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轶事典故

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轶事典故,第1张

·快乐的小公主 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比她大三岁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比她小一岁的弟弟马斯米利安的陪伴下长大。她及他的哥哥约瑟夫二世、利奥波德二世和费迪南已经在哈布斯堡王朝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为孩子,她是可爱和淘气的。她举止优雅,活泼大方,待人亲切温柔。但是,另一方面,她又骄傲任性,反复无常。虽然在美学、艺术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但她几乎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奥地利王室为她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她却毫不珍惜,总是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如何逃避功课上。这直接导致她作为法国太子妃必备的语言——法语,在许多年里都没有丝毫进步。写起文章错字连篇,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这些她丝毫不在乎,仿佛只要能说德语就足够了(甚至还有人说,她其实连德语都一塌糊涂)。

关于玛丽公主的童年,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记:

7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遇见了6岁的莫扎特。他为皇家弹奏了最拿手的小星星。过后当女皇问他想要什么作为奖励时,莫扎特这样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礼上与女皇最小女儿亲嘴。女皇被逗乐了,笑得前俯后仰。

而奥地利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则在《断头王后》这本书里将此事描述为:莫扎特见到安托瓦内特,惊为天人,并一本正经地向她求婚,道:“我将来要娶你为妻的!”由于茨威格这本书的成功,这一描述被广泛地传诵。究竟两种说法何者为真,已是不可考。 ·举世瞩目的奢华婚礼迫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奥地利和法国签订了一个新的和平条约,这使得从1494年开始的间歇性的战争有希望结束。路易十五的继承人是他的孙子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计划中, 他应该与玛丽亚·特蕾莎女王的其中一个女儿结婚。最初订的人选是玛丽的第八个姐姐,约翰娜。但在1762年,约翰娜死于天花,玛丽·安托瓦内特便成了下一个人选。如上文所说,1766年法国王室正式提出求婚,并得到应允。

其实,不光是玛丽·安托瓦内特,她的姐姐们也都成为这场政治游戏的棋子,先后与欧洲各个皇族结成了联姻。四姐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嫁给了未来的荷兰总督,六姐玛丽亚·阿玛丽亚与帕尔马公爵结婚,玛丽·安托瓦内特最要好的十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那不勒斯王国国王费迪南结婚。

当玛丽亚·特蕾莎女王问预言家她的女儿在法国是否会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来保证。”

1770年4月,还没有过15岁生日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离开了维也纳,踏上了和亲之旅。女王对她呜咽的女儿的告别词是:“别了,我最亲爱的孩子。要对法国人民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当然,这是假的,她说的应该是:“别了,我最亲爱的孩子。要对法国王子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而事实上,这场婚姻难说幸与不幸。路易十六性格懦弱,优柔寡断,反应迟钝,但同时又十分温柔善良,宽厚仁慈。他体型臃肿,与路易十五年轻时相比,恐怕谈不上英俊(参考为路易十六肖像画)。而且据说他早年在夫妻生活方面有些问题,这一流言当时流传甚广,究竟是真是假则不可知。但反应迟缓,缺乏情趣,这是事实。他喜欢冶铁、造锁、打猎,而玛丽·安托瓦内特正值豆蔻年华,喜欢的是狂欢、时装、舞蹈、音乐、艺术。同时,她应该也与一般少女一样,有一份对感情的渴望。面对这样一位丈夫,她内心是否满意,后人虽不可妄揣,但将心比心,我们却也不难得出各自的答案。

即便如此,这场婚姻从头到尾,他们都是非常和睦的,夫妇间并没有爆发过什么激烈冲突。而且当时的法国也对这位”最美丽的奥地利公主“表示了最大程度的热情和欢迎。

两位年轻王族的婚礼究竟是怎样的排场,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是一场罕见的奢华盛宴。奥地利与法国的王室为表示双方联姻的喜悦和对和平的期许(同时也可能有炫耀国力的意思),不惜砸下重金,务求婚礼尽善尽美。所有法国的王族都来迎接这位小公主,且只有真正的名门望族才有资格参加婚礼。

1770年5月16日,法国凡尔赛宫,玛丽·安托瓦内特正式成为法兰西王太子妃。 ·滥用王权的狂欢 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五因为感染了天花而晏驾,路易十六即位,而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王后。此时才18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有着太重太重的责任和压力要面对。要应对比她年长的贵族夫人们,要懂得在这奢华浮靡的凡尔赛宫生存,要适应奥地利与法国政治间的勾心斗角,要正确运用王后的权利,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对直率热情的她的确是一个重大考验。

当然,实际上这些对这位年轻的王后来说统统都不是问题。她天生直率,而且根本懒得思考。对不喜欢的人,哪怕对方再尊贵,她也不愿给好脸色(例如路易十五的情妇,权倾一时的杜芭丽夫人,据说就受足了玛丽的漠视和轻蔑),“今天凡尔赛来的人真多啊。”这是年仅16岁尚未登基的法国未来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对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杜芭丽夫人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话。政治家之间的勾心斗角她根本连问都不问,压根不关心。做不该做的事情一向是她的爱好,破坏王室规矩让她乐在其中。

至于王后的权利,她则用来满足她豪奢极侈的欲望。无数昂贵的宝石、时装汇集入她的宫殿,奢华的时尚风气在她的带领下席卷法兰西的贵族生活圈。邀请与她合得来的贵族们参加彻夜的豪赌、狂欢、舞会时,她最为开心。

每当有什么异想天开的新念头,她就象个孩子般撒娇发嗲,大哭大闹,逼丈夫为她实现。而且经常是管用的。懦弱又容易心软的路易十六,根本无法辖制这位娇蛮的小王后。他对她提建议,婉转地提醒她注意不要太出格,她都充耳不闻。而他又不是那种能拿出国王威严,声色俱厉地批评对方的人。

于是,惊人的钱财就在她一次又一次的寻欢作乐中耗费掉了。其中最耗钱的一项,可能是再度修建小特里亚农宫——这座宫殿是路易十六送给王后的礼物,而王后则用无穷的创意,使之更加富有情趣。后来根据统计,前后花在这座宫殿上的钱大概是七十六万六千法郎!在当时的法国,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

在放纵挥霍的同时,她疏远了那些真正对她有帮助的人们,反而亲近那些热衷享乐的年轻人,并不断用王后的权利为其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其中有一位波利纳夫人,通过哄骗王后而使得她的家族甚至远亲、朋友都沾到好处,法国国库一年为波利纳家族所支出的金额竟高达五十万!

