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雷那样的民谣歌手都喜欢唱“姑娘”,而且是“南方姑娘”

赵雷那样的民谣歌手都喜欢唱“姑娘”,而且是“南方姑娘”,第1张

每个民谣歌手都曾经或者正在唱着“姑娘”。本来就以写歌词见长的民谣歌手们,不厌其烦地进行一种似乎约定俗成的创作:一个清静的环境描写,夹杂着若干暧昧的姑娘,再加上似有似无的远方、流浪、孤独、花儿,一幅画面感极强的恋爱场景就完成了。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也难怪,自古以来,诗词的创作一直都少不了“姑娘”。

民谣歌手心目中最美的词汇是什么?

无论如何,“姑娘”恐怕都得算一个,而且排名绝对靠前。 所以也有人说,玩音乐的人,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得到心爱的姑娘。那些歌曲里或浓烈或柔和的语调,都不及一声“姑娘”更让人有倾听的欲望。

于是,马頔写出了《南山南》,宋冬野写了《董**》、《莉莉安》, 赵雷写出了《南方姑娘》,尧十三写出了《北方女王》,周云蓬写出了《不能说的爱情》……打动人心的民谣,那么多都是写给姑娘的。即便是追溯到民谣歌曲当之无愧的经典《同桌的你》,唱的不也是同桌的姑娘么。

唱着这些写姑娘的歌儿时,似乎每一个民谣歌者都是经历过很多,感情细腻丰富却又不会说话的傻子。他们感情细腻到无法用语言表达,只好用淡淡的旋律,略带沧桑的声音表达出心里的故事。对于他们喜欢的姑娘,不会大声的喊出“我爱你”,只会一个人默默地把她们写进词里,融入歌里。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早在东汉时期的汉乐府就喜欢塑造女子的形象,而且是秦罗敷这种甚为美丽的女子。

当代的民谣歌手也喜欢塑造姑娘的意象,不过这个姑娘最大的特点是不是漂亮,而是“温柔”。 即便是被比喻成野马的董**,也带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她嘴角向下的时候很美,就像安河桥下清澈的水”。赵雷的《南方姑娘》,听罢让人禁不住畅想,在现实中,是否真的能存在这样一个女孩,纯洁、善良、朴实,穿着花裙子,柔软的长发披在肩上,在温暖的阳光里晾晒洗好的衣裳,回眸一笑,眼角眉梢尽是温柔,暖到让人想哭。

民谣歌曲里的姑娘到底是谁?其实,大多数只是一个模糊的姑娘意象和零散的意境组合,或者说是词作者心目中的情感宣泄的载体。不过,也有幸运的歌手娶到了歌词里的姑娘:傲寒我们结婚,在稻城冰雪融化的早晨,傲寒我们结婚,在布满星辰斑斓的黄昏。马頔的一首《傲寒》,写的是自己在酒吧演出时认识的女孩,为了向傲寒求婚,他写了这首以爱人名字命名的歌曲。

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反复出现的意象。 据说有网友曾经用计算机统计过《全宋词》的大数据,算出了其中的99个高频词汇。其中位列前三的高频词汇是:东风、何处、人间。所以有网友总结,最强悍的宋词其实是“东风何处在人间”。

再说到民谣,高频率的词汇也不难总结,民谣歌手们挚爱南方、姑娘、流浪这样的主题。据说民谣歌手贰佰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这个问题说,姑娘不可回避,民谣歌手没有什么阅历,对社会对生活,能谈的就只剩青春和姑娘了。再往深里写也写不下去了,于是就喜欢徘徊在所有年轻人都喜欢感喟的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幸运的是,这也似乎百试不爽。

