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汉末到魏晋南北朝就是地方士族豪强兴起时期。就是这些势力是统一的阻力,他们的存在阻碍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曹魏被司马取代就是司马家是士族得到士族支持。曹魏根基太浅。没有得到地方士族的有效支持。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也是替蜀汉造势,说给东吴我们家也是豪门。其本质上当年士族势力控制着中下层社会,只有得到士族的支持才能有根基。所谓的人心向背其实是控制于这些人之手。
很多结论都说,西晋统一后执行了错误的分封制。其实不尽然,西晋有天下,是士族势力的大族支持下血腥屠杀曹魏势力后才立的国。这种情况下,司马家政权受制于世家大族,迫于无奈只有分封诸王去看守地方的世家大族。但后来事情表明,诸王更不可靠,这就是西晋的有名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后西晋彻底不行了。本来东汉末年由于战乱人口损失较多,已有大量胡人内迁中原,西晋八王之乱的打来打去,算是消弱了西晋的军事实力,胡人开始造反起事。这就是后来的五胡乱华。
自此之后,也是战乱愈加频繁。
1、都说女人像猫,所以仿佛天生的、骨子里就带着一个爱猫情结,比如天猫!
2、当女人问你衣服好不好看的时候,聪明的人就直接付款去了。
3、我这辈子是找不到什么灵魂伴侣了,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一个有钱的。
4、对于不诚实的男友,要毫不犹豫地把他前任掉,就比如我的前任,明明是个无神论者,非要叫我女神,不能忍!
5、好男人,就是和女友吵架时,抱着必输的心态。---我女友这样教导我
6、女同事聊天说找男朋友的标准:床上不知道疲倦的打桩机,床下有求必应的提款机。
7、妹纸A:为啥蜗牛有时看起来也蛮可爱的,而鼻涕虫就让人觉得非常地恶心?
桓温依靠北伐想要篡权,岂料登基梦碎
桓温,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人,出身世家大族,娶晋明帝女儿南康长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他到荆州后,围绕北伐的事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永和三年(347年)又攻蜀,灭成汉国,解除北伐的后顾之忧,又获得蜀地人力和物力。
在此以前桓温见当时北方动乱,就已多次上疏请求北伐,东晋朝廷怕他势力强大,让徒有虚名的殷浩北伐。后来殷浩失败被废,东晋军政大权为桓温所控制,于是,东晋朝廷无法再阻止他的北伐要求了。
桓温一共进行了三次北伐。第一次伐北伐前秦苻健。永和十年(354年),桓温率水陆两军进攻前秦。水军从江陵出发,经襄阳入均口,即今湖北丹江口东南,至南乡,即今河南南阳西南;步兵自河南境内的淅川入武关,又令梁州刺史司马勋由汉中出子午道加以配合。在北方人民的支援下,东晋军在蓝田大败前秦兵后又转战至灞上,离长安已近在咫尺。三辅地区郡县官吏和坞壁主纷纷归降,百姓争持牛酒慰劳晋军,不少老人流着泪说:“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但是桓温缺乏坚决收复失地的决心,不知道为何,迟迟不渡灞水进攻长安,东晋朝廷内部也不积极支持。耽误了史记,前秦军队一看,马上去抢着收割了麦子,坚壁清野,桓温军粮食补充不到,而长安又坚城不好打,最终只好退兵,第一次北伐就这样草草结束。第二次伐羌人姚襄。姚襄是羌族首领姚弋仲之子,建立后秦的姚苌之兄。他早先投归东晋,后又叛晋,招纳流民七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移屯许昌,即今河南许昌西南。
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为解除姚襄对洛阳的威胁,自江陵北伐,进据鲁阳,即今河南罗山,溯伊水而上,击溃姚氏。姚襄西走关中,为苻坚所杀。桓温一鼓作气,收洛阳,取许昌。次年,上疏朝廷建议还都洛阳。疏中说:“北方人民盼望东晋北上,还都旧京,不仅顺应人民心愿,也可名正言顺发号施令,少数族统治者必不诛自灭。”但是东晋在江南统治已近五十年,大族子孙繁衍,丘垅成行,不愿离家北上。
无可奈何,桓温只好重回南方,不久洛阳即被前燕慕容氏所占。第三次伐前燕慕容氏。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率步骑五万,自姑孰出发进攻前燕,到达枋头,即今河南俊县西。慕容晔准备弃邺而走,可是桓温未及时进攻丧失战机,以致燕军以虎牢以西相许求救于前秦,得到秦军帮助,慕容垂趁机阻击,切断了桓温的粮道。桓温几面受敌,粮既尽,又闻秦兵将至,被迫退兵,中途遭燕军骑兵截击,死亡三万多人,大败而归。东晋收复的淮河以北地区又重新丧失。
桓温在第三次北伐前后,由于在东晋朝廷内部斗争中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于是所掌握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就想要篡权称帝。他想借这第三次次北伐提高威望,然后再篡位,结果失败,反而威信下降。参军郗超献计要他学西汉时期的霍光手段,废除现在的皇帝另立新帝,然后自己登基。
桓温听完觉得有道理,毕竟自己已经是花甲之年,必须加紧行动。于是在东晋太和六年(371年),把在位的司马奕废为海西公,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大肆诛杀异已。简文帝时时担心自己也像司马奕一样被废,在位两年就忧愤而死。
司马昱病重时留下了遗诏,要太子司马曜继位,断了桓温称帝的梦想,司马曜就是后来的东晋孝武帝。桓温本以为司马昱会把皇位让给自己,听到这个消息,大失所望,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魏朝(曹魏)、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
所谓的魏晋南北朝,它是几个朝代统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其他介绍:
魏晋南北朝一词开始,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国时代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两国为该时代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可以称为魏朝。而晋主要指的是三国灭亡后,由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王朝与后来割据在南方的半壁江山东晋王朝(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
南北朝则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朝建立,统一中国南北方后,自南朝陈灭亡后,长达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正式结束。
除了魏晋南北朝一词外,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它的特点是这六个朝代都立国于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或称建业、建邺,即现在的南京)。
魏晋南北朝动乱事件太多,对历史动向影响不大的就不说了,第一个、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内迁胡人乘机作乱史称五胡乱华,西晋灭亡。第二、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氐人苻坚统一的中国北方再次陷入混乱,史称五胡十六国,直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攻灭北凉北方才再度统一,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第三、六镇之乱,六镇之乱使边镇势力坐大最终导致北魏灭亡,边镇军阀中以尔朱荣势力最大(尔朱荣属下的高欢,宇文泰,侯景改变南方北方的实力对比,加速了北方统一南方,六镇的镇是唐代藩镇的前身),北魏灭亡后分裂成两个傀儡政权东魏和西魏,东魏由高欢把持,西魏由宇文泰把持,后来西魏由宇文氏篡权,史称北周,东魏由高氏篡权,史称北齐。第四、侯景之乱,东魏叛将侯景欲以武力篡夺南梁,后为陈霸先所灭,侯景叛乱期间大肆屠杀南方百姓和豪族,导致南方人口锐减,实力大衰,给北方统一南方提供了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战争频繁以及统治者采取的措施。
首先,这一时期中原地区自然灾害严重,如水灾、旱灾、疾病等,加上连年的战争,导致许多北方农民生活困难,不得不向南方迁移,这就促进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其次,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也会采取一些措施促进民族融合。例如,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实行了民族大融合的政策,为后来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灾害、战争频繁以及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