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的亲侄女爱新觉罗慧生,为什么在日本一座山里殉情自杀?

末代皇帝溥仪的亲侄女爱新觉罗慧生,为什么在日本一座山里殉情自杀?,第1张

末代皇帝溥仪的亲侄女爱新觉罗慧生,为什么在日本一座山里殉情自杀?其实这件事在日本曾经非常有名,在日本甚至有个专门的名词称呼这一事件,叫“天城山心中”,其中天城山是两人殉情的地点,而“心中”在日语里就是殉情的意思,所以这个名词翻译成中文就是“天城山殉情事件”,那么当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慧生的童年

慧生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和他的日本籍妻子嵯峨浩的长女,溥杰的身份无需多说了,而嵯峨浩的出身在这里简单说一下。嵯峨浩也出身于日本最为显赫的华族家族之一嵯峨家,也被称为正亲町三条家。其始祖可以追溯到日本真正进入文明时期的开端,也就是策划了日本大化革新的重臣藤原镰足。而嵯峨浩外祖父中山忠光的姐姐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重夺实权的明治天皇的生母。所以嵯峨浩在日本确实也是名门闺秀,其家族在日本拥有比较高的地位,和日本皇族的关系非常亲近。

(溥杰、嵯峨浩和慧生)

1931年日本非法侵占了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之后身为溥仪弟弟的溥杰和嵯峨浩结婚,其实在当时他们两人结合也可以说是日本军方一手操纵的政治婚姻,因为溥仪无后,溥仪身后溥杰的后代很有可能会继承伪满洲国的“帝位”,而日本军方希望通过让溥杰和日本贵族联姻,使有日本血统的人能够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但虽然如此,溥杰和嵯峨浩在婚后的感情倒是不错,两人1937年完婚之后,1938年就有了第一个孩子,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慧生。慧生出生之后,其实无形中让溥仪长出了一口气,因为当时女孩子是不可能继位“帝位”的,所以他自己的生命安全暂时就能得到保证了。所以他非常喜爱慧生,不但在她4岁时专门给她买了架钢琴,还请当时伪满洲国地区最著名的日本歌星岩田寿子给慧生当钢琴老师,而和慧生一起上课学琴的还有当时的著名影星李香兰(山口淑子)。

慧生在日本

1943年,慧生被嵯峨浩的家人带到了日本,和外祖父母一同生活。不过当年溥杰也来到了日本陆军大学学习,所以等于也陪着慧生来到了日本,一年之后溥杰毕业回到了伪满洲国,此后父女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伪满洲国皇族都被拘押,不过嵯峨浩和慧生的妹妹嫮(hù)生在1947年就被遣返回了日本,和慧生团聚。而慧生就一直在日本长大,始终就读于日本贵族的专属学校学习院。

(溥杰夫妇和慧生)

也许是因为中间曾经有几年和父母分离,所以慧生虽然幽默聪慧,但有时却也显得比较孤傲,甚至她的妹妹嫮生都会觉得她难以接近。慧生虽然5岁以后在日本长大,但因为家庭原因,她还是一直对中国文化很有兴趣,上大学时她曾经一度想进入东京大学中国哲学系学习,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作罢。但她还是始终在学习中国文学与汉诗,并对与自己家族相关的清代历史有浓厚兴趣。1955年之后,慧生还经常喜欢穿着中式服装。

(爱新觉罗慧生)

而也是在大学期间,有着美丽容貌的慧生受到了不少热烈追求,其中包括一名叫大久保武道的男孩子。大久保武道的父亲是日本南部铁道公司的常务董事,家境富裕。但在专门供贵族子弟就读的学院大学,这个男孩子其实并不显得出众,他也是在日本战后贵族特权取消,对外放开考试的情况下才进入了学习院大学就读。但可能也是因为大久保武道相对不同的出身,使得他对慧生来说和其它追求者有不一样的感觉,所以一段时间之后两人开始了交往。

(大久保武道)

但前面已经提到,嵯峨浩是出身于日本贵族的名门,虽然到嵯峨浩父亲这一辈本身的爵位已经不高,但却和日本天皇家族仍然有很密切的来往。而当时日本的皇太子明仁还没有结婚,所以其实周围有些人认为慧生也是明仁未来可能的配偶人选之一,也就是说慧生有可能成为日本的太子妃以及未来的皇后。另外可能嵯峨浩想让慧生嫁给中国人。而大久保武道只是商人的后代,而且在学习院里行为比较另类,所以慧生和他交往很快就受到了嵯峨浩及其家庭的反对。