其实,女性的意象自古以来在诗词民歌里面就反复出现,唐诗宋词喜欢写“闺怨”,当代民谣歌手却钟情“姑娘”,甚至有人把“姑娘意象”总结为成功民谣必备词汇。

为什么必须是姑娘,而不是女子、妹妹、**姐之类的称谓呢?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实“姑娘”是个非常微妙的称呼,意味着她不能像“女人”那样过于独立,也不会像“妹妹”那样不谙世事,更不是“**姐”那种万人追捧。一个长得足够好看,但还没引起太多人注意;一个足够聪明且文艺,但依旧能满足民谣歌手对于世俗的追求;一个足够成熟且有一些经历,但还没有最终和这个世界同流合污的姑娘,是一个最佳的客体。

就像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把人们挚爱的未婚女子都称作“姑娘”,既有几分**的尊敬,又有几分邻家女子的亲和。

模糊的爱情主题的歌曲最容易让人理解,也最容易引起共鸣,同时还容易写作,这让一个“姑娘”理所当然地成为几乎所有民谣歌手的母题。宋东野会唱“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马頔会唱:“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老狼会唱“我是你指尖的一次犹豫……我是你销毁的那个证据”。归结起来都是:深爱,却无法接近。

细想起来,这种心情像极了《诗经》里写的“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新鲜、犹豫、欢喜的初恋心情。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西汉的李延年塑造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北方美人的形象;而唱着民谣的小伙子们,似乎都钟爱着南方姑娘。

赵雷唱过《南方姑娘》,北方男子邂逅了南方姑娘,一见如故,谈笑风生。简单的旋律,没有过多的技巧,民谣吉他的纯净的音色配上赵雷质朴沧桑的声音,犹如一杯醇香的酒喝进肚里。

“北方的村庄,住着一个南方的姑娘,她总是喜欢穿着带花的裙子,站在路旁。”钟立风唱过《沉默的南方姑娘》,性感的男低音烘托出的是一个冷艳秀气的沉默姑娘。“自她去到了北方之后,南方总是飘着细雨。”轻快的键盘声衬托着小伙答答的马蹄,里面充满了希望,也留下了失落。张玮玮唱给女友的《米店》里,女友也是南方姑娘,她就住在“三月的烟雨,飘摇的南方”。

追溯起来,头一号向往南方的鼻祖,大概是庄子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为鹏,徙于南冥,就是一种对南方的向往。北方总是给人寒冷干燥的感觉,南方就不一样了,南方有安然,南方有温婉,南方有情怀,南方有理想。 南方的姑娘,总是带着一缕温婉的江南气息,模样是水润的,话语是软糯的,给人绵软长久的依恋。 她们是如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走在青石路上,叩敲着每一个少年的心门。

又或者说,南方其实就相当于远方。 譬如《麻朵姑娘》、《广东姑娘》,民谣歌手们是绝不肯把歌名改成《北方姑娘》或者《东北姑娘》的,似乎意境上差了一大截。左卡乐队在歌中邀请麻朵姑娘去南方,“你说你的心有点空,在摄氏11度的北京,麻朵姑娘,喝完这杯酒,我们一起去南方”。原因是“我向你伸出双手,去触摸你的寂寞”,在这里,南方成了失意青年和姑娘们的乌托邦。

在抛开了姑娘,只诉说南方的民谣中,或是在诉说对远方的向往,或是在倾诉对故乡的怀念。前者如痛仰乐队的《公路之歌》,后者如李志的《春末的南方城市》。痛仰乐队的《公路之歌》里,“一直往南方开,一直往南方开”不断地循环,正如凯鲁亚克《在路上》中描述的状态,“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我不在乎拥有什么,只要咱们知道该怎么去生活”。 向往南方,说到底还是向往远方和流浪。

刘欢(1963年8月26日-),中国歌唱家,天津人,1985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法语专业,大学期间因参加法语歌曲创作大赛得奖,获法国政府奖励去巴黎旅游,毕业后在国际关系学院教书,现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西方音乐史,体宽脸胖,嗓音浑厚,是著名的通俗歌手,曾演唱很多影视剧插曲,代表作《少年壮志不言愁》、《弯弯的月亮》、《千万次地问》、《亚洲雄风》、《得民心者得天下》、《好汉歌》等广为传唱的歌曲,并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担任主唱。2005年,与香港歌手方力申合作,他作曲作词演唱国粤语歌。

