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科尔沁草原风云录|草原双雄扎那和巴拉吉尼玛

清末科尔沁草原风云录|草原双雄扎那和巴拉吉尼玛,第1张

胡晓明

清朝末年,科尔沁草原遭受日俄战争洗礼,在反抗沙俄势力渗透的过程中,科尔沁草原崛起两股武装势力,一股是以包善一为首的地方武装势力,另一股是以扎那、巴拉尼玛为首的贫苦牧民武装势力。在那个“有枪便是王”的乱世年代,包善一在王公贵族势力和奉系军阀的支持下,在西辽河和东辽河之间实行放垦圈地,积累了巨额财富,逐渐成为实力雄厚的地方军阀。扎那、巴拉吉尼玛在反抗沙俄势力过程中,也顺势发展成为一支实力强劲的牧民武装队伍,他们与包善一为首的地方军阀武装对抗十余年。直到包善一与奉系军阀吴俊升联姻,双方的势力均衡才被打破。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的武装最终被包善一武装和奉系军阀联合剿杀。徒留一首叙事民歌《扎那巴拉吉尼玛》在科尔沁草原传唱一百多年,让人对科尔沁草原百年前的风云变幻报以无限遐想。

科尔沁草原

黄莺鸟聚集的地方

清朝中叶,科尔沁左翼后旗古力古台屯最初只有几户人家,直至民国初年才发展为颇具规模的村落。“古力古台”源自蒙古语,含义为黄莺鸟。当时的古力古台屯是一个物产丰饶、水草肥美、林木茂密的好地方,林中成千上万只的黄莺鸟穿梭、聚集、栖息,给这片土地带来吉祥的气息,当地的蒙古族人民将它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古力古台屯”就是由此而得名。

胡姓是屯子里的大户,扎那、巴拉吉尼玛也出自胡姓一族。扎那生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巴拉吉尼玛比他小一岁。他们的祖父名叫拉喜,祖母团盆,早年在昌图县附近七里界居住,后来才迁至古力古台定居。拉喜有七个儿子,个个勇武过人,被称为“七壮士”,其中老三叫双喜,老六叫元宝。扎那是双喜的儿子,其长兄叫阿尔斯楞;巴拉吉尼玛为元宝的儿子,身下有两个妹妹,大灵娥和小灵娥。扎那的妻子牡丹,生有一男孩叫拉布哈。胡氏家族到了拉喜这一代,堪称人丁兴旺、枝繁叶茂。

扎那、巴拉吉尼玛的家境很好,称得上富裕之家。扎那除有三间海青房外还有几间东、西厢房,巴拉吉尼玛住的是三间草房,也有几间东西厢房。他们兄弟俩牲畜很多,奶牛、骑马、猎狗应有尽有。两人的院落紧相毗邻,巴拉吉尼玛住西院,扎那住东院。兄弟二人都是中等身材,巴拉吉尼玛是黄白净子,扎那黑脸膛。兄弟二人性格刚毅、倔强、好打抱不平,自称不畏强暴的好汉。若没有沙俄士兵入侵,他们可能就在屯子里平安度过一生。此外,兄弟二人爱马如命,这是他们人马合一、枪马合一、驰骋草原的秘诀所在。

武装反抗沙俄入侵

1904年(光绪三十年),日本帝国主义和和沙皇俄国为争夺我国的旅顺、大连租借权,在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燃起战火,史称日俄战争。这场战争打了两年,以沙俄战败而终。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领土上互相残杀,清廷腐败无能,引狼入室且不加干预,宣布中立。

当时的科左后旗东半部正是日俄战争的边沿地带,战火蔓延到每个村庄,闹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古力古台屯蒙受战乱之灾,日俄战争中败下来的沙俄士兵,三五成群地经常出没于村庄内外,他们烧杀抢掠、奸*妇女、乱杀无辜,激起了人民的极大义愤。

