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后还要不要过情人节

结婚后还要不要过情人节,第1张

其实——这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就如同在问,结婚后还要不要表达爱?结婚后还要不要热爱生活?

我知道许多朋友一定会愤然回击——自打结婚有了孩子,真是天天累成狗,孩子、工作、家务、婆媳矛盾……生活早已一地鸡毛,哪还有闲情逸致过什么情人节?别说情人节了,现在生日、纪念日这些虚头巴脑的节日都懒得过了。

是的。然而,正因为婚姻中的一地鸡毛,我们才更需要时常借助一些节日或仪式感,以一些特别而郑重的表达,来提醒彼此,在艰难麻木的生活中,不忘婚姻的初心。

正因为婚姻已被柴米油盐的“务实”填满,才更需要刻意有些风花雪月的“务虚”,来给死气沉沉的生活透透气,来慰藉漫长婚姻旅途中,彼此心灵的疲倦,怀疑,和孤独。

仪式感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很短,当我们回首过去的时光,那些留在记忆里的美好,往往都是一些很小的有些“仪式感”的闪光细节,例如童年某次考试后的奖赏、某一次父母特别用心的陪伴,等等。

爱情也是如此。仪式感简直是爱情中的春药。恋爱时的一次次约会与表白,一次精心策划的惊喜,一场为爱行走千里的勇气,某一次轰轰烈烈的吵架与复合,求婚时的单膝跪地,结婚时的深情承诺……这些因彼此而存在的独一无二的仪式,使对方在自己心目中与万万人区分开来,显得独特而不可替代,直接唤起和加深了彼此“爱”的感受。

相对于男人,女人似乎天生更情感细腻,更容易迷恋爱情中的“浪漫”。其实,女人所向往的浪漫,不过是那些浪漫的仪式背后,那份被珍惜、被重视、被深情以待的爱。

人们都知道,没有爱的婚姻很难幸福。却很少有人会认识到,只有爱却没有乐趣的婚姻,也很难幸福。而有一定仪式感的婚姻,可以为婚姻注入乐趣,对抗生活中的消极。

有个网友分享了自己很真实的故事。她和前夫结婚时为了简单,没有办婚礼,结婚后也没有好好经营感情,任一地鸡毛吞噬了婚姻,以离婚告终。离婚后彼此仍心有不舍,但那份疲惫与伤痛,却让彼此都很难回到从前。有一次她前夫参加了朋友的隆重婚礼,很感慨,对她唏嘘:如果我当初给你一个这样的婚礼,也许我们今天就不至于到此境地。

还有一位离婚后寻求心理咨询的女性。丈夫和妻子结婚8年多了,每次遇到重要的节日时,丈夫提议出去庆祝一下,贤惠的妻子每次都说太花钱,要节省钱就不去了。结婚8年,竟然记忆里难忘和美好的日子没有几个,直至感情消磨殆尽,离婚后丈夫和新妻结了婚,各种纪念日各种甜蜜虐狗,而这位女性郁郁寡欢,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上一段婚姻中错在哪里了。

普华永道的老总唐徽,说自己结婚十几年,雷打不动的规定就是每周五和先生约会。她老公是一个喜欢吃意大利餐的美国男人,所以他们每周五晚餐都会坐在高档的意大利餐厅享受美食。她说仪式感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为它会时时刻刻提醒夫妻俩人,必须认真、敬畏得去经营婚姻。

扎克伯格和妻子普莉希拉陈婚姻得以保鲜的秘诀,其中有一项就是二人专属时光的仪式感。当初扎克伯格因研发Facebook过于忙碌,普莉希拉陈订立了一个“爱情协议”,内容是:“每周必须最少约会一晚,每次最少要相处100分钟,而且地点一定要在Facebook办公室和家以外的地方。”

而JeffreyDew等人的研究所证明,在他们的调查中,那些每周至少会有一次和伴侣单独相处(无论是吃晚餐、长谈还是一起进行某项活动)机会的人,拥有美满婚姻的可能性是那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夫妻的35倍。

