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功德利益和作用

药师经功德利益和作用,第1张

药师经功德利益和作用如下:

1、药师经的法门殊胜,可以帮助病苦的人,如经所说而行,如法修持,获福无边。

2、相貌不好的人修药师经可以修正相貌。有身体残缺,相貌丑陋,盲聋喑哑等种种病苦的人只要多念药师经来生就会长的非常美丽。

3、贫穷的人修药师经可以发财,多念药师经很快就能得到财富,增长福慧。

4、神患病苦的人修药师经可以驱除病痛。众人有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念药师经可以让病痛驱除,身心安乐,让家人可以不用一起深受病痛带来的折磨。

5、诸事不顺的人修药师经可以万事如意。众生心中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药师经

药师经共有三个译本,分别为:一、《药师琉璃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唐三藏法师玄奘译;二、《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三、《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二卷,唐三藏沙门义净译。

叙述佛陀因曼殊室利的启请,而为在毘舍离国乐音树下的大比丘、大菩萨、国王、大臣等,盛陈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如来的功德,并详述药师如来因地所发的十二大愿。

《地藏经•药师经》(许颖 译注)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n-IwZ9r7oHnWU3ujBS04A

提取码:hq4o      

书名:地藏经•药师经

作者:许颖 译注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09-06

页数:250

内容简介:

《地藏经》主要叙述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的大会上,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本生誓愿与救度众生的威神之力。内容包括对地狱恐怖情景的描述、对众生因果报应的分析,以及瞻礼供养地藏菩萨,读诵经典所能获得的人天善利。《地藏经》是一部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特别是在大众信仰层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佛教经典。地藏菩萨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四大菩萨之一,他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与自我牺牲精神而著称,更以“幽冥教主”的身份与神秘的死后世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到了普遍的崇敬与膜拜,在民众的信仰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是佛教净土信仰的重要经典之一。依《药师经》而建立的药师法门是使众生消灾免难、求获福报、自利利他、觉悟成佛的修行法门。《药师经》的救世济人精神曾对中国佛教的普及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汉地佛教寺院早晚课诵或一些佛事当中,均要称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同时,《药师经》与药师法门也是密宗的重要经典与修行方式之一。

  其实我们怎样求福报,大家要知道。

  有些人说:“哦,很简单。有个上师过来,有个活佛过来,我去求一个黄财神心咒,或者求一个财神法的灌顶。”每天念“嗡藏巴拉扎冷扎拉耶梭哈”。这样念一年也没有效果,因为什么呢?

  有些人说:“我念《药师经》,《药师经》上面说,求富饶就可以得到富饶,求健康就可以得到健康。”这样每一天就去念《药师经》,行不行呢?

  大家要明白,你要得到福报,要有这个福报的因。好像你要有收获,就要种下这个种子,因跟缘都是需要的。我们播下的种子,播在很肥的土里面,另外需要有水,有阳光,这样很快它就会发芽,开花结果,很快你就可以有收获。但是如果你单单有水份、有阳光,你不把这个种子种下去,有用吗?你有收获吗?没什么收获,所以我们修财神法也好,修这个《药师经》也好,这些是一种缘,帮助你得到福报,帮助你消业障,帮助你很快得到你福报的缘——助缘。但是你要有因,有这个福报的种子。

  其实最关键是什么?你修黄财神法这些是一个缘。最关键你是种下一个福报的因。种下一个种子在里面,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这个福田中间下个种子。佛陀说福田有八种。我们今天简略地讲三种福田。

  1[恩田]

  第一种福田是恩田。父母是恩田,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最大,所以父母是我们的福田。如果有一个人不孝顺父母,那他就算有福报,都很快会消散。所以孝顺父母,可以令我们增长福报,这些是种福报的种子。

  这个世间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最大。儿女很小的时候,父母无条件地照顾他们,一心为着培养儿女健康地成长。而且好吃的东西自己都舍不得吃,都留下来给儿女吃。一切都为了儿女,无条件地奉献,所以对我们的恩德是最大的。

  要有一个孝顺父母的心,这些是做人的基础,是学佛的基础,是得到福报的源泉。

  2[敬田]

