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看课文之前,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春秋时代各国的地理草图,然后简单介绍了一下当时秦、晋、郑三国的位置关系和秦晋联军兵临城下时郑国的窘境。我给学生的问题是:如果你是郑国的大臣烛之武,你将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保全郑国?在短时间的思考和讨论之后,学生们得出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结论:必须离间秦晋联盟,而其关键是如何说服泰国。
于是我对学生说:“现在假设我是秦伯,你是烛之武.你要怎样才能说服我退兵?”有一位平时就比较积极的同学站起来回答:“郑国离泰国那么远,灭了郑国对你有什么好处 ” 我说:“灭了郑国,我们秦国就可以多很多土地了呀。”学生反驳道:“郑国离秦国那么远,却离晋国那么近,即使你灭了郑国也没办法直接管理郑国,这不等于将你攻打下来的土地白白送给晋国,增加晋国的实力吗 ”我说:“秦国和晋国关系向来很好,我即使得不到郑国的土地,晋国也一定会分给我相应的好处的呀。”这位同学一下子就愣住了。这时我注意到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于是我示意这位同学坐下,请另外一位同学继续回答。那位同学站起来说:“难道你就那么相信晋国一定会分给你相应的好处吗?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晋国和你们秦国都是大国,如果晋国的实力因为吞并郑国而得到增强,那么万一它背信弃义,撕毁盟约来攻打秦国怎么办?这样一来你非但得不到你想要的好处,反而帮助了你的敌人,不是吗 ”我想了想,说:“这倒有些道理。但如果我在攻下郑国之后立刻向晋国要求分给我相应的好处的话,看到我的军队就在身边,晋国的国君也不至于敢随意敷衍我吧?”没等那位同学反应过来,下面就有同学抢着举手了:“你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个利益问题嘛!灭了郑国固然可能对你有好处,但是保全郑国难道就没有好处了吗?以后万一秦国和晋国发生矛盾的话,我们郑国就可以和秦国互相呼应,这样一来晋国还敢轻举妄动吗?即使我们联手灭了晋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啊!”
讨论至此,尽管学生们并没有看过课文,尽管他们的想法和反应也并没有完全在我的预期之内,但课文中烛之武对秦伯的说辞的各个层次已经基本上都体现出来了。这时候我说:“好,你们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你要说服别人,是否只要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就行了?我们知道,烛之武是一个即将被吞并的弱国的大臣,而秦伯是当时一个强国的君主,考虑到双方的立场,我们是否能够把烛之武的言辞组织一下、润色一下,让秦伯更容易接受一些 ”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在思考,但是这个问题也许比较抽象不易回答,于是我换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烛之武,我还是秦伯,你见到我时一开始说什么比较好”一位同学站起来就说:“郑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弱小,你如果要进攻我们的话我们一定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我怒道:“你敢挑衅我?!明天就灭了你!”同学们哄堂大笑。又有一位同学很自信地站起来:“秦伯你的目光太狭隘了!你们灭了郑国、晋国……”没等他说完,我就大声说道:“你敢说我目光狭隘!拉出去砍头! ”同学们又是一阵大笑。我继续问:“还有什么更好的回答?”同学们沉默了很久,我于是提示道:“现在的情况是,我当然知道你来的目的是什么,但是我已经动用兵力千里迢迢到了这里,郑国指日可灭。这一点你也完全清楚。而在前面的讨论中,你也已经知道怎样的分析思路能够打动我。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更好地顺应我此时的心理,能顺理成章地引出之后的分析呢?”等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位学生举手试答:“我们郑国很弱小,在秦国的军威之下当然是不堪一击的。但是……”
我说:“很好!这是一种以退为进式的开头。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有时候主动示弱坦陈自己面临的不利的客观情势也是谈判中很高明的技巧。这使得双方对问题的认知能够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从而使对方更容易接受你进一步的分析。当然,谈判中的技巧很多,这只是其中一种。比如前面有同学一开始就指责秦伯目光狭隘,这其实也是一种以进为退式的策略,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风险比较大。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更多地留意一下人与人交流中的语言策略问题,这对大家以后的人际交往是大有好处的。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烛之武到底是怎么说的。”
这时候同学们惊奇地发现,烛之武的说辞和刚才的讨论惊人地相似: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以退为进的示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进一步的以退为进。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灭亡郑国对秦国没有好处。
“邻之厚,君之薄也。”——灭亡郑国对秦国反而有害处。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保存郑国对秦国的好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以事实证明晋国是不可相信的。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以晋国的野心进一步说明灭亡郑国对泰国的害处。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将选择权交回秦伯。
这时候快下课了,我就要求同学们课后结合课本的注释和字典的解释来理解这些语句,并在第二天的课上让同学们翻译这些语句,共同梳理文中的多义词、词类活用以及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语法现象。我发现,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之后,不仅那天的作业做得特别好,连第二天上课时文言知识的讲授过程也变得容易很多。