之后似乎慧生顺从了家人的意见,不再主动和大久保武道来往,但大久保武道似乎已经认准了慧生,不断给慧生写各种情书,甚至在其中曾写道“为了爱慧生,就算是死也在所不辞”之类的话。1956年11月,慧生因为身体出了一些问题,休学在家。而大久保武道则干脆闯到慧生家里,要求看慧生。结果自然是被慧生家人拒绝了,但大久保开道竟然在慧生家里的接待室赖了一整天才走。他的这种行为让慧生家人更坚定了不让两人交往的决心。

“天城山心中”

之后的说法各方就很不一致了,慧生的家人说慧生其实并不爱大久保武道,因此只是大久保武道单方面缠着慧生,最后两人所谓的“殉情”也是慧生被大久保胁迫到了天城山,最后被他杀害。

但也有说法说慧生其实也确实爱上了大久保武道,而且在1957年年初重逢之后,两人甚至已经私下决定要结婚。但慧生将这个决定告诉了自己的一些闺蜜之后,她们也都表示不赞成此事,所以慧生后来又陷入犹豫之中,但最后她还是决定暂时不和大久保武道分手,而是暂时维持秘密交往。

(两人遗体发现地天城山)

而大久保武道信心满满地开始准备结婚,他放弃了考研的机会,开始工作为两人结婚存钱。最后似乎两人的计划又被慧生的另外一个追求者发现,导致慧生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又和大久保武道发生争吵,最后两人在绝望的情绪中决定一起自杀。1957年12月4日,两人失踪,六天之后两人的遗体在日本中南部的天城山被发现,都为枪击致死。慧生的头部中弹,左手无名指上带着婚戒,枕在大久保武道的胳膊上。后来警方还在周围挖出了一个包着两人头发和指甲的白纸包,而这是日本男女殉情的一种惯常“仪式”。

爱新觉罗溥杰,中国末代皇帝博仪的弟弟,我们都知道清朝末期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历史,自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就对中国展开了一个以华制华的计划,扶持清王朝后裔建立一个满洲国,而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个傀儡的满洲国,日本把目光发在了爱新觉罗溥杰的身上,想让其迎娶日本女子好生下一个有日本血统的孩子。那么,这个爱新觉罗溥杰是谁呢?一起来看下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简介。

爱新觉罗溥杰是谁?

爱新觉罗溥杰,中国末代皇帝博仪的弟弟,乳名“誉格”,字“俊之”,号“秉藩”。

溥杰生于北京清皇室醇亲王府,溥杰的祖父为道光帝七子、咸丰帝之弟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伯父为光绪帝,其父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是光绪帝爱新觉罗・载之五弟,为清末监国摄政王,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是正白旗瓜尔佳氏荣禄(即戊戌变法中的朝廷重臣荣禄)之女。

1994年爱新觉罗博杰去世,享年87岁。著有回忆录《溥杰自传》。死后骨灰一半葬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中山神社(嵯峨家的神社)的爱新觉罗分社内,另一半葬于北京。

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简介

1907年,溥杰生于北京清皇室醇亲王府,是末代皇帝博仪的同母弟弟。

爱新觉罗博杰出生没多久,清朝就灭亡了。而自清朝灭亡之后,溥仪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但是日本关东军还是不放心,他们想要长久地掌控“满洲国”的政权,以便实现他们“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就要有一个日本血统的“皇帝”来继承帝位。

溥仪虽然有“皇后”和“妃子”,但是始终没有子嗣,所以日本人开始把目光放到溥仪的胞弟溥杰身上,他们想让溥杰娶日本女人为妻,这样将来生一个有日本血统的男孩,就可以成为“满洲国”第二代“皇帝”,而溥仪和溥杰只不过是日本人利用的工具。

公元1937年,博杰与日本皇族姻亲、嵯峨家的女儿浩作权宜婚姻。婚后,二人婚姻圆满,并诞下两名女儿爱新觉罗・慧生和爱新觉罗・生。

二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灭亡。溥杰与哥哥溥仪逃至沈阳打算改乘飞机前往日本,在沈阳机场被苏联军队俘获。