由于刘欢不是学习音乐出身,所以广泛的被内地民众称之为最具有实力的民间歌手,内地不可多得的实力派歌手等。而他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以远超过真正的专业水准,以至于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非专业歌手。

2004年3月19日晚,41岁的刘欢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了名为“欢歌2004北京个人演唱会”,这是他出道19年来第一次举办个人演唱会,到场的嘉宾有那英、孙楠、沙宝亮和莫华伦。

2006年,刘欢在上海大舞台举办了他艺术生涯中第二场个人演唱会。嘉宾有那英、孙楠、莫华伦和宋祖英。

2007年7月3日,刘欢与廖昌永、莫华伦一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震撼”歌曲音乐会,成功地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融入同一场演出当中,并且在国内首次引入了“逍遥音乐会”的元素。

  

杨坤曾经模仿蔡国庆

  现在要说杨坤的歌声酷似蔡国庆,那纯粹是胡扯,但当年杨坤靠的就是模仿蔡国庆。杨坤回忆说,1991年考入内蒙古武警总队文工团,开始了他的文艺兵生涯。而杨坤的第一张专辑也是当时录制的,为了追求“音响效果”,他和班长特意跑到空旷的厕所录专辑。做客《咏乐汇》,李咏听到当年杨坤录制的歌曲《再回首》时大感意外,“这不是蔡国庆的声音吗?”杨坤冷静地回答,“没错,那会儿我唱歌的声音跟蔡老师特别像。”

  酒吧驻唱

  被沙宝亮“挤”走

  离开部队,杨坤揣着800块钱开始了“北漂”生涯。刚到北京,杨坤人生地不熟,他满北京城逛,专找亮着霓虹灯的地方,“那里肯定有酒吧,需要歌手。”在北京三环边上的一家酒吧,杨坤找到了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驻唱歌手。在那杨坤认识了后来的好友满江、沙宝亮等人。可是唱了半年杨坤失业了,他开玩笑地说:“满江长得帅,沙宝亮会为人,三个人非要裁掉一个,那肯定是我。”就这样,杨坤开始了艰难的北漂生活!“我一年之内搬了55次家,最惨的时候,一个月生活费就是5块钱。”

  求婚遭拒

  写成歌曲《无所谓》

  走红多年,杨坤情歌唱了一箩筐,可是感情却无着落,只是最近传出有位“舞蹈演员”女友。原来,杨坤曾受过感情的伤。当年,杨坤用他唱歌赚的钱买来戒指向女友求婚,却遭拒绝。后来杨坤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成歌曲,就是他的成名曲《无所谓》。回忆当时感情遭拒,事业无望,杨坤说,“《无所谓》前后卖出了几次,却一直没有红,可以说,我的境地也越发的困难。我也犹豫过,是继续待在北京搞音乐创作,还是另走他乡?还好我等到了机会。”

老汪出生在音乐家庭,父亲是海军乐团吹长号的,5岁开始拉小提琴。小时候没怎么玩,性格也养成自闭(好像很多艺术家都有自闭的经历,老许、痛仰的高虎等)。

从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一直读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然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大提琴专业。

在大学期间拿过全国小提琴比赛第二名(享受过鲜花和掌声),也曾到日本等地方比赛,曾随学院的青年交响乐团到欧洲亚洲二十多歌国家巡演(那时候的一般人没有这种开阔眼界的机会吧??)