如果这样的良好状态能够持续下去的话,我相信学生们无论是在文言知识的积累上还是在对人文传统的认识上都会有很大的提高。然而在这篇课文之后紧接着上初唐魏徵的骈文《谏太宗十思疏》时,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又低沉了下去,任由我费尽口舌,学生学习时仍然显得相当沉闷消极。这不能不让我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
或许对现在大多数高中生而言,文言文已经几乎等同于一门纯粹为了应付考试的外语;而文言文的教学,也似乎成了一种并不好玩的繁难的文字游戏。这当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然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却令人相当困惑。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由两个层次构成:一方面,在文言知识的积累上,由于学生从小缺少文言诵读的环境,他们很难通过积累语感而使文言知识自然而然地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从而导致文言知识的习得只能停留在教师讲授的层面,而无法成为一种相对轻松的理解和归纳。另一方面,在文言篇章内容的理解上,也正是由于学生对文言文体的陌生与抵触,再加上现代日常生活的平庸单调,他们往往很难和古人丰富的情感与思想形成一种呼应,而是觉得这些文章只是早已过时的古董,这就导致他们用消极的心态来对待文言文的学习,即使在理解文言文的人文内涵时,也很可能只满足于套用一些现成的条条框框,而不能产生切身的体悟。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当然是让学生从小就阅读、背诵大量的文言文,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使文言的知识体系内化为个人的思维习惯。这样就能使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超越现有的知识传授的模式,而成为一种相对轻松的、对已有思维习惯的归纳、整合与提升;并使学生在语言障碍较少的前提下对文言作品的人文内涵得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实现与古人的心灵交流。然而这样的做法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显然并没有太多的实现可能。但即便如此,我们能做的仍然很多。就上面所分析的两层问题来说,我们就可以从教材的编排与教师的讲授两方面分别着手,研究总结文言知识讲授和人文内涵探讨两者各自的循序渐进的科学教学规律,减轻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和抵触心理,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为什么《烛之武退秦师》上得还算成功?说到底,并不是因为我上课水平高,而更多的是因为这篇文章符合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从人文精神的传递上说,这篇文章生动地写出了一个通过口才而达到实际交流目的的实例,尽管它未必有非常深刻的人文内涵,却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占人的生活与今人的生活并非格格不入,今人可以借鉴古人的经验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了解古人思想的兴趣;而从文言知识的讲授上说,这篇文章中的典故生动而不晦涩(如“东道主”的来历),知识点的体现丰富而不庞杂,学生有能力自己进行归纳,并将其消化吸收。
但是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整体而言,对文言文学习中文言知识讲授和人文内涵探讨这两方面各自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的研究,似乎都不尽如人意。即以教材的编排而言,将《谏太宗十思疏》这样一篇对现在的高一学生而言显得枯涩无味的骈文紧接在《烛之武退秦师》之后讲授,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还打击了他们学好文言文的信心。(顺带可以一提的是,这两篇课文所在模块的题目是“寻觅文言津梁”,该模块又分为“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两篇文言文。从标题来看,这个部分似乎的确有循序渐进的意思。然而我感到不解的是,就这三个标题选择教学文本时的标准是什么?同属于“因声求气”的《烛之武退秦师》和《谏太宗十思疏》有多少可比性?)又以苏教版高一第四册课本中的《滕王阁序》为例:从文言知识讲授的角度看,学习这篇文章对学生文言阅读水平的提高能有多少帮助?说得功利些,这篇文章中有多少实词、多少典故是高考需要掌握的?又有多少句子是能够按照高考要求逐词逐句对应翻译的?而从文学性上来讲,当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们一点一点极为费力地啃完《滕王阁序》这样一篇连很多中文系的大学生都无法轻松读完的、充满典故而又难以翻译的骈文之后,有多少教师还有自信唤起学生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兴趣?另一方面,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是,在看不到一片完整的天空的城市中长大的学生们,能有多少人曾经看过宏阔的“落霞”、明净的“秋水”,看过形单影只的“孤鹜”?而对学生解释一幅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甚至无法想象的画面的美感,又能有多少有效性?
语文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
我曾经以《你来做做烛之武》为题在08年10月的《语文学习》上发表过一篇课堂记录,然而在反思这篇课堂记录时,觉得在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方面仍不是非常透彻。因此在最近第二次上这篇课文时,力求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因有此录:
第二课时
师:我们在上一节课的讨论中已经可以发现,烛之武要说服秦君,可以有这么几条理由:第一,秦国帮助晋国灭了郑国的话,只会对晋国有好处,而对秦国无利。这条理由在那句话中体现?
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师:好,第二,如果不灭郑国,那么郑国今后能够为秦国提供战略上的帮助,这对秦国有利。这是原文中的哪句话?
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师:很好!第三,晋国是言而无信的,如果灭郑助长了晋国的势力的话,那么晋国的野心将会使其觊觎秦国,这反而会对秦国有害。这又是哪一句?
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师:不错!还有没有?
