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穿什么去?要不要化妆?要不要做个头发?要不要带礼物?要不要收红包?要不要洗碗做家务?要不要住他家里·····天哪,当年高考都没这么紧张过! 我们今天就回答几个大家在初次见家长时候最关心的问题,确保做到最好留下完美初印象。事前功课第一步,一定一定一定是要先和你男朋友沟通,详细了解他家里的情况。家里都有谁?从事什么职业?都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爱好,习惯和忌讳?家庭整体氛围是严肃保守,开明民主,还是轻松活泼?有没有要特别注意的人,或者跟别人家不一样的家族规矩和要求?······只有知道这些,你才能揣摩出,什么样的表现更让容易让他们喜欢,什么话该说,什么事该做。尤其是那些只有自己家有的习惯,一定要问清楚。我有一个闺蜜,家里三代为官,老爷子老太太就比较讲究,家里规矩比较多,吃饭的座位,敬酒的顺序这些都是基础操作,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是,过年时候所有人不能穿旧衣服和白色——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内裤袜子鞋垫都要又新又喜庆。她堂哥有一年带女朋友回来,自己习惯了,就忘记跟女朋友交待了,女朋友进门大衣一脱,里面穿了个米白色羊毛衫,老太太当下就黑了脸转身进屋了。 要不是堂哥妈妈和闺蜜妈妈强行挽尊,拉着人亲亲热热说话把场面圆回来,人女孩莫名其妙被这么一搞,差点大过年泪奔跑回家去。虽然最后没出啥问题,但这事总归是闹得很不愉快,堂哥更是被妈妈骂完被女朋友骂,被爷爷/叔伯骂完,被兄弟姐妹骂。原本可以皆大欢喜的事,白生了一场闲气。所以,事前功课一定要做足。当然,我也遇到过有些很“刚”的女生说,我是跟我男朋友谈恋爱,又不是跟他家人谈,爱咋咋,我才不要去讨好他们。行,这是个人自由。也希望你男朋友去你家时候你不要区别对待,非要人去讨好你爹妈。什么?你是女生他想娶你讨好是应该的?行,你是公主你说了算。作过头了、被分手了、婚后被反欺负回来了,别找我哭就行。第一次穿什么?首先,穿得安全。安全就是不夸张,不花哨。不要太紧身、露太多,也不要太短(比如露脐上衣或者下半身失踪的热裤短裙)、太硬朗(比如全身黑的长风衣和尖头漆面高跟长靴)、太新奇(比如科技感、cos、制服式、洛丽塔风)、太休闲(比如运动衣和陈若仪的牛仔短裤)。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如何穿得加分。如果男朋友能准确告诉你,他妈妈性格是什么,喜欢什么风格,喜欢哪个女明星,甚至喜欢哪个电视剧里的角色,那就最好了。你就照着她的喜好打扮就可以。如果男朋友太直男,只能说个大概,那你就想想妈妈辈的审美。想想你妈说你怎么打扮好看,你穿哪件衣服你妈深恶痛绝,哪件衣服你妈强烈推荐。如果还是没有头绪,就挑衣柜里最干净、清淡,没有攻击性,看起来大方/文静/乖巧的衣服就行了。最不出错的就是浅色、裙子、针织、粗跟鞋。这几个元素都会给人温和、柔软的感觉,显得亲和力很强,很容易拉近距离感,最容易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如果是秋冬,还可以增加毛绒元素:整个人都会变的软绵绵可爱起来。妆容的话,深色头发+几乎看不出妆感的裸妆+浅色口红,甜而不腻,见家长必杀妆容。如果头发扎起来不丑,就尽量扎起来。半扎也行,尽量不要全披散着。男朋友能欣赏你的风情,长辈只觉得披头散发很碍事,不利索。但是,如果你根本不是温和的性格,是个雷厉风行的职业女性,或者对方家里人很开明,整天活跃在网络冲浪第一线,那你就可以穿得有个性一些。在安全的前提下,自己觉得舒服自在就好。因为任何违背你自身性格、日常习惯的穿着打扮,都会让你格外不自在,这样反而会显得更加拘谨、别扭、小家子气,还不如大大方方做自己。要不要帮忙洗碗做家务?这个是老生常谈了,女生们最容易纠结的地方。大多数妈妈和闺蜜给的建议是,不要,不然以后就会被婆家欺负,天天被使唤干活。但如果真的不做,男朋友这边肯定又觉得你太懒、没眼色,激发矛盾。我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要主动表达帮忙,在男朋友家人的婉拒之下客气两个回合,就放弃。然后做点零碎的小事。首先明确一点:一定要主动开口说帮忙。