  第二个方面的福田是敬田,三宝是我们的福田,在三宝面前种福田,这些是好快速增加福报。三宝是福田,三宝是我们恭敬的对象,所以是敬田,所以要如法地供奉三宝。

  3[悲田]

  第三种福田是悲田,慈悲的田,慈悲心的田。要有慈悲心,看到一些有病的人,我们无条件发心去照顾他,看到那些老人家、妇女、可怜的人、小孩子,我们用一个无私的爱心去关心他,去帮助他,这样是种福田。比方说我们去放生,其实很好的。我很主张大家做几件事:第一件事多放生;第二件事多闻法、闻正法,闻了正法你才有智慧,有智慧你才会超出这个生死轮回。多放生可以得到我们想求的财富,财富自在,智慧、健康长寿,通过放生都可以得到的,所以我们不妨多一点放生,这个是非常好的事。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

  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行人间至毗舍离国住乐音树下。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六千。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阿修罗犍达婆伽楼茶紧那罗摩呼罗伽等。大众围绕于前说法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即从座起。偏露一髆右膝着地。向婆伽婆合掌曲躬白言。世尊。唯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令众生闻已业障消除。摄受来世正法坏时诸众生故

  尔时婆伽婆。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大慈悲者。起无量悲。劝请我说。为欲义利种种业障所缠众生。饶益安乐诸天人故。曼殊室利。当善忆念听我所说。时曼殊室利童子。乐听佛说。白言。唯然世尊。佛告曼殊室利。东方过此佛土十恒河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何者十二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于佛菩提得正觉时。自身光明炽然照曜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三十二丈夫大相及八十小好以为庄严。我身既尔。令一切众生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清净无复瑕垢。光明旷大威德炽然。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若有众生生世界之间。或复人中昏暗及夜莫知方所。以我光故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边无限智慧方便。令无量众生界受用无尽。莫令一人有所少乏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诸有众生行异道者。一切安立菩提道中。行声闻道行辟支佛道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于我法中修行梵行。此诸众生无量无边。一切皆得不缺减戒。具三聚戒。无有破戒趣恶道者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聋盲跛躄。身挛背伛白癞癫狂。若复有余种种身病。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诸根具足身分成满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诸患逼切无护无依无有住处。远离一切资生医药。又无亲属贫穷可愍。此人若得闻我名号。众患悉除无诸痛恼。乃至究竟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妇人百恶所逼恼故。厌离女身愿舍女形。闻我名已转女人身成丈夫相。乃至究竟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一切众生解脱魔网。若堕种种异见稠林。悉当安立置于正见。次第示以菩萨行门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种种王法系缚鞭挞牢狱应死。无量灾难悲忧煎迫身心受苦。此等众生以我福力。皆得解脱一切苦恼

  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饥火烧身为求食故作诸恶业。我于彼所先以最妙色香味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贫无衣服寒热蚊虻日夜逼恼。我当施彼随用亦服种种杂色如其所好。亦以一切宝庄严具花鬘涂香鼓乐众伎。随诸众生所须之具皆令满足

  此十二大愿。是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遍知。行菩萨时本昔所作。复次曼殊室利。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诸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乃至穷劫说不可尽。彼佛国土一向清净。无女人形离诸欲恶。亦无一切恶道苦声。琉璃为地。城阙垣墙门窗堂阁柱梁斗拱周匝罗网。皆七宝成。如极乐国。净琉璃界庄严如是。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二名月光。于彼无量无数诸菩萨众最为上首。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之藏。是故曼殊室利。信心善男子善女人。应当愿生彼佛国土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或有众生。不识善恶。多贪无厌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聚财护惜不欲分施。此等众生无施心故。见乞者来其心不喜如割身肉。复有无量悭贪众生。自不受用亦不欲与父母妻子。况奴婢作使及余乞人。此等众生人间命终。生饿鬼道或畜生道。由昔人间曾得闻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故。或在鬼道或畜生道。如来名号暂得现前。即于念时彼处命终还生人道。得宿命智怖畏恶趣不乐欲乐。好行慧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能舍施。渐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皆与求者。况余财物

