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人的婚俗丰富多采,从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已的传统方式进行。在英格兰北部约克市求婚方式颇为奇特,继承了古代民间遗风,女孩子成熟以后,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颜色的紧身服饰,向男性示意。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恰和交通信号灯一致。绿色的表示:'来吧!我愿意恋爱,大胆地追求吧!'**表示:'机遇是有的,如果合我的意还是有成功的机会。'红色表示:'目前我还不想谈情说爱,不要追求我。'勇敢的小伙子会根据对方的服色,根据自已的选择去大胆地追求,决不会被扣上行为不端的帽子。
一旦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男方要送给女方订婚戒指并举行仪式。这种习俗遍及整个英国。结婚或定婚戒指是许多民族的传统习俗,英格兰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时,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甚至认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无效的。当神父询问一对新人是否愿意做对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头偕老后,新郎给新娘的无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征着丈夫对妻子的纯真爱情,同时妻子也表示接受并忠实于这种爱情。
戴戒指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国,它不仅作为一种信物也是一种装饰品。婚姻戒指最初并不镶嵌钻石、翡翠以及红蓝宝石等饰物,纯洁的圆形象征着由婚姻联袂在一起的两个人的团圆。在一些民族中象征着一种魔力,保佑夫妇幸福长寿,同时,施予者表示对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表示对施予者的忠诚。
金戒指象征爱情的纯真,银戒指意味情感温柔。英国人同西方各国一样,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镶嵌任何宝石,结婚戒指应加装饰物,至于戒指的质量则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结婚戒指可戴在同一无名指上,也可以由结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国在16世纪时,结婚戒指的内侧经常刻是家族的图案或箴言,诸如'上帝使我成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只手、一颗心、一顶主教冠和一个骷髅,铭文是:'前三个我赐予你,第四个使我超脱。'今天戒指上的铭文大多只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开头字母。
英国人结婚要穿礼服;新娘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纱,手持白色花束。总之,英国人崇尚白色,它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而戴头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两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在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品的头纱,而且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罗马时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颜色的头纱以示区别。中世纪以后,宫廷贵族之中出现了用珍珠装饰的花冠。尔后,发展成为白色头纱,并且尺码日益延长,并遍及欧洲各地。
一旦举行完婚,新郎新娘从教堂里出来的时候,人们要向新人祝贺,这种祝贺不是亲吻、拥抱和握手,而是向他们撒五彩缤纷的纸屑。撒纸屑的习俗起源于撒麦粒。1491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携王后到布里斯托尔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面包师的妻子看到,于是她从窗子里向他们撒麦粒,并高呼:'欢迎你们,陛下!祝你们幸福、长寿。'这成为一段佳话,到16世纪时,这一习俗已广为流传,人们向新郎、新娘撒麦粒,有时还染各种颜色。麦粒象征着丰收和生活富裕,同时也祝贺新婚夫妇幸福长寿,子孙满堂。
