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衡,是《知否》里的男二号,也是第一个喜欢上盛明兰的男生。
在原著里,盛明兰是齐衡一辈子的意难平,错失了盛明兰之后,齐衡虽然娶了三任妻子,但是都未爱上对方,婚后一直过得十分不幸福。到了最后,齐衡三任妻子皆早亡,留下他一个人抚养儿女成人。为了填补心里的遗憾,齐衡让自己的孙子娶了盛长柏的孙女,让“齐小二”和“盛小六”得以相守。
在剧版《知否》里,编剧给了齐衡一个美满的结局。不同于原著,剧版申氏温柔大方,贤惠善良,聪明懂事,对齐衡体贴入微,是一个值得珍惜的女人。在与申氏相处了一段时间后,齐衡发现了申氏身上的闪光点,也明白了自己与盛明兰再无可能,最终选择了放下,与申氏一起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齐衡之所以会在感情上遇到这么大的挫折,不仅是因为他自己,也是因为他有个强势的母亲,那就是平宁郡主。
平宁郡主有多强势?齐衡之所以是齐国公府的独子,是因为平宁郡主是个河东狮,容不下妾室,让男人只能守着她一个婆姨过日子。平宁郡主出场的时候,身边的侍女下人都规规矩矩的,大气都不敢出。
为了打消儿子对盛明兰的念想,平宁郡主不惜打死了儿子最信任的小厮不为,差点让母子关系失和。
平宁郡主狠心斩断儿子爱情,是有原因的。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作为齐国公府的女主人,她都无法接受盛明兰做自己的儿媳妇。实际上,她也是逼不得已。她看不上盛明兰,只因3点。
1、在平宁郡主的眼里,自己的儿子是最优秀的,一般女子配不上;齐衡是齐国公府的独子,只因平宁郡主在生他的时候十分艰难,差点母子均没保住。
齐衡的父亲本来是老齐国公的第二个儿子,上面有一个哥哥。平宁郡主嫁进来后,就一直在跟自己的嫂子较劲。最终,嫂子虽然生了儿子,但是儿子自幼体弱多病,平宁郡主虽然只有齐衡,但是长得很出挑,让平宁郡主倍感自豪。
齐衡的确十分优秀,作为齐国公府的公子,他大可以通过捐官等途径步入仕途,不需要经历苦读科考之苦,可是,齐衡很有上进心,一心想靠自己的才学和努力走上仕途,而不是靠家世。
在感情上,齐衡洁身自好,加上平宁郡主管得死,齐衡并没有像其他贵族公子那样小妾成群、私生活不检点。
家世好、人品好、肯上进,这样的孩子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更加是父母的骄傲。
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么优秀,平宁郡主自然是无比高兴的,挑儿媳妇的眼光自然也高了些。在她的眼里,自己的儿子配公主都可以,怎么可能低就一个没有爵位家的庶女呢?
2、盛家地位不高,无法给齐衡的仕途带来助力,反而需要齐家拉一把;在古代,结婚之所以要讲究门当户对,不仅是因为不舍得儿女吃苦,主要是因为姻亲关系对自己家族的未来有极大助力。
盛长柏高中之后,盛紘选择了海家的女儿做儿媳妇,就是希望满门清贵的海家能够在仕途上帮到盛长柏。只有男人有出息,地位高的人稍微提拔一下,前途就不可限量。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犯错全家遭殃,这就是古代家族的力量。因此,哪怕是为了齐国公府和齐衡的将来,平宁郡主也无法接受盛明兰做自己的儿媳妇。
一旦齐衡娶了盛明兰,以盛家在朝堂的根基,不仅无法给齐衡的仕途带来助力,而且齐家得拉盛家一把。这对齐家来说,太不划算了。
齐衡得罪了皇帝,申氏的父亲就及时进宫,去给女婿说情。要是盛纮的话,就没那么容易了。
3、勋贵人家对自己的儿子虎视眈眈,得罪不起。家里的儿子有出息,盛名在外,做父母的不仅会感到自豪,也会遇到麻烦,那就是儿子太抢手了。
齐衡是京城有名的翩翩公子,深受那些贵女的青睐,邕王的女儿嘉成县主盯上了他,非他不嫁,荣贵妃的妹妹荣飞燕盯上了他,也想要嫁给他。这两个姑娘出身都很高贵,都不可能做妾,而齐衡无论娶了哪个,都会得罪另一个家族。
齐大人沉吟一会儿,说道:
“如此也好,不过你不可回的太绝,索性将这事儿推到六王妃那儿去,你故作为难之状,叫那两家自己争去;这样既不得罪人,也可叫六王妃知道咱们不是上赶着的,好歹拿些架子出来,没的将来衡儿在县主面前抬不起头来;衡儿与盛家闺女的事儿,你且捂严实了。”
为了逼迫齐衡娶了自己的女儿,让自己的女儿得偿所愿,邕王妃心狠手辣,先是设计逼死了嘉成县主最大的竞争对手荣飞燕,然后又以赴宴为名扣押了齐国公,以齐国公府满门做要挟,逼迫齐衡签下婚书。
因此,平宁郡主根本无法站在儿子那一边,让其娶了盛明兰,否则,荣贵妃和邕王妃都不会放过齐国公府。
