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是行仁义而王天下吗?小邦周是怎么崛起并灭掉大邑商的?

周文王是行仁义而王天下吗?小邦周是怎么崛起并灭掉大邑商的?,第1张

我们翻开史书,看到的全是 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 。似乎不用兵戈, 以德服人 ,就能诸侯臣服,然后吊民伐罪就能一统天下了。 历史 真的是这样的吗?

周部族的前世

周的始祖 后稷 ,小名叫弃。他的母亲姜原在郊野踩了巨人的脚印,怀孕生下了他。

姜原认为不吉利,就把他遗弃,但是马、牛都绕着躲开而不踩他;又把他扔在树林里,树林里人多没扔成;又把他扔在渠沟里,有鸟用翅膀盖在他身上。姜原觉得神异,就抱回来把他养大,给他取名叫

可见那时是母系氏族 社会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传说在帝尧时期,后稷担任农师,掌管农业生产。

有记载在舜放逐丹朱时,“使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后稷是放逐丹朱的执行者。

从农到牧,沦落方国

随后,由于太康失国,天下大乱,周人的先祖失去了组织,只能随波逐流。之后虽然短暂找到组织,但已经“ 自窜于戎翟之间 ”,彻底衰弱了。

到了商朝,周国已经沦落到商朝西部一个很不起眼的方国,放到大海里都找不到的那一种。只不过他们没有被灭掉,他们还活着。

只要有点点星星之火,便可以燎原!

只要还活着,便可以再次崛起!

邠国的火种

到了公刘时期,虽然他们身在戎狄,但是又重新从事农业,从漆水、沮水迁到了渭水,伐树卖木,生活渐好,百姓投靠。公刘去世后,他的儿子庆节在豳(bīn)建立国都。《竹书纪年》记载:

祖乙十五年,命邠侯 高圉 (yǔ)。

盘庚十九年,命邠侯 亚圉

祖甲十三年,命邠侯 组绀 (gàn)。

武乙元年,邠迁于岐周。

这里出现了一个方国,叫做邠(bīn)国,也就是豳(bīn)国,这就是周朝的前身。前面几个不认识的字,是周王的祖先,他们都被分别册封为邠侯。

这个 邠国 ,实力很差,老是被戎人欺负。打不过,那就跑,总比跑不了被砍掉或者被抓去当奴隶强。

于是为了躲避戎狄的入侵,周朝的祖先们老是迁都。最终,邠国的首领古公亶(dǎn)父将周部族迁徙到了岐山脚下,这才安定下来。

与商朝联姻,认大哥

邠国很弱鸡,如果想强大,第一个办法就是 开挂 。但是开挂是在 游戏 中,现实中很难办到。第一个办法不行,那就第二个办法, 找大哥,大树底下好乘凉。

于是古公亶(dǎn)父带了厚礼,进贡给商朝,认了商朝做大哥,并与商朝 联姻 ,让自己儿子季历迎娶了商朝任姓方国的太任做了王后。

再看商朝,早已经不是那个消灭无数戎狄的武丁盛世,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西边那些戎狄,又开始闹腾起来,老是不消停。

商朝的国王武乙也很烦,说打吧,那群戎狄太远,还摸不着边,老打游击,打不着就跑了。说不打吧,他们又像蚊子一样天天在头顶上嗡嗡,说不定啥时候一打盹就叮上一口。

与其空耗国力去打蚊子,还不如找个西方的代理人去揍他们。

正好,老被欺负的古公亶父来了,那你就做我的代理人吧,虽然弱了一点,但是总比没有强。

武乙三年,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

这相当于是对周国迁岐的一种正式承认。反正那是边陲之地,也没啥,就封给你吧。从此,邠国改称周国, 周国成为商朝在西方的代言人。

武乙二十一年 ,出现了一件小事,古公亶父老死了。虽然在商朝算是一件小事,但在周国是一件大事。那就是他的继任者是谁?

继位的是谁呢,既不是老大,也不是老二,而是老小,他的名字叫做 季历

为什么是季历?

古公亶父的长子名叫太伯,次子叫虞仲,小儿子叫季历,季历娶商朝任姓方国之女太任为妻,这个太任应该跟商朝王族有联姻关系。

太任生下了姬昌,据说有圣贤的祥兆。古公说:“我们家族有一代要兴旺起来,恐怕就在昌身上应验吧?”

其实,那时候姬昌也是小孩子,哪能看出祥兆呢?

