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记(七)第六七天:从蒙自到坝美——心中的桃花源

南行记(七)第六七天:从蒙自到坝美——心中的桃花源,第1张

图文/青衣夫子

这一天大早我们就出发了,希望早点到坝美。出门在旁边“火烧房子菊花米线”吃了早饭,这是这次云南之行最地道的过桥米线,之后打车到车站。在窗口买票时却不见文山方向的车次,一问方知:到文山的车在另一车站,老车站。出门打车赶往老车站买票上车。

出城有一段烂路,既颠簸且堵,各种大小货车小三轮在路面作无规则运动……我心里开始打鼓:这样啥时能到。

幸好慢慢熬过那段行驶逐渐变得通畅,我心里稍安。

车开始上山,路边随时有这样大片的菊花地,有些已开始采摘。我想起了早晨所吃的菊花米线,这应是这蒙自菊花的一大用途吧(有蒙自读者朋友告诉我,这种是药用的,食用的菊花是淡**,又涨知识了)。

中途上车的少数民族妇女,不知是不是因为要进城才穿上民族服装

这是山间路边的一个酒吧,此时距文山还有一定距离

在文山下车后又是打车到另一车站才有到广南的车。我们赶上的是那班车的最后一排座位。因不是靠窗也就没有拍照。

出城时又是一段极颠簸的碎石路,几次都颠得从座位腾空而起!问旁边一小伙方知因修路所以绕这一段,马上就上好路。

上了正道后很快我们都睡着了。醒来时已转上了G123高速。此时天空一会蓝天白云,一会大雨滂沱,如此五次三番轮番上演,一直到广南。

汽车刚进站就叫我们下车了,出得门来却不见攻略中所说的“路边有很多到坝美的车”,方反应过来该从出站口出去。我们折进车站沿出站指示方向到了候车大厅,出门也没有见好多车,询问窗口买了到广西西林的车到坝美。

此时已是下午,天朗气清,天空开启大片模式。

沿途山势渐显示出喀斯特地貌特征来,顶上依然蓝天白云,而一会儿,下午的太阳又开始启了它的光影魔术手。

终于司机叫我们下车,此地叫法利村。此时此地却有点小雨,看到路旁一个制作粗糙的路牌“世外桃源景区”,路碑对面有个不起眼的售票亭,购票进入。我期待着先坐马车再乘船,穿过时空隧道般的暗洞进入传说中的桃花源。

此时进入的游人不算多。那是一条大大小小石块拼铺的路,很不平顺。我没有发现攻略中所说的马车,终于发现了一架,却有车无马,看得出来已废弃。我们都有些失望,开始拖着行李箱在凹凸不平的路上行进。行李箱一路发出刺人心扉的“喀噔”声,我担心它会散架。于是一会拖,一会提,横着提、竖着提,各种提,因为手酸啊。沿路上看有人家中有正在焊接制作马车的,但不知为什么现在就没有了马车。

女儿一路上身体不适,也很疲惫,她说了句话差点没把我们笑翻:“我们不远千里来这里,是来看仙人板板的哇?”

终于来“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旁边一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开始“山有小口……”

我开始拍照,妻子催说快点,出来时再照,幸好这次没听她的,出来根本不走这里。

刚才经过那个村就叫出水洞村

进洞过程不用细表,新奇,带着一点小紧张,漆黑的,只有船工头上的灯在空中和水面画出扇形的亮光,时有船对面驶来,两束光便交错而过。中间有一处洞顶开出一天窗,光从上射下,如探照灯一般。我却没有拍成,传一张网上。

洞口,坝美第一眼

才下过雨,河水混浊。其实我在网上攻略中看到这里的水大多如此,不知何故?

洞口正对,庄稼田地,再就是山崖

左手边上去便是村寨

住处是网上看到记了电话,先联系了的,一般,不用讲究。放下行李,迫不待地村中逛。

这便是村中的小广场和榕树。怎么!旁边有面包车,不是说村中只能通过两个山洞与外界联系吗?我有一种发现自己喜欢的古装剧穿帮的失望与尴尬,而不是发现穿帮的兴奋。

晚上会有表演或篝火吗,期待。

在广场上南望,便得一崖

广场上的游人多了起来,有人开始点燃篝火,四周客栈人家灯火通明,此时的坝美,梦幻一般。

妻子嫌我照相太慢,与女儿独自去逛去了。等我拍了几张赶紧电话。找到她们后来到榕树下,这里肯定要照一张的。但是, 可不可以专业一点,才11秒都稳不住,看,人影花了不是?

在她俩的指引下我来到坝美小学,我说以后来这里支教。

小学门口有家客栈,老板正在杀鸡,脑子里又闪过“设酒杀鸡作食”。(打住,说好了不学别人那样引用的)。他热情的招呼,问我们吃饭没有,这让人感觉很温暖。

篝火晚会最终是没有的,广场的舞台再次寂寞。我们回店洗洗睡。

第二天一早,我起来准备看日出,但看窗外却在下着小雨。还是独自提上相机出了门。

来到小河边,这里有一风雨桥,怎么,又有汽车!

没有啥看的,到处雾蒙蒙的,我回到酒店,在楼上再拍一张

天气不佳,加之时间紧迫,我没有发现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民风淳朴。妻子说你老家文家沟要是也有山洞进出也和这里差不多。我很无语,但也必须承认有些失望。我们早饭后离开坝美,到广南乘车去普者黑。

我们订的第二天下午18:00的火车回成都。所以希望早点到普者黑,我想当天半天,第二天半天游普者黑可以了。

出店来,却不走来的路,继续逆流而行,先乘船,然后终于有马车,再坐船出山洞。这一路女儿终于才感觉有点乐趣。

选 了一匹白马拉的车。

白马一路小跑,马车也有些颠簸,但很愉快,在一路欢笑与铃声叮当中我们到了第二次乘船码头。

这一次我们选择分开乘船,本以为这样可以替娘儿俩拍点照。但这船夫太快也就拍了开始两张。

出村的洞叫“汤拿洞”,洞内有灯光,很漂亮,但船行中拍出的照片也效果不佳,下面这张还有几分梦幻感觉。

出得洞来,下船上岸。一番讨价还价后,我们租了一个微型车前往广南县城。

别了,向往已久的桃花源!

