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第1张

松赞干布

吐蕃赞普(617--650),吐蕃王朝缔造者。汉文史籍称作弃宗弄赞、弃苏农或器宗弄赞。7世纪初叶,继其父囊日论赞为赞普。即位后首先平定内部贵族叛乱,既而兼并青藏高原诸部族,一举完成其祖、父所开创的统一大业,建立奴隶制政权,定都逻娑, 建宫殿于布达拉山。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制定一系列法律、职官、军事等制度;努力发展经济,统一度量衡制;积极开创文化事业,创造文字,引进佛教,开始翻译佛经。除致力于王朝内部建设外,还积极寻求建立和发展与周边部族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巩固和发展新生的吐蕃政权。先迎娶尼婆罗墀尊公主入蕃,继而又与唐文成公主和亲,先后修建大昭寺、小昭寺。松赞干布还十分注重吸收汉族文化和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多次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又从汉地引进医药、数术、工艺等知识。在位期间对吐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加强与周边民族之间的联系,均有重大贡献。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卒,唐高宗即位,封其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等,并携刻其像于石,列于太宗昭陵。唐永徽元年(650)卒于彭域(今西藏彭波),唐朝遣使臣鲜于匡济贲资书入吐蕃吊祭。因松赞干布最早引入佛教,后世藏文史书将其与墀松德赞、墀祖德赞并称为吐蕃时期“三大法王”。关于其生卒年有异说。

文成公主(--680)

唐太宗养女。唐贞观年间(627-649),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以养女文成公主许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文成公主途经吐谷浑境时,受到吐谷浑河源郡王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的热情款待。松赞干布率群臣亲自到河源附近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迎接文成公主一行,他以子婿之礼谒见江复王李道宗,然后与公主一道同返逻娑,并于玛布日山(今拉萨布达拉山)专建宫室安置公主,至今布达拉宫尚保存有他们成婚洞房遗址。文成公主到拉萨后主持建造小昭寺,安放自长安带去的释迦佛像(后移至大昭寺)。今大昭寺前的公主柳,传说亦为其亲手所栽。公主知书识礼,博学多才,笃信佛教,兼通卜之学。入蕃时,除携带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外,还携带了大量的其他物品。同时,中原地区的医药、历算、纺织、造纸、酿酒、制陶、碾磨等也都传入吐蕃;传说她还随带工匠5500人及谷物、牲畜多种。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唐蕃关系的加强,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卒后,她继续在吐蕃生活了30年,教吐蕃妇女纺织、刺绣,深受吐蕃人民的敬爱。去世以后,其事迹在藏族地区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隋唐之际,即公元七世纪前期,吐蕃族出现了一位杰出领袖名叫弃宗弄赞,西藏的佛教史则称之为松赞干布,后来的历史文献均用此名。他年纪很轻就当了赞普,性格骁勇,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带领他的部下,用武力征服青藏高原的许多部落,连实力与之相等的羊同国(有大小二羊同国)也俯首归顺,其余较小的部落无不影从,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成为青藏高原各部落的霸主,以逻些(今拉萨)为首都。那时内地正是唐太宗贞观时期,声威远震,万国朝宗。而松赞干布又素慕唐朝的文化,景仰唐朝的文明,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派遣首批使者来到长安,唐朝亦遣冯德遐回访吐蕃,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开端。此后,松赞干布多次遣使来长安朝贡,欲效吐谷浑及突厥之先例,娶唐朝公主为妻,唐太宗没有允许。使者回到吐蕃谎称:“初到长安,唐朝十分优待,允许通婚。正好碰上吐谷浑国王入朝,在唐太宗面前离间我们的关系,遂罢通婚之议。”松赞干布闻之甚怒,与羊同等部落连合出兵,攻击吐谷浑。吐谷浑招架不住逃至青海。吐蕃攻击党项及白兰两个部落之后,屯兵20万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县)之西,遣使送金银币帛至长安,声称是娶公主的聘礼。由使者传话威胁说:“若大国不嫁公主,当即进攻内地。”这种以重兵逼嫁,胁迫成婚的无礼要求,自然遭到唐太宗的反对。不久,松赞干布果然率兵进攻了松州。唐太宗当即遣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兵5万分四路合击,斩首干余级,松赞干布大败,引兵遁逃,遣使谢罪,复求婚约,唐太宗这次才答应通婚的要求。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他的大相(职同宰相)禄东赞送上黄金5000两,珠宝数百件到长安聘婚,唐太宗答应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相传唐太宗在答应之前曾经“五难婚使”。五件难事之一就是要使者认出百匹母马与百匹驹马的母子关系。这意味深长的难题含意婚使心领神会,即汉藏两族通过公主出嫁要建立永久的母子亲情。据说禄东赞运用吐蕃人丰富的牧畜经验,将母马和驹马分别圈起来,并暂时断绝驹马的饮水和草料,过了一两天之后,把母马与驹马同时放出马厩,顿时出现了母觅子,子寻母,母子偎倚一起的动人景象。禄东赞就这样地一一解决了五个难题,唐太宗十分高兴,允许他立即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对文成公主出嫁西藏之事十分重视,不仅为她准备了很多妆奁,其中包括诗文、经史、农事、医药、天文、历法等书籍,还有谷物、蔬菜、果木种子以及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除此之外,还带去了各种技术工匠和一支宫廷乐队。当时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诚佛教信仰者,所以还带去了一尊佛像。 参考:http://postbaiducom/fkz=216882779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就其态势而言不外

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力衰弱,以和亲委屈求全,以结好蕃邦;另一种则是国力强盛,

威震四海,以和亲安抚边远之邦,有赐婚的意味。前者是持卑微之姿,利用女性的美貌

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后者却是趾高气扬,宣展大国之姿,用亲戚关系来笼络

感化疆外野民。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就是后一种和亲情况的典范。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

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徒到西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

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

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

蕃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慓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

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今日的拉萨。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

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

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

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在宫中穴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

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侯王的女儿,人长得端庄丰

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

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卢,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

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之所以要在卢季节出发,是因为由长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

沿途要经过几条湍急的大河,卢季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

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

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是一个“文化访问团”

和“农技队”。这些人员是去干什么呢?因为当时吐善已经击溃了吐谷浑,伊然成为了

西南举足轻重的强邦;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才能保证大唐西南

边陲的稳定,因此才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

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远嫁的,这支送

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坚苦跋涉,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黄河的

发源地一河源,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让人精神为

之一振。一路上很为吐着地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主这时也松了一口气,于是送亲队伍

在这里作了数日的短暂休整。

这时,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赶到了河源,松赞干布一行见到大唐使

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纳头便拜,并行了子婚大礼,他已认定把大唐作为吐蕃的上国。李道

宗请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相见,这位驰骋高原的吐蕃王一见到中土的金枝玉叶,顿时

为她而倾倒,只见文成公主身着华美的盛服,神态端庄,气度文雅,与原始质朴的吐蕃

女子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文成公主所见到的松赞干布,虽然被高原的烈日和狂风塑造

得黝黑而粗犷,但配上他高大健壮的身材和眉宇间流露出来的豪爽之气,显得十分英武;

文成公主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算是嫁了一个伟丈夫。

送亲和迎亲的队伍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地进入了逻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赞

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些城的民众都为他们的赞普

和夫人歌舞庆贺。松赞干布乐不可支地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 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

代。”

不久,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就建成了,里面屋宇宏伟华丽。亭榭精美雅致,还开凿

了碧波荡漾的池塘,种上了各色美丽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大唐宫苑的模式,用来安

顿文成公主,借以藉慰她的思乡之情。为了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松赞干布脱

下他穿惯了的皮裘,换上文成公主亲手为他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学说

汉语,一对异族夫妻,感情融洽,互爱互敬,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按照传统习惯,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驱邪避魔,虽说样子十

分难看又不舒服,但因是传统习俗,谁也没有提出异议,大多数吐蕃人只是照章行事。

文成公主到吐蕃后,仔细了解和揣摩了这种习惯,认为这样做毫无道理,又有碍卫生,

实在是一项鄙俗的陋习,因此她婉转地向松赞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赞干布听了觉

得她的话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废除这项习俗,最开始一些念旧的吐蕃人很不习惯,但慢

慢地都觉得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乐意接受了,他们甚至还

十分感激文成公主为他们破除了陈规。

待生活安定下来后,文成公主带来的汉族乐师们开始履行职责,他们十分卖力地为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宫最流行的音乐,音乐舒缓优美,使松赞干布大有如闻仙音

的感觉,他对乐师和音乐大加赞叹,并选拨了一批资质聪慧的少男少女,跟随汉族乐师

学习,使汉族的音乐渐渐传遍了吐蕃的领地,流进了吐蕃人的心田。

随来的文士们也开始工作,他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公布与大臣们

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欣喜之余,又命令大臣

与贵族子弟诚心诚意地拜文士们为师,学习汉族文化,研读他们带来的诗书;接着他还

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贵族子弟,千里跋涉,远赴长安,进入唐朝国家,研读诗书,把汉