原因出在 显贵 的儿媳妇太任身上。

古公的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知道古公想让季历(夫以妻贵)继位,以便传给姬昌(子以母贵),如果自己不走,也没好果子吃。两人 被逼无奈 ,跑了,跑到了南方荒蛮之地(那时候是荒蛮之地,现在是苏杭天堂)。他们随当地的习俗,在身上刺上花纹,剪掉了头发,把王位让给季历。

太伯和虞仲的后代建立的国家,便是春秋时期威震华夏的吴国。

开挂的季历

实践证明,古公亶父的选择是对的。古公去世后,季历继位,和商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他不再像他那不中用的先祖一样,天天被戎狄欺负,而是在商王武乙的支持下, 对周围戎狄部落大打出手 ,不断扩张军事实力,俘获戎王无数。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季历开挂之后的表现。

武乙二十四年,周师伐程,战于毕,克之。

三十年,周师伐义渠,乃获其君以归。

三十四年,周公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里,玉十皞,马十匹。

三十五年,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

武乙很高兴,没想到季历这小子这么能打,把那些蟊贼都收拾了,他要到西边视察一下。

于是“ 王畋于河、渭 ”。畋就是田猎的意思,其作用不在于打猎,而是组织军队,召见诸侯王的作用,军事作用很明显。

不过,武乙很倒霉,“ 暴雷震死 ”,成了史上几大神奇死法的帝王。

虽然商朝劈死了国王,但是不关周国的事情。季历继续征伐。

文丁(武乙之子)二年,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败绩。 这回,都伐到商朝北边去了,虽然失败了,也是真有毅力和勇气。

但是, 一切都阻止不了季历攻伐的步伐。

文丁四年,周公季历伐余无之戎,克之。(文丁)命(季历)为牧师。

文丁五年,周作程邑。

文丁七年,周公季历伐始呼之戎,克之。

文丁十一年,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

季历实在 太能打 了,周边戎狄都被胖揍了一遍,这些戎狄被干掉后,人口都充当了奴隶,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商朝,周朝简直就是商朝最好用的打手。

文丁刹季历

虽然商朝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很多奴隶,但是 季历攻伐下来的土地都留给了周国 ,周国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成为商朝西部一个强大的方国,对商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了商朝的不安。

文丁十一年,季历来到商朝首都殷,来献捷。 文丁“嘉季历之功,锡之圭瓒、秬鬯,九命为伯”,重重地嘉奖了季历,封为西伯。

但是,文丁突然做了一个反常举动,“ 既而执诸塞库 ”,把季历抓到了塞库囚禁起来。

季历立了这么大的功,反而被囚,很郁闷,竟然郁闷死了。这便是“ 文丁刹季历 ”。

自古 战神沙场无敌手,却多被憋屈死,也是战神们的宿命吧。

季历时期还是一个小国,虽然正在开拓,但是与商朝的实力还差得很远。所以,从 实力对比 角度分析,季历应该是忠于商的。

但是,季历被囚而死,留给季历儿子的只有仇恨。

西伯姬昌的仁政

季历的儿子是 姬昌 ,也就是 西伯姬昌 ,也就是后来的 周文王

西伯姬昌是带着金钥匙出生的,母亲太任勤俭仁厚,因此姬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是一代贤明君主。姬昌智商很高,改进了上古时代的《易》,发明了《周易》。

然而,世界都是不完美的,本来姬昌有完美的人生,但是却被文丁给彻底打破了。

季历被囚而死,刹父之仇,牢牢地印刻在姬昌心里,他要替父报仇。

文丁十三年,文丁挂掉 了,西伯姬昌没有了报仇机会。

文丁的儿子帝乙即位,居殷。

文丁二年,周人伐商。

也就是说,在季历憋屈死后的第3年,周文王开始伐商。但是,估计是实力对比悬殊,周国连商朝的西大门都没摸到,便失败了。亮了亮肌肉,发现自己太瘦,只能回去再练。

上甲微为父报仇的故事告诉我们,君子报仇四年不晚。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汉武帝讨伐匈奴的故事告诉我们,君子报仇一百年也不晚。

姬昌,继续等待吧!五十年后,成功将属于你!