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师:很好!我们可以看到,烛之武就是用这么一番话来拯救了一个国家。可见语言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好,现在我想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下烛之武与秦君交涉的场景,要注意: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语言往往能够反应出说话者的心态、同时也是为了抓住接受者的心态的。所以请同学们在准备的时候,注意体味一下,如果你是烛之武,你的口吻和神情应该是怎样的;如果你是秦君,你又希望听到的是怎样的说辞。好,现在请同学们开始准备,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开始讨论,五分钟)
师:好,现在请两位同学上来为我们演示一下:
生1:你们秦、晋两国包围了我们郑国,我们已经快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对你有好处的话,那就来灭了我们吧。
生2:好,我来灭了你!
生1:(一愣,磕磕绊绊地)越过别国而把远地作为边邑,这是很困难的,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你如果不打我们,我们以后就可以招待你们的使节,这对你们也是有好处的。晋国很是贪婪,它曾经对你们秦国背信弃义,这你是知道的。它吞并郑国之后一定会要继续扩张它的土地,到时候就要来打你们秦国了。你就退兵吧!
生2:哦,我就退兵吧!
(台下学生大笑)
师:大家说,她们表演得好不好?能打几分?
(学生纷纷说,90分!100分!)
师:我觉得只能打80分。为什么呢?我怎么觉得这个烛之武说话的神态比秦君还“牛”啊?好像反而是烛之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呢!(学生大笑)好,我们再换一组同学:
生3:(谦卑地)秦公,您和晋国联合包围了我们,我们已经知道肯定快要灭亡了。但是我冒昧地向您提出,您灭亡了郑国的话,恐怕……对您没什么好处。
生4:哦?说说看?
生3:您知道,秦国和郑国并不接壤,如果您灭掉了郑国的话,如果要获得郑国的土地,您知道,那是相当相当困难的。那么,岂不是白白让晋国增加土地吗?
(台下同学笑)
生4:嗯,有道理……
生3:而如果不灭了郑国呢?我们可以为您的使节提供往来的方便,这对您似乎也没什么坏处。另一方面,晋国那可是很贪婪的国家啊!它曾经不守信义地赖掉了允诺给秦国的土地,如果再灭郑来增加它的土地的话,它是否会更进一步地提出对秦国的领土要求呢?难道您愿意这么做吗?您还是退兵吧!
生4:不错,我还是退兵吧!
师:好,大家看,这一组同学能够得多少分?
(学生纷纷说,100分!)
师:我看,还是只能打90分。
(学生有些疑惑的表情)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一组同学在对语言交际的把握方面,要比前一组同学感觉好很多。虽然在内容上多加了一些自己的阐释,但是反而要比前一组同学的逐句翻译好些。而且从表演的神态上讲,那种既谦卑又不自卑的神情同学也是抓得相当准的。我们要知道,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写在纸上的语言,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定要细心体味语言背后的心态。这种心态包括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心理活动的揣摩,也包括说话者本身说话的神态等等。但是为什么我只打他们90分呢?大家注意到没有,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两句关键的话被漏掉了。是哪两句?
(学生纷纷插嘴:“邻之厚,君之薄也”。)
师:不错,这一句确实通过对比来使秦君更清楚地了解当时的形势。还有一句呢?
生:“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好,我现在请一位同学站起来,由你来当一下秦君,我来当一下烛之武。
(一位学生站起)
师:事情已经很明白了,您还是退兵吧!
(学生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师:我再换种说法:侵损秦国而对晋国有利——您再考虑考虑?哪种说法你更容易接受?
生:后一种。
(台下同学也纷纷点头)
师:为什么呢?是不是大家觉得后一句话更加婉转一些,不显得太“冲”?(学生们点头)所以我们说,一句话不仅要知道它说的是什么,有时候更要看它怎么说。现在我请同学们再从文章中选出一段对话来为我们演绎一下。仍然要注意:从对话当中可以看出双方各自怎样的心态?好,确定角色之后开始小组讨论!
(学生开始讨论,五分钟)
师:好,现在我们请这一组同学上来表演。哦,上来三位同学,看来是要表演佚之狐、烛之武和郑君的这一段咯!
(生5扮演佚之狐,并且手里拿着一把用纸折成的扇子。生6坐在讲桌前的椅子上演郑伯,生7在讲台的另一头扮演烛之武。)
生5:(一边摇着扇子,一边上,声音洪亮)如今天下大事非常紧张,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我看您还是用用烛之武吧,让他去见秦君,敌军肯定会退去。
生6:(不住点头)我信你的,那就用用烛之武吧。麻烦你请他到这里来。
生5:(高声喊道)烛之武,快些过来。
生7:(高声答道)是。
生6:现在国家危难,需要你出力帮忙呀!
