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中谢宏祖是在哪里跟锁锁求婚的?

流金岁月中谢宏祖是在哪里跟锁锁求婚的?,第1张

流金岁月这部电视剧在还没播出之前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在播出之后也是反响强烈。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情节就是谢祖宏给朱锁锁求婚的时候,当时谢祖宏开着跑车,装满了气球在马路边跟朱锁锁求婚的,这个场景十分的让人羡慕。其实朱锁锁在答应求婚之前有很大的顾虑,首先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差距很大,谢祖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但是朱锁锁是一个野孩子,在市井里长大的,两个人完全就不是一个阶级的人,其次就是谢祖宏的母亲一直都不看好他们两个人的感情,他的妈妈非常不喜欢朱锁锁,觉得朱锁锁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是因为钱才和谢祖宏在一起的。虽然他们两个人结婚了,但是婆媳矛盾一直存在,而且还严重的影响到了两个人的感情,后来谢家面临了一些生意问题破产了,两个人也选择了离婚,当时两个人都很痛苦,但是离婚是唯一的解脱。

剧中朱锁锁这个角色很饱满,而且也反应出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女孩的真实现状。朱锁锁虽然喜欢钱,想要过上光鲜亮丽的生活,但是她一点也不傻,不会为了钱做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我个人还是很喜欢她这个角色,很勇敢。她从小就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很懂的观察别人的眼色,虽然她是寄住在自己舅舅的家里,但是她从来没有感受到过亲情,所以一直以来她都很独立,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算面对离婚,她也没有放弃生活,而是继续努力工作赚钱养孩子,身上有一种打不倒的精神。同时也告诉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女孩一定要靠自己的能力赚钱,不要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男人的身上。

1、婚姻风俗

苗族的婚姻严禁同宗族者婚配,通常是异姓通婚,同姓不同宗有的也可通婚。

婚姻缔结的主要形式是自主婚姻,过去也有父母包办的,但婚前青年男女都有比较自由的恋爱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时举行,在村寨附近有固定的地点,由本寨姑娘与外寨男青年在此对歌,双方有意后则互赠礼品作为定情的信物。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社交活动,在黔东南称为“游方”(又称“摇马郎”)。

2、饮食风俗

黔东南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

3、文艺风俗

黔东南施洞口一带的“飞歌”(确切的意译应是“高歌”,即“高声唱歌”。)常为二人或四人的齐唱,高亢嘹亮 ,豪迈奔放,曲调明快,有强烈的感染力。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民间工艺瑰丽多彩。用蜡刀蘸蜡在白布上画好图案花纹后,浸入染缸染色,然后用水煮沸,脱去黄蜡现出蓝底白纹图案的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左右的历史,在苗族民间流传甚广。

扩展资料

黔东南苗族的节日风俗:

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融水县盛行过“苗年”,在农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要准备丰盛的食品,还要供祭祖先,接着休息5至10天,并举行各种盛大的娱乐活动,有踩鼓、跳芦笙、赛马、斗牛、斗鸟、“游方”等活动。

“跳花节”是苗族地区一个民族情趣浓厚的传统节日,主要是苗族男女青年交友求偶和群众性社交娱乐的节日。

黔东南部分地区还有龙船节、花山节(五月初五)、吃新节(农历六七月间稻谷成熟时)、清明节、赶秋节(立秋)等等。

中国政府网-苗族

苗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其主要的节日有:

1、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

2、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

3、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华夏称为三月三街节)。

4、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华夏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5、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屈氏),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6、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华夏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

7、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8、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9、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10、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

11、9月(狗月或戌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2、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13、花山节(部分地区)。

  春节,这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在苗族,把春节叫做“汉年”,跟当地传统的“苗年”并存。

 我们去西江千户苗寨的时候,苗族正在过汉年,也就是春节。当天下午正好有一场当地苗族青年表演的苗族歌舞节目。苗族人自已表演的节目很具有特色,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和美丽的爱情故事使我更加地了解了苗族人的风土人情。苗族还有一个很出名的表演:“古歌表演,”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语演唱其史诗般宏大的古歌。听当地导游讲: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苗族古歌古词神话大多在节日、鼓社祭、婚丧活动、亲友聚会等场合演唱,演唱者多为中老年人、巫师、歌手等。

 最后,我们还去了苗族的展厅参观,看了苗族的服饰、银饰等。西江的苗族过去是穿长袍的,包头巾头帕,颜色是黑色的。所以被称为“黑苗”,也称为“长裙苗。”

 当地的求婚方式更是另有一番风趣,姑娘们把家底拿出来换成手镯,带在手臂上是厚厚一层。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主,而以银饰最为普遍。姑娘们把手一晃,手镯就会发出“哐铛哐铛”的声音。而青年们呢,就寻着声音去寻找自已心仪的姑娘。当声音越响,就说明这个姑娘的家底就越厚。而且如果姑娘长得又好看,那追求者就更多了。

 苗族当地的风俗是不是别有一番风趣呢!