虽然平宁郡主很强势,但是她瞧不上盛明兰的原因可以理解。真正做错了的人,实际上还是齐衡。
为保齐国公府放弃盛明兰,迎娶嘉成县主,他没有错,他错在不应该随意撩拨盛明兰,不应该放纵自己的爱情。
出身如此高贵,齐衡应该明白,自己的婚事自己做不了主;他应该明白,自己的母亲不可能接受一个庶女做他的妻子;他应该明白,自己对盛明兰的情谊一旦传扬了出去,他顶多被认为是年少不懂事,而盛明兰将是死路一条。
既然不可能给人家幸福,既然不可能对人家负责,既然这份爱情可能会将她逼入绝境,就不应该念念不忘,就不应该给对方希望。
韩寒曾说:
“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在爱情上,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一定要尊重别人,做到对爱情负责。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面对感情的时候,不能那么坚定。当你曾经爱过的人,再一次告诉你一个人的心声,你一定会再一次感动。我们不能放过绝情的人。
我可以再刷一遍赵、、主演的电视剧《知否》,但我看到的是另一个放得下的《盛。至于赵饰演的圣,她从小母亲去世后一直很谨慎,但在爱的种子年龄,她爱上了小爷爷齐衡。
齐衡是明兰的初恋。明兰感受到齐衡对她的爱后,一直没有接受,然后一次又一次的确认对方的决心,最后委以感情,经历了漫长而纠结的心理历程。
两个人之间的这种单纯的美好,就像一对热恋中的小情侣,他们对彼此保持着爱的令牌,内心的甜蜜仿佛溢出。
在明兰的心目中,即使她知道这样一个小家庭的普通女人爬不上齐衡,将来也会有麻烦和流言蜚语。但为了这份爱,她还是愿意试一试。这份爱霸气,爽朗,勇敢。
剧中明兰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他这么待我,我也不还他。”这样的才是真正的盛。后来,明兰从顾叶挺那里得知,由于感情和家庭原因,齐衡不得不放弃和她的这段感情,她选择把娃娃还给齐衡。她说她理解齐衡的难处。
她说她知道齐衡一直想什么都不做,也没怪他。后来齐衡在科举考试中求婚。丹橙还说,年轻人齐衡也很穷,打算回到过去,但明兰说:“永远不要回头。”。
我相信,当明兰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心里也是酸酸的。她第一次把心交给一个男人,却没有坚定的选择,错过了。她内心的遗憾比谁都多。
但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心里清楚,错过就是错过,注定无法挽回。与其留恋,不如大胆前进。突然明白了“笙明兰”这个人物的设定。她很清醒,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眼里总有希望。
张爱玲说:“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缘分;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不幸的。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无奈的;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是残忍的。”
凡是不劳而获的,这辈子都注定要失去。既然失去了,就要接受,不管是无奈、不幸还是残酷,都不会后悔。即使被翻回来,也不再是原来的美了。
尤其是在感情上,我们大多数人恰恰缺乏“笙明兰”的洒脱和决绝。记得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她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选择回头看。
我朋友的邻居有一个哥哥,比她大两岁。她是青梅竹马,从小和她一起玩。长大后,朋友发现我爱上了这个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保护她不迷路的哥哥。
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朋友表白了。可惜对方当时有女朋友,断然拒绝。好在对方也告诉她从小就喜欢她,但是她一直把这份爱放在心里,生怕朋友之间觉得太亲近,太亲近。后来,走完自己的路,她就释怀了。
两个人曾经有一种感觉,如果不说出来,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见面就聊啊聊。但是一说出来,很多东西就变味了。