当然,在这些人当中也有欣赏玛丽的性格,而愿意与她交往的“真正的朋友”。例如温柔善感的郎巴尔夫人,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玛丽被当做囚徒监禁,郎巴尔夫人不顾自身安全,仍坚定地站在玛丽这边,试图帮助她,以至于自己惨遭横死。

另外一个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生命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人,是阿尔塞德·费森(又译:菲尔逊),一位瑞典贵族。据说他们俩是在玛丽16岁时,一场化妆舞会中相识。当时玛丽还是太子妃,依照规定,她不可随便外出,但她偏偏出现在那里。菲尔逊相貌英俊不凡,谈吐幽默风趣、机智迷人,同时兼具政治天才,还可以带兵打仗。多才多艺又深具领导能力的菲尔逊让玛丽深深着迷,并使她与他之间发展出一段外遇。

玛丽·安托瓦内特奢靡轻浮的作风渐渐传开,由此便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项链事件”。虽然后来证明“项链事件”中玛丽王后是无辜的,却让她声望下跌。而且这时法国的民间正在酝酿一股反皇室的气氛,由于玛丽莽撞下令”处死主教“,她沦为众矢之的。 ·他人心中玛丽的缩影这个事件应该是1785年8月前后爆发出来的,当时玛丽·安托瓦内特29岁。珠宝商人从供应商那里弄来了一串昂贵的红宝石项链,款式笨拙,造型丑陋,雨果形容说只配带在马脖子上(又有一说是钻石项链,设计非常古拙别致,十分精美)。它造价极其昂贵,一共镶嵌了3000多颗大小不一的红宝石。珠宝商人曾打算把它推销给西班牙王后及其他一些贵族,但都失败了。他听说玛丽·安托瓦内特是个奢侈铺张的女人,于是以为她或者愿意为项链买单,竟向她提出160万法郎的天价。但玛丽·安托瓦内特不是傻瓜,也知道这不值得,派人把他轰出去了。

这时候,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位关键人物:让娜·德·瓦罗尔。她是前英国公主,由于祖先在王位争夺战中失败,被贬为庶民,过着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在一位非常同情她的侯爵夫人的帮助下,她得到了培养,并被带入上层社交圈。但是这位公主早已没有王室的尊严,她经常利用各种手段从各种人手里诈骗金钱,只不过她确实精明,被骗的人大多没有发觉而已。

让娜选择的丈夫是国王卫队长德·拉莫。在让娜的努力下,德·拉莫得到伯爵的爵位,让娜也成了伯爵夫人。有了体面的身份,让娜开始在社交界大展手脚。不知是由于她自己的吹嘘,或者是旁人的误解,渐渐她在社交圈里被认为是”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闺中密友”——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后来,这谣言传入红衣主教德雷萨(又译:罗昂)的耳朵里。罗昂当年曾任法国驻奥地利大使。因在奥地利宫廷里坚持错误的意见,得罪了泰丽沙女王,被遣返法国。同时,泰丽沙写信给女儿,叫她动用王后的特权劝说丈夫路易十六,不要提拔此人。罗昂在法国的政治前途就此毁掉,他悔恨内疚,想求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放他一条生路。但玛丽·安托瓦内特很听妈妈的话,不仅当面拒绝,甚至连续十五年没有给罗昂任何一个好脸色。

当红衣主教听说让娜的特殊身份时,他立即相信了,并请求让娜替他向王后美言。让娜骗他说王后要他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她认错,于是他写了。皇后的回信一开始冷冰冰的表示原谅,后来几次口气总算温和下来。红衣主教很高兴,整整三年都一直以通信的方式和王后联系,并源源不断地为“好心人”让娜提供金钱,表示感谢。

这三年里,让娜也没有虚度,她勾引了红衣主教的亲信,前龙骑兵队长雷托,让他做内应,后来为节省时间,让娜直接叫雷托冒充皇后的名义,写回信给红衣主教。这样长久的骗局难免要出问题,红衣主教开始怀疑,因为王后在信里虽然很亲切,但公众场合却仍对他冷眼相待。他着急地询问让娜,让娜骗他说王后因为政治上的理由,不便在曾经的敌人面前表现自己的真实态度。红衣主教则求她让王后来跟他见一面,以证实她没有撒谎。

让娜决定找人演一场戏。她诱骗15岁的妓女奥莉诺**戴上头巾面纱,穿上照王后画像仿制而成的衣服,乔装成王后的样子。由雷托假扮仆人作陪,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与红衣主教相见,并交给他一封信和一朵玫瑰花。让娜还教她说一句表现王后愤怒而傲慢的台词,“现在你该知道了吧。”

奥莉诺**觉得可以愚弄一个成年人,而且还是高官,这很有趣,就爽快地答应了。但到临场发挥时,她实在紧张,哆嗦地把东西塞给主教,恐惧而结巴地说了句:“让我们忘记过去吧。”

这时,德拉莫伯爵带着让娜伯爵夫人及时地上场,亲吻“王后”的手,之后四人退下。这一举动既是为救场,防止泄露,也是为表示王后确实与自己有亲密关系。客观来看,这场表演实在很失败,但红衣主教相信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表示过任何怀疑。虽然他总是诧异雷托签署公文的笔迹和他亲吻过多次的王后的回信很象,也几乎差点认出了那天“王后”身边的侍从就是雷托假扮的。

接下来的事很顺利。让娜欺骗红衣主教,说王后要买那条160万法郎的项链,但国王不许。她想用自己的钱来买,偏偏手头又紧,且又怕国王怪罪。因此王后希望红衣主教作为中间人,订下分期付款协议。

