅程浚之子程之才为妻。见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一。

皇佑五年,癸己,洵45岁(1503)

幼女八娘,在程家遭受舅父又是公公的虐待,和既是表兄又是丈夫助虐,因此不得志而忧愤致死。苏洵与儿子轼、辙为此在愤怒中与程浚及其子之才断交。并为此作《族谱亭记》。洵在愤怒中又作《自尤诗》,追悔不该顺从旧俗,嫁女程家:“汝母之兄汝伯舅,来为厥子求婚姻。乡人婚姻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后(1095)年,苏轼贬惠州,“念母之故,相与释憾。”此时程之才为广南路提点刑狱官。苏轼《与程正辅书》:“今吾老兄弟,不相从四十二年矣。”幼女八娘死事,《苏主簿夫人墓志铭》记,(前有,略)

嘉佑四年,己亥,洵51(1059)

程夫人已于1057年四月八日死。己亥年九月,苏洵因别妻之墓,造大悲心像龛,置于极乐院中,荐无阂之意。又作《极乐院造菩萨记》其记说:“始予少年时,父母俱存,兄弟妻子备具,终日嬉游,不知有死生之悲。自长女之夭,不四五年,而丁母夫人之忧,盖年二十有四矣。其后五年,而表兄希白,又一年长子死,又四年而幼姊亡,又五年而次女卒,至于丁亥之岁,先君去世。又六年,而失其幼女。服未既,而有长姊之丧。悲忧惨怆之气,郁积而未散,盖年四十有九而丧妻焉。……(补:其妻死后,父子三人常漂泊外界,并多次记载途中故事,然并只字提到有第四人,即无小妹说又一强有力证据矣!)

嘉佑五年,庚子,洵52是年,王安石名声始盛,(苏家只剩轼与辙,已无女眷)欧阳修劝洵与之交游,洵则:“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天下患”乃作《辨奸论》治平四年,(1067)洵58岁。

是年,病逝于京师。欧阳修撰《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君娶程氏,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三子:曰景先,早卒;轼,今为殿中丞,直史馆;辙,权大名府推官。三女,皆早卒。孙曰迈(轼长子),曰迟(辙长子)。

可见从无出现比苏轼小的亲妹妹诞生。只有大一岁的八娘。

而宋人笔记《孔氏谈苑》《春渚纪闻》《乌台诗集》记的东坡多详细!苏轼门下张耒、晁补之、陈师道、黄庭坚等多有记东坡语录的,独不见小妹乎?而秦少游乃东坡钟爱门生,如是小妹夫君,此段良缘岂不传为佳话?(倒是少游与李师师有段佳话:当时李师师名扬青楼,宋此时又狎妓成风,李与皇帝赵拮、词人晏几道、秦观、周邦彦都有私情。少游《一从花》曰:“年时今晚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可见二人情浓。而少游也自称“曾侍风流府”以酬东坡壁上艳词,两个狂侃风花雪月,不亦乐乎!)可哪见有人记载联姻鬼事?且不防仔细想想,东坡与少游皆为风流人士,出入风流场所,若有小妹,那东坡也带妹夫出入那种场所?且不说小妹要闹个死活,光东坡也不好带妹夫去寻乐啊!

再看秦观,高邮人,生于皇佑元年,少东坡十三岁,卒于元符末年,比东坡先亡一年,熙宁末年,谒苏轼于彭城,写《黄楼赋》以文才见赏于苏。十五岁丧父,元丰八年,才中进士,登上仕途。元丰二年,苏徙知湖州,少游恰因赴会稽探望祖、叔。陪同苏轼行至吴兴。至乌台诗案,苏贬黄州,他不避疑,多有问候,元丰五年,苏劝,进考,不中。其中王安石受苏引见,并得王氏对其诗文的赞赏,但直到元丰八年少游才中。元佑更化,高太后摄政,被逐出朝。后范仲淹荐,得充馆职,次年入京,为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不久为秘书省正字。然因洛阳人士反对,苏轼兄弟攻讦,被免去正字。元佑八年,恢复正字。继又充编修官,参与修《神宗实录》,不久,高太后死,哲宗亲政,重任新党,秦出为杭州通判。刘拯御史告其与黄庭坚增损《神宗实录》罪,贬为监处州酒税,在处州三年,仍以写佛书获罪,贬至郴州。郴州一年,编管横州,然后再徙雷州。(浙江—湖南—广西—海南岛)徽宗元符三年下赦令,苏轼自海南量移廉州,与秦见了一面,随即秦也被放还,北行至藤州,溘然逝于光化亭,终年五十二岁。(其年苏六十四),而苏东坡吊他也称终身朋友,由此知,少游初见苏轼时已三十岁,东坡四十三岁,那小妹也应在三十五岁以上,试想,小妹少时求婚者如过江之鲫,哪有等到三十五岁才嫁?况她是大家**。