两年后,两个人回到家,再次偶遇。两个人都是单身,男人向朋友表白。朋友说当时很激动,觉得自己终于回应了多年的爱情。另外,两个人都觉得很熟,一个月前领证。
领证后同居,但朋友说自从同居后,她发现我一旦步入婚姻,感情就变得复杂了。对方有她不能容忍的地方,但是双方和对方家庭关系不好。时间越长,日子就越无聊,原来的感觉再也感受不到了。
我的朋友想,如果他们两个都不回头,他们是否还是彼此心中的那个白月光,明亮而明亮,在内心深处久久不能忘记,记得的时候很美。如果两个人分道扬镳,彼此的眼神不会不一样吗?但是生活中没有如果。现在两个人也在考虑是再做好朋友还是兄妹。但转念一想,似乎不可能。毕竟我以前也睡一张床。
我跟朋友说,其实关系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在我看来最好的结果就是离婚,最好不要再联系。只有这样,两个人之间的遗憾和脱节才能再次成为记忆中的美好。
就算离婚后两个人勉强接触,久而久之也会因为这段尴尬的关系无话可说。但即使是同一个结局,彼此心里也会有不同的回忆。显然,前者比后者更浪漫,因为更令人遗憾。
曾经看过一句话:很多事情已经等得太久了,往往不是自己原本想要的。夏天的棉袄,冬天的蒲扇,雨后的伞,心凉后的殷勤,即使得了,也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你想看的风景,你想看的人,你所有的期待,等得太久,都会被消磨殆尽。怎么弥补逝去的岁月?很多事情不能等,等,也许事情会改变。
对象是这样,感情也是这样。很多感情,即使一开始很美好,也会错过而没有结果。既然错过了,就不要强求有缘,更不要试图去弥补遗憾。人的一生并不完美,但往往会有遗憾。正是这些遗憾和错过,告诉我们要向前看,再见面就不要放手。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熟的过程,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才活得有趣。
每一次遗憾和错过都让你成长和受伤。我希望当你遇到你想做的事情时,你能很快做到。不要给生活太多遗憾,更不要让自己错过太多
赵丽颖出演的盛明兰一角依旧在观众心中印象深刻,最近因为宅家的原因又把它翻出来看一遍,对于赵丽颖的表面依旧很喜欢。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下面简称《知否》)的前期剧情中盛明兰一直是处于一个藏拙的状态,前半段她藏拙原因一是为了她的祖母,二是锋芒毕露她的得到过惨痛的教训。
盛明兰认为卫小娘的死责任都在她,因为她在华兰下聘席上和顾廷烨投壶赢了,让她的“聪颖”暴露在众人面前。她一直认为卫小娘的死有一部分原因是她在兄妹中第一次表现拔尖被有心人“惦恨”上了,其实不然卫小娘的意外死亡全都是林噙霜前期算计,但盛明兰当时并不知道原因,所以将她小娘的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再加上卫小娘死前让她以后不要做最拔尖的那个,因此才有后面那个在盛家大宅中处处忍让,处处藏拙的盛家小六。
在盛家知道盛明兰处处藏拙的有两个,一个是养她的祖母,另外一个则是她的二哥哥盛长柏。祖母不用说养着盛明兰的她当然知道盛小六的底细,也知道盛小六藏拙有一半原因是不想给她惹麻烦。
我觉得盛长柏自从看到盛明兰赢了投壶后就知道她是一个聪颖的人,要知道盛长柏是盛家除了祖母外看事情看得最通透的一个人,虽说盛明兰的这个二哥哥和她接触的不多,但是我想盛长柏从一些细节中就能看出盛明兰在藏拙,后期他在夸奖明兰时很充分的验证了这一点。盛长柏当时相当的清楚盛明兰在盛家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因为知道这一点他的做法很得当,前期既没有和盛小六走的太远也没有和她疏远,他们之间相处的那个度盛长柏把握地很好。
盛家之外齐家小公爷齐衡是第二个知道盛明兰是个聪慧的女孩子。齐衡喜欢盛明兰,但他却不会站在盛明兰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他虽说明白盛明兰处于盛家的位置,但他做不到感同身受,他喜欢盛明兰就只想用他的行动去感动她。
齐衡最后的确是打动了盛明兰,当盛明兰想跟上他的步伐时,齐衡的母亲就用盛明兰最在意的嫡、庶之别以后家世差距给了盛明兰当头一棒,这一棒打得盛明兰生疼伤心了好一段时间,当她想要放弃齐衡时又无意间知道齐衡为她做的努力又动摇了,当她要为齐衡不顾一切时,齐衡却豁不出去了,为了家人齐衡舍弃了她,也因此盛明兰彻底舍弃了齐衡。