红衣主教终于找到向王后效忠的机会,当然不肯放过。珠宝商、让娜、红衣主教,三人见面并订下协约,160万法郎分四次付清。项链则由让娜带去交给王后——当然,结果是直接进了让娜自己的腰包,后来又拆散,在珠宝黑市上脱手卖掉了。

这串项链的第一次付款日期订在1785年8月1日。当时红衣主教因自身的奢靡生活而负债累累,未能及时筹齐这笔巨款。收不到钱的珠宝商人直接跑去找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诉苦,结果可想而知,王后震怒,这一惊世骗局就此揭开真相。

据说,路易十六最初是想隐瞒此事,私下处理。但王后不肯,对主教的愤恨蒙蔽了她的头脑,坚信主教才是罪魁祸首,目的是借由这项骗局来诬陷她。她利用王后的特权,说服路易十六下令将主教野蛮逮捕,送去最高法院公开审理,并不断怂恿法院处死主教。

1786年5月31日,主教被判无罪,但也遭革职流放。女骗子让娜被鞭笞,打上烙印并终身监禁。但后来她奇迹般地越狱去了英格兰,还写了一本回忆录。不难想象,她在书中是怎样对王后极尽诽谤。

平心而论,这件事中王后完全是个受害者,她什么也不知道。但我们也不得不说,玛丽·安托瓦内特身为王后,有欠检点的地方。若非所有人都知道她穷奢极欲,又有谁会相信堂堂一国之后会分期付款买首饰? ·倾国之花凋落 法国大革命期间,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命运出现悲剧性转折。在这无可抵挡的反王室浪潮中,国王和王后成了攻击的首要目标——特别是王后。温和仁慈的国王在国民看来还不是那么有害,但挥霍无度的王后实在令人无法忍受。有人做过统计,在路易十六执政的十二年间,法国负债达到十二亿五千万!国王本身勤俭节约,谁用了这些钱,答案不言自明。当时的人们将她描绘成邪恶凶残的魔女、无耻的*妇,人民的怒火几乎全部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而路易十六,则被描述成一位仁慈爱民的好君主,只是被她带累了。

1789年7月11日,法国大革命正式宣告开始。随后,14日,巴士底监狱被攻陷。路易十六很明白革命的意义,但他毫无办法应对。而玛丽王后,则认定“革命就是造反”,坚决不肯向革命派低头。当整个法国贵族都四散奔逃,甚至有些人自愿放弃贵族身份,加入革命队伍的时候,玛丽·安托瓦内特却依然在用她微薄的力量捍卫王权帝位。原本只知道享乐的女人,此时终于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如法国政治家米拉波所说,”她是当时凡尔赛中唯一的男子汉“。

但是,即便王后如此坚强,一方面贵族的不合作,一方面革命的浪潮又不可抵抗,国王夫妇还是不得不败下阵来。1789年10月5日,凡尔赛宫被女性(和伪装成女性的男性)革命者队伍攻陷。6日,路易十六和王后及王子、公主,被押送往巴黎,住在杜伊勒里宫。

在这里,国王一家所有的举动都被监控,随时防止他们逃跑,并且严格监控所有的信件往来和信息传递。但安托瓦内特不死心,她运用所有的聪明才智与外界联络,向外国求援,向流亡贵族求救。很可惜,人人都想独善其身,甚至想从中渔利,根本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们的死活。

唯有忠诚的费森,这时候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为安托瓦内特设计一套精密的逃跑计划,但结果却因为国王一家缺乏应变知识和其他各种各样偶然因素,而最终宣告失败。他们在边境城市瓦伦被发现,押送回巴黎。

重返巴黎后,路易十六接受了革命群众们制订的宪法,并成立国民议会。玛丽·安托瓦内特表面同意,内心却仍不肯屈服。她支持国王拒绝召开三级会议,结果反而使民众的怒火更加高涨。

1792年,奥地利皇帝,安托瓦内特的侄子弗兰茨即位。同年,奥地利与法国之间正式宣战。

这一场战争让玛丽·安托瓦内特看到了新的希望。她不断利用自己在国内的优势,用各种各样的密码将情报传递给奥地利军方。毫无疑问,她期待着自己侄子的军队能进入巴黎,解救他的姑姑,帮助他们重振王室声威。

尽管玛丽将所有信件都销毁,各种行动隐藏得非常好,但事情终究还是败露了。再加上当时普奥联军统帅布伦瑞克偏偏发表了一篇要法国革命群众尊重王室的宣言,其中用词激烈,态度嚣张,大大激怒了革命者。1792年8月10日,愤怒的巴黎人民涌入杜伊勒里宫,扬言要杀死国王一家。惊恐的国王和王后走投无路,只好带着王子公主寻求国民议会的保护。

1792年8月13日以后,国王一家被转移到丹普尔堡,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9月21日,立法议会宣布废除王政。翌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安托瓦内特耗费如此心血维护的王权,终究还是烟消云散。随着革命的进程,密藏在杜伊勒里宫内的勾结外敌、阴谋镇压革命的大量文件被发现,路易十六被国民公会以叛国罪处死刑。1793年1月20日,他最后一次见玛丽·安托瓦内特,次日便被送上断头台。安托瓦内特就此成为寡妇。传说中她却仍不死心,还是进行了几次逃跑,但皆以失败告终。

拿破仑是法兰西的皇帝,他的一生波澜起伏,他的一生风流多情。

自古英雄爱美人,拿破仑也不能免俗。

他虽然有一个法国美人约瑟芬,但依然不能阻止寻找新欢。

拿破仑确实对自己的妻子约瑟芬一往情深,但他的心太大了,不可能只守着一个女人。

拿破仑的一生有过很多情人,但最让他难忘只有波兰夫人。

这位波兰夫人名叫玛丽·瓦莱夫斯卡,她的父亲曾是波兰戈斯腾一任的领主和总督,而她的母亲则是波兰有名的大户扎博罗夫斯基。

如此说来,这玛丽瓦莱夫斯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波兰贵族。

可惜美丽聪明的玛丽生不逢时,她生活在波兰最动荡的年代……

在那样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波兰无力抵抗大囯的侵略。

波兰曾经被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三国先后瓜分,从此之后,世界地图上再次没有波兰这个国家了。

