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问题描述:
《傲慢与偏见》的人物鉴赏。从人物性格或者什么?
主要是男女主角。
解析:
伊丽莎白:贝纳特家的二女儿,聪明机智。伊丽莎白是《傲慢与偏见》的女主角,也是英国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女性角色之一。她具有很多优点——可爱,聪明,从她机智的谈吐中可以发现她不逊色于小说中任何一个人物。她的诚实、美德和机智使她超越了充斥着那个讲究阶级差别、常常带有恶意的社会的蠢言恶行。但是,她的伶牙俐齿和匆忙下结论的习惯常常使她误人歧途。小说的故事就是围绕她如何克服重重障碍——包括她的个人缺点——追求幸福的故事情节展开的。伊丽莎白要应付的不仅仅是她不可救药的母亲,冷漠的父亲,两个举止鲁莽的妹妹,以及身边几个势利的令人反感的女人,她还要克服自己对达西的偏见,正是这种偏见让她一度拒绝了达西的求婚。幸运的是,达西始终钟情于她,她最终克服了种种偏见,认识到了达西高贵的人格,也认识到了自己当初对达西错误的偏见。
达西:出身于名门望族,大庄园彭贝利的年轻主人。达西是小说的男主人公。小说较多地从伊丽莎白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因此伊丽莎白这个角色显得更有同情心。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会逐渐发现达西才是和伊丽莎白最相配的人。达西智力超人,为人直率,但是同样也有着容易草率地下结论的毛病。他的贵族出身和巨额财产又让他过于傲慢自大。事实上,他的桀骜不驯正是致使他首次求婚失败的主,要原因。当他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他谈得更多的是他们之间的地位有多么悬殊,而不是她的魅力、美貌或其他恭维的话。伊丽莎白的拒绝营造了他谦卑的品质。尽管达西不喜欢伊丽莎白卑微的社会关系,但是他一如既往地钟情于伊丽莎白:他营救了私奔的莉迪亚,挽救了贝纳特一家的耻辱;他不顾傲慢的姨妈的反对,继续追求伊丽莎白。达西证明他配得上伊丽莎白,她最终忏悔自己先前对他过于严厉的判断。
简/宾利:伊丽莎白漂亮的姐姐简和达西富有的好朋友宾利的爱情故事也是小说的一条主线。他们在梅里顿的舞会上相遇,俩人一见倾心。一开始他们就被认定是一对儿。虽然他们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但是他们不是奥斯汀着力刻画的人物。这两个人的秉性为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开朗友善,善良慷慨,总是想到别人好的一面;他们不像伊丽莎白和达西那样以自我为中心。简的温柔衬托了伊丽莎白的热情和争强好胜,宾利的友善和达西的傲慢形成对比。他们两个人的主要特点是友善和容易相处。相比之下,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恋情显得更跌宕起伏。简和宾利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被傲慢或偏见阻挡的真正爱情,但是这样的爱情未免显得平淡了些。
贝纳特先生:贝纳特家的一家之长。荒唐可笑的太太和经常惹麻烦的女儿总是让他头疼,于是他总是抱着一种漠然的态度游离于家庭生活之外,偶尔讽刺两句,开开家人的玩笑。他和伊丽莎白最亲近,因为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贝纳特。最初,他面对歇斯底里的太太所表现出的冷酷幽默和镇定足以博得读者的同情,但是尽管他自始至终是一个可爱的角色,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就会渐渐发现他对家人的冷漠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从而失去对他的尊敬。可以说他是个软弱的父亲,特别是在关键时刻,他辜负了家人的期望。他放任莉迪亚的幼稚行为,以至于她后来和威克姆私奔,差点给家庭蒙羞。在莉迪亚失踪后,他又显得如此无能。还是加德纳先生和达西帮忙找到了莉迪亚,挽回了局面。总的来说,贝纳特先生宁可消极遁世也不愿积极面对生活。
贝纳特太太:贝纳特太太是个极其令人厌烦的角色。她聒噪而又愚蠢,除了想着要把女儿嫁出去,似乎不考虑什么其他事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的一厢情愿只起到了反作用,她的粗俗举止使她竭力想讨好的乘龙快婿(达西和宾利)远远逃开。贝纳特太太这个人物与凯瑟琳夫人和宾利**相对应,奥斯汀用她来说明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能找到这种愚蠢势利的人。贝纳特太太被描绘成如此不讨人喜欢的一个角色,且如此地不可救药,以至于有读者认为奥斯汀对贝纳特太太的描写是不公平的,好像奥斯汀跟贝纳特先生一样,从一个因其缺乏教养而遭人讥讽的女人那里寻求一种反常的乐趣。
