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怎么会娶隋炀帝的女儿, 又是如何娶到的?

李世民怎么会娶隋炀帝的女儿, 又是如何娶到的?,第1张

公元582年,时年13岁的杨广娶了12岁的萧妃,当时萧妃因为生辰八字不好,就被抛弃丢到宫外寄养。

本事出身高贵的萧四**,却有一个丫鬟命。先是在民间嫁给野心勃勃的杨广吃了几年糠咽菜,又一起在公众面前低声下气地“装孙子”。好不容易跟着杨广吃完苦头等到他当皇帝的那天,却又被冷落在后宫,看着丈夫跟别的人寻欢作乐,自己空得一个皇后的名声。

肆无忌惮地折腾了14年,杨广终于拖跨了大隋朝。618年,他被叛臣活活勒死。萧皇后便成了胜利者的战利品。她先后跟过宇文化及、窦建德,后来又被远嫁突厥的义成公主要走。姑嫂二人,一起服侍处罗、颉利两任可汗。如果不是李世民平灭突厥,恐怕,萧皇后就要客死他乡了。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1ef76c6a7efce1ba6f7ba03a451f3deb58f651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公元630年,年届花甲的萧氏,含泪回长安。归唐之后,她竟把李世民卷进了是非漩涡。一来,两家“亲上亲”,杨广是李世民的亲表叔,李世民还娶了杨广的女儿——大杨妃,从哪儿论,萧氏也算长辈。其二,李世民的“智囊”萧,是萧氏的亲弟弟,给臣子一个天大的面子,有什么不好呢?

所谓“是非漩涡”,还不是男男女女的风流事儿据传,李世民倾慕萧氏,曾公开纳作小妾,封为“昭容”。这又是一件捕风捉影的“花边故事”。首先,以唐朝的开化之风,即便李世民娶了萧氏,也没什么了不起。

但其实说心里话,萧皇后最在乎的还是杨广,俩人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是在一起度过的,整整23年,得是多么刻骨铭心的一段岁月啊。可在看看如今,国破家亡,好不凄凉。

长安城里的萧氏,深居简出,又孤独地生活了18年。鬓边白发,迎风而起,她浑浊的眼里,一遍一遍地闪过纯情时代的影子。

李世民是如何娶到杨广的女儿的

李世民是怎么娶到隋炀帝的女儿为妃的?公元615年,曾盛极一时的隋朝已是危机重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但隋朝时代的第二代帝王隋炀帝仍沉浸在一片“盛世”的赞歌之中。这一年,隋炀帝北巡,被北胡始毕可汗的三十万铁骑围困在雁门,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用疑兵计迫使北胡退兵,隋炀帝对李渊一家感激万分,将重镇太原交给李渊。爱慕李世民的月容公主,决定嫁给李世民。

隋炀帝回到东都洛阳后,不顾众臣反对,离开中原,巡幸江都,李世民和许多有识之士,对隋朝复兴和幻想彻底破灭,他悄然离开了洛阳,离开了心心相印的月容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妃子的确是隋炀帝的女儿,简称杨妃,并且给李世民生了三个儿子,最有作为的是六子吴王李恪,李世民一度想立他为太子,只因为他朝中没有外戚支持,加上长孙无忌的多方阻挠,所以作罢.杨妃

恪母,隋炀帝女也。——《旧唐书李恪传》

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新唐书李恪传》

唐朝时期的唐太宗李世民一辈子爱的人只有文德皇后长孙氏一个女子而已,虽然说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佳丽三千,但是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文德皇后长孙氏,这一点从诸多史料记载中就可以看出。

首先,唐太宗李世民生平有且只有一个妻子,这个人就是文德皇后长孙氏。文德皇后长孙氏是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唐太宗李世民了,所以说他们其实是年少结发,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的时候是三十六岁了,所以他们一共携手走过了二十三年。

在这二十三年里,唐太宗李世民也喜欢过别人,但是对文德皇后长孙氏的敬爱从来没有缺少过,也就是说文德皇后长孙氏从没有“失宠”过,不管后宫佳丽怎么受宠,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地位都“稳若泰山”,这一点也足以说明文德皇后长孙氏在唐太宗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了。

其次,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女众多,但是受他喜爱的儿女都是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的孩子,而且唐太宗李世民在考虑继位人选的时候,都是始终以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的儿子为先,这也足以说明文德皇后长孙氏在唐太宗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另外,文德皇后长孙氏的身体本身就不好,有一次病重,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去寺庙里给她祈福,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前,也是唐太宗李世民主动去给她祈福,这也足以说明文德皇后长孙氏对唐太宗李世民是多么重要。