当时波兰的土地正被俄国所侵占,俄国将领的儿子看到了姿色秀丽的玛丽,想要凭借权势强娶她为妻。

玛丽虽然年纪不大,却有一颗爱国之心。

她不想嫁给侵占自己祖国领土的敌人,于是无奈之下,由家人安排,嫁给了波兰一位伯爵为妻。

那一年玛丽才刚刚18岁,而这位伯爵却已年过七旬,论辈分可以做玛丽的爷爷了。

可是,正值妙龄的玛丽宁愿嫁给一个老头子,也不愿委身于侵略囯家的敌人。

玛丽就这样成为了一位伯爵夫人。

所幸的是,这位伯爵虽然年纪较大,但是他对待玛丽十分的温柔体贴,他把这个小娇妻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处处迁就着她。

玛丽对自己的丈夫很是尊敬,她虽然与他没有什么爱情,但是仍然恪守妇道,认真履行妻子的职责。

在婚后的这两年,这对老夫少妻可以说过得十分的融恰。

谁知道乱世无常,变幻莫测……

一代枭雄拿破仑的到来,打破了玛丽平静的生活。

在当时法国大革命正处在激烈地进行之中,拿破仑在四处征战时已渐露头角,甚至成为了波兰复国的希望。

1807年,当时玛丽与伯爵刚刚结婚两年,拿破仑就来到了波兰,他在一个小镇里与玛丽相遇了。

玛丽俊美的脸庞,高贵的气质,让拿破仑一见倾心。

玛丽虽然早有耳闻拿破仑是一个出名的战争英雄,但是她对拿破仑却没有任何感觉。

拿破仑看上的女人都逃不过他的手心,这位身经百战的枭雄疯狂地追求着玛丽。

玛丽是一个十分守本份的女人,她非常厌恶拿破仑的挑逗,对他的追求避而远之,不理不睬。

玛丽的拒绝与回避,让拿破仑更加的疯狂。

这时候,波兰的政府官员将拿破仑看成复兴波兰的希望,当这些人知道拿破仑的愿望后,纷纷前来劝说玛丽的丈夫,请求他为了国家,能够忍痛割爱,献出自己的妻子。

老伯爵虽然非常舍不得自己的妻子,但他也想早日让波兰复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决定以国事为重。

老伯爵开始劝说玛丽为了自己的祖国而献身,让拿破仑一心一意地为复兴波兰而奋斗。

玛丽本身就拥有一颗无比赤诚的爱国之心,在这种左右两难的情形之下,她选择了为祖国献身。

玛丽与老伯爵离婚了,她恢复了单身状态。

拿破仑得知后,欣喜若狂,他再次向玛丽求爱。

玛丽为了自己的国家,她成了拿破仑的情妇。

拿破仑得到了梦寐已求的美人后,他没有辜负波兰人民的希望。

拿破仑帮助波兰人民组建了华沙公国,在1810年的时候,玛丽为拿破仑生下一个儿子,名叫亚历山大。

拿破仑十分喜欢这个儿子,要知道拿破仑虽与约瑟芬结婚多年,可妻子一直没有为他诞下子嗣。

喜得贵子的拿破仑立刻就封这个儿子为伯爵,并打算以后让他继承波兰的王位。

眼看波兰复兴有望,波兰人民万分喜悦,而玛丽更是激动不己。

在与拿破仑交往的过程中,玛丽不知不觉中已经爱上了这个男人,她崇拜他是个英雄,她愿意一辈子守着这个男人。

什么名份,什么地位,玛丽都不在乎,她只要能照顾拿破仑就好了。

可是命运又给玛丽和波兰人开了一个大玩笑……

在1812年之时,拿破仑在俄国战场上惨败,从此以后,幸运不再属于他。

最终拿破仑被联军彻底击垮,他被流放到了地中海一个荒凉的岛屿上。

拿破仑失势后,当年的朋友都远离了他。

可是,波兰夫人玛丽听到消息后,立即带着儿子前来看望自己的爱人,这让拿破仑十分的感动。

这就是患难见真情了,玛丽真的爱拿破仑啊!

虽然拿破仑没有给玛丽名份,在他与妻子约瑟芬离婚后,为了自己的利益,又娶了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但是玛丽对此却毫无怨言,依然痴心一片地爱着拿破仑。

因为真正的爱情,不是索取,而是付出。

在玛丽的心中确实是这么认为的…

可是,拿破仑在得势之时,从来没有用国家的财富去作为玛丽没有获得名份的补偿。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拿破仑对玛丽只有欲没有爱吗?

流放孤岛的拿破仑似乎感到对玛丽有所亏欠,他对玛丽温柔体贴,他们在孤岛上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拿破仑临终前,他曾饱含深情地说道一一

温馨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由于各种原因,玛丽只能离开拿破仑,和儿子回到了法国。

想当初,在1810年,玛丽与拿破仑的爱的结晶,亚历山大瓦莱斯基伯爵降世,出于政治上的保护,他作为私生子并没有随拿破仑的姓,而是采用了波兰老伯爵的姓。

正是这个原因,拿破仑失势后,这个儿子没有遭到清算。

倔犟的拿破仑不甘心失败,他后来找机会回到了法国,建立了“百日王朝”,试图东山再起。

可是幸运之神已经不再眷顾他了……

滑铁卢的惨败,拿破仑彻底输了。

1816年,拿破仑再次遭到联军的流放,这次是更加荒凉的圣赫勒那岛。

因为路途遥远,再加上禁止探望,永远失去爱侣的玛丽在无奈之下,答应了长久的爱慕者,她的远房表亲,德奥尔那诺伯爵的求婚。

这位伯爵真的很爱自己的妻子,为了摆脱昔日情敌拿破仑的阴影,他们一起离开了巴黎,搬到了列日省准备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不幸的是,玛丽在次年就因为难产,在生下一个儿后,不久便去世了。

玛丽去世的时候只有31岁,据说她临死前一直在呼唤着一一

在玛丽心中只有拿破仑才是她永远的爱人。

拿破仑的波兰夫人玛丽·瓦莱夫斯卡带着对拿破仑的痴情与牵挂去了另一个世界。

而他们的儿子亚历山大·瓦莱夫斯基是拿破仑可考子嗣中最出色的一位。

亚历山大瓦莱夫斯基长大后,在他获得爵位,完成教育后,与奥尔良人结盟,加入法国外籍军团。

因为亚历山大在北非作战期间功勋卓著,而获得了法国公民的身份。

后来,亚历山大瓦莱斯基伯爵历任法兰西第二帝国参议员,议院议长,外交部长,政务部长等诸多要职,握有实权,可谓拿破仑直系后代中少见的俊美与才能兼备的杰出人物。

玛丽如果在天有灵,也应该含笑九泉了。

那么拿破仑如果知道了,他会有何感想呢?

