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金定投101计划的案例分析

香港基金定投101计划的案例分析,第1张

1、客户资料:刘先生, 35岁,便利小店经理  投资计划:年投3万元,连续定投三年,共投入9万元

详细情况:刘先生从不做任何金融投资,对炒股炒金炒外汇毫无兴趣。刘先生第一次知道在保险平台上可以做全球资产配置时,兴趣也不大。不过当刘先生搞清楚这种投资为什么会有高额奖金赠送的原理时,表现的很有兴趣。他拿出9万元分三年投入,表示就当做贷款给保险公司了。

刘先生的预期目的:

1、按预期收益,通常在第8年左右,刘先生这个帐户里的活期资金就会有9万多了,早期投入的9万本金就可以随时支取回来了。

2、取完活期,剩下定期里还有10来万可以继续复利滚动。

3、这笔钱只是闲置资金,如果投资期间不取款,25年后,按比较保守的15%复利来计算,这笔钱将达到120万元 左右。钱不多,但足够在急用时满足下要求了。

2、客户资料:朱先生, 32岁,小企业主  投资计划:年投5万元,连续定投三年,共投入15万元

详细情况:朱先生其实已经买了国内的投连险和一些短期银行的理财产品。他认真比较了三者的区别,发现全球基金组合投资实在要强很多。尤其是他第一次听到,长线资金应该用长线投资工具去管理时,忍不住选择年投5万,到法国安盛香港分公司开设了这样的一个投资帐户。

朱先生的预期目的:

1、按预期收益,通常在第8年左右,朱先生这个帐户里的活期资金就会有15万左右了,早期投入的15万本金就可以随时支取回来了。

2、取完活期,剩下定期里还有20来万可以继续复利滚动。

3、这笔钱只是闲置资金,如果投资期间不取款,25年后,按比较保守的15%复利来计算,这笔钱将达到200来万元。足够长大的女儿拿来做创业金或者做其他用途了。

4、女儿长大求学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在活期帐户资金里面支取生活费或者应急款来用。

3、客户资料:许**, 32岁,外贸公司中层职员  投资计划:年投10万元,连续定投三年,共投入30万元

详细情况:许**手上有一笔闲钱,女儿也才刚刚一岁半。单一的国内市场最近又不景气,加上对通货膨胀有切深的体会。选择了全球基金组合投资,首年投资十万,连投三年,共30万。帐户的受益人就是爱女。

许**的预期目的:

1、按预期收益,通常在第8年左右,许**这个帐户里的活期资金就会有30多万了,早期投入的30万本金就可以随时支取回来了。

2、取完活期,剩下定期里还有几十万可以继续复利滚动。

3、这笔钱只是闲置资金,如果投资期间不取款,25年后,按比较保守的15%复利来计算,这笔钱将达到420多万 元。足够长大的女儿拿来做创业金或者做其他用途了。

4、女儿长大求学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在活期帐户资金里面支取生活费或者应急款来用。

4、客户资料:陈先生, 41岁,企业老板  投资计划:年投100万元,连续定投三年,共投入300万元

详细情况:陈老板也很喜欢做风险投资。黄金白银股票期货,他都有开过帐户。尤其是股票,曾经为了学习听专业老师的股票课程,学费都交了60余万。不过他的一些投资帐户表现却总不如人意。另外,陈老板还有自己的两间工厂。但企业资产和家庭资产之间,没有设立防火墙。他同时还借了银行一些贷款 ,每月需要偿还。

根据上述情况来看,他的风险控制做的很不好。万一有一个投资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面临着破产的话,就很容易把家庭资产赔搭进去。

为了避免意外风险影响到家庭和生活。他选择拿些闲置资金,每年投资100万,连投3年,即总投300万的方式长线配置一些海外资产。

他很认同“复利投资”的理念,准备学习一下李嘉诚,养一个“金融儿子”,以应未来不时之需。

陈老板的预期目的:

1、根据过往十年的全球基金的稳定表现在18%左右及对投资市场的分析展望,保守的预计未来年复利平均收益率为15%左右。以此计算,在陈老板56岁开始至62岁每年领取50万共350万给孙子做教育金,从60岁到65岁,每年取出100万,共取6年600万做养老金。另外,陈老板65岁期满时基金账户价值还有3100多万元,陈老板两夫妻可以继续享受丰盛的晚年生活,还可以把资产传承给下一代。

2、如果投资期间从不取款,全部资金一直复利滚动。那么25年后收益在4000万元左右。足够养老和其他计划。

3、这部分海外资产及其收益,可免除任何债务风险,即使个人破产也仍然拥有。是陈老板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资产。

4、(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法国安盛保险集团平台上的)陈老板的这个帐户是 一个投资帐户,只不过用保险的外衣包装起来,赋予资产保全避税避债免追诉的功能 而已。陈老板并没有额外多花任何一分钱用在保险上。放在这个帐户上的所有的钱都用来配置全球基金资产了。

5、这个建立在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法国安盛保险公司平台上的投资帐户,是陈老板自己随时可以上网查看和管理的,陈老板可以自己操作配置全球基金资产,也可以委托专业投资或者理财公司代管。因此,陈老板很放心。 成熟VS稚嫩,海外基金与国内基金比较