小车师傅就是出洞口汤拿村人。在交谈中终于对一直困惑我的问题有了点答案。

我说:不是说可以坐马车到桃源洞,怎么现在没有呢,要拖着行李走那么远。

说到坝美材中的现状,师傅也是一脸失望。他说出水洞村以前是可以坐马车,但由于利益分配分歧,无法调和,于是他们就不赶马车了。

我说不是说不通公路吗,怎么在里面我看到有好几辆汽车?

他说公路是06年通的。以前里面人出来,通常也不是坐船,洞内太黑,也没有清理航道,多是翻山。他们家有亲戚在里面,过年啦,三月三啦就会进去。那路真是险得很,就是我们出来是在船上看到的峭壁上。而汤拿洞中那时有好多鱼,他都曾用手直接抓到过10多斤重的。

我谈到村中房屋的建筑。他告诉我,以前村民的房子是木房子,吊脚楼,现在开发旅游都修成与其他地方一样的楼房,他说:“唉,至少该保留点”。

这话让我有些吃惊,说到我心里去了!有如此见地,我对这位师傅刮目相看了。

其实在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找,找这边壮族的特色建筑,直到进了坝美,我都没有发现。这里已变得与我们四川的任一农村建房一样,想咋建咋建:外墙有抺成灰白的,也有当路的正面贴了磁砖,而更多是露着红砖,其实这倒还好些,显得自然。但电线横拉竖拉,房顶上再搭点各色“违建”——这与周围是多不搭调。

这里的地理环境是象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桃花源记》可算是这里最早最有名的旅游攻略,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冲着这一点来的。但是现在这一切正在被破坏。我不知是不是云南有名景点太多了,这里不值得有关部门去动脑筋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种由村民自主开发的模式,能不破坏吗

我绝没有为了满足我等附庸风雅之辈寻求桃花源之“私欲”而要坝美保持落后,要他们拒绝现代文明的意思。我只是觉得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源,他们可以凭此得到更好的回报,过上更好,更能持久的好生活。而现在我感觉这一资源正在被破坏。

我想到了贵州的苖寨,虽说有不尽人意,但他必竟存在,甚至得到了较好的保存,让我们可以亲眼目睹那种千户瓦屋苖寨从铺排而下的壮观。也想到了楼下的宽窄巷子,虽说让这里更喧嚣,但这一片民居得以保留,且向世人展示它川西民居特色和背后的故事,而曾经在里面的居民也不必为房屋破败或用不上天然气和独卫生间而发愁报怨。

似乎所有人都在寻求遁世的机会和地方,西方人叫它香格里拉,我们叫他世外桃源。有人说每一个中国文人都希望一天归隐田园,都有一个桃源梦。但要实现太难。

最近在网上看到的终南山夫妻隐居的报道,我首先觉得假。有隐居还穿成那样,一袭白衣,更象拍**,那不是真隐,是真秀。我是一名教师,我想问的是:如果是真,你如何看待他们让不满10岁的女儿独自在城内上学,算不算不负责任,是不是自私?心理学说,12岁以前的儿童离开父母是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而报道中羡慕、褒扬之情溢于言表。

遁世太难,是要有勇气和物质基础的。于是我们在旅行中寻找世外桃源。正是基于这一点,一处处自称桃花源的景点粉墨登场,而我们却经常失望。

其实我不该失望, 我早该明白:世外桃源只在心中。

题文导读 2020年7月6日中午,自文山坐拼车到达蒙自市区。宿市郊洲际华府芳华客栈一晚。7月7日一早退房,下午自碧色寨离境赴建水。

送别**姐离开的那一刻,我的心无疑是凄苦的。这么好的一个**姐,一旦放手,再相见又不知是何年何日了。

一场梦即时醒了,抖擞精神,旅行又要进入下一个阶段。中午独自退房离开文山,我的下一站是隔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州府——蒙自。

文山到蒙自有高速公路相通,当前尚没有铁路,一百多公里需要开车费上两个小时。

我酒店的附近便是 汽车 站,但为了节省在隔壁的换乘,我最终还是定了继续搭网约车过去。

今天是周一,**姐还要开会,一早进行了远程辞别,自然是无法送我了。

但与此同时,上一秒还在普者黑的山东老乡——老岳,此刻已经离开那个他已经待了十多天的村镇,为了他从未去过的红河州,此刻正在空间上向我靠近。

普者黑到蒙自并没有直达车次,他所乘坐的大巴车依然要通过文山中转。所以,虽然我走得晚些,但总体上依然走在了他的前面。

本来说好在蒙自再定同一处青旅,想不到半道被他放了鸽子。他权衡之下选择了位于市区的滇越客栈,而我早就付了款,只能按原计划,到位于蒙自北城郊的某高档小区洲际华府改造的私家旅馆——芳华客栈里寻求落宿。

眼下正处于淡季,各处旅馆里都没什么人,所以即便这里是个高档小区,价格上也都压得很低。

但蒙自好歹也个“大”城市,无法像普者黑那样坦然接受低于20元的报价,需要在房费水平上再扭捏一会。所以,整体上在这里住一晚,多少需要在普者黑住两晚的支出。

芳华客栈其实就是一套家用住宅,其主人是个在蒙自买房的广东人,年岁不大,平时并不在这里常住,偶尔回到这里只是为了度假。

屋里还住了一位**姐,平日里和他一起起居吃饭,却不是他的媳妇,至于是什么关系那就不是我方便过问的了。

蒙自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旅游 城市,流动人口并不多,房子买了空着也是浪费,所以就顺道做起了收集流浪女子和出租多余房间当客栈的营生。