他会不会遗憾这么优秀的儿子居然不姓自己的姓氏吗?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

哥们,很感谢你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让我对这位黎巴嫩的天才作家又多了几分了解,我在网上查了好久,没找到你的答案,很是可惜,不过我还是找到一点我自己很受感动的东西,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0-02-03 17:02:04 来自: Vivi

纪伯伦全集的评论 5

   在网上搜遍了,终于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找到最后一个卖家。原价98的他卖300。收到书,虽然有些旧,但我还是如获至宝。

  ————————————————————

   当我仅仅读纪伯伦的作品时,我读出他的孤独。我一直想为什么他的恋人玛丽会拒绝他的求婚。我甚至对玛丽的拒婚有些抱怨。

   我能理解英国诗人叶芝被拒婚的原因,叶芝终身爱慕的茅德冈说“永远也不要嫁给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我不了解叶芝,不知道他真实性格中是否也多愁善感。茅德冈最后嫁给了一个军官。确实有像茅德冈这类野马似的女人存在,她们只会被力量之美所驯服。

   但通过读纪伯伦的作品,我发现他不只是个多愁善感的诗人,他更多地像个斗士,充满了阳刚之气。他怎么也会被拒婚呢。

   于是带着问题阅读了《全集》中的《情书集》。

  非常地不可思议,纪伯伦同时爱两个女人。起初我不能接受,感觉太别扭。但当我看到1911年玛丽的一则日记时明白了。

   玛丽记录到:“对于纪伯伦,另有一份爱在等待他。这爱不同于他对我怀有的爱,这是神启之爱,并将结成他的婚姻。他最伟大的作品,将由这爱而产生;他最大的幸福,他崭新、充实的生活,也将由此而生。这一切用不了许多年就会发生。对于那场爱中的女子,我只是一个阶梯。尽管我多情的眼睛在哭泣,我却是怀着欢欣想起她的。我不想拥有纪伯伦,因为我知道:她正在某个地方为他成长,他也在为她而成长。”

   从玛丽的信中看出她全身心爱纪伯伦,她因为他自己53岁才结婚。如果不是爱,怎么会甘愿独身那么多年。而她拒绝纪的求婚是因为她灵魂太高尚,她认为纪伯伦的内心需要一份神启之爱,那份爱会激发出纪伯伦更灿烂的创作火花。因此她不敢自己占据那个宝座。而这份神启之爱就是诗人叶芝所遇到的那样的爱。

   很可惜,凡事都有代价,玛丽是纪伯伦一生的贵人,可以说没有她很难有纪伯伦的成功。所以纪伯伦决心用一生的爱来回报他的这位恩人。哎,我有时想,如果他们之间没有玛丽经济资助这回事,说不定那爱情的火花反倒更真切。所以我理解玛丽日记中反复提到的痛苦。

   纪伯伦一生的分分妙妙都是激情澎湃,他太天才了,这让他有种使命感,“来到世间是要说一番话”,他不能浪费一分一秒,甚至没时间全情投入恋爱中,没时间结婚生子。这大概也是玛丽深思熟虑之后拒婚的另一个原因:她怕耽误纪伯伦的时间。

   纪伯伦48岁英年早逝,不知道纯精神恋人梅亚算不算他的神启之爱,目前我还没读到他和梅亚之间的情书集。但总感觉精神之恋不是神启之爱,有时想如果纪伯伦遇到意义如同叶芝的茅德冈似的女人,那该是番什么景象。纪伯伦的创作激情将会被激发到何种地步。不过我偏爱纪伯伦,心想如果遇到,他的茅德冈一定会爱他的。

   纪伯伦确实是个天才,是个性极丰富的人,是个高尚的人。

   如果他能像泰戈尔活到80岁,真不敢想象他该杰出到什么地步。

   我喜欢纪伯伦的作品胜过喜欢泰戈尔的作品,我喜欢纪伯伦的性情也胜过喜欢泰戈尔的性情。

  

  

  

这段话应该也不分的回答了你的问题吧?

玛丽王后原本是奥地利的公主,父亲是罗马帝国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从小享受着养尊处优的贵族生活,后来按照欧洲贵族通婚的传统,嫁到了法国宫廷。

当时的法国巴黎是一个全世界都羡慕的地方,是尊贵高雅的象征,举个例子来说吧,当时全欧洲的王室都不说本国语言,而是说法语,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高贵,你想能到巴黎当王后会是个什么样的待遇吧。

玛丽从小就娇生惯养,性格孤傲还反复无常,对学习教育自然也就没什么耐性了,唯一的优点就是举止优雅、长相美貌。这样的一个人到了巴黎除了买买买,我想也干不出什么像样的事情了。

作为政治婚姻当中一枚重要的棋子,奥地利王国所有人都对她毕恭毕敬,嫁到法国之后路易十六自然也不敢怠慢。

1770年5月16日,在她婚礼的那一天,奥地利和法国不惜花费重金,在凡尔赛宫打造了一场极为奢靡的豪华盛宴,所以当她到巴黎的第一天,就是个老百姓不喜欢的角色。

当时的法国政坛派系林立,残酷的勾心斗角不比清宫剧差多少,反对路易十六和奥地利的大人物们,从一开始就死死的盯着玛丽,寻找着漏洞和缺陷,然后编排一番之后,再大肆宣扬出去,借以中伤她。

而年龄尚小的公主浑然不知,也压根不懂什么权谋心机,连法语都说不利索的她只能任凭天性,恣意妄为了。1774年,路易十五病逝,路易十六正式继位,玛丽·安托瓦内特也随之正式成为法国王后。