度蜜月也是英国各地青年结婚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把积蓄下来的钱用于旅游,而结婚后去旅游便称作度蜜月。这原是古代的习俗,在新婚之时一定要饮用一种用蜂蜜特制的饮料,用来象征家庭美满、爱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这种饮料从结婚开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个月称作蜜月了。
在英国对于结婚纪念日十分重视,每年都要庆祝并有不同的称谓。第一年是纸婚,第二年是棉婚,第三年为皮革婚,第四年为毅婚,第五年称木婚,第六年称铁婚,第七年叫铜婚,第八年叫陶器婚,第九年为柳婚,第十年是锡婚,以后是钢婚、绕仁婚、花边婚、象牙婚、水晶婚。从第十五年以后,每五年各有一个称谓,依次为搪瓷婚、银婚(第二十五年是个大典)、珠婚、珊瑚婚、红宝石婚、蓝宝石婚、金婚(五十年是第二大典)、翡翠婚、钻石婚。这最后一个是第三大庆典,但很少有人能够庆祝这个庆典。
1、饮食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英国人一般较喜爱的烹饪方式有:烩、烧烤、煎和油炸。对肉类、海鲜、野味的烹调均有独到的方式;对牛肉类有特别的偏好,如烧烤牛肉(ROASTED BEEF),在食用时不仅附上时令的蔬菜、烤土豆,还会在牛排上加少许芥末酱;在佐料的使用上喜好奶油及酒类;在香料上喜好肉寇、肉桂等新鲜香料。
2、节日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英国的除夕夜,人们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
3、语言
中国,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 满两个民族通用汉语外,其他53个少数民族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
从语言的系属来看,中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英国名义上没有官方语,实际上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英格兰以外地区有其他官方语言,例如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仍使用盖尔语。世界各地移民到英国的人也讲自己的家乡语言,如孟加拉语、汉语、印地语、旁遮普语和乌尔都语。英国是印度以外印地语使用者最多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
-英国
“离开巴黎,永远别让我再见到你。
在去巴黎之前,叶余生从未曾想到过,辗转求学,最终会是这样的下场。
独自搭乘前往机场的地铁,她望着窗外黑暗,长长的隧道,玻璃反射出来孤独的自身影像,岁月在呼哧呼哧穿梭间连同着消失不见。
她第一次,如此悲悯地凝视自己的脸,清晰照见四道深红的血痂。难以想象,在她脸上抓出血痕的女子,究竟是有多义无反顾,才会纵身跳下,死在她眼中。
陌生女子的死亡,打破了她构想的原设格局。
如来自遥远宇宙砸向地球的一块陨石,也如一把刺向她身体的透明刀刃。很重,很痛。
再见,巴黎。
你所失去的,将来必定会以另一种载体形态回归。
过去二十六年里,前十三年的轨迹,可用多舛多难来概括。而往后的十三年,学业上的顺风顺水,使她在人世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重建与世界的联系。
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毕业后,前往巴黎第八大学进修心理学硕士,求学期间,她在池之誉的私人心理诊所做些类似助手的事情。无非是整理文件,接电话,安排池之誉的接诊时间,重要的是,有机会观摩学习更多的病例。
池之誉是地道的华裔男子,著名心理学教授,注册心理医生,说得一口非常流利的中文。
很多华人慕名而来求医。
四月一日那天,愚人节。连池之誉这样的心理医生,居然也被成功作弄,他女朋友谎称出了车祸,把他骗到郊外去野餐,所以迟迟还未来诊所开诊。
——Madame
Ye,我需要半个小时才能赶回诊所,稍后,有重要的病人,你先接待一下,Merci。
池之誉传来短讯。(Merci:法语谢谢)。
“Merci,每次都是一句Merci,研究那么多本心理著作,倒没能研究清楚女朋友的小心思。看看现在,连病人也放一边。”陷入爱河的池之誉竟迷失严谨性,叶余生无奈地叹息着。
她推开窗户,擦拭着细微难寻的灰迹,信手打开摆放在阳台上的小型收音机。
那扇窗,在短暂一刻钟后,成为她人生为之极重要的转折点。
“你好,我叫周得晚,昨天接电话的是你吧?”面前站立的高挑优雅女子,摘下一顶宽大的黑色阔檐帽,张开怀抱和她贴面相拥。