于是姬昌对内韬光养晦、积累实力,对外扩张实力、剪除商朝羽翼,等待时机报仇。他励精图治、施行仁义、礼贤下士、尊老爱幼,最终西岐大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都一起归顺了西伯姬昌。

商纣王亮肌肉

我们再看商朝,帝乙在位九年挂掉了。帝乙的儿子帝 登场,这便是 商纣王

《史记》记载帝辛(商纣)“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是一个十足的“ 能人 ”加“ 猛人 ”。

猛人自然有猛人的做法。商纣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

商纣元年,命九侯、周侯、邘侯。

四年,大

“蒐”是田猎的意思。诸侯国借用田猎活动来组织军队、任命将帅、训练士卒的重要军事活动,也是当时推行政策、加强统治、准备战争的重要手段。商纣在黎聚集军队,是一次阅兵,也是一次实力的展示。

在哪呢,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北四里。这是商朝与周国的交界处。商纣在这里集合,一是向周国展示武力,二是以拉拢为主要手段。

九年,王师 伐有苏 ,获妲己以归。 这么看来,其实妲己是商纣的战利品。

十年,王 畋于西郊

商纣这几年也是英明神武,再这样做下去,商朝几代以来的颓势将被彻底地扭转。

商纣王的高压手段

但是,商纣也有好大喜功和残暴的一面。在强力治军的同时,他也做出了大兴土木的举动。

四年,作 炮烙之刑

五年夏,筑 南单之台 。雨土于亳。

九年, 作琼室,立玉门

十年,征夷方。

十五年,征夷方。

这里有个词“ 雨土于亳 ”,说明当时的气候异常,粮食估计也欠收。如果能与民生息,还是能渡过难关的。但是,商纣这哥们要学夏桀,筑南单之台,作琼室,立玉门。而且还要更上一层楼,作炮烙之刑。

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商纣,她不喜*荡,商纣大怒,刹了她,同时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刑(剁成肉酱)。

鄂侯极力强谏,争辩激烈,结果鄂侯也遭到脯(fǔ)刑(被制成肉干。不认识“脯”字吗?果脯你是不是天天吃O( _ )O)。

商纣没有施行仁政,而是要用高压手段压服方国。

西伯僭越,囚于羑里

再看周国,西伯姬昌也没闲着。

六年,西伯初礿于毕。

十七年,西伯伐翟。

二十一年春正月,诸侯朝周。伯夷、叔齐自孤竹归于周。

西伯怎么搞都没事,但是出格的事情不能搞,那就是“ 诸侯朝周 ”。这明显的是挑战中央权威。

崇国国君崇侯虎很急,因为周国不断的征伐扩张,说不定哪天刀尖就戳到崇国的屁股了。崇侯虎便在商纣面前说了西伯的坏话:“西伯积德行善,诸侯都归顺于他,将会对您不利。”

商纣一听,还反了你了,姬昌,我让你看看 谁才是老大

于是,商纣出手了。

二十二年冬,(商纣) 大蒐于渭。

商纣下命令了:诸侯国们,我们到渭河集合,打猎。渭河在周国这里,这就决定了西伯姬昌一定会参加,参加的后果很严重。

二十三年, 囚西伯于羑(yǒu)里。

闳夭等人都为西伯姬昌担心,就设法找来有莘氏的美女,骊戎地区出产的红鬃白身、目如黄金的骏马,有熊国出产的三十六匹好马,还有其他一些珍奇宝物,通过商朝的宠臣费仲献给商纣。

商纣见了进贡的珍宝非常高兴,说:“这些东西有了一件就可以释放西伯了,何况这么多呢!”

另外,如果商朝和周国撕破脸,西边再闹腾起来, 弊大于利 。周国也没闲着,和周国的附庸诸侯国们 不时地亮一下肌肉, 摆出一副拉架子打仗的阵势。虽然肌肉不太肥,但是也能拉出来练练。

另外,西伯姬昌也是个50多岁的老头子了,心气也不足了。如果留着这么个老头子,总比毛头小子强。教训也给了,西伯姬昌也改了,于是商纣权衡利弊,由 压制改为拉拢 ,他赦免了西伯姬昌,还赐给他弓箭斧钺,让他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

商纣说:“说西伯坏话的是崇侯虎啊!”

哎,商纣是个实在人啊!不过, 把责任推到下属身上,真是不担当 啊!

有好处自己捞,有责任推给下级的领导干部不是好干部。

另外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记载:“文王长子曰伯邑考,质于殷,为商纣御,商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得而食之,商纣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这个记载不见于汉朝以前,是真是假,不好说。

商纣二十九年,释西伯。诸侯逆西伯,归于程。

西伯姬昌被囚禁六年后,诸侯们把姬昌迎接回了周国。

低调做事,韬光养晦

西伯姬昌回国之后就献出 洛水以西 的土地(此处应该是释放西伯姬昌的条件,周人隐去这个说法),请求商纣废除炮烙酷刑(示天下以仁政,以施人望),商纣答应了西伯姬昌的请求。