  复次曼殊室利。有诸众生。虽奉如来受持学句。然破戒破行破于正见。或受学句护持禁戒。然不求多闻。不解如来所说修多罗中甚深之义。或复多闻而增上慢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此等痴人及余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众生行邪道者当堕地狱。此等众生应于地狱流转无期。以得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故。于地狱处。彼佛威力如来名号暂得现前。即时舍命还生人道。正见精进淳善净心。便能舍家。于如来教中出家学道。满次修行菩萨诸行

  复次曼殊室利。或有众生。以妒忌故。但自称赞不赞他人。此诸众生以自高轻他故。于三恶道无量千岁受诸苦毒。过无量千岁已。于彼命终生畜生趣。作牛马驼驴。鞭杖捶击饥渴逼恼。身负重担随路而行。若生人道常居下贱。为人奴婢受他驱役。若昔人中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者。以此善根众苦解脱。诸根猛利聪慧博识恒求善本。得与良友常相随逐。能断魔罥破无明[谷-禾+卵]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复次曼殊室利。有诸众生。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此等互起恶心众生。身口及意恒作诸恶。为欲相损各各常以无益相加。或告林神树神山神冢神种种别神杀诸畜生取其血肉祭祀一切夜叉罗刹食血肉者。书怨人字并作其形。成就种种毒害咒术厌魅蛊道起尸鬼咒。欲断彼命及坏其身。由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故。此诸恶事不能伤损。皆得互起慈心益心无嫌恨心。各各欢悦更相摄受

  复次曼殊室利。此诸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及余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受八分斋。或复一年或复三月受持诸戒。以此善根随所喜乐随所愿求。若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如来所者。由得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故。于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径。即于彼界种种异色波头摩华中自然化生。若复此人欲生天上即得往生。本昔善根无有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命尽当生人间为转轮王四洲自在安立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众生于十善业道。或复生于刹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居士大家。金银粟帛仓库盈满。形色具足。自在具足。眷属具足。勇健多力如大力士。若有女人得闻说此如来名号至心受持。此人于后永离女身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于后时。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于信心善男子善女人所。种种方便流布令闻。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寤其耳。若受持此经读诵宣说。或复为他分别开解。若自书若令人书。若取经卷五色净彩以盛裹之。洒扫净处以安置之。持种种华种种香涂香华鬘宝幢幡盖而用供养。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并余百千俱胝那由他诸天皆诣其所。若此经卷流行之处。若复有人诵持此经。以得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故。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鬼所持夺其魂魄。设已夺者还复如故。佛言。如是如是。曼殊室利。如汝所说。曼殊室利。信心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供养彼如来者。此人应作如来形像。七日七夜受八分斋食清净食。于清净处散种种华。烧种种香。以种种缯彩种种幡幢庄严其处。澡浴清洁着新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众生起利益心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应念彼如来本昔大愿并解释此经。如所思念如所愿求。一切所欲皆得圆满。求长寿得长寿。求福报得福报。求自在得自在。求男女得男女。或复有人忽得恶梦。或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于其住所百怪出现。此人若能以种种众具。供养恭敬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者。一切恶梦恶相不吉祥事皆悉隐没。或有水怖火怖刀怖毒怖悬崄之怖。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如是等怖。忆念供养彼如来者。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贼盗反乱如是等怖。亦应念彼如来恭敬尊重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乃至尽形受三归依不事余天。或持五戒或持十戒或持菩萨一百四戒。或复出家受持比丘二百五十戒。若比丘尼受持五百戒。于随所受中毁犯禁戒畏堕恶道。若能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决定不受三恶道报。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称名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速得解脱。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魂魄

