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女的具体风俗

嫁女的具体风俗,第1张

嫁女的具体风俗

 嫁女的具体风俗,结婚在全国各地都有不一样的风俗,那么大家知道南方和北方的结婚风俗有什么不同吗?北京结婚风俗有哪些呢?上海嫁女风俗又是怎样的?下面来看看各地嫁女的具体风俗吧。

嫁女的具体风俗1

  一、女儿出嫁有什么风俗

 1、女方在出嫁时,在挑选谁不能够去送亲时都是有目标的,而这个目标就是根据送亲行需要“全活人”这个规定进行。全活人在这个习俗中,所选的送亲人,得父母健在、原配夫妻双全,有兄弟姐妹陪伴,还有儿女承欢膝下。

 2、女方出嫁时,爹妈、姑、姨、舅妈不能送:民间有这么一句流传法,爹妈不送,姑不娶、姨不送,舅妈送一场病的顺口溜,而实际上是怕这些直属亲人在送亲时由于舍不得而会流下眼泪,给新人的带来不好的寓意。

 3、忌孕妇送亲:古时候人们认为孕妇象征着血光,在新娘出嫁之时孕妇不能相送,理应回避,否则孕妇送亲会给新人带来血光之灾。

 4、新娘不可一个人呆着:需全程有人陪同新娘。陪同新娘的人要从亲友中挑选,必须是已婚、父母、公婆健在,并且有儿女,最好是儿女双全,被称为全人。民俗认为,“全人”是比较有福气的人,她们可以带给新人同样的好福气。

 5、忌吃喜饼:分发喜饼给各位亲友,寓意是把喜气带给亲友分享新婚的喜悦,但在过大礼时,男方送来的喜饼新娘不可以吃,新娘吃了喜饼就寓意自己把自己的喜气吃掉了。

 6、婚后三日回门不得留宿娘家,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回婆家,不能留宿娘家,若是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能回去,夫妻也必须分开睡,以免新娘蜜月里的血光冲撞娘家。

 7、婚礼百日内不得参加婚礼、葬礼,新郎新娘都还被称为新人,寓意新生活的开始。若是参加婚礼免不了和另一对新人见面,民间认为两对新人见面会产生冲撞,而葬礼则会给新生活带来不吉利。

  二、嫁闺女有什么讲究

 嫁女儿,套喜被是沿袭数上千年的风俗习惯了,这种喜被一般都是由丈母娘亲手动手缝制的,棉花要使用新棉花,用旧棉花缝制喜被会被认为不吉利,老人说有“旧人”的意思,婚姻生活会过的不幸福,也有些家庭条件稍好的人家陪嫁几条蚕丝被作为嫁妆。被子也要是双数,有成双结对的意思,因为单数在礼数方面一直以来是不吉利的象征!

 另外这种喜被在一些地区被称为“合欢被”,因为“被子”的谐音是“辈子”,所以嫁妆里面送被子就代表将女儿的一辈子都交在男方的手里。是一种对即将新婚的夫妻的美好生活的祝愿,希望夫妻二人能够白头偕老,幸福一辈子。除此之外,嫁妆里的喜被数量越多也代表女方家底丰厚。

 嫁妆琳琅满目,但一床质地精良、款式吉祥的喜被必不可少。在旧时江南,殷实人家会拉制几床蚕丝被当喜被,一来蚕丝被舒适耐用、稀少金贵,二来取“缠绵、厮守”的好彩头。

 如今,时代更替,情意却代代相传。蚕丝被的轻盈、柔软、美好,渐渐成为喜被的不二之选。

  三、嫁闺女父母最担心的事

 1、彩礼高了,人家说你贪财,彩礼低了,怕闺女嫁过去受委屈!

 2、没钱的看不上,有钱的怕被看不起!

 3、兄弟少了,担心养老负担重!兄弟多了,担心老人偏心!

