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的事迹有哪些?

颜回的事迹有哪些?,第1张

简介 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渊,一作颜渊,又称颜子,孔庙大成殿四配之首--人称复圣,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孔门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门弟子中德行修为最高者,所以得到特别的尊重。 《孔子家语》中有颜回一篇。据说颜回非常聪明,深晓推理之术。他主张为人要谨慎,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应该严以待人。但是孔子门下的学生中,最有聪明才智的却不是颜渊,而当以子贡等人为代表,所以颜渊不是以智慧才华而出众,而是以德行修为取胜。他在与孔子谈论志向时,曾说我无伐善,无施劳(我希望我不炫耀自己的长处,有功劳,也不夸耀)。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编辑本段]陋巷简居 颜回所处的时代,已是中国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权继续衰落,而且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而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 “陪臣” 即臣之臣。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 ;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也称“陪臣”。春秋时鲁国为“三桓”执政(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至鲁昭公、定公、哀公时,家臣势力兴起,家臣叛乱屡有发生。鲁昭公四年(公元前 538 年),叔孙氏家臣竖牛软禁并饿死了叔孙豹,设计杀害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拥立庶子叔孙诺。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 年)季平子立,对家臣南蒯未加礼遇,南蒯便密谋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 (《左传·昭公十二年》)事泄,南蒯以费叛归齐。鲁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 505 年至前 501 年),季氏家臣阳虎专政,并把持了鲁国国政。 阳虎之乱是鲁国家臣叛乱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阳虎的权势凌驾于“三桓”之上长达三、四年。阳虎原本为孟孙氏庶支,后为季孙氏家臣,季平子时很受重用。季平子死,季孙斯(桓子)立,阳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在处理季平子葬礼上,阳虎与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发生争执。阳虎要求以鲁国之宝玉“玙璠”为季平子敛尸,仲梁怀却认为那是季平子在昭公逊国时,代国君行祭时所配,今定公已立,不能再用。阳虎便勾结费宰公山不狃,想联合驱逐仲梁怀。公山不狃初时并不以为意,后因仲梁怀对其不敬重,才对阳虎说:“子行之乎!”阳虎起事,并囚季桓子与公父文伯(季桓子从父昆弟),驱逐了仲梁怀。冬十月,阳虎杀公何藐(季孙氏族人),与季桓子在稷门内设立盟誓,举行大规模诅咒,驱逐公父文伯与秦遄(季平子姑婿),彻底清除异己势力,完全控制了季氏家族。鲁定公八年(公元前 502 年),阳虎想灭掉“三桓”,让季寤代替季氏,让叔孙辄代替叔孙氏,自己代替孟孙氏。阳虎借冬祭的机会起事,事败,逃灌(今山东宁阳县北稍西)、阳关,据两地反叛。 鲁国经“三桓专权”、“陪臣执国命”两个时期后,不仅使宫室衰败,鲁国旧日的贵族世家也大都衰落。鲁国的颜氏家族到颜路、颜回父子时,除了保有祖传的贵族身份及颜路的鲁卿大夫头衔外,便只有陋巷简朴的住宅及五十亩郭外之田,十亩郭内之圃了。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春秋时期,些许田产难以维持一个贵族家庭的生计,颜回父子不得不省去作为贵族家庭的一般性开支,简居于陋巷。 [编辑本段]师从孔子 颜回“年十三,入孔子之门”时,孔子聚徒讲学已达十三年之久。其声望远播于各诸侯国,其弟子子路、孟懿子、南宫敬叔等在鲁国已小有名气。 颜回刚入孔门时,在弟子中年龄最小,性格又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有人便觉得他有些愚。马骕《绎史》引《冲波传》曰:“子路、颜回浴于洙水,见五色鸟,颜回问,子路曰:“荧荧之鸟。”后日,颜回与子路又浴于泗水,更见前鸟,复问由:“识此鸟否”子路日:‘同同之鸟。'颜回曰:“何一鸟而二名”子路曰:“譬如丝绡,煮之则为帛,染之则为皂。一鸟二名,不亦宜乎”,其大意是:有一次颜回随子路去洙水洗澡,见五色鸟在河中戏水,便问子路是什么鸟。子路回答说:这叫荧荧鸟。过了些日子,颜回与子路又去泗水洗澡,又在河中碰见五色鸟,颜回再次问子路:您认得这鸟吗子路又答曰:这是同同鸟。颜回反问:为什么一种鸟有两个名字呢子路说:就像我们这里出产的鲁绢一样,用清水漂洗就是帛,用颜色染就是皂,一种鸟两个名字不是很自然吗 颜回的忠厚与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属于那个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了解,孔子才指出颜回并不愚。《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天资极聪慧,就连能言善辩的子贡也坦率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颜回聪敏过人,虚心好学,使他较早地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他对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与子。《论语·子罕》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其大意是:颜回曾感叹地说:老师的道,越抬头看,越觉得它高明,越用力钻研,越觉得它深奥。看着它似乎在前面,等我们向前面寻找时,它又忽然出现在后面。老师的道虽然这样高深和不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知识来丰富我们,提高我们,又用一定的礼来约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已能够独立工作。要想再向前迈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所以在少正卯与孔子争夺弟子时,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有颜回未离孔门半步,因而后人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论衡·讲瑞》) 颜回求学期间,曾于鲁定公八年(公元前 502 年),娶宋国女子戴氏为妻。次年生子颜歆。 鲁定公七年(公元前 503 年)时,颜回西游至卫,由卫至宋。《说苑·敬慎》载:“颜回将西游,问孔子曰:‘何以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信则人恃之。人所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以临国家,何况于身乎故不比数而比谏,不亦远乎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不先虑事,临难乃谋,不亦晚乎”,《孔子家语》、《庄子》两书对颜回将西游也有记载,只是文字略有不同。 颜回西游的目的,主要是去宋国向戴氏求婚。据颜景琴著《颜子评传》考证,颜回途经卫国,是因为其本家颜浊邹在卫国。颜子的同宗颜浊邹在卫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为卫国贤大夫,而且家资丰厚,后来孔子周游列国,初到卫国时,就住在他家中。颜子到卫国并不是他最终的目的地。按《家语》说,应是经卫而到宋国去。若颜子直接由鲁国到宋国去,便不能说“颜子将西游”,因为宋国在鲁国的西南方,而不是在西方。颜子到宋国去的目的,很可能与其婚姻有关。颜子之所以先到卫国而后到宋国,看来颜浊邹在其间充当了月老的角色,故颜子以到卫国去游学为由,而实际上是请颜浊邹一同前往宋国。 颜回在其人生的第一阶段,十三岁人孔门,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东汉郎凯说:昔颜子“十八,天下归仁”。十九岁向宋戴氏求婚,二十岁与戴氏完婚,二十一岁生子颜歆。 关于颜回婚配的年龄,学术界尚有不同的说法。一说三十岁娶戴氏。但据《周礼·地官》曰:“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意思是说,媒人掌管天下万民男女结合为夫妇的事,一般是在男孩或女孩满三个月之后就登记在册。如果男满三十岁,女满二十岁还没婚配,则由官媒作主令其嫁、娶某人,个人与家长便失去了选择的自由。春秋时期战乱频繁,为争霸天下,各诸侯国大都把《周礼》规定的最高嫁娶年龄界限向前提,以便迅速繁衍人口。到颜回所处的春秋末期,越国已下令:“凡男二十,女十七不婚者,有罪及父母。”孔子是十九岁娶亓官氏的,颜回晚一年,应是二十岁婚配,而不是三十岁。 颜回随师周游列国时,其子颜歆已五岁。 [编辑本段]随师周游 颜回在其人生的第二个阶段,约十四年的时间是随孔子周游列国。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 497 年),孔子“隳三都”的计划失败,在鲁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已不可能,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颜回与子路随孔子进入卫国后,二人先至卫都帝丘(在今河南濮阳西南)颜浊邹家。颜回与颜浊邹同为小邾子颜友的后人,子路则是颜浊邹的妹夫,彼此一向有往来。颜回与子路告知孔子到卫国来的真实情况,并希望颜浊邹能把孔子一行推荐给卫君。 颜浊邹答应二人的请求,把孔子一行的食宿安排在自己家中,以便早晚求教于夫子。经颜浊邹、蘧伯玉(孔子弟子)等人的推荐,卫灵公接见了孔子及颜回一行,并按孔子在鲁国所得年傣给粟六万,于是他们从颜浊邹家搬出自立馆舍居住。颜回随孔子在卫国住了十个月,有人向卫灵公进言说,如果他们是为鲁国图谋卫国而来,该怎么办卫灵公遂派公孙余假暗中监视孔子师徒。孔子恐受其害,便匆忙离开卫国,准备到陈国去。不料途经匡地(今河南长垣县境)时,被误认作曾侵犯匡地的阳虎而被匡人围困。 孔子等匆忙离开卫都帝丘时,颜回暂时留在颜浊邹家,以便观察卫国的动向。卫灵公调查清楚孔子一行到卫国来并不是鲁国派来的,于是再次接受颜浊邹、蘧伯玉等人的劝谏,请颜回传话,恳请孔子回帝丘。 颜回至匡,见到了被围困的孔子等人。孔子动情地说:“吾以女为死矣。”颜回恭敬地回答道:“子在,回何敢死。”(《论语·先进》)颜回汇报了卫国无意加害夫子的实情,并转达了卫灵公恳请夫子回帝丘,以及卫灵公将在城外恭候夫子,以谢不恭之罪的话。 颜回随孔子重回帝丘,途经蒲邑,又遭到蒲人的拦截。当时,卫国人公孙戍被卫灵公驱逐后,便逃到蒲地策动叛乱。他试图胁迫孔子一行参加,利用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声望壮大自己的声势。经孔门弟子子路、公良孺等的拼杀,蒲人感到靠武力留不住孔子一行,建议和谈,答应放行,但不能回帝丘。孔子同意,双方举行了盟誓。但一离开蒲地,孔子就吩咐大家赶回帝丘去。子贡不解地问:方才的盟誓难道可以违反么孔子说:那是强迫我们盟誓,神灵不会听信的。孔子一行重返帝丘,卫灵公果然出城恭迎。 孔子重返帝丘,卫灵公仍给其丰厚的待遇,但不给孔子具体的事做。颜回等人有了较多的时间向孔子请教学问,有时也一同外出考察古迹名胜,研究卫国文化,或登山临水,饱览卫国风光。但在卫国没有实践孔子之道、用孔子之道治理国家的机会,这使孔子一行不得不离开卫国,寻找能用其道的君主。 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 495 年)春,颜回随孔子离开卫国,向东南行数百里到达曹国,在曹国稍作逗留,于夏天到达宋国。孔子夫人亓官氏是宋国人,颜回的夫人也是宋国人,且宋国又是孔子祖籍,他们在感情上觉得比其他国家亲近些,所以到达宋国后便去求见宋君。宋君向孔子讨教治国之策,孔子借机向宋君宣扬自己的治国之道。宋君听后却表示:你的主张是对的,但我不能,我做不到(见《说苑·政理》)。宋君的态度使孔子一行十分失望,便离开宋国赴郑国。 颜回随孔子在郑国考察了大夫子产的政绩,考察了乡校,拜祭了子产。在位的郑国君臣无意留用孔子,孔子一行只好离开郑国赴陈国。陈是南方妫姓小国,相传是舜的后裔,国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不久,颜回又随孔子赴晋国。晋是春秋时颇有影响的大国。能在晋国从政,推行孔子的治国之道,其影响所及远非他国所比。行至黄河东岸,听说赵鞍杀害了贤臣窦鸣犊及舜华,孔子一行不能西行,再回到卫国,不久由卫国再次人陈。此时颜回已是而立之年,按周礼,颜回应独立讲学或从事其他社会工作,只是他在孔门中处于首要地位,不得不以“回不愿仕”放弃了出仕做官的机会。 鲁哀公四年至六年(公元前 491 一前 489 年)这段时间里,颜回在随孔子到楚国去的过程中,曾辗转于陈国、蔡国、叶国、楚国之间。据《史记·孔子世家》载:楚王听说孔子一行在陈蔡之间,就派人去聘请孔子。消息传到陈、蔡,两国大夫深恐孔子人楚对己不利,便派兵拦截。孔子师徒最初不了解陈、蔡派兵的意图,为躲避军兵的袭扰,他们只好在旷野中行进,不料陷人了绝粮的境地。“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兄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未吾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人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兑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人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这段记载,主要是说:为了坚定弟子们的信念,孔子把弟子们叫到身旁,对他们说:《诗》里说:“不是老虎,不是犀牛,徘徊在旷野,是何缘由”我的主张不对吗为什么受困在这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孔子对子路、子贡的回答不满意,他说:伯夷、叔齐是仁者吧,却饿死首阳山。这说明仁智的人也会不遇时而遭厄运。至于降低标准,迎合世俗,实际是放弃理想,更要不得。孔子问颜回如何理解。颜回说:老师的主张是伟大的,别人不接受,那是他们的责任。如果我们的“道”没有修好,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的“道”已经完善而不被采纳,那是各国掌权者的耻辱。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很是高兴,说:好样的,颜氏之子,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 颜回随孔子在陈、蔡期间绝粮七天,子贡费了许多周折才买回一石米。颜回与子路在破屋墙下做饭,有灰尘掉进饭中,颜回便取出来自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望见,很生气,以为他偷饭吃,便跑去问孔子:仁人廉士也改变自己的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叫仁人廉士吗子贡说:像颜回,也不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是的。子贡便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人已非止一日,你虽如此说,我仍不会怀疑他,这里边必定有缘故。你等等,我将问他。孔子把颜回叫到身边说:日前我梦见先人,大概是启发佑助我。你把做好的饭进来,我将祭奠先人。颜回对夫子说:刚才有灰尘掉进饭里,留在锅里不干净,丢掉又太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不可以用来祭奠了。孔子说:是这样,我也一起吃吧。颜回出去后,孔子环顾了一下身边的弟子说:我相信颜回不是从今天开始的。从此以后,大家更加信赖颜回。 鲁哀公七年(公元前 488 年),颜回随孔子离开负函,经陈、仪、蒲回到卫国帝丘。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 484 年),颜回三十八岁,孔子六十八岁,季康子派使臣公华、公宾、公林带着礼品到卫国来迎接孔子一行归国。从此颜回结束了跟随孔子长达十四年的列国周游。