生7:我年青时,就不受你的赏识,现在,我年纪大了,没有用了。
生6:以前没重用你,那是我的不对,现在很危急,看在我的面子上,也为了国家,你就去一趟吧,求你了。
烛之武:好吧,看你的面子,我就去一趟。
(表演的过程中台下同学不时大笑)
师:很好!这几位同学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表演这一段场景,很自然生动!但是我仍然只能给他们打90分。大家觉得为什么?
(学生们纷纷议论)
师:还是这个问题,大家想一想,他们的台词和原文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生:原文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而他们改成了“我年青时就不受你的赏识”。
师:哦,那么这样改好不好?我还是请同学来分辨一下这两种感觉。来,请这位同学做一下郑君,我来做一下烛之武。我现在对你说,“我年轻时候就不如别人”,你听了之后是什么感觉?我再说,“我年轻时候你就不赏识我”,你听了之后又是什么感觉?
生:后一句让人感觉听起来很不舒服,很不礼貌。
师:有些刺耳是吧?似乎抱怨的意味太明显直接了些,对于郑君来说显然是不够礼貌的。而说“我年轻时候就不如别人”呢,就显得含蓄了很多,是不是?(学生点头)所以我们说,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使用,必须要体察语言背后的心态,说话者为什么要这么说?这样说话对于他想达到的目的来说有怎样的作用?好,我们再回想一下,刚才几位同学的表演中还有什么地方是和原文有出入的?
生:好像没有说到“子亦有不利焉”。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对你也是有不利的。
师:那么郑君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这句话听起来让人有什么感觉?
生:好像有些威胁的口气。
师:威胁?好像是有一些。但是郑君说的是“你不去我就要对你不客气”,所以对你来说不去是“不利”的吗?这里的威胁的味道似乎并不是很浓。有没有其他的解释?
(学生一时沉默)
师:我们看,在同学们的表演中,烛之武为什么最终会答应郑君去见秦君呢?
(学生纷纷插嘴:“看在我的面子上,也为了国家”)
师:好,如果烛之武一直得不到郑君重用,他为什么要给郑君这个面子呢?同样,对于郑君来说,他是否一定能够用国家利益来打动烛之武?(学生摇头)而在这种情况下,说“子亦有不利焉”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从烛之武自身的利益出发,更容易打动烛之武。
师:很好!怎样的语言才能够更容易地打动别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又可以注意到,在郑君请求烛之武去见秦君时,郑君首先说的并不是“郑国灭亡对你没有好处”,而是什么?
生:“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师:这句话刚才同学们在表演时解释得相当准确:“我不能及早地任用你,现在事态紧急了再来找你,这是我的错。”那么这句话又有什么用意?
生: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师:不错,这和上节课我们所分析的烛之武去说服秦君时所说的“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一样,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言说策略。这种策略显然是更容易说服对方,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对如何在交际中使用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归结到一点,也就是必须要通过语言来把握语言背后的心态。言说者是怎样的心态,接受者又会产生怎样的心态,怎样的语言能够更容易地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仔细捉摸的。
反思: 就这个课堂实录而言,我自认为比起以前的上法来是有所突破的。就以前的上法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口语和思维的训练,而课文本身则与学生的思考缺乏有机的结合。在这一次的上课中,学生的表演立足于对课文的理解,而表演之后的评价也以是否与课文中的语言有出入为旨归。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中语言的体会无疑是更加深入的。但是,问题仍然很多。正如孙老师所指出的那样,在很多环节上我没有及时抓住学生表演中明显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只有当教师把文本弄得通透的时候,不论学生这个主体在文本里钻到哪一条死胡同里去,你都可以把他给领出来。”也就是说,对文本本身的理解仍然有值得深入的地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地结合字词落实和思维训练的关系,也是值得我更进一步思考的。
秦赵上党之战
上党号称天下之脊,俯瞰中州,肘臂河东、并州,则谓晋国咽喉也,形势十分险要,所以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402年,魏、赵、韩三家分晋,上党归韩。但强大起来的秦,对上党早就觊觎。
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曾深入上党,攻取了光狼城(今高平康营村)。此时,秦吞食上党之口已经张开,只是由于当时正值秦楚战事紧张,才撤军缓和下来。之后,秦对楚作战获胜,于是又在公元前262年,重逼上党。
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秦攻上党,韩国之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主动将上党史献于赵国,被封为华阳君。
赵国名将廉颇屯兵于上党史南界,抵抗秦军。赵军曾在今长治县八义乡东坪、西坪驻兵,并在石后堡建立堡垒,扼守三关要道,与秦军相持3年之久。
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范雎用反间计诱使赵孝成王换谈根本不知怎样打仗的赵括为将。趾高气扬的赵括改变廉颇战术,率大军盲目出击,强令东、西营和石后堡驻军挺进长平(今长治县、高平市交界处)。
此时,奏昭王特地起用了军功显赫、威震敌国的武安君白起为主将。
白起针对赵括鲁莽轻敌、缺乏作战经验的弱点,采取诱敌深入,迂回包抄的战术,决战之初故意改退。赵括愈加轻狂,倾巢而出,乘胜追击。
追至秦垒,秦军主力一面坚守城垒,一面乘其不意,出两支奇兵:一支25万轻骑速进赵军背后,占据秦岭(又名宝山,在今高平市、陵川、长治县交界处),切断了赵的后路,遮绝赵救兵及刍饷;一支5000人的精兵穿插赵军中间斩赵军为两截,使其失去统一指挥,首尾不能相顾。
赵军顿成釜中之鱼。这时白起以静制动。从7月中旬到9月,赵军被困整整46天,粮尽水竭,互相杀食,不战自乱。
赵括组织了四支突围,结果自己中箭身亡。赵军失去的主帅,立刻陷入混乱。
秦军趁机猛烈进攻,赵军丢下兵器,卸下铠甲,全军投降,被白起坑杀于现在高平市的王赧(杀谷,又名脊冤谷)、箭头、围城、谷口、金门山一带。赵括空言清谈,万余将士的性命被坑杀。
野蛮残酷的大屠杀使成千上万的将士血流成河,赵括自己也一命呜呼!