就从礼貌上来说,去别人家里干坐着等吃也是很不应该的事吧?最后做没做先不说,尊老敬老的礼貌态度要先有,这也是良好家教的体现。再说,帮忙,就是打下手,洗个菜、摆个盘、洗个碗那种,不是让你直接进厨房保姆一样什么活儿全包。不累,也能缓解你的紧张。本来初次见面就有点不知道聊什么,要是干坐着就更尴尬了,还不如搭把手,顺便聊两句:“阿姨这个是什么菜啊?我们那边都没吃过这个哎~”“阿姨这是要做红烧肉嘛?我听XX(男朋友)跟我炫耀过好多次你做的红烧肉有多好吃了,这次我有口福啦~”一来一回这不就迅速跟对方家人拉近距离了么? 有人可能会问了:“可是,如果真的就让我进厨房做菜怎么办?/真的让我一个人去洗碗了怎么办?“那就把这当成评分环节吧。知乎上在“第一次去男方家要不要洗碗?”问题下,有一个回答很有意思,非常形象:只要是讲道理、有分寸的人家,都不会真的让第一次上门的女孩干活的。如果他们非要你做,那就是他们的问题。女生主动提,男生家婉拒,互相尊重,是和谐共处的前提。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就帮忙做点小事,端个菜、擦一下桌子、洗一点水果、摆放一下桌椅、整理一下抱枕靠垫什么的。正常人家都不会盯着“洗不洗碗”这个事,只是想看看女孩懂不懂事、有没有眼力见儿、是不是能过日子的人。礼貌和心意到了就好,也不用刻意讨好装贤惠,还能装一辈子么?与其有一天暴露了别人家说是骗子,还不如一开始就坦然点。要不要带礼物?有些地方不讲究这个,但有些地方特别在意,所以还是要先跟男朋友问清楚。当地风俗是什么?一般大家都会带什么?有什么是必须带的?有什么是禁忌绝不能带?但是我个人建议是,不管对方讲不讲究,不管你是只想跟他玩玩,还是想认真结婚,礼物都是要带的。这是礼貌问题。只不过你可以根据对男生的态度、家庭成员数量和职业/爱好、自己的经济能力,自己斟酌一个水平,三五百到三五千,都可以。不建议买太贵的,动辄几万没什么必要——除非男女双方都住大别墅开超跑,都习惯用好东西,那那想买啥都行。如果男朋友那里有清晰的家庭成员喜好情报,就最好了。如果没有,那就结合他们的职业、生活习惯、性格、家庭氛围送。比如他们家比较小资,妈妈很爱美,你就可以送红酒/洋酒/茶叶,丝巾/胸针/化妆品/香水,再带束花;如果他们家比较朴实,那就送点实用的,养生食材,进口水果,好酒好茶,电子产品等等。但是要注意不要犯基本错误,比如没人抽烟送了烟,高血压送了酒。或者,烟酒茶叶点心送了单数——中国人在礼节上讲究 “好事成双”,给每个人单买的礼物可以是单数的,但这种没有特殊指向性的礼盒,必须是双数的。除了这几个问题,还有“要不要收红包”、“在男朋友家怎么住”等问题大家也很纠结,篇幅原因这里就不放了。
知乎的牵手页面旨在帮助自己寻找对象,而不是通过父母代替来完成这个过程。虽然有些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较大的话语权,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父母介入儿子或女儿的婚姻已经不是常态,一般会被视为过度干预和分辨。在知乎上,牵手页面提供了一个自由选择自己伴侣的平台,而不是一个由父母或其他人选择或干涉的平台。因此,知乎的牵手页面不适合用来帮助父母为他们的儿子或女儿寻找对象。
在大学里谈恋爱现在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在大学校园中,经常会看见一些手拉着手的情侣们,其实这个现象很正常的。
一个情窦初开的年纪,一般都会有这样的想法,相信大学里面有一段恋情也是很好的人生体验。那么大学生谈恋爱要不要告诉父母呢关于这个问题,通常有两种回答,告诉父母或者不告诉父母。
1告诉父母
告诉父母,也是让父母更好了解我们以及感情生活,父母都是感情生活的过来人。其实,将感情生活告诉父母也是对我们感情的一个很大负责,毕竟他们有更好的经历来引导我们。
恋爱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量之后,两个人之间其实也是经历了磨合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其实可以将自己的爱情告诉父母,毕竟我们也是成年人,父母也不会太多干涉我们感情生活。
2不告诉父母