嫁女的具体风俗2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

  北京的婚嫁习俗:

  第一步: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

  第二步:陪嫁

 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

  第三步:娶亲

 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

  第四步:洞房坐帐

 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拜堂后要“闹新房”。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

  第五步:回门

 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上海结婚习俗上海旧式婚姻,男女双方的结合,率多为媒的之言,父母之命。上海开埠后,已对此俗加以摒弃和改良,大多是由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在约定地点,互看人选。此谓之“相亲”。

 也有男女双方自己结识之后,约定地点,请双方家长来识看一下,也称之为“相亲”。双方相看满意后,还要挽请德高望重者来作媒人正式说合,由于此媒人实际并不担任介绍作用,故被称作“现成媒人”,从中亦可见“婚嫁必得有三媒六证”之旧俗的影响。女家表示同意后,男家便要行“小礼”,俗称“裁红”,其中便要送上未来姑爷的生辰八字等。

 再隔一段相当的日子,男家又要行“盘礼”,并宴请亲友,藉此向亲邻告之婚事已定。

  上海浦东风俗:

 在浦东乡下,这一“谒岳”仪式是放在女家担嫁妆前一天的,准新郎挑了装着公鸡、青鱼、猪腿、自鹅以及干果等礼品的“上盘头”到女家去,女家招待准女婿以茶点,然后告诉他女家有多少嫁妆、需要多少普绳、单杠、落担等,因为这是要男方准备好以后,第二天来把嫁妆接去,而不是由女家送去的。

 在浦东乡下 (特别是奉贤一带)男家去女家迎嫁妆,习俗上还有很多花头的。隔夜,女家已把所有嫁妆放在客堂内,就像办博览会一般招徕四邻参观,以显示自己的富有。这里亮妆尚未尽兴,那里从男家出发来迎妆的一群拿着贴有“囍”字扁担、罗筐的青年人(人数须成双),已赶到了女家门口,并放响了迎妆鞭炮。

 按照习俗,男家迎妆者此时一切行动都须听女方父兄的指挥,如迎妆工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杠棒和扁担靠在场院柴堆旁,罗筐和篮子放在场院上。习俗是此时女家要表示“生气”而不发妆,男家迎妆者则敲锣放鞭炮不停地“催妆”。这样便引来更多的观看者,使男女家都感到满足。如是约1~2个时辰后,新娘哥哥征得妹妹同意后开始发妆:先马桶,再铺盖、衣裳箱子……

 这时迎妆者站在门外,至多也只能踏进一只脚在门槛里接妆,以免“抢妆”之嫌。至于发妆先发马桶,因为这在上海习俗中马桶又叫“子孙桶”,旧时妇女生产都是在家进行,孩子便接生在马桶中,故马桶是预祝新婚后瓜瓞绵绵、子孙繁延的重要物事。嫁妆接到后,男家小伙们一路挑回去不能中途停歇,有的从女家出来时还须朝东或朝南方向跑,称之“兜青龙”,习俗以为如此大吉大利。

嫁女的具体风俗3

  黑龙江结婚 习俗一、出发前准备

 1、四彩礼:离娘肉(2根肋条),鱼2条,大葱4棵,粉条4把。

 2、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

 3、接亲人员佩戴嘉宾花,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暂时不戴。

 4、接送亲人员不算新郎新娘应为双数(一般8人、10人、12人)。

 5、接亲车队总数(录像车除外)应为双(一般6台、8台、10 台)。

 6、新郎由长辈、童男、童女等相关接亲人员乘车出发,一般来说,去时人员是单数,回来则是双数。

  二、到娘家

 1、敲门:新郎敲门喊妈开门、爸开门(娘家人在屋内可难郎 一 下, 不给开门,但时间不宜过长)。

 2、认亲: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接亲人员,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接亲亲属(从长辈开始),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或甜甜嘴)。

 3、求婚:新郎向新娘单腿跪地献花求婚并说几句能打动新娘的浪漫话语,新娘可为难新郎一下,但时间不宜过长。

 4、互戴胸花: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并合影留念。

 5、新郎改口: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郎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郎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证待新娘,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6、吃面条:一碗面条两个鸡蛋,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

 7、换踩堂鞋: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8、双方亲属上喜车,娘家亲属先上车,男方亲属后上,不许空车。(四彩礼除离娘肉外,其他物品带回一半)。

一、常见的结婚风俗有哪些

1、挑选吉日(请期)

选择结婚吉日在古代婚俗“六礼”的请期。一般先要测算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然后在想要结婚的这一年里确定吉月和吉日,再回过头来判定选定的日子是否跟新郎、新娘,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属相相冲等,综合考虑后,选择一个都不相冲的吉日即可。

2、订婚

订婚是一种立约行为,订婚仪式会在当天宴请双方亲友,告知众人此对情侣双方准备结婚。也可引申指代从求婚被应允(订立婚约)到正式结婚之间的时段。

3、 彩礼嫁妆

彩礼又称“聘礼”,是男方送给女方的。一般是在订婚时,双方父母都在场的情况下送出,且彩礼的金额也需要是吉利的数字。嫁妆是女子从娘家带到丈夫家的物品,是女方父母给女儿的。彩礼和嫁妆一般在金额上是成正比的,彩礼越多,嫁妆也就越多。