齐衡是盛明兰第一个喜欢的男人,也是伤她最狠的一个男人。齐衡过后听从祖母的话盛明兰是想要选择贺弘文的。贺弘文家世代从医,人也温善,家族关系也不是很乱,盛明兰和祖母想法其实差不多,嫁到贺家以盛明兰的聪颖只要展露其中一角就可以安稳的过完一生,只是贺弘文的优柔寡淡让他错过了盛明兰。
盛明兰有没有真正的爱上贺弘文这个有待商榷,但她是真的动过要嫁给贺弘文的心思,用顾廷烨的话来说嫁给贺弘文将就的过一生是盛明兰的选择之一。
顾廷烨是盛明兰命中注定的一个人,他们一起投过壶、一起拼命的想要救卫小娘、后续剧情中他更是救过盛明兰的命。
顾廷烨诸般算计才将盛明兰娶到手,那么盛明兰爱顾廷烨吗?个人觉得刚开始盛小六并不爱顾廷烨。顾廷烨也知道这一点才有剧情中他们闹别扭的桥段,盛明兰对于顾廷烨前期是出于感激,感激他当年帮她,感激他当时救她,感激他为她所做的一切,但是心底深处盛明兰其实还有点怕顾廷烨,但后来盛明兰是真正的爱上了顾廷烨这个人。
盛明兰是什么时候爱上了顾廷烨?是真正了解了顾廷烨为人后?还是当她决定为顾廷烨生个孩子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时候或许只有盛小六自己知道,我个人觉得可能是当她决心为顾廷烨生孩子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她是真的是想为顾廷烨而不是为了顾侯。
《知否》中盛明兰爱过的卫小娘、祖母属于亲情。齐衡是初恋,但如果她嫁给齐衡那就得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的过完一生。贺弘文可能算是备胎,嫁给贺弘文她可以平安顺遂的过完一辈子。顾廷烨是盛明兰的真爱,只有嫁给顾廷烨的盛明兰才活出真正盛明兰的样子。
犹如柳氏嫁长枫。一切会好起来,但是也好的有限。
梁晗好色,长枫也好色;
梁晗有家世,长枫也有家世;
梁晗不成熟,没长性,长枫也是这样。
梁晗不是傻子,长枫也不是。
长枫成亲的时候,是高攀岳家了,本来应该看清形势,好好对待,哪怕是为了岳父家的地位,也应该应付应付,但是成亲的时候,长枫一揭盖头,发现媳妇柳氏长得一般,脸都青了,婚后更是没个好脸色,还冷言冷语的伤感情。
但柳氏有手腕,知道长枫不喜欢自己,没有胡闹,随便抬美貌的姨娘笼络。先是跟长枫冷言相对,不让长枫小瞧了她;然后规矩做的足,事情做得周到,使长辈们放心,所以祖母,盛宏,都给柳氏撑腰,凡柳氏做的说的都是对的,凡长枫做的说的都是错的。最后长枫受不了一直的压力,他是个没长性的又受不得苦的人,实在太苦闷了,柳氏又出来替长枫说话,开解长枫,既然听媳妇的话就不会受责备,能开开心心的生活,那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柳氏收了长枫的心,把长枫管得死死地,即便那不是爱情,也是很重要的尊敬。长枫后来还是好色,还是有许多小妾,但已经很能听进柳氏的话,认真读了书,考了功名。
盛家有长柏这样优秀的孩子,书里还写到盛家大房的长梧,在官场也有一些地位,还有海家,顾家这样的姻亲,并不需要长枫有多大出息,不给家里丢人,不惹事,不败家就行。
假如明兰嫁了梁晗,大概率也就这样——何况明兰还长得漂亮。梁家六个儿子,庶长子很有出息,梁晗排行老六,爵位怎么也轮不到他。所以家族对他的指望也就是别败家就行了。
真要嫁给梁晗,婆婆跟自己一条战线,不会太吃苦;即使分家,吴大娘子肯定会多给点田产,也足以养活自己这一支;使一些手腕,让丈夫听话;督促丈夫考个功名,做个普通的小官;生几个嫡子,巩固地位;抬几个安分的小妾,生几个庶子女为梁家开枝散叶。也就这样。
一辈子孩子孝顺,小妾安分,日子也就这样。凭明兰的手段,贺老太太的晚年就是她的晚年。
爱情就算了,尊敬和亲情,足以让明兰过得不错。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最喜欢祖母被下毒那段,感觉这段是全局最精彩的部分了,明兰处理事情干脆利落,霸气外漏,为了给祖母讨回公道,不顾自己身怀六甲,奋不顾身,真的很让人感动!
最后关头,明兰快支持不住了,顾廷烨和长柏回来了,顾廷烨霸气护妻那段也很精彩,让人笑中带泪。
还有不得不提的长柏哥哥,三观绝对的正,为了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祖母,不惜顶撞自己亲外祖母,不顾自己的前程。绝世好男人!
齐衡想盛明兰想得厉害,让小丫头诓骗了盛明兰过来说话。却不想盛明兰避他如蛇蝎,并说了这样的一番话:“算我求求你,人前人后莫要提起我半句,但有半丝闲话,别说郡主,便是六王爷,我家哪个又惹得起?即便不是嘉成县主,也轮不到我一个小小庶女。齐公子你自小眼见耳闻,难道会不知道?
