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婚礼习俗?

中国的婚礼习俗?,第1张

  一、交杯酒与结发夫妻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不肯染指一尝”。(民国:《解县志》)

  饮过之后把杯子掷千床下,以卜合谐与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征男俯女仰,美满交欢,天覆地载,这阴阳合谐之事,显然是大吉大利的了。民国时期,山西民间结婚,拜天地之后,“导入洞房,婿先进,上床踏四角,新娘继入,坐床后隅,饮交杯酒,是日‘合卺’,合卺之后,尚有谒祖日见勇姑等礼,大抵于结婚之翌日行之”。(民国:《浮山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青年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当人们置身于偏僻山村的婚礼中,不管平常人们的生活多么艰辛,但通过交杯酒所洋溢出的欢笑,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婚礼习俗,在交杯酒过后,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

  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结发夫妻受到人们的尊重,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的美好含义,如同交杯酒一样,在农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男人们可以娶妾、养姨太太的时代,结发夫妻就显得尤为突出。以至于不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还是突发横财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贵、寻花问柳、续纳小妾之时,一般都要对结发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上,从古至今,漫漫几千年,尤重结发夫妻。

  因为结发意味着“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一生中深交的异性寥若星辰的情况下,结发,意味着第一次接受了异性的新鲜,第一次发出会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尝了爱的幸福,第一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第一次都是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的。

  此外。结发还具有庄严、神圣、天意、缘份等等得到社会认可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婚姻的双方产生了义务和责任感。

  --------------------------------------------------------------------------------

  二、闹洞房的秘密

  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婚礼的高潮,也是最热闹最有趣的节目。

  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坐房中,对新娘百般戏谑,称之为“闹房”、“戏新娘”。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总括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文闹以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请其讲述恋爱经历及平常不见于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间有称“说令子”,妙趣横生,迫使新娘无法对答而大出洋相,借以取乐。“是夕,好事者多以谈谐语编为词调,强使新妇歌之,名曰‘闹房’。近则变本加厉,庆贺之忱出以戏谑,抑失礼之甚矣。”(民国:《翼城县志》)武闹是使用较为粗野的方式,不仅口出秽言,还对新娘动手动脚,颇有恶作剧的性质。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能闹。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因此,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祝贺方式。在民俗中,人们认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为了趋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势的阳气,才闹洞房的,所以民间俗语说“人不闹鬼闹”。

  闹房在功能上也是对新婚夫妻的考验,包括机智与耐心,原本是一种“关口考验”,但在民间往往行之过分,成为陋俗。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甚古,《汉书》记载“燕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仅以为荣。”(《汉书》,《地理志》)闹房之俗可能起源于“听房”。在新婚之夜,亲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窃听新媳妇的言语和动作,人们感兴趣的无非就是男欢女爱之事。从性心理的角度讲,这种举动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意*”之举。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戏弄新娘的闹洞房。此种风俗行至唐代,风行民间,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这种习俗由古至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综观闹洞房之俗,驱动人们听房、闹洞房的心理动机是复杂的。

  首先,这是一种人们性意识的外化与下意识的冲动,人们从闹房戏妇与抚妇之中,表现了对异性的某种挑逗,发泄出来之后便可克服既羡且忌的心理,以达到性在“下意识”界域的某种平衡,这种对异性的态度与行为在平时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闹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种机会。

  其次,闹洞房是传统婚姻中包办婚姻的产物。因为只有在新婚典礼之后,激动的新郎才可搞开新娘的红盖巾,这对新人以前不相识,无相交,更无情感的沟通,第一次见面便要共堕爱河,显然是陌生和难堪的。因此,闹洞房习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离和陌生感,协调俩人之间的紧张气氛,融洽感情。无疑,洞房之闹是百米赛跑前的必要准备。

  再者,在兴旺发家的心理趋动下,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

  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学理想,闹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热闹了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闹是一种快乐的场景,是一种欢腾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大闹特闹,喜庆才有市场,财路才可大开,人丁才能兴旺。