最后,文德皇后长孙氏是一个非常喜欢看书的人,平时连梳妆打扮都在看书,所以能够跟唐太宗李世民高谈论阔,而他们之间的情感也是越来越浓烈,唐太宗李世民在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以后,还主动表示“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唐贞观十四年,也就是距今1369年前的那个冬天,一支隆重的送亲队伍出了长安城。新娘是一位18岁的公主。路很长,故乡越来越远这位名叫弘化的公主不知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而她即将远嫁的那个遥远的名叫吐谷浑的国度,又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弘化公主,也叫光化公主,又叫弘化大长公主。为唐宗室淮阳王李道民之女,贞观十三年十二月,吐谷浑国王慕容诺曷钵向唐太宗求婚,次年年初,李世民即以弘化公主嫁给了他。武则天时,李氏赐姓曰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弘化公主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姑娘,自幼受到家庭严格的教养,堪称才貌双全。她的墓志铭中写到:诞灵帝女,秀奇质于莲波;托体王姬,湛清仪于桂魄。公宫秉训,沐胎教之宸猷;姒幄承规,挺璇闱之睿敏

她的聪明才智,风度仪表,由此可见一斑。就是这样一位皇宫贵族的姑娘,为了增进汉与吐谷浑两族间的关系和民族间的团结,年仅18岁,就走出重楼叠阁,离开故乡,在其父淮阳王李道明及大将军慕容宝的护送下,远离长安,到建都于青海的吐谷浑国,与国王诺曷钵成婚,过起那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室,以肉酪为粮的游牧生活。

吐谷浑本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最早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后徙居西北。大约在唐龙朔三年,徙居凉州、灵州,为唐藩100余年,至贞元后,其封嗣才绝。唐王朝建立不久,横亘在西域路上的吐谷浑联合西突厥,控制西域各小国,经常侵扰唐的边境,袭击来往商人,阻绝中原与西北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也阻碍了中国和中东、欧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丝绸之路不能畅通。唐太宗李世民一方面派大将李靖、侯君集等大举兵戎,用武力攻击吐谷浑,迫使其投降;一方面采取和亲政策,团结吐谷浑。

据史书记载,弘化公主不仅聪明贤惠,而且具有超人的胆略。弘化公主入嫁吐谷浑后,吐谷浑和唐朝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了,而这却引起了吐谷浑国内不少大臣的不满。有一年,吐谷浑丞相宣王和他的两个弟弟密谋在祭山活动中,劫持诺曷钵和弘化公主投奔吐蕃。

弘化公主得知这个消息后并没有惊慌,她飞身上马,和诺曷钵一起带着少量亲兵,连夜向鄯城奔去,并在鄯州刺史杜凤举的帮助下一举粉碎了宣王的阴谋,吐谷浑国内很快就安定了下来。

弘化公主入吐谷浑,是唐将公主嫁于外藩的开端,是中华民族团结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使当时唐与吐谷浑的关系得到了改善,而且直接促进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往来。贞观十五年,即弘化公主和亲的第二年,唐太宗又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加强了唐与吐蕃的关系。唐太宗贞观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吐谷浑每年派使者向唐王进贡,唐朝以礼相待。唐永徽元年,高宗李治继位,封诺曷钵为驸马都尉。次年,诺曷钵遣使向朝廷敬献骏马。

贤达、善良的弘化公主作为使者,来往于唐与吐谷浑之间,促进了唐与吐谷浑人民的友好往来。她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光荣使命,而且鼓励自己的儿子与唐王朝公主联姻,结成世代的亲戚关系。高宗以礼相待,又以宗室女金城县主赐嫁诺曷钵长子苏度摸末,以金明县主赐嫁诺曷钵次子闼卢摸末。武则天时,改封弘化公主为西平大长公主。

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听到这个消息后,诺曷钵和弘化公主伤心欲绝,他们在吐谷浑遥祭李世民。

