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怎样嫁女儿:宋朝公主结婚仪式

古代皇帝怎样嫁女儿:宋朝公主结婚仪式,第1张

从爱情走向婚姻,对有些人而言是修成正果,亲友们会兴高采烈地祝福他们早生贵子,白头偕老;而对另一些人而言,则可能意味着浪漫快乐的终结,“婚姻是爱情坟墓”的名言,妇孺皆知。无论是何种情形,从爱情通往婚姻的关隘——结婚仪式——都格外引人注目。 当今普通百姓的结婚仪式,即使您不曾身披婚纱,充当主角,大约也有过耳闻目睹他人婚礼情形的经历,无需我多说。但是,古代皇帝的女儿是怎样出嫁的,您大约无缘亲临现场,见识一番,或许,就有必要听我来介绍一下。 我当然也不曾亲临古代皇帝女儿出嫁的盛典,因此不可能给大家做现场直播,我只是通过古代文献的记载,给大家做一次书面的转述。 今天,我转述的是南宋时期一位公主的婚礼情形。 宋高宗赵构仓皇南渡,跑到杭州建立南宋之后,不知道是偏安小朝廷医药卫生事业不够发达,还是赵家遗传因子存在什么缺陷,孝宗、光宗、宁宗,也许还有度宗等,几任皇帝的女儿——公主——都等不到出嫁就夭折了。只有理宗赵昀的公主周汉国公主,结了婚。从她的封号就可以一眼看出,这位公主的地位非同寻常:封了周、汉两国。宋代公主,只有特别受皇帝宠爱的公主,才会有此待遇。原来,她是理宗的独生女儿,掌上明珠。这位公主嫁给谁前朝皇帝宁宗的皇后、当朝太后(慈明太后)的侄孙杨镇是也。其实,起初理宗给宝贝女儿选择的夫婿不是赵镇,而是状元周震炎。公主嫌弃周震炎相貌不佳,这才改为杨镇的。由此可见,古代,即使是皇帝家,女子也可能是有选择婚姻对象的权利的,并非传说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么可怕。