《小王子》里说,仪式是什么?仪式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村上春树说: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喝牛奶时,你特意替我擦掉嘴边的白泡沫,是仪式。出门时,你特意把我的领带给调整好,是仪式。走路时,你特意蹲下来帮我系好鞋带,是仪式。逛街时,你特意记得我喜欢的衣服买来送给我,是仪式。别人生日你切蛋糕下去的第一刀是仪式,拆掉新书的塑料包装也是仪式。其实仪式就是把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仪式是让我们对所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心理。

因为有仪式感,你才记得那一刻的感动,记得那天你们说过的话和去过的地方,记得那天的微风和阳光,那天你穿的衣服,和他凝视你时眼中的光芒。

当然,婚姻里的仪式感不一定非要通过纪念日和情人节来营造。早些年父辈们的爱情不知情人节为何物,也许却总记得晚上为彼此打一盆洗脚水;有些夫妻从来不过情人节,也许却一定会在每次出门前和回家后第一时间先给对方一个吻。重要的不是节日本身,而是你如何用心对待生活和彼此。

情人节也好,纪念日也好,凡常生活中爱的表达也好,这一切都流露着人们在爱中的仪式感,对彼此的重视,对婚姻的珍惜,对生活本身的热爱。

最后,请相信,你为婚姻所精心布置的这些仪式感,不是凭空蒸发了,而是无声的浸润了你的婚姻,使你的婚姻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散发出幸福的质地与光芒,而不仅仅是留下一地鸡毛。而你的生命,也因着这份用心和趣味,保有了一份鲜活与柔软,足以抗衡岁月对于心灵的无情侵袭。

婚姻的银行,你储蓄的多,还是支取的多?

对前来做婚姻咨询的朋友,我时常打的一个比喻是,如果把婚姻当作一个银行账户,看看你的账户,你主动储蓄了多少,一路支取了多少,现在还剩下多少?

恋爱时的刻骨铭心和彼此的心灵共振,是一份大的储蓄;

恋爱时许多浪漫的小细节,是许多次小的储蓄;

一场用心策划的婚礼,是储蓄;

一次美好的二人旅行,是储蓄;

生病时的细心呵护,是储蓄;

遭遇不幸时的不离不弃,是储蓄;

婚后的彼此体贴和包容,是储蓄;

婚后婆媳问题和孩子教育问题的拉扯,是一次次的感情支取;

老婆生孩子时老公不回来陪伴,是支取;

老公工作应酬被老婆抱怨,是支取;

工作时间多,陪伴家人时间少,是支取;

一方独自承担养育孩子的辛苦,是支取;

一次提及离婚的争吵,是一次大的支取;

长期冷漠或没有性生活,是支取;

总是不肯改变自己,却总期待对方改变,是许多无声无息的支取……

如果对自己的婚姻状态足够诚实,许多人会惊觉,自己的婚姻账户正在不断被飞速消耗,甚至早已在透支了。——那些看起来波澜不惊没什么大问题,却有一天突然分崩离析的婚姻,大抵如此。

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同事的真实故事。一个叫晓的姑娘,提及自己的先生总是非常满足,同事们很羡慕和好奇,有一天去她家里做客,却发现她老公非常烦躁无礼,对她颐指气使。同事们很惊讶,问她,她说:“他以前积攒了那么多好时候,你们不知道的。”“好时候?”晓带着满足回忆:“是啊,那么多那么多的好时候。我结婚后四五年还没怀孕,医生说我难生育,他家人都要他和我离婚,他和他们吵闹,护着我;后来我生下的是女儿,他家人又不开心,他那时做生意刚起步,资金周转困难,却花重金请了金牌月子保姆照顾我,保姆休息的时候,他不顾劳累悉心护理我;他以前生意好,忙碌中总不忘在我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给我甜蜜惊喜;他事业得意的时候,身边美女如云,却从没有动过二心,始终唯一深爱我;他那时身体不太好,为了能亲自带我去西藏,苦苦锻炼了大半年的身体;他甚至愿意拿他公司的大部分资金,去给我买一个翡翠手镯,直到如今我们家经济拮据,他依然不愿卖掉那个手镯,只因听一个算命大师说那个手镯可以保我平安,否则我难逃血光之灾;我的父亲卧病在床多年,一直是他给父亲擦洗身体,养老送终有这么多这么多的好时候,你说,他如今生意失败、落魄,脾气变得暴躁甚至不讲理,我就能离开吗?我就能对他不好吗?再说,这么多这么多的好时候,足够我回味这一辈子了呀。”