成熟VS稚嫩,这个是我对海外基金和国内基金对比的最大感受。由于在外资银行工作的关系,因此有机会接触到了很多成熟的海外市场投资基金,在对比中国国内的基金上,真的感觉到国内基金在很多方面相比海外基金要稚嫩的多。相信很多投资者目前由于国内股市不佳,以及QDII基金的发行,已经开始逐渐关注到海外基金上去,本文希望可以就个人工作学习所得,可以给广大的投资者一个启发和介绍。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金融业发展,其实是学美国的,包括银行的不准混业经营以及基金业的发展。中国基金的发展,从当初的封闭式,到开放式,到ETF以及目前的包括LOF等一系列新型基金的创新,应该说已经走了很长的发展道路。确实,从基金结构上来看,大大小小的公募基金公司包括私募基金公司,和海外基金业相比,已经有了比较好的一个结构架设。但是应该来说,从投资心态,投资行为等等软服务的方面,还是有相当不足的。我说的成熟和稚嫩的对比,主要就是体现在这些软服务方面。以公募为例,目前比较大的区别有:

1、基金投资心态:投机VS投资

目前国内基金的弊端,大家已经深有耳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中国大部分基金,投机心态非常浓厚,总希望可以在暴涨暴跌的中国股市里捞一把。具体表现在行为上,对某个行业下重注,投资高达40%的资产甚至更高;博政策,赌国家会出政策利好;赌股改及个股内幕消息等等,可以说赌博心态非常严重。赌中则一飞冲天,被媒体吹捧为某某明星,不赌中,则损失惨重,昔日明星沦为今日乞丐。另外,追涨杀跌,也是中国基金业的一个常态,比散户更投机。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可以做到价值投资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基金经理,例如富国天易的陈戈等等。有人说的好,整个中国公募基金,基本就是一个大散户。

而海外基金呢我们去追溯下历史可以发现,海外基金也有投资和投机,但是基本上都区分的非常清楚。对冲基金专门以投机为主,而有相当多的共同基金是以投资为主。无论是在投资行为上,还是在资产配置的比例上,很少会看见一个基金将大多数资金集中在一个行业或者少数几只股票上,做集中押注式投资,或者是频繁换仓。(当然,专门投资区域或者行业的基金除外)而且国外很多基金,都是数十年如一日,专门长线持有一些优质公司股票。可以看出很多基金是实实在在的在做投资。

2、基金经理团队:易变VS稳定

目前国内基金的表现,为什么波动那么大,很大程度上,跟国内的人才储备有关。目前可以说有接近3分之2的基金经理,是学术派出生,但是缺乏操作的经验,更没有经历过一完整的牛熊市投资经验。而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又是频繁跳槽更换,直接影响到了基金的表现。这些有些是跟制度有关系,也有些是跟发展历史有关,毕竟成立时间短,人才储备不够。但是不可否认,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给基金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而海外基金不一样,基本上在海外,如果一个基金的基金经理忽然发生变动,往往会有很多的基金投资者会抛弃该基金。因此在海外,一个稳定的基金管理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对业绩,也是对坚定投资者信心。大家可以发现,很多历史悠久,业绩突出的基金,都是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基金管理团队。例如贝莱德公司的几只优秀基金,基本上基金经理都是从该基金创立开始,一直担任了10多年至今。所以说在这方面,海外基金的稳定表现和他们基金经理团队的稳定是有密切联系的。

3、基金业绩评价:短期VS长期

相信大家现在越来越多的会依靠一些第三方的机构,例如晨星来挑选基金。但是很多国内的投资者都遇到了一个严重问题,很多晨星网上评价不错的基金,买入后却一直表现不佳。但是如果你投资海外基金就相反,评价不错的基金基本上都表现也不错。这是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国内基金比较多的是一个短期的数据,对其业绩评价,大家也可以发现,晨星基本给的是二年或者一年的评价,少有3年以上的评价。而海外基金,给5年甚至十年的评价都很多。那么你认为是2年的短期评价准确呢,还是十年的长期评价准确呢当然是十年的更准确。而且对应的,也有很多指标可以让我们做一个评价:例如夏普比率,阿尔法值,标准差,5年平均年收益等等,都是比较有效的评价。但是如果只是1-2年的,那么相对来说失真程度比较高。所以在实际投资基金的选择上,海外基金更容易作出准确的判断。

4、基金风格类型:混杂VS清晰

国内基金和海外基金一样,分成很多种分类,例如货币,债券,混合,股票,指数等等。但是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大家可以发现,其实各基金的风格类型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而是非常混杂的。债券中,包含了很多有股票特征的可转债,打新股,甚至可以40%资金直接持股操作。股票型大盘中盘小盘风格也时有变化,最典型的是华夏大盘精选,听名字看契约都觉得是大盘股比较多,但是实际上,有很多时期投资的以中小盘为主。混合型更为复杂,在牛市好的时候一窝蜂的全买股票,结果一旦行情逆转,和股票型一样跌的很惨,一点也没显示出混合型仓位灵活的优势。唯一还比较遵守基金契约和风格明显的就是货币型和指数型基金。

