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廷烨外出不忘上交地契,《知否》中还有哪些高甜剧情?

顾廷烨外出不忘上交地契,《知否》中还有哪些高甜剧情?,第1张

《知否知否》里面顾廷烨和明兰真的有很多高甜的剧情,当我们看到这个油腻的大叔说着情话,心里面还是痒痒的。

一推出就超级火热,我们可以看得出观众对《知否知否》是十分期待的,确实故事真的一波三折;而其中最让我们深刻的,莫过于顾廷烨和明兰的爱情了,来之不易却深深放在心中,高甜剧情不断。

一、不择手段获得的爱情,就用真心付出,顾廷烨婚后义无反顾地上交自己所有的东西

看过电视剧都知道,其实明兰最初是不喜欢顾廷烨,她的心里面有一个无法接近的齐衡。

顾廷烨很早就喜欢上这个小姑娘,只是他一直都觉得她很小,知道那一天明兰让他“好好活着”;对于失去了家庭以及孩子的顾廷烨来说,明兰的出现仿佛如天使,以至于他决定要娶到她。顾廷烨跟明兰结婚,其实全部都是不择手段走过来的,可他是真心爱着明兰,以至于婚后直接上缴所有的财产,在那个年代,真心付出的男人真的很少。

二、担心明兰的饿,不顾一切在新婚夜外出找食的,在那个社会简直是疯狂

电视剧里面确实很多高甜的瞬间,而小编最深刻的就是新婚夜的“外出买宵夜”。

或许现在人会觉得外出买宵夜没啥特别,自己晚上还会去买外卖,但在那个年代是不同的;在封建的年代里面,新婚夜是不可能随便外出的,而顾廷烨担心明兰肚饿而外出买宵夜,甚至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对明兰的好,这是完全的“官宣自己老婆最大”,对于明兰来说或许形象不好,却能得到更大的面子,真的超级高甜。

那么,你们觉得《知否知否》中,还有哪些让人心动的高甜剧情?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42集中,顾廷烨和盛明兰在新婚夜甜蜜圆房。

新婚夜当晚,榕姐儿被小秦氏身边的崔妈妈挑拨去找盛明兰的麻烦,不想榕姐儿和盛明兰早就认识,而且榕姐儿非常喜欢盛明兰,在盛明兰身边吃了很多点心之后就睡着了。

顾廷烨让盛明兰把榕姐儿送回自己的房间,并外出给盛明兰找好吃的,回来后,顾廷烨将盛明兰抱上了床,接着拿出一大箱子外祖父留下的产业,全部教给盛明兰。

顾廷烨坦白,在顾家,除了常嬷嬷、石头与盛明兰,顾廷烨并无其他可托付之人。顾廷烨发誓此生不负盛明兰,盛明兰被顾廷烨在新婚之夜所做的一切感动不已,但是自己却不知道要如何起誓,于是顾廷烨拉上红帐,两人开始洞房花烛,结下百年之好。

两人的感情发展有小公爷功劳

顾廷烨与明兰之间的甜蜜互动令人羡慕,直到此刻才发现这都是明兰装的,第一次觉得明兰不爱顾廷烨,过于谦让不像夫妻,为二叔的冷笑感到心疼。

当初齐衡抛弃明兰,而贺弘文又因为曹家表妹的事情与明兰之间的婚事告吹,两段感情受到打击,明兰对所谓的爱情已经失去了信心。

这个时候意外闯进了顾廷烨,顾二叔设计将明兰娶到手,她为之动容,更为顾廷烨做出的誓言感到十分动心,她认为嫁给顾廷烨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是顾廷烨向盛明兰告白的那一段台词,最令人感动不已。比起其他人的告白,更喜欢顾廷烨这种霸气又直白的告白,简直不知道让多少少女直呼要嫁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句告白求婚的台词是,顾廷烨对盛明兰说“我在男人堆里是老几,你在女人堆里便是老几”,非常的令人感动,羡慕他们的爱情。这句台词的意思是,他愿意和她做夫妻,携手共进一生,不会抛弃他们的爱情。