我来的这天,恰好旅馆老板从广东回来,顺便带回了许多高档水果。一看我上门,就招呼我尽情享用,不要客气。

我推脱不过,尝了一根香蕉也就住口了,这住宿费已经够低,再吃估计他连水果钱都挣不回来。

预期里在蒙自只待一晚即可,将就做个行程上的中转,真正值得我投注精力的,还该是红河州的下辖名县——建水。

估摸这一会老乡也该从文山赶过来了,既然时间有限,索性马上安排行程。

首先我把目光锁定在了蒙自的第一名胜,冯小刚**《芳华》的复古火车站取景地——碧色寨上。

我问旅馆老板去碧色寨如何坐车,老板直接露出了讶异的神情。

他直言不讳地说,今天下午就别去碧色寨了,现在这个时间去那里,没车根本回不来。

我将信将疑,导航一下地图,果然发现碧色寨是在远郊。

早就听说蒙自的公交体系很不发达,他说的未必不是真的,这一计划只能先往后放放。

看我不知所措,旅馆老板指着阳台极远处明晃晃的一大片水域对我说,其实你可以去那里逛逛。

他所说的“那里”,指的是大屯海,蒙自旁边的一个天然大湖。

云南边陲都喜欢称呼大一点的湖叫做“海”,比如大理的洱海等,所以大屯海本质上也是高原上一片相对浩瀚的存在。

我正有此意。看老板家里角落里搁有自行车,我就问他可不可以借他的自行车骑骑。

老板一愣,回答得明显没有刚才那么爽快。

可能他心里在想,我咋给你推荐还把自己绕进去了?就三十多块钱的房费,吃了水果又要借自行车骑,你这小伙子这是要上天啊。

可能他也怕我给他差评,所以到底许诺还是把自行车借给我了。

我摸一摸车把,攥一攥下车闸,就觉得这自行车不是俗物,车架上的牌子是我没听过的牌子,但车刹、变速器的质量骗不了人,这车大概的确不便宜,难怪他舍不得。

我没搞清状况就张口借车,竟是有点唐突了。不过话已经说出口了,就没有再收回来的必要。

老板嘱咐我要小心骑,特别是车闸有点紧,千万不要急刹车。我轻声答应着。

临出门口,又想向老板讨一副链子锁以备时常锁车用,老板直接加以拒绝。——借我车骑本身就已经足够离谱,他大概也不想他这么贵的车脱离我的视线吧。

就这样,我骑着车子,晃晃悠悠地就奔出小区,直朝西北角的大屯海方向而去。

这是我这辈子第二次在高原上骑自行车,第一次还是十六年前我大学毕业旅行骑行大理的时候。

高原上骑车向来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会特别累,感觉胸腔上被压迫了个沙袋,双脚处被绑了两个铅球,蹬也蹬不动,气也喘不匀。

我没有算过蒙自的海拔是多少,但根据我的受累程度,大体可以判断它应该是在与大理差不多的水平上。

地图上看,大屯海离当下的洲际华府很近,实际过去要走很远。

沿途的路边驻扎了很多军营,许多兵哥哥正在集中操练,看来这是个部队驻地。

举着gopro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冒犯军仪的罪名我可担不起,怯懦让我不敢久留。

好容易熬过了一个上坡,快速下坡的时候又发现路中间远远出现了减速带。我下意识地选择了刹车,不想车子的性能实在太好,前轮竟瞬间停顿,惯性把我从车上撅了出去。

浮在空中,等待落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完了。前脚吃火锅烫的疤还没有下去,这一刹车急停该又要令我平添新伤了。

由于穿着短袖,胳膊没有保护,左胳膊肘狠狠与路边擦了一下,顿时 洇 出了血印。

不过我更关心的还是老板的车子怎么样,这么贵的车如果划掉了油漆,那我可赔不起。

算上在昆明的吃米线烫伤、飞无人机无辜炸机,这一下跌倒,算是我此次云南之行的第三次"血光之灾"了。

过多的晦气给了我淡然看待每一件挫折的勇气。虽然自己跌了个狗吃屎,但是毕竟借来的自行车完好无损,这又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

想要折腾,就得付出折腾该有的代价。眼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无法为胳膊上药,任它结痂自愈,难免又会留下丑陋的疤痕。为了避免沾水造成感染,看来今晚的澡也不用洗了。

我装作没事人一样,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跃上车继续骑行。

晴天朗日下,我痛并快乐地疾驰着,又穿过了一片苞米地和石榴园包裹的广阔世界,偌大的大屯海,最终呈现在我的面前。

原本以为它会是个低配版的洱海,好歹会有些可看之处,不想它就是一个大点的水库,除了水就是水,没有半点装扮可言。

我隐隐有些失望。

在大屯海的东北角处,另有一个尼苏小镇,是一个彝族尼苏人聚居的村落。

大门口的大牌坊修得富丽堂皇,想来一度也是作为重点 旅游 重镇培养的。疫情之下,小镇彻底空了城,别说没有游客,就连个居民也很少看见。

我在里面骑了半圈,觉得处处乏善可陈,只能趁早踏上回程。

回程选择了附近的国道,迎面就一个缓慢的大上坡,腿脚需要连续做功,不能松劲,让我喘气都喘得眼冒金星。

一路上看到很多电动车轻松地超我而过,而我却怎么也无法提起速,只能气馁地下车推着前进。——这高原反应果然不是一句空话。

傍晚时候,迟迟回到旅馆,心虚地向老板还了车。想要去蒙自市区逛逛,公交站点处却怎么也等不到去往市区的公交车。

都说红河州的公交不给力,十辆里也只有两三辆在跑,这下算是彻底见识到了。无奈,只能向落宿滇越客栈的老乡告假,只在附近吃了顿便饭了事。

今天的体能和热情均已透支,此刻只能先回旅馆去躺着,吮吸吮吸伤口,一切静等明天再说了。

相关视频:

22| 离开文山,拼车前往红河州蒙自,借骑青旅单车兜游大屯海

相关视频:

