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涧西区周山大道991号在哪?

洛阳市涧西区周山大道991号在哪?,第1张

洛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本部在洛阳市南昌路南端洛阳口岸基地 洛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中心在洛阳市涧西区九都西路111号(洛阳西苑公园对面) 在这个我们龙港,晚上,你去龙跃路和龙港外滩逛一逛,你看到的一定是一副繁荣昌盛的样子:龙跃路上灯火通明,人山人海,逢过年过节时,还会在那上空看见一盏盏孔明灯,真是漂亮啊。夜晚的外滩更不用说了,这边砰砰的打气球的声音,那边孩子们坐着玩具小汽车上神气的按喇叭;这边一些年轻人和小孩专心的在小塑相上涂着颜色,那边卖玩具的摊子上那一根根荧光棒闪着美丽的光芒……但是在这花花世界的背后,有一段贫穷的过去。30年前,那穿着会像现在一样阿迪达斯耐克讲着牌子吗?那吃的会像现在一样大鱼大肉还讲究着营养吗?那房子会像现在一样高楼大厦吗?那道路会像现在 一样平坦宽阔开满小汽车吗?不,不是的。让我们来看看30年前吧。看那孩子穿的衣服很脏但没有补丁,已经算很不错了。再看另外一个孩子,他的衣服,从领口到袖口,到裤管膝盖处,屁股后面,处处都是补丁。再看看那些孩子们脚上套的鞋子,那些布鞋前面甚至都露出了脚指头。看那道路,不,那不能算是道路,不是泥地就是黄土地,稍好点的铺上大块的不平的石头那应该算是“一级公路”了吧。一下雨,到处泥泞,到处坑坑洼洼,出门回家鞋子上一定会有厚厚的泥巴。哪儿见得着汽车呀,更甭提火车了,那只是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从“有见识”的大人口中听到的,只属于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的东西。再看看那房子,一座座木板房稀稀拉拉的散落在村庄里,偶尔有几幢特别的--不是因为漂亮,而是茅草房。夏天长虫,冬天漏风,雨天漏水……他们住在那样的房子里,更别提自来水和电灯了看那桌子上的菜肴,孩子们能吃上猪油饭是件很幸福的事,一碗白米饭就着一点酱油或者一点盛满汤的菜,夹着那一点点的菜一口饭再吸点汤汁,吃得津津有味。因为他们通常吃不上白米饭,经常要吃糠吃地瓜。小孩过生日,有一个鸡蛋,经常是家里两个最小的孩子一人一半,那被视为美味在科技发达的现在,一双布鞋,一座木板房,一碗猪油饭和一个鸡蛋,一条水泥路,谁会稀罕啊?在现代大马路,山珍海味,高楼大厦的对比,祖国的发展多么迅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锦上添花。

刘青云,吴彦祖,张静初。《窃听风云》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博纳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香港警匪**,由麦兆辉、庄文强执导,古天乐、刘青云、吴彦祖、张静初等人主演。

2009年7月24日,**《窃听风云1》在中国内地上映,这是一部由麦兆辉、庄文强执导,古天乐、刘青云、吴彦祖、张静初等人主演的香港警匪**,该片截止8月16日,累计票房9000万,影片主演讲述了三名警察在利益诱惑下进行窃听交易并销毁证据,但最终难逃杀戮的悲情故事。

刘青云在片中饰演刑事情报科科技组组长粱俊义,工作能力无可挑剔,可是不通世情,感情上更是个拖泥带水的人,但不敢对张静初饰演的婉儿作出半点承诺,最终也因性格的拖泥带水,而犯下难以自拔的错误。

古天乐饰演的是经验老练的警长杨真,是梁俊义的师兄,梁是其早年一手训练出来而晋身管理阶层,所以两人亦师亦友,为了身后妻儿的生计,想以求临死之前,大赚一笔,但是却上山容易下山难。

吴彦祖饰演的林一祥是警队明日之星,工作能力深得上司和拍档赞赏,前途无限,与女友正值谈婚论嫁阶段,但是准岳父对他却不是很满意,希望他加入家族生意,直至窃听到一个内幕消息,林一祥决意冒险一试,祈望在股票市场赚一笔可与妻子独立生活

张静初饰演的婉儿,曾是方中信饰演的刑事情报科主管李光的前妻,离婚后与粱俊义相恋,但是因儿子的缘由,纵使已经与李光签字离婚,但也不敢公开与粱俊义的关系,坚持做一个负责人的好妈妈,因而对于粱俊义的感情始终举棋不定。