有一次扎那、巴拉吉尼玛外出寻马,村里又来十几个沙俄士兵进行侵扰,极为猖獗。扎那、巴拉吉尼玛早就对沙俄士兵深恶痛绝,他们找村里几个人商议,这些人若是再来就干掉他们。过了两天,几名俄兵又来村里掠夺,临走时还从村里抓了向导。由于事先商定,向导将俄兵引向村东北胡仁达沙滩边的大道上去。扎那、巴拉吉尼玛同几个年轻人,早已埋伏在大道旁的树林里。当俄兵赶着向导大摇大摆的走过来时,扎那从树林中低声喊村里人趴下。这时俄兵中的一名布里亚特人已经发觉情况不妙,知道凶多吉少,慌忙用蒙语说求饶,自称是布里亚特蒙古人。但随着枪声大作,他们都成了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二人的枪下鬼。

事发后,清廷不但不支持扎那、巴拉吉尼玛的英雄之举,还准备与外寇联合剿灭这股武装力量。当时,村里很多人惊恐万分,责怪扎那、巴拉吉尼玛给屯子里招来横祸。对此,扎那、巴拉吉尼玛感觉很委屈,他们想原本好心好意把俄国人消灭了,结果费力不讨好,于是索性抛家舍业从本村出走,决定武装反抗清廷,誓把沙俄势力从科尔沁草原赶出去。

扎那、巴拉吉尼玛出走以后,屯子里的人们把责任都推到了兄弟二人身上。沙俄官兵也记住了兄弟二人,下达了通缉令,悬赏捉拿兄弟二人。无奈兄弟二人神出鬼没,始终不见踪影。

短暂投靠包善一

包善一又名额尔敦毕力格,蒙古人,1878年(清光绪四年)出生于科左后旗金宝屯镇大蒿子嘎查普通台吉家庭。幼年丧母,由叔父图格杰抚养,后来当兵。1904年,顶替其叔父任会兵卷达之职。1907年升任管带,奉命带兵镇压陶克涛起义军。1911年任旗巡防统领,1921年任旗札萨克军务协理。扎那、巴拉吉尼玛尽管比包善一年龄大,却要称呼包善一为舅父(喜明管带同包善一是远亲连襟,喜明是扎那、巴拉吉玛二人之舅父)。

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刚起事的时候,包善一很欣赏他们的胆识,曾劝他俩到其旗下当兵,但是兄弟二人最初没有答应。直到反抗沙俄被村里人发现并告发,他们才从村里出走。当时,兄弟二人考虑到自身的实力不够,就同意了包善一的邀请。来到大嵩子,在包善一的部队当兵,并多次随队外出剿匪。

包善一打仗时让他们俩冲杀在前,但是却没有论功行赏,平时还冷眼以待。时间久了,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二人看到包善一的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跟土匪的做派没有什么差别,于是感到失望,时常表示不满。总觉得给包善一卖命,终究没有出路,与其任其摆布,被捆住了手脚,还不如另起山头,于是他们就脱离了包善一。

起初,扎那、巴拉吉尼玛与包善一并没有剑拔弩张,他们之间的交恶主要还是兄弟二人看不惯包善一的飞扬跋扈,以及欺负穷苦人的所作所为。巴拉吉尼玛最小的妹妹小灵娥,聪明伶俐,眉清目秀,能歌善舞,被称为“草原歌仙”。包善一偶然见到小灵娥之后,就特别喜爱,派人为自己的儿子阿民布和求婚。巴拉吉尼玛早就听说阿民布和是一个浪荡公子,见包善一托人求婚,怒不可遏,把他痛骂一顿。不但婚事没成,还挨了一顿骂,包善一强压怒火、扬长而去。从此以后,对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二人怀恨在心。

1911年(宣统三年)农历三月三日,科左后旗牧民按照惯例举行一年一度的阿日浑迪的大圈围(大型打猎活动)。包善一这一年刚任统领,为了显示自己,摆出一副威风凛凛的架势,领着儿子阿民布和、侄子色楞及一帮家丁前簇后拥地来到猎场。从猎场的另一角落,扎那、巴拉吉尼玛等十几个人也骑着马围拢过来。

正在这时,一个姓富的牧民下套子逮住了一只野兔。阿民布和飞马前来,盛气凌人地要求那个牧民把兔子给他。理由是他家的猎狗即将把兔子逮住了。牧民和他据理力争,阿民布和就挥鞭打来。扎那、巴拉吉尼玛见此场面,抑制不住心头的怒火,走过来替牧民出头。双方扭成一团厮打起来,结果阿民布和被打得鼻青脸肿。包善一看儿子被打得满脸是血,当下率领随从要打死扎那、巴拉吉尼玛。但是扎那、巴拉吉尼玛等人早已疾风远走。