以后不要再来寻我,便是碰上了也不许与我说话,非得说话也请以礼相待。这世上女儿家活得何等艰难,若有个风言风语,我便只有死路一条。你可得记住了。”
盛明兰对齐衡的第一反应是躲。
她为什么要躲?因为她太自知。
平宁郡主连盛如兰这样的嫡女都看不上,又怎么会理会她一个小小的庶女。
她躲,还因为她怕。
她是知道齐衡对自己有好感的。但是,她怕齐衡的真情流露,会让她陷入最不好的境地。一个私相授受,她可能就要被浸猪笼。她是亲眼看到过被浸猪笼的女人的,她根本不敢跟齐衡这样的人有一丝的联系。
因为齐衡不过落个风流的名声,而她却要毁掉自己的一辈子。于是,她对齐衡这个人,只要见了就紧张,她不是不知道齐衡有多好,但是她更知道,这样的人是她要不起的。
既然要不起,那从一开始就不抱这样的妄念。
很多读者可能会觉得,盛明兰嫁给了齐衡也未必不幸福。但前提是,盛明兰根本就嫁不进齐府。
想想荣妃的妹妹,荣飞燕。她不过是对齐衡有好感,她不过是想要嫁给齐衡。齐衡这边并不喜欢她,而平宁郡主也看不上这样的破落户。可她还是死了。
如果跑在前头的是盛明兰,如果齐衡和盛明兰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死的可能不仅仅是盛明兰,还有整个盛家。
盛明兰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她赌不起。她比任何人都明白婚姻里最关键的一点:男人的爱护不了女人的周全,女人要护自己的周全,就不要到那险地去。不要谈什么伟大的爱情,当你不够强大的时候,没资格谈爱情。
因为盛明兰的这种拎得清,死的是荣飞燕。原著里,除了顾廷烨撞到了她拒绝齐衡的场面,连如兰墨兰都不知道齐衡曾经那样爱过盛明兰。
有读者会说,盛明兰嫁给顾廷烨难道不叫高攀?
的确是,盛明兰高攀了顾廷烨。但是,顾廷烨与齐衡完全不同,当盛明兰发现顾廷烨对自己有意思的时候,他们在明面上已经是未婚夫妻了。
并且这未婚夫妻,得到了皇家的认可。原著里,顾廷烨跟皇上说,他要娶盛家的嫡女。皇帝很高兴,他本来就怕顾廷烨这种有兵权的武将功高盖主,现如今顾廷烨选了一个小门小户的盛家,一下子就打消了他的顾虑。
这时候,顾廷烨的好兄弟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就怕人家读书人看不上咱们这大头兵。”
顾廷烨娶盛明兰,完全没有私相授受,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加上皇家的赐婚。
盛明兰已经是顾廷烨板上钉钉的妻子了。他没有让盛明兰为这高攀的婚事,操一点心。
盛明兰嫁给顾廷烨之后,曾经说起齐衡对她的情义。她说,她心虚是因为有一个人如此真心对她,但是她却只想到了自己。
可她一点都不后悔没有接受齐衡。她说,齐衡若是有本事就让平宁郡主到盛家提亲,他既然办不到,那就不要来撩拨她。
何其清醒的话。
我知道你爱我,但是你只有爱我的心是不够的,你还要有爱我的能力。
齐衡没有爱盛明兰的能力。不管是娶嘉成县主,还是娶申氏都不是他能做主的。他也不得不遵守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他心知肚明自己不能娶盛明兰为妻,但是因为他爱,他就去冒失地撩拨盛明兰,完全不顾盛明兰的名声和性命。他这种爱,又算得了什么真的爱呢。
电视剧在改编的时候,让齐衡和盛明兰有了这样的一条感情线。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齐衡的贴身小厮不为,活生生被平宁郡主打死了。他连不为都护不住,又怎么可能护得住盛明兰。他拧不过父母,拧不过权势,又不敢跟顾廷烨一样搏上一搏,于是他转身娶了嘉成县主,夫妻美满地去烧香生孩子了。
而盛明兰呢?幸好编剧不够狠,没有让盛明兰成为下一个荣飞燕。但是,盛明兰的名声也彻底坏了。
盛明兰后来要嫁给顾廷烨,齐衡去找了盛明兰。小桃说:“那时候,我们姑娘到哪里都有人说我们姑娘痴心妄想。”
若不是盛明兰十分谨慎,没有让外人抓住把柄。她可能真的比荣飞燕还惨,她真的会像她自己说的一样会连累整个盛家,连累养了她一场的祖母。
不管是小说里,还是电视剧里,盛明兰都不可能嫁给齐衡。而原著里的盛明兰在对待齐衡这件事上,完全狠心于电视剧的盛明兰。
但是,恰恰是这样狠心的盛明兰,给我们万千女人敲响了警钟:别被男人的爱迷了眼,想想现实,想想你自己。爱,重要,但是能舒坦地过日子更重要。
看看那些不被婆家认可的女人,她的婚姻何其艰难。只要她不离婚,她这辈子都要跟不待见自己的婆婆有牵扯。更有甚者,想想已经生了四胎的吴佩慈,至今都没有嫁入豪门。
爱是什么?
爱是,你情我愿。
婚姻是什么?
婚姻是我们对彼此有责任。
他不想娶你,或者是没能力娶你,那就代表着你们之间是完全没责任的。因为没责任,也不必负责,男可以婚,女可以嫁。一方有难,另一方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最后跟齐衡富贵共享的也不会是盛明兰,而是他的妻子申氏。那么盛明兰何必去当齐衡青春记忆里的那个炮灰呢?