故连东坡身边侍女都多有趣事记载,如朝云等,哪有小妹此等聪明人无记载?怪哉!因此五百年后,有人突发奇想,造个苏小妹供人作话资故事亦有可能,不足信矣!

细心看官亦可见,冯之全文年代几乎没有(就是怕算年代,露了马脚)文后曰有诗为证:“文章自古说三苏,小妹聪明胜丈夫。三难新郎真异事,一门秀气世间无。(其实并无诗为证,冯自己编造为证也)。

没有

冯梦龙所著《今古奇观》上有“苏小妹三难新郎”篇。(冯言:“两个儿子未为稀罕,〈其实3个儿子,一子早夭,后有载述,按下不言〉又生个女儿,名曰小妹。)此故事流传甚广,凡俗皆知。因此大家都羡慕并钦佩苏公有此一位文思敏捷、才学兼优、头额凸出之妹。而小妹与东坡嘲谑,着实精彩。东坡”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小妹回曰:”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亦有东坡嘲小妹眼抠”几回拭眼深难到,流出汪汪两道泉。“小妹嘲坡下颏之长云:”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然吾翻阅许多东坡与秦观(秦少游,冯记其乃小妹夫君)著作,并无小妹其人,且更不用提联姻之事。因为秦少游于婚夜被小妹三戏写的委实较好,人们牵强附会,传说日多,皆以为确有其人。正史尚无记载,那我亦阅了一些笔记小说,如《东坡志话》,元佑诸贤,都无记载,这就颇令人疑。东坡何人也!当时大才子,其故事广为记载与流传,连一些放荡不羁,风流故事也不少。奈何有亲妹妹没人记?且此妹非痴非傻,还较聪慧,远在东坡之上?我们不难想象,古代才女有多少?风毛麟角而已。美色女子倒是举不枚举。光易安居士何年何月乃至何日干过什么,都一一记载了下来。闺阁文章少啊!独历史忘了小妹乎?而由五百五十年后跳出个冯梦龙来记苏小妹?

最早关于苏小妹记录在《东坡问答录》上,为陈眉公《宾颜堂秘芨》所录,而此书已证系伪托东坡撰,序为万历辛丑九月,大概与冯梦龙同时,去苏轼也五百余载。

若按苏门族谱,苏轼有妹,那亦是堂妹小二娘,即苏轼二伯苏涣女,苏涣有三子四女,三子名不欺、不疑、不危,即正名子正、子明、子安是也。幼女小二娘嫁柳瑾子柳仲远,卒于元符元年。而苏轼父亲老泉先生有三男三女,子瞻、子由是小的,二女早卒,兄景山于东坡三岁亡。最小的姊姊大东坡一岁,嫁的是姓程人氏(程之才,乃东坡表兄),十九岁卒。所以东坡无妹。而冯梦龙言王介甫(王安石,天禧五年,辛酉出生,苏洵此时年十三岁)子王雱欲娶小妹。王雱也多才,19岁中状元,未几死亡,少即殒命。因老泉先生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又小妹不答应,所以推辞未嫁小妹。(若论此,时小妹正谋嫁人时,约20左右,那秦少游尚小,未中秀才,且不赘言,下记)。其实苏洵死于1066年,当时秦少游才只十七岁,并且尚未与苏轼相识。苏、秦初次相会是在1077年,那已是苏洵死后十一年的事了。秦少游的妻子姓徐名文美,是曾任潭州宁乡主簿的徐成甫的女儿。这在他写的《徐君主簿行状》里说得很明白:“徐君以女文美妻余。”秦少游与徐文美成婚在1067年,时年十八岁。