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蒙古语意思为“温暖”dulaan)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

流亡元朝的鞑靼王子卡拉夫(Calaf)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答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

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耍赖,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并且严刑逼供。

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爱(Amora),蒙古语为“恋人或者太平的意思””。

扩展资料

1998年张艺谋首次执导歌剧《图兰朵》,以紫禁城当做天然背景的演出惊艳世界,随后张艺谋的太庙版《图兰朵》在世界各地成功上演。11年后,他和他的奥运会开幕式团队投资12亿重金打造的《图兰朵》将搬进鸟巢。

据介绍,张艺谋鸟巢版《图兰朵》将借鉴奥运开闭幕式的经验,首次引入现代高科技视觉效果、用多媒体影像对经典之作重新演绎。来自意大利与中国的优秀歌唱家戴玉强、莫华伦、田浩江、孙秀苇、幺红等,共同演绎这部经典歌剧。

中国著名学者于丹说,展望未来,中国的文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文化品牌驱动,而《图兰朵》应运而生,作为奥运激情的延续和升华,《图兰朵》自此拉开了后奥运时代“新文化运动”的恢弘序幕,标志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向更深远的产业化、商业化方向迈进。

参考资料:

-图兰朵

Enlil(也被称为 Ellil 和 Nunamnir)是美索不达米亚万神殿中的苏美尔空气之神,但比任何其他元素神都更强大,最终被崇拜为众神之王。他在许多重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献中被描述为继他父亲之后最伟大的众神。

他是诸天之神阿努(也称为安)的儿子,与阿努和恩基(智慧之神)组成了一个三合会,统治着天、地和冥界,或者交替地统治着宇宙、天空和大气, 地球 在阿努之后,恩利尔是美索不达米亚诸神中最强大的,是承载着众神和人类命运的命运石板的守护者,被认为是不可阻挡的力量,其决定是不容质疑的。

该城市的尼普尔是恩利尔的在崇拜的中心座寺庙被誉为“山屋”,但他也被评为在巴比伦等城市。他是唯一一个可以直接接近阿努的神,掌管着宇宙,在这个位置上受到了很高的尊重,但同时,他的决定似乎是最终的,不考虑阿努,所以阿努的影响似乎不清楚超过恩利尔了。

虽然他的名字翻译为“空气之主”,但显然他不仅仅是一位天神。他在一些铭文中被称为“黑头人之父”(苏美尔人)和“众神之父”,但其他古代文本明确表明恩基设想创造人类,而众神要么是由阿努所生和乌拉斯(天堂和地球),或者,根据巴比伦的埃努玛埃利什,来自阿普苏和提亚马特(淡水和咸水)或他们的孩子安沙尔和基沙尔(也是天堂和地球)。学者斯蒂芬伯特曼试图澄清恩利尔的立场,他写道:

如果说阿努是天上的董事会主席,那么恩利尔就是天上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或首席执行官。他的宇宙总部设在尼普尔。他的执行助理是他的儿子努斯卡。Enlil/Ellil 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与 Ninlil(也称为 Sud)结婚,并与她一起养育了一个孩子,其中包括 - 其中包括 - 月神Nanna /Sin、太阳神Utu-Shamash和天气神 Ishkur /阿达德和爱神伊南娜/伊什塔尔。(118)

虽然这种解释可能有些澄清,但恩利尔有时也被称为恩基和宁基(大地之主和夫人,而不是智慧之神恩基)的儿子,而智慧之神恩基被确立为伊什库尔的孪生兄弟/Adad,这显然会使他成为 Enlil 的另一个儿子,但他不是。