“是的,周**。真抱歉,池医生正往回赶,方便等吗。”她抬头看墙上的时钟,心底里想着前一天无意间看见周得晚的病历分析,上面清楚写明:重度抑郁症。但见面之初,乍一看,她认为目前病情远没有报告上那么严重。
周得晚抿唇微笑地点头,手里紧紧攥捏着包,仿佛生怕遗失,傻子也能看出包里有至关重要的物件。穿件月牙色旗袍,外搭红格子大衣,将玲珑的身段展露无遗。光洁的双颊,连粒晒斑都没有。长久养尊处优生出来的高贵气质,是叶余生这种自小就拼命在市井求生的女孩子无法具备的。
“真好,能在池医生这儿碰见咱们中国人。你来法国多久了,我之前过来,都没遇见你。”周得晚露出他乡遇故人的欣喜。
“我来法国一年了,念书的缘故,也只有课余时间会来这里帮帮忙。”
“难怪”周得晚若有所思。
“咖啡,还是茶?”叶余生问。
“茶,谢谢。其实,我是来给池医生送请柬的。我要结婚了,这两年,多谢他治疗我。我想,我终于可以摆脱纠缠了我九多年的病了。失眠也得到了缓解,已经停服药物一段时间。”言语间,打开包,从里面拿出一张正红色中式请柬。
噢,原来很重要的是这个东西。
“恭喜你,周**,人生双喜。”叶余生拿起一支白色搪瓷口杯,从密封器皿里取出一小撮茶叶,是远在国内的阿姜,刚寄来不久的春茶,黄花云尖。
她把茶端到周得晚面前,轻轻放下。
“对了,麻烦你帮我看看,我自己用法语写的请帖,不知有没有语法错误,免得池医生看见了,又要取笑我的法语是印度人教的。”周得晚打开喜帖,递到叶余生面前。
那一眼,望见的三个字,砰砰砰连续地在她脑中爆炸开来。像中学课本上那张照片,广岛和长崎被投放原子弹之后升起的巨大蘑菇云,轰入高空。
任临树。
新郎的名字。
喜帖内侧印着一张合影,相片上的男子,眉目端正,英气逼人。
是他,她笃信。
世上能几个任临树,又正好配得了堂堂周家**。
你看看,命运狠起心来,就是要让你亲眼见到,你辗转流离,牵牵念念的那个人,可以瞬间成为另一个人的至爱,跋山涉水,一同来到你面前。只为告诉你,适可而止,至此必终。
有一年冬天,她去长白山,徒步在深雪的森林,遇见一只受伤的野生梅花鹿。当年就已经非常罕见这种野生鹿种,它大约是被猛兽所伤,右前腿一小截尽失,血结成冰,卧倒在地,无法行走。她跪在雪地里,远远用眼神和温声细语安抚它,直到它放下戒备,她才慢慢靠近,拿出随行所带的止血药物给它简单包扎。她忘不掉它清澈的双眼。
隔了几年,她重返那片森林,遥远地,见一只高壮,身上花纹十分美的瘸腿鹿,站在灌木丛后面,用同样的眼睛注视着她。无法想象,它如何在弱肉强食的森林里活下来。
尤喜欢一句诗: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有生数年中,可以与一只野生的鹿相遇两次。唯独他,心底蛰伏隐秘多年的他,从无音讯。
再听闻,是隔着一纸喜帖。
“怎么,有错误吗?”周得晚见叶余生一时怔住,凑近问。
她摇摇头,合上喜帖,抑住内心的震颤不已,平静地说:“没有,写得很好。”言罢,转身走向文件柜,背朝着周得晚,她佯装寻找资料。泪水无声地往下落,闭紧眼,极力控制。
“周**,你先坐会儿,我找点东西。”道出这句话时,听不出半点情绪,尽管她泪湿满面。
“好的。”周得晚手机响起,说:“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
叶余生想,电话会不会是任临树,打来的。
接通电话的周得晚,似乎并不熟悉电话那头的人,在询问一句对方的身份之后,就陷入了沉默,一言不发地听着电话。
渐渐地,整个办公室都陷入一种可怕的安静当中,令叶余生感到恐惧,当你明明和一个人共处一室,但忽然听不见任何声响,周遭戛然而止,包括呼吸声。
等叶余生听到收音机掉落在地上,这才转身,却来不及了。
周得晚像失去魂魄的幽灵般,目光呆滞,死气沉沉,竟悄无声息地爬到了窗台上,左腿已经迈出了窗外。七楼,足够致命。
变幻太快太快。
攻读心理学多年,重度抑郁症患者见过很多,可这种情况闻所未闻。
“周**,你现在很危险,池医生马上就到,你想想你的未婚夫,他不能失去你!”她冲到窗户旁,试图抓住周得晚的手。
不料,处在崩溃边缘的周得晚,拼死抵触,右手在叶余生的脸上深深抓了一下。
根本不给她挽救的机会,周得晚喃喃一句:“他在楼下等我”,接着身子往下倾倒,那一瞬间,叶余生拼用全力上前,遗憾已太迟,双手在空荡荡的窗口静止住。
她没能阻止这场惨剧的发生。
叶余生整个人,顺着窗户的墙壁,慢慢瘫软在地。
桌上放着的那张婚礼请帖,依旧鲜红喜庆。
楼下,尖叫四起。
一个身穿咖色大衣的男子,从黑色车内冲出来,抱住倒在血泊中的周得晚,痛心疾首地大哭。
周得晚当场死亡,她第二个在叶余生的面前自杀的人。
第一个,是叶余生的母亲。
几分钟后,警车驶来。
直到警察找上楼,叶余生仍没有从恐惧和自责中回过神,无法回应警方的问询,她双手抱住头,痛苦不已,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就那么迅速地消失在她眼皮底下,只差一点点,她就能抓住。
任临树推开人群,大步直接跨到叶余生面前,三名男警员伸手拉住他,被他甩开,他一只手紧紧提住她的衣领,将瘦弱的她腾空拎起,贴着窗户高举,青筋显露的拳头抵住她的脖子,悲怆咆哮道:“你究竟对她做了什么你说啊!”