1912年,包善一听说扎那、巴拉吉尼玛外出刚回来,派兵去捉拿。一百多名官兵将扎那、巴拉吉尼玛的院落围得水泄不通,但是当兵的不傻,知道兄弟二人百发百中,没人敢闯进院落。后来扎那、巴拉吉尼玛想了个计策,让同村的那顺孟和夜里喊话恐吓官兵,说官兵再不离开,拂晓后就来援兵了,到时候就没命了,弄得官兵们神魂颠倒,胆战心惊。

官兵们责令阿尔斯楞(扎那的哥哥)转告他们不准再喊话,阿尔斯楞走到院中又打暗语,暗示扎那、巴拉吉尼玛等人马上突围。扎那、巴拉吉尼玛听出这是哥哥的声音,分明是在向自己报信,再不突围,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趁黑夜向阿都沁方向逃跑了。官兵发觉后派兵跟踪追打,结果没追上,回来把兄弟二人的财产,马匹等洗劫一空。

劫富济贫的草原强人

1913年,面对包善一的围剿追杀,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觉得有必要找一个比包善一权势大的人作靠山,庇护自己。他们主动结交阿都沁屯的雅日哈加尔其(管旗章京),把雅日哈作为靠山,在王府效力。雅日哈是阿王(阿穆尔灵圭)的舅舅,达尔罕王的妹妹是雅日哈的儿媳妇。雅日哈不仅在博王府中权势很大,而且在达尔罕王府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此后,在草干召打大围到集合点时,雅日哈加尔其端坐在高驼子上,各地大小官员都去下跪叩头问安,包善一也不得不去问安。这时,雅日哈逼迫包善一把从古力古台赶走的马匹退还给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包善一突然站起来,把膝盖上的尘土掸了一下,然后气哄哄地回应说,他赶走的是马匪的马匹。从此,包善一同扎那、巴拉吉尼玛之间的积怨进一步加深了。

扎那、巴拉吉尼玛起事之后,主要是靠抢劫王公贵族的财物来维持生计,当然他们不抢本旗(博王旗),都是到外地洗劫。他们先后到过外蒙古、阿鲁科尔沁、杜尔伯特、土什叶图、达尔罕王旗等地方。一般都在每年清明节前后出去活动,来去比较隐蔽,让周边区域的王公贵族防不胜防。较大影响力的洗劫有四次:

第一次劫走外蒙古珠力格尔梅林的13匹马。然后又到阿鲁科尔沁旗劫走察罕葛根的12匹马。他们先派人通知察罕葛根活佛,令其把金银珠宝捐献,如果不愿献出,请准备对抗。察罕葛根活佛听罢,觉得活命要紧,派人送了好马和珠宝。

第二次闯入达尔罕王旗瓦房(胡和格勒)公主陵。这次抢劫先由阿力塔等几个人去侦知实情,然后由扎那、巴拉吉尼玛、额力格喇嘛、玉龙、道力宝等20多人前去肇事,劫获大批金银财宝和其他物资。然后把这些东西拿到郑家屯去出售,被当局发现,差点惹出大祸。

第三次抢劫了麦达尔活佛。那一次,麦达尔活佛领着弟子化缘到土什叶图附近,在一座山腰上安营扎寨,正准备搭灶起火,扎那、巴拉吉尼玛从天而降,把他们抢劫一空。麦达尔活佛是崇格林沁(僧格林沁的弟弟)的第三子,是阿王(阿穆尔灵圭)的从祖父。麦达尔活佛当然要把受辱的事告诉阿王。

第四次抢劫了东乌珠穆沁旗的小葛根庙。回来后扎那、巴拉吉尼玛等人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外蒙古地区、阿鲁科尔沁旗、瓦房公主陵、达尔罕王旗、麦达尔活佛等王公贵族和黄教喇嘛,已经知道经常抢劫他们的是扎那、巴拉吉尼玛。

除了上述几次大型的行劫活动,扎那、巴拉吉尼玛还去过杜尔伯特旗,有一个朋友给他们当向导,抢劫过几次,但从他们不抢平民百姓。

得到阿王庇护

1913年,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二人随同雅日哈加尔其去阿尔浑迪打猎。这次是在新艾里北部巴音塔拉合的春围。当时包善一晋升统领还不到二年,头戴红缨帽子,十分得意,与雅日哈加尔其等端坐在高处观看打猎。