过了几年,晓的先生从低谷期走出来,事业再次风生水起,又回归为那个成熟稳健、体贴入微的“男神”。晓却在这时突患某病,体型发胖到不能直视。她先生悉心照顾她、安慰她,带她四处寻医问药,陪她锻炼身体,亲手煎药给她喝,说幽默的话逗她笑,带她参加生意场上的重要聚会,自豪地告诉别人“这是我太太”,给她满满的爱。经过了5年的积极治疗,晓的病逐渐痊愈,体形渐渐恢复。——此后,二人当然越来越恩爱,羡煞无数旁人。

熟不知,这一路,他们曾为彼此积攒的那么多的“好时候”,那么多的感情储蓄,足以抵御漫长婚姻里的任何困境,狗血剧情,和疲倦虚无感,在命运最低到尘埃里的时刻也能看见诗意与远方。

爱的表达,永远是不嫌多的。如果你嫌所有感情的表达都是形式主义和矫情,不要抱怨有一天生活会报偿你以麻木冷漠和无情。

爱情靠缘分,婚姻却要靠经营。无论你是否已踏入婚姻,衷心祝愿你心中日日有情,天天过节。

其实这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就如同在问,结婚后还要不要表达爱?结婚后还要不要热爱生活?

我知道许多朋友一定会愤然回击——自打结婚有了孩子,真是天天累成狗,孩子、工作、家务、婆媳矛盾……生活早已一地鸡毛,哪还有闲情逸致过什么情人节?别说情人节了,现在生日、纪念日这些虚头巴脑的节日都懒得过了。

是的。然而,正因为婚姻中的一地鸡毛,我们才更需要时常借助一些节日或仪式感,以一些特别而郑重的表达,来提醒彼此,在艰难麻木的生活中,不忘婚姻的初心。

正因为婚姻已被柴米油盐的“务实”填满,才更需要刻意有些风花雪月的“务虚”,来给死气沉沉的生活透透气,来慰藉漫长婚姻旅途中,彼此心灵的疲倦,怀疑,和孤独。

仪式感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很短,当我们回首过去的时光,那些留在记忆里的美好,往往都是一些很小的有些“仪式感”的闪光细节,例如童年某次考试后的奖赏、某一次父母特别用心的陪伴,等等。

爱情也是如此。仪式感简直是爱情中的春药。恋爱时的一次次约会与表白,一次精心策划的惊喜,一场为爱行走千里的勇气,某一次轰轰烈烈的吵架与复合,求婚时的单膝跪地,结婚时的深情承诺……这些因彼此而存在的独一无二的仪式,使对方在自己心目中与万万人区分开来,显得独特而不可替代,直接唤起和加深了彼此“爱”的感受。

相对于男人,女人似乎天生更情感细腻,更容易迷恋爱情中的“浪漫”。其实,女人所向往的浪漫,不过是那些浪漫的仪式背后,那份被珍惜、被重视、被深情以待的爱。

人们都知道,没有爱的婚姻很难幸福。却很少有人会认识到,只有爱却没有乐趣的婚姻,也很难幸福。而有一定仪式感的婚姻,可以为婚姻注入乐趣,对抗生活中的消极。

有个网友分享了自己很真实的故事。她和前夫结婚时为了简单,没有办婚礼,结婚后也没有好好经营感情,任一地鸡毛吞噬了婚姻,以离婚告终。离婚后彼此仍心有不舍,但那份疲惫与伤痛,却让彼此都很难回到从前。有一次她前夫参加了朋友的隆重婚礼,很感慨,对她唏嘘:如果我当初给你一个这样的婚礼,也许我们今天就不至于到此境地。

还有一位离婚后寻求心理咨询的女性。丈夫和妻子结婚8年多了,每次遇到重要的节日时,丈夫提议出去庆祝一下,贤惠的妻子每次都说太花钱,要节省钱就不去了。结婚8年,竟然记忆里难忘和美好的日子没有几个,直至感情消磨殆尽,离婚后丈夫和新妻结了婚,各种纪念日各种甜蜜虐狗,而这位女性郁郁寡欢,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上一段婚姻中错在哪里了。