不告诉父母,自己的路自己走,代沟这个事情真的是很难逾越的。不管是在我们生活里面,还是在感情生活里,和父母之间我们都是有一定代沟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父母意见会妨碍我们的发展,那是因为他们所处时代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谈恋爱时候,其实可以不要告诉我们的父母,自己的感情道路需要我们自己走。
总之,告诉父母你是否谈恋爱了,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想法个决定。不管你选择哪个,你肯定有自己的理由。
1、双方的期待不同,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
可以说天下每个父母都无法避开对孩子的期望。
从知道孩子性别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开始想象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上学长大以后,期望更多了。
只有为人父母了才能理解那种期待。
但是不少父母往往期望过高,特别是存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等封建残余思想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成龙成凤,出将入相,光宗耀祖。
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地成长上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努力造就成功完美的孩子。
但是到最后,出类拔萃的孩子毕竟是极个别的,绝大多数孩子仍然要回归到正常轨道,去过常人的生活。
父母的期望与现实永远成不了正比。
而孩子对父母的期待是,父母应该体谅我,让我自由选择。
一直渴望得到父母认同的成年子女,却经常得到父母的否定。
所以,双方期待不同,相撞时产生的反应也会不同。
又因为是亲人,双方都认为对方改变是理所当然的,在彼此都遭到拒绝的情况下,沟通就困难,冲突就发生了。
孩子的命运有千万种,条条大路通罗马。
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作为父母要以平常心去对待。
只要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幸幸福福、快快乐乐的生活就够了。
而作为孩子,应该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你会发现,当你有一点点成就,父母就会很高兴很满足。
2、父母和子女有代沟
知乎上有个女生分享自己的故事说,以前流行“求包养”的时候,我在QQ空间里发说说,里面最后写了“求包养”。
过了很久家庭聚会的时候被爸爸妈妈七大姑八大姨围起来教育说我败坏整个家族的名声,我家世世代代没出过我这样不知羞耻的人一次问爸爸:
老爸,你有微信吗?
爸爸说:有屁的威信,都是你妈说了算。
晚上在朋友圈发美食,配文字“深夜报复社会”老爸留言:别发反动言论,快删掉!……你看这都是典型的代沟问题。
人们常常说三岁一代沟五岁一鸿沟,很多父母苦恼自己与孩子之间有代沟,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为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父母和孩子有代沟怎么办?
其实只要父母与子女之间尽量保持平等的关系,彼此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和想法,父母经常与孩子保持思想交流,就非常容易消除代沟。
1、是不是要完全接受对方的家人,我想更多情况是结婚以后女生要不要住到男方家里去,要不要一起服侍男方家老人的问题,所以我只考虑这一个单方面,反过来,如果要我住到女方家里去,我是不会去的,注意,这个地方是我不会住到女方家里去,不代表我不会和女方家老人一起生活居住,后面我会说。
2、先讨论一下,接受的到底是男方家人,还是男方家观念的问题。
知乎上有很多类似的讨论,比如男方谈恋爱三年,工资一直交给母亲保管,要不要嫁?这种问题,我就不去链接了。
一定要看清楚你男朋友,或者说未来会和你走一生的人是哪种?