1950年8月被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羁押,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中国 的思想改造。1959年国庆十周年,我国 大赦第一批战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获得特赦,溥杰未获特赦。

1960年11月28日,溥杰第二批获特赦释放,溥杰回京后,北京市委统战部把他安排到景山公园边劳动边改造。后来,溥杰的改造完成,有关部门很快就安排溥杰到政协做了文史专员。

1994年爱新觉罗博杰去世,享年87岁。

可以说,爱新觉罗博杰是少数几个享受民国 高额补贴的满清贵族之一,与几位亲戚的奢侈浪费并至潦倒不同,溥杰善于理财,并在民国初期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

而且,爱新觉罗博杰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1年11月28日获日本立命馆大学颁发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94年2月28日7时55分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好了,以上是我在根据爱新觉罗溥杰是谁以及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简介等问题作出的相关解说,如您还想要了解更多与爱新觉罗博杰有关的事迹,敬请关注。

生父

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1951年),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子,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之同父异母弟,生母侧福晋刘佳氏。生于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光绪十六年(1890年)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十一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1911年),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民国十七年(1928年),迁往天津幽居,后又去东北,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之后返回关内居住。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

嗣父 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同治帝。 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日)奕譞次子,即清德宗光绪帝,也是溥仪的伯父。 母亲 苏完瓜尔佳·幼兰(1884—1921):生母。 邓佳氏:庶母。 嗣母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4—1875),阿鲁特·崇绮之女,清穆宗同治帝之妻。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静芬(1868—1913),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清德宗光绪帝之妻。 皇后 郭布罗·婉容(1906年-1946年),达斡尔族旗人。民国十一年(1922年),她17岁跟溥仪结婚,为皇后。父亲荣源为内务府大臣。 起初夫妻关系尚好,溥仪在婉容与文绣中明显偏向婉容,生性多疑的溥仪曾表现对婉容的信任,后天津时期文绣出走后,溥仪迁怒婉容,婉容开始遭到溥仪冷落,染上鸦片烟瘾,满洲国时期婉容并不愿去东北,却被日本关东军强行带去,常年不堪忍受日本人暴行而发疯。日本投降后,婉容被中共游击队俘虏,最后释放。烟瘾发作,卒于中国吉林省延吉,葬地不明。经其弟郭布罗·润麒同意,于2006年10月23日招魂与溥仪合葬于河北省清西陵外的清献陵,谥号孝恪愍皇后。

李淑贤(1925年-1997年),汉族(有对她的称呼为“孝睿愍皇后”,但并非实际认定的谥号,其本人并不认同,就这一基于新中国溥仪得到改造之后的婚姻来看,该称谓是对于李淑贤本人的不尊重)。1962年,她37岁跟溥仪结婚,她那时还是一名小护士,但溥仪并没有因为她是一名护士而嫌弃她。在这之前,李淑贤有过两次婚姻。溥仪那时很想再婚,于是,两人结成姻缘。两人婚后恩爱有加,彼此呵护,是一对少有的夫妻。 淑妃 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1953年),蒙古族旗人。满洲鄂尔德特氏旗人。民国十一年(1922年),她跟16岁的溥仪结婚。溥仪首选的第一位妃子是文绣,但是父亲逝世后端康太妃为首的四大太妃们,皆认为文绣家境贫寒、长相不好,让王公劝溥仪重选。文绣被册封为淑妃。民国二十年(1931年)废除离婚。 祥贵人 谭玉龄(1920年—1942年8月14日),满族贵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后,改姓谭。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溥仪对婉容不满并打入冷宫,为了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摆设和玩物,由亲属介绍当时正在北京中学读书的谭玉龄来到长春与溥仪结婚,住在缉熙楼楼下西侧。溥仪封她为祥贵人,当时溥仪32岁,谭玉龄17岁。谭玉龄入宫后与溥仪的关系很好,深受宠爱,溥仪经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谭玉龄聪明能干,温顺贤惠,待人接物十分稳妥。但与溥仪过了5年如漆似胶的日子后,22岁的谭玉龄却一命呜呼。关于谭玉龄的死,至今还是个谜。2002年爱新觉罗家族后人为其上谥号,曰明贤皇贵妃。 福贵人 李玉琴(1928年7月15日—2001年4月24日),祖籍山东的李玉琴生于长春市一户普通人家,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考入伪满新京南岭女子优级学校。第二年,年仅15岁的李玉琴被选入满洲国的“皇宫”中,并被满洲国“皇帝”溥仪“封”为“福贵人”,这是溥仪的第四位妻子。1957年五月废除离婚,后再嫁。2001年,因肝硬化病故。 溥仪读书极不用功,除经常生病不上学外,还不时让太监传谕老师放假。他读书的兴趣远不如对毓庆官外那棵大桧柏树的勃勃兴致。溥仪常常蹲在那儿看蚂蚁,一蹲半天,玩得把吃饭都忘掉。后来又被蛐蛐、蚯蚓所吸引,叫人搬来大批古瓷盆缸喂养这些昆虫。老师们对于这个学生无可奈何,只好采用权宜办法,每天早晨起来后,由总管太监张谦和站在卧室外,把昨天的课文大声诵读几遍给溥仪听;在溥仪到太后面前请安时,则以“见面礼“,让他在太后面前把书从头念一遍,促使他记忆。这样,学了几年,当然背不出几篇文章。满文学得更糟,连字母都没学会,随着师傅伊克坦的去世而彻底了结了这门功课。