《窃听风云》继承了《无间道》系列的剧本优势,没有为了迎合内地上映标准而放弃本港特色,反而结合得非常出色。《窃听风云》拍出了港片兴盛时期的精气神,整体的感觉是一部很有血性的**,一部很硬朗的男人戏,结局部分的快意恩仇也都一气呵成。本扎实,题材新颖,《窃听风云》以警方调查商业犯罪为故事主线,展示了大量的专业窃听技巧和内容。

《窃听风云》在型男塑造上非常成功,自从《无间道》以后,这型男很是票房促销的最佳武器。刘德华和梁朝伟的型款已经很深入人心,睿智冷静身手敏捷,当然这些还不算,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很阴谋的故事情节来提供型男耍酷,这样才能把型男魅力发挥到极致。刘青云再度出山,依然保留型男风格,刘青云爱李光的女人婉儿,而李光临死才知道移情别恋的女人原来爱着自己一直认为是最好的朋友,更说明粱俊义值得婉儿爱,够男人。

张静初和刘青云的对手戏也显得颇有看头。刘青云求婚戏中,那个眼神是真实而贴切的。而张静初似乎也在港片中越来越游刃有余。从《门徒》到《红河》,从《证人》到这部《窃听风云》。只是可惜,在这出男人们的戏中,她出场和出彩地方并不多,至少比门徒、红河和证人发挥空间少很多。不过真挚的感情流露和越发收放自如的演技,也许是让她受到更多香港导演青睐的原因吧!

在《麻雀》原著中陈深没有喜欢过李小男。陈深出身是一个剃头匠,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加入了***,后来随着毕忠良加入了特工机关。在表面上,陈深是一个喜欢在舞厅愿意帮着兄弟做鸦片生意的白相人,然而实际上,陈深的真实身份是一个无声的战士。虽然多次经历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然而看起来却波澜不惊。

李小男是一个富家大**,看起来蛮不讲理的她,实际上是一个为了革命可以牺牲自己一切的人。小男的心中始终装着大爱,也随时准备着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理想牺牲。陈深与小男相处更像是兄妹一般,可能陈深自己也没有想到,其实他早就已经将小男当做自己最信任的人了。

陈深不得已抓到李小男后,便按照毕忠良的要求审讯,此次两个人的见面是全程有人监听的。两个人之间的默契,让陈深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将情报与之后的计划告诉给了小男。表面上是陈深在审讯小男,实则是两个人一起演的一出戏而已。

陈深直接询问小男麻雀究竟是谁,甚至以自己求婚来引出小男说出麻雀的下落。小男像一朵太阳花一样照射着陈深照射着自己的信仰,就连最后毕忠良都在劝说陈深要对小男好一点。最后的小男还是没能逃脱魔爪,死在了苏三省的手中。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在谈及帮助中国人民抗战的外国友人时,我们首先会想到白求恩大夫。

其实我们还应该记起另一位国际友人林迈可,他和白求恩同船抵达中国,为白求恩在延安的工作不断提供药品和物资。一张流传甚广的“白求恩做手术”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

林迈可和中国妻子李效黎互相配合,为我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抗战胜利后,林迈可申请回英国,毛主席专门叮嘱: “给三千美金作路费。”

林迈可到底做了些什么贡献,能让毛主席如此重视?他和李效黎女士的爱情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从性格上来说,林迈可以算得上是一名理想主义者,据燕京大学女部主任桑美德回忆: “林迈可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聪明、害羞、友善的书呆子。还有点古怪和不修边幅。”

可能林迈可自己都没有料到。来到中国后,耳闻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后,他会全力投入到帮助中国人民抗日的行动中去,成为一名实践主义者。而且还在中国结婚生子。

1910年,林迈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位哲学家, 历史 学家,担任牛津大学贝里奥学院院长达25年之久。

“虎父无犬子”, 林迈可也是牛津大学高材生,拥有经济学、自然科学、政治学和哲学等数个学位,是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1937年底,林迈可应司徒雷登的邀请前来燕京大学讲授经济学。因为战争导致交通极为不畅。林迈可辗转来到美国,从温哥华登上了去往中国的轮船。在船上他结识了来自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两人目的地相同,目的却并不一样。

林迈可纯粹是来华教书,而白求恩则是直奔晋察冀根据地支援八路军抗日。第二年春末,林迈可在山西五台山区与白求恩的骡子医疗队重逢。

林迈可到达北平后,北平已经沦陷。他不可能在象牙塔内安心教书了。侵华日军在中华土地上的烧杀抢掠暴行激怒了林迈可。他决心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者。

林迈可等人受到了聂荣臻、吕正操等领导和边区军民的热烈欢迎。他看到战士们在紧张操练,群众在努力生产,文艺工作者在宣传抗日。林迈可被边区军民坚持抗战、团结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了。