乘龙配凤 二姓之好清代皇帝的大婚礼仪 苑洪琪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曾任宫廷部副主任。主要从事清代宫廷历史研究。 婚姻礼仪是中国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章制度。 清代皇帝的大婚礼仪,在远古贵族男子的娶亲程序六礼的基础之上,又因满族婚俗的传统背景和皇帝的特殊身份有所变化。那么这些过程具体是怎样的?需要备下哪些物品?参与者各自的身份和角色又是什么?还请看档案解读。 阅读链接 《礼记》中的六礼 一、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二、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便测算男女双方结合是否合适; 三、纳吉,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四、纳征,男方家送聘礼给女方家; 五、请期,男方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六、亲迎,新郎亲至女方家迎娶。 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复杂而繁琐的典章制度,其中婚姻礼仪就非常具有代表性。《礼记》认为婚姻是:「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婚礼的仪式,更是对认同、崇拜祖先的「礼」与其外在的一系列表现。《礼记》还确定了从议婚到完婚这一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六礼」)。《周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婚礼这一仪式感极强的习俗,世代相传,不断地加强和巩固男女性别角色及其社会责任。 天子的婚礼称「大婚」,被尊列为国家盛典。但并非所有的皇帝都经历过大婚典礼,只有年幼就继承皇位的皇帝到了成婚的年龄才能享有大婚仪式。 清代,紫禁城内曾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皇帝举行过「大婚」。四位经过「大婚」的皇帝位列清朝帝系的两端。入关前成婚的太祖、太宗并没有固定的婚礼仪注,也没有定下规矩。顺治八年(一六五一年)举行了顺治皇帝的大婚,当时正值入关之初,宫廷典章制度尚不完备,虽沿袭古代六礼仪制,但采礼种类、数量等仍无定制。到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年),圣祖康熙皇帝才正式确立了皇帝娶皇后的大婚礼仪,即古代嫁娶要遵行的「六礼」。「六礼」原本是远古贵族男子的娶亲程序,被清皇室吸收后,因满族婚俗的传统背景和皇帝的特殊身份,其中的问名、纳吉、请期和亲迎礼或设而不行,或改变名称,只行纳采、纳征两礼。这也与清代皇后一般是由皇太后与近支王公通过「议婚选后」来确定有关。 清乾隆 黑漆嵌金饰珍珠御用盔 故宫博物院藏 头盔(胄)是重要纳采礼物之一 清顺治 铜镀金嵌珠石珊瑚马鞍 故宫博物院藏 马鞍是重要纳采礼物之一 皇帝大婚的具体事宜是由临时的专门婚礼筹办机构所包揽。如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军机处档案「同治大婚典礼事宜单」中,遣使事宜、纳采事宜、大征事宜、册立事宜、奉迎事宜、朝见事宜等皇帝大婚诸礼节均明确记录在案,就连纳采、大征所需的采礼及龙亭(抬放采礼的用具)、节案(放置金节的案子)、册案(放置金册的案子)、宝案(放置金宝的案子)等都有十分详细的记录。施行这些礼仪的具体时间均经过象征天意的国家天文历法机构— 钦天监卜测。 纳币以聘 清代皇帝大婚一系列的礼仪中,纳采礼和纳征礼,与六礼相近,也就是通常说的定婚和下聘礼两个环节。 遣使求婚— 纳采礼 纳采,即向皇后家赠送具有定婚之意的采礼。民间纳采是在女家同意议婚后,再正式带着礼物登门求婚。皇帝大婚行纳采礼不存在女家同意与否,也不会亲自登门纳采,而是派使臣代行。钦天监择吉日行纳采礼,在行纳采礼的前一天,皇室要派专人祭告郊(祭天)、社(祭地)、太庙。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纳采礼筵宴图”册页六及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正、副纳采使臣正在接受金节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纳采礼筵宴图”册页十(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正、副纳采使臣持金节前行 清 冷鉴、黄门等合绘 皇朝礼器图册之「 ”皇后仪驾金节” 故宫博物院藏 依据档案记载,顺治八年(一六五一年)八月,顺治皇帝大婚典礼前期择吉日行纳采礼。纳采礼物是全副鞍辔的文马(毛色漂亮的马匹)十匹、甲胄十副、缎百匹、布二百匹,金茶筒一个,银盆一个。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年)七月初七日,康熙皇帝大婚纳采礼的礼品与顺治皇帝相同,且「以礼部尚书内务府总管充使(纳采使)」。所谓纳采使,有正、副二人,均由皇帝钦定。纳采使大多由很有地位的官员担任,是经过亲王、大臣们众议提候选名单,再由皇帝圈定钦派。纳采当天,皇帝在太和殿要向正、副纳采使授以金节和圣旨,纳采使才有资格代表皇帝行事— 到皇后府邸行纳采礼。