此外,虽然伊南娜经常被描绘成恩基的女儿,但她也被提及为恩利尔的孩子。所有这些表面上的矛盾都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悠久历史和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采用了苏美尔诸神,并通过对他们的故事进行补充和修改而使他们成为自己的神。有时,这些变化会扩展或延续较旧的故事,但通常不同时代的不同抄写员只是为了适合他们的目的而重新编写故事。

从伊利尔日期崇拜早期王朝时期我(ç2700至00年BCE)在尼普尔,坚决从阿卡的时间帝国(2334 - C 2083 BCE),直到他被吸收和同化于神马杜克在巴比伦的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公元前 1792-1750 年)。然而,即使在那之后,他仍然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继续受到广泛的尊重,因此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的不同故事应该以不同的特征和细节描绘他也就不足为奇了。数百年来,他作为至高神的重要性体现在他在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所扮演的角色中。

恩利尔和宁利尔

在被称为恩利尔和宁利尔的早期神话中,恩利尔被视为在人类被创造之前居住在尼普尔市的年轻神灵。Nippur 是这个故事中众神的城市中心,受神圣法律管辖。Ninlil(也被称为 Sud)是一位年轻而美丽的女神,她被 Enlil 所吸引,就像他被她一样。Ninlil 的母亲Nisaba(写作女神和众神的抄写员)告诫她不要去河里洗澡,并鼓励年轻的 Enlil 前进,警告她不要失去童贞的危险。宁利尔无视这个建议,走到河边,被恩利尔引诱。她怀孕并生下了月神南娜。然后恩利尔必须前往尼萨巴,向她的女儿求婚。

在安苏神话中,恩利尔被视为王权的缩影,在更高的权力和凡人世界之间充当调解人。

之后,当恩利尔穿过这座城市时,他被其他神灵逮捕,因为他在仪式上不洁,并被从城市流放到了冥界。然而,对他的指控似乎与 Ninlil 的诱惑无关。Ninlil 也被逮捕和放逐,跟着他走出大门,但在他身后有一段距离。恩利尔与每个守门人或冥界的重要人物交谈,指示他们不要告诉宁利尔他去了哪里,如果她应该问的话。

然后他伪装成每个人,当宁利尔走近问恩利尔去了哪里时,他说他不会告诉她。Ninlil 向他提供 以获取信息,他同意了,尽管每次发生这种情况时,他都没有告诉她。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生出了神灵尼格尔,尼纳祖和恩比卢卢,诸神的战争分别愈合,和运河。然而,在其他神话中,这三位神明有着不同的父母,尤其是尼纳祖,更为普遍地称为治愈女神古拉之子。英雄神尼努尔塔有时也被描述为他们的孩子之一,但在最著名的神话中,他是宁胡尔萨格和恩利尔的儿子。

故事以恩利尔的男子气概而告终,这个神话被认为是为了庆祝地球的肥沃。这两个年轻的神灵不顾将他们分开的法则,联合起来创造生命,即使他们被放逐到冥界,他们也无法分开并继续创造行为。恩利尔作为不顾诸神的法则,追求自己的欲望的反叛者,在其他神话中变成了拥有神法之力,判断力不容置疑的权威。

恩利尔和安苏鸟

在安苏的巴比伦神话(公元前 2 千年早期)中,恩利尔被视为持有命运石板的至高神,这些神圣的物品使至高神的统治合法化并掌握着众神和人类的命运。学者 EA Wallis Budge 讲述了一个版本的神话:

祖鸟[又名安祖],风暴和暴风雨的象征,是邪恶之神,与“命运碑”的持有者恩利尔开战,从而统治了天地。祖觊觎此碑,立志取而代之。祖看准了这个机会,一天早上,恩利尔摘下王冠,将它放在架子上,用清水洗脸时,祖从他手中抢过牌位,带着它飞入山中。阿努号召诸神出征祖,夺走他的牌位,却被一通拒绝,天地大乱。(111)

在这个特定版本的神话中,英雄 Lugalbanda 取回了石板,而在其他神话中,冠军是 Ninurta 或 Marduk。然而,在每个版本中,恩利尔都被显示为合法的众神之王,被命运石板授权行事,并得到至高无上的神阿努的全力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恩利尔被视为王权的缩影,在更高的权力和凡人世界之间充当调解人。即便如此,即使是恩利尔也可能会过得很糟糕,失去耐心,这在被称为“阿特拉哈西斯”的大洪水神话中有所记载。

阿特拉西斯

在The Atrahasis(公元前 17 世纪)中,上古诸神过着悠闲的生活,同时强迫年轻的诸神完成维护宇宙的所有工作。年轻的神明没有自己的时间,所以恩基建议他们制造一些可以为他们工作的低等生物。当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来制造这些新生物时,We-llu(也称为 llawela)神自愿被献祭并被杀死。母神宁胡尔萨格将他的肉、血和智慧揉合成泥土,创造了 14 个人:七男七女。

这些新生物被放置在地球上,起初,它们的表现与众神所希望的完全一样;他们负责维护土地的所有工作,并为感谢他们的生命而向众神敬拜和献祭。然而,这些生物变得异常肥沃,很快就会有成百上千的数量,而且它们不断繁殖并开始变得越来越响亮,并在它们之间引起越来越多的问题。

恩利尔终于无法忍受噪音,决定减少人口。他给人们带来了干旱、瘟疫和饥荒,但每次他们向他们的创造者恩基求助时,他都会秘密地告诉他们如何拯救自己并恢复地球的平衡。恩利尔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因为不知何故,他针对这些生物发送的一切似乎只是帮助它们更丰富地繁殖,因此他决定用大洪水将它们全部摧毁。

他说服其他众神相信他的计划的必要性,并将其付诸实施。Enki 不同意,但一旦颁布 Enlil 的法令,便无能为力。恩基前往地球,向圣人阿特拉西斯耳语,告诉他即将发生的事情,并告诉他建造一个方舟并将每种动物中的两只装入其中以拯救他们和他自己。Atrahasis 照他所说的去做,洪水来了,地球上的生命被摧毁了。

恩利尔几乎立刻就对他的决定感到后悔,众神为他们的生物的逝去而悲痛,但他们都无法对这种情况采取任何措施。恩基然后告诉阿特拉西斯打开方舟并向众神献祭,他这样做了。献祭的芬芳传遍了天堂,恩利尔虽然只是对他的洪水感到不安,但对人类以某种方式幸存下来感到愤怒。他转向解释自己的恩基,并邀请众神与他一起接受牺牲。

在他们进食时,恩基提出了一项新计划,通过该计划,他们将创造出生育能力较低且寿命较短的新生物,恩利尔表示同意。人类被创造来体验不育、死亡和对他们生存的日常威胁。虽然恩基被视为造物主,但由于人类是他的想法,没有恩利尔的同意,任何事情都不能进行,因此他被视为伟大的男人和女人的父亲。

与马尔杜克的崇拜和同化

当恩基的儿子巴比伦神马尔杜克成为至高无上时,恩利尔在汉谟拉比统治期间继续受到崇拜。埃努玛·埃利什(Enuma Elish)的英雄马尔杜克(Marduk)被描绘为击败混乱的力量,创造了人类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并建立了法律和农业。恩利尔(以及恩基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被吸收到马尔杜克身上,马尔杜克随后不仅成为巴比伦人的众神之王,而且作为亚述人阿苏尔的儿子。

从早期王朝时期到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恩利尔在他位于尼普尔的神庙中受到崇拜,尼普尔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最重要的宗教场所,除了埃利都(与恩基有关)。据学者杰里米·布莱克 (Jeremy Black) 称,恩利尔是如此强大和令人敬畏,以至于“其他诸神甚至可能不会看到他的光彩”(76)。他的崇拜从尼普尔向北传播到阿卡德和整个苏美尔,在基什、拉加什、巴比伦和其他城市都有寺庙。与其他美索不达米亚诸神一样,恩利尔的崇拜集中在为社区服务的寺庙和寺庙建筑群。

没有寺庙服务,正如今天人们所理解的那样,但寺庙仍然是每个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会通过祈求或感谢礼物来崇拜恩利尔,神的雕像和内殿将由大祭司照顾。按照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惯例,只有大祭司才能进入神的面前或在寺庙中与他交流,大多数人与他们的神的互动是通过家庭或公共节日的私人仪式进行的。

恩利尔被马杜克吸收后,他的崇拜就下降了,但他仍然在许多城市的神殿中受到尊敬,甚至在巴比伦,据了解恩利尔和阿努心甘情愿地将他们的权力和祝福授予马杜克。在新亚述帝国时期(公元前 912-612 年),当阿苏尔、马尔杜克和纳布神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神灵时,恩利尔的神庙仍然活跃。根据学者亚当斯通的说法,“恩利尔的力量被清楚地记住,因为即使 [这些神] 被称为‘亚述恩利尔’或‘众神的恩利尔’”(2)。

公元前 612 年亚述帝国灭亡后,恩利尔遭受了许多与亚述统治有关的美索不达米亚诸神的命运:他的雕像被摧毁,他的寺庙被洗劫一空。像马尔杜克这样在人们心目中成功超越了与亚述联系的众神继续存在,并将恩利尔的品质转移给年轻的神,恩利尔以这个名字幸存下来,直到公元前。公元前 141 年,那时对马尔杜克的崇拜已经下降,恩利尔被遗忘。