族的文化引回吐蕃。

农技人员并不宣扬什么,他们只是先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

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获的季节,那顶壮的庄稼,惊人的高产,让吐

蕃人瞪大了眼睛;因为吐蕃人那时虽然也种植一些青稞、荞麦之类的作物,但因不善管

理,常常是只种不管,所以产量极低,他们不得不佩服汉族农技人员高超的种植技术。

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农技人员开始有计划地向吐蕃人传授农业技术,使他

们在游牧之余,还能收获到大量的粮食。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他们后,吐蕃也

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光泽细柔,花色浓艳,极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使他们喜

不胜收,都十分感谢文成公主入吐蕃后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赞干布,使得这位生长于荒蛮之地的吐蕃国王深切体会

到汉族女性的修养与温情,他对文成公主不但备加珍爱,而且对她的一些建议尽力采纳。

文成公主则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

议,协助丈夫治理这个地域广阔,民风慓悍古朴的国家。而文成公主又不是那种极有权

势欲的女人,她参预治国,却从未要求松赞干布给自己一个什么官职,对于吐蕃国的重

大政治决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非常

悦眼,经常向她讨教唐宫的政治制度以作为他们行政的参考,而广大的吐蕃民众更视她

如神明。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姻缘:达西和伊丽莎白,简与宾利,丽迪亚和威克姆,夏洛特与柯林斯。简·奥斯汀通过对这四起姻缘的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在婚姻问题上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不同观点,同时也清晰地向读者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能结婚”;金钱是婚姻的保障,“没有钱,结婚也是愚蠢的”。一、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这是小说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观点,也是作者当时的看法。莉迪亚是贝内特家最小的女儿,由于深受母亲宠爱,很小就步入了社交界。她生性轻率,天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遗传了母亲的漂亮,也继承了母亲的愚蠢和虚荣。威克姆是个道德败坏、游手好闲的浪荡公子,但他外表风度翩翩,谈吐文雅,魅力十足。莉迪亚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不顾一切地与他私奔,虽然后来在富家公子达西的帮助下两人勉强结婚,但婚后并不幸福,风流的威克姆对莉迪亚很快情淡爱驰,常常跑到城里寻欢作乐。两人挥霍无度,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在此,作者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贝内特家的大女儿简美丽善良,温柔娴静,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但她性格过分拘谨,虽对宾利怀有炽热的爱,表面上却不露痕迹,把强烈的感情隐藏在文雅的外表下。而宾利为人随和坦率、诚挚谦虚,很有绅士派头。但他遇事缺乏自信,虽对简一见钟情,却拿不准简究竟是否爱他。宾利的妹妹不想让没有什么财产和社会地位的简成为她们的嫂子而从中作梗。因此,他们的婚姻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但他们彼此爱慕,在伊丽莎白的帮助下,最终越过了障碍,幸福地结合了。伊丽莎白是《傲慢与偏见》的中心和焦点人物,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新女性,作者把一切希望和理想都寄托在她身上。她首先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后又拒绝了达西,她的这两次拒绝求婚充分表明了她理性的婚姻态度: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行的。柯林斯是贝内特先生的表侄,也是贝内特先生的财产继承人,但他又是个自负而谦卑的蠢汉,喜欢巴结权贵。他因为受凯瑟琳夫人的恩惠,得到了教区牧师的空缺,越发自命不凡,妄自尊大。他准备施恩似的娶贝内特家一个女儿为妻,以示自己慷慨豪爽。他结婚的目的一方面是要给教区树立一个榜样,另一方面是想取悦凯瑟琳夫人。他自信的认为,贝内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白虽有许多吸引人之处,但以他优越的条件(财产、社会地位),他的求婚肯定会成功。没想到伊丽莎白并不买他的帐,她觉得“我感情上绝对不许可”(myfeelingsinevery respect forbid it),于是坚决地拒绝了他,并且言明:“你不可能使我幸福,而且我相信,我也绝对不可能使你幸福”(You could not make me happy,and I am convinced that I am thelast woman in the world who would make you so……)。显然在这里,金钱、社会地位等外在的物质的东西并不能打动伊丽莎白的芳心,因为在她眼里只有真正的爱情才是婚姻最坚实的条件和基础,这一点在她与达西的婚姻上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一对婚姻,他们的婚姻也是作者心目中最美满、最成功的理想婚姻。伊丽莎白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美丽大方,既有思想又有主见。而达西相貌英俊,身材魁梧,举止优雅,并且有钱有势,是许多女孩理想中的丈夫。但他也有不少缺点:傲慢冷漠,爱以挑剔的目光看待每一个人。起初,他并不在意伊丽莎白,认为她缺少上流社会的风度,嫌她出身低微。但慢慢地,接触多了,达西不得不承认伊丽莎白容貌美丽、体态轻盈、招人喜爱,尤其是她那机灵的头脑和她的诙谐更是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主动向其求婚,同时又说了许多傲慢的话,“而且吐露起傲慢之情来,绝不比倾诉柔情蜜意来得逊色(……he was not more thaneloquent on the subject of tenderness than of pride)。”心高气傲的伊丽莎白当然不会接受,她及其愤怒地指责了他的傲慢无礼,并断然拒绝了他的傲慢求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伊丽莎白(其实也是作者简·奥斯汀)对婚姻的态度:理性、执著——决不对没有爱情的婚姻妥协;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达西求婚失败之后,渐渐醒悟,真诚地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而伊丽莎白也渐渐消除了对达西的误解和偏见,爱上了达西。两人冰释前嫌,在更进一步的接触了解之后,最终结成了美满的婚姻。显然,他们两人的婚姻之所以“美满”,是因为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是他们互相爱慕的结果。简·奥斯汀通过描述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再次强调: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能结婚”。二、金钱是婚姻的保障,“没有钱,结婚也是愚蠢的”在简·奥斯汀的婚姻观里,从不回避金钱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恋爱婚姻与金钱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

简·奥斯汀(1775——1817)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她是当时难得一见的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英国南方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作家,她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给世人留下了六部不朽于世的作品。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被评论家誉为“简约的艺术”。简·奥斯汀的作品中,所涉及的内容并不宽广,都是围绕着当时她生活环境中几家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展开的,而其中主要的主题就是描写青年男女的恋爱和婚姻。在其看似“简约”的作品中,简·奥斯汀真切而准确地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事风情,描述和剖析了当时中产阶级女子的处境、婚姻和在家庭中的政治经济关系等,并且她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和剖析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她对婚姻的看法。她认为为钱结婚是错误的,没有钱结婚也是愚蠢的,她坦率地表明恋爱婚姻与财产和家庭状况密切相关。在她的小说中,妇女只要头脑聪明,行为得体,有教养,有耐性,就能够克服社会障碍,得到理想幸福的婚姻。《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开篇第一句便说:“It is atruthuniversally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句话表明:男人要成家先得有钱。“possession”和“beinwantof”是举足轻重的两个词,“财产”是婚姻的基础,而“需要”为未婚女子提供了机会。简·奥斯汀透过这部小说告诉人们“财产”,即“金钱”在婚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婚姻的保障。宾利先生是个有钱人,有“每年四千到五千磅”的收入,因此贝内特太太把他认作是“自己某个女儿的合法财产(the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在她看来,宾利先生是何许人倒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他的财产。达西先生“每年收 入一万英镑”,因此也是婚姻的恰当人选。凯瑟琳夫人认为达西与自己的女儿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而且两人结婚后,两家的地产就可以合并起来。达西的表兄菲茨威廉也算是伊丽莎白的爱慕者之一。他是一位伯爵的儿子,但不幸的是他是最小的,因而无法继承家产和爵位。他虽然对伊丽莎白早有爱心,但不得不坦率地承认像他这样缺少财产的人是配不上美丽的伊丽莎白的。所有这些都体现了金钱对于婚姻的重要意义,它决定着婚姻的可能与否。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阐释金钱对于婚姻重要性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牧师柯林斯与夏洛特的婚姻。在简·奥斯汀的笔下,夏洛特是个受过良好教育、头脑聪明、处世得体、颇得伊丽莎白赞赏的女子。但她经济拮据,若不结婚,她只能寄居在哥哥家中做个老处女。她知道柯林斯是个“既不聪明,也不讨人喜欢,和他相处令人生厌”的人,她也知道柯林斯先生并不爱她,对她的爱也只是“镜花水月”,但还是嫁给了他,因为嫁人是她唯一体面的出路,“尽管出嫁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归是女人最适意的保险箱,能确保她们不致挨冻受饥”。她还向伊丽莎白坦言:“你知道,我不是个浪漫主义者,从来不是那种人。我只要求能有一个舒适的家。就柯林斯先生的性格、亲属关系和社会地位来看,我相信嫁给他是能够获得幸福的,可能性之大,不会亚于大多数人结婚时夸耀的那样。”(……I am not romantic you knowI never wasI ask onlya comfortable home;and considering MrCollins’s character,connections,and situation in life,I am convinced that my chanceof happiness is as fair as most people can boast on entering themarriage state)甚至在婚后,夏洛特也觉得“如果忘记柯林斯先生的话,这房子的里里外外倒真是舒服得很。”这就是他们的婚姻,一种纯靠金钱财富维系的婚姻。简·奥斯汀通过描述这样一种婚姻来告诉读者当时英国社会中的一个普遍观点:婚姻中最关键的因素不是爱情,而是金钱。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知道,在简·奥斯汀那个时代,一桩好的婚姻对一个年轻女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与当时的英国社会以及妇女的社会地位是分不开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男女之间无平等可言,妇女的社会地位非常地下。女性无财产继承权,她们生活的中心是家庭,她们的作用是掌管家务。因此妇女要生存,要获得生活上的保障,唯一的捷径就是结婚,找到一桩幸福美满的婚姻。但什么样的婚姻是幸福的,什么样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呢?简·奥斯汀认为,爱情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尽管奥斯汀的时代已经久远了,但她在《傲慢与偏见》中所倡导的婚姻观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赞同5| 评论