边区负责人告诉林迈可,八路军最缺乏的是军用物资。尤其是药品,日本人控制得十分严格。希望林迈可利用外国人的身份帮忙做一些工作,林迈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回到北平后,他和北平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购买了一批急缺的无线电台配件送往了根据地。林迈可的外籍身份,购买药品不受限制。

以八路军最紧缺的治疟疾特效药奎宁来说,北平市民只能按片购买,而林迈可发动几名外籍教师一次就能买上数十斤。

他利用不被盘查的便利将物资带出城,交给地下组织运往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白求恩医疗队的药品供应。林迈可建立的这条补给线路,源源不断地为晋察冀根据地输送紧缺物资,被称为“林迈可小道”。

从事联络工作的燕京大学工人肖再田不幸被日军逮捕。林迈可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购买了一辆摩托车送给宪兵司令,将肖再田“赎”了出来。林迈可在生活方面极为朴素,在中国所挣的工资几乎都投到了支持抗战上面。

在采购药品时,为了详细了解药品的性能,林迈可找到了导师班一名可靠老实的女学生李效黎,让她帮忙翻译整理药品说明书。

李效黎和林迈可有了深入的接触,二年后,两人喜结连理。顺便提一句,我国大学的导师制和凯恩斯经济理论都是林迈可引进的。

李效黎,原名李月英,1916年7月出生于山西吕梁离石县的一个军人家庭。

1937年,李效黎考入燕京大学经济系,成为当地第一位女大学生,师从林迈可。

一天傍晚,林迈可找到李效黎,说需要她的紧急帮助。

林迈可关好门,指着桌子上的一堆药品严肃地说: “这些药品都是给八路军的,需要贴上中文标签。你愿意帮忙吗?”

尽管李效黎明白其中的风险,但她还是坚定地说: “我愿意!” 有了李效黎的配合,林迈可如虎添翼,效率大增。

两人在秘密工作中配合默契,了解加深。李效黎欣赏林迈可的才华和正义感;林迈可赞赏李效黎的美丽和大方。不知不觉,两人竟暗生情愫。

在一次秘密工作中,林迈可告诉李效黎: “我明天要到根据地去一趟。”

李效黎随口问道: “那太危险了,您太太知道吗?”

林迈可忙说: “我才29岁,还没结婚呢!” 林迈可离开后,李效黎心中莫名地产生了一种牵挂和担忧。因为当时华北大水,林迈可在路上延误了一些时间。李效黎特地去找司徒校长打听消息。

林迈可也挂念着后方的李效黎,回到北平后,他刚放下行李就去找李效黎。两人捅破了窗户纸,紧紧拥抱在一起。

1941年的5月24日,林迈可在学校湖边散步时,正式向李效黎求婚。一个月后,李效黎拿到毕业证书的次日,两人在燕京大学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桑美德在一封写给美国父母的信中提到: “牛津贝利奥尔学院院长的儿子告诉我,他竟然要和一位毕业班的学生结婚了!我至今还没有缓过神来。”

结婚后,林迈可夫妇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支援抗战的工作当中。

八路军缺少联络用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林迈可从香港和上海等地采购来零件,借用回国度假的美国教授房子,秘密组装机器。李效黎负责取邮件和望风。

国民党29军撤退时,留下了一批重要物资。北平地下党找到林迈可帮忙运输出城。林迈可借来了校长的专车,拉着物资出城时遭到了伪军的盘查。

林迈可下车出示了护照,声称带妻子出去 旅游 ,李效黎悄悄递上了准备好的礼品,货物顺利通关,运抵根据地。

这种危险的任务,林迈可多次参与,从没有出过差错。

这对“夫妻店”成了根据地物资供应最可靠和最稳定的来源。

1941年12月8日清晨,李效黎习惯性打开收音机。外国电台播出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重大新闻。林迈可预感到形势不妙,他知道自己早已被日军情报部门盯上了。之前只是碍于外国人的身份而没有抓他。

如今,美国已对日本宣战,日军就没有顾忌了。因此,他得抓紧时间撤离北平。林迈可携妻子从学校东校门离开,匆忙之中,李效黎连钱和首饰都来不及带上。

在地下党组织的接应下,林迈可夫妻冒着风雪,爬山涉水,通过敌人的数道封锁线,于12月31日晚抵达了肖克的平西司令部。而在一个星期前,日军宪兵冲进燕京大学抓捕林迈可,结果扑了个空。

1942年2月,林迈可夫妇来到了晋察冀总部,见到了朱德、聂荣臻等老朋友。林迈可夫妇加入了八路军。

林迈可先后在总部和吕正操的冀中军区开办了多期无线电培训班,为我军培训了大批通讯技术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的邮电部部长、通信兵负责人都曾是他的学生。林迈可1949年访问中国时,他的学生们都前来天津拜访。