瑞典历史学家安德松说:“瑞典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帝王史。”不可否认的是国王在瑞典历史上,尤其是在中近代历史中曾起过重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古斯塔夫·瓦萨是现代瑞典的缔造者,是他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世袭的瑞典封建王国;其孙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使瑞典成为欧洲强国;卡尔十四世则是瑞典现行的和平中立政策的奠基人。王族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瑞典的历史。

早期历史

(8-12世纪)的瑞典仍停留在欧洲大陆古代的氏族社会里,实行长老议会制,但本质上属于原始部落民主制。据说那时海盗被捕后,人人都说他们自己是首领。史学家认为,他们集体行动的各种事项也许确是经全体成员讨论决定的。瑞典人至今仍为其海盗时期振奋人心的历史而骄傲。

据可靠文字记载,瑞典各地从9世纪起就建立起三级公民大会制度:村民大会、教区大会和省级大会。各级公民大会按期召开,讨论和决定各自范围之内的事,如订立村约民规、解决纠纷,决定何时播种、何时收割、何时海盗船出海等。省级公民大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选举或废黜国王。

埃里克·塞盖尔斯萨尔(“常胜国王”)也许是瑞典历史上第一个被当时大部分地区首领承认的国王。据说他在塞格图纳建城,于公元985年左右在乌普萨拉附近大败入侵海盗而一举成名,继而南征,迫使哥特兰、丹麦臣服。他和他的后代统治瑞典一百多年。

中古时期的瑞典人信奉传说中的神明奥丁。他们认为国王是奥丁的后代,是神子,因而王权是神圣的,国王只能由王族里的人担任。但王权不是绝对的,不是世袭的。王位空缺后要由省级公民大会在数个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中选举产生。国王不能独继专行,而必须服从公民大会决议。冰岛史学家斯图尔鲁松对1030年在乌普萨拉举行的一次公民大会有段生动的记载。

当时挪威与瑞典发生冲突。挪威国王哈罗德提议谈判解决纠纷,而瑞典国王埃立克松则要用武力决一雌雄,并准备发动战争。他的好战态度遭到其他家族的强烈反对。在公民大会上托尼发言,警告国王说:“如果你不按我们的要求办事,我们决不容忍你这个无法无天的捣乱鬼,我们将与你为敌,并且杀掉你。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做的。在姆拉坪已经有5个像你一样傲慢的国王被丢进了井里。好啦 ,快回答,你究竟何去何从?”与会者以热烈的喝彩对发言人表示支持。国王当即表示服从大众意志。他承认国王历来是与农民一起并且按照农民的意愿来治理一切(此处的农民实际上在当时属于当地的地主阶级)。

直到中世纪末瑞典的版图还几乎是长方形的:从南部卡尔马,到北方拉普人集居的丛林地区,从西边的约塔河畔的勒德瑟,到东部与沙俄接壤的维堡,全国分成20个区。各区以森林、山岗、湖泊为自然疆界,地理上、经济上自成一体。南部和中部土地肥沃,是最重要的农垦区;北部为森林区。十三世纪前国王多居南方的哥特兰岛,他的王权实际也只限于哥特兰岛及其附近地区。只有当国王一年一度去各地巡狩时,才显示他是全国的主宰。平时各地区首领是当地的实际统治者。不过国王在这些地区设一侯爵,为其代表,侯爵拥有兵权,统率他所辖之军队(称之为leding,即海盗时期沿袭下来的军事组织),因而国金有权调动一定数量的战船厂,控制波罗的海的海岸。

1125年埃立克家族的第12个国王被谋杀,各路诸侯揭竿而起,自立为王。这种混乱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1245年贝尔格尔伯爵执掌大权,成为摄政王,群龙无首的状态方告结束。贝尔格尔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和平法令、教会政策、行政管理等一系列法规都是他执政时制订的。他将首都从被烧毁的塞格图纳迁往斯德哥尔摩,是斯德哥尔摩的缔造者。他也是瑞典历史上最后一个侯爵(Jarl)因为从他以后侯爵均改为伯爵(Hentig)。其长子瓦尔德马尔1250年被选为国王。1274年他与弟妹珠达通奸,事发后被迫去了罗马,次年回国,但被胞弟马格奴斯战败,投入监狱。马格奴斯于1275年当选为国王。

贝尔格尔的子孙统治瑞典长达140多年,直到其末代国王阿尔布雷克特与贵族和地方官吏矛盾激化,终被废黜,瑞典贵族迎奉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为瑞典女王。瑞典、丹麦、挪威于1394年在瑞典南方城市签订“卡尔马联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丹麦、挪威、瑞典遂统一起来,同属丹麦女王统治。“卡尔马联盟”延续一百多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颇有雄才大略。但她的后代运远远没有她的才干和威望,统治手段简单,与瑞典矛盾日趋尖锐,最终导致战争。 16世纪成为瑞典霸权时代的开始。

古斯塔夫·瓦萨,又称古斯塔夫一世(1523-1560)。生于瑞典的瓦萨家族(瓦萨(瑞典语:Vasa、波兰语:Waza、立陶宛语:Vazos)是瑞典贵族家族,历史可追溯至14世纪,直至17世纪消亡。最早有记载的家族成员是尼尔斯·克提松(Nils Kettilsson),1355年时三王冠宫的侍卫官。“瓦萨”之名最先于16世纪末出现,得名自其家族纹章──Vase(禾束)),1517年参加了反丹麦统治的斗争,1518年战争失利后被作为人质带到丹麦,次年逃回。1520年11月丹麦人在瑞典制造了“斯德哥尔摩血案”,杀死瑞典贵族、教士、市民约100人,成了瑞典独立运动的导火线。1521年在达拉纳郡领导民众起义,1523年打败丹麦占领军,被推选为国王,建立了瓦萨王朝。为巩固统治和度过财政困难,采取的措施有:镇压大贵族反抗,废除他们的封地、采邑,向地方派出官员,直接听命于中央;1527年任用路德派教士进行宗教改革,没收教会土地、城堡,解散教会军队;1544年宣布废除君王选举制,代之以世袭制。去世前全国2/3的土地直属王室所有,为瑞典封建君主专制的发展和不久后称霸波罗的海地区打下基础。

古斯塔夫一世逝世后,由于王位继承的问题,王国内部爆发内战。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f Adolf,1594—1632年)瑞典国王,统帅。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瓦萨王朝创立者古斯塔夫·瓦萨之孙。1610年随父出征,与丹麦作战。1611年继位。1612—1613年与丹麦军队作战失败,被迫割地求和。1614—1617年率军对俄国开战,取得胜利,获得芬兰湾周围土地。后进行军事改革,实行普遍征兵制,建立战斗力强大的常备军,精简军队编制,改善武器装备,使炮兵变成独立兵种,并使其与步兵、骑兵和后勤兵密切配合,采取灵活的线式战术。1621年发动历时八年的对波兰战争,接连获胜,几乎全部占领波罗的海沿岸。1630年率军参加三十年战争,深入德意志腹地。1631年在布莱登菲尔德战役中击败蒂利率领的神圣罗马帝国军,获“北方雄狮”称号。次年在列克河之战再次击败蒂利,攻占纽伦堡,进逼慕尼黑。同年11月16日在吕岑会战中击败波西米亚将领华伦斯坦率领的帝国军,但本人亦阵亡,终年38岁。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对外战争胜利,基于他国内改革的巨大成就。他从组织上、训练上、战术上对军队进行一系列改革,将只有90万人口的农业国建设成一部强大的战争机器,拥有欧洲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他发动政治改革,健全政府机构,因而他驰骋在德国战场时,国家管理仍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他进一步明确“等级议会”职能,确定贵族的领导地位,创建了最高法院,完善全国行政区域划分,使中央、地方畅通无阻。他创建的大学预科班沿用至今。其本人被视为瑞典历史上最杰出的国王。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三十年战争中的吕岑会战中阵亡后,其6岁的独女克里斯蒂娜·奥古斯塔便以假定继承人的身份继承了王位,此时国政由国内的实力派贵族执掌。1644年,克里斯蒂娜·奥古斯塔正式登基,但依照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的遗嘱,她以瑞典国王而不是女王的身份就位。1654年,由于宗教信仰问题(她本人是天主教徒,瑞典则是一个路德派教徒国家)在国内贵族的压力下,她将王位让予表兄莱茵-普法尔茨的卡尔·古斯塔夫·冯·普法尔茨·茨维布吕肯。其本人离开瑞典,公开皈依天主教,在罗马终其余年。随着其逊位,德意志的莱茵-普法尔茨王朝开始了统治。