师妹甘宝宝偷了师父武功秘籍,私逃下山,被发现时已经不知踪影。师父发了大火,一掌劈碎了正厅的铁桦树案桌,誓要找回秘籍。虽然师父性格孤僻乖张,但这样充满杀气的神情,秦红棉却从来不曾见过,满屋子人黑压压地跪一地,谁也不敢吭声。师父带着大师姐和众多师姐妹,当晚便对捉拿师妹做了周密的安排,而平时多受师父疼爱的秦红棉却被留在普陀峰。秦红棉与甘宝宝平日里感情甚深,明显,她已受师父猜忌,但师妹若被师父捉回,仅偷秘籍一条,就必死无疑,为今之计,只有先找到宝宝,如果能够主动认错,或许还能得师父原谅。于是,在众人下山之后,秦红棉偷偷也启程,一路打探,寻找师妹的下落。
然而,她从小在普陀峰长大,对尘世了解甚少,寻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一日正午,太阳火辣辣的晒着,草木干燥,仿佛都要滚滚燃烧一般。水囊中仅剩的一滴水已喝尽,秦红棉手持修罗刀走在路上,唇干舌燥,疲惫不堪。
转过一个路口,秦红棉眼前一亮,原来前方是一个茶铺,铺子里摆了四张桌子,每张桌子都有很多划痕,看得出来久经风霜。守铺子的小哥本来趴在桌子上打鼾,听见秦红棉叫他,便抬起头来。他只见靠左的桌边坐着一位俏丽女子,尖尖的脸蛋,双眉修长,样貌甚美,穿着青色的长衫,腰束一根红色的带子,显得分外干练,桌上放着一把刀,刀身细如柳叶,发出蓝印印的光芒。
秦红棉拉低嗓门叫道:“小哥,给我上壶茶,再把我的水囊装满。”说罢,将水囊扔给小哥,再从腰间掏出两个铜板放在桌上。
小哥看见刀时惊了一惊,但脸色瞬间转回,笑盈盈道:“小茶铺设在这里是给路人解渴的,自己也谋个生路,好茶却是没有,姑娘只有将就将就。”
“没关系,能解渴就行。”
“好嘞。”
待茶端上,秦红棉一饮而尽,再向小哥要了两碗,不顾形象,也一口气喝了,若这是酒,这三碗便足见秦红棉的豪迈,但这偏偏是茶,她喝下去的样子就像是久未喝水的牛,好生滑稽。可说来奇怪,秦红棉喝后竟觉得天旋地转,浑身乏力,瘫倒在案。她心想不妙,挣扎着起来,但身体不听使唤,又立即软下去,迷糊中只听见一个声音在耳边笑道:“美人,你长得真好看。”昏睡过去,再无知觉。
秦红棉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的早晨,天色微微亮,湿湿的空气中还带着泥土的味道,很清新。她使劲回想昨天在茶铺的发生的事,却头疼欲裂,一时难以想起。但一摸腰间,腰带已经被人解下,不由得惊恐起来。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她提高了警觉,攥了攥脚边的修罗刀,直直的盯着门口。
“公子,这药什么时候让里面的姑娘服下?”