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诸侯入贡。 姿势够低的了,态度够好的了。

西伯姬昌对外 在表面上麻痹商纣,继续给商纣送战俘奴隶、美女珍玩讨好商纣 (周人克商后隐去了这些讨好商纣的措施),对内修文政,周国日趋强盛,为灭商积蓄力量。

西伯姬昌要想灭商,还缺一个条件。

虽然西伯姬昌的大臣很多,但是没有伊尹之类的大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要想灭商,必须要有经天纬地的大才辅佐才行。 经过西伯姬昌的努力寻找,大才终于找到了。

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毕,得吕尚以为师。

梦见飞熊

传说有一天西伯姬昌做梦,梦见自己的先祖,西伯姬昌感叹于自己没有治世贤才。

先祖说:“那不就是了吗”。说完一只飞熊迎面闯来。

西伯姬昌大惊而惊醒,于是卜卦,占卜的结果说:“出猎所获不是龙也不是貘,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能够辅佐你成就霸业的人才”。

西伯姬昌又回想起梦中先人说过的话“圣人出现之日,就是周兴旺之时”,于是满心欢喜地外出打猎,在渭水河边遇到了垂钓的姜太公(号飞熊)。

破落贵族姜太公

姜太公 又称 姜子牙 姜尚 吕尚 吕望 太公望 。他的祖先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东海边的吕地,但是到他这一辈已经是 破落得没法再破落 了。

姜太公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胸怀济世之志,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是一直怀才不遇,大半生在穷困潦倒中度过。

《战国策》记载:“ 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讎不庸,文王用之而王 ”。他 曾经入赘女家被赶出门;在朝歌宰牛卖肉,肉卖不出去都臭了;被子良驱逐过;在孟津卖过面,也没卖出去。

岁月蹉跎,转眼已到了垂老暮年,两鬓白发苍苍,一事无成。但是 姜太公是我们励志的典范,他并没有因为垂垂老矣就坐吃等死,他有他的志向,他要成就大业。

渭水垂钓

姜太公听说当朝贤主周文王的圣名后,便来到渭水河畔,假借垂钓之名来观望时局,希望能得到周文王的赏识,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人们见他一直 垂钓 ,却毫无收获,都劝他放弃,他却说:“你们不懂其中的奥妙!”依旧垂钓,直到遇见了明主西伯姬昌。

曾有传说,西伯姬昌遇见姜太公后,请姜太公管理国家大事。姜太公要姬昌给他拉车。姬昌刚拉了301步,又拉了507步,终于体力不支,实在拉不动了。

姜太公说:“天数啊,西伯侯,你一共走了808步,我保你周朝808年。”

西伯姬昌一听只有800多年,很后悔,还想继续拉车。姜子牙说:“天数如此!兴衰存亡,自有定数!”所以“西周”有301年,而“东周”有507年,周朝江山共有808年 历史 。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西伯姬昌暗中和姜太公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又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从岐山迁都到丰。最终达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夸张了)我们来看一下。

三十二年,密人侵阮,西伯帅师伐密。

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商纣)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

也可能在这一年, 姬昌对内称王,对商朝仍然称西伯。周文王在积蓄实力的同时也对商纣进行了战略欺骗。

三十四年,周师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

当崇国被灭掉后,商朝的西大门已经被打开,商朝在西部已经无险可守。

商朝的祖伊非常害怕,把这些情况报告给纣王。纣王说:“ 我是天子,有天命相助,他能奈我何?

三十五年,周大饥。西伯(周文王)自程迁于丰。

三十六年春正月,诸侯朝于周,遂伐昆夷。西伯(周文王)使世子发营镐。

三十七年,周作辟雍。

三十九年,大夫辛甲出奔周。

四十年,周作灵台。王使胶鬲求玉于周。

周国实力一天天壮大,实力已经逐渐接近于商朝。但是,周文王事商的政策麻痹了商纣。商纣仍然刚愎自用的把西伯姬昌当作那个被自己囚禁的小国王,认为周国不成气候。他依旧享乐,向周国索要玉器。

四十一年,西伯昌薨。 周文王大约在位五十年,去世。

周文王临死时拉着姜太公(此时也是姬发的老丈人)的手对太子姬发说“这就是你的太公,你要好好听太公的”,又说到“你一定努力勤奋,继续我们(秘密的)事业,不要懈怠”。

姬发无比哀痛,他看着父亲安详地离去。是的父亲, 我不会忘记我的祖父被囚于塞库而死,我不会忘记您被囚于羑里,我不会忘记我的大哥伯邑考的惨死。我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奋勇前行,矢志不渝!