虽然说是母仪天下了吧,但是她的性格与爱好跟宫廷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所以每天就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开派对、搞活动、玩游戏上,最让她担忧的事情就是穿什么衣服、化那种妆以及开发什么新乐趣。

她这么一个单纯的一个人,不会去算计什么阴谋诡计,更不会去算计自己花了多少钱。玛丽王后有多能挥霍呢,在很多人连麻布衣服都穿不起的时代,她的衣服多的数不过来,而且每个季节都要定制十几套新华服,现代的服装高级定制制度就是起源于她。

至于她的首饰,那真是车载斗量,她随手买的一枚手镯,其价格就相当于他结婚时嫁妆的一半,你就想想她花了多少钱吧。

极端的挥霍连她奥地利的母亲都无法容忍,在听闻了她的所作所为之后,这位奥地利的老王后大为恼火,多次写信给她,斥责她一掷千金的行为,并说一个合格的王后,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珠宝和化妆品。

可是玛丽王后根本就当耳边风,还是想到什么就买什么,根本就不问价格。而她的丈夫路易十六,当然也不敢不给面子,一般都是有求必应,一旦路易十六表现出为难,那玛丽王后马上就会撒娇、哭闹,性格软弱的路易十六压根就不是她的对手。

后来法国大革命时,愤怒的民众给王室算了一笔账,在路易十六执政的12年里,法国的负债高达12亿5千万法郎,如此巨额的亏空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而国王路易十六本人十分的节俭,连个情妇都没有,其他宫廷贵族压根就没多少人,那不用说这些钱绝大部分都被玛丽王后花掉了。

在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双双被送上断头台之后,玛丽王后留下了两段最为著名的典故。其一就是在临被砍头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而她却说:“啊,请原谅,你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其二就是有个大臣告诉她,法国百姓连面包都吃不起,而她却说“那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呢?”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

这两段话充分说明了玛丽王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即便让路易十六不务正业、让法国陷入经济危机、让自己挥霍掉巨额的财富都不是她本人故意的,但这都无法避免,她一样要为自己的花费来买单。

扩展资料

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的子女:

玛丽·特蕾莎(玛丽·特蕾莎·夏洛特;Marie-Thérèse Charlotte de France;1778年12月19日—1851年10月19日)

路易·约瑟夫(路易·约瑟夫·泽维尔·弗朗索瓦;Louis Joseph Xavier François de France;1781年10月22日-1789年6月4日),法国王太子,在大革命爆发初期死于软骨病(或肺结核,骨结核),死时只有7岁零8个月。

路易十七(路易·夏尔;1785年3月27日-1795年6月8日)法国历史上唯一没有真正加冕、真正统治过整个国家却被认为是国王的人。

索菲(索菲·海伦·比阿特丽斯;Sophie Hélène Béatrice de France;1786年7月9日—1787年6月19日)只活了11个月10天。

-玛丽·安托瓦内特

是哪四个女人影响了林肯我带来相关内容。

说起林肯,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他是美国第16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这个出生在贫寒家庭,没有受过什么正式教育的穷小子又是如何走到让世人所仰望的高度的呢而且还被称之为最完美的领袖。我想,这与他个人的努力分不开。同样,也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女人分不开。

一、露西·汉克斯—林肯的外祖母,一个美丽又想认字改变命运的白人女佣

汉克斯家庭贫穷无比,男孩子都没有上学的机会,更不用说女儿露西了。露西的命运改变来自于法国拉法耶特将军。1781年,打完胜仗的将军受华盛顿邀请到教堂做礼拜,期间对7个有好感的女孩子献上了问候之吻。

露西是其中的一个幸运儿。教徒当中有个农场主的儿子,是单身汉。他对将军的眼光深信不疑。因此聘请露西到家中担任女佣,即使家里女佣已经够多了。

这位牛津大学留学归来的单身汉有一天发现露西在书房看着图画书,看得津津有味,不仅没有责怪她,反而把门关上,坐在她的身边为她讲解书中的内容。露西趁机表达了自己想要读书认字的愿望!

单身汉是个合格的老师,露西也是个聪慧的学生,然而,幸福来得突然,同样也结束得快。露西发现自己怀孕了。单身汉分析了与露西的社会阶层差异以及娶了露西可能带来的后果。新鲜感不再后,便花了一笔钱将露西打发走了。

露西剩下了私生女南施,这个女儿便是以后大名鼎鼎的总统林肯的母亲。那时,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私生女的儿子也能当上总统。

林肯一直认为自己之所以在思维能力与进取心方面不同于家族里的其他后辈,这该归功于自己的外公,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乡绅。而这也归功于露西,如果她是个又笨又愚的女孩儿,肯定不会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机会。

二、南施·汉克斯—可怜又短命的私生女,却坚信该让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

露西因为未婚先孕,被称为“娼妇”,哪怕她美丽又坚强,经常被人告上法庭,被要求为她的罪行负责。

后来露西嫁给了一个名叫亨利·史帕罗的年轻人。女儿南施就归兄弟抚养。这个可怜又善良的女孩儿没受过教育,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她22岁时嫁给了一事无成的“流浪汉”托马斯·林肯。

汤姆真的太穷了,花钱又没有计划,做事情又是半桶水,经常赚不到钱。南施的日子过得很是辛苦。林肯9岁的时候,南施因病去世。她的一辈子被贴上了“私生女”的标签,经常被辱骂,从来没有得过过幸福。

然而这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女人,不管多苦,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她临终时还告诫林肯姐弟俩“在未来的日子里,要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记住平时她所教的道理,对上帝怀有敬畏”。

在1888年何恩敦出版的《林肯传》中,记载1850年林肯提到母亲时的悲伤,以及“我拥有的全部,和我渴望拥有的全部,都来源于我的母亲”。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南施对于林肯的影响力之大。

三、沙拉·布希 ——一个慈祥的后母,为林肯姐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沙拉是一个寡妇,也是汤姆的初恋情人。当南施去世一年以后,汤姆续娶沙拉,以求有人能料理家务。