这是顾廷烨对盛明兰最大的承诺,毕竟把自己完全和另外一个女人一生绑在一起,在那个时代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毕竟中国古代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男子不需要在意妻子的想法,一人决断,而顾廷烨这么尊敬他的妻子,可以看出他真的是爱惨了这个女人。说不定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是疯了,才会把荣华富贵和盛明兰分享。

这令人感动的一个名场面,当然是女主盛明兰被感动的不行,非常爽快的答应了顾廷烨的求婚。因为她一直都在寻找一个真心换真心的男人,希望能够携手一生。不愿意将就,找不到这个人就孤苦一生,这也是多少古代女子做不到的。

所以说这一对不愧是佳偶天成,天生一对。他们的价值观非常符合,这才有了他们美好的爱情,才有了这令人感动的一段告白。整个电视剧里面,就被顾廷烨这段掏心的台词感动的不行,身为一个女孩子,谁不想要这种把你当成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捧着的男人?

墨兰嫁给梁晗之后,上不得婆婆欢喜,下不得丈夫疼爱,还得整日和小妾斗法,处理梁晗惹上的莺莺燕燕。但是最后,吴大娘子却对墨兰有了改观,墨兰也是得到了吴大娘子的疼爱与帮助。

墨兰初进梁家,吴大娘子并不待见她。吴大娘子本不喜欢女儿家打扮得花枝招展,可是初见墨兰时,墨兰便打扮得一副花枝招展,矫揉造作的样子。可见,墨兰给吴大娘子的初次印象十分不好。

后面在马球会上,墨兰不好好待着看球,却到处与男人作诗,这使得吴大娘子更加厌恶墨兰。伯爵府的吴大娘子最开始出场,是带着梁晗去盛家做客。王大娘子本来想要带着盛家女儿们去见吴大娘子的。

毕竟,在官宦女眷中,吴大娘子是以热衷做媒而闻名的。虽然是借着去盛家做客的名义,实际上去探探盛家姑娘们的情况。结果盛家三个姑娘从门帘摔出,盛明兰和盛如兰双双倒地,只有盛墨兰好好站着。凭借着自己多年的阅历,吴大娘子一眼就识破墨兰在撒谎。

毫无疑问,吴大娘子真正相中明兰应该是在自己举办的马球赛上。这马球赛既然是吴大娘子举办的,那么吴大娘子自然也是十分喜爱打马球,举办这马球赛就是想邀请青年才俊,好让自己长长眼,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儿媳妇人选。

明兰十分擅长于投壶和打马球,为了帮余嫣然取回了亡母遗物,她不顾一切去争取。球场上她的酣畅淋漓、英姿飒爽让吴大娘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吴大娘子忍不住念了一句诗形容明兰,夸赞明兰有自己当年的风范。

在马球赛上,盛明兰为了帮助好友赢得簪子而上场,她精湛的球技和身手让吴大娘子刮目相看,也惊艳了小公爷齐衡的眼。吴大娘子感慨道:“这个盛家六姑娘,足有我少年时的风范。”言下之意,就是非常欣赏盛明兰。

虽然吴大娘子在剧中的戏份不多,但是言谈之间却流露着识人的智慧。她性格洒脱,不拘小节,心中有格局和远见。她明白一个好女人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妻子可以让家族兴旺。

且吴大娘子看上的并不是墨兰,她看上的儿媳妇人选是明兰。她想让明兰嫁给自己的儿子,帮儿子收拾后院。但墨兰最后用见不得人的手段成功嫁给了梁晗。吴大娘子也知道墨兰勾引了自己的儿子,是用林小娘的做派嫁给自己儿子的。

所以即使墨兰与自己儿子出了丑事,吴大娘子依然不想接纳墨兰,可是盛老太太已经出面,且墨兰已怀孕,所以她不得不接纳墨兰进门。吴大娘子并不是个不讲事理的婆婆。

比起如兰的婆婆,吴大娘子好太多,虽然吴大娘子嘴上讨厌死墨兰,但自进门后,也接纳了墨兰,因为比起春珂小娘,吴大娘子还是愿意站队墨兰的。吴大娘子起初虽看不上墨兰,但墨兰进门后,并没有为难她,她也接受了墨兰作为梁家媳妇的事实。

最近写了几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小文,大家议论还挺热情的,索性就继续下去。

不可否认,《知否》里许多细节考据,都非无的放矢,比如说第一集里,袁家来扬州盛家下聘,除了各种金银礼物外,最醒目的,是一对大雁

这对大雁是华兰的准新郎亲自猎取的,也是此次聘礼的主礼,非常珍贵,林小娘的儿子盛长枫,更因为险些将大雁输给顾廷烨,而惨遭老爹打板子。

那么,袁家以大雁下聘,真的符合历史吗?