  --------------------------------------------------------------------------------

  三、洞房验贞

  在中国,性行为是一种受习俗高度制约的行为。人们不仅对公开的、合法的性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习俗的规范试图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之中。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谈到许多妇女与情人们私奔的故事,至少在孔子时代,社会上层中,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之混乱多少有如堕落的罗马时代。当时离婚很容易,再婚也并不难,少女的贞操还不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然而,随着儒学的兴起,特别是宋代的理学泛滥之后,妇女被认为要对社会道德负起责任,理学家们强迫妇女生活在禁闭的世界里,寡妇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恶,极其珍视妇女的贞洁。

  此后,中国人对于妇女贞洁的崇拜也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痴迷。这种痴迷的一个恶劣的例子便是所谓的“洞房验贞”。这种习俗把新娘子的贞洁与否,变成了一种当场验明并有众人在一旁作证的赤裸裸的处女检验,可悲的是,新郎并不以为这是对自己情感的亵读,新娘也不觉得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习俗已经扭曲了人们的心灵。

  洞房验贞的习俗在民间被称作“验红”、“授巾”,古已有之。一般是在结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给女儿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为初行房事时之用,民间也称“喜帕”。

  旧时,历朝定婚礼,都有授巾之礼。有的地方如广东,授巾之后,新郎新娘关门入室,云雨作爱,而新郎的父母亲友则在门外静候,风流之后,新郎手捧朱盘,盘内放着所授之巾,盖以红帕,其所示新娘为处女新红,众人皆大欢喜,纷纷表示祝贺,并以烧猪送于新娘娘家。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见处女红。

  由于处女膜是否破裂成为检验贞女的唯一标准,一旦未见其红,新郎与家人便要归因于新娘不贞,至少在心理上要产生很大的猜忌与不和,形成隔膜。轻者使新娘无言以对,受辱终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无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重视处女红,是中国社会的普遍观念。善于观察的文人们又把其赋予了浪漫的情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记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幽会之后,特别提及香巾,他写道:

  “(后庭花)春罗儿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低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剧作家汤显祖在其《邯郸梦》那颇具艳丽色彩的对白中曰:“好夫妻进洞房花烛,……大河犯客槎,猛擒拿,无媒织女容招嫁。休计挂,没嗟呀,多喜檀郎蘸眼惊红乍,美人带笑吹银蜡。今宵同睡碧窗纱,明朝看取香罗帕。”

  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了一个人娶新娘后未见处女红,文人袁可潜赠与如梦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准拟灵芳一遍,春已去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今天,在山西农村,验红之俗已不多见。但有些地方常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把见红的白毛巾放在新房外的明眼处,以示外人表明新娘是处女。

  --------------------------------------------------------------------------------

  四、婚礼习俗

  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但是明清以来,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如大量地方志中所载的,“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而已,亦有不亲迎者。”(乾隆:《平阳府志》)

  解放以后,在婚礼形式上新旧相间,而新的婚礼形式逐步在取代旧的形式。新的,较为文明和现代的婚礼形式在民国期间就已在山西各地开始实行,作为一种新的婚礼习俗,我们把它详述如下:

  “结婚证书,仍用向来红柬,但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妇,俱署名耳。其结婚仪式,系就庭前设礼案,奏乐,由司仪人入席面北立,宣唱:“男女宾人席”而北立。男女族主婚人人席,而南立。男女族全体人入席,而东西立。证婚、介绍人入席,而南立。纠仪人人席,而北立。男女宾相引新郎、妇人席,俱面北立。

  奏乐。证婚人读证书,并为新郎新妇交换饰物。新郎、妇行结婚礼,东西向立。双鞠躬。奏乐。

  主、征婚人致训、箴词,新郎、妇谢证婚、介绍人,三鞠躬。

  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两鞠躬。奏乐。

  新郎、新娘致谢词,两鞠躬。

  女宾代表唱文明结婚歌。

  证婚人、介绍人、男宾、女宾俱退。

  新郎、新娘谒见男女主婚人及男女全族全体礼,奏乐,男女主婚人及各尊长面南立,三鞠躬,男女平、晚辈面东而立;两鞠躬。男族女族全体行相见礼,东西相向立,两鞠躬。

  男女嫔相引新郎、新娘退。男女两家主婚人及男族、女族全体、纠仪人、司仪人俱退。礼毕筵宴。”(民国十二年:《临汾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的婚礼习俗也大体如此,仅是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富有一些时代特色。