包善一从高处就看到了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骑的两匹好马,企图乘此机会抢夺过来。扎那、巴拉吉尼玛当然不会示弱,双方相持不下。但在雅日哈的制止下,包善一的抢马企图没有得逞。

扎那、巴拉吉尼玛一次从乌珠穆沁旗回来后,听到各旗都在捉拿他们,兄弟二人感到情况非常危急。雅日哈将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的所作所为,报告了阿王(阿穆尔灵圭)。阿王(阿穆尔灵圭)得知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二人是本旗的英雄好汉,心里十分高兴。他通知旗下协力台吉将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拘捕然后加以保护。阿王考虑到他们二人胆识过人,调教过来有利于保乡卫土,再三叮嘱部下不要伤害他们。

过了数月,扎那、巴拉吉尼玛二人还在狱中,这令雅日哈加尔其心里十分焦急。有一天,他给扎那的哥哥阿尔斯楞捎去一封密信,让他佯装给犯人送饭,将钢锉藏在炒米袋里送至狱中。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发现炒米袋中的钢锉后,当夜就用钢锉截断刑具,越狱而走。过了两天,扎那、巴拉吉尼玛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家。没过多久,他们俩又重操旧业,接二连三地抢劫各地的王公贵族和黄教喇嘛。

包善一联手奉系军阀

1919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得知扎那、巴拉吉尼玛的事迹,欲将兄弟二人的武装力量招致旗下,当时的少帅张学良也对扎那、巴拉吉尼玛赞赏有加,这一情况让包善一心存忧虑。他深知,科尔沁草原上一山不容二虎,欲择机除掉扎那、巴拉吉尼玛二人。

为了寻找靠山,包善一任统领后,同洮辽镇守使吴俊升交往密切,把六女儿嫁给吴俊升的侄子,结下儿女亲家。并配合吴俊升侵占科左后旗套布海一带牧场作私人马场,低价强买阿尔林塔拉五千垧上等好地。这种引狼入室的行为遭到了当地民众的强烈反抗,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二人也与当地民众共同抵制横征暴敛的圈地行为。

此时的包善一则利用剿匪大发横财,成为科尔沁屈指可数的大富豪,要枪有枪,要钱有钱,权势如日中天,包善一始终没有放弃报仇的机会。一次,车殿文(车札兰)因事进奉天城,包善一借此之便向奉天督军兼省长张作霖打了报告,要求严办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二人。张作霖大笔一挥批准捉拿,但是要求活拿,不要杀害兄弟二人。包善一身为全旗五兵营统领,有了张作霖这样的强大后盾,他便不怕阿王、雅日哈加尔其等人对兄弟二人的袒护。

1919年(民国八年),扎那、巴拉吉尼玛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兄弟二人终究未逃出包善一的虎口。农历三月三日,扎那、巴拉吉尼玛又去阿尔浑迪打猎。在猎场上巴拉吉尼玛从马上摔下来,腿部受伤在家休养。包善一认为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亲自率领二百多名骑兵,前去捉拿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

包善一先到布敦哈日根屯,散布谣言说,这次领兵是在桑根巴达一带要打老来好(土匪的名号),企图稳住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二人。到三月七日,包善一告诉管带喜明,扎那、巴拉吉尼玛生不逢时,今天要除掉他们,让喜明先稳住他们。喜明听罢,心如刀绞,实在不想前去伤害自己的外甥,但不敢不从。

巴拉吉尼玛一看舅舅来了,好不亲热,迎进屋内,忙于烧水泡茶。喝茶聊天过程中,巴拉吉尼玛发现喜明脸色不正,接过茶碗时手直颤抖,还边喝边流泪。巴拉吉尼玛行事机敏、心存警惕,从舅舅言谈举止中察觉有事,叫妹妹小灵娥快把枪拿过来,以防万一。小灵娥略有迟疑地回应,哥哥怎么连自己的亲舅舅都不信任。巴拉吉尼玛在沉思之间去挑炉火,不料突然被几个彪形大汉人拦腰抱住,并揪住他的头发往外推,在院子里被喜明的随从持枪打死。正在东院梳理马鬃的扎那听到枪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刚从墙上探头往这边看,被守候在墙角的士兵一枪打中了他的头部。