她无望地垂下眼帘,闭住了眼睛,就算他把她丢出窗外,她也依从。
任临树的冲动行为,让四下的警察齐刷刷掏出警枪,对准他,用法语在警告他,不许动,否则将立即开枪。
幸好池之誉赶回来,向警方表示身份之后,忙用中文对任临树解释:“任先生,我理解你的悲痛,但我相信叶余生没有过错。是我拜托她帮我先接待周**,你要怪,就怪我回来晚了。何况,我办公室有摄录设备,究竟她们发生什么,可以调取录像查看。”
任临树缓缓松开手,指着叶余生的脸,冷冷地说:“好,叶余生,你给我等着。”
分别十三年后的第一次见面,他并没有认出来她,而是扼住她的脖子,要她给他的未婚妻陪葬。
警方调取监控发现,叶余生的笔录得到了证实,她和周得晚的死并没有直接原因。而周得晚接电话之后,面部表情逐渐变得诡异,无声如中蛊般地走向窗户,死因更是成了谜。调查最后的通话记录,发现只是巴黎街头某处公用电话,追查后一无所获,并不能以操控电话杀人来说服,综合死者的重度抑郁症,最终定为自杀。
这段仅有短暂十二分钟的视频被传上网,一时之间,引起网络上的惶恐不安,还被命名为“周得晚恐怖自杀事件”。
任临树默认叶余生的诚实,但他质问她两点。一,窗户是她开的,之后却未关上。二,背转身找文件,没有及时发现自杀的苗头。
“她的死,你脱不了干系。离开巴黎,永远别让我再见到你!”任临树给她的警告。
她连正视他一眼的勇气都没有,只记得灯光下他的脸,阴沉着,必定虎视眈眈。
周得晚的父亲周瑞是国内赫赫有名的地产商人,慈善家,膝下仅有两女,大女儿是养女,次女是周得晚,晚年得女,可想而知是何等如珠如宝疼惜。周瑞痛失爱女,更不会轻易放过池之誉。
没人能理解一个准新娘的自杀,包括叶余生,像经历了噩梦一场,脑子总是不断在交换闪现周得晚的两张面孔。
将喜帖打开递给她的那种娇羞幸福,还有,最后伸手在她脸上抓下去的必死绝望。
叶余生将自己关在租住的公寓里,不见任何人,她无法走出困顿,当初执着选择心理学,是为了自救。现在看来,她救不了周得晚,也救不了自己。像个荒诞的笑话。
自此一蹶不振。很快,她接到了被学校劝退的通知,池之誉的诊所也被贴上封条。
她隔着电脑,看远在国内的管川在对话框里敲下一行字:
回来吧,嫁给我。
再次见池之誉,是离开巴黎的前一天晚上。她心有愧疚,认为是自己牵累了他。
池之誉难过地说:“都是我的过错,我那天如果没有离开,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些事,现在,害得你连学位都拿不到,还被迫强制回国。”
“不,池医生,是我害诊所被封了”她哀哀道。
“千万不要这么说,正好我有时间和女朋友去度假。你思想包袱太大了,重度抑郁症病人,随时都会有自杀的冲动,一个偶然的跳楼事件,你是无辜的。” 池之誉解释。
“我想不通,那个电话到底是谁打的,是什么内容,会让好端端一个人,像死神附身,而我忽略了这些,才会酿成大祸”
“其实我观察那段视频,别人看不出来,但我能看出,你从看了喜帖之后,也像变了一个人,不仅仅是周得晚变化得快,你也是,到底发生了什么?”