  尔时世尊告慧命阿难言。阿难。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汝信受耶。汝于如是诸佛如来甚深境界多生疑惑。时慧命阿难白佛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法中无复疑惑。何以故。一切如来身口意行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有如是大神通有如是大威力。可令堕落。须弥山王可得移动。诸佛所言无有差异。大德世尊。或有众生信根不具闻说如来佛境界已。作是思惟。云何但念彼如来名获尔许功德。心不信受生于诽谤。此等长夜无义饶益当堕苦趣。佛言。阿难。若彼如来所有名号入其耳中。此人堕恶道者无有是处。阿难。诸佛境界诚为难信。汝今信受。应知皆是如来威力。非一切声闻辟支佛地所能信受。唯除一生补处菩萨摩诃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彼如来名号倍难于此。阿难。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诸巧便。无量旷大愿。我欲一劫若过一劫说彼如来菩萨行愿。乃至穷劫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昔所行及殊胜大愿。亦不究尽

  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露一[骨专]右膝着地。向婆伽婆合掌曲躬白言。大德世尊。于未来世当有众生身婴重病长患羸瘦。不食饥渴喉唇干燥。死相现前。目无所见。父母亲眷朋友知识啼泣围绕。其人尸形卧在本处。阎摩使人引其神识。置于阎摩法王之前。此人背后有同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一切皆书。尽持授与阎摩法王。时阎摩法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善随恶而处分之。若能为此病人归依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如法供养。即得还复。此人神识得回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神识还已具忆所有善恶业报。由自证故。乃至失命不造恶业。是故信心善男子善女人。应当供养药师如来

  尔时慧命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应云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也。救脱菩萨言。大德阿难。若有患人欲脱重病。当为此人七日七夜受八分斋。当以饮食及种种众具随力所办供养比丘僧昼夜六时礼拜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四十九遍读诵此经然四十九灯。应造七躯彼如来像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或复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当造五色彩幡长四十九尺

  复次大德阿难。灌顶刹利王等若灾难起时。所谓人民疾疫难。他方侵逼难。自界反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尔时此灌顶刹利王。当于一切众生起慈愍心赦诸系闭依前所说供养法式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时灌顶刹利王用此善根。由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昔胜愿故。其王境界即得安隐。风雨以时禾稼成就国土丰熟。一切国界所有众生无病安乐多生欢喜。于其国界亦无夜叉罗刹毗舍阇等诸恶鬼神扰乱众生。所有恶相皆即不现。彼灌顶刹利王。寿命色力无病自在并得增益

  尔时慧命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更延。救脱菩萨言。阿难。汝岂不闻如来所说九横死耶。是故教以咒药方便。或有众生。得病非重。然无医药及看病人。或复医人疗治失所非时而死。是为初横。第二横者。王法所杀。第三横者。游猎放逸*醉无度。为诸非人害其魂魄。第四横者。为火所烧。第五横者。为水所溺。第六横者。入狮子虎豹诸恶兽中。第七横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因此致死。第八横者。厌祷毒药起尸鬼等之所损害。第九横者。投岩取死。是名如来略说大横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

  尔时众中有十二夜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

  宫毗罗大将 跋折罗大将

  迷佉罗大将 安捺罗大将

  安怛罗大将 摩涅罗大将

  因陀罗大将 波异罗大将

  摩呼罗大将 真达罗大将

  招度罗大将 鼻羯罗大将

  此等十二夜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夜叉以为眷属。皆同一声白世尊言。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已。不复更有恶道之怖。我今相与皆同一心。乃至寿尽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皆当荷负一切众生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聚落阿兰拏处。若流布此经。若复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亲近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所求悉令满足。尔时世尊赞诸夜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夜叉将。汝等若念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当念饶益一切众生

  尔时慧命阿难白佛言。世尊。此经何名。云何奉持。佛言。阿难。此法门者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昔所发殊胜大愿。当如是持。名为十二夜叉大将自誓。当如是持。名为净一切业障。当如是持。时婆伽婆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诸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及一切大众阿修罗揵达婆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

农历乙未羊年新春期间,是善信上香祈福的大好日子,尤其是大年初一,中、港两地各处寺院名胜,人潮如涌,挤拥热闹。除夕晚深夜已吸引大批善信祈福,由于人数过多,步行上山的时间比平日加倍。深圳有寺院还向每名参拜善信免费派发3支香,吸引不少家长带同子女一同上香参拜,祈求佛祖保佑,羊年大吉,身体健康,四季平安,事事顺利。