且提大东坡一岁的姐。自嫁程家,不久即亡,(气的老泉断绝与程家来往,举家迁走了,此不赘言,后详),司马光撰《苏主簿夫人墓志铭》“已而,二子同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1061年考中,嘉佑六年。此时苏洵只有两子了,其余皆夭。苏轼第三,辙名列第四,自宋以来,虽设制科取士还未有人得一,二名。只有宋初吴育才中第三名,而冯梦龙文中小妹未嫁时苏家两兄已为翰林院大学士,此也误)……夫人以嘉佑二年(1057)四月癸丑终于乡里。其年十二月庚子葬彭山县安镇乡(今眉山县土地公社)可龙里。享年四十八。……凡生六子,长男景先及三女,皆早夭。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再过四年(1057),四月八日,程夫人亡,苏洵《祭之妻文》说:“……我独悲子,生逢百殃。生子六人,今谁在堂?唯轼与辙,仅存不亡。”与此既知东坡二十二岁时,只剩兄弟辙了。姑且费些笔墨完整的写出苏洵关于本文的年谱,让苏东坡有妹更不足信!

天圣五年,丁卯,洵19岁。

是年,苏洵与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结婚。程氏时年一十八岁。《苏主簿夫人墓志铭》:“夫人姓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苏氏极贫。……

天圣六年,戊辰,洵20岁。

是年,程夫人生长女,但未满一岁夭亡。

天圣八年,庚午,洵22岁(1030年)。

程夫人约于是年冬生长子景先(司马光谓之景山)。

明道二年,癸酉,洵25岁(1033年)。

程夫人生次女。

景佑二年,乙亥,洵27岁(1035年)。

是年,程夫人生幼女。因其占家中十六个兄弟姊妹的女性里,排行第八,故幼女名叫八娘。由任采莲哺乳她。

景佑三年,丙子,洵28岁(1036年)。

程夫人于是年阴历十二月十九日生次子苏轼。苏轼小字同文,又字和仲,后字子瞻,自号东坡。苏轼出生后,其母程夫人命身边佣人任采莲为其乳母,乳育八娘与轼。任氏从成人到老死,一直侍奉苏家。任氏七十二岁亡时,苏轼为铭记乳母之恩,专门书写了乳母任氏《墓志铭》,并由精工镌刻为“乳母碑”。碑文说:“赵郡苏氏子瞻之母任氏,名采莲,眉之眉山人。父遂,母李氏。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衰,乳亡姊与轼。养视轼之子迈、迨、过,皆有恩劳。从轼官于杭、密、徐、湖,谪于黄。元丰三年八月壬寅卒于黄之临皋亭,享年七十有二。十二月壬午葬于黄之东阜黄冈县之北。”铭曰:“生有以养之,不必其子也;死有以葬之,不必其里也。我祭其从与享之,其魂气无不之也。”

景佑五年,(后改宝元元年)戊寅,洵30岁。

是年长子景先年仅八岁而亡。即苏洵所说的:“其后五年而丧兄希白,又一年而长子死。”

宝元二年,己卯,洵31岁(1039)

二月二十日程夫人生幼子苏辙。辙字子由,小字同叔,晚号颍滨。程夫人请杨金蝉为其媬母。

庆历七年,丁亥,洵39(1047)

是年,次女卒。

庆历改为皇佑元年,乙丑,洵41岁(1049)

是年,秦观出生。(下文男主角)

皇佑四年,壬辰,洵44岁(1502)

幼女八娘,年十八岁,嫁妻舅程浚之子程之才为妻。见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一。

皇佑五年,癸己,洵45岁(1503)

幼女八娘,在程家遭受舅父又是公公的虐待,和既是表兄又是丈夫助虐,因此不得志而忧愤致死。苏洵与儿子轼、辙为此在愤怒中与程浚及其子之才断交。并为此作《族谱亭记》。洵在愤怒中又作《自尤诗》,追悔不该顺从旧俗,嫁女程家:“汝母之兄汝伯舅,来为厥子求婚姻。乡人婚姻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后(1095)年,苏轼贬惠州,“念母之故,相与释憾。”此时程之才为广南路提点刑狱官。苏轼《与程正辅书》:“今吾老兄弟,不相从四十二年矣。”幼女八娘死事,《苏主簿夫人墓志铭》记,(前有,略)

嘉佑四年,己亥,洵51(1059)

程夫人已于1057年四月八日死。己亥年九月,苏洵因别妻之墓,造大悲心像龛,置于极乐院中,荐无阂之意。又作《极乐院造菩萨记》其记说:“始予少年时,父母俱存,兄弟妻子备具,终日嬉游,不知有死生之悲。自长女之夭,不四五年,而丁母夫人之忧,盖年二十有四矣。其后五年,而表兄希白,又一年长子死,又四年而幼姊亡,又五年而次女卒,至于丁亥之岁,先君去世。又六年,而失其幼女。服未既,而有长姊之丧。悲忧惨怆之气,郁积而未散,盖年四十有九而丧妻焉。……(补:其妻死后,父子三人常漂泊外界,并多次记载途中故事,然并只字提到有第四人,即无小妹说又一强有力证据矣!)