一、苗族

小街乡的苗族居住在罗尹村委会的歪头山村,该村位于小街乡北部,距离县城60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71户238人,有两个自然村,是小街乡唯一一个苗族聚 居地,也是全县最大的苗族聚居地。歪头山苗族属于花苗支系,是苗族6个分支之一,苗语叫“HmoobNtxaug”,含有“花”的意思。因妇女穿着的上衣比其他苗族分支刺绣更多,繁花似锦而得名。

1、服饰

花苗的服饰可以说是苗族服饰系列中,做工最考究、工艺最原始、色彩最艳丽、刺绣最精湛的少数民族服饰精品,在花苗村寨里,女性自幼要学习绘蜡、点蜡等手艺,学习制作蜡染裙子、花袋、背带、腰带等,这成为她们劳动技能的象征,并充当女性走向婚姻生活的桥梁。每逢节日聚会、走亲访友,姑娘们都要穿上自制的蜡染花裙,显示自己心灵手巧,以吸引男青年。男青年则通过姑娘的穿着来衡量她的价值。首先从蜡染在她们衣物上的图案来判断她的人品、聪明与否,然后才决定是否与她们交往、谈情。

2、文化

歪头山村完整地保留了苗族文化传统,民族特色浓郁。村中建有基督教堂一座,苗族小学一所,农村文化科技活动室一间。每年春节后均举办苗族传统节日“花山节”,在花山节期间会有苗族传统歌舞表演、斗牛等活动,从1998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吸引了邻近各县苗族文艺队伍的参与,在易门及周边有较高的知名度。

3、饮食

苗族以大米或玉米为主食,辅以小米、荞麦、红薯等杂粮,喜欢腌制酸鱼、酸肉、酸菜、辣椒骨等,饮酒、吃酸、吃辣的嗜好十分普遍。

4、婚俗

(1)自由恋爱

苗族一般不与他族通婚。同民族不同服饰的支系也少通婚或不通婚。苗族禁止家族内通婚。苗族越是聚居地区,越是婚姻自主,通过青年男女亲自参加“游方”社交活动来实现。即使有父母包办,只订婚而未结婚的,也可以自由参加正常的“游方”社交活动。

(2)订婚

苗族通过自由恋爱后,男方就可请媒人前往女方家正式求婚,一般媒人去的次数越多越好,俗称“亲以多求为贵”。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举行订婚礼。然后男家再择吉日向女家过礼,即送糯米粑、酒、肉等。女家还要请家族人吃喝两天三晚。过礼后,男家又择吉日娶亲。

(3)结婚

苗族婚礼一般都很隆重,届时男、女主家都宰猪杀羊招待乡亲和来宾。一般包括送亲、迎亲等程序。当新娘走近新郎家时,由新郎的父母出来迎接新娘和陪娘。晚饭时,新娘和陪娘坐一桌,新郎和陪郎坐一桌,其余的人随便就坐。夜间,男女青年唱歌,吹芦笙、口琴等;老年人也参加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4)回门

苗族婚姻都有回门的习俗,即新娘嫁到新郎家后都要回娘家。回娘家的当晚,新娘的家长大摆宴席招待客人,并邀请本家族的青年男女来作陪,男女分桌就宴。

5、节日

歪头山苗族同全国各地的苗族一样,亦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其中春节后举办的“花山节”是最隆重、最饶有风趣的节日。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欢天喜地的聚集在空气清新的广场上,参与各种有趣的斗牛、跳芦笙舞等活动。斗牛场周围人山人海,场中央的围栏中有几十头膘肥体壮的牯牛在凶猛的角逐,最后获胜的牯牛雄赳赳、气昂昂地张开大嘴,连连吼叫,这时牛的主人兴高采烈地把红绸布挂在牯牛犄角上,以示“利市”和奖励。在欢快的日子里,为了增添节日情调,他们不但进行文体表演,而且组建贸易集市。到处都是欢歌笑语,充满着欢乐的气氛,确实令人恋恋不舍,留连忘返。

6、丧葬

农村丧葬一般都实行土葬,以芦笙奏哀乐,葬礼比较简朴。

二、彝族

小街乡的彝族主要聚居在甲浦村委会的核桃箐、木冲村委会的母得亩村和普厂村委会。因人数不多,其服饰、节日、丧葬习俗已趋于汉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556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