普华永道的老总唐徽,说自己结婚十几年,雷打不动的规定就是每周五和先生约会。她老公是一个喜欢吃意大利餐的美国男人,所以他们每周五晚餐都会坐在高档的意大利餐厅享受美食。她说仪式感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为它会时时刻刻提醒夫妻俩人,必须认真、敬畏得去经营婚姻。

扎克伯格和妻子普莉希拉陈婚姻得以保鲜的秘诀,其中有一项就是二人专属时光的仪式感。当初扎克伯格因研发Facebook过于忙碌,普莉希拉陈订立了一个“爱情协议”,内容是:“每周必须最少约会一晚,每次最少要相处100分钟,而且地点一定要在Facebook办公室和家以外的地方。”

而JeffreyDew等人的研究所证明,在他们的调查中,那些每周至少会有一次和伴侣单独相处(无论是吃晚餐、长谈还是一起进行某项活动)机会的人,拥有美满婚姻的可能性是那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夫妻的35倍。

《小王子》里说,仪式是什么?仪式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村上春树说: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喝牛奶时,你特意替我擦掉嘴边的白泡沫,是仪式。出门时,你特意把我的领带给调整好,是仪式。走路时,你特意蹲下来帮我系好鞋带,是仪式。逛街时,你特意记得我喜欢的衣服买来送给我,是仪式。别人生日你切蛋糕下去的第一刀是仪式,拆掉新书的塑料包装也是仪式。其实仪式就是把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仪式是让我们对所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心理。

因为有仪式感,你才记得那一刻的感动,记得那天你们说过的话和去过的地方,记得那天的微风和阳光,那天你穿的衣服,和他凝视你时眼中的光芒。

当然,婚姻里的仪式感不一定非要通过纪念日和情人节来营造。早些年父辈们的爱情不知情人节为何物,也许却总记得晚上为彼此打一盆洗脚水;有些夫妻从来不过情人节,也许却一定会在每次出门前和回家后第一时间先给对方一个吻。重要的不是节日本身,而是你如何用心对待生活和彼此。

情人节也好,纪念日也好,凡常生活中爱的表达也好,这一切都流露着人们在爱中的仪式感,对彼此的重视,对婚姻的珍惜,对生活本身的热爱。

最后,请相信,你为婚姻所精心布置的这些仪式感,不是凭空蒸发了,而是无声的浸润了你的婚姻,使你的婚姻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散发出幸福的质地与光芒,而不仅仅是留下一地鸡毛。而你的生命,也因着这份用心和趣味,保有了一份鲜活与柔软,足以抗衡岁月对于心灵的无情侵袭。

其实这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就如同在问,结婚后还要不要表达爱?结婚后还要不要热爱生活?

我知道许多朋友一定会愤然回击——自打结婚有了孩子,真是天天累成狗,孩子、工作、家务、婆媳矛盾……生活早已一地鸡毛,哪还有闲情逸致过什么情人节?别说情人节了,现在生日、纪念日这些虚头巴脑的节日都懒得过了。

是的。然而,正因为婚姻中的一地鸡毛,我们才更需要时常借助一些节日或仪式感,以一些特别而郑重的表达,来提醒彼此,在艰难麻木的生活中,不忘婚姻的初心。

正因为婚姻已被柴米油盐的“务实”填满,才更需要刻意有些风花雪月的“务虚”,来给死气沉沉的生活透透气,来慰藉漫长婚姻旅途中,彼此心灵的疲倦,怀疑,和孤独。

仪式感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很短,当我们回首过去的时光,那些留在记忆里的美好,往往都是一些很小的有些“仪式感”的闪光细节,例如童年某次考试后的奖赏、某一次父母特别用心的陪伴,等等。

爱情也是如此。仪式感简直是爱情中的春药。恋爱时的一次次约会与表白,一次精心策划的惊喜,一场为爱行走千里的勇气,某一次轰轰烈烈的吵架与复合,求婚时的单膝跪地,结婚时的深情承诺……这些因彼此而存在的独一无二的仪式,使对方在自己心目中与万万人区分开来,显得独特而不可替代,直接唤起和加深了彼此“爱”的感受。