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纳采礼筵宴图”册页十四及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准皇后父亲(或祖父)率子弟等人着朝服在府邸大门外跪迎,正、副纳采使臣正准备进入门内 这一天,准皇后府邸正厅面南设节案,左、右各设案。正、副纳采使持节到来时,皇后之父(或祖父)穿朝服在大门外跪迎,然后随两位使臣入内,将金节陈于节案上, 甲胄、布帛分别陈放于左、右两案。龙亭停在仪门之外,文马停在中阶之下。正、副使臣授礼时,皇后之父(或祖父)在外厅中门之外跪受,再率子弟朝皇宫的方向行三跪九叩礼,以示谢恩。最后,正、副使臣取节回宫,皇后之父(或祖父)在大门外跪送。准皇后家则设纳采宴会,以示庆贺。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纳采礼筵宴图”册页十六(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停放在仪门之外的不同的龙亭,有甲胄龙亭、缎匹龙亭等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纳采礼筵宴图”册页二十六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所绘即为纳采宴会 清 红油纳采宴桌 故宫博物院藏 清同治 红地金彩双喜字六节盒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银云龙纹暖酒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同治 银镀金双喜字匙及款识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喜字银元宝(六个)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锭 故宫博物院藏 其实,正、副使臣一行持节抵达准皇后家代皇帝行纳采礼,就是民间所说的媒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提亲,向女方家长表示「明媒正娶」的承诺仪式。当然,皇帝大婚不需要媒人,这也是皇家与民间最大的不同之一。 壮观的下聘— 大征礼 民间的纳征礼,在清代皇帝大婚中改为「大征礼」,是皇帝迎娶皇后入宫之前再次向皇后家送大婚礼物,并告知将要迎娶皇后入宫。「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仪礼·士昏礼》)清皇室迎娶皇后所「纳」之物,不仅有金银器和钱,还有其他极具浓郁民族特色的物品。 康熙四年九月初七日,康熙皇帝大婚行大征礼,礼品有黄金二百两、白银万两、金茶筒一个、银茶筒两个,银盆两个、缎千匹、鞍辔马二十匹、驮甲二十副、文马四十匹,以礼部内务府堂官为正、副使。大征礼的一切仪式均与纳采礼相同。 康熙皇帝大婚的大征礼如是,两百年后同治、光绪皇帝大婚的大征礼仍是 清 银镀金龙凤纹多穆壶 故宫博物院藏 如此— 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十二月初四日午时行大征礼,应备赐物自应敬谨办理。在《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第三册《大征礼图》中可以看到,大征礼给准皇后的聘礼用七十四座龙亭装载,而给准皇后娘家的赏赐物则用五十八座采亭装载。由皇帝任命的正、副使持节捧旨,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征仪仗队前往皇后家行大征礼,十分壮观。 但是这些大征礼礼品并不是全部赠与皇后家里的。采亭所装载的是给准皇后父母的赏赐物,准许留下。而龙亭所装载的是给准皇后的聘礼,要作为妆奁返回皇宫— 「内务府官将金两、银两、金银茶筒、银盆撤出,仍用龙亭舁请交进;缎匹交总管太监接收,暂存邸第。俟进妆奁时分装箱内……马匹、鞍辔、驮甲交该衙门领回。」 所谓妆奁,原指女子梳妆打扮时所用的镜匣,后泛指随出嫁女子的嫁妆。皇后的妆奁由皇家采办。顺治、康熙皇帝大婚时,国家经济尚不发达,皇后妆 奁谨行俭用。到同治、光绪朝时,皇后妆奁则应有尽有:既有绸缎成衣、裘狐皮服,又有冠履靴鞋、珠宝首饰;既有陈设清供、舶来时玩,又有生活器皿、实用家具等等,无所不包。 入宫成婚 清代皇帝大婚典礼中最为隆重的仪式是册立礼和奉迎礼,一般都与合卺礼在大婚当日连续举行(顺治、康熙、光绪三位皇帝的大婚册立礼和奉迎礼都在同一天举行。同治皇帝大婚是个例外,册立礼、奉迎礼是分两天进行的),一起构成了大婚礼仪的 。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大征礼图” 册页二及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准备出行的大征仪仗队,给准皇后娘家的赏赐物用采亭装载 阅读链接 《大清会典》记载的大征礼礼品单 黄金二百两、白银万两、金茶筒一、银茶筒二、银盆二、缎千匹、文马二十匹、闲马四十匹、驮甲二十副。另有赐后父后母黄金百两、金茶筒一具、银五千两、银茶筒一具、银盆一具、缎五百匹、布千匹、马六匹鞍辔具、甲胄一副、弓一张、矢一菔、朝服各二袭、衣各二称皆冬一夏一、貂裘各一领、上等玲珑带一束;赐后弟缎四十匹、布百匹、马二匹鞍辔二副;赐从人银四百两。