如果他不能把你放在第一位,不管多爱,还是算了吧。
这种人会要求你去接受他的家人,而且任何事情都会以他家人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经常说的话会是:这是我妈/爸/爷/奶/舅/叔/伯啊!来和你讨论问题,举例说明:
比如你们两个打算出去旅游,为此安排好了假期,安排好了行程,也给周围的朋友说了,结果快出发的时候,男方家母亲说想儿子和她去拜会一个长辈,然后他和你商量推迟旅行计划,你和她闹,闹着闹着就发脾气了,他马上来一句这是我妈啊。。
你和他攒了一笔钱,打算换一个想了好久的大屏幕电视,结果他侄子要读书,没钱,来借,他又来和你商量,你还是不同意,和他闹,闹着闹着就发脾气了,他来一句这是我侄儿啊。
你感受一下,是不是会比你如果这样想我也没办法,让你更无奈?
两个人有了家庭,三天两头要为了他家那边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影响你们两个人的生活,这不是一次两次的问题,是一辈子的事情。
说到底,他只是把你当外人。
不知道我的政治在知乎是不是不正确,我对于家人的排序是这样的:
配偶>子女>父母
父母生我养我,对我的帮助最大,但是能陪我最久的是我的爱人,我的子女我会尽全力去帮助成长,但是不求回报。
同样,我也希望对我父母来说,最重要的人是彼此,对我子女来说,最重要的人是她的伴侣。
所以在要不要接受对方家人的情况下,请先判断,他是不是把你放第一位。
怎么样判断呢?
当然不是用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这种问题。
这个事情上,你不用问任何专门的问题,日常生活里面就判断出来了。
很简单,出现某件你和他家人意见向左的事情的时候,看他是怎么处理的。
如果一脸为难的要你去将就他的家人,就算了。
如果能站你的角度,替你考虑,考虑你的感受,你的台阶,你的面子,然后再和你商量解决的办法,那么,恭喜你,可能就是这个人了。
如果在第一步,判断出是这个人以后,那么后面的事情就都不是原则性问题了,只是互相怎么相处,尺度在哪儿的问题了。
3、如何接受,接受的尺度在哪儿?
首先,我是不赞成结婚以后和任何一方父母住在一起的。
如果说八百年前、一百年前,三十年前,子女结婚以后和父母住在一起没问题,这个我不否认。那个时代人间五十年的变化赶不上现在五年。
过往两代人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代沟,但是价值观基本上是一致的,婆婆欺负媳妇也只是单纯的刁难而已,所以媳妇也会熬成婆,欺负下一个媳妇。
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别说我们的父辈和我们,看看我们和九零后、零零后比起来,之间的价值观都差了好多,很多七零、八零看不起九零、零零,那么你怎么指望您的父母和您的价值观完全一样?
而且远香近臭的效应会非常明显。
两代人同一屋檐下,老一辈会因为你每天早上要睡到8点才起床,晚上要11点才睡觉就和你闹矛盾,你会因为晚上想看看**被老人家说必须开灯看才不伤眼睛而郁闷,如果大家不在一起住,这些日常鸡毛蒜皮的矛盾自然大幅度减少。
如果能逢年过节提上大包小包的礼物去,然后忙前忙后的帮着操持一顿晚餐,再吃完洗碗,那么在对方父母眼里就只有好了。
所以说,能不一起住就不一起住吧。
但是毕竟在中国的家庭模式里面,老人两口子都还在就没问题,如果真的有一个走了,还剩下一个,或者两个老人身体都不方便了,不住在以前又却是是不现实的,特别都在同一个城市的情况下。
这种时候就必须要有人出来说话了。
男人必须出来调和这些价值观的矛盾。
父母和自己的子女再怎么吵,过一会也就好了,但是和自己的女婿、儿媳吵就不一样了,能记一辈子。
又回到前面的一步,这个男人是不是能站在你的身边?
随便举例:
老人看不惯你晚上11点以后才睡觉,还怪你把她儿子带坏了,怎么办?
最差的办法是自己去和老人吵,其次是不说话,憋着自己内伤。
最好的是男人来给老人说,自己也习惯晚睡,然后从价值观,到生活习惯说一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惯,再承诺保证一下自己和媳妇以后会怎么样慢慢的改,那么也就过去了。
诸如此类的小事情,处理多了,你会发现,其实和对方父母住在一起也没啥大问题,习惯不一样就不一样吧,两边都习惯对方的不一样了,然后也就习惯了。
所以,我认为,接受的尺度还是在于你的爱人,是不是能站你的角度,为你设身处地的考虑,而不是一味的要你去迁就对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