女人在结婚这件事,一定要有盛明兰一样的自私和矜持。你没有求婚到我家门口,没有给予我应得的体面,甚至都没想过一定能把我娶到家。
你只说你爱我,要跟我住一起,甚至还要生孩子。
那我算什么?
你又把我当什么?
愿所有的女人能深思这件事,并因此警醒自己。别太傻,他跟齐衡一样好,说了句爱你,你就昏了头,性命都不顾了。你死了,他照样会娶妻生子。就像沈国舅。
与其为男人“随时易变”的爱而死,不如好好爱自己,爱那个愿意为你负责的男人。
很多人跟你说,爱就是不问值不值。
我真的想告诉你,爱一定要问一句值不值。收起你的恋爱脑,在现实的烟火里过日子吧。
这样的日子,才最踏实。
在我看来最该学习的就是在隐忍中不断去学习。这么多年,她在隐忍的同时,她还修炼了以下几门技能:刺绣、投壶、打马球、做学问、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管家。就这样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家闺秀,虽是庶女,但只要时机成熟,便可以华丽转身。
从2011年至今,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出台不同程度的“限古令”,在如此严格的调控政策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下称《知否》)这部古装架空剧却突围而出。其原因正在于,这部剧摆脱了古装剧同质化、类型化乃至低俗化的藩篱,另辟蹊径,在观众在剧中诗意地栖居,以小人物、平常事彰显喜剧精神,为电视剧艺术价值导向和消费文化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参考,这也使其播放量遥遥领先其他同类型剧目。具体言之,这部的魅力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否》以日常化、世俗化的方式书写了一副古代家庭社会画卷《知否》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化庙堂为日常,通过五品通判官员盛紘的庶女盛明兰和宁远侯顾家嫡子顾廷烨的主线脉络,围绕盛家、顾家、齐家等几大家族的家庭生活和人物命运,以世俗化、伦理化的表达方式书写了一副古代家庭社会悲欢离合的优美画卷。
在电视剧里通过婚嫁、寿宴、丧礼等日常生活事件来塑造人物和推进情节,丰富了这些日常生活事件的审美意味。《知否》通过盛家长女华兰出嫁、白家老爷丧礼、盛维长女淑兰和离到后来的侯爷丧礼答谢宴、平宁郡主生日、墨兰出嫁、盛老太太寿宴等架构起整部剧的情节脉络。
整部电视剧将叙事落点回归到日常生活家长里短,一如现实生活般平铺直叙,但又借助多层级的人物冲突对剧中人物性格和家国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行立体勾勒——盛明兰与顾廷烨的命运羁绊、王氏林氏的水火不容、各大家族之间的关联冲突、国家政权和社会动荡的因果缘由,特别是通过盛明兰与小公爷齐衡的感情线索,由“求婚”(齐衡向母亲征求与明兰婚事)到“逼婚”(嘉贵妃逼迫齐家娶妻)折射皇族亲眷家庭巨变与朝廷政变。历史变革在不动声色的日常叙事中被悄然书写。
《知否》的日常生活叙事的特点让电视剧就像生活一样,缓缓流动,娓娓道来,契合了生活在当今快节奏生活方式和高强度工作压力下受众的消费需求。这部剧对诸如“皇帝”等大人物进行了消解,对其惯有的“崇高”进行解构。“皇帝”在剧中成为明兰夫妇的生死之交,其在朋友层面的情感价值甚过君臣之礼。大臣以死相迫请求立储、因杨无端事件于众臣前向顾廷烨道歉的行为都折射出“皇帝”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威权者,更像是受制于群臣的龙钟老人。而其上位后大量篇幅描写的其热衷于在宫中种植稻麦等场景也将“皇帝”起居日常化。
此外,宁远侯府顾堰开位处三品,乃上一任宁远侯,作为一个祖上拥有御赐丹书铁券,世代功勋的高官将领,在剧中却是一位对“逆子”不断斥责和惩罚、恨铁不成钢、最终吐血身亡的家父形象。全剧借一桩桩家庭风波将这位侯爷的生活日常化。还有地位显赫的襄阳侯独生女、皇帝亲封的平宁郡主,她在理论探索剧中呈现的形象不过是一位替儿子前途操碎了心、为家庭琐事忙碌操劳的严母。作为皇室贵族,生辰寿宴也凸显的是三口之家的小家情怀和温馨。
《知否》中,除上面提到的婚嫁和喜宴,还有纳征、投壶、斗茶、打马球等具有典型狂欢特点的活动,不仅象征着日常生活的仪式感,而且铺垫其喜剧特征,同时也在关键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打马球这一共同爱好成为明兰与张大娘子日后交好的关键因素,以至衔接了后续明兰为张大娘子持剑救人的剧情。同样是因为一场马球比赛,荣飞燕和嘉成公主产生了对齐衡的爱慕,也成为日后齐衡和明兰感情夭折以及容妃和邕王妃日后冲突的重要标记。