4、 结婚礼服

新人的结婚礼服也是有讲究的,可不是想怎么穿就怎么穿。首先,婚礼上的人是不能够携带或者扇扇子的,因为扇子有“拆散”的意思;其次,礼服上不能绣不吉祥的图案,如“生花”,寓意最终感情会枯萎;最后,新娘的嫁衣上不能有口袋设计,口袋象征着会带走娘家的财运。

5、 接亲讲究

首先是人员和数量的选择,像姑姑、姨妈,离婚、再婚、丧偶人士,双方父母都不适合接亲和送亲。在人数上也讲究“单去双回”,即接亲人是单数、接到新娘和送亲人一起回家是双数。接亲的车队也有不走回头路、不走崎岖路、不闯红绿灯、不过不祥地的说法。具体说明可看接亲送亲有什么讲究

6、 结婚当天

首先需要注意红包的金额,最好是双数或者含六、八的吉利数字。其次,新娘在离家前,需要和父母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新人在进门时,不能踩门槛,需要跨过门槛。婚车启动后,新娘还要将扇子掷到窗外,表示不将自己的坏性子带到婆家。

7、 回门习俗

按照中国的婚嫁习俗,新人需要在婚后第三天,或者第六、七、八、九日回门省亲,也是新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探亲。新人回门时也不能空手而归,需要带上有吉祥之意的礼品和回门钱献给(岳)父母。还有规定不可一人回门、回门不能留宿等禁忌。具体可看新人回门有什么讲究

二、传统结婚习俗

传统结婚习俗不得不提周朝《礼记》的三书六礼。

周朝结婚时要经过六个步骤,分别是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成、请期、亲迎,这就是周代结婚的六礼。进行这六个步骤用到三样东西,即聘书、礼书和迎书,这就是三书。结婚整个流程加这三样东西,组成周代非常讲究的三书六礼。

三、各地结婚风俗一览

在了解了一些全国通用的结婚风俗之后,不同地区的婚俗也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异,那么下面就让纪小犀再来带你了解一下,全国各地的不同风俗吧。

北方地区

1、北京婚俗

市区不允许放鞭炮,一般通过踩气球或电子鞭炮来代替。而且北京很少给彩礼。

2、山东

在接亲时,时间上有一定讲究,山东人比较喜欢数字8和9,因此接亲一般在早上的八点或者九点进行。迎亲时,还需要有一对比较小的男娃娃和女娃娃,也就是金童玉女来迎亲哦。

3、东北

新郎要准备2根猪肋骨、2条鱼、4根大葱、4把粉条带着去接亲。在新娘家喝完改口茶之后,新郎新娘要给对方互喂鸡蛋和面条。在新房里,还需要由嫂子来给新人叠被子。

4、河南

河南不仅是我国人口大省,结婚彩礼也是相当高的。除此之外,结婚的时候嫂子需要给新娘子梳头,代表已为人妻。婚宴也比较讲究排场,闹洞房习俗比较看重。

5、陕西

在陕西的结婚风俗中,长辈们非常重视订亲送“四样礼”,即两条烟、两瓶酒、六斤左右心头肉和两根并生的莲藕。此外,婚车至男方家时,需由一位拿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轻摸橘子,赠红包答谢。

南方地区

6、湖南

女方在出嫁前有“哭嫁”的习俗,有的地区还发展为一整套“伴嫁歌舞”,表达对父母及亲人的不舍、感激之情。还有,新娘在到达新郎家之后,需要由一位地位较高的男性长辈杀一只公鸡给新娘除晦气,再由女性长辈搀扶她跨过火盆。

7、广东

广东风俗中比较注重订亲环节的“过大礼”和在迎亲前一晚,男女两家分别进行的上头仪式,象征着新人正式步入成人阶段,及父母为儿女送去的美好祝福。

8、重庆

在重庆传统中认为“睡空床,不死夫也死妻”。因此在新婚前一夜,要找一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直到晚上就寝前所有人都要远离婚床,尤其新郎绝对不可碰到床边,会不吉祥。新娘也不可任意躺在床上,否则长病在床。