《傲慢与偏见》简介: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有四个姐妹,母亲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新来的邻居宾格来先生和他的朋友达西打破了她们一家人单调的乡村生活。
宾格来和伊丽莎白的姐姐简互生情愫;达西对善良聪明的伊丽莎白产生了好感,而伊丽莎白却对达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存偏见,不接受他的感情。
然而,世事难料,宾格来和简·班纳特因为误会,关系危在旦夕;后经过一番周折,言归于好。达西的种种作为,展示了性格中和伊丽莎白相同的善良一面,逐渐赢得了伊丽莎白的好感。
《傲慢与偏见》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u97v9hJoiPhcRBes-LTeA
pwd=p581 提取码:p581《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
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乡绅班纳特有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们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新来的邻居宾利是个有钱的单身汉,他立即成了班纳特太太追猎的目标。在一次舞会上,宾利对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一见钟情,班纳特太太为此欣喜若狂。
参加舞会的还有宾利的好友达西。他仪表堂堂,非常富有,收入是宾利的数倍,许多姑娘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但他非常骄傲,认为她们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简的妹妹伊丽莎白。达西对宾利说,她长的可以“容忍”,但还没到能引起他兴趣的程度。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决定不去理睬这个傲慢的家伙。可是不久,达西对她活泼可爱的举止产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会上主动请她同舞,伊丽莎白同意和达西跳一支舞,达西由此而逐渐对伊丽莎白改变了看法。
宾利的姐妹卡罗琳一心想嫁给达西,而达西对她十分冷漠。她发现达西对伊丽莎白有好感后,怒火心烧,决意从中阻挠。达西虽然欣赏伊丽莎白,但却无法忍受她的母亲以及妹妹们粗俗、无礼的举止,担心简并非是钟情于宾利,便劝说宾利放弃娶简。在妹妹和好友达西的劝说下,宾利不辞而别,去了伦敦,但简对他还是一片深情。
班纳特先生没有儿子,根据当时法律,班纳特家的财产是只能由男性继承的而班纳特家的女儿们仅仅只能得到五千英镑作为嫁妆,因此他的家产将由远亲柯林斯继承。柯林斯古板平庸又善于谄媚奉承,依靠权势当上了牧师。他向伊丽莎白求婚,遭拒绝后,马上与她的密友夏洛特结婚,这也给伊丽莎白带来不少烦恼。
附近小镇的民团联队里有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军官威克汉姆,人人都夸他,伊丽莎白也对他产生了好感。一天,他对伊丽莎白说,他父亲是达西家的总管,达西的父亲曾在遗嘱中建议达西给他一笔财产,从而体面地成为一名神职人员,而这笔财产却被达西吞没了。伊丽莎白听后,对达西更加反感。
柯林斯夫妇请伊丽莎白去他们家作客,伊丽莎白在那里遇到达西的姨妈凯瑟琳夫人,并且被邀去她的罗辛斯山庄做客。不久,又见到了来那里过复活节的达西。达西无法抑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态度还是那么傲慢,加之伊丽莎白之前便对他有严重偏见,便坚决地谢绝了他的求婚。这一打击使达西第一次认识到骄傲自负所带来的恶果,他痛苦地离开了她,临走前留下一封长信作了几点解释:他承认宾利不辞而别是他促使的,原因是他不满班纳特太太和班纳特**们的轻浮和鄙俗,并且认为简并没有真正钟情于宾利;威克汉姆说的却全是谎言,事实是威克汉姆自己把那笔遗产挥霍殆尽,还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私奔。伊丽莎白读信后十分后悔,既对错怪达西感到内疚,又为母亲和妹妹的行为羞愧。
第二年夏天,伊丽莎白随舅父母来到达西的庄园彭伯里,在管家的门口了解到达西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而且对他妹妹乔治安娜非常爱护。伊丽莎白在树林中偶遇刚到家的达西,发现他的态度大大改观,对她的舅父母彬彬有礼,渐渐地她对他的偏见消除了。正当其时,伊丽莎白接到家信,说小妹莉迪亚随身负累累赌债的威克汉姆私奔了。这种家丑使伊丽莎白非常难堪,以为达西会更瞧不起自己。但事实出乎她的意料,达西得知上述消息以后,便想办法替她解决了难题——不仅替威克汉姆还清赌债,还给了他一笔巨款,让他与莉迪亚完婚。自此以后,伊丽莎白往日对达西的种种偏见统统化为真诚之爱。