  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原奥地利帝国公主,生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与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又译:玛丽亚·特蕾莎)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亚·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托瓦内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娇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1766年,为政治上的需求,法国王室正式向11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公主求婚。奥地利宫廷欣然应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场婚礼被拖了数年。直到1770年,玛丽·安托瓦内特快15岁时,才终于踏上法国国土,成为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后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驾崩,路易十六即位。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法国王后,母仪法兰西。但很可惜,她本人并没有作为一名王后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进入法国宫廷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每天只是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和庆宴,修饰花园,奢侈无度,有“赤字夫人”之称。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她身上却意外地体现出一位王后的骄傲与尊严,表现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见,更为顽固。 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打巴士底狱时,玛丽·安托瓦内特劝说路易十六带兵去梅斯避难。她支持国王拒绝了国民议会提出的废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权的要求,结果成为众矢之的。不过,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后的一边,比如法国的雨果,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对王后抱有同情。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保王派人物。 1789年10月,随同路易十六从凡尔赛宫迁回巴黎,处于革命群众的监视之下。她暗中活动,向一批流亡贵族求援,但他们不但没有帮忙,还落井下石,每个人都想用国王的头来换一笔赎金。这批贵族中包括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图瓦伯爵(即日后的查理十世)。国王夫妇苦于左右无援,迫于形式,他们不得不自行谋划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于1791年6月与国王一同秘密出逃,至边境城市瓦伦时被发现,外逃未遂。 1792年,法国对奥地利宣战,她继续勾结奥地利,并把作战计划提供给外国干涉军,企图借外部势力镇压革命。此时奥地利女皇玛利亚·泰丽沙(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母亲)和约瑟夫二世皇帝(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兄长)相继去世,奥地利王权掌握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侄子,弗兰茨·约瑟夫手中。 叛国的事情败露后激怒了法国人民,导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彻底推翻了君主制。随后,她和国王一起被囚禁在当普尔堡。次年10月,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判处死刑,送上断头台。享年38岁。死后尸体一度被扔在万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后,普罗旺斯伯爵复辟成为路易十八,才将她的白骨重新挖出,并妥善安葬。

  法国王后:

  玛丽娅·安托瓦内特

  1755——1792

  法国王后(1778——1792)。她的名字也译为“玛丽·安托瓦内特”或“玛丽·安东尼特”。

  玛丽娅·安托瓦内特1755年出生在奥地利霍夫堡宫,她是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娅·特蕾西娅和弗朗茨一世最小的女儿,也是母亲最昂贵的政治赌注。

  童年

  玛丽娅的童年是幸福的,这恰好跟她不幸的“晚年”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刚出生时,法国大使就这样形容她“一个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玛丽娅,作为一个孩子,是乖巧可人的,她只愿说德语,对法语有一种抗拒。但正如俾斯麦形容他的妹妹时所说的,“她愿说法语或是德语,随她的便”。

  约瑟芬皇后

  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9岁进入里恩王家军校读书。1796年初,年轻的拿破仑由于参加了粉碎保皇党的叛乱,在巴黎颇有名气。这时,一个女人向他求婚,她的名字叫约瑟芬。

  约瑟芬比拿破仑大6岁,当时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寡妇。一次她听一个朋友讲起拿破仑的事迹,十分敬佩,很想认识这位年轻有为的军官。但他自己又不好冒昧前往,托人介绍也不合适,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

  约瑟芬十二岁的儿子遵照母亲的吩咐,来到拿破仑住的地方,小家伙请求拿破仑发还父亲的佩剑,他父亲是在恐怖时期被罗伯斯庇尔处死的一名共和党将官。拿破仑允准了孩子的请求,那孩子含泪接过佩剑并亲吻了这件遗物。第二天,约瑟芬前来向他致谢,并倾吐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他的美貌和坦诚深深地打动了他。拿破仑相信,同这位年轻寡妇结合对于他的幸福有重大关系;对于他实现壮志将是强有力的支持。认识仅三个月,他们便举行了婚礼。新婚后两天,拿破仑重返意大利前线,指挥缺乏训练、武器很差的法国军队打败了强大的奥地利军队,威震全欧,名传世界。

  约瑟芬娇柔、纯洁、善良,深得拿破仑喜爱。他在一封她的信中写道:我收到你的来信,你似乎在信中责备我说女人的坏话。事情是这样,我最讨厌的是女阴谋家。我看得惯仁慈、文雅、温柔的女性,我喜爱她们。如果说她们娇纵了我,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你的。不过你会看到我已经宽大对待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值得尊重的女性。我把她丈夫出卖我的信拿给她看时,她哭起来了,以万分痛心的悲伤和诚实口吻喊道:“这的确是他的笔迹!”这就够多了,打动了我的心,我说:“好吧夫人,把信投到火里,我就没有证据可以针对您丈夫了。”她烧掉了信件,转悲为喜。现在她丈夫得救了,如果迟两小时,他已被处死了。所以,你看,我喜欢娇柔、纯洁、善良的女性,因为只有她们才象你。

  约瑟芬与拿破仑结合的最大不幸是没有孩子,拿破仑一心想的是称霸欧洲,并有儿子继承他的基业,1804年他被参议院敕令尊为皇帝后,这一想法更明显化了。1809年11月30日,刚过40岁的拿破仑终于提出了要和约瑟芬离婚。那天当约瑟芬同拿破仑一如往常共进午餐的时候,拿破仑一喝完咖啡就令左右退下。他走近她,拿起她的手按在他心上,凝视了片刻说:“约瑟芬,我亲爱的约瑟芬!你知道我爱过你,我在人世得到的仅有的幸福时刻都是你一人赐给的。但是,约瑟芬,我的命运要高过我的意志;我最珍贵的爱情必须让位给法国的利益。”1809年12月16日,拿破仑与约瑟芬正式离婚。

  1810年4月1日,拿破仑与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一路易莎成婚。次年3月得子。

  离婚后,约瑟芬一直居住在马尔梅松寝宫,拿破仑经常看望她,但她的精神一直处在抑郁中。约瑟芬死后,拿破仑曾到她坟前去痛哭。

  1814年拿破仑兵败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时,玛丽一路易莎带着她的儿子回维也纳老家去了,她离开时没能获准去见拿破仑一面。

  1815年,拿破仑复位再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年仅51岁的拿破仑病死在圣赫勒拿岛。拿破仑临终时还在喊着“约瑟芬!”

  由于篡夺王位、遭到人们痛恨的拿破仑遗弃了她,由于她也是拿破

  仑狂妄野心的牺牲品,复辟王朝和联军终于宽恕了她。出于敬重,大概也出于好奇,因为二

  十五年来欧洲经历了一场噩梦,而这个女人同这项令人不可思议的冒险事业是紧密相连的,

  俄国沙皇还特意去马尔麦松拜访了她。紧接着,普鲁士国王也带着儿子来登门拜访了。这之

  后,普鲁士、英国、俄国和德国的皇亲国戚也都纷至沓来,冷落多年的门庭,顿时出现了一

  番热闹景象。连不共戴天的波旁家族如今也显得雍容大度了,他们叫人转告她,她可以在余

  生之年继续占用纳瓦尔城堡。这样,她总算在马尔麦松城堡平安无事地呆了下来。后来,路

  易十八的弟弟也来向她表示他的敬意了。这些保皇党人当年狼狈地逃往国外时,曾得到过她

  的有力帮助,他们对此至今记忆犹新。再说她本来不就是他们的人吗?她不是也同许多从国

  外归来的人一样,在恐怖年代遭受过牢狱之灾吗?对于这意外的情况,她很快便适应了下

  来。她一如既往,毫不吝啬地招待着各方慕名而来的人士。其中有皇帝、国王、王子和流亡

  归来的贵族。她的沙龙成了当时上层社会最热闹的场所。那种盛况实在是古往今来所绝无仅

  有,仅俄国沙皇每星期就要光临两次。即使在她最得意的时期,也没有受到过这样大的殊

  荣。更有甚者,国王路易十八也表示要见她一面。因此,她应邀将于5月26日回到阔别四

  年半之久的土伊勒利宫去拜见他。

  但终未如愿。25日,她忽然感到喉间不适,四天后,她离开人间。

  谁也没有想到把她的死讯告诉拿破仑。他是从报纸上得悉,他青年时代曾经为之丧魂失

  魄的约瑟芬已经撒手尘寰了。

  玛丽·安东尼特 (Marie Antoinette)(1755年-1793年),法国王后。生于维也纳。是玛丽亚·特里萨(Marie Theresa, 1717-1780)与弗朗茨一世之女,利奥波德二世之妹。 1770年与路易十六结婚,以加强法奥联盟。她对路易十六的影响很大。 她任性轻浮,不遵守习俗,倍受非议。 她维护奥地利的利益,反对革命。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有拒绝君主立宪派的劝告,使得君主制脱离人民。1791年6月企图同路易十六一起逃离土伊勒里宫回奥地利,但在维洛那被捕,押回巴黎囚禁。在国王被处斩后,她被交付审判并被送上断头台。