9、云南

云南结婚风俗中有“换蛊”这一流程,即女方在接受男方聘礼时,需要将首饰等物品陈列于祖先位前,以蛊斟酒互相递换。然后蘸祭,表示两家正式结为亲家。还有拜完天地后,新娘需要进行开脸,由其他女性用镊子和五彩丝线为新娘拔去脸上的汗毛,以标志此女是成婚之人。

10、贵州

一说到贵州结婚风俗,首先就是提亲。新郎家要请一个媒人来新娘家提亲,然后商议彩礼、八字、结婚吉日等问题。新娘在结婚前半个月还有一个哭嫁仪式,是用当地方言以诗歌的形式来哭嫁,寓意着吉祥如意

11、浙江

浙江订婚时,需要注意的风俗有:男方要购买喜糖和包红包,女方要购买男方订婚时所穿衣服和六样,衣服包括一套西装、两件衬衫、两条领带、两双鞋;六样包括柑橘、糕点、枣子、桂圆、莲子、花生。

12、福建

在福建,现在比较流行嫁妆要送一辆车的习俗,且嫁妆中还需要有皮箱两个,寓意好事成双。且回门风俗也有所不同,结婚时,是在男方家办酒;而第二天,则需要在女方家办酒,也叫回门酒。娘家还要派小舅子去迎接新娘。

下面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谁知道布依族求婚习俗有哪些呢,有了解的人吗?”,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我想说布依族是生活在安隆县的古老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因此,在布依社会中,仍然存在着积极健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风俗习惯。 尤其是他们结婚的结局更有趣。

首先,结婚是人生大事。 男女结婚、迎娶、送走的礼仪有很多。 选好日子和好日子后,到了入亲的时候,男方的年长妇女会带着米酒、杯子等在村口等候新娘和送亲友。 客人。 客人来的时候,要一个个敬酒,唱一首欢迎曲,对方也要唱一首回应。 唱完后,喝酒。

其次,订婚时,男方的父母带媒人到女方家中,赠送酒、肉、耙等礼物。 如果对方同意,第二个媒人会将男女双方的“横字”作为“验证”。 这方面彩礼的数量,尤其与“六”或“双”的数量有关。 出嫁时,新郎不欢迎亲人,只请几位相貌俊俏的青年男女代为迎接。 新娘一般打着伞往男家走,也有人骑马或坐轿。

最后,当迎宾队到达女家寨门口时,唢呐队奏起了《进村》。 新娘家临门时,押运员会扔10个蛋糕,让围观的亲友抢走。 谁抓住它,谁就会得到吉祥。 如果后人或女孩抓住它,他(她)一定会找到它的好伴侣。 这时,新娘的女伴给伴郎的后裔和四面八方的后裔泼了干净的水,意思是:“你们要去接我们的伴儿,让一群鸟儿失去一个伴儿,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现在我给你倒几勺水,看看你会不会凉快?” 其实这是一种戏,姑娘们借此机会结交迎亲的后人,日后歌唱佳作。 这时候,佐娜就想玩“进门”了。 多么欢乐的一幕,整个村子都洋溢着欢乐。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千差万别。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1000多个,集会地点1000多个。

著名的:有苗族的“姊妹节”、“四月八”、“龙舟节”、“芦笙节”;布依族的“查白歌节”;侗族的“歌酒节”;彝族的“赛马节”、“火把节”;土家族和仡佬族的“吃新节”、水族的“端节”、“卯节”等。

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民族歌舞绚丽多姿。

苗族群众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有低回委婉、优美抒情的“游方歌”和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有芦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大歌”的歌声宏亮,气势磅礴,曲调庄严,音域宽阔,反映了侗族人民坚强、豪迈的性格。

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且注意押韵,有“有歌都有韵,无韵不成歌”之说。水族的铜鼓舞、斗牛舞、狮子舞、龙舞等亦颇有特色。黔东北的土家族酷爱唱歌,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劳动歌、祝福歌等。

民族戏曲是民族风情的精华,主要有苗族高台戏、侗戏、布依戏、傩戏等。地戏和傩戏被誉为“古代戏剧的活化石”。以芦笙音乐舞蹈为代表的“笙文化”,特别是无音乐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国际音乐舞蹈台上深受赞誉。

以雷山郎德寨为代表的铜鼓文化,既是青铜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在那里可欣赏“铜鼓坪”、“莽铜芦笙铜鼓舞”,将苗族文化中的“鱼文化”、“鼓文化”、“笙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少数民族独具风格的歌舞,是中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800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