宾利和简经过一番周折,言归于好,一对情人沉浸在欢乐之中。而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达西的凯瑟琳夫人匆匆赶来,蛮横地要伊丽莎白保证不与达西结婚。伊丽莎白对这一无理要求断然拒绝。此事传到达西耳中。他知道伊丽莎白已经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诚恳地再次向她求婚。到此,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傲慢与偏见》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英]奥斯丁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813年。作者简·奥斯丁(1775—1817)生于英国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17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奥斯丁终身未嫁,她将一生都献给了写作。《理智和感情》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这时才署上了作者的真名。她的作品描写精细,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奥斯丁
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王科一翻译的《傲慢与偏见》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住在赫得福郡的班奈特先生小康有余,有5个女儿。随着5个女儿一天天长大,为她们找一个好婆家就成了班奈特太太的头等大事。
有女儿的人家都盼着结交一位叫宾利的先生,他年轻有钱,又是单身汉,最近刚刚搬到附近来住。班奈特太太催促丈夫早些拜会宾利。在她心目中已经把宾利列为女婿候选人。一次当地举行的盛大舞会上,宾利先生对大女儿简青眼有加。喜出望外的班奈特太太在舞会上高兴得忘乎所以,宾利的妹妹对此颇不以为然。
宾利的好友达西先生也参加了舞会。家资殷实的达西眉目清秀,仪表堂堂,立刻就吸引来许多姑娘的赞赏眼光。然而姑娘们很快就发现他非常骄傲,根本不邀请她们跳舞,并且无意中得罪了班奈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但是,达西不久就对伊丽莎白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在下一次舞会上,他主动邀请伊丽莎白跳舞,却遭到她的拒绝。
宾利的妹妹由于嫉妒,就与看不起班奈特太太的达西设法说服宾利离开本地。
这时候,班奈特先生家里来了一位远亲柯林斯先生。班奈特先生没有儿子,死后家产将由柯林斯继承。由于会趋势奉迎,柯林斯得到赫斯福德郡贵妇人凯瑟琳的赏识,当上了教区牧师。自以为是的柯林斯准备与班奈特先生的任何一个女儿结婚。然而他并不受班奈特先生和两个大女儿的青睐,但班奈特太太却对他多方鼓励。柯林斯打听到简已有意中人,就向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拒绝了。他没有多费时间,马上又向伊丽莎白的女友夏洛特求婚。夏洛特立刻答应了他,不久就和他结了婚。
附近小镇新近驻扎了一支民团联队,团里有个外貌英俊、举止殷勤有礼的军人韦翰,引起了人们的注目。连伊丽莎白也觉得他颇为讨人喜欢。韦翰向她透露,自己无故被达西坑害。于是,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反感又深了一层。
宾利和简过往甚密,柔情缱绻,眼看即将订婚。不料一天宾利突然不辞而别,去了伦敦。伊丽莎白很为姐姐不平,又觉得宾利为人忠诚,恐怕是受了他妹妹和达西的影响。
柯林斯和夏洛特邀请伊丽莎白到赫斯福德郡做客。伊丽莎白发现凯瑟琳夫人是个粗暴专横、爱管闲事的老太太,达西是她的侄儿。不久,她就在赫斯福德郡遇见了达西。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达西克制不住自己,竟突如其来地向伊丽莎白求婚,可是口气还是那么傲慢,被伊丽莎白愤然拒绝。伊丽莎白告诉达西,她最讨厌他的傲慢自负。这让达西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傲气是多么不得人心。他在离去前写信向伊丽莎白做了两点解释:承认他拆散简和宾利是因为他看不起轻狂的班奈特太太;韦翰讲的全是谎言。伊丽莎白读了这封信后,心里十分后悔,同时也为自己不争气的母亲感到羞愧。
第二年夏天,伊丽莎白和舅父母出外游览,来到达西的庄园。伊丽莎白发现达西对她亲切有礼、处处关怀,和以前判若两人,又发现达西在当地很受人尊敬,而他对妹妹也关心爱护,毫不自私。