  孩童时代

  玛丽·安东尼特是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里萨和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她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特·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东尼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

  玛丽·安东尼特在比她大两岁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比她大一岁的哥哥马克斯陪伴下长大。她其它的哥哥约瑟夫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和Ferdinand-Karl - 已经在哈布斯堡帝国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有个关于她孩童时期的传说:玛丽·安东尼特遇见了还是幼儿的天才莫扎特。 他为皇家表演了一个短的音乐会。 当女皇问他想要什么作为奖励时, 莫扎特这样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礼上与女皇最小女儿牵手(更多的是对女皇的调侃。)

  玛丽·安东尼特的姐姐们很快与欧洲各个皇族联姻。 大女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嫁给了荷兰摄政王, 玛丽亚·阿玛丽亚与帕尔马王子结婚,玛丽·安东尼特最喜爱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那不勒斯国王Ferdinand结婚。

  作为孩子,她是迷人和守规矩的,玛丽·安东尼特几乎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 她反复无常,在艺术和阅读方面几乎什么也不懂。 她的法语很差,而且只愿意说德语。但是 当她的姐姐Johanna-Gabriella1762年死于天花后,玛丽·安东尼特成为了下个介入在她的母亲的政治游戏中的孩子。

  奥地利和法国签订了一个新的和平条约,这使从1494年开始的间歇性的战争有希望结束。路易十五的继承人是他的孙子Louis-Auguste,计划中, 他应该与玛丽亚·特里萨的女儿之一结婚。由于Johanna-Gabriella的死亡, 就决定了玛丽·安东尼特会送到法国与王储结婚。

  当玛丽亚·特里萨问预言家她的女儿在法国是否会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来保证。” 1770年4月玛丽·安东尼特离开维也纳,此时她十四岁。女皇对她呜咽的女儿的告别词是:“别了, 我最亲爱的孩子。 要对法国人民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玛丽·路易丝

  奥地利公主,法国王后(1810——1814)。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之女,出生在维也纳。1810年奥地利和法国交战失败,弗朗茨二世被迫将女儿下嫁给拿破仑一世,为此,拿破仑与约色芬皇后离婚(皇后无嗣)。

  作为奥地利公主,玛丽娅受到的一直是反对法国、憎恶拿破仑的教育。1810年她被迫嫁给法皇,据说当时她痛不欲生。事实证明她后来的生活并不像料想的那么坏。皇帝视她为掌上明珠,1813年她还为皇帝生下了独子“罗马王”拿破仑二世(来西斯塔特公爵)。据皇帝本人说,皇后是个“贤妻良母”,天真单纯,“她想要什么都会直言不讳的说出来,但她很少有需要”。

  1814年,拿破仑退位,玛丽·路易丝被掳到奥地利,从此再没见过丈夫,她的儿子在奥地利宫廷长大,并染上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遗传病。1832年,莱希斯塔特公爵英年早逝。图为玛丽王后及其子

  法国王后:

  玛丽娅·安托瓦内特

  1755——1792

  玛丽娅·安托瓦内特1755年出生在奥地利霍夫堡宫,她是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娅·特蕾西娅和弗朗茨一世最小的女儿,也是母亲最昂贵的政治赌注。

  童年

  玛丽娅的童年是幸福的,这恰好跟她不幸的“晚年”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刚出生时,法国大使就这样形容她“一个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玛丽娅,作为一个孩子,是乖巧可人的,她只愿说德语,对法语有一种抗拒。但正如俾斯麦形容他的妹妹时所说的,“她愿说法语或是德语,随她的便”。

  约瑟芬皇后

  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9岁进入里恩王家军校读书。1796年初,年轻的拿破仑由于参加了粉碎保皇党的叛乱,在巴黎颇有名气。这时,一个女人向他求婚,她的名字叫约瑟芬。

  约瑟芬比拿破仑大6岁,当时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寡妇。一次她听一个朋友讲起拿破仑的事迹,十分敬佩,很想认识这位年轻有为的军官。但他自己又不好冒昧前往,托人介绍也不合适,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

  约瑟芬十二岁的儿子遵照母亲的吩咐,来到拿破仑住的地方,小家伙请求拿破仑发还父亲的佩剑,他父亲是在恐怖时期被罗伯斯庇尔处死的一名共和党将官。拿破仑允准了孩子的请求,那孩子含泪接过佩剑并亲吻了这件遗物。第二天,约瑟芬前来向他致谢,并倾吐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他的美貌和坦诚深深地打动了他。拿破仑相信,同这位年轻寡妇结合对于他的幸福有重大关系;对于他实现壮志将是强有力的支持。认识仅三个月,他们便举行了婚礼。新婚后两天,拿破仑重返意大利前线,指挥缺乏训练、武器很差的法国军队打败了强大的奥地利军队,威震全欧,名传世界。

  约瑟芬娇柔、纯洁、善良,深得拿破仑喜爱。他在一封她的信中写道:我收到你的来信,你似乎在信中责备我说女人的坏话。事情是这样,我最讨厌的是女阴谋家。我看得惯仁慈、文雅、温柔的女性,我喜爱她们。如果说她们娇纵了我,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你的。不过你会看到我已经宽大对待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值得尊重的女性。我把她丈夫出卖我的信拿给她看时,她哭起来了,以万分痛心的悲伤和诚实口吻喊道:“这的确是他的笔迹!”这就够多了,打动了我的心,我说:“好吧夫人,把信投到火里,我就没有证据可以针对您丈夫了。”她烧掉了信件,转悲为喜。现在她丈夫得救了,如果迟两小时,他已被处死了。所以,你看,我喜欢娇柔、纯洁、善良的女性,因为只有她们才象你。

  约瑟芬与拿破仑结合的最大不幸是没有孩子,拿破仑一心想的是称霸欧洲,并有儿子继承他的基业,1804年他被参议院敕令尊为皇帝后,这一想法更明显化了。1809年11月30日,刚过40岁的拿破仑终于提出了要和约瑟芬离婚。那天当约瑟芬同拿破仑一如往常共进午餐的时候,拿破仑一喝完咖啡就令左右退下。他走近她,拿起她的手按在他心上,凝视了片刻说:“约瑟芬,我亲爱的约瑟芬!你知道我爱过你,我在人世得到的仅有的幸福时刻都是你一人赐给的。但是,约瑟芬,我的命运要高过我的意志;我最珍贵的爱情必须让位给法国的利益。”1809年12月16日,拿破仑与约瑟芬正式离婚。

  1810年4月1日,拿破仑与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一路易莎成婚。次年3月得子。

  离婚后,约瑟芬一直居住在马尔梅松寝宫,拿破仑经常看望她,但她的精神一直处在抑郁中。约瑟芬死后,拿破仑曾到她坟前去痛哭。

  1814年拿破仑兵败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时,玛丽一路易莎带着她的儿子回维也纳老家去了,她离开时没能获准去见拿破仑一面。

  1815年,拿破仑复位再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年仅51岁的拿破仑病死在圣赫勒拿岛。拿破仑临终时还在喊着“约瑟芬!”