老师们为促进溥仪学习,想了个伴读的办法。伴读的学生每月可以拿80两银子的酬赏,另外还赏“紫禁城骑马”,即从东华门、西华门进宫以后还可以在宫内骑一段路程再下马,这是朝廷对臣下的一种特殊恩典和荣誉。先是由贝子溥伦之子毓崇伴读汉文,后来又增加溥仪的弟弟、醇亲王次子溥杰伴读汉文。这时溥仪稍有长进,当着老师面能在书房里坐住凳子;老师对溥仪的过失也可以用训斥伴读生的办法加以规劝、训诫。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夏之交,苏联内务部门对溥仪以下各伪满大臣开始了一系列传讯。溥仪开始不知道苏方这样做是为什么,直到八月苏方通知他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当证人,他才明白。

溥仪在苏联军方押解下前往日本。在法庭上,溥仪陈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奴役满洲的计划和实施过程。他详细叙述了“九·一八事变”后,天津日本驻军司令香椎浩平如何强迫他去旅顺,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怎样威逼他从旅顺到长春去当“满洲国皇帝”,以及他如何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监视,无权甚至无个人的人身自由。

当溥仪控诉日本人杀害他妻子谭玉龄时,情绪开始失控,他用手使劲地拍打证人台。在讲到天皇裕仁送给他天皇神器宝剑和镜子时,溥仪再次无法抑制激动的情绪:“当我拿着这些东西回家时,家里人都哭了。这是我这一代人的耻辱。”日本战犯的辩护律师认为这是攻击日本天皇的祖先,溥仪大声回击:“我可没有强迫他们,把我的祖先当他们的祖先!”这句话引起哄堂大笑。

从八月十六日起,溥仪连续出庭8天,创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单人作证时间最长的纪录。作证完毕后,他又回到了收容所,继续他的特殊俘虏生活。1950年7月30日,苏方向溥仪下达了回国通知。即使此时,溥仪仍对第45特别战俘收容所的翻译别尔缅拓夫表达想要留在苏联的意愿。1950年7月31日,溥仪登上回国的列车。 1964年对于溥仪而言是最快乐的一年。这一年,他的著作《我的前半生》几经删改终于付梓出版;他携妻子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参观团,亲眼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十年的建设成果;更重要的是,他成为了一名全国政协委员。

1964年12月30日,溥仪手持红色封皮印着烫金字的出席证,出现在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的大厅里。这是他第一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会议。会上,溥仪做了发言,通过现存的发言稿可以看出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今天,我能够作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一个成员在这里发言,心情非常激动……有许多外国记者访问我,他们觉得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在新中国存在,是个奇迹。不但生存,而且生活得很好,更使他们迷惑不解。在我们的社会,确实出现了这样的奇迹:把战争罪犯改造成新人。

1960年11月26日,他郑重其事地穿上了会见外宾时才穿的中山装,在与同事们一起投下选票时,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事后他这样写道:

“1960年11月26日,我拿到了那张写着“爱新觉罗·溥仪”的选民证,我觉得把我有生以来的一切珍宝加起来,也没有它贵重。我把选票投入了那个红色票箱,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是世界最富有的人。我和中国六亿五千万同胞一起,成了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人。”

获得特赦后的溥仪共参加过三次选举,第三次是他刚刚做完肾切除手术出院不久。那一次,溥仪拖着病体在李淑贤的陪伴下,与街坊们一起听取了街道负责人对候选人情况的介绍。介绍结束后,溥仪还抢着发言。令李淑贤惊讶的是,刚刚出院的溥仪,那次说话声音出奇的洪亮。几天后,溥仪和李淑贤在附近的南操场小学参加了投票。李淑贤记得,在排队等待投票时,溥仪始终带着一种庄严的神情。看他虚弱的样子,李淑贤曾想跟前后排队的老街坊们商量插一下队,但溥仪无论如何也不肯。直到把选票郑重地投到票箱内,他才在李淑贤的搀扶下回了家。

普通人看似平常的选举权,溥仪却格外珍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这一张薄薄的选票对他意味着什么,它代表着新社会对于他作为一名国家公民的认可。

溥仪自述 :“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1962年,来自统战部、全国政协的同志,以及溥仪的家人、同事一百多人参加了溥仪的婚礼。溥仪身穿笔挺的中山装,郑重地拿起提前拟好的发言稿,发表了长长的致辞。溥仪说,之所以选在这一天举行婚礼,是因为第二天是劳动人民的节日。

就这样,末代皇帝的最后一段婚姻开始了。其实,溥仪早就想找个伴侣,开始一段新生活。主动给他介绍对象的人也不在少数。就连毛泽东也非常关心他的个人问题,在接见溥仪时毛泽东风趣地问:“你还没有结婚吧?‘皇上’不能没有娘娘哟,你可以再婚嘛!”但找一个合适的伴侣对于溥仪而言并不容易。刚刚回京三个月,七叔载涛就给他介绍了位张**。这位**穿着入时,还热情地请溥仪跳舞、抽烟。但当溥仪知道她父亲以前是醇亲王府的仆人,曾深受皇恩时,两人的交往戛然而止。

婉容有位表妹人称王大姑娘,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直到50岁还是单身。此时,她也对溥仪产生了兴趣,又是请他吃饭,又是约会,令溥仪不胜其烦。一位过去的随侍想“攀龙附凤”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溥仪,也被溥仪拒绝了。他说:“他们要嫁的是那个‘皇帝’,不是我这个普通百姓。”

大家看出来了,跟大清贵族沾边的溥仪是一概不要,他要找的是一个新社会的新女性。1962年1月,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这些日子里,不少人为我找对象。屈指算,已然说了七八个对象,还没有看好。等我说妥了对象,一定告诉你。可见,溥仪想找一个合适的对象,并不是件容易事。恰好,这天同为文史专员的周振强拿着一张照片来到办公室,说是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托他给照片上的女子介绍个对象,照片上的女子正是李淑贤。看了照片溥仪很感兴趣,当他得知李淑贤还是名护士时,就更满意了。几天后,在周振强和沙曾熙的引荐下,溥仪和李淑贤见面了。

晚年,李淑贤向曾经是她邻居的贾英华回忆,听说老沙给自己介绍的对象竟是“小宣统”,李淑贤吓了一跳。她本来不打算见,但在老沙的再三劝说下,她还是怀着姑且一试的心理去了。

溥仪有一个弟弟溥杰。很多人都很了解他。他们总以为他原来的妻子是被日本人嫁给的日本贵族的女儿措敖浩。其实,蒲洁的第一任妻子就是唐一英。唐一英是一位浪漫而著名的女性。她是溥仪的嫂子。中华民国的四位王子中有两位是她的清族人。唐一英的恋情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唐一英没有嫁给溥仪,成了溥仪的嫂子,这也是她的姑姑金飞策划的。1918年,唐一英被任命为溥仪弟弟溥仪的妻子。唐一英嫁给溥仪时,溥仪17岁,唐一英20岁。

唐一英出身贵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她可能与出身皇室的溥仪同级。她的丈夫和妻子很和睦。然而,唐一英是和晋妃在宫中长大的。她的性格很像故宫里的人。她暴虐暴躁,这使婆家对她非常不满。