周文王去世后,姬发登基,继位为武王,太公望(姜太公)任太师,周公旦做辅相,还有召公、毕公等人辅佐帮助,以周文王为榜样,承继文王的事业。

周文王是什么时候开始称王的

周原遗址甲骨文写到“ 衣王(殷王)田,至于帛,王(周文王)隹田 ”。商纣到帛地打猎(军事会盟),周文王陪同。这说明周文王对内已经称王。

清华简中有“ 隹王五十年 ”,也可能周文王从即位起便是对内称王的。

历史 的迷雾难以揭开,我们不需要去考证那个虚名,只需要看事实就行了。

商纣众叛亲离,鹿台自焚

再看看商朝。在国内,商纣任用 费仲 管理国家政事。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商朝人讨厌他。商纣又任用 恶来 ,恶来善于毁谤,喜进谗言,诸侯因此越发疏远了。

商纣更加*乱不息,王室纷纷劝谏。

商纣的庶兄 微子启 曾多次劝谏,商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商朝。

商纣的叔叔王子 比干 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就极力劝谏。商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

商纣的叔叔 箕子 见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了奴隶,商纣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来。

商朝的太师、少师拿着祭器、乐器,急急逃到周国。

商纣东征西讨开疆拓土,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周围的邦国叛乱不止,捉襟见肘。

最坏的消息还在后面,这时 东夷叛乱 ,甲骨文记载:“ ( 商纣五十一年 ) 在十月又二,往征夷方”“在十月,王来征夷方,在攸侯喜”。 商纣派遣20万大军向东讨伐东夷,国内空虚。

长期麻痹商纣的周国从内应那里得到了情报,趁商朝首都兵力空虚,带4万周军偷袭商都。

我们再看时间:“( 商纣五十二年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也就是说 商朝大军征伐东夷4个月后,武王就打到了牧野。 说明 武王和姜太公已经算好了商朝大军都在讨伐东夷的路上,无法赶回商朝国都营救。

商纣仓促间组织了70万奴隶抵御周军,牧野一战奴隶倒戈,“血流浮杵”,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

商朝立国496年,轰然倒塌,如此偶然的被周国灭亡了。

后记

历史 又何其相似,商纣,一个像隋炀帝杨广一样的能人帝王,不顾五代世衰、国内空虚的实情,过分扩张,消耗掉了最后一滴血,反而 为周朝做了嫁衣

周文王、武王的做法也是似曾相识,春秋时期 勾践麻痹夫差 、北朝时期鲜卑 慕容垂麻痹苻坚 拓跋珪麻痹慕容垂 、唐朝 安禄山讨好杨贵妃 、元末 朱元璋麻痹元朝 、明末 努尔哈赤讨好李成梁

在敌人强大时他们寄生其上,待到敌人脆弱时他们反戈一击,反噬其主,最终成为新王朝的主人。

历史 总是为胜利者而书写的。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变,周文王以仁义而王天下,而商纣成了一个残暴昏庸的君主。 商纣“好酒*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商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商纣简直是无恶不作。

有谁能比商纣更残暴吗?

1977年,陕西岐山周原,发现的一块甲骨上就记载了,商纣王把开膛刨腹的周文王当做祭品摆上了他们最高规格的祭坛。

在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精神信仰和国家统治的方式和后代差异很大,当时的文化是信鬼神,崇献祭。那时的祭祀可不是现在一样,摆点水果点心,再不济放个猪头。殷商时期的献祭可以是“活祭”,更有可能是“血祭”。而“血祭”用人的尸体当做祭祖之物。

“血祭”

按照现在人的思想观念是理解不了殷商的文化的,殷商的时候的文化是野蛮的,也是血腥的。当然也许这就是那个时期人类发展当中必不可少的野蛮历程。

在殷商因为信鬼神,所以认为他们的先祖死后并没有消散,而是变成了鬼神继续保佑殷商的天下。但是既然先祖为了保佑族人出了力就需要获得回报,而回报的最高规格就是“血祭”。即把人死后摆上祭坛供先祖享用。所以商纣王就把当时的周方伯姬昌杀了,祭祀自己的先祖太甲,以便先祖可以继续保佑商朝风调雨顺。

西周以牙还牙

当然不仅甲骨文有样的记载,在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中记载: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这是伯夷、叔齐为了劝导周武王不要伐周说的话。这里周武王不安葬周文王姬昌的原因就是,他的父亲死的凄惨,为了给父亲报仇他不得不出兵讨伐殷商。

在《逸周书•世俘》就有这样的记载:“武王在祀,太师负商王纣,县首白畤,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庙。若翼日辛亥,祀于位,用籥于天位。”也就是说武王伐纣终于攻下了朝歌后,为了报仇也是让商纣王的脑袋当做他父亲的祭品。这些都是那个血性未开化时期的特殊产物,我们现在还真的无法简单的用对错来评价这样的事。

各位读者,对于商纣王的人生际遇,您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76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