驰骋科尔沁草原十余年的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在冷枪下陨落,扎那当时41岁,巴拉吉尼玛40岁。扎那的儿子拉布哈看到父亲被打死,向上屋跑去取枪,出来时也被打死在院中。后人谈及拉布哈时常说,胡家的孩子十多岁就不怕死,这个孩子长大了肯定也是条汉子。

包善一的大队人马随即将整个院子围的水泄不通,新配备的三八式步枪(当时被称为乌兰炮)已经架在四周,包善一在士兵的簇拥下涌进院子。都楞(大灵娥的丈夫,巴拉吉尼玛的妹夫,也是一个勇武过人的好汉)眼看情况不妙,装作背柴禾往外跑,被包善一认出,让部下通宝一枪结束了他的性命。包善一进屋,看见炕上有一婴儿在摇篮中哭啼,就想斩草除根,马上给了一枪,很碰巧枪未响。后来这个幸存下来的幼儿,活到十二岁患病死去。

一代枭雄包善一的结局

扎那、巴拉吉尼玛兄弟被剿灭之后,科尔沁草原上再也没有武装力量能与包善一抗衡。阿王在北京去世后,包善一居然觊觎札萨克王位,结果被少帅张学良否决了,他让阿王的儿子继任末代札萨克王,包善一的王爷梦最终破灭。

包善一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也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军阀,他心里一直认为有马有枪才是草头王,长期游离于阿王、奉系军阀、***甚至是日本人之间。1931年,包善一投靠了日本人,将所部发展到了3000人,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总司令。此后,科尔沁后旗地区再无宁日,经常发生战争,民不聊生,老百姓对包善一恨之入骨,都骂他是“汉奸走狗”。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对包善一的部队四面夹击,包善一逃到了沈阳,被国民党方面委任为中将司令,不久后又调任东北“剿总”参议。1948年11月,东北国军部队在辽沈战役中被全歼,包善一又投靠了傅作义,结果不久之后北平和平解放,包善一只好回到沈阳,隐姓埋名。不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包善一还是被群众举报,暴露了身份,1950年,包善一被政府处决,时年73岁。扎那、巴拉吉尼玛的血海深仇终于得以昭雪。

包善一

一首流传百年的蒙古族叙事民歌

扎那、巴拉吉尼玛被杀以后,小灵娥因为阻拦哥哥巴拉吉尼玛拿枪,最终酿成兄弟二人被杀的悲剧。事后她心灵受到刺激,万分自责,后悔不已,逢人便唱一首流传百年至今的蒙古族叙事民歌《扎那巴拉吉尼玛》:

黄莺村自古以来四海扬名

金翅凤凰在这儿喈喈和鸣

为了镇住金翅凤凰鸣叫的风水啊

山顶上筑起了黄金宝塔整十层。

十层的黄金宝塔到了期限,

皇家江山风雨飘摇不安定,

在金翅凤凰鸣叫的黄莺村啊,

降生了巴拉吉尼玛、扎那两英雄。

黄莺村亘古以来天下扬名,

玉翅凤凰在这儿喈喈和鸣;

为了压住玉翅凤凰鸣叫的风水啊,

山顶上筑起了玉石宝塔整九层。

九层的玉石宝塔到了期限,

官家江山动荡不安难稳定。

在玉翅凤凰鸣叫的黄莺村啊,

诞生了巴拉吉尼玛、扎那两英雄。

巴拉吉尼玛英勇能干称好汉,

直到官府衙门都享有盛名;

巴拉吉尼玛、扎那走到哪里啊

红珊瑚顶子的王公老爷提心吊胆战兢兢……

小灵娥最终唱着《扎那巴拉吉尼玛》这首歌抑郁而终,另有一说,她最终悬梁自尽了。此后《扎那、巴拉吉尼玛》这首叙事民歌在科尔沁草原流传了100多年,被誉为科尔沁草原三大民歌之一,很多蒙古族少男少女以幼时会唱此歌为荣。当地说书艺人阿拉塔根据这首歌编唱了“扎那、巴拉吉尼玛”英雄事迹,以乌力格尔—蒙古说书的形式来歌颂两兄弟为了自己的家园、民众的利益以及正义的事业而热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从而让扎那巴拉吉尼玛的传奇妇孺皆知、口碑相传。