但是海外基金则不同,大部分基金的基金契约就可以把该基金的特点和风格说的非常明白,而且确实也是这样在做的。最简单的例子,有些环球资产配置型的基金,虽然他一样仓位非常灵活,但是他一直都会坚持自己均衡配置的风格,均衡配置在股票、债券、现金上,维持一个稳定的发展。债券型也几乎全是纯债,很少听说有玩股票的。这样比较明确的风格和类型,可以让投资者在选购基金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的配置相关基金,避免购买不适合的基金。

5、基金可选种类:单一VS多样

应该来说,目前国内的基金还是比较单一的,由于只投资国内,而且受国内市场的局限,很少看到有专门投资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区域的基金。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基金为主。但是海外基金由于可以全球投资,因此有很多可以投资多个行业以及多个区域的基金,例如只投资黄金或者能源等方面的基金,可以给客户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样不仅方便客户做资产配置和基金组合,而且可以通过转换市场投资,规避不同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总结吧,可以看出,作为成熟的海外基金,确实国内的基金业发展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制度政策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基金本身的内功所在,包括投资心态,基金经理团队建设,风格的纯粹化等等。个人认外,海外基金的这些特点,比较适合做一个基金组合的配置,方便客户挑选和抉择。当然,海外投资的最大风险在于汇率风险,也是需要客户注意的。但是也有很多办法可以规避和减少相关风险,例如选购采取货币对冲型海外基金或者是全球配置等等,可以降低汇率风险。希望本文可以对想投资海外基金的朋友们一点帮助。 香港地址: 香港荃湾海盛路11号

深圳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会展中心财富大厦12楼(中融集团)

昆明地址: 昆明市人民中路149昊鑫望湖城602室(冠宏国际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广州地址:广州市寺右新马路111-115号五羊新城广场2310室(粤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杭州地址:杭州市湖墅南路260号财贸大楼6楼(厚华金融)

12006--2007年牛市,当年牛市的龙头股平安银行(深发展)000001,从75建仓持有10万股32附近获利了结。收益400%左右

22009--2010年震荡市,当年的新材料稀土龙头北方稀土(包钢稀土)600111,从13建仓持有30万股 73附近获利了结。收益500%左右

32012--2013年震荡市,当年的股市反弹龙头银行板块的领头羊民生银行600016,从645建仓持有200万股拿到1120获利了结,收益70%左右。

42014--2015年牛市,当年的创业板龙头东方财富300059,从19建仓持股150万股拿到83附近获利了结 收益400%左右

52017年震荡市,当年的新材料龙头方大炭素600516,从12建仓持有230万股拿到33附近获利了结,收益270%左右

62018--2019年上半年,5G通信龙头东方通信600776,从6块建仓持有500万股拿到33附近获利了结,收益接近550%

18-19年发现,在营业部席位的领导下,有更多的散户被当作韭菜割掉,在股市中亏的一塌糊涂从而导致家庭破碎。  19年底致力打造散户机构游资席位,帮助散户逆转颓势,赚主力机构的钱。近期的操作有:

 1  19年底散户机构游资操作代号 “暖阳”, 席位课程地点在深圳, 布局网红经济龙头个股002291星期六, 在第一个涨停板的780附近 买入,在半山腰 上面的246元附近卖出 ,配合短线个股, 共获利215%左右, 成本8000万 , 利润172亿 ,投资者参与人数 100人。

2 2020年2月中下旬散户机构游资操作代号 “战疫情” , ,当时全国大部分地方还处于疫情管控小区封锁状态,布局肺炎口罩龙头个股002838道恩股份,19号在21附近买入,在545附近卖出, 配合短线口罩个股000652泰达股份等, 共获利158% 左右, 成本 13亿, 利润 205亿, 投资者参与人数150人。

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尤其是主动型基金。截止2020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场共有过4022位基金经理。目前在任基金经理共有2146位,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平均4年左右。

由于公认的优秀线为年化回报20%以上(例如世界顶级投资家巴菲特63年年化收益20%以上),历时7天,迦南一共从这几千名基金经理中筛选出所有年化回报超过20%的,分享给大家,供投资参考。

1、算术平均年化回报率

很多小伙伴肯定都明白年化回报率(或叫年化收益率),无非是将基金的回报率(一般为长期)折算成年回报率。

一般用公式:年化收益率=(投资内收益/本金)÷(投资天数/365)×100%

那么什么是算术平均年化回报率呢?

比如A基金,第一年收益率是100%,第二年收益率为-50%,那么它的算术平均年化回报率就是:

(100%+-50%)÷ 2=25%

很容易理解吧?就是将每一年的回报率加起来再除以总年限。

但是,它却不能真实的反映投资者的收益情况。同样还是这个A基金,小明在第一年年初购买了1万元A基金,年末为2万元,第二年亏损50%,第二年的年末资金为1万元。但是按照算术平均回报率来算,却是25%?