“去看看她醒了没有,昨天一定受惊了,如果睡着,就别去打扰她了,让她好好休息。”
秦红棉听到“服药”二字,才想通昨天她一定是被下药了,她性子素来急躁,此刻又听见外面有男子,未多想,误以为自己是被外面的男子轻薄,立即起身,将罗帐扯下,撕了长长的一块系在腰间,提起修罗刀便冲出门外。大叫道:“*贼,拿命来。”
说完便抽出刀来,直朝着门口男子心脏刺去,男子手中正端着一个药碗,见刀尖正指自己左胸,便向右一闪,躲过。那刀锋却一转,直劈他的脑门,他向后一倒,右脚朝前一跨,但见雪亮的修罗刀从他脸面横过,他便从刀下潜到左边了,站定一看,左手依然端着药碗,碗里的药纹丝不动。
“姑娘有话好说,何必这么激动。”说话的正是段正淳。
秦红棉性子急,一心以为段正淳使诡计轻薄于她,气极了,哪里还听得进去,更别说好好说话,立刻又举起刀,奋力砍向段正淳。此时段正淳身后窜出一人,一个箭步冲到段正淳面前,从背后抽出一根鱼杆,扬手打向修罗刀侧面,此人为保段正淳心下一急,这一击使出了十分的力气。其实以秦红棉平时的武功,这一击也不怎么要紧,但此时她中了蒙汗药还没有完全恢复,头脑晕晕的,脚下也站不太稳,这一击竟使她一个踉跄倒在地上,刀尖惊得厉害,震动传到手柄使得她的手颤抖不止。
此人名叫褚万里,是段正淳的家臣,以鱼杆为武器,武功颇高。此番陪段正淳来中原,保护他的安全。
这秦红棉是个要强的人,从前,她瞧不上这世上的女子太软弱,只能靠着美貌和温柔来取悦男人,以求得一生安稳荣华,所以自打她拜师学武以来,便打定主意要做一个不输男儿的女人,绝不任人欺辱。谁知昨日…这*贼武功高强,而她现下全身无力,眼见这仇也是不能报了,想到这里秦红棉心下痛恨非常,手撑着旁边的青石,紧咬嘴唇,青筋暴起,不住的颤抖。
段正淳见这女子这般激动,想来是听不进他的解释,但昨日这女子喝下的茶中有大剂量的蒙汗药,身子虚弱,着实需要休息,解释的事还是等有机会再说吧,于是伸手去扶她:“姑娘,地下凉,我扶你回房休息。”秦红棉一把甩开段正淳的手,抬起头,斜眼看着段正淳,眼里尽是恨意。
“公子,这女子也太不知好歹,性情泼辣,我们何必管她死活!”褚万里急了,一扭头,不再理会。段正淳只呆呆的盯着秦红棉,不做声。
秦红棉瞪了褚万里一眼,撑着地面站起,泪纵横在气红的脸上,眼神却分外凛厉,她转身向房间走去,身形盈盈,虽衣衫不整,但楚楚可怜,别有一种风情。正待段正淳看得出神,秦红棉忽然回头,袖口一甩,甩出一把飞刀,正中段正淳左怀。
褚万里一惊,大叫:“贱人!”奔上前去,鱼竿一横,门框上的木头立即被打飞了一块,左手伸向秦红棉的脖子,扼住她命门,就要解决秦红棉的性命。
段正淳一把拉住褚万里,喝到:“退下!”一面拔出飞刀,捂住伤口。
秦红棉仰天一笑:“我这飞刀喂有毒,此毒除我之外,世上无人能解。你这*贼,三个时辰之内,必死无疑,我虽死,也算解了心头之恨!”
段正淳轻吸一口短气道:“姑娘你误会了。”褚万里气极,恨不得一掌将她劈死,但公子的命握在她手上,不得轻举妄动,只得厉声说道:“你这人好生歹毒,早知如此,我们就不该救你!”
秦红棉一愣,褚万里努力按住心中怒火,道:“我家公子赶路,途径小茶铺,见茶铺小哥欲轻薄于你,好心出手相救,将你接到这小阁之中,还命我进城买了这药煎与你喝,你却这般恩将图报!像我公子这般身份,岂会看上你这样粗野的女子,赶快交出解药,否则要你死无葬身之地!”
秦红棉经这一番痛斥,倒吸一口凉气,有些清醒了。她微微一震,冷静下来打量段正淳,只见他着一身冰蓝色长衫,一头黑发由白玉绾起,腰间佩戴一块温润的玉佩,眉间虽含隐痛,但面容俊朗,英姿甚是潇洒。眉宇间透着高贵的气质,正气凛然。再看褚万里,虽鲁莽,但武功高强,忠勇可嘉。凝神细想昨日之事,这二人气度不凡不像会轻薄她的人,再说二人这武功高强,若要轻薄她,何必如此大费周章。难道,真的是自己弄错了?
“姑娘,对你下药的那人已被我这褚兄弟打个半死,如果你想见他,估计还在茶铺中挪动不得,想来你还记得他的样子。”段正淳说完捂着伤口,坐下,左手点肋骨下的石关穴,封住全身经脉。
此时秦红棉大悟,自觉做事太过冲动,未将事情弄明白就出手,若真恩将仇报,那…便立即说道:“你千万不要运气,若调动内息,毒将运至周身,发作更快,我这有解药,你等等。”
可是找遍全身也没有找到解药,才d想起解药藏在腰带之间,肯定茶铺*贼接下腰带的时候遗失了。“我身上没有现成的解药,你快马去茶铺看看落在那里了没有。如果找不到,就去城里买些药材,我立刻配。我写给你,记住,三个时辰务必回来,否则你家公子性命难保。”秦红棉看着褚万里,急急地说。
“你休想耍花招,我家公子身中剧毒,我若不在他身边,被你狠心害死怎么办?你刚才还欲置我们于死地,现下更不能依你!”
