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所有少数民族以及它们和中原王朝的关系

中国古代所有少数民族以及它们和中原王朝的关系,第1张

各少数民族也曾为整个中华民族古代体育的形成产生过积极作用。商周时代,游牧民族便把骑术传予周人,后来又把养马术、驴和骡传入汉地。战国时代,北方民族的骑射之风又推动了汉地的军事改革。武术中的软器械、套索、飞爪等,也是由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套索演化而来。春秋时期齐桓公从北方部落带回中原地区的秋千运动更是遍及全国,流传至今。

在辽、金的宫廷中可以见到中原的百戏、角抵戏、蹴鞠、击鞠、捶丸等活动;汉民族的文化同样在东南少数民族的巫舞中留下了印记。

蒙古族、藏族、满族以及西北、西南地区的一些高原和草原民族,自古都有丰富多彩的马上运动,如赛马、障碍赛马、乘马超越障碍、马上技巧、马球等活动。远在2000年前,北方游牧民族就在秋季马匹肥壮时举行集会骑马,驰绕林木三周,这是一种在祭祀时检阅骑术的活动。

草原生活和长期的军事活动把蒙古人锻炼成优秀的骑手。到了元代,蒙古族的赛马、摔跤和射箭,并称为“男子三项竞技”,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蒙语游戏、娱乐之意)比赛。蒙古族的赛马在各族中规模最大,形式最多,距离也最长,有儿童短途赛、成年短途赛、女子短途赛、少年长途赛、颠马赛、走马赛、万米圈赛等。到目前为止,在许多少数民族中仍然保留着节日集会赛马的传统习俗

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匈奴族。西晋王朝是经过长期的战乱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公元308年,匈奴刘渊称帝,迁都平阳,发起了灭晋的历程。在刘渊登基后,便开始令其子与将军王弥进攻西晋的都城洛阳。但是,在洛阳掌握大权的东海王越,为了一己之私,带领着数万人马和大批朝臣逃离洛阳而寻求自保。  

刘渊之子趁此时机灭掉了东海王越所有的人马,进攻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在晋怀帝被俘后,西晋又拥立了司马邺为帝,并定都于长安。直至公元316年,长安再次被匈奴围剿,西晋此时已经毫无任何抵抗的能力,司马邺只能投降,西晋王朝彻底终结。

西晋王朝的历史沿革

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据现代学者推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中国人口恢复至3500万人,形成“太康盛世”的局面。

西晋时期面临的外部局势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次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在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你来我往,争相登上历史舞台。

夏商时期太远,不可考究这里不过多论述。从周朝开始,少数民族都一直存在西北,东北部,那时只是部落,比如犬戎,猃狁,鬼方有建立政权。

到战国末期以及秦汉时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匈奴与中原王朝斗了几百年,到东汉末年才逐渐衰退,最后一部分迁走,一部分融入他族。

汉朝时期的西域诸国。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鲜卑,乌桓等族蠢蠢欲动,被曹操收拾了。

最多外族政权时期是五胡十六国。当时晋室东渡,北方沦陷。五个少数民族,建立了十几个政权。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东魏,北周(都是鲜卑,不过种族不一样)

鲜卑

匈奴人淡出历史舞台之后,鲜卑人逐渐登场。鲜卑本是依附匈奴一起攻打汉朝的部落,在匈奴逐渐失势之后鲜卑族开始崛起。最后取代匈奴成为北方的霸主。

鲜卑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后主要活动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西晋灭亡后,鲜卑陆续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最后消失在隋唐以后。

东部有段部、慕容部、宇文部。中部,有著名的拓跋部。

吐蕃

7~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

回鹘

回鹘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唐初,漠北有九姓铁勒,回鹘即其中之一。

薛延陀

薛延陀是敕勒部落之一,他们是部落联合体,由薛与延陀组成。是东部高车一部落。曾经于齐永明五年,随阿伏至罗到准噶尔盆地建高车国。

柔然

柔然,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之后与北魏进行多次战争,公元5世纪后半叶,柔然内部的被奴役部落连续反抗和逃亡,大大削弱柔然的力量。后有经历内乱而逐渐与别族融合,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突厥

突厥汗国是六世纪中叶崛起于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有关其起源有多种书法。583年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并分别于630年与657年亡于唐,682年后突厥复国,共立国193年,曾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胁。

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都是沙坨人建立的政权。

渤海国

698年—926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今吉林敦化西南城子山山城,又说在今吉林延吉东南城子山山城或和龙西古城),称“震国王”(一作“振”),建立政权。[1]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为号。762年,唐朝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此外还有“靺鞨国”、“渤海靺鞨”、“高丽国”等别称。

契丹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天皇帝,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公元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改国号为“辽”。983年曾复更名“大契丹”,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辽末,辽贵族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金末,辽宗室后代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与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被蒙古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后又被蒙古所灭。

女真,金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1][2]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

蒙古

1204年,蒙古诸部领袖铁木真通过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蒙古帝国成立,国号大蒙古国。之后就开始了扩张领土。

1271年,忽必烈称帝,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一年后,在刘秉忠规划下,元帝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

元朝中期政变频繁,后期社会矛盾加剧,导致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成功。消灭北元,统一全国。

东夏

东夏(1217-1233)即大真国复国后的国名,朝鲜史书称东真国,是13世纪时蒲鲜万奴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一个国家。蒲鲜万奴原为金朝将领,他于贞祐三年即1215年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年号天泰,分割了金国的大部分地盘,也标志着金国进入末期。1216年降于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国号东夏。

东辽

东辽是在金末元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所建立的反金附蒙古的政权。1212年,契丹皇族耶律留哥反金自立,1213年称辽王,史称东辽。

清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089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