23| 骑行蒙自大屯海,遭遇一座诡异的尼苏小镇,空空荡荡没有人气

今天定了傍晚从蒙自站去往建水站的火车票行程。

因为算好了我所住的地方交通不畅,不想来回折腾,只能一早找老板退房,先去市区的滇越客栈找老乡,和他的行李一并寄存。

又因为必须要去的碧色寨距离市区的确略远,唯有火车站与它有直达的公交。所以又把碧色寨的行程安排给了最后的时间段。

那么上午的大半天时间,正好可以集中在蒙自市区逛逛。

一早去往市区的站点候车,不出所料地又没有等到公交车,只好选择打车前往。

接我的出租车司机听说了我苦等蒙自公交的事,也来伤口上撒盐,说为此蒙自人早就习以为常,只不过你们这些外地人不知道罢了。

我听了也没好气,直怼道,车不多干脆就不要设公交站罢了,设了站,又没车,白白耽误旅客的时间。司机也很无语。

我到达滇越客栈的时候,老乡犹自慵懒未起。他屋里的其他人都早早出去逛世界去了,只有他还留在宿舍里,刷着手机,说是等我。

闲聊起蒙自市里的可逛之处,他昨天与其他舍友均有过探讨,可逛的地方着实不多。

最终由他做主,定下了两处:一个是玫瑰餐厅,因为蒙自是云南过桥米线的故乡,这家店自诩是蒙自过桥米线界的翘楚,好奇所至,不得不尝;一个是红河州博物馆,跟附近的红河广场连作一处,听说里间展品丰富,特色点十足,亦可以穿插着看看。

我带来的行李,连同他的行李,一并寄存在了客栈的前台上。

先去玫瑰餐厅尝米线的过程,让我 微 感失望。

三十元一份的菊花过桥米线,是这里的中配,我们一人要了一份,感觉热汤明显烫不熟配料,甚至不如在昆明吃的铁锅米线好吃。

米线要了一碗便没再加,看来这过桥米线也不一定非是原产地的才叫香。

后去的红河州博物馆,规模不大,虽然打着公立的名号,实际却没有多少值钱的文物陈设。

因为疫情的缘故,管控得特别严,对游人限时限量参观。光民族特色说明性的东西就占去了一大半。

我们大概看了两眼,觉得文不对路,也便不再与它啰嗦。

草草回来取了行李,简单补了会电,也就到了中午。最终决定要把对红河更多的希望,留给我们心心念念的碧色寨。

可惜市区到碧色寨并没有直达的公交。经查询,最实惠的路线,还是数到附近的蒙自北客站转寻到草坝镇的中巴车。

看景点都得搭“顺风车”。看来,这蒙自人于公共交通方面的投资是真的吝啬,即便是自家排名第一的景点,也概莫能外。

这两天意外都碰上了好天气,我都快忘了七月份是云南的雨季这回事了。

果然,事出反常必有妖。就在我们再度拼车到达蒙自北客站的时候,天上又开始翻脸下雨了。

等到了碧色寨附近的时候,正赶上雨越下越大,司机又不能单独送我们,直接开门把我们丢在半路上。

大雨像乱箭一样暴击在我们身上,无处可避的现场,直接让我们快淋成了一对落汤鸡。

我们的行李里有伞,可眼下手忙脚乱的,来不及打开,只能将就找了处屋檐下躲着。

老乡只一个背包也还罢了,瞬间雨伞就能上手;可我远行而来,大箱小包的,雨伞早就不知丢在了何处,这才弄得尤其狼狈啊。

碧色寨,应该是中国最早的铁路——滇越铁路上的一个主要车站,一头紧连着中国的“锡都”个旧,当年曾经承担着重要的矿产外输的任务。

现在已经基本不通车了。因为地处偏远,无人修缮,所以反倒留下了不少原始岁月的痕迹。

2017年上映的冯小刚**《芳华》,讲的就是文革期间军队文工团里的故事。因为剧情场景的需要,选中了这里置景,这才初步有了后来的投资和简单修葺。

瓦蓝色的天空,明**的车站,嫩绿色的座椅,浓烈的颜色对比一下子就戳中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和模特们的G点,进而让这里开始名声大噪。

所以说,与其认为它是个景点,不如认为它就是个特殊的车站。

中国类似的破旧火车站还有很多,只是命运突然给了它机会,才让它变得与众不同,仅此而已。

搞明白它的 历史 由来,再来看附近云集的那许多穿着复古军装来拍照的大叔大婶,就见怪不怪了。

复古军装,配上碧色寨的怀旧背景,正是**里着力凸显的经典桥段;属于他们成长年代的质朴感,也是他们每个人心头的白月光和朱砂痣。

只是可怜了我们这些年轻的纯粹的看客,无法与他们产生共情,只在附近的铁道上来回游走着,迷惘,无助,却始终找不到切入它情怀的道口。

等了一会,雨好歹小了些,我们开始撑着伞出去。这才发现,一路上除了铁路、站房,就是几个另类的雕塑。单一无趣的画面,渐渐湮没了我们旺盛的期待。

**《芳华》对碧色寨显然有知遇之恩,所以这里也成了卖力宣传**情怀的主战场。很多**相关的海报和拍摄花絮,大剌剌地供奉在附近显眼的地方,博得每个初来此处的游客频频回顾。

疑似**里黄轩单手 抱苗 苗那个场景背靠的站房,所挂的钟表指针已经脱落,如今只能看一个外壳。——这仿佛就是碧色寨整座车站的写照,有太多停留在摄影作品里的光鲜和艳丽,却经不起现实中亲身所历的轻轻一击。

这正是:

通天皂海曳青云,漫卷红河照紫襟。

古寨何曾求碧色,芳华漉血浸黄昏 。”

相关视频:

24| 吃过桥米线,看博物馆藏,云南红河州蒙自市的半日赏玩

相关视频:

25| 雨中游云南蒙自碧色寨车站,这里因**《芳华》而名声大噪

也许在某一天,你将会遇上一个人。你爱他总是多了那么一点,那么你终将会失去他。然后,你会遇上另一个人,他会爱你多一点,那么你迟早会离开他!最后,直到一天,你遇到了一个彼此相爱的人。那时,你终于明白,所有的过完寻觅,都是为了眼前的他!