另外,北京及全国各地寺庙、道场,年三十均出现大排长龙争上头炷香之现象;从岁晚至初一,逾万甚至数十万善信入庙烧香祈福,由于香炉温度过高,燃起火苗,消防员到场射水降温,以防意外发生。由此可见,「上香」祈福不单是个人行为,已连系到社会大众;既然牵涉到社会大众,其中就有许多令人深思、反省的地方。

「上香」原出于善信对诸佛菩萨之恭敬、虔诚,而在现实生活层面中,无论是求福、求寿、求富贵、求健康,乃至求婚姻、求事业、求儿女、求读书等等,都必须在祈求自身幸福的同时,顾及社会环境的维持与保护。因此,自2008年以来,国家宗教局提出了将「文明上香」作为创建和谐寺观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活动开展后,寺观内昔日烟熏火燎的场面已日渐少见了,文明、安全、环保、有序的上香新风正在形成。从今年初的数宗事例可以反映,「文明上香」活动实有必要继续推广,以期取得社会各界广大信众、游客的向应与支持。以下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看一看:佛教「上香」即「香供养」的意义。

佛教的香供养

佛教「香供养」的意义为何?其最高境界并非外在有形之香,而是内在的「心香」;本来心香一瓣就够了,但我们觉得意犹未尽,需要一中间物即媒体以作表达,于是就假借了「香」,因香烟缈缈,空间无限,意境深远,正如《水陆仪文》中说:「香从心生,心由香达,不居三际,可遍十方。是故,诸佛闻之而加护,群生于此已蒙熏。」

香表达了我们的心,「炉香乍热,法界蒙熏」;通过上香,我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佛都供养了,在上香的时候,我们不但与诸佛菩萨结缘了,而且还与法界一切众生都结缘了,于是我们的心就释怀了。香只是一种表达,表示我们的诚敬;佛菩萨又怎会在乎我们烧多少香?烧多高、多大的香?然今天的普罗大众多半是功利信仰,或只求人天福报,实难以理解此高深道理,所以佛巧设方便,「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唯有从有形的「事相」说起,令其一步一步地契入了。

在佛教里,「供养」又称供施,是以香花饮食等各种物品供养佛、法、僧三宝。供养、供香,既是对佛菩萨的恭敬,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修持;「香」代表清净,能净除一切污染垢秽,令行者烦恼止息,得到清净自在。

礼佛中的供香,也称「上香」、「拈香」、「烧香」,是香事中的一种。最早焚香之举,是与印度的地理气候有关,当时,夏季的印度受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侵袭,温疫疾病较多;人们为了祛病和净化空气,需要点燃一些香草木料,特别是在听经或打坐的时候蚊子较多,需要燃香驱蚊、洁净空气,以便能够保持平心静气。

之后,佛教即形成焚香的习俗,据《贤愚经》载:佛陀在袛园精舍的时侯,有一个名叫富奇那的长者,建了一所佛堂,准备礼请佛陀前往说法;他手持香炉,登楼遥望袛园,并焚香礼佛。这时,香烟袅袅,飘往袛园,落在佛陀头顶上,形成一顶「香云盖」;佛陀知悉长者的心意,即赴其佛堂说法。后来,印度成为产香的大国,出产的香料品种极多。

(一)香的种类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讲到「香供养」,所谓「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1)涂香:是香料调水,佛在世时,信徒为了对佛的敬仰崇拜,把香涂在佛的身上和脚上;(2)烧香:就是我们供佛所烧的线香和盘香。(3)末香:就是檀香末,是燃点檀香的引子,在印度是洒在佛的身上。这种种香,都是表示对佛的崇敬。

我国对香料植物的利用,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传佛教香事发展的由来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当时大规模开边,产自西域的「香料」传入我国,使香事繁盛起来,檀香、沉香、龙脑香等香品以及香炉等香具应运而生。但是,当时香的使用还只限于宫廷、贵族之间,民间百姓尚未流行。直至隋唐时候,香事方慢慢得以普及,并影响到祭祀文化,形成广泛的以香作为供养的习俗。而焚香烹茶、焚香读书,成为文人墨客优雅生活的表现。对于佛教而言,焚香逐渐向仪式化发展,成为信众敬仰佛、菩萨并与之交流的一种途径。