01 取雁为礼,求婚纳采

前文中我们也提到,古代婚姻程序非常复杂,大体可以归纳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大步骤。

具体不在此赘述,我们单说说纳采的问题。

为什么要说纳采呢?

因为《知否》里那对大雁,最应该出现的场合,其实不是下聘(纳征)环节,而是纳采环节。

《仪礼•士昏礼》中提到:"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郑玄对此注释为:"纳其采择之礼。用雁,取顺阴阳往来也。"

也就是说,按照周制,男方求婚时是要以大雁为礼的,而且必须是一对活雁

男方将昏礼,也就是一对活雁,以及其他礼物,送到女方家,表达求取之意。

女方并不一定要答应,女方家是有选择余地的,考虑到男方的家世、财力以及诚意等,可以答应,也可以拒绝。

所谓的"纳采",也就是“纳其采择”之意,接纳了才表示同意,没接纳,则议婚告吹,男女双方各走各路,各不相干。

电视剧《知否》中,袁家与盛家的婚事,其实早已谈妥,此次袁家来是下聘,而不是来议婚,盛家没有拒绝的余地。

所以,这时候带大雁,就有点不合适了。

也许有人要说,你讲的是周制,那适合《知否》的朝代吗?

事实上,北宋司马光《书仪》中也有对纳采作出诠释:"宾授雁,主人受之,以授执事者,乃交授书。"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宋代也仍旧遵循周礼,纳采时由男宾递授大雁,而主人表示接受后,双方才互相交授文书,议定婚姻。

一旦男女双方家庭交换"定贴",这桩婚事基本就确定下来了,轻易不得反悔,否则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02 阴阳往来,也可替代

古代人为什么用大雁作为求婚的礼物呢?

郑玄的注释中说得明白,"用雁,取顺阴阳往来也。"

意思就是,大雁的天性与阴阳往来的规律相符合,而男女结合,也是符合阴阳往来的,所以才用大雁暗喻男女婚事。

为什么大雁就符合阴阳往来呢?

大家都清楚,大雁是非常显著的候鸟,每年春天回迁北方,而冬天又飞去南方,正是因为这种迁徙的特性,暗合阴阳运行的方向。

而且,在古人心目当中,大雁也是德行、信义的象征,孔子便曾给老子送过一只大雁,并说大雁飞行时长幼有序、非常遵守规则。

而男女婚姻中,赠雁以求婚,正是在表达男子对女子的期待:夫妻相随,忠贞有礼。

《白虎通义》记载:“ 贽用雁者,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又昏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大雁也不是那么好猎的,汉魏之后,纳采所携礼物逐渐变化,并不局限于雁,有时也以雉鸡等替代,并没有强求一定要有雁。

《宋史•嘉礼》中记载了元祐五年,因为皇帝纳后,太皇太后让大臣们检详古今六礼沿革,制作新的六礼流程,并成为规范。

第二年,新的六礼隆重出炉。

《宋史•嘉礼》:“六年八月,三省、枢密院言:「六礼,命使纳采、问名、纳吉、纳成、告期,差执政官摄太尉充使,侍从官或判宗正官摄宗正卿充副使。以旧尚书省权为皇后行第。纳采、问名同日,次日纳吉、纳成、告期,。纳成用谷圭为贽,不用雁。'请期'依《开宝礼》改为'告期','亲迎'为'命使奉迎'。纳采前,择日告天地、宗庙。皇帝临轩发册,同日,先遣册礼使、副,次遣奉迎使,令文武百官诣行第班迎。」”

史料中,提到“纳成用谷圭为贽,不用雁”,这里的纳成,即纳征,也就是《知否》中所说的下聘。谷圭是一种玉器,作为天子聘女的礼器。

这份旨意明确指出,天子纳成不用雁,而是用谷圭。既然天子都不用大雁了,那普通臣民,还不有样学样吗?