壮族“三月三”

■ 节日时段

国庆节前后的三天

■ 节日来源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 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

■ 庆祝方式

“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采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德昂族“泼水节”

■ 节日时段

公历4 月中旬左右

■ 节日来源

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

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 庆祝方式

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 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将水桶高高举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辨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

藏族香浪节

■ 节日时段

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前后。

■ 节日来源

藏语“香浪”是采薪的意思。每逢六月,草原上气候宜人,奶甜肉香,寺院的僧人便借口采薪,到野外与家人团聚。后来沿袭成俗,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 庆祝方式

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前后,夏河一带的藏族人民总要带上帐篷和丰盛的食品,到风景秀丽的草滩山野游乐几天,欢渡传统的香浪节。节日的前一天日出之前,人们来到有拉再(祭祀石塔)的山头上,煨桑祭神,祈求神灵的保佑。赛马、赛牦牛、摔跤、拔河,是人们欢迎的项目,男女老少都踊跃参加。入夜,能歌善舞的藏胞,在熊熊燃烧的篝火边,唱起悠扬动听的歌曲,翩翩起舞,尽情欢乐,直到深夜。

苗族花山节

■ 节日时段

正月

■ 节日来源

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来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彩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打“芦笙架”(用芦笙对调),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又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爱情、定样结友的美好时机。青年男女,一旦相爱,男的要以花裹脚,用花围腰带赠送姑娘,而女的也以自己千针万线亲手绣制的花帕、包头回赠。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对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跳狮子舞也是节日的重要活动之一,如果哪一架狮子跳的好,爬得高,也有酒和猪头奖赏;节日期间还进行斗牛,届时,斗牛爱好者从各地牵来高大雄壮的大黄牛,一头头精神抖擞,开上去难估胜负。优胜牛由主人牵到花杆前,绕杆一周,然后披红挂彩。

很多人会注意到《芳华》片中出现了一座法兰西风情的**小火车站,这可不是临时搭建出来的布景,而是真实存在于云南南部靠近越南的历史小城:“蒙自”,站名为“碧色寨”。蒙自在当年祖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也是战略要地,至今蒙自烈士陵园里面安葬着468名烈士,这也是《芳华》在这里取景的重要原因。

靠近边境的蒙自自古以来都是云南的历史名城,清末民初时这里成立了云南省第一个海关,由此开创了云南近代工商业文明。 蒙自参照法国先后建设了当时先进的:邮局,火车站,电报局等公用设施,法租界遗址与这些历史遗迹一起给蒙自熏陶上了浓浓的法式风情。

100多年前,法国殖民越南,对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起了掠夺之心,于是征用10万云南民工,用血肉筑造出“滇越铁路”方便运输,凝聚了众多中国劳工的血泪,也见证了一段段沧桑的历史,碧色寨车站也由此而来。

碧色寨位于云南蒙自市的草坝镇,有着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火车站的称号。它是滇越铁路上百年老站,当年由法国人设计那时的碧色寨空前的繁荣,国内外商人蜂拥而至,被当时的昆明人、越南人称为“小巴黎”。

(图为清朝时期的碧色寨车站)

至今车站仍保留着法国式铁路用房和很多当年的法国洋行遗址

但是随着滇越铁路的日渐衰落,曾经东南亚最繁忙的车站也安静下来,只剩100年前法国人带来机械挂钟还在孜孜不倦的转动着,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挂在车站墙上饱经风霜的时钟,英文Paris(巴黎)字样依然清晰可见

而荒废破落的碧色寨像是给世人开了一个法式浪漫玩笑,掩映在石榴园后的昔日繁盛不再,恍惚给人一种时空错乱的失落感。

看着历经沧桑的屋舍,不免让人缅怀

而历史遗留下的不仅只有它斑驳的印迹,同时还镌刻着**的老房子底下一代又一代的古老文明

当年的大通公司,也只能静立在这片土地上

你也不要以为碧色寨就是历史的残骸,已经失去了最美丽的部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那些红瓦黄墙依旧在招摇过市,到处渲染着法式浪漫的气息,一直在不卑不亢的诉说整个滇南的故事。法国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加上古老文明的中国习俗,一楼一底处处洋溢着超凡脱俗的文化气息,仍旧充满时间魅力。

《芳华》男主角黄轩是这么描述蒙自的:“我来的第二天下午就去了南湖,租了一个船划了两个小时,我特别喜欢这里。一到就感觉特别放松,不会有城市的压迫感,也没有那么喧闹,这里特别适合生活。我每天没事儿就一个人出去散步,我喜欢一个地方,就会到处走,蒙自这地方,我已经走遍了。”

你可以在黄白相间的法式建筑里感受昔日繁华和酸楚,

在南湖公园泛舟游湖,吃碗最正宗的过桥米线,

在滇越铁路的米轨与寸轨间彻底释放铁路情怀,

在百年前的“东方小巴黎”碧色寨回想激情燃烧的芳华岁月,

在西南联大旧址里追忆风流大家们的似水年华。

花样繁多的米线刷新你对米线认知的新高度,3万亩的果园里藏着中国最好吃的甜石榴、琵琶,还有根本停不下来的烧豆腐、红糖年糕,冯小刚和黄轩一来就爱上了。

如果你是铁路迷、米线控,或者就是单纯为了吃,那么也一定不能错过这个低调的滇南小城。

云南蒙自初印象

既有江南柔情,又有法式风韵

蒙自

在云南,有一种美叫“坝子”,蒙自坝是滇南最大的坝子。越过山丘,来到一块开阔平坦的土地,路过大小湖泊和成片果园,空气变得温暖湿润,街边路牌上出现萌萌的象形文字,穿着各色民族服装的人们悠然信步,恭喜你,蒙自到了。