所以, 算术平均回报率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实际收益情况

2、几何平均年化回报率

几何平均收益率就是将各个单个期间的收益率乘积,然后开对应的n次方。比如第一年收益率a,第二年b,第三年c,那么三年的几何平均收益率就是[(1+a)×(1+b)×(1+c)]^(1/3)-1。

回到上面的那个案例,A基金的几何平均年化回报率=[(1+100%) × (1+-50%)] ^(1/3)-1=0

从上面的结果来看,几何平均年化回报率法更接近投资者的真实收益情况。

3、普通收益率和对数收益率

A基金净值第一年从1元升到2元,第二年又从2元跌回1元。净值无变化,但其普通收益率变化:

(2-1)/1=100%,(1-2)/2=-50%,两年收益率相加为50%。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其实收益并没增加。

再来看看对数收益率变化:ln 2/1=69%,ln 1/2 =-69%,两者相加=0。

使用对数收益率更能表现实际的收益率情况

对数收益率通常用在金融的收益率方面,因为它可以直接相加,且与实际情况较符合。

在公布名单前,注意以下几点:

1、本次公布的主动型基金管理人,对于基金经理的指标就是使用了上面的对数收益率,和几何年化平均回报率。

2、本次评选的依据,根据基金经理从业年限≥3年,且历任基金经理的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20%。 所选代表基金均为基金经理现任时间最长的基金

3、数据来自东财Choice,但其个别数据看起来并不那么准确,因而参考了基金经理现任基金最长的2018年至今的回报率和任期回报率,不靠谱的,直接剔除。

4、本文旨在通过客观数据反馈主动型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作为将来投资基金的参考。数据虽经人工核对,也难免出错,欢迎校正。

5、没有最好的基金经理,只有适合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的基金经理。所以本次公布不会排名,大家各取所需。

任职基金经理在3年以上,4年以下的,年化回报≥20%,共计51位。

1、股票型+偏股型,25位

标红块为高于表内同类,规模标绿块则提醒注意其规模。

由于管理规模越大,管理难度越大,所以标绿的几位其实都是受追捧的。但这跟我们投资者是相背离的, 所以在当下阶段,可选其他规模适中的,可能基金跑起来更快

2、灵活配置型,26位

任职基金经理在4年以上,5年以下的,年化回报≥20%,共计34位。

1、股票型+偏股型,21位

2、灵活混合型,13位

任职基金经理在5年以上,6年以下的,年化回报≥20%,共计32位。

1、股票型+偏股型,21位

2、平衡型+灵活型,11位

任职基金经理在6年以上,10年以下的,年化回报≥20%,共计23位。

1、六年期基金经理,8位

7位偏股混合型和1位平衡混合型:

2、七年期基金经理,8位

1位股票型,4位偏股型,2位灵活型,1位平衡型:

3、八年期基金经理,3位

4、九年期基金经理,4位

十年以上还能保持年化20%回报率的基金经理,屈指可数,当然,本身十年以上的基金经理也就没多少。表里都是“大神”:

大家可以看到,越是基金经理年限长,年回报率就越难维持20%以上,所以人数是越来越少。当然,这跟本身坚持到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数量也有关系。所以投资这件事情,难就难在坚持上,坚持每一年能跑赢沪深300指数哪怕是一点点,10年后也成了大神!

最后, 也说说怎么用好表里的数据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先选基金经理的年限,然后 选红色块多的 尽量避开绿色块,尽量选管理基金数量少的 。君不见“朱少醒”这样的大神就只管一只基金吗?

如果知道自己风险偏好的,稳一点的再选波动率和回撤率较小的(标红),激进的就看收益率和阿尔法值吧。

最后的最后,由于名单图不够清晰,想看高清版的,请私信我,接头暗号,“基金经理”。

被称为对冲基金大师一般需要几个条件:业绩记录有十年以上,复合收益率要很漂亮(20%+),赚的钱要以十亿为单位,有过几次经典之战。

符合这些条件的投资大师,全世界大概有二三十位吧,都是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大师们从净值1美元到几十美元乃至4万美元的投资历程,赚取数十亿美元的财富故事,自然能引人入胜,不过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他们的从零到一,即开始创业和募集第一只基金的这一步。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也没有名气,没有历史业绩,团队就是光杆司令,创业第一步也并不容易,靠的也是一个人缘或机缘。对于大师们自己而言,一生之中有无数大小战役值得回味,但估计最难忘记的还是第一战-首募之战吧,因为多少有点小激动和憧憬,有时还带点遗憾。

这里撷取五位投资大师的创业故事,从中既能体会到私募创业之艰难,或许也能找到挑选优秀私募的秘诀吧。

巴菲特

世界上最成功的私募,自然是首富巴菲特(巴菲特持有3083万股伯克希尔A类股,每股股价高达235万美元,身家725亿美元),巴菲特在做了13年的私募基金(PE)之后才转战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巴菲特是诸多投资大师里面出道最早的,投资生涯也是最长的,现在86岁高龄还奋斗在投资第一线。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1947年进入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读本科,三年就完成了学业,1950年赴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读研,求学于价值投资教父本·格雷厄姆。1951年毕业后,希望无偿为格雷厄姆工作,但是被婉言拒绝了,于是在父亲的证券公司当了三年的股票销售商。这三年期间,巴菲特一边埋头研究股票,一边上了卡内基的演讲课,还在奥马哈大学开课讲授投资学原理(教材就是恩师写的《聪明的投资人》),同时还谈恋爱和结婚,22岁就和19岁的苏茜结了婚,生了一个女儿。1954年,格雷厄姆终于答应巴菲特来自己的公司上班了,巴菲特在那里干了两年的选股,直到格雷厄姆解散自己的公司。这就是巴菲特创业前的经历,巴菲特此时虽然只有26岁,却是有着七年股龄的职业投资人。