  由于篡夺王位、遭到人们痛恨的拿破仑遗弃了她,由于她也是拿破

  仑狂妄野心的牺牲品,复辟王朝和联军终于宽恕了她。出于敬重,大概也出于好奇,因为二

  十五年来欧洲经历了一场噩梦,而这个女人同这项令人不可思议的冒险事业是紧密相连的,

  俄国沙皇还特意去马尔麦松拜访了她。紧接着,普鲁士国王也带着儿子来登门拜访了。这之

  后,普鲁士、英国、俄国和德国的皇亲国戚也都纷至沓来,冷落多年的门庭,顿时出现了一

  番热闹景象。连不共戴天的波旁家族如今也显得雍容大度了,他们叫人转告她,她可以在余

  生之年继续占用纳瓦尔城堡。这样,她总算在马尔麦松城堡平安无事地呆了下来。后来,路

  易十八的弟弟也来向她表示他的敬意了。这些保皇党人当年狼狈地逃往国外时,曾得到过她

  的有力帮助,他们对此至今记忆犹新。再说她本来不就是他们的人吗?她不是也同许多从国

  外归来的人一样,在恐怖年代遭受过牢狱之灾吗?对于这意外的情况,她很快便适应了下

  来。她一如既往,毫不吝啬地招待着各方慕名而来的人士。其中有皇帝、国王、王子和流亡

  归来的贵族。她的沙龙成了当时上层社会最热闹的场所。那种盛况实在是古往今来所绝无仅

  有,仅俄国沙皇每星期就要光临两次。即使在她最得意的时期,也没有受到过这样大的殊

  荣。更有甚者,国王路易十八也表示要见她一面。因此,她应邀将于5月26日回到阔别四

  年半之久的土伊勒利宫去拜见他。

  但终未如愿。25日,她忽然感到喉间不适,四天后,她离开人间。

  谁也没有想到把她的死讯告诉拿破仑。他是从报纸上得悉,他青年时代曾经为之丧魂失

  魄的约瑟芬已经撒手尘寰了。

  玛丽·安东尼特 (Marie Antoinette)(1755年-1793年),法国王后。生于维也纳。是玛丽亚·特里萨(Marie Theresa, 1717-1780)与弗朗茨一世之女,利奥波德二世之妹。 1770年与路易十六结婚,以加强法奥联盟。她对路易十六的影响很大。 她任性轻浮,不遵守习俗,倍受非议。 她维护奥地利的利益,反对革命。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有拒绝君主立宪派的劝告,使得君主制脱离人民。1791年6月企图同路易十六一起逃离土伊勒里宫回奥地利,但在维洛那被捕,押回巴黎囚禁。在国王被处斩后,她被交付审判并被送上断头台。

  孩童时代

  玛丽·安东尼特是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里萨和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她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特·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东尼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

  玛丽·安东尼特在比她大两岁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比她大一岁的哥哥马克斯陪伴下长大。她其它的哥哥约瑟夫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和Ferdinand-Karl - 已经在哈布斯堡帝国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有个关于她孩童时期的传说:玛丽·安东尼特遇见了还是幼儿的天才莫扎特。 他为皇家表演了一个短的音乐会。 当女皇问他想要什么作为奖励时, 莫扎特这样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礼上与女皇最小女儿牵手(更多的是对女皇的调侃。)

  玛丽·安东尼特的姐姐们很快与欧洲各个皇族联姻。 大女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嫁给了荷兰摄政王, 玛丽亚·阿玛丽亚与帕尔马王子结婚,玛丽·安东尼特最喜爱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那不勒斯国王Ferdinand结婚。

  作为孩子,她是迷人和守规矩的,玛丽·安东尼特几乎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 她反复无常,在艺术和阅读方面几乎什么也不懂。 她的法语很差,而且只愿意说德语。但是 当她的姐姐Johanna-Gabriella1762年死于天花后,玛丽·安东尼特成为了下个介入在她的母亲的政治游戏中的孩子。

  奥地利和法国签订了一个新的和平条约,这使从1494年开始的间歇性的战争有希望结束。路易十五的继承人是他的孙子Louis-Auguste,计划中, 他应该与玛丽亚·特里萨的女儿之一结婚。由于Johanna-Gabriella的死亡, 就决定了玛丽·安东尼特会送到法国与王储结婚。

  当玛丽亚·特里萨问预言家她的女儿在法国是否会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来保证。” 1770年4月玛丽·安东尼特离开维也纳,此时她十四岁。女皇对她呜咽的女儿的告别词是:“别了, 我最亲爱的孩子。 要对法国人民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玛丽·路易丝

  奥地利公主,法国王后(1810——1814)。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之女,出生在维也纳。1810年奥地利和法国交战失败,弗朗茨二世被迫将女儿下嫁给拿破仑一世,为此,拿破仑与约色芬皇后离婚(皇后无嗣)。

  作为奥地利公主,玛丽娅受到的一直是反对法国、憎恶拿破仑的教育。1810年她被迫嫁给法皇,据说当时她痛不欲生。事实证明她后来的生活并不像料想的那么坏。皇帝视她为掌上明珠,1813年她还为皇帝生下了独子“罗马王”拿破仑二世(来西斯塔特公爵)。据皇帝本人说,皇后是个“贤妻良母”,天真单纯,“她想要什么都会直言不讳的说出来,但她很少有需要”。

  1814年,拿破仑退位,玛丽·路易丝被掳到奥地利,从此再没见过丈夫,她的儿子在奥地利宫廷长大,并染上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遗传病。1832年,莱希斯塔特公爵英年早逝。图为玛丽王后及其子

港台版36集,内地版30集

总导演:梁德龙

导演:梁德龙 刘峰 王鸣

编剧:朱历 任莎 阮小娜

文学师/顾问:汪海林

摄影/像:大牛 黄钦

美术(设计): 鞠录田 阚雨婷

音乐: 小哲

剪辑:成莹

录音:汪鹏

造型设计:吴宝玲

化妆(设计): 曾明辉

灯光/照明(设计):老虎 李新民

动作指导: 刘峰 刘家班

主题曲演唱:苏有朋 孙悦 周晓鸥

主题曲作词:文雅

主题曲作曲;小哲 罗中旭

出品人:赵依芳 李密

总监制:赵依芳

总策划:李霓 朱红梅 金炎

制片人:李密

艺术总监/指导: 高文临

片长:30集

所属地域:大陆

出品时间:2004年

摄制公司:北京天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华新影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 连续剧

颜色: 彩色

[编辑本段]演员表

苏有朋饰杨延郎(杨四郎) 蔡琳饰潘语嫣 狄龙饰杨业 赵雅芝饰佘赛花

贾乃亮饰杨延昭(杨六郎) 寇振海饰潘仁美 胡静饰明姬公主 保剑锋饰杨延德(杨五郎)

林江国饰杨延平(杨大郎) 王艳饰毛小英 严琨饰杨延嗣(杨七郎) 张梓宸饰杨延广(杨二郎)

于小伟饰杨延庆(杨三郎) 牛萌萌饰柴郡主 赵强饰潘豹 张谊饰杨楚楚

沈浮饰八贤王(赵德芳) 杨超饰明德太子 王莹饰潘妃 姜鸿饰漪云

王世文饰柴王(柴宗训) 周芳饰翠儿 武晶琦饰大嫂 朱兴强饰杨洪

许守饮饰智光大师 秦川饰 辽王 车东饰张昆 赵帅饰寇准

方舟波饰宋太宗(赵匡义) 乔菲菲饰二嫂

北宋初期,宋太宗赵光义面对内忧外患,招降北汉名将杨业(狄龙 饰) 。杨业投奔大宋后为太宗立下汗马功劳,太宗赐其天波府,威望一时。却引起 宋丞相潘仁美(寇振海 饰)觊觎。太宗于是利用两臣子间的钩心斗角来稳固自己的王位,想不到因此使得杨家儿郎杨四郎(苏有朋 饰)与潘家女儿潘语嫣(蔡琳 饰) 成了两家意气之争的牺牲品。

杨四郎英挺俊郎性格孤僻,虽受母亲佘赛花(赵雅芝 饰)呵护却屡在见识上与父亲产生冲突。机缘巧合下四郎结识了潘语嫣,两人在不知道对方身份的前提下,彼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然而却是一段注定被世仇诅咒而得不到祝福的感情。

潘仁美用尽手段想拆散语嫣和四郎,然而俩人的爱情却更坚不可摧,此时四郎失手打死了语嫣的哥哥、潘仁美唯一的儿子潘豹。两家多年来的积怨一夜爆发。潘仁美一心要让杨家家破人亡,多方设计下,杨家男人们纷纷踏上不归路。佘赛花一个个地将他们送上战场,又眼看他们一个个战死沙场连尸骨都找不回来,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妻子她几近崩溃。

四郎踏上战场,与父亲杨业一起陷入绝境,为了突破潘仁美与辽国设下的死局,杨业临死之前给四郎一个秘密任务,到辽国利用明姬公主(胡静 饰)对四郎 的感情得到关键情报。为了报杀兄杀父之仇,他忍气吞声在辽国当了卧底。明姬深爱著杨四郎,为了让杨四郎留在自己身边,硬招杨四郎为驸马。不明就里的语嫣为了救四郎披荆斩棘来到辽国之后, 看到的竟然是四郎与明姬成婚的场面。

明姬为了试探四郎对自己的忠心,当著四郎的面羞辱打语嫣,四郎为了国恨家仇,咬牙力忍,却将语嫣的心彻底伤透!四郎忍辱负重,成为所有人唾弃的叛徒,就连自己的母亲也误会了他,与四郎断绝母子关系,并向皇帝请命通缉四郎,格杀勿论。

大宋新主继位,潘仁美溃逃投奔辽国,此时埋伏在辽国的四郎终于得到了机会,在四郎的帮助下,六郎将第一手的资料情报以及潘仁美押回了大宋。而四郎偷取了被辽军挂在城门羞辱的杨业父子尸骨, 千里迢迢策马回故乡,一心想到的是翘首企盼爱儿归来的佘赛花和等着与爱郎团聚的潘语嫣…

「杨门虎将」的故事在炎黄子孙中流传了近千年,这是中国历史传说中最动人、最悲壮的一段,杨门家族传承着保家卫国的信念,一代又一代,为家国江山洒尽热血,慷慨赴死,前仆后继。本剧取材于世俗民众耳熟能详的杨门七虎将的故事,突出爱国情操、男儿情怀,更有缠绵悱恻的爱情,引人入胜也催人泪下……