有。《中国婚礼2》综艺节目邀请明星夫妻有张杰和谢娜、李承铉和戚薇、刘畊宏和王婉霏、鹿晗和关晓彤、李荣浩和杨丞琳、肖战和杨紫、言承旭和徐若晗、杜海涛和沈梦辰等,所以《中国婚礼2》综艺有言承旭。《中国婚礼2》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是袁弘,张韵艺、陆毅和鲍蕾,记录来自祖国广袤热土上充满活力的年轻新婚夫妇的中国式幸福。并邀请夫妻档艺人,与新人同住三天,帮助他们筹备婚礼,送上惊喜。

为什么新郎要抱着新娘跨过门槛?

——古罗马的新娘为了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必须由人拖着越过新居的门槛。此外,民间还传说门槛上有邪灵环绕着,因此为了保护新娘,就必须把新娘抱起来,跨过去。

为什么准新郎以钻石订婚戒指向心上人表示此情不渝?

——这个传统始于十五世纪,当时奥地利大公麦西米伦以钻戒向柏根地的玛丽许下海誓山盟。他的亲信大巨呈文:“殿下,在订婚时,您必须送一枚嵌有钻石的戒指。”麦西米伦纳言。这个仪式从此流传至今,已有数世纪之久。

为什么新娘要戴手套?

——在中古世纪时,准新郎提出来象征者爱的信物,以稳定心上人的心。当时许多绅士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

为什么钻石订婚戒指要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

——古人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接通往心脏。中古世纪的新郎把婚戒轮流在新娘的三只手指上,以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就把戒指套在无名指上。于是左手的无名指就作为所有英语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为什么钻石被视为爱情的最高象征?

——热能和压力蕴育出颗颗结晶的钻石。钻石是人类目前所知硬度最高的物质。在古代,人们并没有切割钻石的工具和技术。钻石因此自然成为永恒不渝的爱情的象征。而孕育钻石的热能就代表着炽热的爱。

为什么新娘要戴面纱?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早年,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着白色面纱,以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的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的纯洁。据说,当年玛莎华盛顿的孙女妮莉华乐斯在结婚时别出心裁地披着白色的围巾,掀起一阵风尚。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纱的习俗的由来。当年玛莎的未婚夫见她站在真丝窗帘后,惊为天人,赞叹不已。这给了她在婚礼时戴白纱的灵感。

为什么新娘穿白色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着欢庆。在一八五零年到一九零零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的意义就远超过其他。

为什么新娘带着一方白手帕?

——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的说法,农夫认为在婚礼当天,新娘的眼泪会带来好运,使天降甘霖,滋润作物。后来,新娘在婚礼当天流泪,预示着她会有幸福的婚姻,意味她往后不必为她的婚姻伤心落泪。

为什么在结婚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

——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已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配剑,击退敌人。

为什么要特别订制结婚蛋糕?

——自罗马时代开始,蛋糕就是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个时代,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制造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的能力。而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宾客无不争着捡拾。依照中古时代的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蛋糕接吻。后来,想像力丰富的烘焙师傅在蛋糕上饰以糖霜,也就成了今天的美丽可口的结婚蛋糕。

为什么有蜜月之旅?

——“蜜月”(Honeymoom)一词的由来起源自古欧洲的习俗。新婚夫妇在婚后的三十天内,或直到月缺时,每天都要喝由蜂蜜发酵制成的饮料,以增进性生活的和谐。古时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蜜月”是新婚夫妇在恢复日常生活前,单独相处的甜蜜时光

  中国网娱乐7月5日讯由湖南卫视陈歆宇工作室打造的“我家”系列第三部《我家小两口》即将于7月6日晚十点在湖南卫视首播,节目将通过对不同婚姻阶段的三对明星夫妇进行观察,折射时下年轻人的婚姻百态,探讨当代青年的婚姻观念。首期节目中,向佐郭碧婷二人的求婚视频将被首度曝光,二人在真人秀视频中的甜蜜互动也成为了观察室关注的焦点。另一对新婚不久的若风戚蓝尹夫妇也倍受关注,作为电竞界的传奇人物,若风的综艺首秀同样让人期待。此外,严屹宽和杜若溪这对经历了爱情长跑走到一起的夫妻,又将呈现出怎样的相处模式呢?