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皇后妆奁图”册页四、五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浩浩荡荡的大征仪仗队伍抬着皇后妆奁 清 玳瑁边檀香木刻锦纹双喜字背小挂镜(正、背)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铜镀金龙凤纹双喜字面盆 故宫博物院藏 清同治 银镀金双蝶纹喜字粉盒 故宫博物院藏 阅读链接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卯刻所进皇后妆奁 上赏金如意成柄龙亭头抬,上金如意成柄龙亭二抬,上金如意成柄龙亭三抬,帽围一九一匣、领围一九一匣龙亭四抬,帽围一九一匣龙亭五抬,各色尺头九匹一匣黄采亭七抬,各色尺头九匹一匣黄采亭八抬,各色尺头九匹一匣黄采亭九抬,脂玉谷穗平安一件栏杆采盘十抬,铜珐琅太平有象桌灯成对栏杆采盘十一抬,紫檀龙凤五屏峰铜镜台一件(随大红缎绣金双喜字套一件)栏杆采盘十二抬,紫檀雕花洋玻璃大插屏成对(分二抬)六十三、六十四抬,紫檀足踏成对六十五抬,紫檀雕龙盆架一件(随大红缎绣金双喜花披一件、金面盆一件)六十六抬,紫檀雕花匣子二十件栏杆采盘分十抬,紫檀雕花箱子二十只栏杆采盘分二十抬,紫檀雕花大柜成对分四抬,以上共一百抬。 正名入宫— 册立礼与奉迎礼 所谓册立礼,是向皇后授予象征名分的金宝与金册(均为黄金制作)以正式确立皇后在皇宫中的地位的仪式。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大婚册立礼都是在皇后府邸举行的。所谓奉迎礼,相当于民间婚娶的亲迎礼,只是民间新郎需要亲自前往女家迎娶新娘,而皇帝大婚则是派遣使者到准皇后母家府邸,对皇后进行册立后,再将其迎入宫中,故而称奉迎礼。皇后的金宝、金册是由内阁(后改由翰林院翰林)撰写、礼部制作的。铸造要先后经过制蜡模、镌字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进呈皇帝御览。清代皇后金册、金宝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形制与皇帝御宝相同。 近代 逊帝溥仪「 ”皇后”册立金册(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件金册为故宫博物院现存唯一「 ”皇后”金册 阅读链接 册立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册文 朕惟运协两仪,乾健必资夫坤顺。光昭四表,日升更颂夫月恒。观天道之周行,实邦家之肇庆。爰诹吉日,用制宏章。咨尔阿鲁特氏,乃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也。秀衍桂林,瑞征椒殿。淑身维则,慎德有常。着端范于闺闱,早娴女训;肃庄容于宫,允式母仪。兹仰承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勤俭居先,雍和逮下;徽音丕嗣,内治克襄。夏凊冬温,亲两宫之色笑;陈笾荐豆,佐九庙之馨香。令望式孚,蕃厘永迓。钦哉! 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八月十四日,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下懿旨,遣惇亲王奕誴、贝勒奕劻为册立皇后礼仪的正、副使,遣崇勋为册立宣制官。一个月后,同治皇帝于九月十四日清晨(丑时)身着朝服至太和殿,到册宝案前阅册宝。后正使奕誴、副使奕劻持节捧宝前往皇后家行册立礼。九月十五日奉迎皇后入宫。 清光绪 「 ”珍妃之宝”印 故宫博物院藏 太和殿内放置的宝案 与以上程序相同,光绪十五年(一八 )正月二十六日早上,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举行隆重典礼,宣布册立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并将颁给皇后的金宝、金册交给专使,专使奉命护送皇后金印、金册至皇后娘家,向皇后父、兄宣示,再由随行侍仪女官向皇后宣读册文。行册立礼的同日,遣额勒和布与奎润为正、副使,持节诣皇后邸行奉迎礼。 同治、光绪二帝的大婚,是晚清宫廷最重的两件大事,正值慈安、慈禧皇太后(光绪时为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听政。两位幼年继位的皇帝一位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一位是慈禧太后的亲外甥。虽然皇帝大婚有专门机构管理,但事事都要「具奏」皇太后,然后「面奉」皇太后懿旨,谨慎办事。如同治皇帝大婚时,两宫皇太后早于两年前(即同治九年,一八七〇年)就下懿旨:「皇帝大婚前期分日恭进妆奁、其铺盖衣服、首饰、金银器皿,着于告期前一日恭进。至皇后母家应行恭备子孙饽饽并匙箸、吉祥花碗、龙凤圆盒,既或做铺盖、灯内蜜油并烟粉等项,均着敬谨妥为备……其子孙饽饽届时并由内务府女官恭送大内,钦此。」对大婚礼节的规定更是细致入微,甚至大婚当日陪侍皇后的公主、福晋、命妇等人的穿戴也有明确懿旨:皇帝大婚日,「公主、福晋、命妇进内均戴凤钿,穿蟒袍八团龙立水褂,项圈、手巾、朝珠。内务府女官均戴钿,穿八团褂,至皇后邸伺候升舆。乾清宫伺候降舆及降舆后伺候一切礼节均戴大红钿罩,穿大红褂罩」。