主要演员:苏有朋饰杨四郎 蔡 琳饰潘语嫣

赵雅芝饰佘赛花 狄 龙饰杨 业

胡静饰明姬公主 寇振海饰潘仁美

严 昆饰杨七郎 贾乃亮饰杨六郎

王 艳饰毛小英 保剑锋饰杨五郎

赵 强饰潘 豹 张梓宸饰杨二郎

牛萌萌饰柴郡主 于小伟饰杨三郎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1集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北汉大将杨业不满北汉主刘祟携妻儿归顺大宋为报太宗厚待之恩率杨家将南征西讨为宋室平边疆巩国位立下汗马战功太宗册封杨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幷赐予天波府令杨家将威名远播杨业功绩使得朝中佞臣对之侧目同时也使成了辽人心腹大患辽人无时无刻不想要将这眼中钉除之而后快

杨四郎因儿时救六郎而受伤故而杨业只让其军营中做一名文书四郎心中虽有不甘却也不敢提出一日四郎与三郎、六郎、七郎听楚楚说潘豹又街上惹事兄弟四人来到街上潘豹不但出言不逊还意图调戏楚楚结果被四兄弟痛打一顿此时杨业赶到责备四兄弟惹事将四人带回家中畲赛花得知后想为儿子们说话却引得和杨业一场争论

潘豹前去寻找妹妹潘语嫣语嫣却不潘语嫣女扮男装捉拿*贼一路追到杨家军营四郎不明就里和语嫣比试无意中玉佩被语嫣拿走最终四郎用自己发明手语助语嫣抓住*贼

辽人蠢蠢欲动宋太宗欲征求杨业与潘仁美看法不料两人偏偏意见相左太宗只得作罢眼看两人势同水火太宗只得一方面安抚杨业另一方面私下又对潘仁美表示信任

与此同时辽国探子营也公主明姬指挥下抓紧训练

不明刺客驾马车直闯皇宫被杨业拼死拦下杨业却因此受伤朝廷上下一阵慌乱太宗欲亲去探望杨业却被潘仁美阻止太宗命潘仁美调查此事

天波府内众郎担心杨业杨业却劝慰众人自己没事为掩敌人耳目杨业强打精神教七郎练枪结果伤势加重杨四郎回到天波府得知杨业受伤颇为担心又得知潘仁美调查此事恐怕其会对杨家不利但杨业却相信太宗一定不会偏听偏信会体恤杨家忠心

而闯宫刺客原来辽国公主明姬手下漪云所派行刺失手明姬大为恼火但漪云也已经留下北汉兵器意欲嫁祸杨家将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2集

四郎正寻找玉佩正巧杨业回到军营杨业不问就里便责怪四郎对教头不敬还用所谓手语来哗众取宠于罚四郎跑步赛花得知便责怪杨业心狠要杨业撤销处罚杨业不听四郎赌气领罚通宵跑步杨业却连夜修改手语图次日四郎看见图上父亲批注才知杨业用心良苦

四郎去书院演讲却迟到巧遇语嫣被语嫣一顿调侃语嫣对四郎心存好感四郎请语嫣喝茶言语之中四郎怀疑语嫣女子两人心中揣测又借玉佩相互试探

七郎调皮想要捉弄杨业于拖着三郎去偷紫玉簪不料被楚楚撞见失手将玉簪弄断楚楚想要买一支同样玉簪弥补又遇潘豹潘豹假买玉簪想要讨好楚楚楚楚却不领情七郎以为潘豹调戏楚楚和三郎一起要打潘豹却被潘豹用紫玉簪狡胜七郎不服与潘豹打赌幷将楚楚作为赌注七郎将打擂之事告诉四郎四郎却误会

大郎与大嫂回到天波府带回不少特产三郎与七郎为了讨好楚楚一反常态互相谦让四郎却收到语嫣用手语所写信七郎一阵乱猜四郎也不点破

七郎与潘豹比武却弄得两败俱伤四郎再度与语嫣交手取得紫玉簪楚楚想起这天正赛花与杨业结婚纪念日三郎六郎忙着抬着七郎回家时恰巧被畲赛花撞见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3集

杨四郎校练场遇见一老兵老兵感激杨业让自己能军中养老但四郎却觉得军中人员老龄化对战斗力有所影响故而提出裁军建议大郎恐怕裁军引起军中慌乱觉得应该从长计议四郎却从大局着眼愿意代杨业做这个难人大郎颇受感动

杨业得知裁军大为不满老兵面前责斥四郎四郎却坚持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大郎情急之下道出其实杨业一直用自己年饷赡养老兵四郎与众老兵都大为吃惊老兵们纷纷离去四郎深感到情与理之间矛盾畲赛花开解四郎耐心讲解做人道理四郎颇受鼓舞心结顿解

七郎醒来发现比武未果于想要偷走盒子来掩饰紫玉簪之事而四郎此时已假杨业之名将紫玉簪送给赛花等七郎摸到杨业房间却被赛花撞到只得掩饰过去

杨业与老兵促膝长谈互相都颇为不舍杨业怪四郎不通人情老兵却责怪自己拖累了杨业老兵离去杨业暗自神伤此时大郎提醒杨业忽然想起结婚纪念日之事

赛花和众郎等待杨业回家吃饭七郎心里却怕事情被发现杨业将礼物送给赛花赛花当众打开盒子七郎以为事情败露心里紧张赛花从盒中拿出紫玉簪七郎才发现原来虚惊一场

四郎深感亏对老兵向杨业认错杨业却觉得当务之急如何更好地帮助老兵安顿赛花得知欲当紫玉簪作为给老兵们补偿

另一方面潘豹责怪语嫣把紫玉簪输给杨家语嫣却毫不意急着出门找四郎四郎为了裁军一事心中过意不去无意中耽误了时间等赶到时却又与语嫣失之交臂

次日四郎回到军营却发现一夜之间老兵已经走光不禁伤怀四郎主持募新兵语嫣却突然出现说要参军语嫣质问四郎为何爽约四郎俱实相告幷说潘家不好要语嫣少与潘豹来往而此时潘豹为了讨好楚楚却卖起了猪肉

语嫣参加征兵考试大获四郎赞赏四郎向杨业提出要带兵杨业却要求四郎立下军令状语嫣顺利通过考试却与男兵相处时屡缝尴尬四郎询问语嫣为何要参军语嫣却东拉西扯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4集

四郎带领新兵训练中语嫣表现出色唯独吃饭时语嫣总抢不过人四郎勉励语嫣两人共同努力但杨业却觉得四郎练兵太狠而四郎却说自己练兵不希望旁人插手杨业无奈

潘豹得知语嫣去当兵心疼妹妹大说杨家不好语嫣却要求潘豹潘仁美面前给自己打掩护要潘豹保密自己行踪潘豹只得答应

语嫣回到兵营四郎给送来伤药幷告诉语嫣接下去训练会更精彩语嫣不以为然夜里化妆成蒙面人四郎考验新兵语嫣身份差点暴露四郎却浑然不知还夸奖语嫣警觉语嫣有气却无处可撒

楚楚与七郎上街发现百姓对楚楚出奇地热情后来两人才发现原来潘豹挂出楚楚画像花钱让百姓讨好楚楚七郎要潘豹摘下画像不料却被潘豹打伤七郎不服气要楚楚回家自己却去找三郎帮忙三郎正练兵七郎却让带着兵去帮自己教训潘豹结果杨家军和潘豹等城门展开了一场混战杨业随后赶到怒斥二子幷当众处罚两人

四郎去找语嫣语嫣还为前事生气四郎对语嫣讲起自己儿时故事语嫣颇有感触此时潘仁美突然来到兵营语嫣只得想办法避过

语嫣无意间看见四郎洗澡不由心跳加速失足与四郎撞到一起四郎让语嫣洗澡语嫣勉强答应不料洗澡时却被大郎发现大郎责问四郎为何带女人进军营四郎辨说没有弄得大郎也一头雾水随后三郎和七郎得知觉得四郎和语嫣有所暧昧一时间军营里传得沸沸扬扬

四郎教语嫣兵法七郎说语嫣潘豹派来奸细暗地里让三郎跟踪语嫣不料三郎反被语嫣戏弄七郎回想语嫣往日种种表现觉得语嫣女人四郎心中也开始怀疑

三郎吃了语嫣亏正和七郎忿忿不平没想到们谈话又被杨业听见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5集

四郎请语嫣喝酒四郎借着酒力对语嫣表白语嫣连忙借口掩饰两人直喝到酩酊而归没想到刚回到军营正巧遇上杨业杨业一反常态幷未惩罚两人可四郎离开后杨业却突然出手揭穿语嫣女子身份幷要求语嫣离开军营次日四郎找不到语嫣杨业佯装不知四郎若有所失魂不守舍

语嫣回到家中也闷闷不乐潘豹便拉去打猎潘豹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将语嫣逗乐可语嫣心中仍旧放不下四郎