94年成立乐队,在地下室拿被子糊住门窗(防止影响别人)排练两年,然后才出来大量演出。有年轻不懂傻眼的时候:排练两个月的新作,喊来张有待到蚊子乱飞的地下室去听,听完,别人告诉他们“这不是摇滚”。期间还做过一些话剧的配乐。

95年毕业后在中央芭蕾舞团下的交响乐团做副首席小提琴师,每月算下来能拿到七八千块钱(这种进入国家机关单位拿高薪的体验我想很多乐手都没吧),白天上班,晚上排练摇滚乐。后来受不了这种分裂的生活辞掉了这份工作。

出专辑前也成到处巡演,青岛、大连、天津、济南等,也一样干过酒吧驻唱。

乐队签约京文,乐队缔造者之一、他视为恩人的经济人小伟离开,小伟伤心之下辞掉北京大公司高管的工作,南下深圳创业。老汪几年都不不好怎么联系,因为愧疚,不知道说什么。

7年推出专辑,好评如潮,有些歌迷(肯定不算多,96年是个分水岭,97年摇滚环境已经恶化,听众没多少了),但是没钱,然后出第二张,还是不错,还是没钱。

那时候老汪留长发做爆炸头等,跟家里关系也不好,汪父都不许他走在自己身边,嫌他在海军大院丢他人。也曾经被赶出家里,睡在大街的板车上,起来发现已经被车拉到另一个地方,也曾饿得半夜到朋友家蹭剩饭。后来从家里搬出来,在北京也曾一年换好几个地下室,冬天没暖气,睡在能结冰的地下室,他妈去看他,看得直哭。

在京文实在没出路,在冬天天天骑着自行车带着小样去找人借钱,拉投资(求人的日子不好过),后来华纳许晓峰感兴趣,但是只要汪峰不要乐队。沟通了一个多月,最后乐队还是散了,汪峰也背上了被判乐队的骂名。

2000年他女朋友筠子上吊自杀了,一个北京乐坛大家看好的新人。在2000年的《花火》中,老汪专门给她写了一首歌《美丽世界的孤儿》。

《花火》出版,很多人开始骂他不再摇滚了。

为导演王小帅获得柏林**展银熊奖的**《17岁的单车》谱写了全部**音乐。

2004年《笑着哭》出版,《飞的更高》不小心火了,神五升空,新闻联播后面的广告,都有这首歌,老汪上电视,跑各个晚会,拿各种奖,身价直往一线窜。老汪的生活方式与一些摇滚迷所认为的“摇滚是一种生活方式”差异实在是大,摇滚圈可能心理失衡,“妥协、背叛、伪摇、骗子、装逼”骂声一片,似乎老汪真的把摇滚按在地上爆了三天三夜菊,射了一大滩似的。不过老崔、黄燎原他们搞活动一样喊上老汪。

这时候的老汪由于已经成为摇滚中的商业关注点,奖也拿得多了,被有些啥也不懂的媒体戴了个“中国摇滚新教父”的高帽,这个高帽加剧了那些谩骂和嘲讽,戴得头大三圈。

《怒放的生命》中因为《我爱你中国》又是骂声一片,这首歌能把他妈妈感动得眼泪汪汪,却不能感动那堆带着有色眼镜的摇滚原教旨主义者。

《勇敢的心》因为和铉走向问题,以及高潮部分前2句的雷同又被一些人质疑抄袭。

这些骂声直到《信仰在空中飘扬》那张的出版才逐渐消停减弱。这段时间是老汪在事业上直线上升,精神上最受折磨的时候。

期间老汪开过公司,然后倒闭,在丽江演出时父亲突然病逝,直到死,两父子未能沟通和解。跟四川一主持人相恋,然后结婚又离婚。跟一个年轻模特相恋又分手,留下了一个小女儿。现在有了第二个女儿,夫人不知道是谁。

积极参加奥运活动,献唱,当火炬手等等,是奥运期间忙得仅次于成龙的歌手。

香港登机砸机场事件,旭日阳刚翻唱《春天里》事件他都被抛到了风口浪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99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