上课之余,林迈可的重要工作是修理组装无线电台。八路军缴获日军的许多通信器材都不完整或者是坏的。

林迈可利用从北平带来的一把计算尺和一个万能测量表修理、组装了上百部各式各样的电台。 这些器材在游击战的联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效黎则在根据地开办英语培训班,不久,她在边区的一个小山村里生下了大女儿艾丽佳。艾丽佳与吕正操的儿子几乎同时出生,两人一直是好朋友。

因为要躲避日军的大扫荡,林迈可夫妇带着孩子经常翻山越岭,四处转移,林迈可还染上了天花。晋察冀边区面临着国民党的信息封锁,林迈可无法与家人和外界联系,国际上也听不到***的声音。

林迈可认为自己可以为争取盟国的帮助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他向聂荣臻司令员申请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1944年5月,林迈可夫妇克服重重困难来到了延安。毛主席在杨家岭举行晚宴隆重欢迎林迈可的到来,刘少奇、周恩来、叶剑英等***也出席了晚宴。

林迈可急忙请毛主席给他安排任务。毛主席笑着说: “来日方长嘛,你们先好好好休息吧!”

不久,林迈可被任命为第18集团军通讯部无线电通讯顾问。

他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组装一台大功率的发报机和架设巨型发射天线。林迈可依据一本《无线电工程》,经过反复测量计算,组装出一台600瓦的发报机和菱形天线。

然后,又翻阅《球面三角》,用经纬仪在山谷中架设好了天线。这是延安第一台可以与外国联系的电台。

在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窑洞里,林迈可以“新华社延安”的名义试着向全世界发出一篇英文通讯稿。 美国旧金山的监听人员捕捉到了这个讯号,美国政府指示立即通过电波回复。

从此,***与世界许多国家和机构建立了联系。中央***十分高兴,立即请林迈可去延安新华社筹备英文广播部。

1944年9月1日,新华社英文广播正式向全世界传递***领导抗日斗争的最新消息。 每天广播两次,每次约两小时,让外界打消了之前的一些误解,了解到了真正的***。

林迈可除了负责技术,还担负着英文稿的修改、顾问工作。林迈可有着英文和外国人身份的优势,他顺理成章地成了延安的外事接待顾问。

7月中旬,美军中缅印战区军事观察组来到延安,林迈可担任叶剑英与美军组长的翻译,为双方的一些谈判细节提供建议。

后来,他发现美军言而无信,答应好的武器援助都没有兑现,非常生气。专门在国外刊物上写文章揭露此事,让美军颜面尽失。差点导致他以后回不了国。

林迈可在延安的另一大贡献是拍摄了大量的照片。 为我国的革命 历史 留下了珍贵的史料。他用相机记录了***和群众在延安真实的生活场景。

比如“毛主席在延安”、“八路军打排球”、“保育院的孩子们”等照片发表在国外的报刊上面,反映了***的精神风貌,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林迈可整天忙于工作,妻子李效黎在家养鸡、纺纱、种菜,支援前线抗日。

1945年1月,她们的儿子出生了。林迈可在中国的八年期间,正好就是抗战的八年。 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正义感为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1945年8月,随着日本的投降,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林迈可对内战毫无兴趣,于是提出了回国的要求, 临行前夕,毛主席再次设宴款待了林迈可一家人。并安排送给林迈可三千美金做路费。

毛主席说: “你和我们一起过艰苦的生活,这是很不简单的。你能帮助我们打日本人。我们感谢你的努力。”

林迈可把一份《延安哪里有缺点》的报告交给了毛主席。报告里既写到了中共的供给制和全民抗战的优点,也提出了官僚主义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1945年11月7日,林迈可带着家人经由印度返回了英国,继承了父亲伯克勋爵的贵族身份。回国后,他潜心研究 历史 ,并写下了《抗战中的中共》等多部著作。新中国成立后,林迈可多次应邀访问中国。

1994年2月13日,林迈可在美国病逝,李效黎回到中国,在北京定居多年。

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林迈可这位老朋友。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国举办了 “再见!延安!英国学者林迈可亲历的中国抗战” 大型展。在李效黎的家乡, “林迈可李效黎纪念馆” 也正式开放。

我国***在讲话中特意提到: “林迈可勋爵积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帮助中国改进无线电通讯设备,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军队运送药品等奇缺物资。 历史 将永远铭记他们。”

这也许是对林迈可在中国的传奇经历最好的评价了吧。

李效黎,《延安情》,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年7月1日;

林卫国,《与李效黎来往的点滴往事》,《党史文汇》,2020年2期;

《国际友人林迈可:一个英国贵族抗战在延安》,人民网,2021年4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293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