四郎练兵心不焉忽然想起语嫣说妹妹喜欢去看皮影戏四郎来到皮影戏摊前发现正语嫣演和自己故事四郎存心逗语嫣让语嫣自表身份语嫣高兴之际四郎却对其女扮男装之事认真起来幷要语嫣归还玉佩语嫣生气两人不欢而散

回到军营四郎发现语嫣还给却一块女子玉佩突然杨业来找四郎四郎慌忙中随手将玉佩藏一旁不料却被兵士拿走

四郎始终放不下语嫣再去书院寻找却又落空四郎情急之下贴出捉拿逃兵告示寻找语嫣语嫣看见却大为生气

军营中杨业发现有士兵拿着一块玉佩聚赌四郎认出正语嫣送给自己玉佩但却不愿对杨业说明真相杨业不得不连四郎一同处罚杨业探望四郎四郎仍赌气杨业只得留下伤药和玉佩四郎心中不免惆怅

潘豹约楚楚看戏楚楚欣然赴约潘豹大费周章向楚楚求婚被楚楚拒绝三郎十分失落与七郎去酒店买醉楚楚想要离开杨家三郎酒醉向楚楚表白

语嫣遛进军营探望四郎四郎假作与语嫣调情趁机拿回玉佩语嫣赌气四郎借着解释玉佩来历向语嫣求婚语嫣却心存顾虑没有答应四郎让语嫣考虑清楚之后再给自己答复两人定下深潭之约

翠儿向潘仁美告发语嫣之事潘仁美不准语嫣出门潘豹帮着语嫣引开翠儿让语嫣出门但仍被翠儿发现

七郎追问四郎语嫣之事四郎不愿说七郎决定自己查个清楚七郎跟踪四郎深谭发现四郎与语嫣相会七郎兴奋之余撞见翠儿翠儿误以为七郎便语嫣所见之人得意而归七郎又要拉三郎去看热闹不想被杨业发现

杨家众将:杨四郎. 佘赛花.杨业.七郎.六郎.五郎.三郎.二郎. 杨大郎.杨洪

与杨家众将结缘的女子:潘语嫣. 明姬公主. 毛小英.柴郡主. 杨楚楚. 漪云.

与杨家抗冲的潘家人物 : 潘仁美. 潘豹. 潘妃.

辽国人物:明德太子. 辽国主.

朝中人物: 宋太宗. 柴王. 八贤王.

其他人物 : 智光大师. 郑春兰.

杨延朗[四郎] (苏有朋 饰)

年约二十四,天生俊朗,美男子之誉早已传遍京师,是众少女心里的理想郎君,幼年体弱,性格叛逆,常有洞烛先机之自我主张,在父亲杨业眼里总觉他离经叛道,实质他才情武艺自成一格。父亲对他的不认同、母亲和心上人潘语嫣后来对他的不谅解,他都能往大处著想而忍辱负重,一生背负的屈辱非人能忍…

潘语嫣( 蔡琳 饰)

二十出头,出身官宦世家,她的父亲潘仁美与哥哥潘豹在众乡亲眼里都是鱼肉乡民的奸佞人物,独潘语嫣出污泥而不染,而且心中充满正义敢爱敢恨,是个清纯可爱的女子。 语嫣爱上了家族世仇杨业的四子-杨延郎,一个她此生最不该爱上的男人,这段爱情注定不会被家族接受…

佘赛花( 赵雅芝 饰)

年约五十,杨业之妻。武功高,有谋略,个性包容,懂权宜,处事收放自如,沉默时不怒而威,嬉戏时慈和可亲,常为大局及子女著想,也能摆脱常规,是众儿女眼中的护身符,也是杨业及子女间的桥梁。夫妻虽情深,但因处事手法不同而时有顶撞,而到最后皆能同心面对…

杨业(狄龙 饰)

年约五十多,军事奇才,在他的带领下各个儿子都优秀出众,他对儿子严苛,要求甚高,儿子们对他又敬又畏,杨业有命,莫敢不从。正直敢言,不畏权势的个性,也令他树立了不少敌人,尤以宰相潘仁美为甚,就在杨业的隐忍中,潘仁美变本加厉,导致杨家数子战死,杨业兵困…

潘仁美( 寇振海 饰)

五十多岁,宋初国宰,有权谋,有才干,可惜好弄权结党,心胸狭窄,多疑且记恨,不忿杨家功大,得太宗恩宠,兼得朝中群臣爱戴,恐其有朝一日,动摇己位,遂先下手为强,初只欲拑制杨家,但两家越闹越不和,仁美对杨家恨意也越见加深,最后竟是不择手段,必得除杨家而后快…

明姬公主( 胡静 饰)

二十多岁,主理辽国探子营,天资聪敏,最善用刑,具政治野心,,行军调将不逊男儿,甚得父亲所喜,军将怕她比怕其父兄更甚,她却以此为荣,常欲与兄长争长短,度致兄妹间每多不和,自视甚高的她一次为四郎所救,被其气质及俊貌所迷,从此不能自拔,进退失据…

毛小英( 王艳饰)

二十出头,山寨少主,出身草莽,狂野泼辣,敢爱敢恨,最恨高官财主,最爱好打不平之士,所以甫见三郎为自己出头,即已心折,誓要赢得个郎心,不惜虏劫之以迫其成婚,令本已有女性恐惧症的三郎退避三舍。无大权谋,却有满腹打家劫舍、骗财逃逸之术,善用刀斧,为人讲义气。

杨延嗣[七郎] (严琨 饰)

年约十八、九,性格活跳可爱没心机,富冒险精神,总是探求新鲜刺激的事物,处事少理后果,时常为众兄弟添上不少麻烦,但同时亦添上不少欢乐。在杨家最受宠…

杨延昭[六郎] (贾乃亮 饰)

年约二十,天资较平庸,温驯忠直,带点鲁钝,但处事却专心一意,勤奋自强,是杨门七子里唯一幸存者。善解人意,能与各兄弟保持良好关系,亦最得父母宠爱,他沉迷武功,希望能改善杨家枪法,光大门楣…

杨延德[五郎] ( 保剑锋 饰)

年约二十二,武功在七子之上,却不喜欢战争,天生慈悲心肠,一心向佛,浸*于学武中,大有宗师风范,从不近女色,以为一生与女子无缘,心无半点杂乱,无奈竟陷在苦恋中…

杨延庆[三郎] ( 于小伟 饰)

年约二十五,为人鲁莽,心里总是怀着「抱打不平」四字,故京师里的恶人闻得他的名字也退避三舍,唯一天敌便是女性,她对女性总是无法可施,任人鱼肉…

杨延广[二郎]( 张梓宸 饰)

年约二十八,为人心思缜密,饱读兵书,是天生的谋略家,亦是众人的军师,诗文也了得,为自己曾以一篇情诗而赢得美人心而自傲,常出口成文…

杨延平[大郎]( 林江国 饰)

年约三十,为七子之首,老成持重,故得父母信赖,父母不在家之时,杨延平便会长子作父,训导众弟,绝不徇私,众弟有错,便会照直向父母禀报,故众弟们对其甚是敬畏。但众弟们有难之时,他亦会挺身而出,绝不迟疑…

柴郡主(文意)( 牛萌萌 饰)

二十出头,生在皇族之家,自小习武又好动,懂易容之术,是个不折不扣的奇女子,认识六郎后,心仪之,但对其拘泥鲁钝,却是又爱又恨,众媳妇中,以她与赛花性情最是相投…

潘豹( 赵强 饰)

二十有五,仁美之子,貌俊美,气焰嚣张,为人阴险不留情,更甚于仁美,唯一还算有人性的,就是对妹妹语嫣怜惜疼爱。见杨楚楚貌美,以为是普通民女,强抢之,因而使得两家人弩拔弓张,最后死于杨家兄弟之手…

杨楚楚( 张谊 饰)

约十八九岁,本性怯懦,事事顺人意,心中也只为别人著想,为别人而活,尽得杨业赛花的怜爱,也得众男孩们的呵护。与七郎是天生一对的欢喜冤家…

漪云( 姜鸿 饰)

二十多岁,本为孤儿,自少受训于探子营,精于用毒,最能杀人于无形。不知情义为何物,接触五郎及杨家众人后,才惊觉人间有情,最后为杨家牺牲。

杨洪( 朱兴犟 饰)

年约五十,杨家忠仆,由北汉时已跟随杨业,直到大宋,虽为仆人,杨业却视之为好友,在杨家地位俨如管家,主理杨家生活上大小事宜。有女楚楚,看中三郎必成大器,不自觉将楚楚向其推销,为女儿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明德太子( 杨超 饰)

三十多岁,辽国太子,明姬之兄,才华逊于其妹,由于未得父亲的宠信,对明姬甚是妒恨,加上明姬的咄咄迫人,更令他除之而后快。

柴王(柴宗训)( 王世文 饰)

柴郡主之父,世袭王侯,严明公正。忠良之后,与杨家关系良好,长年镇守南方,后调回京,成为杨家在朝中一大助力。

宋太宗( 方舟波 饰)