巴菲特1956年5月带着老婆和两个孩子回到家乡奥马哈自立门户,发起了巴菲特合伙基金。这第一只基金规模是105000美元,合伙成员有7人,分别是巴菲特的姐姐及姐夫、姑妈、前室友及其母亲、巴菲特的律师及巴菲特本人。其中巴菲特投入了100美元(按中国人的写法,《滚雪球》是不是可以叫做《从100美元到700亿》?),实际上巴菲特此时的身家已经有14万美元了,创业还是有底气的。巴菲特于当年又成立了两个合伙基金,到了年底合伙基金净资产合计就到了303726美元了。这些钱是个什么概念呢?巴菲特1955年为格雷厄姆工作的年薪是12000美元,1957年在奥马哈的法拉姆大街买的五居室房子花了31500美元。

此后巴菲特的私募之路是顺风顺水,收益率一路飘红,客户也是越积越多,到了1962年元旦,合伙基金净资产已经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100万属于巴菲特个人),投资人发展到了90人。此时巴菲特才搬出卧室找了一间办公室,同时招聘了第一名全职员工。

巴菲特的创业是相当成功,一方面要感谢父亲和恩师带来的关系网,但是最重要的是其本人的感染力。巴菲特很早就立了志,早在12岁的时候就宣布要在30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对挣钱有浓厚的的兴趣与自信。1968年,量化投资的祖师爷爱德华索普与巴菲特打了几次桥牌,便断定此人将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因为其投资理念、分析能力、变通能力都是一流。

巴菲特于1969年秋天结束了巴菲特合伙基金,主要是因为此时价值投资机会太少(后来美股进入了剧烈震荡的70年代)、基金规模又太大(1969年初,基金规模已经增加到104亿美元了),并且也不想100%的忙于投资,声称“我要退休了”(47年过去了,还没退休!)。巴菲特确实没有退休,而是转战到伯克希尔了,巴菲特花费了此后的毕生精力,把伯克希尔打造成一架挣钱机器,自己也成了世界首富。

巴菲特1957-1969这13年年均复合收益率是232%,其中1969年表现最差,基本为零,1957年为其次,收益率为93%,中间的11年收益率都是不错的。伯克希尔的业绩从1965年起就开始有记载了,1965-2015年的这51年,伯克希尔的每股净值的年均复合收益率是192%(自2014年度起,伯克希尔的股价收益率也放入了《致股东的信》,到2015年这一数字是208%,与净值增幅接近,不过收益为负的年份就多了很多,特别是1974年下跌487%与2008年下跌318%),累计起来就是增长了7989倍!如果加上1957-1964年的巴菲特合伙基金的成绩,那么这总共59年下来,1美元的投入能增长到4万美元!

巴菲特会不会在2017年股东大会后真正退休呢?届时他将有60年的业绩记录,这一纪录在投资史上是空前的,估计也是绝后的。

索罗斯

索罗斯也是生于1930年,与巴菲特同龄,这真是十分的巧合。不过,索罗斯作为一个从匈牙利来到美国的移民,创业之路要艰辛得多,可谓是典型的屌丝逆袭。

索罗斯在纳粹占领匈牙利时期幸运的活了下来,战争结束后于1949年离开匈牙利前往伦敦,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LSE)。索罗斯于1953年拿到学位,论文导师找的是着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毕业之后,他在英国做了几份短工,如手提包销售之类,最后在SF银行(Singer & Friedlander)找到一份交易员的工作,做黄金和股票套利交易。

1956年,索罗斯身上带着5000美金来到了纽约。在伦敦同事的帮助下,索罗斯在FMMayer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先做套利交易员,后成为分析师,1959年转投Wertheim公司,继续从事欧洲证券业务。1963年跳槽到阿诺德·莱希罗德公司(Arnold & SBleichroeder),1967年升为研究部主管。

生活方面,1961年索罗斯结了婚,同一年也成为美国公民。这一年,索罗斯利用周末时间重新起草十年前写的《意识的重负》(他自己的评语是:除了标题之外,全文乏善可陈),希望能出版,还将手稿送给导师卡尔·波普尔审阅,1963年至1966年还花了三年的时间修改,但是最终并没有出版。索罗斯此时仍然想当哲学家,可是生活压力很大,父亲来到美国后过了五六年就得了癌症,索罗斯不得不找一位可以供应免费医疗的外科医生。索罗斯最后还是暂且按下了当哲学家之心,回到谋生场中。