沙拉的到来让这个家焕然一新,同时也改变了林肯的命运。汤姆是个目光短浅的人,不让孩子读书,好留在家里干活儿。是沙拉说服了汤姆,让林肯姐弟读书。哪怕是一个简陋的、流浪老师开设的小学校——其实也只是个低矮的小屋子,这也是来之不易的机会。

教育打开了林肯的认知之门,他逐渐喜欢上了读书。没钱买纸,便用炭条当笔,在木板上写字。没有课本,就找人借了一本,把内容抄在纸上。没有书,便通过当短工偿还的方式获得看书的机会。

林肯的父亲汤姆一直反对林肯读书,尤其是林肯读书耽误做活儿的时候。有一次,林肯讲书中的笑话,大家都沉迷于笑话,耽误了干活,被农场主责骂太懒惰。林肯回复农场主“我父亲只告诉我怎么干活,从没告诉我该怎么喜欢干活”。

生气的汤姆当着大家的面揍了林肯,林肯伤心地哭了,由此和父亲产生了隔阂。直到1851年汤姆去世,这隔阂都没有消失。如果这其中没有继母沙拉从中调停,父子的关系可能还会更僵。

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去华盛顿任职前,还特意绕道回去看望她的继母,和她道别。林肯所说的“我所拥有的一切,来源于我的母亲”,这个母亲,肯定也包含了这位慈祥的后母。

四、玛丽·托德——只教夫婿觅封侯的富家千金

林肯与初恋情人安妮约定,考上律师便结婚,当他还在努力之时,安妮却因为伤寒而去世。两年之后,也就是1837年,林肯到伊利诺伊斯州的普林菲尔德当了见习律师,经常穷得连吃饭的钱都没有。

银行家千金玛丽因为与继母吵架,前来投奔在普林菲尔德的姐姐。她是一个美丽、受过良好教育但又脾气暴躁的富家千金。她的野心也与她的容貌匹配——和一个能当上美国总统的人结婚。

她的姐姐评价她是一个“我见过的野心最大的女人”。

1841年,林肯和玛丽订婚,然而到了婚期,新郞却逃婚了。他认为自己与玛丽各方面都不相配,结婚了也会相处得一塌糊涂。

玛丽却不这么想,她以进为退,先是同意解除婚约。脾气暴躁又傲气的玛丽要向其他嘲笑她的人证明,她一定能和林肯定结婚,而且非他不嫁。

1842年,玛丽用她最擅长的哭,让林肯愧疚自己的逃婚。著有《林肯传》的何恩敦曾说“我总认为林肯娶玛丽完全是因为道义”。1842年11月4日,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的林肯向玛丽求婚,玛丽吸取教训,要求马上当天就结婚。这天是林肯受人同情的不幸的二十几年的婚姻生活的开端。

林肯是个清贫的律师,玛丽开始后悔自己选错了人,可能不会有机会当上总统夫人,脾气更是暴躁了,经常有人看到林肯被太太赶出家门,甚至脸上被泼咖啡。连家里的女佣都做不长久,连林肯想请继母上门过圣诞节,由于玛丽看不起林肯家族的人,硬是不上继母上门。

林肯以基督般的耐心忍受下了这一切。林肯忍耐婚姻中的不幸的功力,在他的入主白宫期间也起了重大作用。

当林肯当选总统时,毫无施政经验,他的内阁成员对他多有轻蔑,比如后来当选国务卿的斯坦顿也是律师出身,他曾经侮辱林肯是“笨拙得像只长鼻猿”,林肯虽然伤心,也忍了下来,因为他知道对斯坦顿的任命是最为恰当不过的。

为了统一国家,林肯忍受的委屈不比在婚姻生活中的少。

同时,事实也向世人证明了,他是一个最伟大、精神最完美的总统。

 迫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奥地利和法国签订了一个新的和平条约,这使得从1494年开始的间歇性的战争有希望结束。 路易十五的继承人是他的孙子路易-奥古斯特,计划中, 他应该与玛丽亚·泰丽沙女王的其中一个女儿结婚。最初订的人选是玛丽的第八个姐姐,约翰娜。但在1762年,约翰娜死于天花,玛丽·安托瓦内特便成了下个人选。如上文所说,1766年法国王室正式提出求婚,并得到应允。

  其实,不光是玛丽·安托瓦内特,她的姐姐们也都成为这场政治游戏的棋子,先后与欧洲各个皇族结成了联姻。四姐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嫁给了未来的荷兰总督,六姐玛丽亚·阿玛丽亚与帕尔马公爵结婚,玛丽·安托瓦内特最要好的十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那不勒斯王国国王费迪南结婚。

  当玛丽亚·泰利沙女王问预言家她的女儿在法国是否会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来保证。”

  1770年4月,还没有过15岁生日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离开了维也纳,踏上和亲之旅。 女王对她呜咽的女儿的告别词是:“别了, 我最亲爱的孩子。 要对法国人民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当然,这是假的,她说的应该是:“别了,我最亲爱的孩子。 要对法国王子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图为路易十六全身像(油画) 而事实上,这场婚姻难说幸与不幸。路易十六性格懦弱,优柔寡断,反应迟钝,但同时又十分温柔善良,宽厚仁慈。他体型臃肿,与路易十五年轻时相比,恐怕谈不上英俊(参考为路易十六肖像画)。而且据说他早年在夫妻生活方面有些问题,这一流言当时流传甚广,究竟是真是假则不可知。但反应迟缓,缺乏情趣,这是事实。他喜欢冶铁、造锁、打猎,而玛丽·安托瓦内特正值豆蔻年华,喜欢的是狂欢、时装、舞蹈、音乐、艺术。同时,她应该也与一般少女一样,有一份对感情的渴望。面对这样一位丈夫,她内心是否满意,后人虽不可妄揣,但将心比心,我们却也不难得出各自不同的答案。