五十多岁,立志做个好皇帝,尽量做到公正严明,无奈性好猜疑,表面对杨家的忠诚甚表信任,但又忌于仁美的权势,常以权术平冲朝中这两股势力,在这计算及摇摆间,常对杨家造成不利影响…

辽王( 秦川 饰)

五十多岁,对外威严,对子女慈和,在宋室而言,他野心甚大,是宋室最大敌人,但于辽国而言,诚然是位名君,可惜在临危时常犹疑不决,为明德明姬所左右。

八贤王(赵德芳)( 沈浮 饰)

大义凛然,无畏无惧,举国尊敬。与杨家友好。

智光大师( 许守饮 饰)

六十岁,居于五台山的高僧,看透世情,参透因果,以渡化众生为己任,武功深不可测,预见杨家所遭种种劫难,不惜泄露天机,将「七子去六子回」这忏语告知赛花,惜是祸躲不过,杨家始终也难逃劫数,最后只得渡化五郎,成其归佛,乃五郎佛学及武功上的师父。

潘妃( 王莹 饰)

约廿七、八岁,潘家长女,太宗妃子,貌美,善解人意,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二八年华已入宫待候,甚得宠爱,有着父亲弟弟好争权位的手段,在宫中连群结党,外表柔弱,男人见之无不怜惜,但心思缜密,笑里藏刀。

郑春兰

四十来岁,山寨女寨主,屠狗一辈咀面,暴烈如牛,大声大气,体形肥胖,看上去只觉其是市井妇人,谁知在寨中位高权重,名望胜过一众山寨豪杰,皆因承袭其夫威望及志向,以劫富济贫,杀贪官,助小民为己任,甚具义气,处事决断,面对大义可以轻生死,是个名符其实的女中豪杰。深疼女儿,为其婚事担忧,面对女儿,另有一番母性慈爱。

片头曲 日落金沙滩 〔国语〕

作词:文雅

作曲:小哲

演唱:周晓鸥

歌词 :

风舞狂沙

血溅夕阳

战鼓震天敲响

梦回故乡

泪洒月光

别笑我痴狂

兄弟情义重儿女情长

我们是迎风站立的枪

江南烟雨遥

大漠狼烟嗥

用我的生命

换山河永远的笑

恩怨若如刀

爱恨若难了

用我的生命

能不能一笔勾销

我们挺起胸膛

我们挺起胸膛

片尾曲 隐隐作痛 〔国语〕

作词:文雅

作曲:小哲

演唱:孙悦

歌词 :

你别说了我都能懂

你有你的言不由衷

离别的方式很多种

你要怎样你来掌控

心在隐隐作痛

泪在蠢蠢欲动

如果没有你

这一颗心

要它作什么用 没有用

心在隐隐作痛

泪在蠢蠢欲动

从此你是你

而我是我

用最后一秒钟 说珍重

说珍重

心在隐隐作痛

喔…

说明: 该曲是前十五集的片尾曲。

片尾曲 你可以不懂 〔国语〕

作词:文雅

作曲:罗中旭

演唱:苏有朋

歌词:

风可以不懂云的漂泊

沙可以不懂海的辽阔

天可以不懂雨的落魄

不是每段爱都一定有结果

烟可以不懂手的寂寞

酒可以不懂喉的寄托

泪可以不懂眼的脆弱

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快乐

坐在回忆的夜班车

慢慢将往事勾勒

最后放下所有的爱恨纠葛

终于确定一个人过

你可以不懂我的选择

你也可以不懂我的难过

你可以不懂我的沉默

不是每种痛都一定要诉说

说明: 该曲是后十五集的片尾曲。

由“华新影视”和北京“天中文化”联手制作的的30集大型古装侠义爱情剧《杨门虎将》不仅有红遍华人世界的人气偶像苏有朋、韩剧《爱上女主播》的甜姊儿蔡琳,更有实力派大腕赵雅芝、狄龙、口碑与票房兼具的王艳、寇振海、胡静、保剑锋、于小伟、严琨、牛萌萌等担纲,值得一提的是《杨门虎将》不是观众印象中的历史剧,除了故事架构不变之外,它是一部更偏重爱情、亲情、友情的古装侠义爱情剧。

虽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杨门虎将》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切入点。主角由传统故事中的杨六郎换成了杨四郎。苏有朋饰演的性格孤僻、有些离经叛道的杨四郎爱上了潘仁美的女儿、蔡琳饰演的潘语嫣,两人的爱情引发了两大豪门之间的恩怨。杨四郎最后为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假意叛变,娶了辽国公主明姬,成为了敌邦的驸马。大起大落,坎坷的人生历程,使杨四郎这个人物充满了矛盾和无奈。苏有朋在剧中演技可谓有大突破,不仅演绎了“血战金沙滩”、“四郎探母”等经典名段,在与蔡琳的爱情戏、与狄龙(杨业)、赵雅芝(佘赛花)的亲情戏中,他都拿捏的入木三分,催人泪下。在拍戏过程中,苏有朋更是几乎将自己化身成了“杨四郎”,特别是拍摄“四郎探母”一场后,他一直痛哭不止,许久无法从戏中脱离出来。

《杨门虎将》的另一亮点是由零点乐队演唱的片头曲《日落金沙滩》和孙悦演唱的《隐隐作痛》,相信都会给观众们带来惊喜。

[编辑本段]相关版本

关于《杨门虎将》的版本,除目前在中国内地电视台播放的及市面销售的光碟版本外,还有另一个版本存在。 该剧一共拍摄了35集,在港台地区播出的是‘完整版’。而目前在内地播出和作为光碟销售的均是完整版的删减版,共删了5集,都是依照广电总局的审查意见修改的。两版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完整版中苏有朋扮演的杨四郎最终被冷箭射死,而删减版则是杨四郎没死,并站在长城上说了一句‘我们回家了’,基本上是大团圆的结局。

当初该剧在剪辑时,初剪版本是完全按照原剧本和导演的创作意图进行的,但是在向广电总局送审时,总局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出于净化荧屏的目的,对其中部分过分缠绵的镜头要求删除;同时由于杨家将在观众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总局方面不希望大家看到一个凄惨的结局,对结尾处也提出要让苏有朋饰演的杨四郎“生”,而不能让他“死”。基于这些原因,制作方对全剧作了大量修改,重新剪辑出了一个符合要求的版本。

西汉时的韩信因说话不忌口而被汉高祖刘邦所猜忌,最后终致身死。而教唆韩信叛乱的说客蒯通却因为口若悬河、舌灿莲花说服了刘邦而免除一死。

刘邦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 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刘邦说:“你怎么样?”   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 

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  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韩信这番话由此埋下了祸根。天下平定后,韩信受诬告被贬为淮阴侯。

汉高祖刘邦认为韩信的封地都是战略要地,将其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迁移封地之后不久,韩国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因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怀疑其有异心,韩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

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韩信逃往匈奴,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还引诱了代相陈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刘邦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到京城,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问:“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 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  刘邦说:“那人是齐国的说客。” 就诏令齐国捕捉蒯通。

蒯通被带到,刘邦说:“你唆使淮阴侯反叛吗?” 蒯通回答说:“是。我的确教过他,那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有自取灭亡的下场。假如那小子采纳我 的计策,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刘邦生气地说:“煮了他。”蒯通说:“哎呀,煮死我,冤枉啊!”

刘邦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蒯通说:“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东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象乌鸦一样聚集。

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杰都来抢夺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跖的狗对着尧狂叫,尧并不是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正当这时,我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

况且天下磨快武器、手执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您怎么能够把他们都煮死呢?” 刘邦说:“放掉他。”就赦免了蒯通的罪过。

扩展资料:

做一个会说话的人:

一、怕说错话,就先学会倾听。怕说错话,所以干脆沉默,“沉默”是不抢风头,只需倾听,时不时回应一两句表示认同,这样既不突兀,也绝无拍马屁的意思。可以从倾听中获取对方的信息,初步了解对方。话少没问题,不用觉得尴尬,别表现出厌烦就好。

二、把别人看在眼里,放在心里。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就算这个状态只维持一顿饭的时间,也能让对方觉得“被重视”,如沐春风。

三、少聊自己,多关心对方。每个人都想聊聊自己,所以一张嘴就是“我以为……”“我家里……”“我去做……”,如果遇到一个乐于倾听的人,或者是喜欢的人,那么有关你的事情,别人都会一副颇有兴趣的样子听你瞎扯。

四、不知聊什么,那就聊吃的。英国人见面习惯聊天气,而我们见面“吃了吗?吃什么了?”这样的话题很容易延伸开展。确实如此,一说到“吃”这个永恒的话题,没有人会拒绝。

从一日三餐到家乡美食,从品尝味道到菜肴制作,或者必去的餐厅、新开的饭馆等,简直太多话可说了。所以如果实在没找到话题的时候,不如聊聊吃的。

五、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话。一个说话习惯咄咄逼人的人,很多话题到了他那儿就没办法接下去,因为他开口就是“我以为……”“我赚钱容易吗”……

有时候我很怕这样的人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更害怕自己受到影响而变成这样的人,所以常常自省,说话和做人都不能太多怨愤。

-韩信

人民网-说话之道: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631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