在《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书中,也未发现以大雁作为求婚或下聘礼物的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周礼中的“纳采用雁”,在这个时代,已经基本被淡忘了。

小结:古代婚姻流程中,大雁曾经担任了重要职责,是求婚的重要礼物,也有美好的象征意义。无论它是否继续贯穿婚礼中,忠贞不渝的大雁,都是男女爱情的见证,此情可追忆!

附录: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与其说阴差阳错,不如说命中注定。顾廷烨和明兰一共有两次正面交锋,第一次是投壶游戏,第二次是打马球竞赛,明兰身上的优秀品质深深感染着顾廷烨。

顾廷烨的为人

只要他看到了明兰的不甘和退让,也只要他愿意为明兰倾尽终身遮风挡雨,他既不像齐衡那样屈服于父母,也不像贺弘文那样在亲人和明兰中犹豫不决,还要明兰自己争取,只要顾廷烨真实做到为明兰遮风挡雨,也愿意为明兰撑场面出风头,虽然明兰不需要出风头。

顾廷烨有勇有谋 为了娶明兰静静承受 顶天立地 明兰又聪明决绝 两个人生生死死几次 爱情早就有了 求婚那段的几句话看得我都哭了 有一顾廷烨 人生无憾啊 惋惜小公爷没有顾廷烨的骁勇 也没有他的精明 仍是只合适金衣玉食的舒服日子 他的日子里除了明兰仍是明兰最终也没有求到 欠的不是命运而是能力啊。

重要谈话

顾二叔对明兰这个丫头可以说是从小看着长大的,他对她的一切都太过于熟悉,也因为自己的家世,我们都是没娘的孩子,明兰家里一个嫡母,他家里一个继母,还都是爹不疼的孩子,真是同是天边沦落人,很简单产生同病相怜之感。还记得其时那场轰动的马球竞赛,他还曾经对着旁人说,她是个庶女,日子过得很困难,这个时分,顾二叔其实早就心疼着这个孩子,只是他其时一心一眼地望着那个余嫣然,所以底子没想着自己下意识最在乎的人其实是明兰。

作为武将不只要韬略,还真的要有点野心,这儿的野心指的不是坏人之心,而是对女子的霸道之气,非她不可的专一!所以别看他们在这预备结婚前只总了了二次面,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两次谈话哦。

经历

经过齐衡那一段,明兰的心碎了,也觉得自己不会再爱了。因此明兰就遵照祖母的意思,想着与贺弘文相敬如宾,平平淡淡的了此终身。可怎料到半路杀出了一个表妹,贺弘文这个人长处仍是许多的,可便是太心软了。明兰在贺弘文处理曹家表妹的这件事情上,看到了贺弘文也不是自己的良配,并不能为自己遮风挡雨,仍是靠不住啊!

在那时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年代,明兰想要过得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要顾廷烨能给明兰想要的日子,明兰和顾廷烨的身世又是那么的相像。自幼便丧母,在各自的家庭成长都是小心谨慎,不敢优秀,二人自是活的通透。虽然顾廷烨为了能娶到明兰,使了些手段。明兰初时是极气愤的,可细想顾廷烨这样的费尽心机反而显出顾廷烨的诚意,是诚心诚意的想要娶明兰。最终顾廷烨的告白说不会再让明兰委屈烦闷,嫁给他后自由他来为明兰遮风挡雨,一切乌七八糟的事都不需理睬,且会宠爱明兰终身。

因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事后即便再捧到我面前,又有什么用呢?

当初小公爷在没有搞定郡主娘之前就和明兰挑明,事后又大庭广众之下和明兰拉扯,结果导致明兰名誉被毁。然而郡主看不上明兰是庶女,执意不愿同意婚事,再加上朝廷局势紧张,县主逼婚,小公爷妥协,和县主成婚。从这一刻起,小公爷和明兰就再也不可能了。

况且明兰的婚姻从来就不是自己能做主的,她有父亲和嫡母,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点即使是祖母也要顾虑的。当时郡主家的圣眷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朝廷新贵是顾廷烨,为着这一层,她那“家族至上”的父亲也不会让她弃顾廷烨选小公爷的。这也是顾廷烨如此笃定势在必得的原因。