该剧还以修缮和打整家宅、家庭成员聚会为完结,字幕落在“吃饭”这一最为日常的事情上,镜头中的孕妇、小孩都象征着新生命新天地和自由祥和。这些日常琐事成为叙事中不断抛出的钩子,带出剧情,也不断重复,令观众不断熟悉其场景,并进而成为标志性叙事表征。
另外,《知否》采取网络式叙事结构,以“家”为叙事落点,通过对家、家庭、家族之间关系变迁的深度撰写勾勒出整个社会人生的流变和发展。在家族之外利用亲朋好友的社交圈子捕获和反映大环境下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知否》采用平行和交叉蒙太奇多种叙事手法扩大内容张力,将几大家族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韵味和多元化的价值导向。
《知否》将人物角色设计变中心式为群像式《知否》人物角色设计变中心式为群像式,性格塑造和形象搭建复杂、真实,在跌宕起伏的王位更替背景下,再现了小人物的喜剧精神和生活智慧,在遵循历史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观照现代理念,时代与个人、古代与当代,相互映射和交叉,使观众渐入剧情,产生代入感和共鸣。
《知否》围绕着亲情、友情、爱情,将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故事内容分层次、多角度叙述,避免个性单一、毫无生气的类型化,塑造立体、多元的人物形象,挖掘人物性格深度,将情感和命运紧密衔接,赋予人物鲜活的审美现代性特质。
盛明兰是全剧表达女性形象建构的关键人物,其坚韧隐忍、勇敢正直的性格在礼教制度下自强不息,怀揣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现代意识传递了正直的价值观念。这一人物的设计脱离了古装剧程式化和模式化下的“大女主”窠臼。
剧中丰富的支线叙事使这个人物鲜活立体;在书塾课堂里,明兰被迫对关于“立嫡长乎,立贤能乎”的论题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丈夫当忠君爱国,不如做个纯臣,何必无谓争执”,不仅体现了其善于独立思考的精神,也是剧中思想意蕴的积淀。在和老太太回老家访亲的支线故事中,明兰不顾老太太劝阻,为解救淑兰大胆献策,彰显其独特的女性意识。此外,明兰对美食的喜爱也契合当代社会的兴趣热点,如此主线与支线的穿插运用,还原了人物的本真形态。
《知否》剧中所有角色都是比较完整的,非边缘化的。主角盛明兰和顾廷烨不是唯一的中心人物,剧中其他人物也不是作为情节推动的简单工具或衬托主角的孤立产物,尽管他们的戏份和镜头仍有主次、轻重之分,但观众看到的是一张关系错杂又杂而不乱、充满矛盾和纠葛的人生百态图,是一群拥有性格魅力的人物群像。
在文学创作中,常把那些笔触不多、情节很少的人物称为过场人物。他们偶尔出现,很少有人能贯穿整个作品。《知否》中的过场人物很多,但都以激烈尖锐的矛盾和戏剧性的冲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小公爷齐衡身边的贴身书童不为,主要戏份便是作为明兰和主子间的传话人,台词甚少且情节不多,但通过故意揭穿小公爷常留盛家缘由、挡住主子偷看明兰视线、在马车上与其斗嘴以及平宁郡主以性命威胁拷问时依然维护主子等故事情节,展现了他机灵有趣、贴心忠诚的性格特点。这些过场性的人物丰满了电视剧的剧情内容,增添了电视剧的趣味性、可看性。
在电视剧中,人物无疑是故事的行动者,正所谓“性格即命运”,《知否》中群像人物丰富饱满的性格特征贯穿始终,成为一系列变量的重要因素,构成了多元化的人物众生相。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故事戏剧性且合理发展的源动力。《知否》通过剧中阡陌纵横的复杂关系铺展情节,强化性格。该剧采用传统叙事文体的叙事视角,通过盛、顾、齐等几大“典型家庭/家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各自兴衰搭建故事网络,再细渗到家庭内部的典型人物组建和搭配产生典型意义。
电视剧以收复“燕云十六州”、皇帝立储换位为背景框架,用盛家长女华兰出嫁东京伯爵府为切入点,铺垫顾盛两家日后关联,又因公爵府齐家小公爷借读盛家私塾并与顾家祖上有亲埋下家族之间日后渊源。家庭内部围绕祖辈、妻妾、婆媳、嫡庶、性别等多组关系呈现中国伦理道德。上到皇亲国戚、高官贵族,下至市井细民、男佣女仆,在看似多重烦琐的矛盾冲突中,情节鲜明、主旨清晰,从人物关系逐级引向事件内核。