校对:徐亦嘉

俄[俄,读音作é(ㄜ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远古伏羲大帝之妹女娲氏,属于以先祖名字转意为氏。

女娲氏又称俄祖,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她与伏羲是兄妹,她与伏羲结婚而产生人类,后来女娲禁止兄妹相婚,这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

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

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

女娲生卒年为公元前7759~前7653年,出生地在凤州(今陕西宝鸡凤县),在位起讫公元前7707~前7653年,立都于凤城(令河南济源),年号为女皇元年(公元前7706年)。

女娲是伏羲氏族凤姓部落一位大酋长的女儿,于壬寅年(公元前7759年)出生在凤州。她十六岁时,伏羲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向她求婚,二人结成了夫妻。此后他们便住在了凤州,先后生下了四个儿子,长曰羲仲,次曰羲叔,三曰和仲,四曰和叔。

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女娲之后,社会逐渐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向父系氏族社会,其部族民众中有以女娲之别称“俄祖”为姓氏,称俄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古鲜卑族拓拔部俄氏部族,属于以部族称谓汉化为氏。

古鲜卑族拓拔部有俄氏部族,亦称娥氏,在史籍《魏书·官氏志》中有记载。在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俄氏部族取谐音汉字为姓氏,称俄氏、娥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纳西族,出自纳西族神话英雄俄英都努,属于以宗教信仰为氏。

在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神抵天地里,有一个远古祖先谱系,当中的代表人物都成为东巴文学中的主人公形象,其中后的俄高勒及其姐姐俄英都努、高勒趣和等都有相应的神话故事。祖先神话的代表性作品有《蝙蝠取卦书》、《白蝙蝠取经记》、《俄英都努杀猛妖》、《高来秋沃受》等。《俄英都努杀猛妖》是东巴文学中很有价值的名篇,记述的是俄英都努杀妖的业绩:

俄氏九兄弟在山原上放牧,丢了一头黑眼大黄牛。兄弟九人便带着九条猎狗上山去寻找。不料被猛鬼吃掉八人八犬,只剩下俄高勒一人一犬。

留在家里的妹妹俄英都努,下决心要报仇,就打扮得漂漂亮亮,到猛鬼山上去了。

猛鬼遇见俄英都努,问她到何处去?她强装笑脸,说她特地来找伴侣。

猛鬼便向她求婚,俄英都努随之到了猛鬼的岩洞。在猛鬼的洞里,她看见八个人头、八碗血水、八副弓箭,八个狗项圈,俄英都努伤心之下,日夜哭泣不止。

猛鬼主问她为什么哭?她就乘机探问猛鬼的秘密。猛鬼主无意间说出了自己的致命弱点:不能炒空锅,不能舂空礁,不能折断细针,不能拉断细线,否则它就会丧命。

等猛鬼外出找食时,俄英都努就炒起空锅,舂起空礁,折断细针,拉断细线,捣烂猛鬼的家,并带着八兄弟的头骨和所有遗物,逃离了岩洞。

猛鬼发觉后追了上来,快要追上时,俄英都努就扔一样东西打之。东西扔完了,猛鬼仍然紧追不舍。俄英都努只好藏到山神的野猪窝边。

野猪问她来做什么?她就说是来帮它抚育猪娃。等到猛鬼追来,俄英都就用倒歌小猪的耳朵,整窝小猪大叫起来,大野猪听到小猪的惨叫声,以为是猛鬼要来吃小猪,怒不可遏,就直奔猛鬼,把它戳得粉碎。

这是一部反映纳西族早期生活的神话长诗,作品中有明显的母权制的痕迹,这在东巴文学经籍中是不可多见的。复仇的英雄是女性,这绝非偶然,俄英都努本身就是母权制尚未消失的一个影子,反映出纳西族社会父权与母权的复杂交叉,说明正是母权制走向衰亡,父权制开始确立的历史过渡时期。