即位后,诺曷钵立刻派出使团赶往长安表示祝贺,并献上了很多骏马。唐高宗见使团献上的骏马高大威猛,就询问这些马的来历,使臣们答道:这就是名传四海的青海骢

唐高宗深感这些骏马的珍贵,就对使臣说:良马人人都喜欢,可我不能夺人之爱,你们还是把这些马赶回去吧,回去后告诉你们的可汗,他的心意我领了

听了这话后,诺曷钵十分感动,他决定有机会一定要面见这位仁君。

公元625年,诺曷钵终于了却心愿。这一年,唐高宗批准诺曷钵和弘化公主回长安省亲。省亲过程中,唐高宗给了诺曷钵很高的礼遇。弘化公主请求入朝省亲,唐高宗派左骁卫将军鲜于匡济前往迎接。11月,弘化公主和诺曷钵到达长安,朝见了高宗。弘化公主是唐代外嫁的十几位公主中唯一回过长安的公主。高宗加封诺曷钵为青海国王。

随着吐蕃族的进一步强盛,吐蕃逐渐向甘青地区扩张,引起了吐谷浑与吐蕃的不和,时有战事发生。

公元663年,吐谷浑部受吐蕃攻击,大败,吐谷浑国土全部被吐蕃占据。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率残部几千帐奔凉州南山居住,并遣使向唐朝求救。咸亨元年,唐朝派大将带兵攻击吐蕃军,打算护送诺曷钵回归故国。可是,薛仁贵被吐蕃军大败于大非川,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吐谷浑复国的希望破灭。

咸亨三年,唐朝将被封为驸马都尉的吐谷浑国王诺曷钵迁到鄯州大通河之南,诺曷钵惧怕吐蕃,不安其居,唐高宗又将其徙于灵州境内。在太阳山下一地设安乐州,辖境为今宁夏河东中宁、同心、盐池三县部分地区,属灵州都督府,安置吐谷浑族,并以诺曷钵任刺史,由其自治管理。安乐州寓意欲其安而且乐也,为让吐谷浑部族和弘化公主在这里安居乐业。后来,唐朝又在此置长乐州。弘化公主随其夫诺曷钵始徙其部众于灵州之地,开始了在韦州这一带的生活。

弘化公主在吐谷浑生活了58年,死后迁葬于凉州南阳晖谷之山岗,即今武威市南营乡青嘴湾,其他吐谷浑王室成员死后,也都迁葬于此。弘化公主于公元698年去世,享年76岁。清年间,甘肃武威市凉州区的一个农民无意间发掘了一座古墓,古墓中陪葬了大量金银器。民国四年又有人在这座墓里发现了墓志铭,才确认古墓的主人就是弘化公主。往事成千古。显赫一时的历代王朝均已灰飞烟灭,但这里的青山绿水,将永远环抱着这位长眠在凉州土地上的美丽姑娘。

长孙皇后自幼妩媚活泼,优雅如她、大气如她、可爱如她,聪明如她,深受唐太宗的喜爱,成为历史上较负盛名的一代贤后。长孙皇后是一位非常有趣的皇后,虽常常自称不干涉朝政,但她经常以古事作为例子来劝谏皇帝。长孙皇后尽心尽力辅佐唐太宗,被唐太宗称为“佳偶”、“良佐”,后世史书称长孙皇后为“矜尚礼法”、“母仪天下”的典范。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可以说是独宠,后宫三千佳人不曾与长孙皇后争风吃醋,因为长孙皇后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可是,不幸的是,长孙皇后年仅36岁就离开了人世,留了唐太宗一人。在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命人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宿舍,同时命人在长孙皇后的住所里侍奉,这足以证明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爱。无独有偶,唐太宗又在宫中建起了层观,但有一天魏征去观看层观时发现唐太宗过于思念长孙皇后,没有过多的思念自己的父皇,魏征认为这是不妥的,于是,唐太宗毁观,所以才有了著名的“望陵毁观”的故事。“望陵毁观”的故事充分说明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爱,对长孙皇后无尽的思念,但同时过分的思念又是不符合礼教传统的。

唐太宗为长孙皇后做的事情远远不及这些,因为对长孙皇后思念不已,唐太宗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 晋阳公主和幼子李治,可以说是子凭母贵的最好体现,也能衬托出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宠爱。不仅如此,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兄长长孙无忌也是宠爱有加,给予重用。

自古以来,很少有帝王钟情于一位子女,而唐太宗不仅钟情于长孙皇后,更是对长孙皇后的子女和家人也一起照顾。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可以说是恩爱夫妻的典范,鹣鲽情深,值得后世学习。有人说唐太宗这种钟情是“庸俗”的,但是作为帝王是很少有真感情的,而唐太宗却做到了,他的“庸俗”也是对长孙皇后的钟情,那么,这样的“庸俗”又有何不可呢

结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影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

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新发展: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唐蕃会盟。唐朝和吐蕃友

好相处多年,两国使者密切来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33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