“好!是我糊涂,一时冲动善恶不分,但此刻我确是诚心救他。你可以不信我,但是你若因此耽误了救你家公子的时间,也是死路一条,相信我!”秦红棉十分羞愧,不知怎么让他相信。
褚万里更是犹豫不决。
忽然,秦红棉从地上捡起修罗刀,在肩上一滑,刀尖顿时被鲜血染红,本来她就虚弱,这一刀的剧痛让她有些受不住,汗涔涔而下,嘴唇发白,声音微颤,逞强道:“我的修罗刀上也有同样的毒,这下你放心了?哼,你也太小看我了,我秦红棉虽是女人但这样卑鄙的事是不会做的!”说完吩咐他要买的药材,就支持不住,晕了过去。
褚万里来到茶铺,茶铺小哥已不见踪迹,他细细的扒开草皮,找了几遍,却未看到解药的影子。于是赶紧上街买药。段正淳抱着秦红棉往房间里走,将她放于床上,看着她晕睡着还蹙眉,不由得甚是心疼。右手划过肩头,只觉湿湿黏黏的,一看是血迹,心中长嘘一口气,世上竟有这般刚烈的女子,心下好生钦佩,爱惜之情也油然而生。
可是血这样流着恐怕不到褚万里回来,这女子就会死去,止血药倒是有,可是,怎么给他上药呢?原本段正淳也是个风流种子,可是遇上这种情况,竟不知所措起来。
思忖了片刻,段正淳决定给她上药。
他打来一盆水,放在在床边,准备好药和纱布之后,小心翼翼的解开秦红棉的衣服,从上而下,他的脸映着像她肩头被血染红的肌肤,心中五味杂成。伤口周围的衣服上,血液已有些凝结,粘住了衣服,但血还是一股一股涌出,雪白的床单染红了大片。段正淳蹲下身,想要用刀轻轻的挑开衣服,但蹲下时胸口剧疼,眼里开始恍惚,他才猛然醒悟毒性开始发作了。定了定神,他走到床边拿了帕子,沾了沾水,看着长长的一道伤口,深吸一口气,才忍下心去擦拭。但血不停地涌出,无奈之下他封住了她周身几处大穴,待出血渐少之后,迅速上好止血药,缠上纱布,将穴道解开,再将自己所带的干净衣服与她换上。折腾了半天,才将秦红棉的伤口处理好,段正淳松了一口气,看到阳光照到窗子,透过烟罗纱滤进柔柔的光,他眼里一阵模糊,脚下一软,倒了下去。
话说褚万里骑马飞速去买药,路上片刻也不敢停留。到城中只用了半个时辰,却不料其他药还好买,只有一味五石散,因为其稀有昂贵,走遍了所有药铺都没有,而五石散是解药中最重要的一味,正要走出最后一家药铺,褚万里心急如焚,只听见后面传来一声沧桑有力的声音:“先生且慢。”褚万里回头一看,只见屏风后面走出一位老者,便着急走上前去,问道:“老先生,你有何办法吗?”
“五石散能使人上瘾,生幻觉,迷心性,所有药铺一律禁卖,所以我们也没有。我见先生如此紧张,我可以给你指一条路,你能不能得到,就看天意了。”顿了顿,老者接着说,“五石散不是一种药,而是由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配合而成的,因其他病症的需要,我们铺子里有石钟乳、石硫磺和白石英,离这儿二百里有一个溶洞,里面或许有紫石英和赤石脂,只是里面气温很低,溶洞入口很窄,进入里面呼吸也很困难,很多人进去后再也没有出来。”
褚万里一听,甚是高兴,拜别之后便扬鞭去了溶洞。
果真如老者所说,溶洞入口非常狭窄,褚万里只得趴着进去,越到里面,越觉得冷,而且呼吸困难,幸好他熟悉水性,常在水下憋气,只要不待太久,这倒也没什么大问题。进到里面,只听见水声滴答滴答非常清脆,褚万里拿出火石,嚓了几下想将火把点亮,奈何洞中根本点不了火,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见,无奈之下只得用手摸。
褚万里记得老者说过,赤石脂是一层一层的铺起,每一层都是圆盘型,受温度的影响,一般在入洞口的地方。而水从上面流下,一点一点的凝结成粗壮并且长的尖牙型,那便是紫石英。
时间越来越紧迫,褚万里知道,如果他不早点拿到紫石英和赤石脂,他便要憋死在这里,公子也必死无疑。他借着丝丝的微光走到洞口,很容易的摸到了赤石脂,因为赤石脂质地较软,褚万里只用一只手便将盆口大的赤石脂扳下。可是完全看不见,这紫石英怎么办呢?忽然,他注意到耳边的滴答声,异常响,他灵光一现,水滴不就是沿着紫石英落下的吗?他判断好水滴的位置,纵身跃起,摸到根冰凉冰凉的尖牙柱子,褚万里大喜,想必这就是紫石英了。可是那紫石英不同于赤石脂,它的质地相当硬,单凭臂力根本无法将它拔下,于是褚万里抽出鱼杆,运足内力,使劲向它打去,只听“嘭”的一声巨响,那根紫石英断裂。因为刚才那一震动,溶洞剧烈摇晃,眼看着就快坍塌了,褚万里迅速拿起地上的赤石脂和紫石英,出了洞。