从1654年起,执掌瑞典宫廷的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莱茵-普法尔茨的选帝侯头衔的拥有者——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其中以卡尔十世、十一世和十二世为代表的国王积极对外扩张,同时进一步强化国内封建专制统治。其中以卡尔十二世为代表,在位期间热衷于对外战争,在英国支持下,瑞典与沙皇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而展开著名的大北方战争,1700年卡尔十二世亲率瑞军在纳尔瓦战役中击败俄军,1701年在里加战役中击败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曾短暂地取得了波罗的海的霸权,并企图深入乌克兰,试图肢解俄国,但在1709年乌克兰的波尔塔瓦战役当中,孤军深入的瑞军被击败,损失惨重,(战役前夕,卡尔十二世试图亲自带队驱赶俄军的哥萨克侦察兵,结果中枪落马,不得不将指挥权交给元帅乌尔利卡·埃利诺拉)卡尔十二世仅率1000余人逃往奥斯曼帝国。此战不仅是俄国迈向帝国的标志,而且也是瑞典失去波罗的海霸权的标志。

在伊斯坦布尔期间,他怂恿奥斯曼苏丹对俄宣战。1711年7月,俄国在进攻奥斯曼帝国的作战中失败,以归还亚速、允许卡尔十二世过境回国为条件,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停战协定。一蹶不振的卡尔十二世因此得以返回瑞典。

卡尔十二世回国后实行改革,企图恢复国力,但彼得一世没有给他喘息时间,俄军在1713—1714年连续发动了对瑞典的陆海进攻,迫使瑞军撤出了芬兰。1718年,卡尔十二世率军进攻挪威,12月在作战中死去。

1772年,奥尔登堡王朝的古斯塔夫三世发动“不流血政变”夺回王权。古斯塔夫三世是瑞典历史上褒贬最多的国王之一。他梦想重振王室雄风,恢复瑞典昔日大国地位,但他生不逢时,国力衰败和国库的空虚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美梦。他试图这行某些改革,如货币改革、土地改革(农民可以买卖土地)、废除苛刑、提倡新闻自由等,伏尔泰、卢梭等大思想家为此也曾为他喝彩,但他的改革有始无终,一一流产。他一度鼓吹新闻自由,很快又亲手将它扼杀。他被暗杀后,贵族派重新操纵实权,并通过1809年宪法,对君主权力作了明确限制。王权从此直线下降。

宪法颁布后,正值卡尔十三世在位,由于这位国王没有子嗣,王位自然要旁落他人。1810年,在大臣卡尔·奥托·莫尔奈(Karl Otto Moumlrner)的策划下,法国元帅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在8月被选举为亲王和摄政。10月,改信路德教并在瑞典登陆,统帅瑞典军队。11月,被卡尔十三世收为养子,并更名为卡尔·约翰。

他努力使瑞典保持中立(尽管与英国进行名义上的战争),并竭力反对拿破仑一世的大陆封锁政策,不爽贝尔纳多特的拿破仑派布律纳元帅于1812年1月占领了瑞典占据的波美拉尼亚。导致贝尔纳多特正式加入反法联盟。1812年4月同俄国结盟,他写信给拿破仑:“政治上不存在友谊和仇恨。除命运之神的命令外,对祖国没有任何义务”象征两人的决裂。

1813年3-4月同英国和普鲁士结盟。在1813年5月的“莱比锡战役”中,率领瑞典远征军进入德意志北部参战。

他把因为和拿破仑意见不和而把流亡美国的法国名将莫罗请来担任沙皇的首席军事顾问,并根据法军的特点,和莫罗建议联军专门攻击法国元帅们指挥的部队,当拿破仑赶来时,便撤退;(后来的特拉成堡计划)这个建议奠定了1813年莱比锡战役的胜局。

8月23日, 贝尔纳多特指挥反法联军北路军团(普军73万,俄军29万,瑞军39万)在大贝伦打败乌迪诺元帅的6万法军,将其驱逐到柏林以南;9月6日又在邓尼维茨大败内伊元帅。

10月16-18日,贝尔纳多特继续指挥北路军团参加莱比锡会战,他说服萨克森人叛变,从而严重打击了法军的士气,让其崩溃。

1813年12月-1814年1月入侵法国的盟国丹麦,签订《基尔条约》,把原属丹麦的挪威割让予瑞典。挪威反对与瑞典合并,5月17日制定宪法,自行宣告独立。卡尔·约翰劝降无效后,7月26日挥兵入侵挪威,8月14日就迫使挪威签订《莫斯条约》,同意与瑞典成立瑞典—挪威联合王国。这是瑞典至今最后一场战役。尽管后来又参加了1814年法国战役,不过作用不大。1818年,卡尔·约翰正式登基,称卡尔十四世·约翰,建立了延续至今的贝尔纳多特王朝。卡尔十四世此人在位期间政治上反动保守,喜好铁腕政策,大肆镇压国内起义运动(尤其是挪威的反抗运动。讽刺的是,贝纳尔多特年轻时自诩为共和派,并在手臂上刺有“暴君亡”的字样)。但由于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战争,19世纪初的瑞典已穷困不堪,为了生存极需要和平。在卡尔十四世的统治期间,一向好战的瑞典远离战事,恪守中立。也就是从那时起,瑞典再也没有卷入过任何战争。 1866年“议会改革”是瑞典历史的分水岭。随着贵族阶级控制的“等级议会”解体和上下两院的建立,贵族渐渐让位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国王古斯塔夫五世曾为夺回王权作了最后尝试。他选择国防问题为突破口,主张加强军事力量在群众集会上大喊“我的海军……我的陆军……”结果自讨没趣,被社会民主党和自由党击退。国王从此再不过问政治,国家大事全凭政府处理。1975年议会通过新宪法,替代沿用了一个半多世纪的1809年宪法,明确国王只是象征性国家元首,不再拥有任何政治权力。1980年代以前瑞典废除君主的呼声时有所闻,近年来已绝于耳。但由于传统政治格局尚难撼动,因此主张废除一般认为只要王室成员(尤其是君主本人)循规蹈矩,王室当安然无恙。因此对王室存亡威胁最大的是王室自己。