索罗斯于1967年在公司内部建立了第一个基金-第一老鹰基金,这是一个只做多的股票基金。索罗斯于1969年建立了第二个基金,叫双鹰基金(几年后改名为量子基金),属于对冲基金,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债券、外汇与商品,可以卖空和利用杠杆。双鹰基金是索罗斯自己投入25万美元成立的,不久他认识的一些欧洲阔佬注入了450万美元,这总共475万美元就是索罗斯起家的资本。

1970年,吉姆罗杰斯加入了索罗斯的团队,负责研究,而索罗斯则主攻交易,两人成为黄金搭档。1973年,索罗斯自立门户,建立了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办公室只有三个房间,可以俯瞰纽约中央公园。

从1969年初的475万美元起,索罗斯通过16年的努力,在1984年底将其增值到449亿美元。这16年,总的外部资金流入是-1600万,主要是1981年索罗斯亏损了229%,当年客户撤走了1亿美元,其余年份合计流入8400万。索罗斯这16年年均复合收益率是3089%(巴菲特同期是2341%),虽然有这么好的业绩,基金规模却没有因此而快速增长,一直靠着内部收益增长,这跟巴菲特真的是没法比。

1985-1999年索罗斯基金的业绩更加的好,将索罗斯基金的年复合收益率推到了3249%(1969-1999共31年,同期巴菲特是2493%)。索罗斯基金在规模上也迎来了快速发展,1986年底到了146亿美元,1991年底达到了53亿美元。1992年狙击英镑之后,索罗斯名气大振,在全世界范围内扬名,1993年年底索罗斯基金规模就发展到了114亿美元,1999年底到了210亿美元的巅峰。

索罗斯基金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中亏损了155%,这也是仅次于1981年的第二次亏损,不过在2001年又扳回来138%,此后几年收益尚可,但是毕竟处于半退休状态,不如早年。在2007-2009年的次贷危机中,索罗斯再一次力挽狂澜,分别盈利32%、8%、28%,再一次证明了他最杰出的全球宏观交易能力。

老虎基金罗伯逊

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伯逊属于对冲基金界教父级人物,与索罗斯、斯坦哈特并称对冲基金三巨头。不过罗伯逊大器晚成,创立老虎基金的时候已经48岁“高龄”了。

罗伯逊生于1932年,比索罗斯只小两岁,年少时喜爱运动,棒球和橄榄球玩的很溜。1955年在读完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后,参加了海军,服役2年期满时被提拔为中尉。1957年去了纽约,进入基德尔皮博迪公司(Kidder Peabody & Co)工作,这一呆就是22年。罗伯逊在基德尔皮博迪公司做销售,将股票和债券推销给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做过很多岗位,最终成为资金管理分公司的主管。相比于销售,罗伯逊更喜爱资金管理,工作之余替一些朋友和同事打理个人股票账户,成绩不错。罗伯逊采用的是价值投资策略,通过挖掘基本面信息和评估价值来选股票,持有周期比较长。

罗伯逊有一个好友罗伯特·博奇,此人1970年成为了阿尔弗雷德·琼斯(Alfred Jones)的女婿,琼斯就是被公认为发明对冲基金的人。琼斯本是一个记者,在为《Fortune》写一篇文章时对股市做了点研究,发现股票多空配对可以消除系统性风险,从而在牛市和熊市中都能盈利。靠着这个秘诀,琼斯建立了一家对冲基金,发了财。罗伯逊和博奇、琼斯经常交流,也领悟到了对冲的魅力,把多空对冲和价值投资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模式。

1978年,罗伯逊带着全家人去新西兰休一个长假,想写一本小说,讲述一个美国南方人如何成功立足于华尔街,可惜的是几周之后就厌倦写这本书了。最后,新西兰的美景、高尔夫、网球,也无法留住他的心,因为他要创业了!

1980年5月,罗伯逊和和朋友Thorpe McKenzie一共募集了800万美元,设立了老虎基金。老虎这个名字是罗伯逊七岁的儿子建议的,之前他们为了取个好听的名字费尽了心思。罗伯逊是一个爱交际的人(他的名片盒里有几千张名片),朋友很多,加上生意关系广泛,预计能募集到1亿美元,结果是大失所望,只实现了8%的募集目标!这其中包括琼斯的基金,琼斯的基金在女婿博奇接管后,从自营转变到了FOF的形式。

好在1980年这个时机很好,恰逢美股20年大牛市的开端。老虎基金当年就实现了549%的费后回报,旗开得胜,此后的6年也实现了平均327%的高回报。

罗伯逊将价值投资和股票多空策略完美结合,通过招募大量聪明的且具有运动特长的年轻人来深挖基本面,在内部人才培养与管理、外部市场营销方面都做得不错,规模得以快速扩大,到了1991年,老虎基金成为第三家管理规模过1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到了1993年底就达到了70亿美元,比斯坦哈特还多,仅比索罗斯少一点点(要知道老虎基金起步比索罗斯晚了11年)。基金规模在1998年8月达到了210亿美元的巅峰,公司成员也超过了210人。