值得注意的是,《知否》中人物之间的戏剧性矛盾冲突极为明显。盛明兰和顾廷烨以及余府大姐嫣然皆在早年丧母,经历了同一创伤的三人可谓在身世上相互参照,为其后来的马球场争夺遗物和顾廷烨欲娶嫣然的合理性与戏剧性提供了有力依据。顾廷烨和奶妈常嬷嬷虽名义上为主仆关系,但剧中呈现出的是他俩介乎于亲缘和主仆之外的情感。顾廷烨早已将她视为家中长辈一样对待,而常嬷嬷对公子一方面谨遵主仆之分,事无巨细地操持家中杂物,从不逾越,另一方面又予以胜似亲人的关切和照料,是一种突破了非血缘关系的情感纽带。
《知否》将日常生活的不同喜剧元素杂糅共存,营造出了独特的喜剧风格《知否》中“斯文败类”孙秀才把“有辱斯文”常挂嘴边、盛家王氏动则“泼天”的夸张动作形态、林氏的屡教不改遇事装晕、曼娘自以为是大闹余府偷卖家财,甚至于明兰对顾廷烨所言“是我们太笨、太蠢”的情感自嘲,还有顾廷烨救驾立功后回顾府取枪、官家群臣合谋“演戏”等颇多情节时,无不彰显出讽刺、幽默、不和谐、偏离常轨等喜剧效果,不同喜剧元素的杂糅共存为该剧营造出了独特的喜剧风格和氛围。
日常叙事的精髓在于将日常生活中琐碎、冗长、常被忽视的细微之处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将生活常态进行戏剧化呈现,直抵人性的隐蔽处,以平淡朴实的“家常饭”靠近观众,使其滋生出一种感同身受的审美,从而引导和感动观众。以家庭为叙述落点的电视剧《知否》不仅反映出了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也让观众获得诗意的栖居。
剧中百态的人物形象为观众提供了各类“他者”身份建构,正反面人物各自脾气心思、日常起居、点滴嫌隙无不照应着现实生活,增强了认同感和贴合度。插花、茶道、焚香、刺绣,投壶、马球、围棋、倚猎等日常休闲活动贯穿其中,借以抒写剧中人生哲理:盛紘因拾不起白棋子哭泣预示着领悟到自己对女儿的亏欠,明兰和老太太焚香畅谈人生感情观念,盛家三姐妹学茶艺引争执等等,与观众形成心理互动,进而让观众产生更为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喜剧精神,既对古代生活抒发见解,又能联系当今现实生活,使电视剧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青春化叙事语态表现生活乐趣。故事以主人公总角之年说起,重笔描绘了从读书学习、成家立业到生儿育女的青春韶华间的成长和困惑。剧中家族里头少男少女对懵懂爱情的追求向往、姐妹弟兄之间的义薄云天、人生观念和生命感悟的成熟稳固、朝廷内部满腹诗书一表人才的新晋进士、血气方刚救驾立功的热血男儿都流露出青春化的叙事语态,而其他人物如祖母的纯真、盛紘的脆弱、王氏的喜感,也都弥漫着与明兰等主人公相呼应的青春气息,明兰父亲在妻妾前的儿女情长、在子女前的故作威仪和在朝廷中的胆小怯懦与王大娘子的直言快语、狐假虎威、憨态百出相互映照,消解了扮演的复杂角色,化为纯粹的生活味道,青春化的视角和戏谑般的表达给予观众一种轻快的观赏体验。
狂欢的笑是一种推陈出新,是对自我的解构和建构,是内心矛盾冲突的质疑和扬弃。电视剧《知否》的美就在于借日常里的喜剧精神倡导和宣扬全片主导的经验和道理,使观众敢于对世事陈规发出质疑,在诙谐幽默的影像中检验自身。“既不仰仗父亲兄弟,也不仰仗丈夫儿子,一样能抵挡百万雄兵于阵前。”卫小娘留给明兰的《李娘子镇守娘子关》刺绣图是“独立自强”的人生信条。
剧集终了时,明兰对相公所言的“这就是日子,这样平平淡淡的日子,最好什么都不要发生”则为该剧倡导的另一种生活态度:“不愿女子读书,那是短见,历朝历代,世家大族的女子,哪一个不是从小读书明理”道出了读书无用论的荒唐。“与人相守几十年,最终还是要看对方品行的最低处能不能忍得下去”是对当下年轻人择偶观念的参考,“既入穷巷就应该及时掉头才是,不可等一世消磨,悔之晚矣”则为釜底抽薪的生活智慧,“生活是过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导向和输出。剧中所表达的观点和道理全以一种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形式递给欣赏主体。
总而言之,电视剧《知否》敏锐地洞察到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模式,创新性地将承袭着诙谐幽默、乐观自信的喜剧精神和风骨植入古装剧,以喜中掺悲的美学特点突出了其作品的审美张力。该剧兼顾主流和个性的处世态度和现实启迪依然散发着独特的美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