但是在二战时期,瑞典王室贵族和政府都与纳粹有着广泛的联系。

尽管总体来说,瑞典的中立除经济活动外无可指责。它为盟国情报人员和丹麦、挪威的抵抗组织提供了活动方便,还接收了绝大多数丹麦犹太人前来避难。瑞典红十字会在战争期间为欧洲难民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另一方面,瑞典是纳粹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其优质铁矿砂(可以生产出高级合金钢)对德国的国防生产尤其重要,希特勒甚至为此推迟了对西欧的入侵,首先占领了丹麦和挪威以确保铁矿砂的运输安全。瑞典在二战中以中立身份保护自己的安全时,不能不时常想到这一点:丹麦和挪威也曾是中立国。只要希特勒觉得有战略上的需要,随时可以入侵瑞典。  瑞典轴承公司(S&K Bearings)是与纳粹勾结最密切的瑞典公司之一,向德国出口了大量滚珠轴承。由于美国同样依靠S&K公司的轴承,这就又给美国出了个难题。如果对S&K公司及瑞典施加制裁,极可能引起S&K的报复,限制对美国轴承的出口,并中断军需品生产。第二个选择是在战争中夺取S&K的工厂。可是这样做只会促进罗斯福的评论家们对现今政府内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日益猖獗的指责。剩下的最后一个选择是让S&K公司继续正常运营,这也是美国政府最后决定采取的措施。这样,无论谁赢得这场战争,通过向双方提供轴承,S&K都会是最后的赢家。  还有许多家其他瑞典公司与纳粹之间有贸易往来,并从中获利。其中瓦伦堡家族旗下的“斯德哥尔摩私人银行”(SEB,Stockholm Enskilda Bank)与纳粹关系最密切。与一家外国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将更有利于纳粹借贷或洗钱。据“安全港计划”的档案显示,美国已经追踪调查瓦伦堡家族与纳粹之间的活动很多年了。1945年2月,在摩根索写给新国务卿斯退丁纽斯(Edward Stettinius)的信中,指控SEB正在无需担保的情况下提供给纳粹大量贷款,并帮助德国资本家在美国的工业界秘密投资。而且还不断与大批的黑市外汇交易案有牵连。摩根索认定瓦伦堡家族的族长、瑞德长期合作贸易委员会会长雅各布·瓦伦堡是纳粹坚定的拥护者,他在1944年曾经将在汉堡的一个瑞典工厂卖给德国人来换取黄金。他弟弟马尔库斯·瓦伦堡身为英瑞贸易合作会会员,也并非真正支持盟国。瓦伦堡家族在轴心国和盟国之间扮演着双重角色,就像S&K公司一样。  1944年,英国和美国开始将瑞典列入“安全港计划”。英国只要求限制瑞典的黄金买卖,而美国希望把其他资产交易也包括在内。为了使瑞典能与之合作,美国以签订战后贸易协定为吸引条件。瑞典国会表示支持该计划。从1945年2月起,瑞典开始清算其黄金和外汇,以查出其中有多少与纳粹有关联。1945年夏,瑞典通过了多项决议,控制德国资产:通过限制其买卖和分散转移;将审查范围扩大至所有类型的资产。1946年1月,在盟国的督促之下,瑞典将法律规定的审查范围扩大至德国下属的子公司。1945年11月,瑞典发给美国财政部一份关于黄金交易的报告。从该报告中,财政部断定瑞典接受了纳粹从比利时掠夺的价值2270万美元的黄金,后来经过再次审核,这个数额降至1700万美元。  1946年2月11日,美国驻瑞典大使馆通知瑞典政府,瑞典应将在其境内的德国财产所有权交给盟国驻德占领军当局,并邀请瑞典代表团前往华盛顿商讨此事。瑞典对此极为关注,同意参加会谈。4月5日,瑞典通告美国使馆,盟国的要求必须交由瑞典国会讨论,而且很可能该条款会被否决,因为盟国的要求不符合国际法,侵犯了私有财产权。此外瑞典还要求解除其在美国对其资产的冻结。并且要求可以检查在德国境内的瑞典资产。可是盟国并未同意。5月29日,正式谈判在华盛顿举行。美方代表团的领导是美国国务院经济安全局副局长鲁宾(Seymour Rubin),瑞典代表团由松德斯特鲁姆法官(Emil Sundstrom)领导。  瑞典从一开始就承认替纳粹藏匿资产使其用于纳粹复兴是非法的行为,但争论在于盟国要求接管纳粹资产的合法性。经过激烈的争论,双方最终在7月18日达成一致。据估算,在瑞典有378亿克朗(9070万美元)的德国资产。瑞典同意作如下分配:1、5000万克朗(1250万美元)的德国财产交给国际难民委员会(即后来的国际难民组织);2、7500万克朗(1800万美元)扣除英、法、美三国的赔款份额后交给盟国赔偿委员会;3、15亿克朗(3600万美元)的德国财产用于援助德国,预防疾病和动乱的发生。剩下的用于盟国从瑞典及其他国家购买必备品,以恢复德国经济。此外,该协定还允许瑞典派一个代表团前往德国的英、美、法占领区,接收瑞典在德国的资产,将瑞典在美国价值约2亿美元的资产解冻,并同意将瑞典公司从贸易黑名单上除去。盟国保留向瑞典索要德国政府在瑞典财产的权利。  协定要求瑞典赔偿的数额为755532664公斤纯金(价值约810万美元),恰与德国运到瑞典的比利时国家银行黄金数额相等。协定还同意,对于德国通过瑞典国家银行(Riksbank)转移到其他国家的第三国黄金,不要求瑞典政府赔偿。  1946年,瑞典正式认可了该协定。但此后不久,盟国又向瑞典提出赔偿要求——638块纳粹从荷兰掠夺的金砖(价值约1000万美元)。瑞典对此提出异议,理由是这些黄金是1943年伦敦宣言发表之前得到的。而盟国认为协定应包括瑞典境内所有的被掠夺黄金。围绕荷兰黄金的争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1955年4月7日,瑞典向荷兰赔偿了6吨黄金,约合680万美元(1955年价格)。  在一份美国国会就瑞士银行与纳粹合作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揭露了瑞典另从德国那里接受了597吨黄金。新发现的黄金与纳粹从荷兰掠夺的黄金有相同的戳记。而战后瑞典只归还了荷兰和比利时共132吨黄金。此外还有6吨来源可疑的黄金,很可能来自集中营的受害者。该报告说,瑞典在道义上应该把这些黄金归还给犹太人,但在法律上没有义务。这份报告发于1997年。 当代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是贝纳多特王朝的第七位君主。1946年,小卡尔·古斯塔夫的降生曾令王室上下一片欢呼,因为他已经有了四个姐姐,王室急切期盼着一个将来能继承王室大业的男孩的出世。一年之后,卡尔·古斯塔夫的父亲不幸遭遇飞机失事身亡。尚在呀呀学语的卡尔·古斯塔夫便成为祖父古斯塔夫六世的法定继任人。为培养出一位合格的国王,祖父和母亲对他自幼年起就进行严格的教育。卡尔·古斯塔夫上的是公共学校。1966年中学毕业后,他在海军接受了两年军事训练,随后又进入陆军和空军受训,获得海军、禁卫军和空军军衔。接着,卡尔·古斯塔夫先后在乌普萨拉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国民经济、政治、社会学和历史,并在经济界、工业界、政府、发展援助和外交界进行了大量实习——这些当然是作为一个欧洲王室成员、特别是国王所必备的履历。

1973年,古斯塔夫六世驾崩,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正式登基即位。起初还有人怀疑,这位年仅27岁的年轻国王能否为瑞典民众所接受。这份忧虑被证明是多余的。在盛大、隆重的加冕仪式上,卡尔·古斯塔夫的一番话深入人心:“我的祖父被誉为现代君主的典范,他就是我的榜样。”

刚刚登基的古斯塔夫风华正茂,谁将成为这位年轻国王的王后,成为人们最关切的话题。1973夏天,在一幅摄于厄兰岛的照片上,人们注意到,在卡尔十六世身边站着一位黑发女子。这位陌生的美貌女子便是西尔维娅·索莫拉特,一个巴西和德国混血儿。西尔维娅出生于海德堡,父亲是德国商人,她在巴西圣保罗长大,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完成学业。1963年,她进入慕尼黑一所翻译学校就读,在这里,极富语言天赋的西尔维娅熟练地掌握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毕业后在阿根廷驻慕尼黑总领馆工作了两年。1972年,西尔维娅受聘担任慕尼黑奥运会外事接待处负责人,她的任务之一是接待出席奥运典礼的各界名流。卡尔·古斯塔夫也在其中。显而易见,两人一见钟情。瑞典国王后来也承认:“我们碰撞出了火花,它随即蔓延无边。”

然而,这段王子与灰姑娘式的恋情招致了重重指责和非难。王室认为国王与平民女子交往有失身份,新闻界更是将其当成丑闻大肆渲染。古斯塔夫和西尔维娅为了相见,不得不乔装打扮以掩人耳目。日久天长,这段美好但沉重的恋情令西尔维娅感到厌倦,瑞典国内也有反对势力藉此酝酿逼古斯塔夫退位。处于取舍之间的古斯塔夫没有犹疑不决,他毅然向西尔维娅求婚。西尔维娅担心瑞典人难以接受一个德国女子做他们的王后,古斯塔夫的回答很简单:“他们不接受你,我就退位。”纯真的爱情冲破了瑞典传统法律禁止王室与平民通婚的羁绊,1976年,卡尔·古斯塔夫和西尔维娅正式订婚;三个月后,这对新人在斯德哥尔摩主教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新闻界向西尔维娅提问:“嫁给一位国王是不是决心难下?”年轻的新娘款款答道:“这和是不是嫁给国王无关,而是要嫁给一个你真爱的人。”

王室和瑞典人不无惊奇地发现,这位平民出身的王后无论在何种场合,都是那样雍容大方,举止从容。得益于深厚的语言功底,西尔维娅能毫不费力地和任何人交流。难能可贵的是,进入王宫的西尔维娅仍保持着朴素的本色,在隆重的宫廷外交场合,她是风姿绰约的王后;回到家中,她是贤良温存的妻子和母亲。身边多了年长三岁、典雅成熟的王后,年轻时浮华有余、严肃不足的古斯塔夫在婚后也渐渐庄重沉稳起来。瑞典人对他们的王后推崇备至:“西尔维娅是我们从德国获得的至宝。”

国王和王后喜好平静自由的生活。他们虽身处王宫,但凡事尽力自己动手,极少用人。他们经常带上孩子去自家经营的农场中耕种劳作,冬天一道去滑雪度假。三个子女维多利亚公主、卡尔·菲利普王子和玛德琳公主自幼接受平民化教育,与普通人家孩子无异。按照瑞典新颁布的法律,国王的第一个孩子是王位继承人,长公主维多利亚因此成为女王储。生长在主张平等自由的现代瑞典,这位未来瑞典女王的将来会是美好和富有时代气息的。

狐妖小红娘一共有13篇。

1、第1册:呆萌萝莉苏苏不满被姐姐们逼婚,负气离家出走誓当真正涂山小红娘!从天而降的苏苏砸晕征婚少年白月初,竟以糖果为盟轻松得到完成红线任务的帮手!西西域沙狐皇子与军娘前世今生的回忆开启。

2、第2册:呆萌苏苏与糖果控白月初首次合作牵红线,却遇求财不惜卖子的老爸白道长来搅局!经过昂贵的忆梦锤的不断的敲打,转世王子妃厉雪扬渐渐忆起前世与梵云飞的点滴过往!富二代王大少爷却在此时对厉雪扬展开追求攻势。

3、第3册:医生错喝消毒水,厕所水管突爆,老师带丢了学生……厄运以厉雪扬为中心笼罩了整个城市!烧钱的王家少爷在病房里挑起多人大混战,前世军娘想起悲伤的一百次被求婚,而和白月初面对面被绳索绑在一起的苏苏

4、第4册:月啼族家主月啼暇重金寻找转世恋人,对象居然是白月初从小到大的死党胡尾生!富家女出手阔绰惊呆穷道士,白月初无节操卖好友模式全开啦!可忆起前世的男主为何誓死拒绝续缘呢?