乍看蒙自,一点都不像固有印象中的云南小城,这里有江南风情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有西方风情的法式建筑、咖啡馆,街道整洁,秩序井然,但三步一小家,五步一大家的米线店和烧豆腐店,在时刻提醒你,这里是蒙自。

24h城市漫步

带出一座时光中的滇南小城

蒙自这个名字,相比昆大丽很多人可能还是不清楚。但这里藏着的小众绝美目的地,不仅能让人穿越到芳华岁月,背后隐藏的传奇故事可能比**还好看。而我们将用24h,带你来一场深度漫游。

8:00-9:00

|| 吃一碗“碗比盆大”的过桥米线

蒙自

早起混进当地人里,挤进一家人多的店,吃一大海碗最地道的菊花过桥米线才是蒙自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蒙自过桥米线是“分级制”的,8元到25元不等。先下肉,再下碎青菜,来几根薄荷,最后将米线“过桥”。一切就绪,连汤,带肉,连带米线,一起“吸”进嘴里,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喝上一口汤。鲜美、醇厚的滋味徘徊在嘴里,感觉不要太美。

蒙自

同德广场是蒙自“早点一条街”,全部都是做过桥米线的早点铺子,每家专攻一项,在这里可以看到专做“鸭过桥”、“羊过桥”、“猪过桥”、“鸡过桥”的店。在与“早点一条街”相隔几条街的兴盛路上有家开了四十多年的老店,“吴际羊肉米线”,汤底醇美,老餮们常去。另外还有火烧房子菊花过桥米线口碑也很不错。

其他推荐:红河大道上的团山牛肉米线,口碑很好

9:00-10:00

|| 看一次博物馆里的“最炫民族风”

蒙自

快速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地方就是博物馆。蒙自是红河州府所在地,红河州的全称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这里有哈尼族、彝族、壮族、苗族、瑶族、傣族、回族、布依族、拉祜族、汉族、布朗族10个世居民族。除了惯常的文明风物和历史沿革,红河博物馆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各个民族的服装和住房展,真真是一出“最炫民族风”。

地址:天马路65号红河州行政中心红河广场西侧(免费开放)

10:00-12:00

|| 做一名接地气的南湖泛舟人

蒙自

南湖之于蒙自,就像翠湖之于昆明,西湖之于杭州。不过,南湖可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小公园“,这里是真正的过桥米线的发源地,也是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和学子们的常聚地,单单这两点,就已经秒杀了一众城市公园。更何况在南湖泛舟,确是一大乐事,高原的蓝天白云落在碧绿的水里,岸边花红柳绿,一阵清风吹来,就醉了!

地址:南湖南路8:00-23:00(免费开放)

12:00-13:00

|| 吃一顿地道丰盛的哈尼族“长街宴”

蒙自

元阳梯田让哈尼族水稻名声在外,红河州的五色花米是很多吃货的大爱,每年的农历十月节,哈尼族村落和县城都会大摆“长街宴”庆祝丰收,几百米的宴席,谷花鱼、哈尼蘸水鸡、竹筒鸡、煮螺蛳、凉拌橄榄树皮、芭蕉叶包烧肉、三色蛋、糯米粑粑等哈尼美食轮番轰炸,舌尖上的哈尼族,一餐全吃到。

蒙自

当然,如果赶不上一趟长街宴,在城中找个地道的哈尼族餐厅也是不错的选择,地道丰盛的哈尼族大餐,依然可以大饱口福。

蒙自

哈尼人家离南湖不远,逛完南湖之后可以顺道过来吃饭,深藏在小巷厂房里,走进去之后别有洞天,民族特色浓郁。菜色偏酸辣咸,口感比观感好,牛肉干巴、泥鳅干巴、花生野菜汤、菜籽粑粑、血肠,这些地方美食其他地方可吃不到哦。

地址:文澜镇南湖南路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

13:00-15:00

|| 来一杯“西南联大”同款下午茶

蒙自

蒙自是座小城,但并不落后。这里是云南最早的通商口岸,19世纪末,法国、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和希腊的洋行相继在这里落地。现今云南小粒咖啡声名鹊起,而云南的第一家咖啡馆,就开在蒙自。

蒙自

沿环湖路漫步,一座座法式风情建筑出现,蒙自海关旧址、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都是西南联大蒙自校区的旧址,慢慢走,细细看,然后在法国花园喝一杯联大同款下午茶,这个下午与峥嵘岁月有关。

蒙自

法国花园酒吧位于蒙自海关旧址,建在国家级文保里的酒吧也是屈指可数了,酒吧保留了原先的欧式风格,长长的及地幔帘,乳白色的百叶窗,镂花的铁栏,泛着欧式气息的壁灯,酒柜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红酒,充满了异国情调。

地址:海关路

15:00-18:00

|| 做一场“东方小巴黎”的迷你火车梦

蒙自最大的吸引力,最不能错过的就是这个迷你“东方小巴黎”——碧色寨。无论是为了历史、建筑还是铁路、异域风情,这个藏在云南山村里的法式风情地都值得专程来一趟。这里也是《芳华》主要的取景地之一。

这里是米轨滇越铁路和寸轨个碧石铁路的交汇点,在当时贸易公司、车库、海关、警察局、酒店,篮球场、网球场、咖啡馆一应俱全。一百多年前,碧色寨已经成为欧洲巴黎咖啡馆内热议话题,如今只有那口掉了指针的时钟向世人证明自己来自遥远的巴黎。

地址:蒙自县的草坝镇

18:00-20:00

|| 过一个“烧豆腐”主演的烧烤奇幻夜

▲图:微博@ 沐春膳

蒙自

入夜,回到城里,就可以开始一场尽情的烧烤之夜了。一部《舌尖》让建水烧豆腐冲出云南,直抵吃货的心间,而在蒙自,大街小巷的烧豆腐和各色烧烤并不比建水逊色,蒙自的夜晚是属于烧烤的,各色食材和花式蘸水,一个奇幻的烧烤夜就诞生了。