此时,韦翰和小妹丽迪亚双双私奔,伊丽莎白得知韦翰还在当地欠下大笔赌债。这件事使伊丽莎白痛苦地感到,因为自己的家庭,自己配不上达西。然而,出乎大家的意料,韦翰和丽迪亚不久就结了婚,回家来看望父母。丽迪亚不小心透露了是达西替韦翰还清了赌债,又给了他一笔巨款,韦翰才答应和自己结婚。伊丽莎白对达西由厌而爱,深深地后悔自己决绝的言行。
韦翰夫妇离开赫斯福得郡以后,宾利和达西来到这里。宾利与简以闪电般的速度订婚。伊丽莎白希望自己的心上人达西能够主动出击,而达西却老是按兵不动。这时,凯瑟琳夫人听到谣传,赶到班奈特家,一厢情愿地要阻止达西与伊丽莎白订婚,却被伊丽莎白当场回绝。事情传到了达西的耳中,他认为伊丽莎白肯定已经回心转意,所以鼓起勇气再次向她求婚,这段一波三折的缘分终于有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知名篇章
小说第52章中,奥斯丁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当伊丽莎白得知丽迪亚成婚真相以后的心理活动,生动真实地展示了她懊悔的心情,读起来令人深受感染。
伊丽莎白读了这封信,真是心神摇荡。她这种心情,叫人家弄不明白她究竟是高兴多于苦痛,还是苦痛多于高兴。她本来也曾隐隐约约、疑疑惑惑地想到达西先生可能会成全她妹妹的好事,可是又不敢往这方面多想,怕他不可能好心到这个地步;另一方面她又顾虑到,如果他当真这样做了,那又未免情意太重,报答不了人家,因此她又感到痛苦。如今这些揣测却成了千真万确的事实!想不到他那天竟会跟随着她和舅父母赶到城里去。他不惜担当起一切的麻烦和艰苦,来探索这件事。他不得不向一个他所深恶痛绝、极其鄙视的女人去求情。他不得不委曲求全,同一个他极力要加以回避、而且连名字也不愿意提起的人去见面,常常见面,跟他说理,规劝他,最后还不得不贿赂他。他这般仁至义尽,只不过是为了一个他既无好感又不器重的姑娘。她心里轻轻地说,他这样做,都是为了她。但是,再想到一些别的方面,她立刻就不敢再存这个希望。她马上感觉到,她本可以从虚荣心出发,认为他确实爱她,可是她哪能存着那么大的虚荣心,指望他会爱上一个已经拒绝过他的女人!他不愿意跟韦翰做亲戚,这种情绪本来也极其自然,又哪能指望他去迁就!何况是跟韦翰做连襟!凡是稍有自尊心的人,都容忍不了这种亲戚关系。毫无问题,他为这件事出了很大的力。她简直不好意思去想像他究竟出了多大的力。他所以要过问这件事,理由已经由他自己加以说明,你不必多费思索就可以深信不疑。他怪他自己当初做事欠妥,这自然讲得通;他很慷慨,而且有资格可以慷慨;虽然她不愿意认为他这次主要就是为了她,可是她也许可以相信,他对她依旧未能忘情,因此遇到这样一件与她心境攸关的事情,他还是愿意尽心竭力。一想起这样一个人对她们情意隆重,而她们却无法报答他,这真是痛苦,说不尽的痛苦。丽迪亚能够回来,能够保全了人格,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他。她一想起自己以前竟会那样厌恶他,竟会对他那样出言唐突,真是万分伤心!她不胜自愧,同时又为他感到骄傲。骄傲的是,他竟会一本同情之心,崇尚义气,委曲求全。于是她把舅母信上恭维他的那段话读了又读,只觉还嫌说得不够,可是也足以叫她十分高兴。她发觉舅父母都断定她跟达西先生感情深切,推心置腹。她虽然不免因此而感到几分懊恼,却也颇为得意。
(选自《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十六世纪欧洲贵族庄园
妙语佳句
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遮盖住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或许会失去得到他的机会。
什么事都可以随便,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要结婚。
阅读指导
奥斯丁在小说中通过伊丽莎白及其姐妹对婚姻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她尤其强调男女双方的真挚感情是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反对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同时认为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他的傲慢。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后来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态度,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这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因之而获得幸福。