不过,在规模膨胀到百亿美元以后,受制于股市流动性,罗伯逊不得不将投资领域从股票扩大到了债券、外汇与商品等市场,即所谓全球宏观市场。罗伯逊的价值投资风格,不太适应全球宏观投资,虽然一开始也赚了很多钱,在债券、外汇、钯金、铜上面都赚了不少,但是最终于1998年因做空日元兑美元而大亏40多亿,基金遭受重创由盛转衰。

屋漏偏逢连夜雨,90年代末Nasdaq的互联网股票一路飙涨,价格从高估到更高估,老虎基金的策略是做多传统价值股而做空互联网股票,结果是两头受挫,基金在1999年下跌19%,与1998年高峰比下跌了43%,而同期标普500则上升了35%。老虎基金在2000年一季度再度下跌13%,赎回潮汹涌不止,罗伯逊已经撑不住了,最终于2000年3月份关掉了老虎系列基金,同时,纳斯达克于2000年3月10日见顶随后崩盘。

虽然最后三年持续下跌,但是老虎基金创立以来的21年复合收益率还是高达2337%,当初投入的1美元增值到了8232美元。

老虎基金的结局令人惋惜,一个传奇就此谢幕。但是,罗伯逊的故事其实并没有结束,他后来投资与支持了很多小老虎,这些从老虎基金出来创业的年轻基金经理,大约有40多人,合计管理资金规模约占整个对冲基金行业的10%,占股票多空策略基金的20%,成为对冲基金界一个有影响力的群体。罗伯逊之所以在对冲基金大师里面位居前列,就是因为他培养了一大批小老虎,而这是其他大师们都做不到的,巴菲特也好,索罗斯也好,连找一个满意的继承人都困难。

绿光资本爱因霍恩

爱因霍恩是对冲基金业的后起之秀,着名价值投资人与做空者,被一些人称为“下一个巴菲特”。

爱因霍恩出生于1968年,中学时喜爱数学和辩论,本科就读于康奈尔大学政府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阐述美国航空业的周期性监管问题,结论是不要投资航空业,用巴菲特的话说就是“投资者本应该将莱特兄弟的飞机从空中击落”。1991年本科毕业后在DLJ公司做了两年的投行分析师,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以上。痛苦不堪的两年后,爱因霍恩没有按照常规去商学院读书,而是去了对冲基金西格尔考勒瑞基金公司做买方分析师,三年下来就把投资与投资研究学得比较到位了。

1996年初,爱因霍恩和同事杰夫一起辞职创业,因为妻子开了绿灯,所以把公司取名为绿光资本基金公司。爱因霍恩和杰夫觉得可以募集1000万美元,但最终到了5月份只筹到了90万美元,其中50万美元还是来自于爱因霍恩的父母,爱因霍恩和合伙人也各投入1万美元。

绿光资本的策略与老虎基金是一样的,股票多空结合价值投资,深度的基本面研究,区别在于其多空并不是一一匹配,而是寻找值得做多的多头和值得做空的空头,整体头寸上加以匹配。持有期一般在1年以上,集中持仓,一般把30%-60%的资本投入到最大的5个多头仓位。基金追求绝对收益目标,即无论市场环境如何,都要努力实现正收益。

募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趣事。有一位合伙人介绍来的富人朋友,给爱因霍恩出了一道扑克牌智力测试题,题目是:从一副扑克牌中拿出同一花色的牌,安排牌的顺序,好让人将最上面的一张牌翻开正面朝上,将下一张牌放在最底下,再翻开一张牌正面朝上,将下一张牌放在最底下,如此重复,直到所有的牌按数字依次排列。爱因霍恩答错了,也错过了这笔投资。(我也真希望有人也给我出出这种题目!)

绿光资本在5月之后的1996年获得了371%的高收益,没有一个月出现负收益,管理资产很快达到了1300万美元。为了庆祝第一年的旗开得胜,爱因霍恩在冬天的一个晚上邀请了包括父母在内的25个投资人吃了一顿意大利美食,顺便汇报了一下成绩!

1997年,绿光资本获利579%,年底管理资产就达到了7500万美元。1998年,绿光资本业绩一般,只有10%,但规模增加到了165亿美元。1999年,基金实现了397%的收益率,管理资产增长到了25亿美元。2000年是第五个年头,基金收益率为136%,而纳斯达克指数则暴跌39%,基金规模增长到了44亿美元。2001年,纳斯达克又暴跌了20%,而绿光资本则获得316%的收益率,管理资产达到了825亿美元。

90年代美股扶摇直上,大量资金也不断涌入对冲基金行业,爱因霍恩艺高人胆大,与同样投资风格的老虎基金相比幸运得多,业绩好的出奇,享受了几年美好的时光。

爱因霍恩的成名之作,是在2008年做空雷曼兄弟,从中大赚超过10亿美金。现在,他仍然活跃在一线,在市场上具有很大影响力。

Michael Bury

迈克尔·伯利从规模上和从业时间上来看都算不得大鳄,但是他的故事比较励志,成名之战也颇为惊心动魄,而且他运营对冲基金的方式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所以我们也来看一看他的故事。