推荐:在街边看到人多的地方就对了

2小时直下河口,过境去越南

体验穿越时空的法式浪漫

蒙自

在蒙自逛够了可以坐火车去河口,15小时即达,自驾约2小时。这里是滇越铁路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隔红河与越南老街市相望,湄公河和红河在此交汇,大多数人来到这里都会选择越南一日游或二日游。

|| 逛吃河口

当地食物以酸辣的越南菜为主,热带水果、全虫宴夜市、越南米粉、越南小卷粉、越南粽粑放开吃,想吃特色菜建议可以夜市。口岸旁边的边贸街里都是越南人过来做生意,从小吃、零食到木雕、拖鞋应有尽有,价格有时比越南还便宜。

蒙自

河口与越南一河之隔,口味兼具云南和越南特色,既能吃到花米饭、河口粽粑和昆虫宴等云南美食,越南小卷粉、小法棍和越南咖啡也是随处可见,更令人开心的是那些热带水果们,菠萝蜜、释迦、火龙果、百香果,价格便宜,吃到嗨。

◆ 越南一日游或二日游信息:

去越南的旅行社在边贸街附近有很多家,提供沙巴一日游、两日游,或老街+沙巴,沙巴+防城港,沙巴+舰港,沙巴+芽庄等等旅行方式。

目前一日游报价为480元,通常选择老街沙巴两日游的较多,报价580元左右每人,证件+中文导游+包食宿。带护照和身份证都可办理(护照出证速度更快些)提前一天去,由旅行社办理通行证即可。

|| 越南老街中转站

越南从云南红河州的口岸河口,走过海关的中越大桥,就到了越南老街。据说很多越南人早上从越南老街来中国河口工作谋生,晚上再回国,他们的一个标志性特点,就是女人戴斗笠,男人戴绿色的盔帽。

老街是越南西北部边境城市,老街省首府。比起中国宽阔的大街和高楼,越南的房屋非常有南洋风情。家家户户都是细细长长的小洋楼,刷成五彩缤纷的颜色,典型的东南亚风格,城市比较像80年代的中国,充满了社会主义式的审美。

◆ 越南境内旅游路线推荐

路线一:河口—老街—沙巴(两天一晚)

越南

沙巴距离老街38公里,乘车约1个小时。因其四季如春的气候,19世纪以来沙巴就是法国殖民者的度假胜地。欧洲殖民色彩与少数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独一无二的越式风情。沙巴很小,一日游无法看到夜景,两日游刚好。

路线二:河口—老街—河内—下龙湾—岘港—芽庄—西贡(一周以上)

越南

如果准备由河口过境越南长线旅游,推荐走这条线。自北向南,一路经过越南各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从山川到城市,经古城过湖海,一路向南,越南越美,最后到达首都胡志明,把最美越南统统收入囊中。

实用攻略

交通:

蒙自暂时没有机场,只能选择铁路或公路,选择铁路舒适度更高。火车目前只有普快,4小时从昆明到蒙自, 15小时从蒙自到河口。

住宿:

火车站到蒙自城区还是有一些距离的,但这里的住宿非常便宜,可以考虑在城区找民宿或客栈入住。

万卷书万里路万部片,知行合一,旅行更有味。

知行摄旅行资讯为您提供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特产美食,摄影摄像,户外拓展,游学团建,特色路线,特价尾单等旅行资讯的分享交流。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居住在云南的总人口有100万余人,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地区,壮族有语言,通用汉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解放后称“僮”。1965年改族名为“壮族”。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1957年《壮文方案》被国务院批准,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

  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云南壮族由侬人、沙人、土僚等支系组成,主要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师宗、蒙自、开远、河口、元阳等县,人口104万,占中国壮族人口的65%。。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壮族地区物产丰富,纺织业和工艺美术颇为发达,妇女擅长织壮布壮锦,花样清新,“点蜡缦”风格别致。

礼仪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服饰

  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花纹的头巾。蓝黑颜色是壮族妇女的共同爱好,喜穿长裙短衣,头包青色绣花帕,腰系精致围腰。上衣分对襟和偏襟两种。右衽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色花边;下着黑色宽肥的裤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绣,下有彩色布贴,色彩绚灿耀眼。扎布贴、刺绣的围腰,戴绣有花纹图案的黑色头巾。节日或赶墟歌场穿绣花鞋,披戴绣花垫肩。

  壮族女子厚爱银饰,喜作椎髻或鬏髻发式、上衣密纽窄腰小袖,盛装穿细褶筒裙,多彩多姿。胸兜、鞋、帽上喜绣鸟兽、人物、花卉花纹,色彩艳丽。机关报娘礼服挂满银链、银扣、银项圈、银头饰,银光闪闪,富丽堂皇,光彩照人。

婚俗 

  壮族的村寨一般由若干姓氏成员所组成,没有氏族组织,具有明显的村社特征。壮族婚姻的基本形态是一夫一妻制。各支系都普遍实行氏族外婚,但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土人”家族在四代以外即认为没有宗亲关系,可以通婚。舅表姨表可婚,姑表不婚“依人”氏族外婚多行单线姑舅表婚,姑母之子与舅父之女可婚,但严禁舅父之子与姑母之女通婚。历史上,壮族曾普遍实行早婚,根据有关地方志书记载:“依人,多早婚”,婚姻形式基本实行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双轨制。男女青年婚前有社交自由,但双方即便情投意合,也需征得父母同意后才能结婚。自由婚姻的主要方式是男女青年通过唱山歌择偶。此种方式当地谓之“唱流”或“赶风流”。长期以来,在壮族婚姻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制度,直至解放前后,广南一带壮区仍然十分盛行。在壮族社会中,男女通常在十二三岁起就须学会唱几首山歌,到十七八岁时,必须能学会即情歌。唱山歌地点有着严格规定,无论在僻静的山村,或于街日闹市,都必须是大家所公认或任何人都能看见的地方。时间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而定。各地每年举行次数不一。“沙人”每年多在正月第一个大街日和二、三月举行。“依人”于每年栽秧前收割后举行。届期,未婚男女和已婚但未“坐家”女子各携带米花糖、花糯米饭以及小手巾、小镜子等物品,在固定场地对唱山歌。倘若某一小伙子爱上某一姑娘,集体对唱阶段便可竭力向她投送秋波,若姑娘也有爱慕之意,双方即以山歌一问一答自成一对。对唱完毕,可坐下互相宴请,互赠随身携带的小件物品以示信物,以后逢街日或节日并可邀约订期相会。通过唱山歌结交的情友,日后即便情投意合,男方也要聘请媒人作形式上的求婚。