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皇后凤舆入宫图”册页二及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所绘为册立礼完,正、副使臣出皇后府邸的情形,可见仪仗队伍正抬着册亭、宝亭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皇后凤舆入宫图”册页十二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所绘为奉迎礼中午门的情形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凌晨,皇后于邸第升凤舆,由大清门进入皇宫。光绪皇帝大婚奉迎礼于子时进行。是时,奉迎仪仗排列就绪,奉迎使臣以及命妇、若干女官陪同凤舆前往皇后府邸。两宫皇太后钦派的福晋、命妇、女官至坤宁宫东暖阁,为新娘和新郎铺设龙凤喜床。喜床中央放一个装满珍珠、宝石、金银钱以及谷物的宝瓶,喜床四角各放一柄如意。迎娶皇后的凤舆均由紫禁城正门— 午门进宫。明清两代出入午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等级最高的午门中门是皇帝出入专用门,皇后只有在大婚典礼中可乘凤舆通过一次。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皇后凤舆入宫图”册页十六(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仪仗队簇拥着凤舆前行 阅读链接 细致入微的大婚礼—— 奉迎前应备各项差务十二项 宝瓶由大婚礼仪处恭制,内盛:珍珠两颗、红宝石两颗,金钱两个、银钱两个、金如意两个、银如意两个、金锞两个、银锞两个、金八宝两个、银八宝两个,金银米一并由大婚礼仪处备办交进; 龙凤同和袍由内交奉迎公主、福晋、命妇敬请至皇后邸;熏轿、熏盖头应用藏香,由内交公主、福晋、命妇敬请至皇后邸; 乾清宫殿内应设火盆,由营造司官员预备; 坤宁宫门槛内应设马鞍(喜鞍),由武备院官员预备;马鞍下应用苹果,由掌仪司官员预备; 子孙饽饽圆盒及子孙吉祥花碗、匙箸,均由后母家预备;金、银酒由酒醋房恭备; 合卺应用壶盏由大婚礼仪处恭制;进长寿面应设铜盆,铜盆由大婚礼仪处恭制,圆盒长寿面均由内膳房预备; 皇后应捧之柴,由司俎太监预备,萨满接收;灶君前铺设拜褥,由萨满预备。 奉迎队伍簇拥着皇后乘坐的凤舆过午门、太和门、中左门、乾清门,至乾清宫止。亲王福晋率女官开启轿帘,扶皇后下轿。亲王福晋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同时把装有珠、宝、金银小如意和五谷的宝瓶奉与皇后。接下来,福晋们扶皇后迈过一个火盆,以寄寓蒸蒸日上之意。之后,在女官的引导下,从交泰殿到达坤宁宫。坤宁宫门口安放着两具马鞍(喜鞍),鞍下是皇后从娘家带来的两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皇后跨过马鞍进到洞房,把刚才拿过的宝瓶交给福晋。福晋将宝瓶放在龙凤喜床上。 清 冷鉴、黄门等合绘 皇朝礼器图册之「 ”皇后仪驾凤舆” 故宫博物院藏 清 木红漆杆皇后轿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皇后凤舆入宫图”册页二十六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凤舆至乾清宫,皇后将在此由亲王福晋率女官扶下轿 清乾隆 青玉合卺杯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小如意故宫博物院藏 和美圆满— 坐帐礼与合卺礼 帝后入洞房,先要一同行「坐帐礼」。坐帐又称「坐福」,是满族的婚俗之一,现在东北婚礼中还在流行,即帝后同坐于龙凤喜床上,面朝正南方天喜方位(即主人间婚姻喜事的天喜星所在方位)。坐帐礼毕,皇帝给皇后揭去盖头,帝后同坐在龙凤喜床上(皇帝居左,皇后居右),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即饺子,由皇后母家预备,随奉迎队伍一同进宫。子孙饽饽必煮得半生不熟,以谐音「生」,寓意「生儿子」。此时窗外还有一男童隔窗问道:「生不生?」照例由新郎或娶亲太太回答:「生!」表示婚后要生儿育女,宗支繁衍,瓜瓞绵绵。吃子孙饽饽寄予了皇家祈求子嗣繁兴的愿望。 吃过子孙饽饽后要行合卺礼。据《康熙大婚仪注》记载,康熙皇帝大婚所行合卺礼在坤宁宫西间北炕前的地上。光绪皇帝大婚时的合卺礼在坤宁宫东暖阁洞房内举行:「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合卺原指一只葫芦破为两半,各盛酒于其中,新娘、新郎各饮一半,象征夫妻原为二体,而又以线连两半葫芦的柄,象征由婚礼把俩人连成一体,故先分而为二,后合二为一。这一仪式,现在演变成婚礼上新人饮交杯酒。 皇帝大婚时合卺礼的流程,以光绪皇帝的合卺礼为例,先是由内务府女官恭进宴桌,铺设坐褥于龙凤喜床沿下,皇帝、皇后相向而坐,再恭进帝、后交杯,用合卺宴。合卺宴是以矮桌席地坐炕炉前,食生羊肉及牛猪肉及金酒(黄酒)、银酒(白酒)、金膳(黄碗盛黄米饭)、银膳(黄碗盛白米饭)、肉丝等。 在帝后进合卺宴时,还要有结发的侍卫夫妇在坤宁宫外的屋檐下用满语唱交祝歌。合卺后的当晚,帝后还要吃长寿面。次日还要举行团圆宴,以表帝后婚后生活的美满。之后,皇帝要祭祀太庙、奉先殿,皇后要率女眷拜见皇太后并向皇太后敬献如意。皇帝还会在太和殿举行大朝,接受宗室王公等祝贺,并发布诏书,举行盛大宴会,赐皇后父母兄弟衣服、物品等。至此,整个婚庆大典才宣告结束。 清 填漆描金龙凤双喜宴桌 故宫博物院藏