另一方面,唐一英本人也感到委屈。她一点也不爱溥仪。她认为溥仪不能满足自己的所有需要,一直对溥仪不满。溥杰不仅对唐一英没有爱,而且对唐一英的坏脾气也感到厌烦。因此,婚后两人的关系很不和谐。这样一对夫妻感情分道扬镳,离婚是迟早的事。

1926年,溥仪在宾馆认识了张学良。后来

当时,唐一英四处张望,选中了万国军阀卢永祥的儿子陆小佳。张学良和陆小佳都是“民国四子”。民国四大亲王主要包括孙科、张学良、段鸿业、陆小甲。唐一英后来成了卢永祥之子陆小佳的情妇。然而,陆小佳并不是真的爱她,也没有一直和她住在一起。然后他们分开了。

两次不忠后,唐一英终于没有选择回到丈夫溥仪身边。唐一英也做了一件事,完全堵住了她的后路。她雇人**了春沁宫的大量房产,这让溥洁下定决心要和她分手。碰巧那时候,我强迫溥杰离婚,逼他娶了一个日本女人。蒲洁和唐一英办理了离婚手续。

,张学良开始到溥仪家做客,认识了唐一英。唐一英很漂亮,对张学良很感兴趣。他还保存了许多张学良的照片,并暗恋张学良。

张学良终于没有反抗唐一英的爱情和温柔的攻击,很快发展成了情人关系。就这样,唐一英成了张学良的情妇,并请溥洁去奉天去武馆读书。蒲洁的家人也知道唐一英成了张学良的情妇,唐一英和溥杰一家的关系破裂了。

爱新觉罗·慧生为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侄女,阿玛爱新觉罗·溥杰,额娘嵯峨浩(日本籍),妹妹爱新觉罗·嫮生。 1938年2月26日慧生出生,1943年春天离开父母由其阿姨带到日本上幼儿园,住在慧生的姥姥家。 1943年秋天,溥杰被派到日本陆军大学学习。全家住在东京的麻布狸穴,这时嵯峨家已由滨口搬到东横线日吉。 1945年2月,溥杰和浩带着嫮生乘军用飞机返回新京,慧生因为要上小学,留在日吉嵯峨的家里(这次别离,是溥杰和慧生的永别)。 1947年(昭和二十二年,慧生9岁),嵯峨浩与次女嫮生脱离逃难的日子回到日本,母女三人团聚,但是溥杰却仍然身陷苏联,后来又被送到抚顺,与她们母女断绝音讯。慧生就读中学以后,努力学习中文。 1954年(昭和二十九年,慧生17岁)私下写信寄给周恩来,请求让溥杰与她们母女联络。这封信使周恩来相当感动,遂答应让溥杰与她们通信。 1957年12月4日(昭和三十二年,慧生19岁),为日本著名学府「学习院大学」二年级生,为挽救一个迷失的青年(大久保武道)而不幸与之同归于尽。另一说法是因为和同级男生大久保武道恋爱,该年十二月四日两人携手跑到伊豆半岛天城山树林中双双用手枪殉情,这就是五十年代轰动中日的「天城山心中事件」。 爱新觉罗·嫮生。(1941- ),日本国籍,溥杰之女,(其夫福永健治,婚后名福永嫮生)。现居於日本,并育有五名子女 爱新觉罗·嫮生于1940年3月生于日本东京。同年6月随父亲溥杰和母亲嵯峨浩返回满洲国。 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日本战败,满洲国也随之崩溃。嫮生与母亲嵯峨浩经过多方辗转,于1947年返回日本。其后,跟随母亲在外公嵯峨侯爵家生活。 嫮生先后在学习院初等科、学习院女子中等科�9�9学习院女子高等科学习。期间,姐姐慧生疑似自杀于天城山。 1960年3月,嫮生于学习院女子短期大学家庭生活科毕业。 1961年,溥杰被特赦释放,嫮生随嵯峨浩前去中国探望16年未见的父亲。1963年,嫮生再度前往中国。 1968年,嫮生与同嵯峨家有深交的福永家次男福永健治结婚,婚后更名为“ 福永嫮生 ”。两人育有五名子女。 嫮生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目前,她居住在兵库县西宫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021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