再者,明兰在感情上从来就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好不容易勇敢一次,就被狠狠打脸了。依明兰的性格,是不会再尝试第二次了。“审时度势”一直都是明兰的特点,这并不是贬义,而是理智,她知道什么对自己才是最好的,最适合的,当初她也冲动过,为爱傻过,但是失败了,这是成长的代价,她接受了,也成熟了。

明兰这样的性格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当初母亲去世的时候,明兰就一直是内疚的。因为她觉得都是因为自己掐尖要强,才给卫小娘招来了忌恨,小娘才会被害死。所以,这么多年来明兰一直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她已经害怕了,谨言慎行已经成了习惯。母亲死后,即便有祖母护着,还是要在姐妹之间周旋,在嫡母和父亲面前扮拙,半点不敢越矩。

明兰这样的性子只能找一个有担当的男人。男人不怕没本事,就怕没担当。我有九分,却连给你一分都不能;我有五分,却能把五分都捧到你面前,这两个相比,你愿意选哪个?明兰是一定会选择后者的。

明兰的父亲就是一个没有担当的男人,耳根子软,被嫡母和小妾耍得团团转,故意装聋作哑,只有涉及到家族切身利益的时候,才能振一振夫纲。因为母亲的死,明兰深恨父亲薄情,她选择的男人首要应该就是有担当吧。齐衡的失约不管是不是被逼无奈,明兰都无法释怀。

明兰确实深爱过小公爷,即便是答应顾廷烨求婚的时候,也还没能对小公爷忘情,因为初恋太美好啊。可是,有爱情又怎样呢?人不能靠爱情过一辈子,因为激情总会褪去,随之而来的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琐碎事,这期间明兰和郡主婆婆之间是一定会发生矛盾的,别看郡主经历了很大打击,似乎变得温和了许多,但是多年的习惯是不会变得,时间一久,她对儿子的控制欲就会慢慢再回来,到了那时,小公爷是护不住明兰的。

而二叔是最适合明兰的人,明兰一直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她这么多年来的精神依靠就只有祖母,看事情理智,不过是因为不敢放松一刻。但再坚强理智的人也希望有人可以依靠,这是祖母的期望,也是她自己要的。顾廷烨求婚时说:“不敢说有千般万般好,以后我在男人堆里是老几,你在女人堆里就是老几!”对明兰来说,这是最动听的情话了吧。

小公爷其实就像一直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他被郡主娘保护得太严实,不明白古代世间女子的苦,不懂人情世故,也低估了自己的娘亲,高估了自己。他对君主的反抗最多也不过是绝食罢了。而二叔是过来人,他从小经历尔虞我诈,对大宅门的争斗早已见惯,在感情上,又被一个段位极高的女人狠狠摆了一道,这样极品的女人,也抵得上历尽千帆了。所以,二叔懂得珍惜,也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对明兰才是最需要的。

而且,明兰和二叔之间也并非没有感情。从江匪,叛军到逆臣,二叔为明兰做了很多。别的不说,这几次三番的救命之恩,也足以以身相许了。在小公爷的感情还停在原地的时候,明兰就已经往前走了。所以明兰说,人永远不要往后看,要往前看。

其实我一开始看小说的时候是不太喜欢二叔的,他在小说中就是一个典型的古人,当然作者其实是为了体现穿越现代女和古人的冲突,和电视剧的背景就不一样。跑题了,拉回来,我其实是想说,在小说中,二叔一开始娶明兰的初衷就是为了娶个贤内助,为自己的孩子找个好嫡母,并未爱上明兰,婚后也是经历许多才终于和明兰交心的,古代男人大概都是这种心态。电视剧里的感情线就铺垫得很好,明兰和二叔的感情是一点一滴积累,再水到渠成的,并非无爱婚姻,不然明兰也不会有一开始的抗拒到欣然接受,转变得这么快了。

不得不说,朱一龙演得很好,公子如玉世无双,对明兰无望的爱让人心疼,这么个长睫毛的帅哥掉泪,谁能不心疼呢?

只是,明兰和小公爷不合适,家世不合适,性格也不合适。

就像大多数初恋一样,很美好,只是不适合罢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166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