  媒人说婚通常要进行若干次,第一二次去女家,若女方父母亦有意,则以便饭招待。如此往返三五次,即可议定亲事,并以“合八字”订婚。订婚礼银很重,一般须送与女子全套银制饰物。 父母包办婚姻,在壮族中亦占有一定地位,男女通常在十三四岁、有的早在七八岁就被双方父母“合八字”定了终身。 壮族社会普遍保留着结婚后、生育前“不落夫家”的婚姻 习俗。女子婚后第三日即回娘家长佐,待怀孕后才正式到夫家生活,此时即称“坐家”或“落夫家”。其实,此乃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一种风俗遗留。已婚女子在“不坐家”期间,社会观念仍认为是姑娘,有权与青年男子对唱山歌和进行其他自由社交。但若与其他男子发生性关系以至怀孕,如被发现,须由“寨老”调处,对通奸男子进行处罚,处罚方法通常是以五尺红布挂于门上,表示为原夫“接红” ;同时赔偿原夫部分礼银,以示歉意。此种情况,多不离婚,甚而原夫父母竞为其子解嘲,劝子无须介意。如通奸男子将女子拐去,原夫有权邀亲友追究,拐骗者必须向原夫退赔全部札金。已婚女子“不落夫家”时间一般以是否怀孕生子为限,若三五年仍不孕,而且弟妹已长大结婚,这时即便不孕也得“落夫家”,反之则行改嫁。壮族有招赘习俗,招赘女家通常要派媒人到男家说媒,从妻居男子改与女家姓。夫死妻子可以改嫁,也可以转房。但转房仅限于兄死弟无妻而嫂转为弟妻。

食俗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

  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对三七的食疗颇有研究,利用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典型食品: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柴把,白切狗肉,壮家酥鸡,清炖破脸狗,龙泵三夹。

节庆 

  壮族人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二十七宰年猪,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糍粑。除夕这天,男女老少全家欢聚一起,煮出初一全天吃的米饭,叫“压年饭”,这是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的意思。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大公鸡,家家必有。大年初一,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梳洗打扮,迎接新春的开始。居住在山区的壮族人民,还有个汲新水的习俗:春节那天,妇女们穿着新衣新鞋,鱼贯地来到河边水渠,挑新水回家。她们边走边拖着象征牛、马、猪、羊、狗、猫的石头,口里还模仿着六畜的叫声,这是祝福来年“六畜兴旺”的意思。汲回来的新水,加红糖、竹叶、葱花、生姜煮沸后,全家和客人都要喝。据说,喝了这象征吉祥的新水,来年人们会更加聪明伶俐。“汲新水”习俗表达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糍粑、粽子、米花糖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

  春节期间,壮族人民还开展赛歌、跳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舂堂舞是壮族人民在春节期间用来庆贺新年,预祝丰收的舞蹈。他们认为跳了舂堂舞,来年粮食堆满仓,故有“正月舂堂闹轰轰,今年到处乐添丰”的俗谚。跳舂堂舞时,要一面唱一面舞,若干名妇女每人背着一条舂米之杵,撞打在长形木桩上,还用竹筒配打成节奏,初名“谷榔”,壮语“谷”是“做”之意,“榔”为舂米槽。后来感到木杵太笨重,不便舞动,改用扁担来打,乃易名“打虏烈”,“虏烈”为打扁担之声。舞者各执扁担,围绕木槽,上下左右,边唱边打。舂堂舞舞步雄健、活泼、场面热烈,欢快,体现了壮族人民勤劳勇敢,乐观豪迈的性格。

  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派人携带五色糯米饭、彩蛋等到先祖坟头去祭祀、清扫墓地,并由长者宣讲祖传家史、族规,共进野餐。还有的对唱山歌,热闹非凡。1940年后,这一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赛歌会,气氛更加隆重、热烈。

  其他节日食俗也都各有讲究,各具特色,比如中元吃鸭、端午吃粽、重阳吃粑等等。

  壮族节日其中一些和宗教活动关系密切,比如居住在云南的部分壮族,家历正月祭献“老人厅”,二月初二杀猪祭龙山,三月初三祭雷神,五月祭龙,六月祭献杨六郎,七月十四的祭祖是比较隆重的,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供奉祖先。 

  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彩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采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牛魂节  农历四月初八。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过去有些寨子里还建有牛魔王庙,过节这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当地流行一个传说:当初陆地只有岩石、黄 沙,牛王奉命下凡播种百草,原定跨3步撒一把草万,牛王记错了,变成跨一步撒3把,使得大地百草丛生,连庄稼都长满野草。天帝大怒,罚牛王下人间吃掉百草。但天帝并没有忘记它,每当它生日,便派牛魔王下凡看望、佑护牛王和它的子孙,为它们灭病去灾,由此便建起了牛魔王庙。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

建筑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点。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主妇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宗教

  古代壮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其先民由自然崇拜发展到祖先崇拜和多神信仰。壮族普遍崇拜祖先,每户正堂屋的神壁上都供奉“天地国亲师之位”和祖先神位。

  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建立了寺庙。1858年以后,天主教传入,1862年基督教教传入,但都未传开。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不少地区有巫公、巫婆进行占卦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065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