叶余生伏在桌上,沉默良久后,说:“因为新郎,是我喜欢了十三年的人。”
“单凭一个名字,你就确定是他,以至于无法控制情绪?”池之誉质疑。
“喜帖里印了他的相片。不过,他说得对,是我间接害死了周得晚。窗户是我打开的,也是我没抓住她”叶余生垂下眼帘。
“叶余生,别再折磨自己了。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吧,回国后,你怎么打算?”池之誉问。
“还没想过,反正不会再踏入心理学了。”
池之誉惋惜地摇摇头。道理都懂,安慰他人容易,安慰自我最难。
巴黎最浪漫的地方在于,随处可见拥吻的恋人,甚至,不同的肤色,共同的性别。
坐在地铁里的叶余生,回忆在巴黎的半年,太匆匆,所有的梦想都破碎。望着车厢里一对亲昵的年轻情侣,他们看起来只有十三四岁的样子,是早恋。现在的早恋,胆子都好大,公共场所,也会牵手亲吻。不像当年她和他,羞怯腼腆,在纸上写信,悄悄传递心事。
她的头发长了又长,奔波各地,皮肤也黑了,他没认出来她,一点也不奇怪,就像她若不见了他的名字和字迹,就算他站在她面前,她也无法和当年那个温暖如许的男孩联系起来。一切都变了。
叶余生这个名字,他并不知晓,那年在福利院,她叫“鹊鹊”。
想起前年和阿姜一起在泰国,偶遇一位命格大师,不论准不准,至少现在听起来,是一语成谶。
“爱恨颠转。你们若再见面,必为仇敌。能不能重归于好,要看你们的造化。”
巴黎直飞B市的航班。
叶余生坐在机尾的位置。
远远的,她没有看到,此时正坐在商务舱的任临树,面色冷凝,静静地望着窗外的夜。
周得晚的死,像一个巨大的谜。他依稀记得向她求婚那天,她对他说:你挽救了我。在我岌可危时,你的爱,这是唯一令我摆脱抑郁的理由。
他终究没有挽留住她。
巴黎的夜空,很美。
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
黄炎培,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曾字楚南(一作号),改字韧之(辛亥年在上海赵凤昌惜阴堂讨论国事会议记录签署。后见1915《学生会会报》、1917杭州《教育周报》),一作讱之,,又改任之(署见《学生会会报》),别号观我生,笔名抱一(见《小说月报》)、同父(见解放前《展望》)影射名王培芝(见龙公《江左十年目睹记》),人称珐琅博士(早年欲以抵制舶来品的搪瓷器皿,曾在中华职业学校设置珐琅科,附设珐琅工场,提出“劳工神圣,双手万能”口号,以致遭到少数人的讥刺为“珐琅博士”)。
1878年10月1日(清光绪四年九月六日)出生川沙镇内史第,早年父母双亡。1887年随外祖父发蒙,接受传统教育。迫于生计,年未弱冠,即在家乡任塾师。
1899年时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1901年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知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1902年后又中江南乡试举人。
1903年返乡兴办小学堂。期间,开始接触严译《天演论》等新学书籍。次年在乡办校,因鼓吹反清被逮捕,一度入狱,在江苏巡抚“就地正法”批文到达一小时,由基督教外籍牧师保出,逃亡日本,一年后事息归国,继续兴办学校。
1905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先后创办和主持广明小学和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在爱国学社、城东女学等新教育团体和学堂中任教,并参与发起江苏学务总会。辛亥革命后,任任为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全力以赴改革地方教育,全面规划建设了省立高、中等学校和县立小学,省教育会副会长,上海申报馆旅行记者。1908年与童世亨等共同创办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浦东最早的供电设施。
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1914年2月至1917年春,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山东、北京、天津等地考察了五个月。随中国游美实业团体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座学校,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尤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
1915年4月,随农商部“游美实业团”赴美报聘,考察教育,撰写《旅美随笔》。黄炎培还到日本、菲律宾、南洋各地考察。每次考察均有记录,并结集出版。他认为办教育如同治病,知病源才能开好药方,做到对症下药。“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方书诚不可不读,而病所由来,其现象不一,执古方治今病,执彼方治此病,病曷能已。”所以,他都是从中国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考察。