藏香发源于西藏的寺院,由专修医学的僧人研制而成。一般可分为粉末状和柱状两种,是采用独特的工艺利用西藏的植物制成的。

(二)上香的正确认识

香代表清净之义,能清净一切染垢污秽,及燥热烦恼;而以香供佛,则代表灭除一切生死烦恼,得到清净自在。香,代表「信」,代表「信仰」,同时代表「戒定」;梵呗《香赞》里面所说的「戒定真香」,就是表这个意思。

但是,佛教原本并没有烧高香、烧大香的教义。归咎起来,这只是一些上香者心理因素的外在阐发,认为只有烧头柱香、烧体积巨大的香,或多烧香才能引起佛菩萨的重视,才能表示对佛菩萨的虔诚,才能带来福气或好运。这种观念其实都是不正确的,并且带来安全隐患,大量高香的燃点,极易引发火灾;还有那些名目繁多的高香,多是劣质的、以胶或染料等合成的化学制品,一经燃烧,必然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更重要的是,实与佛教注重环境保护的理念背道而驰。

依照佛教的说法,佛前供香,一支或三支即可,代表礼敬佛、法、僧,或代表去除贪、瞋、痴。不过,我们要知道,敬三宝,戒三毒,均在心上,并在平时的修行之中,而法无定法,法无执著,心诚为要;佛教讲随缘、随顺,礼佛、敬佛方法众多,献花、供果、合掌、顶礼、诵经、坐禅、转经、绕塔均可,不必过于执著,以虔诚的心意、平和的心态焚香礼佛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若能以清净虔诚的心供养诸佛菩萨,自然如《药师经》中所说:「随所乐愿,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一切愿望悉得成就。

「六供养」与「六波罗蜜」

佛教有所谓「六供养」以喻「六波罗蜜」;涂香比喻持戒、花鬘比喻布施、香水或净水比喻忍辱、烧香比喻精进、饮食比喻禅定、燃灯比喻智慧等。

香,又代表「五分法身」,也就是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及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即自心无所攀缘善恶,亦不可沉空守寂,且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五分法身」的观念来自原始佛教。当时舍利弗尊者涅槃后,他的弟子非常伤心,便前去请问佛陀:舍利弗灭度之后,大众将何所依恃?

佛陀慈悲地告诉他们:舍利弗虽然灭度了,但是他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还存在着。这就是五分法身的由来。虽然舍利弗经己灭度,乃至一切诸佛、一切圣者均已灭度,但是他们的五分法身仍永远存续著,永远令人崇仰。而从五分法身所散发出来的香,非世间的香,而是心香。所以说,心香一瓣,徧满十方,一切诸佛悉能闻此。

香光庄严.戒香芬芳

除了被用作殊胜的供品之外,由于香的芬芳远闻,经典中也常用来比喻修行者的持戒之德。如《首楞严三昧经》中,以「香光庄严」比喻念佛的人染上如来功德庄严,就如同制香的人染上香气一般。

又如《戒德香经》载:在世间的香中,多由树的根、枝、花所制成,这三种香只有顺风时得闻其香。当时佛弟子阿难欲知是否有较此三者更殊胜之香,何者能不受风向影响而普熏十方,于是请示佛陀。佛陀告诉他,如能守五戒、修十善、敬三宝、仁慈道德、不犯威仪,则其戒香普熏十方,不受有风、无风及无势、顺势的影响,且能逆风而走,这种戒香乃是最清净无上的。这说明了严守戒律、广修善行是如何的重要。

此外,经典中还记载有香的净土,如《维摩诘经》中所说的「香积国土」,不但以香构成衣、食、住、行一切,也以香来说法。在《华严经》中也说,华藏世界被重重无数的香水海所围绕。密教的种种修法中,更是经常看到供香的记载,而依供养佛部、莲花部、金刚部,乃至天龙八部等一切护世圣众,则用种种不同的香来供养,与其相应。