带着齐备的药材,褚万里回了小阁。
回到小阁的时候已经是正午了,褚万里拼命跑向屋子,只见秦红棉躺在床上,段正淳倒在地下,二人嘴唇均已发黑,脸色泛紫。他上前探了探段正淳的鼻息,气若游丝,心中大痛,再探秦红棉,恐怕也是醒不来的,这药,只得自己来配了,是生是死听天由命。
老者说过:“五石散属阳,凡解毒用之,都不可超过五钱,否则会加重毒性扩张。”而鸭脚木和积雪草等草药无毒就各放二十钱,关键是白曼陀罗和马钱子都是毒药,稍微把握不好,这两人的性命就没了,怎么办?不管了,再不让他们服下,连唯一的机会都没有了,于是各放五钱与其它药一起煎着。一刻钟之后,药煎好了,褚万里先喂与段正淳,再喂与秦红棉。片刻之后,段正淳吐出一口乌黑的血,缓缓睁开眼睛。褚万里扑通跪在地上,痛哭道:“公子,是我害了你。”此时秦红棉也吐出一口血,竟醒了过来。
秦红棉声音微弱,问道:“你马钱子和五石散各放了多少?”
“都是五钱。”
“一样的?不行,马钱子有让人兴奋之效,单独用会抽搐致死,五石散应放到它的两倍,才能抑制它的毒性,而白曼陀罗与马钱子放一样多就行了,我们是受了马钱子的刺激才醒的,快重新去煎药。”秦红棉说完,靠在床头,没了力气。
褚万里按她所说迅速又煎了一次,端与二人喝了,再探段正淳脉息,果然已经趋于平稳,秦红棉也有所好转,不由喜出望外。
秦红棉醒来之后得知,那日在茶铺,卖茶那贼子觊觎她的美色欲轻薄她,正解开她衣带的时候被段正淳所救,那贼并未得逞。只是段正淳为止血救她,看了她的身子……
段正淳在见到秦红棉将修罗刀划向自己肩头的时候心下已然爱慕不已,他恢复得比秦红棉快,在秦红棉养伤的这段时间,他每天都亲自为她煎药并喂她喝药,怕她闷了,还去采花放在屋中,每天都是不同的花,每天屋中都有不同的香味。这一番温柔体贴早已融了秦红棉的心,从前对情爱中女子的嘲笑和可怜现下已经完全没有了,谁还看得出来这样一位柔情似水的佳人从前是个比天下大多数男人还厉害的角色呢?
“红棉,等你全好了,我带你看遍这山水,游遍这天下,好不好”
“淳哥,从今以后,你到哪里,我就去哪里。”
半个月的时间在指缝间一溜而过,秦红棉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自从她受伤后就一直被段正淳悉心照顾,不准做这样,不准做那样,更别说练武了,可秦红棉哪里是能待得住的人呢?这日,秦红棉束好腰带,绾好头发,拿起修罗刀偷偷跑到后院,想好好活动一下筋骨。后院的杜鹃花开得火红火红的,甚是美丽,还有一个小荷塘,还没到荷花开的季节,只有零星几片荷叶冒出水面,但水很澄净,能看清里面游来游去的鱼。秦红棉拔出刀,正要出招,段正淳便迎着她的面走来,完全不避刀锋,走到她面前,搂住她的腰,握住她的手,缓缓地说:“怎么这么性急的?伤还没完全好呢,怎么出来了?”
秦红棉一笑:“你是怕我武功高过你了,来找你报仇吗?我就要练,等我练好了,我好杀了你这个小*贼。”
段正淳将腰搂得更紧,两两相望,一人眉如山,一人眉如黛,眼神触及,似一汪深邃的湖,饱含深情,阳光淌下,如泛起粼粼波光。段正淳贴着秦红棉的耳朵,轻轻地说:“你若要杀我,随时来取我性命便是,修罗刀下死,做鬼也风流。”
“淳哥,我们对练好不好。”
“红棉,你的性子太急,不适合用刀,喂毒的暗器也别用了,万一遇见高手,打回你的暗器,会伤到你自己的。我依着你的性子,自创了一套掌法叫做‘五罗轻烟掌’,该掌法出掌时如行云流水,潇洒至极,我教你,以后你就使用这套掌对敌。”
……
十年,二十年。幽谷也好,黯然也罢,任爱恨匆匆,相思浸骨,但有这一刻,足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