  即便如此,这场婚姻从头到尾,他们都是非常和睦的,夫妇间并没有爆发过什么激烈冲突。而且当时的法国也对这位”最美丽的奥地利公主“表示了最大程度的热情和欢迎。

  两位年轻王族的婚礼究竟是怎样的排场,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是一场罕见的奢华盛宴。奥地利与法国的王室为表示双方联姻的喜悦和对和平的期许(同时也可能有炫耀国力的意思),不惜砸下重金,务求婚礼尽善尽美。所有法国的王族都来迎接这位小公主,且只有真正的名门望族才有资格参加婚礼。

  1770年5月16日,法国凡尔赛宫,玛丽·安托瓦内特正式成为法兰西王太子妃。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五因为感染了天花而晏驾,路易十六即位,而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王后。 身为王后的玛丽

 此时才刚刚19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有着太重太重的责任和压力要面对。要与比她年长的贵族夫人们应对,懂得在这奢华浮靡的凡尔赛宫生存,要适应奥地利与法国政治间的勾心斗角,要正确运用王后的权利,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对直率热情的她的确是一个重大考验。

  当然,实际上这些对这位年轻的王后来说统统都不是问题。她天生直率,而且根本懒得思考。对不喜欢的人,哪怕对方再尊贵,她也不愿给好脸色(例如路易十五的情妇,权倾一时的杜芭丽夫人,据说就受足了玛丽的漠视和轻蔑)。政治家之间的勾心斗角她根本连问都不问,压根不关心。做不该做的事情一向是她的爱好,破坏王室规矩让她乐在其中。

  至于王后的权利,她则用来满足她豪奢极侈的欲望。无数昂贵的宝石、时装汇集入她的宫殿,奢华的时尚风气在她的带领下席卷法兰西的贵族生活圈。之前由蓬帕杜夫人倡导的洛可可艺术风格也在玛丽王后的大力支持下持续地流行着(如参考,这夸张的绸缎裙子充分体现了当时洛可可式的服装艺术,以及玛丽本人的奢侈)。邀请与她合得来的贵族们参加彻夜的豪赌、狂欢、舞会时,她最为开心。

  每当有什么异想天开的新念头,她就象个孩子般撒娇发嗲,大哭大闹,逼丈夫为她实现。而且经常是管用的。懦弱又容易心软的路易十六,根本无法辖制这位娇蛮的小王后。他对她提建议,婉转地提醒她注意不要太出格,她都充耳不闻。而他又不是那种能拿出国王威严,声色俱厉地批评对方的人。

  于是,惊人的钱财就在她一次又一次的寻欢作乐中耗费掉了。其中最耗钱的一项,可能是再度修建小特里亚农宫——这座宫殿是路易十六送给王后的礼物,而王后则用无穷的创意,使之更加富有情趣。后来根据统计,前后花在这座宫殿上的钱大概是七十六万六千法郎!在当时的法国,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

  在放纵挥霍的同时,她疏远了那些真正对她有帮助的人们,反而亲近那些热衷享乐的年轻人,并不断用王后的权利为其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其中有一位波利纳夫人,通过哄骗王后而使得她的家族甚至远亲、朋友都沾到好处,法国国库一年为波利纳家族所支出的金额竟高达五十万!

  当然,在这些人当中也有欣赏玛丽的性格,而愿意与她交往的“真正的朋友”。例如温柔善感的郎巴尔夫人,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玛丽被当做囚徒监禁,郎巴尔夫人不顾自身安全,仍坚定地站在玛丽这边,试图帮助她,以至于自己惨遭横死。

  另外一个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生命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人,是阿尔塞德·费森(又译:菲尔逊),一位瑞典贵族。据说他们俩是在玛丽16岁时,一场化妆舞会中相识。当时玛丽还是太子妃,依照规定,她不可随便外出,但她偏偏出现在那里。菲尔逊相貌英俊不凡,谈吐幽默风趣、机智迷人,同时兼具政治天才,还可以带兵打仗。多才多艺又深具领导能力的菲尔逊让玛丽深深着迷,并使她与他之间发展出一段外遇。

  玛丽·安托瓦内特奢靡轻浮的作风渐渐传开,由此便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项链事件”。虽然后来证明“项链事件”中玛丽王后是无辜的,却让她声望下跌。而且这时法国的民间正在酝酿一股反皇室的气氛,由于玛丽莽撞下令”处死主教“,她沦为众矢之的。

     唐顿庄园,这一座美丽的别墅里住着罗伯特一家人,罗伯特夫妇有三个美丽的女儿,大女儿玛丽最为美丽出色。可说实话一开始我并不喜欢玛丽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讨厌她,因为我觉得他有点势力,太过傲慢,尤其是她对马修的态度更让我讨厌她。

   马修对玛丽是一见钟情,可是玛丽总认为他是来和她抢财产的,所以对马修从来没有好脸色,第一次见面就对马修冷嘲热讽。可马修却从来也没有想和她抢什么财产,他只是来尽一种责任,而且对玛丽也一直很包容不与她计较。后来他们玛丽渐渐的发现了马修的好,知道他并不是为财产而来,就对马修产生了感情。可马修以为玛丽对他无意,就和另一个女孩在一起了,对此玛丽既后悔又无奈,只能祝福他们。

      后来,马修去参了军,不幸的是,在战争中身受重伤,他瘫痪了,医生都没办法使他再站起来,他很沮丧挫败,意志消沉。这期间玛丽经常来陪他,开解他。而这些马修的妻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因为她知道马修爱的一直是玛丽,而不是她。过了一段时间,马修的腿奇迹般的恢复了,可这是马修的妻子抑郁成疾,最终遗憾离世。对于马修妻子的离世,马修与玛丽心怀愧疚,他们认为他们不配得到幸福,所以也一直没有在一起。之后,他们了解了一些事,慢慢解开了心结,最终在一个圣诞节的晚上马修向玛丽求婚了,他们终于在一起了,这让我很激动也很感动。

        婚后他们生活的很幸福,并且玛丽还怀了小宝贝,可在玛丽生产的那一天,马修却因为太过激动,在路上与别的车相撞,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留下了玛丽和刚出生的孩子。说实话,我觉得这一情节太过荒唐,因为,马修都可以平安的经历那场战争,都可以创造奇迹,但却在他的幸福生活来临时走了,这让我很不能接受。我虽不能接受,但他们的故事却依然结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915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