除此之外,经典中也记载着有关香的修持法门。其中最著名的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以闻沉水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悟入本心。

香除了作为供佛之外,供养种种经典也应当以种种妙香庄严。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五中,也记载行者以善根回向,供养诸佛,以无量香盖、无量香幢、无量香幡、无量香宫殿、无量香网、无量香像、无量香光、无量香焰、无量香云、无量香座、无量香轮、无量香住处、无量香佛世界、无量香须弥山王、无量香海、无量香河、无量香树、无量香衣、无量香莲花,以如是等无量无数众香庄严,以为供养。

焚香礼佛的意义

由此可见,焚香礼佛的意义在于:一、表示上香者虔诚供养三宝之意;二、表示传递诚恳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三、表示燃烧自身,无私奉献,普香十方。而其根本意义在于表达对佛菩萨的尊敬、感激与怀念──有形的敬香是摄心的表法,而内心的清净虔诚,比形式上的敬香更为重要,故称「心香」。因此,经中亦常以心香供佛来比喻精诚的供养;所谓「回熏反闻」就是要将有相的供香,递升到无相的境界;只有心香永不耗灭,芳馨不退,才是真正的供养。

是故古德有云:「愿我身清净如香炉,愿我心如智慧火,念念戒定真香,恭奉十方三世诸。」所以,在供香之时,我们不妨将身心沉静下来,让香成为我们与佛菩萨之间,最真诚寂静的交流方式──我心如烟,心香一瓣,虔奉至诚,如此敬佛,自然福慧具足,善根增长,法喜充满,如意吉祥!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以下字数不含译者﹑无标点符号,共5390字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佛告曼殊师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网庄严过於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瘖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於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馀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後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翫皆令满足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馀说不能尽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於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应当愿生彼佛世界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於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於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馀财物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於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於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於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於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舍家趣於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复次曼殊利室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厌魅蛊道咒起屍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於自所受生於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馀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於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馀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正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於後不复更受女身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挛乾消黄热等病或被厌魅蛊毒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曰『那谟薄伽筏帝裨杀社窭噜薛琉璃钵剌婆喝罗闍也怛陀揭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阤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志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於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澡漱清净以诸香花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象於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於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於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世尊若於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馀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著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遶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於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布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馀天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於极苦若能志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还生诽谤彼於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阿难人身难得於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於是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馀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赢瘦不能饮食喉脣乾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於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旛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旛灯复云何造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馀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旛长四十九褶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复次阿难若刹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刹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於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刹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彩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馀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旛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花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救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旛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阿难问言九横云何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祐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於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三者畋猎嬉戏耽*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噉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屍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馀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於性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宫毘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毘羯罗大将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於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後解结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1、梦见在寺庙大殿念药师经的预兆

虽易产生不平、不满之念,招致家庭不和,但幸因知机,而养成(仁德雅量)而能亨通安祥,总之大体平顺幸福,而必有相当之成就,只因成功运受到压制,故成功之后,恐难再伸展。吉

吉凶指数:94(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在寺庙大殿念药师经的宜忌

「宜」宜拥抱,宜注重细节,宜观看现场演出。

「忌」忌拍人肩膀,忌赤脚,忌发微博。

3、梦见在寺庙大殿念药师经是什么意思

本命年的人梦见在寺庙大殿念药师经,意味着年初不很顺利,处事不要过刚即能如愿顺利。

梦见在寺庙大殿念药师经,你若有机会可以参与艺文创作活动,不妨试试。这对你或许来说或许是很陌生的领域,但也因为陌生,才会产生新的火花与想法。如果觉得自己很钻牛角尖的你,不妨试试这种跨领域的方式,除了可以增长见闻,也可以认识新朋友唷!