1917年赴英国考察,同年5月6日,联络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建中华职业学校。此后数十年时间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主要通过中华职业教育社来展开。1921年被委任教育总长而不肯就职。曾参与起草1922年学制,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和筹办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筹备主任(现河海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炎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救国通讯》﹐宣传爱国主义﹔组织上海市民维持会(后改为上海地方协会)﹐支持淞沪会战。1941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一度任主席。
1945年又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同年7月应邀访问延安。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如实介绍延安。
1946年在上海创办比乐中学,探索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的普通中学。 至1949年前,先后又创办重庆中华职校、上海和重庆中华工商专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校、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校等。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1965年12月21日病逝于北京。骨灰安放于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夫人姚维钧的骨灰也安放于此。
扩展资料:
1898年,南汇县周浦镇有位附贡生王筱云先生,在黄炎培姑父沈肖韵的书斋里看到黄炎培写的诗文,赞不绝口,说:“这个青年很有前途!”沈肖韵乘机说:“这个青年正在求婚,你有一个女儿,肯许配给他吗?”王老先生欣然一诺,遂成好事。
于是,两家先订了婚。第二年(1899年)黄炎培考中秀才,而且是松江府第一名。喜报传来,王老先生高兴异常,择定良辰吉日,让黄炎培和自己的女儿王纠思**拜了天地。黄炎培在屡屡碰壁之后,终于抱得美人归。
黄炎培一生出了三部诗集,他与姚维钧婚后出版的《天长集》、《红桑》都是姚维钧作序,里边收入了不少黄、姚唱和的诗。
姚不仅擅诗文,还写得一手好字。工作之余,黄姚在院子中铺上纸墨,边书写边赏评,共同玩味,视为乐趣。姚维钧待人宽厚,善解人意,书房里黄炎培前妻王纠思的遗照一直挂着,姚还经常叫自己生的子女向遗照行礼。姚维钧对黄炎培前妻的子女十分关照,把黄孟复兄弟接回来抚养成人。
参考资料:
欧洲国家—英国礼仪 英国人的穿衣模式受到世界许多人的推崇。尽管英国人讲究衣着,但十分节俭,一套衣服一般要穿十年八年之久。一个英国男子一般有两套深色衣服,两三条灰裤子。英国人的衣着已向多样化,舒适化发展,比较流行的有便装夹克,牛仔服。 仪态礼仪 在英国,人们在演说或别的场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构成V形手势,表示胜利;在英国,如有人打喷嚏,旁人就会说上旁保佑你,以示吉祥。 相见礼仪 在英国,当婴儿出生时,父母亲朋一般依婴儿的特征,父亲的职业为婴儿取名,有的母亲家庭显赫,就用娘家的姓作为婴儿的第二个名字。在英国,孩子们只对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称叔。英国老人讲究独立,不喜欢别人称自己老,走路时不必搀扶他们。 餐饮礼仪 做客和餐桌上的礼节 如果你被邀请到别人家做客,就要考虎这样几个情况。比如,该在什么时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谈正经事,只是个社交聚会,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备,她还没完全准备好你就到了,会使她感到非常尴尬。晚到10分钟最佳。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么时候应该离开呢?这没什么规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礼貌的。如果只是邀请你共进晚餐和聊天,那么你最好在10点至11点之间离开或者餐后1小时告别。如果你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周末,在离开之前应特意买束花送给女主人,这会使她非常高兴。另外,离开后的第二天要发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随附一件小礼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鲜花等。 英国的宴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茶会和宴会,茶会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茶会。英国人在席间不布菜也不劝酒,全凭客人的兴趣取用。一般要将取用的菜吃光才礼貌,不喝酒的人在侍者斟酒时,将手往杯口一放就行。客人之间告别可相互握手,也可点头示意。 英国人一般较喜爱的烹饪方式有:烩、烧烤、煎和油炸。