伯利出生于1971年,2岁的时候左眼球就因为视网膜神经胶质瘤而被移除,装了一颗玻璃做的假眼球。伯利在小学的时候IQ测试出奇的高,但是朋友很少。5年级的时候父母离婚了,伯利与弟弟跟着父亲住,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在父亲工作的IBM实验室做一份小工,赚的钱拿来投资共同基金。高中的时候,父母复婚,伯利的信心越来越足,成绩越来越好,但是毕业时因为英文老师的疏忽而被自己中意的哈佛大学拒之门外,去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医学专业读预科班。伯利与周围人的关系都不好,后来被诊断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这是一种自闭症,患上了会出现社交困难。很自然的,伯利又把兴趣放到了股票上。1991年,伯利被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录取,读到第3年父亲就过世了。

1996年,伯利开办了一家谈论股票的个人网站valuestocksnet,每周发表几篇长文。大概是因为当时互联网上的网站太少,几个月后MSN的主管就浏览到了伯利的网站,邀请他成为MSN专栏作家,每字1美元。伯利欣然同意,起了个笔名,叫“价值博士”(The Value Doc),开始MSN上谈股票,很快有了不少的读者。

1997年伯利医学院毕业,欠下了15万美元的助学贷款,在斯坦福大学医院找到了一份病理研究的住院医师工作。当年秋天,他在征婚网站Matchcom发布了征婚启事(第一代网民啊!咋不投身于互联网啊!),与一位华裔女性黎德英闪电恋爱,3周后就订婚了。做医生很辛苦,伯利为了做好股票还得经常挑灯夜战,利用晚上时间来发表文章更新自己的网站。

2000年6月,伯利29岁,在斯坦福大学医院的工作结束,再也不想从医了,他觉得应该学巴菲特专业做投资。在老婆和家人的支持下,他在美国银行开了一个账户,从此开始了他的对冲基金生涯。伯利野心勃勃,把投资者的最低净值要求设定在1500万美元,基本上把认识的所有人都排除在外了。

运气还真好,几周后,畅销书《You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的作者兼对冲基金经理格林布雷特找过来,花了100万美元买了伯利公司225%的股份,格林布雷特也是伯利的粉丝,一直在等着他离开医疗行业。伯利用这笔钱还了助学贷款,将公司命名为子孙资本(Scion Capital),在苹果电脑总部之外几个街区的地方租了一间小办公室,这间办公室从前的主人就是苹果的联合创始人沃兹(Steve Wozniak)。

伯利的私募之路还挺顺利。2001年,标普500指数下跌1188%,子孙资本的净值上涨了55%。2002年,标普再次下跌221%,伯利盈利了16%。2003年股市反弹,伯利的组合大涨50%。2003年,伯利管理的资产就达到了25亿美元,到了2004年底达到了6亿美元,就不再接受新的投资了。

2003年,伯利年收入超过了500万美元,于是花了380万美元在加州萨拉托加(Saratoga)买了一套6居室的房子,供一家四口住。

买房的同时,伯利觉得房价有点泡沫了,于是对住房市场和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做了深入研究,结论很惊人,他觉得房产危机迟早要爆发,认定做空MBS是一个大机会,是他的“Soros Trade”。他的这一发现比大空头保尔森还早一年,比Soros本人更是早了好几年。于是2003年至2006年连续四年运行他的“Soros Trade”,做空一些金融股,不断买入CDS合约,而这四年CDS头寸一直是浮亏的。

尽管压力巨大,伯利依然对自己的判断怀有信心,不过投资人却逐渐失去了信心,即使伯利5年来为投资人赚了242%,投资人还是对伯利的“Soros Trade”非常反对。伯利发起新基金大干一场的努力失败了,而且与客户的关系还闹得很僵,到了2006年10月,连最初赏识自己的格林布雷特也受不了,飞来圣何塞,两人吵了一架不欢而散。这一年客户撤资15亿美元,伯利不得不忍着亏损卖掉了一半的CDS仓位。

熬到了2007年8月,伯利才开始迎来胜利,这一年底公司盈利150%,进账7亿美元,伯利个人进账7000万美元。伯利准备在2008年继续前进,但是客户却不断撤资,2008年下半年管理的资金只有45亿美元,比2005年初管理的65亿美元缩水了很多,伯利终于再也受不了了,于2009年初关掉了自己的公司。

Michael Bury的私募基金(PE)创业之路,在十年后的中国有无数效仿者,中国有大量民间操盘手,就是靠着在论坛、博客写文章而获得粉丝,或者通过展示交易成绩、参加炒股大赛或期货大赛来露脸。总的来说,这类草根式的基金创业之路十分艰难,规模上与公募等投资机构出身的基金经理比完全无法抗衡,最终业绩也是良莠不齐。

从0到1

以上大师们都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从零到一,再到传奇。但是也有众多失败的案例,很多10亿级别起步的对冲基金多以失败而告终,1就是巅峰,例如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

当然,这不是必然的规律,通过私募基金(PE)的首募,很难预测到基金经理的未来之路。预测是很难的,尤其是预测未来,这一点对金融投资来说,对挑选基金经理来说,都是成立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53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