纳西族人民非常崇敬俄英都努,许多人都以“俄英”为姓氏,后有汉化省文简化为俄氏者。

第四个渊源:源于 ,出自 教创始人 之圣妻俄绮舍,属于以宗教信仰称谓汉化改姓为氏。

俄绮舍,亦称阿以舍,是 世界大贤艾布伯克的女儿,她九岁与 结婚,和 共同生活了九年。俄绮舍聪明而善文学,曾参与了 的政治生活,对日常生活方面的 教圣训知道得最多,从她那里传下 教圣圣训二千二百一十段。俄绮舍于回历五十八年(公元681年)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第五个渊源:源于佤族,出自云南俄山,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佤族共有人口三十五万余人,其中云南有三十四万七千多人,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沧源、西盟、孟连、澜沧、耿马县,镇康、双江等县也有少量分布。

佤族的先民在先秦时期便是“白濮”族群的一支,唐朝时期称为“望蛮”、“望苴子”、“望外喻”;明朝时期称“古刺”、“哈刺”;清朝初期称“卡佤”、“阿瓦蛮”等。

佤族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有四种方言。佤族民间文学丰富而优美,沧源岩画十分有名,是佤族艺术的珍品。

佤族人原先没有姓氏,在唐朝中叶以后开始仿照汉族按所居地名为部落取称,其以所居地云南俄山(今云南玉溪峨山)为部落名称者,称俄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俄格德格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从母权社会过渡到父权部落之后,每个部落就是一个亲族。由于一个部落的人都有着血缘关系,所以那时每个部落除战争中掠夺来的奴隶外,所有家庭大都是一个姓氏。蒙古族的姓氏大体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以本部落的名称为姓。《蒙古秘史》中记载着成吉思汗上十一世祖孛端察儿掳一女俘,问:“汝何氏之人?”彼妇人日:“我札儿赤兀惕·阿当罕·兀良合真氏也。”兀良合是部落名称,阿当罕是自己的本名,札儿赤兀惕是氏族的名称。所以,这个女俘姓兀良合真(真,表示女性,若是男人就称兀良合歹),名字叫阿当罕,是札儿赤兀惕氏族人。姓名称呼的顺序是:姓氏、名称、族属。东蒙地区的喀喇沁旗札萨克、台吉的蒙古族人均姓乌,就是兀良合(也称乌梁海)人者勒篾(成吉思汗时四杰之一)的七世孙和通始建喀喇沁部的缘故。这就是取本部名称词首为姓。在《元史》第一卷第一页关于成吉思汗的记载中,也把姓氏直接记为:“铁木真,姓奇渥温氏。”奇渥温,也记作“乞彦”,也是成吉思汗所属部落的名称。今鄂尔多斯的奇姓,均由此而来。拉施特《史集》记述塔塔儿部落时即说:“凡是出自此部落的人,如果是男子便唤做秃秃黑里歹,若是女人就唤做秃秃黑里真。”

第二种,就是以本氏族的名称为姓。合撒儿(成吉思汗仲弟)之后裔所建的科尔沁、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札赉特诸部的札萨克、台吉均姓包氏,就是源于合撒儿出世的孛儿只斤(也记作博尔济吉特)氏族之故。这就是取氏族名称词首为姓;乐土默特(原居东部区卓索图盟)的宝氏,也出于此,因为包、宝谐音所致。

第三种,就是以祖先的名字为姓。在古代,如元丞相、主修宋辽金三史的脱脱,本是蔑儿吉氏。其后人却以脱脱为姓,元代有脱脱尼,明朝有脱脱卜花。现代人以祖先的名字为姓的,如,出生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从他先祖莫勒特图以后,开始取“莫”字为姓,谐音记作孟,所以嘎达梅林汉名叫作孟青山。又如,郭尔罗斯前旗王爷驻京代办富格日特,远祖兀良合人,本姓乌和吴,但富格日特的后代已取“富”为姓了。东蒙地区蒙古族像这种转姓的情况实存不少。