这在当时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而这正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还写了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这些都是陪衬,用来与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如夏洛特和柯林斯尽管婚后有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这部小说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有鲜明的特点。突出的一点就是一针见血、让人回味无穷的讽刺手法的熟练运用,使故事在轻松的喜剧风格中达到相当深厚的艺术深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9世纪乃至许多现代作家都从不同程度上吸取了《傲慢与偏见》在描绘手法和讽刺笔调方面的营养,同时这本书也成为当时知识妇女的闺中密友,对于帮助她们形成健康进步的爱情观起了积极的作用。这部小说还多次被改编为戏剧、**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傲慢与偏见》毫无疑问地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必读的经典名著。
简·奥斯丁作品《爱玛》封面
阅读建议
奥斯丁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对平淡,但是她善于在日常的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这类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韦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阅读时应当注意。
伊丽莎白一世25岁登基为王,以其美貌、学识和至尊地位引得欧洲大陆无数王公贵胄尽折腰,却终身未嫁,因被称为“童贞女王”。
伊丽莎白虽然独身终生,但她也曾利用自已的婚姻大事作为资本,于欧洲各大国之间周旋。
第一次是在她登基不久,当时国际社会迟迟未承认她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法兰西人更在为结束西班牙与法兰西之间战争而举行的卡托—堪布累齐谈判中公然向伊丽莎白发难,提出了谁是英格兰王位合法继承人的问题。伊丽莎白非常明白法兰西人的险恶用意,她不动声色地在暗中打起腓力二世这张牌来。
在一段时间内,她对腓力二世的求婚既不回绝又不应允,使腓力二世对联姻怀有希望,然后借助西班牙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敦促其他国家认可伊丽莎白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求婚之事因此就拖了几个月。直到伊丽莎白了解到英格兰特使已在卡托—堪布累齐和约上签字,说明国际社会已承认了她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后,她才一改几个月以来的模糊态度,明确告诉西班牙使节,她不能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联姻,原因是双方宗教信仰不一样。
此后,伊丽莎白多次将自己的婚姻用作进行外交的一种工具。众多王公贵胄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她都没有答应,她或许根本不打算结婚,然而她严密地隐藏自己的想法,她从不向各国王侯贵胄关上求婚的大门,而是欲言又止,一直让他们对联姻之事怀有希望。
不想结婚的伊丽莎白也喜欢与男人交往,在宫廷之中,就有不少她喜爱的庞臣,达德利勋爵是其中最令她心仪的人。高大强健的达德利是贵族之后诺森伯兰公爵的公子,他英俊潇洒,一表人才。伊丽莎白对他十分宠爱,在1564年竟加封他为莱斯特伯爵。实际上,伊丽莎白早就有与他结婚、永为伴侣的打算。可是有一件事情令她最终放弃了此念。那就是,莱斯特伯爵在成为女王宠臣之前已是有妻室之人。而且很凑巧,莱斯特之妻罗布莎特有一天突然命丧九泉,因此有好事者传说,罗布莎特是其丈夫为与女王成婚而故意谋杀致死的。不管此事是否属实,终究是人言可畏,女王深恐与莱斯特结婚会引来非议,有损君王尊严,终于未能结成连理。
1578年,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之弟、年轻的阿朗松公爵亲自登门向伊丽莎白求婚,但这场求婚却成了一场马拉松,直到5年之后,即1583年,50岁的伊丽莎白才明确宣布拒绝了他的求婚。阿朗松成为了最后一位求婚者。此后伊丽莎白便没有提过婚嫁之事,其中奥秘如何,那恐怕就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谜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