 “小两口”展现婚姻百态

 向佐郭碧婷视频甜翻观察室

 继《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之后,湖南卫视陈歆宇工作室再度对“我家”系列进行迭代更新,推出代际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我家小两口》。较之于之前《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对嘉宾个人的观察,此次《我家小两口》将关注焦点集中在了明星夫妇的婚姻生活上。向佐郭碧婷情侣、若风戚蓝尹夫妇、严屹宽杜若溪夫妇,这三对处于不同婚姻阶段的“小两口”们,将在节目中为我们呈现他们生活相处中的哪些状态呢?

 首期节目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向佐郭碧婷这对热恋中的情侣了。据悉,此次节目中,向佐郭碧婷二人去到了新疆喀纳斯的草原上。蓝天碧野中,二人将会有怎样甜蜜的互动呢?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期节目中,向佐求婚郭碧婷的精华视频也将被呈现,这也是自今年向佐求婚成功以来,该视频首次被公布,究竟是怎样的求婚细节和甜蜜情话引得观察室众嘉宾捂脸起哄呢?

 “中路杀神”若风献综艺首秀

 戚蓝尹观察室开启“自黑模式”

 此次《我家小两口》中还有一对倍受关注的焦点夫妻——若风戚蓝尹夫妇。在此前《我家小两口》发布节目宣传片时,若风夫妇一经曝光便激起了网友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方面,广大电竞爱好者们对这位电竞界传奇人物的加盟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也有许多路人网友在问:“若风是谁?”。这位曾经斩获电竞世界冠军的“中路杀神”,此次拖家带口,献出综艺首秀,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令人惊艳的表现呢?

 在首期节目中,若风的妻子戚蓝尹就将作为观察员来到观察室,以第三人称视角对她在真人秀视频中的表现进行观察。据悉,在观察室中,戚蓝尹不止一次地对视频中的自己进行吐槽,“这个女的很烦”、“这个女的好过分”、“我怎么那么招人讨厌”……每当看到自己不合理的行为表现时,戚蓝尹就会开启“自黑”模式,对自己疯狂“开炮”。

 新晋奶爸严屹宽“硬核”式带娃

 杜若溪产后复出遭遇家人反对

 作为三对“小两口”中婚龄最长的一对,严屹宽杜若溪也将在首期节目中向我们展示出他们的生活日常。去年,严屹宽与杜若溪迎来了他们的首个孩子,从那之后,带娃也就成了这对“小两口”的每日要务。在首期节目中,严屹宽在真人秀视频中的带娃日常成了观察嘉宾们的最大“槽点”。视频中,当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蚊子咬得皮肤红肿时,上一秒还许下豪言壮语要将蚊子清理干净的严屹宽,下一秒竟倒头呼呼大睡,如此反差的表现也引起了观察嘉宾们集体“吐槽”,而同在观察室中的杜若溪则始终努力为丈夫开脱,竭力维护丈夫作为一个好父亲的光辉形象。

 在此前《我家小两口》发布的先导片中,杜若溪也展现出了她产后复出的辛酸。这位新时代独立女性在生下孩子后,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是要成为全职主妇专心照顾孩子?还是继续追寻自己钟爱的事业?杜若溪将会如何抉择家人对她的选择又会持怎样的态度?答案即将在节目中揭晓!

 首期节目观察室中还有哪些精彩的互动?三对“小两口”在各自恋爱、婚姻历程中还有哪些欢笑与忧愁?7月6日晚十点湖南卫视《我家小两口》,精彩等你来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549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