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老奶奶泰山老奶奶故事传说

泰山老奶奶泰山老奶奶故事传说,第1张

1、泰山奶奶原名叫什么2、泰山老奶奶是什么神3、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生日是几号?4、泰山奶奶的人物来历泰山奶奶原名叫什么

碧霞元君,全称是“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 据说,泰山奶奶是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与妻金氏所生之女,名玉叶。相貌端庄,为人聪颖。

三岁懂得人事,七岁即学道法,曾参拜西王母,十四岁时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炼。天空山,就是泰山;黄花洞,就是山顶石室。三年修炼丹成,成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虽然传说很久远,但泰山女神之受封还是北宋真宗时的事。

为什么古代民间十分崇拜泰山奶奶呢?据道教的说法,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证位仙真,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而且她神通广大,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

而且,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个抱有婴儿的女子,这是碧霞元君阴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所以,民间也有把泰山奶奶当成送子娘娘的。 明清以来,直至今日,民间崇拜泰山奶奶的,一直十分兴盛。

碧霞元君神诞之日是四月十八,正是泰山地区春暖花开的时候,每到此时,登顶上山为碧霞元君烧香奉祀、许愿还愿者,常常是山上山下,连成一片。

扩展资料:

古代民间十分崇拜泰山奶奶,据道教的传说,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证位仙真,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而且她神通广大,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

而且,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个抱有婴儿的女子,这是碧霞元君阴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所以,民间也有把泰山奶奶当成送子娘娘的。

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老奶奶”。其诞生年代和身世自古说法不一,有凡女得道说、黄帝玉女说、华山玉女说等等。有史可考的,宋真宗封泰山时,于岱顶玉女池旁得玉女石像,即造神龛供奉其中,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创建昭真祠。

参考资料:

——泰山奶奶传说

泰山老奶奶是什么神

泰山老奶奶是道教神仙。泰山奶奶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因坐镇泰山泰山老奶奶,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俗称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泰山老奶奶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泰山老奶奶的女神之一。

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

碧霞元君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历史发展

碧霞元君在明清时期的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碧霞元君"一名盖出现于唐代,此时也应该出现了其祠庙。宋代,碧霞元君庙在一些地区有零星分布,明成化以后祠庙数量急剧增多,行宫遍布大江南北。碧霞元君庙会规模较大,在华北的一些地区规模尤大。碧霞元君庙的规模不一,有一些相当大,超过了泰山的祖庙。

皇帝、王公、太监、官员、僧道、士绅、百姓、军人等阶层都参与了碧霞元君庙的修建。碧霞元君庙大多有香火地。其祠庙由道士主持的较多,由僧人管理的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一些地方有碧霞元君庙与东岳庙、天妃宫混淆的情况。对于碧霞元君这种民间信仰,一些封建士大夫颇有微辞。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生日是几号?

2009年06月18日。

第三朵云的圣母指的是第三朵云的皇后。他们是道教神仙传说中的三位仙女。她们是财神赵公明的三姐妹,分别叫赵云晓、赵琼晓和赵必晓。

碧霞远君又称仙玉碧霞远君,俗称泰山奶奶,其诞生的时间和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女道家,黄帝说、华山说等。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碧霞元君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神(道教),被称为碧霞元君,泰山,东岳的天上女神,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它的道场是泰山,中国五岳的东部山脉,位于山东省泰安市。

碧霞的影响是在山东泰安传播的,几千年来,尤其是明清以后,对中国北方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碧霞的故居是泰山祖母居住的地方。它已经渗透了近一千年的精神文化,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缩影。

项目景区内有建于公元前280年的魏王城,现存的古城墙遗址,是乐陵的起源。景区内的三女墓是碧霞的姐姐碧钟的墓。从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出土了许多文物。

林夏元君故居修复,恢复该项目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两个大厅(太后庙,云寺)六分房子,翼二桥,广场,四大天王,明,转运馆,寺庙,庙宇,日月潭,观音殿,文昌庙,古代的网站。花园建于宋真宗时期早期夏元君的故居。

泰山奶奶的人物来历

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泰山老奶奶: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泰山老奶奶的修道得仙者。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

泰山奶奶又叫碧霞元君,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泰山老奶奶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山老奶奶的泰安市。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

扩展资料:

岱庙遥参亭内自明以来一直供奉碧霞元君,民间把遥参亭称为泰山第一行宫。现遥参亭正殿内仍奉祀碧霞元君,东西配殿分祀眼光娘娘及送子娘娘。

元君庙在泰山有上、中、下三庙。宋代以后,元君庙遍及全国,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为祭祀日。《帝京景物略》:“后祠日加广,香火自邹鲁齐秦以至晋冀,祠在北京者,称泰山顶上天仙圣母。”

泰山之外,留存至今的大型元君庙有山西太原、山西晋城、山西蒲县、山西万荣、河南鹤壁、陕西西安等7处。

-碧霞元君

泰山奶奶,碧霞元君:

传说:

为汉代民女(姓)石玉叶,凭灵泰岱。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匹月十八曰子时生女,(名)玉叶。

传说:

相传为泰山东岳大帝之女,或说为黄帝派遣至泰山迎西昆真人的七位女子中的一位,后修道成仙。传说碧霞元君神通广大,祷之则灵。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她的诞辰为农历三月十五日。

传说:

在很古的时候,石敢当这个人住在他老家徂徕山。他一辈子为人正直,家里很贫穷,靠种地过日子。家里虽贫穷,但很讲义气,常帮乡亲做点好事,很有威信。他一辈子没生儿,只生了三个姑娘,大姑娘、二姑娘出嫁了,家里还剩了个三姑娘,这个小姑娘从小勤快,心地善良。两个姐姐出嫁以后,家里日子难过,为了帮父母过日子,三姑娘整天到徂徕山里砍点柴到山阳集上卖,好买粮吃。。。。

这一则泰山奶奶姓石,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姐夫,姐姐姐夫的孩子没有考证。

传说:

碧霞元君,真名毕霞,战国时期魏国公主。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后,毕霞与姐姐毕仲举家自山西大梁迁至魏王城,毕霞公主,幼年在王室受孔子思想影响,熟读儒学,后又受老子思想影响,深谙道学,并研究了许多医学书籍,才华横溢。后来在城东北太阳升起方筑修王母殿,弘扬道法,开坛讲学,尤以每年三月三庙会之机为盛,为百姓医病,深受人们爱戴。后游历到泰山讲学,被御封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民间尊称泰山奶奶。

这一则泰山奶奶姓毕,有姐姐(有的传说是妹妹)叫毕仲,姑姑是平原君夫人,叔叔是信陵君。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原本是山顶玉女池中的一尊玉女石像,宋真宗封禅泰山后,被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书《续道藏》“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罚罪 ”。到了明代,这段文字被铸造在了碧霞祠的御制铜钟上,从此,碧霞元君便凌驾于泰山神之上了。明代王锡爵撰写的“碧霞宫碑”文记曰:“自碧霞宫兴,而世人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即数千里。每岁拜香岳顶者数十万众,施舍金钱币亦数十万,而碧霞香火视他岳盛矣。”王昭《行脚山东记》记载了泰山周围的老百姓“终日仰对泰山而不知有泰山,名之曰奶奶山。”人们称碧霞元君为泰山老母、泰山老奶奶,可见崇拜之至。

泰山奶奶选地方的时候,曾到过徂徕山一次,她发现太平顶周围有一片大荒地,长满各种各样的药材,还有各种花草,共三百多种。泰山奶奶很喜欢这个地方和这些花,就给这个地方取名叫"花坡"。她在泰山长久居住以后,每年五月都要到徂徕山赏花。

她来的时候,让人用小车推着上山,山上就留下了车辙印,这就是车辙山的来历。

她认为这些花虽好,但也需好好管理,她就从泰山上领来一个和尚,让他在花坡为她养花养药,所以花坡旁还有个山,样子很象一个和尚的头顶,叫“和尚头”。

和尚就常年在这里为泰山奶奶浇花。第二年,泰山奶奶又来了,和尚就向她提了几个问题,让他老人家想办法:第一,这里水不充足;第二,这里经常有牛来吃花。泰山奶奶根据和尚的要求,在花坡附近点了两个池,一个叫“上池”,一个叫“下池”,两池水供浇花用;在人们进山经常走过的路上,她袍袖一抖,出来了两块石头,叫“夹牛石”,如果牛到这里,就会被夹住。

第三年她又来了,坐在一个地方歇了一会儿,她看到好多老百姓上山拾柴禾,鞋都磨破了,用葛条和荆条缠一缠还继续穿。泰山奶奶觉得很可怜,觉得应该给老百姓点儿施舍,于是她把头上的簪子拔下一个说:“你变作一个锥子,为老百姓锥鞋。”

这簪子就变了个闪闪发光的锥山。她又让葛条和荆条围着锥山转了一圈,让老百姓补鞋用。

泰山奶奶到了山上,见到了和尚,跟他说:“你的花养得不错,可还没达到我的要求。”

和尚说:“那上水池和下水池的水太大,花受不了,得想个办法既要浇了花,又不能让它涝了。”泰山奶奶又一甩袍袖,山上就出来个泉子,不管春夏秋冬,天旱天涝,它总是一点一滴地往下淌水浇花。它就是现在的“滴嗒泉”。

泰山奶奶后来又觉得每年都这样来看花也不大舒服,就对和尚说:“你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让我每年来了能舒舒服服住几天?”

和尚说:“你让底下那些人给你修个观音楼吧!”

泰山奶奶就派和尚化装成一个平常人到底下的村子里叫老百姓给泰山奶奶盖个观音楼。老百姓就献石献料,在花坡上盖了个观音楼。

泰山奶奶觉得老百姓出了力,也应该酬谢酬谢,于是袍袖一甩,花坡上裂了个大缝,缝里有两个瓮,一个叫“米瓮”,一个叫“面瓮”,在这两个瓮里种庄稼,年年都大丰收。老百姓上山来拾柴,吃完了煎饼,用包煎饼的包袱从瓮里包一包米,包一包面,就回家了。

后来,泰山奶奶邀了她身边的男女随从一起来看花。这样呢,上厕所就很不方便,于是泰山奶奶又一舞袍袖,山上出现了三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叫“三人不见面”泰山奶奶在花山采了很多花,想带着回去,可是没法拿。她的一个女随从就对她说:“你不是带着脸盆、镜子和梳头匣吗?咱把花装在梳头匣里不行吗?”

泰山奶奶说可以。打开梳头匣,里面有把梳子和一个簪子,泰山奶奶把梳子带走了,觉得簪子没什么用,就随手丢下山去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块很象簪子的石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107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