5、第5册:在白月初的帮助下,苏苏完成了两个红线任务,得到了狐妖红线仙专属天书!可是不知为何,这本天书成为众人争抢的目标,其中也包括王富贵的前世恋人和苏苏的大姐雅雅。

6、第6册:王权富贵和清瞳的前世情缘揭晓!小蜘蛛受尽磨难也执着续缘的原因,王富贵一被呼喊全名就迫不及待掏钱包的原因,所有人马都来到涂山境界的原因,一气道盟与涂山的暧昧纠结的协议产生的原因,都起源于王权富贵万箭穿心的那一天啊……

7、第7册:忆梦锤除了能唤醒男女爱情,还可以敲打男男。白月初和王富贵被证实前世是东方兄弟,万剑插身换来脱离王权之家。涂山二姐妹大手笔重现军娘劈楼场景,只为白月初再吻一次苏苏。 

8、第8册:南山巫女精养食妖蛊控制白月初,却被涂山雅雅反操控,让白月初再次吻上苏苏。但众人期待的一幕并未出现……还令魔化的白月初抢占先机伤害了苏苏。

9、第9册:五百五十年前……虎鹤双仙、玉面风君同时追杀小月初,幸得涂山境内红红庇护,小月初甘当“低等下人”,在涂山安全生存,直到——金面火神大人进犯涂山。东方家族大秘密在此揭秘!

10、第10册:苦情巨树下,月红以白月初的眼球起誓续缘。觊觎虚空之泪的黑狐计划落空。当年求雅雅关注而不得的白狐弟弟带北山妖帝前来大战,容容被困、雅雅受伤、苏苏被控制强袭白月初……涂山真的即将沦陷吗。

11、第11册珍藏版:涂山大战,一触即发!毕竟小蠢货那种免费饭票,再找一个太难了,已经突出重围的白月初决定返回战场探望苏苏……红红被困梦境难忘恩情,月初竭力唤醒红红换回苏苏,揭晓东方月初当年七夕浪漫告白惨收。

12、第12册珍藏版:《相思树下》第12册故事对应月红篇的结局和千颜篇的开启,讲述白月初和苏苏帮助北山妖帝和前世公主成功续缘后,两人大婚现场双双逃婚,只为帮苏苏先实现人生梦想——成为优秀的红线仙。

13、第13册珍藏版:他,本性善良却因不懂人世规则而恶贯满盈;她,是为专职抓捕他而来的DI一女捕快。他为了她,改邪归正,用天罗地网自戳琵琶骨;她为了他,巧妙隐瞒,在涂山苦情巨树前许下来世誓言。

扩展资料

《狐妖小红娘》是庹小新创作的连载于腾讯动漫的漫画作品。单行本由中国文史出版社、长江出版社出版 。作品亦改编为同名动画、游戏。 漫画主要讲述了以红娘为职业的狐妖在为前世恋人牵红线过程当中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神秘的故事。

《狐妖小红娘》漫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古典神话。小新认为,爱情是文艺创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他把从角色中感受到的情绪用自己的理解展现出来,再加上中国神话,就创作出了《狐妖小红娘》这个“玄幻搞笑纯情虐恋”的故事。

参考资料:

—《狐妖小红娘》

《奥德赛》(希腊语:ΟΔΥΣΣΕΙΑ,转写:Odýsseia)又译《奥狄赛》、《奥德修纪》、或《奥德赛飘流记》,与《伊利亚特》并称古希腊最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统称《荷马史诗》。《奥德赛》延续了《伊利亚特》的故事情节,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这部史诗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是除《吉尔伽美什史诗》和《伊利亚特》外现存最古老的西方文学作品。一般认为,《奥德赛》创作于公元前8世纪末的爱奥尼亚,即希腊安纳托利亚的沿海地区。

《奥德赛》共12000多行,也分为24卷。诗人把俄底修斯的10年海上历险,用倒叙的手法放在他临到家前40多天的时间里来描述。这10年惊心动魄的经历,包含了许多远古的神话,反映出经幻想加工过的自然现象以及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和胜利。第9卷中所写的俄底修斯用计制胜巨人族波吕斐摩斯的故事,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将士们纷纷回到故乡,只有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未归。当初,奥德修斯率自己的船队离开特洛伊后,先到了喀孔涅斯人的岛国,遭到当地人的袭击。又漂流到另一个海岸,一些船员吃了“忘忧果”之后,便流连往返,不想再回家了。于是奥德修斯便把这些船员绑在船上继续前进,不久到了游牧巨人的海岛,被囚在吃人的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山洞里,他残忍杀害了奥德赛6个队友,独眼巨人是波塞东的儿子。奥德修斯用一根削尖了的巨大木头刺瞎了巨人的独眼,把活着的同伴一个个缚在公羊的肚子下面,逃出了洞口。

从此海神便同他作对,一路兴风作浪,存心害人。他们逃到了风神岛,风神送给他们一个口袋,可以把所有的逆风都装进去,这样便能一帆风顺回家了。不料当船快行驶到家时,众水手以为口袋里面装的是金银财宝,乘奥德修斯睡觉时打开了口袋,结果各路风神倾刻呼啸而至,又把他们吹到风神岛。风神拒绝再次帮助他们,他们任凭船漂流到巨人岛。居住在这里的巨人们用巨石击沉了船队的11条船,而且还凶狠地用鱼叉捕捉溺水的人充饥。奥德修斯所乘坐的船因为没有靠岸而幸免于难,他带领水手们来到了魔女喀耳克的海岛上,喀耳克把他的一些同伴变成了猪,由于神的保佑奥德修斯战胜了魔女,并受到魔女的款待。为了打探回家的道路,他在魔女的帮助下游历了冥府,从先知忒瑞西阿斯的预言中得知了自己的未来。

接着奥德修斯遇到了许多旧时战友的亡灵,并与阿伽门侬,阿喀琉斯的幽灵交谈。之后他们继续航行,顺利地通过了以歌声诱人的妖鸟岛。从海神怪斯库拉那里和大旋涡卡律布狄斯中经过时,奥德修斯又失去了六个同伴。在日神岛上,由于同伴不顾奥德修斯的警告,宰食了神牛,激怒了宙斯,宙斯用雷霆击沉了渡船。大多数人因此丧命,他只身被冲到卡吕普索的岛上,并且被软禁了七年。

与此同时,百余名贵族子弟盘踞在奥德修斯的宫殿里,向他美丽的妻子珀涅罗珀求婚。他们终日宴饮作乐,尽情的消耗他的家产。珀涅罗珀始终忠于自己的丈夫,为拒绝求婚者她借口要为公爹准备殓衣,等她布织好后她才可以改嫁。于是她白天织,晚上拆,这样往返重复,以此来拖延时间。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受女神雅典娜的暗中指点,离家去寻找父亲。他先到皮罗斯找涅斯托,没有得到消息,最后在墨涅拉俄斯那里才知道奥德修斯还活着,在女神卡吕普索的岛上。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非常同情奥德修斯的遭遇,派了神使赫耳墨斯叫卡吕普索放奥德修斯回去。女神恋恋不舍地送奥德修斯乘木筏离开了海岛。奥德修斯在海上航行了17天,家乡的山峦已隐约可见,却不幸被波塞东发现,把他的木筏击碎。

奥德修斯在众神的帮助下,漂到了斯克里亚岛。国王的女儿瑙西卡遵照雅典娜的授意在海边洗衣,发现了奥德修斯,把他带回王宫,国王设宴招待他,席间歌手吟咏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其中也有奥德修斯本人的英雄事迹,他听后不禁掩面而泣。应主人的要求,他讲述了自己十年来的遭遇。国王阿尔咯诺俄斯听了奥德修斯的叙述,大为感动,派了一只船和许多水手送奥德修斯回国。雅典娜把奥德修斯变成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然后让他到牧猎人家里与儿子忒勒马科斯见面。忒勒马科斯向父亲讲述了家中的事情,父子俩共同商议了回家复仇的计划。第二天,父子相继回宫,衣衫褴褛的奥德修斯向求婚者乞求施舍而遭到侮辱。当晚,珀涅罗珀被告知奥德修斯还活着,而只有给奥德修斯洗脚的老奶妈从脚上疤痕上认出了主人。次日,奥德修斯在大厅中利用比武的机会杀死了所有的求婚者,一家人终于团聚。

《奥德赛》中的主人公奥德修斯是伊大卡岛的王。他聪明、勇敢、坚强而又善用计谋。在特洛伊战争中,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领袖。他曾多次献计,屡建奇功。

在《奥德赛》中,在与惊涛骇浪和妖魔鬼怪的搏斗中,也巧用智谋,勇敢地战胜了无数次艰险。困难吓不倒他,任何的荣华富贵,甚至爱情的诱惑也动摇不了他。鼓舞他战胜困难的是他对部落集体和对妻子的深厚感情。

他曾对卡吕浦索仙女说:“……聪明的佩涅洛佩在身材和容貌上都比不过你;她不过是个凡人,你却长生不老。可是我还是天天怀念,想要回家,想看到还乡那一天,哪怕天神在葡萄紫的大海上打击我,我也有忍受苦难的决心,可以坚持下去。”仙境的生活,娇艳的神女,长生不老的法术,他都不留恋,什么也打消不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当他经过十年漂泊,终于踏上伊大卡岛的土地时,他狂吻着土地,心中的喜悦难以形容。