嘉佑五年,庚子,洵52是年,王安石名声始盛,(苏家只剩轼与辙,已无女眷)欧阳修劝洵与之交游,洵则:“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天下患”乃作《辨奸论》治平四年,(1067)洵58岁。

是年,病逝于京师。欧阳修撰《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君娶程氏,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三子:曰景先,早卒;轼,今为殿中丞,直史馆;辙,权大名府推官。三女,皆早卒。孙曰迈(轼长子),曰迟(辙长子)。

可见从无出现比苏轼小的亲妹妹诞生。只有大一岁的八娘。

而宋人笔记《孔氏谈苑》《春渚纪闻》《乌台诗集》记的东坡多详细!苏轼门下张耒、晁补之、陈师道、黄庭坚等多有记东坡语录的,独不见小妹乎?而秦少游乃东坡钟爱门生,如是小妹夫君,此段良缘岂不传为佳话?(倒是少游与李师师有段佳话:当时李师师名扬青楼,宋此时又狎妓成风,李与皇帝赵拮、词人晏几道、秦观、周邦彦都有私情。少游《一从花》曰:“年时今晚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可见二人情浓。而少游也自称“曾侍风流府”以酬东坡壁上艳词,两个狂侃风花雪月,不亦乐乎!)可哪见有人记载联姻鬼事?且不防仔细想想,东坡与少游皆为风流人士,出入风流场所,若有小妹,那东坡也带妹夫出入那种场所?且不说小妹要闹个死活,光东坡也不好带妹夫去寻乐啊!

再看秦观,高邮人,生于皇佑元年,少东坡十三岁,卒于元符末年,比东坡先亡一年,熙宁末年,谒苏轼于彭城,写《黄楼赋》以文才见赏于苏。十五岁丧父,元丰八年,才中进士,登上仕途。元丰二年,苏徙知湖州,少游恰因赴会稽探望祖、叔。陪同苏轼行至吴兴。至乌台诗案,苏贬黄州,他不避疑,多有问候,元丰五年,苏劝,进考,不中。其中王安石受苏引见,并得王氏对其诗文的赞赏,但直到元丰八年少游才中。元佑更化,高太后摄政,被逐出朝。后范仲淹荐,得充馆职,次年入京,为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不久为秘书省正字。然因洛阳人士反对,苏轼兄弟攻讦,被免去正字。元佑八年,恢复正字。继又充编修官,参与修《神宗实录》,不久,高太后死,哲宗亲政,重任新党,秦出为杭州通判。刘拯御史告其与黄庭坚增损《神宗实录》罪,贬为监处州酒税,在处州三年,仍以写佛书获罪,贬至郴州。郴州一年,编管横州,然后再徙雷州。(浙江—湖南—广西—海南岛)徽宗元符三年下赦令,苏轼自海南量移廉州,与秦见了一面,随即秦也被放还,北行至藤州,溘然逝于光化亭,终年五十二岁。(其年苏六十四),而苏东坡吊他也称终身朋友,由此知,少游初见苏轼时已三十岁,东坡四十三岁,那小妹也应在三十五岁以上,试想,小妹少时求婚者如过江之鲫,哪有等到三十五岁才嫁?况她是大家**。

故连东坡身边侍女都多有趣事记载,如朝云等,哪有小妹此等聪明人无记载?怪哉!因此五百年后,有人突发奇想,造个苏小妹供人作话资故事亦有可能,不足信矣!

细心看官亦可见,冯之全文年代几乎没有(就是怕算年代,露了马脚)文后曰有诗为证:“文章自古说三苏,小妹聪明胜丈夫。三难新郎真异事,一门秀气世间无。(其实并无诗为证,冯自己编造为证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984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