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 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藏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其中一个传说故事是这么说的: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1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 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籽、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

  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分述如次: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P><P>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 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P><P>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在国外,结婚二十五年做银婚礼。结婚五十年做金婚礼。这些都是婚礼的追忆仪式了

唐朝是中原王朝和亲最多朝代,其中以唐玄宗时期为最。唐顺服边疆蛮族依赖和亲,主动以皇族女子出嫁,示好外族,但外嫁者多为与皇帝有血缘关系,获皇帝封为公主的宗女或皇帝外孙女,皇女和亲为少数。

唐朝真正皇女和亲的公主有:

宁国公主嫁回纥英武可汗(唐肃宗幼女)

咸安公主嫁回纥长寿天亲可汗(唐德宗女)

太和公主嫁回纥崇德可汗(唐宪宗女)

具体和亲流程不清楚,大致和亲流程就是册封公主、求婚、迎亲、送亲、改汉为胡等。

册封公主是昭告天下。由于与异族和亲所以求婚中的纳采、纳吉等也就不存在。迎亲也是有异族可汗派出的大臣前往迎亲,一般男方是不会亲自前去。亲迎过程中男方也会带着聘礼前往。送亲是皇帝指定的大臣前往或者是所和亲的公主亲生父亲。同样送亲过程也要带嫁妆。一般公主成亲到了男方家里见公婆,而和亲公主要改汉为胡,换汉服为胡服学习异族礼仪和生活习惯。通常和亲公主年纪偏小,都在20岁以下。而她们的丈夫年纪偏大,由于年纪的差距,使得和亲公主在丈夫死后要按异族的风俗嫁给他们的子孙后代直至死去,甚至会有要求和亲公主殉葬。

亲 ! 采纳我吧!!!

您好:

建议您到腾讯电脑管家的安卓游戏中找一下这款叫做皇帝的手机游戏,打开腾讯电脑管家中的软件管理后,打开软件管理里面的安卓游戏,然后在安卓游戏里面直接搜索皇帝就可以看到关于皇帝的下载资源了,而且还有很多关于皇帝的游戏视频攻略供您参考哦。

腾讯电脑管家企业平台:http://zhidaobaiducom/c/guanjia/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473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