接着,摆在他面前的又是一场恢复王位和向求婚者复仇的斗争,一场争夺和维护私有财产的斗争。奥德修斯在这场斗争中机智、多谋、狡猾而又多疑。他对妻子也采用欺诈、试探的手段,甚至对天神也如此。史诗对这些是当做正面的品质加以歌颂的。这在当时条件下并不算是不正当的行为。他在斗争中,私心很重,财产观念很重。他杀死了众多的求婚子弟后,又处死了许多与仇人合作的奴隶,奥德修斯的形象,带有早期奴隶主的特点。

此外,《奥德赛》中还有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出海至普洛斯等地寻访父亲下落的旅程。

忒勒马科斯的航程简短,没有其父一般的丰富多彩与跌宕起伏,却不失独特的意义。从成长的角度看,奥德修斯是一位成年英雄,性格已然定型,但忒勒马科斯仍需经历锻炼与考验,由一个面临困境而手足无措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位被社会认可的英雄。换句话说,奥德修斯可以被看成是成熟了的忒勒马科斯,而忒勒马科斯可以被当做成型中的奥德修斯。细读忒马科斯在伊萨卡从被嘲讽到被认可、从被排斥到被畏惧的过程,既可以了解成长主题的普遍意义,又能体会经典作品的丰富与细致。[2]

忒勒马科斯航海的目的是寻找父亲奥德修斯的下落,而他所需要面对的挑战则是完成自我成长,成为像父亲奥德修斯一般勇武善战、智谋过人的男性英雄。史诗以细致的手法,再现忒勒马科斯被迫出海、海外求知与回航杀敌的成长历程。如果说“对于欧洲文学无论从事何种严肃的研究均须以荷马作为无可避免的起点”,那么,忒勒马科斯的这次航程,虽然相比奥德修斯的无疑要平淡许多,但从航海叙事与男性成长的角度看,却也不失其独特的典范作用与原型意义。

这部史诗在内容和风格上都具有《伊利亚特》不同的特点:《伊利亚特》写战争,情调高昂急促;《奥德赛》前半部写海上的遭遇,色彩绚丽,富于浪漫色彩,后半部写家庭生活,细致深刻,富于现实精神。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分类,《奥德赛》是一部复杂史诗,因为它“处处有发现”,发现是“从不知到知的转变”,亚氏是从情节安排的意义上谈论“发现”,如果“采取从文学作品里追溯思想和认识论发展史的研究方法”,则“发现”就有了哲学认识论的意义。荷马显然是一个神赋论者,他在两部史诗的开篇都吁请缪斯,从神那里获取歌唱的灵感,《伊利亚特》的人物对神的兆示深信不疑,对神的指令惟命是从,对神的依赖在《奥德赛》里仍然有明显的痕迹,奥德修斯的回家是由总设计师雅典娜一手运作的。但在神学释事的氛围里,《奥德赛》里的人物具有更多的实证精神,奥德赛与特勒马科斯相认时儿子对他的怀疑(因为他没有凭证能证明自己就是奥德修斯),老女仆欧律克勒娅凭脚上的伤疤对奥德修斯的识认,奥德修斯对牧猪奴证明自己的身份,向父亲拉埃尔特斯追忆儿时赠送果树的情景,妻子佩涅罗佩以婚床为命题对丈夫的考验,都具有认识论上的意义,他们不再相信神兆,他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他们用事实求证,这是由神学释事到实证释事的转变,是公元前8世纪的秘索思(mythos,神话,故事)到公元前5至4世纪希腊古典时期的理性的过渡。古代希腊一直存在秘索思与理性的对立,苏格拉底主张给事物以恰当的定义是这一对立的有力说明,他的主张也标志着希腊人认知方式已完成了由秘索思到理性的过渡。

《奥德赛》也有环形结构暗示的神学时间观,但由表层的平行结构暗示的线性时间赫然显现在《奥德赛》中,这是一部情节复杂的史诗,奥德修斯的回乡有正叙、倒叙、插叙,有单线的故事推进,有双线的并列展开,它们都是在明晰的时间之线中依次进行。《奥德赛》中的环形结构是神学式时间观的残存,它的无处不在的平行结构是线性的矢量的个体时间的表征,它有着历时性特征,是个体对生命体验的结果,是社会历史时间观的萌芽。《奥德赛》故事的空间性位移要受到时间性流程的约束,奥德修斯出征时儿子特勒马科斯尚在襁褓中,回家时——也必须在回家时——才长成英俊的美少年,拉埃尔特斯收买欧迈奥斯时他是一个儿童,奥德修斯回乡时他已变成忠勇的牧猪奴。线性时间显然对小说产生更大影响,18世纪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琼斯》已经有了清晰的时间线索,19世纪的经典现实主义小说如《红与黑》、《高老头》、《包法利夫人》、《战争与和平》中时间更是有了压倒一切的地位,如果没有严格的时间进程,在经典现实主义小说家看来就会失去小说的真实性,也会因之失去小说的历史文献价值和认识价值,即使是20世纪小说发生了“向内转”的趋势后,《约翰·克利斯朵夫》、《布登勃洛克一家》的情节也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环形结构代表的时间观表明史诗关系在《奥德赛》中顽强地保留着,否定《奥德赛》作为史诗的根本性质是不明智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史诗的平行结构代表的时间观也潜在暗示着《奥德赛》对小说的深刻影响,从中可以进一步看到《奥德赛》与欧洲小说更多的显而易见的联系。

另外,奥德修斯的言说极富文学性,是“怎么说”的精彩例证之一。这同时也与《奥德赛》的整体风格相一致,因为荷马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而不是白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并且,分析的这个细节,可以看作是《奥德赛》主题的体现,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奥德修斯的足智多谋、机敏多智。本来,文学作品就是离不开细节描写的,因为“一切卓越的作品,如果把那些绘声绘影、栩栩传神的细节抽掉,使它们仅仅存下一个故事的梗概,它们的魅力也就消失了”。正是这许许多多的精彩纷呈的细节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饱满,使得作品流传千古的;使得奥德赛成为欧洲神话和传说的根基,即罗马人所称的尤利西斯,并随后经历种种变形,从睿智之士到邪恶顾问,从英雄到戴绿帽子的丈夫,从开拓者到流亡者,被维吉尔、但丁和詹姆斯·乔伊斯一路效仿,使得荷马成为最优秀的诗人,荷马史诗“标志着欧洲文学的滥觞”。

《奥德赛》被看成西方海洋文学的源头之作,在学界不存在什么疑问。例如,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少年文艺》月刊杂志,在2002年第4期上刊载过《十部经典海洋文学推荐榜》的文章,该文指出:“古希腊两部最伟大的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后者即是人类第一部海洋文学”。又比如,海洋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海洋文学研究文集》中的“序言”强调指出:“《荷马史诗》就是西方海洋文学的源头”《荷马史诗》作为西方文学之源头,譬如,可以从所谓军事文学的视角看,其中的《伊利亚特》又往往被视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战争题材的巨著;也可以从所谓流浪汉小说源流看,其中的《奥德赛》又被看作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杰作,成为由中世纪传奇逐渐演化为近代流浪汉小说的先驱,权作旅程文学的原型。所以,《奥德赛》既然被认定为西方海洋文学的开山之作。

《狐妖小红娘》的观看顺序是沙狐篇、王权篇、红月+外传、千颜篇、南国篇。

《狐妖小红娘》沙狐篇讲述了西西域帝第一高手梵云飞与冰将军厉雪扬之间的故事,而王权篇则是讲述了王权富贵与蜘蛛精清瞳的爱情故事。红月外传中的故事则是涂山红红和东方月初,御妖国公主与北山妖帝石宽尘封之间的苦恋故事。 

千颜篇章中,采花大盗颜如玉和西域捕快律笺文之间的爱情故事。南国篇章中,南国公主欢都落兰和平丘月初之间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动。在《狐妖小红娘》的故事里,相恋的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自的考验,不管是苦恋还是虐恋,中间的过程都让人感动,也让我们明白了爱情的真谛。

《狐妖小红娘》一共有五篇,分别是:

1、沙狐篇,讲的是梵云飞向厉雪阳99次求婚都失败了,最后梵云飞和历雪扬在与蛇发火姬的斗争中身受重伤,历雪扬同意嫁给他了,二人又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误会,后来苏苏和白月初帮助了他们,两人又重新在一起了。

2、王权篇,讲的是王权世家的少爷,也是东方淮竹的儿子,他的实力是王权世家最强的,王权富贵因从小就被家族作为武器培养,生活没有自由,一直过着机器般的生活,后来因为清瞳,想要给他独一无二的生活,和清瞳签订再世续缘,转世后名为王富贵。

3、红月+外传,分别说了涂山红红和东方月初,还有御妖国公主与北山妖帝石宽尘封的苦恋。

4、千颜篇,讲了采花大盗颜如玉和西域捕快律笺文的感情。

5、南国篇,讲的是南国公主欢都落兰和平丘月初的苦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158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