梦见自己进了庙宇或坐在庙宇里,这是成功或成亲的吉兆。

梦见寺庙,暗示你会有可以求助的人,帮你解决烦恼,助你工作生活顺利。

怀孕的人梦见在寺庙大殿念药师经,预示生女,春占生男,注意营养。

梦见在寺庙大殿念药师经,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绿色,幸运数字是2,桃花位在东南方向,财位在正南方向,开运食物是腰果

恋爱中的人梦见在寺庙大殿念药师经,说明要时间来培养感情,婚姻慢慢可成。

做生意的人梦见在寺庙大殿念药师经,代表不顺利,在动与止之间,宜守不宜进。

上学的人梦见寺庙大殿着火,意味着初次成绩不理想,不必灰心,再来一次。

有关火的梦境往往含有正反两面的预示,正面来说,火象征着权力与财富;而反面,火又代表的毁灭、灾难。

恋爱中的人梦见念黄帝经,说明保养身体,和气谦虚相处,婚姻可成。

做生意的人梦见古代大殿,代表平顺经营得财利,最近不可有所变动。

梦见光,代表神灵或真理。

梦见念黄帝经,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白色,幸运数字是8,桃花位在正东方向,财位在正南方向,开运食物是海带

梦见念黄帝经,力气充满全身想要做点什么的感觉强烈。既然如此就不要压抑了,犹豫的话可是会丧失机会的喔。与人沟通上心意相通的日子,原先_别扭的人这两天倒是能谈得顺心愉快。业务商谈些先来点轻松的日常生活话题,不但可化解严肃气氛,还可借此探知一下对方的个性呢。

怀孕的人梦见到寺庙大殿捐钱给出家人,预示生男。夏占生女,南方少去。

本命年的人梦见古代大殿,意味着处事要有信心,秋季中有波折,亦能化解。

梦见大殿,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幸运数字是6,桃花位在正北方向,财位在西南方向,开运食物是鸡蛋

梦见自己进了庙宇或坐在庙宇里,这是成功或成亲的吉兆。

梦见向国王跪拜,将会晋升、特别升职、荣迁或获得财富和权利。

当守戒为先!

不如安排功课 大部分空闲时间用于修行 逐渐佛力加持 改变不难

磕头拜忏 ! 磕头为主 ! 其他为辅!( 或放生)

就是给佛磕头 家里在佛堂就行 没有佛堂的对着佛的照片也行或经书

亦或意想对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佛磕头拜忏。磕头时烧香与否自愿的!!

磕大头(五体投地)拜忏,了业最快了!比你念什么都快很多了!!一般最少要磕10万个!

磕头忏悔:每念一声佛号磕头一次(念阿弥陀佛就行)或念诵八十八佛忏悔文

每天数量看自己体力,一般108个!一般1到2个月就会有明显效果了!!

再有回向文一定要对!!

看你的体力了 磕头有小头、中头、大头 效果不同的

小:跪着不起来 直接磕头 上半身动

中:跪下磕头 站起来 再跪下磕头

大:就是五体投地那种了

一般是大可以化解为小 小不能化解为无 力度是关键 比如:

有累世的杀生因果导致的 逐渐改变不难!!方法很重要

比如:

念诵不如抄经文 抄经文不如礼佛拜忏 力度是关键 效果各不同

治病看是实病还是虚病

实病------抄经文或念诵-------药师经

虚病------抄经文或念诵-------地藏经

念诵为辅 抄经文为主 (或念诵地藏菩萨名号)

抄经文-----《地藏经》(100部)《药师经》(100部)普门品(不限多少)

任何纸笔都行的 太多 可以烧掉同时念诵佛号 灰入干净流动水里即可

念诵或抄写 普门品 地藏经 药师经 功德回向 或多多磕头功德回向效果更好

回向文是: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名字)的历代宗亲,六亲眷属,历劫、冤、亲、债、主,错杀,误杀,故杀的一切生灵,人,非人等,愿你们早日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往夕所造诸 恶 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三遍。

任何纸笔都行的,太多可以烧掉同时念诵佛号, 灰入干净流动水里即可。

印光大师教我们用干净的锅,下面铺上干净的箔锭,以免纸灰飞溅 然后把灰收集好,装在新的布口袋里,加上干净的沙子, 干净的石头,干净的砖头等等, 然后沉入水底 加沙石是为了让纸灰不要浮在水面上,遭到污秽出自《印光法师文抄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20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