对肉类、海鲜、野味的烹调均有独到的方式;然而,他们对牛肉类方面又有特别的偏好,如烧烤牛肉(ROASTED BEEF),在食用时不仅附上时令的蔬菜、烤洋芋,还会在牛排上加上少许的芥茉酱;在佐料的使用上则喜好奶油及酒类;在香料上则喜好肉寇、肉桂等新鲜香料。 较为人知的英国料理菜名有:牛肉腰子派(STEAK KIDNEY PIE)、炸鱼排(ENGLISH FISH CHIP)、皇家奶油鸡(CHICKEN A LA KING)等。英国人喜欢狩猎,在一年只有一次的狩猎期中,就有许多的饭店或餐厅会推出野味大餐,如野鹿(VENISON)、野兔(HARE)、雉鸡(PHEASANT)、野山羊(WILDSHEEP)等的烹调。而一般烹调野味时,均采用些杜松子或浆果及酒,此做法是为了去除食物本身的膻腥味。 英国人对早餐非常讲究!英国餐馆中所供应的餐点种类繁多,有果汁、水果、蛋类、肉类、麦粥类、面包、果酱及咖啡等。 时下所流行的下午茶(HIGH TEA)也是传来自于英国,其较知名的有维多莉亚式VICTORIAN STYLE),内容可说是包罗万象,包括各式小点、松糕、水果挞(TARTE)及三明治等。 晚餐对英国人来说也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他们选择的用餐时间通常较晚,而且都是边吃边喝边聊,以促进用餐人之间的情谊,可想见他们是属于极有自主性的民族,而一顿晚餐对他们来说可能要花上好几个钟头! 苏格兰威士忌或琴酒都是这些众有皆知的酒均来自于它。在英国当地,会有许多爱好喝的人士,主要是因为:它本身也是个产酒国家。英国人在饮酒上的花费比起其它的支出还来的多。 喜丧礼仪 英格兰人的婚俗丰富多采,从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已的传统方式进行。在英格兰北部约克市求婚方式颇为奇特,继承了古代民间遗风,女孩子成熟以后,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颜色的紧身服饰,向男性示意。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恰和交通信号灯一致。绿色的表示:"来吧!我愿意恋爱,大胆地追求吧!"**表示:"机遇是有的,如果合我的意还是有成功的机会。"红色表示:"目前我还不想谈情说爱,不要追求我。"勇敢的小伙子会根据对方的服色,根据自已的选择去大胆地追求,决不会被扣上行为不端的帽子。 一旦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男方要送给女方订婚戒指并举行仪式。这种习俗遍及整个英国。结婚或定婚戒指是许多民族的传统习俗,英格兰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时,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甚至认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无效的。当神父询问一对新人是否愿意做对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头偕老后,新郎给新娘的无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征着丈夫对妻子的纯真爱情,同时妻子也表示接受并忠实于这种爱情。 戴戒指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国,它不仅作为一种信物也是一种装饰品。婚姻戒指最初并不镶嵌钻石、翡翠以及红蓝宝石等饰物,纯洁的圆形象征着由婚姻联袂在一起的两个人的团圆。在一些民族中象征着一种魔力,保佑夫妇幸福长寿,同时,施予者表示对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表示对施予者的忠诚。 金戒指象征爱情的纯真,银戒指意味情感温柔。英国人同西方各国一样,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镶嵌任何宝石,结婚戒指应加装饰物,至于戒指的质量则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结婚戒指可戴在同一无名指上,也可以由结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国在16世纪时,结婚戒指的内侧经常刻是家族的图案或箴言,诸如"上帝使我成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只手、一颗心、一顶主教冠和一个骷髅,铭文是:"前三个我赐予你,第四个使我超脱。"今天戒指上的铭文大多只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开头字母。 英国人结婚要穿礼服;新娘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纱,手持白色花束。总之,英国人崇尚白色,它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而戴头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两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在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品的头纱,而且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罗马时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颜色的头纱以示区别。