相对于男人,女人似乎天生更情感细腻,更容易迷恋爱情中的“浪漫”。其实,女人所向往的浪漫,不过是那些浪漫的仪式背后,那份被珍惜、被重视、被深情以待的爱。

人们都知道,没有爱的婚姻很难幸福。却很少有人会认识到,只有爱却没有乐趣的婚姻,也很难幸福。而有一定仪式感的婚姻,可以为婚姻注入乐趣,对抗生活中的消极。

有个网友分享了自己很真实的故事。她和前夫结婚时为了简单,没有办婚礼,结婚后也没有好好经营感情,任一地鸡毛吞噬了婚姻,以离婚告终。离婚后彼此仍心有不舍,但那份疲惫与伤痛,却让彼此都很难回到从前。有一次她前夫参加了朋友的隆重婚礼,很感慨,对她唏嘘:如果我当初给你一个这样的婚礼,也许我们今天就不至于到此境地。

还有一位离婚后寻求心理咨询的女性。丈夫和妻子结婚8年多了,每次遇到重要的节日时,丈夫提议出去庆祝一下,贤惠的妻子每次都说太花钱,要节省钱就不去了。结婚8年,竟然记忆里难忘和美好的日子没有几个,直至感情消磨殆尽,离婚后丈夫和新妻结了婚,各种纪念日各种甜蜜虐狗,而这位女性郁郁寡欢,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上一段婚姻中错在哪里了。

普华永道的老总唐徽,说自己结婚十几年,雷打不动的规定就是每周五和先生约会。她老公是一个喜欢吃意大利餐的美国男人,所以他们每周五晚餐都会坐在高档的意大利餐厅享受美食。她说仪式感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为它会时时刻刻提醒夫妻俩人,必须认真、敬畏得去经营婚姻。

扎克伯格和妻子普莉希拉陈婚姻得以保鲜的秘诀,其中有一项就是二人专属时光的仪式感。当初扎克伯格因研发Facebook过于忙碌,普莉希拉陈订立了一个“爱情协议”,内容是:“每周必须最少约会一晚,每次最少要相处100分钟,而且地点一定要在Facebook办公室和家以外的地方。”

而JeffreyDew等人的研究所证明,在他们的调查中,那些每周至少会有一次和伴侣单独相处(无论是吃晚餐、长谈还是一起进行某项活动)机会的人,拥有美满婚姻的可能性是那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夫妻的35倍。

《小王子》里说,仪式是什么?仪式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村上春树说: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喝牛奶时,你特意替我擦掉嘴边的白泡沫,是仪式。出门时,你特意把我的领带给调整好,是仪式。走路时,你特意蹲下来帮我系好鞋带,是仪式。逛街时,你特意记得我喜欢的衣服买来送给我,是仪式。别人生日你切蛋糕下去的第一刀是仪式,拆掉新书的塑料包装也是仪式。其实仪式就是把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仪式是让我们对所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心理。

因为有仪式感,你才记得那一刻的感动,记得那天你们说过的话和去过的地方,记得那天的微风和阳光,那天你穿的衣服,和他凝视你时眼中的光芒。

当然,婚姻里的仪式感不一定非要通过纪念日和情人节来营造。早些年父辈们的爱情不知情人节为何物,也许却总记得晚上为彼此打一盆洗脚水;有些夫妻从来不过情人节,也许却一定会在每次出门前和回家后第一时间先给对方一个吻。重要的不是节日本身,而是你如何用心对待生活和彼此。

情人节也好,纪念日也好,凡常生活中爱的表达也好,这一切都流露着人们在爱中的仪式感,对彼此的重视,对婚姻的珍惜,对生活本身的热爱。

最后,请相信,你为婚姻所精心布置的这些仪式感,不是凭空蒸发了,而是无声的浸润了你的婚姻,使你的婚姻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散发出幸福的质地与光芒,而不仅仅是留下一地鸡毛。而你的生命,也因着这份用心和趣味,保有了一份鲜活与柔软,足以抗衡岁月对于心灵的无情侵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624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