蒙古族人的名字,一是按民族心理习惯命名。这也分各种情况。有的男人习惯以历史人物命名,如帖木儿、康熙、罗成等;有的以长辈期望、意愿命名,男子多以幸福、大喜、坚强、富有、结实之意命名(如吉日格郎、巴雅尔、巴图、白音、布和);有的以勇猛矫健的禽兽命名(如阿尔斯冷——狮子,巴尔斯——老虎,布日格德——雄鹰);也有的按婴儿出生时,祖父的年龄命名的,如:塔奔台(五十)、吉仁台(六十)、乃仁台(八十)、依仁台(九十)等;也有直用汉语的,如五十六、六十三、八十二等;还有按蒙古古代公认的社会称呼命名的,如巴特尔——勇士或骑士,必勒格——智者,篾尔干或麦尔根、莫日根——神箭手,薜禅、彻辰或思钦——贤者等;还有以贵重的金、银,坚硬的铜、铁命名的,如阿拉坦(金)、孟恩(银)、铜宝、铁宝等。女子习惯以明亮的星辰命名,如娜仁(太阳)、萨仁(月亮)、敖登(星星)等;也习惯以美丽的花草树木命名,如其其格(花儿)、其木格(花蕊)、牡丹、海棠、梅花等;也有以自然物命名的,如塔娜(珍珠)、哈森(玉石)、水灵(翡翠)、乌云(蓝色宝石)等;也有象征着女人命运的名字,如呼吉雅(儿子的命运)、杜达古拉(带弟)等。女子按出生月份命乞的也颇多,如正月、三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月、腊月,惟独没有二月和四月的名字。大概是因为“二”字蒙语发音不响亮,“四”与汉语“死”谐音之故吧,所以没有叫二月和四月的名字。

二是 喇嘛教传人东蒙地区以后,许多长者专门请喇嘛、活佛给儿子赐名,所以多有藏名,如尼玛、仁钦、桑卜、扎布等。

三是随着历史的进展,蒙、汉民族长期杂居和互为影响所致,有的蒙古族人在名字的前面加上了姓氏,如金·布和、韩·乌力吉、海·格日乐等。也有的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父名的字头,如苏·扎布、玛·巴特尔、陶·伊伦增、桑·扎拉森等。

①蒙古族原俄格德格氏,后多冠汉姓为宁氏,但亦有取谐音汉字为俄氏者。

②蒙古族原俄勒特德氏,后多冠汉姓为胡氏、白氏,但亦有取谐音汉字为俄氏者。

③蒙古族原俄勒斯特氏,后多冠汉姓为梅氏,但亦有取谐音汉字为俄氏者。

④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满洲镶黄旗扎鲁特部长巴克之子,博尔济吉特·俄齐尔桑,素受清太祖佟·努尔哈赤眷顾,授三等男,擢内大臣。其子博尔济吉特·楚勒袭其官,授二等男爵。其后裔有取祖名首字谐音汉字“俄”为姓氏者。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满族俄尔吞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俄尔吞氏,亦称额尔图氏,满语为Ertu Hala,世居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俄氏。

第八个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出自鄂温克族俄尔吞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俄尔吞氏,亦称额尔图氏,与满族共此姓氏,满语亦为Ertu Hala,世居敦达敦(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敦达高毕苏木)、明安额尔图(今内蒙古正镶白旗明安图镇)、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俄氏。

第九个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出自达斡尔族俄嫩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俄嫩氏,亦称鄂诺氏、鄂内氏、鄂讷氏、斡难氏,满语为Eno Hala,世居黑龙江北境、鄂嫩河,后改汉字单姓为俄氏、鄂氏、敖氏、吴氏等。

二历史名人:

俄胜哲:(生卒年待考),甘肃庆阳三十铺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

俄志弘:(公元1958~今),甘肃庆阳三十铺人。著名地方兽医师。

1980~1985年在庆阳县庆城镇兽医站工作。1985年至今在甘肃庆阳县畜牧兽医站工作。1983年参加庆阳县畜牧兽医学会。

1989~1990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进修学习。参与完成的科研工作有“牛瑟氏泰勤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快速养猪技术”等。

俄有浩:(生卒年待考),甘肃庆阳三十铺人。著名沙漠化治理专家。

研究员,博士,1992~2006年在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工作。2006年7月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

俄文其:(生卒年待考),甘肃庆阳三十铺人。甘肃省庆阳市工商局副局长。

俄立祥:(公元1970~今),山东东阿人。山东省东阿县交通局公务员。

俄士森:(生卒年待考),山东东阿铜城镇赵徐村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教育局公务员。

俄文娟:(生卒年待考),山东济南平阴刁山坡镇江庄村人。中国国旅(青岛)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职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386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