中世纪以后,宫廷贵族之中出现了用珍珠装饰的花冠。尔后,发展成为白色头纱,并且尺码日益延长,并遍及欧洲各地。 举行婚礼时,身穿白纱礼服,头披白纱的新娘挽住父亲的手臂,由女宾相伴,在婚礼进行曲中步入教堂。着礼服的新郎在男宾陪同下站在圣坛等待新娘。 英国人家中有人去世,往往在报上登一则小启事,亲友见启事后前去参加葬礼,以表对死者的敬意和对其家属的问候。 一旦举行完婚,新郎新娘从教堂里出来的时候,人们要向新人祝贺,这种祝贺不是亲吻、拥抱和握手,而是向他们撒五彩缤纷的纸屑。撒纸屑的习俗起源于撒麦粒。1491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携王后到布里斯托尔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面包师的妻子看到,于是她从窗子里向他们撒麦粒,并高呼:"欢迎你们,陛下!祝你们幸福、长寿。"这成为一段佳话,到16世纪时,这一习俗已广为流传,人们向新郎、新娘撒麦粒,有时还染各种颜色。麦粒象征着丰收和生活富裕,同时也祝贺新婚夫妇幸福长寿,子孙满堂。 度蜜月也是英国各地青年结婚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把积蓄下来的钱用于旅游,而结婚后去旅游便称作度蜜月。这原是古代的习俗,在新婚之时一定要饮用一种用蜂蜜特制的饮料,用来象征家庭美满、爱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这种饮料从结婚开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个月称作蜜月了。 在英国对于结婚纪念日十分重视,每年都要庆祝并有不同的称谓。第一年是纸婚,第二年是棉婚,第三年为皮革婚,第四年为毅婚,第五年称木婚,第六年称铁婚,第七年叫铜婚,第八年叫陶器婚,第九年为柳婚,第十年是锡婚,以后是钢婚、绕仁婚、花边婚、象牙婚、水晶婚。从第十五年以后,每五年各有一个称谓,依次为搪瓷婚、银婚(第二十五年是个大典)、珠婚、珊瑚婚、红宝石婚、蓝宝石婚、金婚(五十年是第二大典)、翡翠婚、钻石婚。这最后一个是第三大庆典,但很少有人能够庆祝这个庆典。 商务礼仪 到英国从事商务活动要避开7,8月,这段时间工商界人士多休假,另外在圣诞节,复活节也不宜开展商务活动。在英国送礼不得送重礼,以避贿赂之嫌。在商务会晤时,按事先约好的时间光临,不得早到或迟到。英国工商界人士办事认真,不轻易动感情和表态,他们视夸夸其谈,自吹自擂为缺乏教养的表现。 旅游礼仪 到英国旅行,需注意当地的所有车辆均沿马路的左侧行驶。英国人遵守纪律,即便是几个人上车,他们也会自觉地排队上车。在英国坐出租车,一般按10%左右付小费,将小费列入服务费帐单的饭店不必另付小费。在主人家中作客数日,视情况付给提供服务的佣人一些小费。 英国交通 英国的铁路与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铁路 英国的市际铁路交通之发达在世界上首屈一指,除了在农村腹地以外的任何地方,只需不到几英里的路程便可以到达一座火车站。由于英国铁路发达、地域狭小,而人口稠密,因此您或许会对从英国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速度如此之快感到诧异。青少年可以购买一年通用的乘车证,从而能够在标准票价的基础上享受减价优惠。 长途公共汽车 英国的公路四通八达,乘长途公共汽车比火车相对便宜,但是一般旅行时间稍长一些。英国国家汽车公司发行学生车票。十六岁至二十五岁的青少年可以在成年人乘车票价的基础上享受一年的减价优惠。 飞机 在英国境内一般只有在长途旅行时才宜乘坐飞机。从伦敦飞往布里斯托或者伯明翰并不便宜,但是如果要从伦敦前往格拉斯哥或者爱丁堡,则可以考虑搭乘飞机。若要享受减价优惠,须出示外国留学生学生证。有关申请表格可以向学生会或者学生旅行办事处索取。 到欧洲旅游 英国是通往欧洲大陆的门户,在英国,无论您置身何处,欧洲各地都近在咫尺。英国去往欧洲大陆的出口比比皆是,并且有以下交通工具可供选择。 轮船 几乎在南海岸的每一处港口均有轮船、汽垫船,以及水翼船,驶往法国的各个港口(东至毗邻比利时的敦克尔刻,西至布里坦尼的罗斯可夫),比利时以及荷兰的港口。英国至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航程较长,须从英格兰、苏格兰的北部乘船出发。 火车 新近建成的英吉利海峡隧道使火车能够从(伦敦市中心的)滑铁卢车站直达巴黎或者布鲁塞尔市中心。整个旅程只需要三个半小时。 购物 英国大多数商店开门时间是周二至周六,星期天关门。英国购物有两个习惯:一是商店中不讲价,标多少钱就卖多少钱;二是顾客自觉排队,不喜欢有人插队。许多商店的备用购物袋是要收费的。大多数自选商店都提供篮子供顾客在店内使用,付款后,再把所购东西装在自带购物袋中。如果你忘记退还商店的篮子或未付款就走,可能会被视为偷东西,商店甚至可能召来警察,如果你要买昂贵物品,可以参考一下商场购物杂志,上面有不同厂家、产品价格、质量方面的比较。在大超节购物,您不用担心质量和价格有什么欺诈,在付款后,收款机会打印出一张详细的收据,内容包括:商场名称,当天的值班经理的名字、售货员姓名、购货种类、数量、价格、付款方式、找零以及商场地址、电话号码,如发现什么问题,可以找商场解决。 出入境携带 可免税携带香烟200支及洋酒一支,出入境外币不能超过入境时之数目。 主要禁忌——三个禁忌 不能加塞 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